CN215752540U - 室内装卸运输车 - Google Patents

室内装卸运输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52540U
CN215752540U CN202121863690.5U CN202121863690U CN215752540U CN 215752540 U CN215752540 U CN 215752540U CN 202121863690 U CN202121863690 U CN 202121863690U CN 215752540 U CN215752540 U CN 215752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upper beam
wheels
side supports
transport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6369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洪明
曹博
郭勇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Huay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Huay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Huay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Huay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6369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52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52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525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装卸运输车,包括上梁(1)、两组侧支撑(3)、平行设置的两根下梁(2)和滚动轮(4),所述上梁(1)设置在所述侧支撑(3)的上端,所述下梁(2)设置在所述侧支撑(3)的下端,所述滚动轮(4)设置在所述下梁(2)的下表面上,在所述上梁(1)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吊挂待运输物的吊挂点(5);每组侧支撑(3)均包括第一侧杆(301)和第二侧杆(302);每根下梁(2)和一组侧支撑(3)相对应,且每根下梁(2)和与其对应的侧支撑(3)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滚动轮(4)包括万向轮(401)和制动轮(402)。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内装卸运输车,具有结构轻便,实用性强,安全可靠的特点。

Description

室内装卸运输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运输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装卸运输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室内运输过程中,尤其是设备的倒运和安装,由于室内层高一般不大于5m,且基础较多。导致吊车、叉车等施工机械使用不便,特别是在二层及以上各层该问题尤其突出,对于重量较大或体积较大的使用板托车(地牛)的话极为不便,对于基础比地面高出较多的也不便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装卸运输车,可解决室内搬运车辆体积较大、搬运过程繁琐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装卸运输车,包括上梁(1)、两组侧支撑(3)、平行设置的两根下梁(2)和滚动轮(4),所述上梁(1)设置在所述侧支撑(3)的上端,所述下梁(2)设置在所述侧支撑(3)的下端,所述滚动轮(4)设置在所述下梁(2)的下表面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梁(1)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吊挂待运输物的吊挂点(5);每组侧支撑(3)均包括第一侧杆(301)和第二侧杆(302);每根下梁(2)和一组侧支撑(3)相对应,且每根下梁(2)和与其对应的侧支撑(3)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滚动轮(4)包括万向轮(401)和制动轮(402)。
此外,优选地,所述万向轮(401)和所述制动轮(402)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梁(2)的底部前后两侧。
此外,优选地,在所述下梁(2)的两侧端面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牵引板(7)。
此外,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杆(301)和所述第二侧杆(302)的一端相交并在交点位置和所述上梁(1)连接;所述下梁(2)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杆(301)和所述第二侧杆(302)的另一端之间。
此外,优选地,在所述吊挂点(5)上设置有手拉葫芦(6)。
此外,优选地,所述牵引板(7)的牵引方式包括通过卷扬、电动葫芦。
此外,优选地,所述上梁(1)的长度为2m~3m。
此外,优选地,一种室内装卸运输车组,包括至少两组室内装卸运输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内装卸运输车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轻便、实用性强,不受楼层以及地面基础较多导致道路不畅通的影响,能够适应室内各种环境下的设备运输。
(2)、待运输物的高度通过在手拉葫芦调整,方便倒运及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装卸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装卸运输车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装卸运输车的B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梁 2、下梁 3、侧支撑
4、滚动轮 5、吊挂点 6、手拉葫芦
7、牵引板
301、第一侧杆 302、第二侧杆
401、万向轮 402、制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用语“包括”、“配置有”、“设置于”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数量或次序的限制;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装卸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装卸运输车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装卸运输车的B向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至图3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内装卸运输车包括上梁1、下梁2和侧支撑3构成室内装卸运输车的主体框架,上梁1设置在两组侧支撑3之间的上端,平行设置的两根下梁2设置在侧支撑3的下端,在下梁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滚动轮4。
具体的,在上梁1的下端面固定设置有用于吊挂待运输物的吊挂点5,其中,上梁1的材质可以是工字钢、圆钢、方钢,上梁1的长度为2m~3m,当上梁1和吊挂点5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时,较佳的,上梁1和吊挂点5材质相同,当上梁1和吊挂点5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时,当然,上梁1和吊挂点5的材质也可选择其他适合现场操作的材质;在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的实施例中,吊挂点5设置在上梁1的中部位置,在吊挂点5上设置有手拉葫芦6,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手拉葫芦6实现吊物高度的上下调节。
上梁1固定设置在两组相互平行的侧支撑3之间,两端点各连接一组侧支撑3,具体的,每组侧支撑3包括第一侧杆301和第二侧杆302;第一侧杆301和第二侧杆302的一端相交并在相交点的位置和上梁1连接;第一侧杆301和第二侧杆302的另一端之间连接下梁2,每根下梁2和一组侧支撑3相对应,且每根下梁2和与其对应的侧支撑3处于同一平面内;第一侧杆301、第二侧杆302和下梁2三者之间形成三角结构,通过侧支撑3和下梁2之间的稳定性设计,提高运输车整体安全性。
具体的,在下梁2两侧端面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牵引板7,牵引板7的长度尺寸小于下梁2的宽度尺寸;牵引板7的牵引方式包括通过卷扬、电动葫芦,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牵引,达到牵引的目的即可,在下梁2的下表面设置有滚动轮4。
更加具体的,滚动轮4包括万向轮401和制动轮402,如图2所示,按照箭头表示室内装卸运输车的运动方向,在下梁2的底部前侧设置有万向轮401,在下梁2的底部后侧设置有制动轮402;在倒运时,前侧通过万向轮401控制运输车的运输方向;在静置时,后侧通过制动轮402固定运输车,使运输车实用性更强。
需要特殊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装卸运输车组,包括至少两组室内装卸运输车,通过在下梁2两侧端面上固定设置的牵引板7,进行运输车的前后连接,实现多台运输车的同步运输,提高运输效率。
通过上述设计能够实现待运输物在倒运及安装时可直接调整待运输物的高度,使用支架将设备倒运至基础上并将设备直接放置于安装的位置,避免出现人工拖拽或撬杠撬的方式将设备倒运至基础旁,然后垫设斜坡,将设备滚上斜坡后放置在基础上的现象。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室内装卸运输车中上梁1、下梁2和侧支撑3的材质选取的是16a槽钢,牵引板7选取的是8mm的钢板。
使用时,首先将室内装卸运输车放置在待运输物上,通过手拉葫芦6将待运输物吊起,调节手拉葫芦6使待运输物提高至与地表一定距离的安全高度,待运输物离地高度可以是100mm~200mm范围之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
然后通过人力或者卷扬或者手拉(电动)葫芦进行转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手拉(电动)葫芦是用来牵引室内装卸运输车用,当通过人力转运时,操作人员直接推动室内装卸运输车使其移动;当通过卷扬或者手拉(电动)葫芦转运时,操作人员需要将室内装卸运输车上的牵引板7和卷扬或者手拉(电动)葫芦进行连接,后启动上述装置。
当待转运物数量较多时,通过室内装卸运输车前后设置的牵引板7互相连接,实现转运。
最后待运输物运至安装地点后,根据被吊物安装高度二次调整手拉葫芦6,调整室内装卸运输车位置将待运输物就位于安放位上,调整高度待运输物高度至能够安全放置后,,调整手拉葫芦6使待运输物的精准安放。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可以确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内装卸运输车具有如下优点:
(1)、结构轻便、灵活性较强,不受楼层以及地面基础较多导致道路不畅通的影响,能够适应室内各种环境下的设备快速运输。
(2)、通过手拉葫芦调节待运输物的高度,方便倒运的同时实现待运输物的精准安装。
(3)、在室内装卸运输车的前后均设置有牵引板,对于一次性运输较多的情况,可以实现多次、同步运输,提高工作效率。
(4)、当待转运物重量较大时,可采用卷扬或者手拉(电动)葫芦进行牵引就位。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8)

1.一种室内装卸运输车,包括上梁(1)、两组侧支撑(3)、平行设置的两根下梁(2)和滚动轮(4),所述上梁(1)设置在所述侧支撑(3)的上端,所述下梁(2)设置在所述侧支撑(3)的下端,所述滚动轮(4)设置在所述下梁(2)的下表面上,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梁(1)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吊挂待运输物的吊挂点(5);
每组侧支撑(3)均包括第一侧杆(301)和第二侧杆(302);
每根下梁(2)和一组侧支撑(3)相对应,且每根下梁(2)和与其对应的侧支撑(3)处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滚动轮(4)包括万向轮(401)和制动轮(4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装卸运输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万向轮(401)和所述制动轮(402)分别设置在所述下梁(2)的底部前后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装卸运输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梁(2)的两侧端面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牵引板(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装卸运输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杆(301)和所述第二侧杆(302)的一端相交并在交点位置和所述上梁(1)连接;
所述下梁(2)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杆(301)和所述第二侧杆(302)的另一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装卸运输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吊挂点(5)上设置有手拉葫芦(6)。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装卸运输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牵引板(7)的牵引方式包括通过卷扬、电动葫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装卸运输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梁(1)的长度为2m~3m。
8.一种室内装卸运输车组,包括至少两组室内装卸运输车,所述室内装卸运输车为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装卸运输车。
CN202121863690.5U 2021-08-10 2021-08-10 室内装卸运输车 Active CN215752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63690.5U CN215752540U (zh) 2021-08-10 2021-08-10 室内装卸运输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63690.5U CN215752540U (zh) 2021-08-10 2021-08-10 室内装卸运输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52540U true CN215752540U (zh) 2022-02-08

Family

ID=80073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63690.5U Active CN215752540U (zh) 2021-08-10 2021-08-10 室内装卸运输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525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32034A (zh) 一种实验室标气瓶转运车
CN215752540U (zh) 室内装卸运输车
CN205114887U (zh) 手推式移动龙门架
CN213502015U (zh) 一种电缆管道运输车
CN212148911U (zh) 一种实验室标气瓶转运车
CN207016421U (zh) 运输装置及货物运输系统
CN113636475A (zh) 一种轨道输送装置
CN202508813U (zh) 可拆卸式现场配变搬运车
CN112406974A (zh) 一种水泥电杆液压顶升式运载车辆
EP3428092B1 (en) Straddle-type multimodal transport interconnecting system
CN210063013U (zh) 一种用于型材水平转运的简易车辆
CN212220997U (zh) 转向架侧梁的储运一体装置
CN217201695U (zh) 一种船舶厚板起吊可移动轻便式吊运装置
CN220334727U (zh) 一种简易运输装置
CN210033480U (zh) 一种盾构机管片吊运装置
CN211545827U (zh) 一种用于砖体搬运的吊装结构
CN220013239U (zh) 便携式收铺钢轨机
CN107188093A (zh) 运输装置及货物运输系统
CN211998529U (zh) 一种重型设备提升转向移动机构
CN213231302U (zh) 一种吊运一体化小车
CN207001350U (zh) 轨道装置及运输装置
CN215439506U (zh) 一种便于转运的提升机驱动底座
CN220391292U (zh)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用物料车
CN211543567U (zh) 一种用于预制板的搬运小车
CN220376282U (zh) 一种一体式智能便捷叉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