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20629U - 一种差速器总成及变速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差速器总成及变速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20629U
CN215720629U CN202121236599.0U CN202121236599U CN215720629U CN 215720629 U CN215720629 U CN 215720629U CN 202121236599 U CN202121236599 U CN 202121236599U CN 215720629 U CN215720629 U CN 2157206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l
oil
mounting hole
differential case
guid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3659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崴
凌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3659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206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206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206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差速器总成及变速箱,该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壳体内开设有容纳腔,差速器壳体的一端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传动半轴,传动半轴包括插接部及插接部一端向外延伸的凸台部,插接部穿过安装孔,并通入容纳腔,安装孔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导油槽,使凸台部靠近插接部一侧的端面与安装孔的端面部分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中的差速器总成,通过在差速器壳体靠近传动半轴的凸台部的一端开设有导油槽,增大差速器壳体与传动半轴之间的间隙,使容纳腔内的润滑油通过导油槽流出,通过挡油筋的导向导入油封,增加了油封的润滑。

Description

一种差速器总成及变速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差速器总成及变速箱。
背景技术
汽车变速箱差速器是能够使汽车驱动车轮实现不同转速的机构,即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差速器能使两侧驱车轮以不同转速作纯滚动运动,这样可减少车轮相对路面的滑动、减少轮胎磨损、降低能源消耗以及提升转向和制动性能。
现有差速器通常通过飞溅润滑周边的油封,长颈差速器容易在恶劣的工况,如上坡缓行中,容易出现部分油封的润滑不足,从而导致产品使用寿命降低、异响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速器总成及变速箱,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长颈差速器容易在恶劣的工况,如上坡缓行中,容易出现部分油封的润滑不足,从而导致产品使用寿命降低、异响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壳体,所述差速器壳体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差速器壳体的一端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传动半轴,所述传动半轴包括插接部及所述插接部一端向外延伸的凸台部,所述插接部穿过所述安装孔,并通入所述容纳腔,所述安装孔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导油槽,使所述凸台部靠近所述插接部一侧的端面,与所述安装孔的端面部分间隔设置,所述差速器总成还包括设于所述差速器壳体一侧的油封,所述油封贴合所述凸台部,所述差速器壳体靠近所述导油槽的一侧设有挡油筋,所述挡油筋的一端抵靠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外壁,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油封的一侧,使所述导油槽内的润滑油流经所述挡油筋至所述油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差速器壳体靠近传动半轴的凸台部的一端开设有导油槽,增大差速器壳体与传动半轴之间的间隙,使容纳腔内的润滑油通过导油槽流出,通过挡油筋的导向导入油封,增加了油封的润滑。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差速器壳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容纳腔。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差速器壳体外壁中部朝外延伸形成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一侧设有跨接部,所述跨接部连接所述差速器壳体靠近所述安装孔的一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通孔设于所述跨接部靠近所述安装孔的一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通孔分别设置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外壁的相对两侧,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差速器壳体。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差速器总成还包括设于所述差速器壳体两侧的轴承。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减重槽。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所述减重槽设于所述差速器壳体靠近所述跨接部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速箱,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差速器总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变速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差速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Figure BDA0003098645330000021
Figure BDA000309864533000003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变速箱100,包括差速器总成,该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壳体1,所述差速器壳体1内开设有容纳腔2,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一端设有安装孔3,用于安装传动半轴(图未示),所述传动半轴包括插接部及所述插接部一端向外延伸的凸台部,所述插接部穿过所述安装孔3,并通入所述容纳腔2,所述安装孔3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导油槽4,使所述凸台部靠近所述插接部一侧的端面,与所述安装孔3的端面部分间隔设置,所述差速器总成还包括设于所述差速器壳体1一侧的油封7,所述油封7贴合所述凸台部,所述差速器壳体1靠近所述导油槽4的一侧设有挡油筋6,所述挡油筋6的一端抵靠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外壁,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油封7的一侧,使所述导油槽4内的润滑油流经所述挡油筋6至所述油封7上。
具体来说,现有技术中的差速器总成,通常通过变速箱内齿轮和轴的转动使润滑油飞溅,流在其他部件上,保持部件的润滑,降低摩擦。在一些情况中,油封7位置的润滑度不足,容易造成磨损,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差速器壳体1靠近传动半轴的凸台部的一端开设有导油槽4,在不影响传动半轴的压装的同时,增大差速器壳体1与传动半轴之间的间隙,使飞溅至容纳腔2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导油槽4流出,通过挡油筋6的导向导入油封7,增加了油封7的润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差速器壳体1上设有通孔5,所述通孔5连通所述容纳腔2。
具体来说,变速箱100内齿轮和轴的转动带动润滑油飞溅,通过在差速器壳体1上设置通孔5,使润滑油汇入差速器壳体1的容纳腔2内,后通过导油槽4流出再导入油封7中,提高了润滑油的利用率,提高了产品的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差速器壳体1外壁中部朝外延伸形成突出部10,所述突出部10的一侧设有跨接部11,所述跨接部11连接所述差速器壳体1靠近所述导油槽4的一侧。
具体来说,减速器壳体的外型由容纳腔2中所需容纳的内部的零件构成,在靠近安装孔3的一侧的容纳腔2只需容纳传动半轴的插接部,而差速器壳体1中部需要搭载齿轮等零件,所以相对靠近安装孔3的一侧形成突出部10,所以突出部10和靠近安装孔3的一侧形成具有高度差的跨接部11。
更进一步地,所述通孔5设于所述跨接部11远离所述突出部10的一侧。
具体来说,跨接部11设于突出部10和差速器壳体1容纳插接部的一侧之间,通过将通孔5设于跨接部11的较低点,即飞溅在差速器壳体1外壁的润滑油的交汇点,油量较充足,使更多的润滑油进入容纳腔2中,进一步提高润滑油的利用率。
可以理解地,示例而非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对于不同的减速器类型,通孔5的位置可根据具体的产品外形进行设置,提高容纳腔2的进油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5分别设置于所述差速器壳体1外壁的相对两侧,所述通孔5贯穿所述差速器壳体1。
在本实施例中的通孔5设有四个,并呈十字贯穿设置,可以理解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通孔5可设置为两个、六个等,提高容纳腔2的进油量。
进一步地,所述差速器总成还包括设于所述差速器壳体1两侧的轴承8。
具体来说,通过将通孔5设置于与轴承8对应,使部分润滑油从通孔5滴落至轴承8上,加大对轴承8的润滑量,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轴承8受力时,因缺少润滑而产生的磨损。
此外,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减重槽。
具体地,所述减重槽设于所述差速器壳体1靠近所述跨接部11的一侧。
具体来说,差速器壳体1的容纳腔2的大小根据其内部的零件构成,部分区域的差速器壳体1的厚度较大,如跨接部11,在保证产品的刚度同时,设置向内凹陷的减重槽,降低产品的重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有利于产品的轻量化。
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当中的差速器总成,通过在差速器壳体1靠近传动半轴的凸台部的一端开设有导油槽4,在不影响传动半轴的压装的同时,增大差速器壳体1与传动半轴之间的间隙,使飞溅至容纳腔2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导油槽4流出,通过挡油筋6的导向导入油封7,增加了油封7的润滑,通过在差速器壳体1上的跨接部11的较低点设置通孔5,使较多的润滑油汇入差速器壳体1的容纳腔2内,后通过导油槽4流出再导入油封7中,提高了润滑油的利用率,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在保证产品的刚度同时,设置向内凹陷的减重槽,降低产品的重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有利于产品的轻量化。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速器壳体,所述差速器壳体内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差速器壳体的一端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传动半轴,所述传动半轴包括插接部及所述插接部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凸台部,所述插接部穿过所述安装孔,并通入所述容纳腔,所述安装孔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导油槽,使所述凸台部靠近所述插接部一侧的端面与所述安装孔的端面部分间隔设置,所述差速器总成还包括设于所述差速器壳体一侧的油封,所述油封贴合所述凸台部,所述差速器壳体靠近所述导油槽的一侧设有挡油筋,所述挡油筋的一端抵靠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外壁,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油封的一侧,使所述导油槽内的润滑油流经所述挡油筋至所述油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容纳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外壁中部朝外延伸形成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一侧设有跨接部,所述跨接部连接所述差速器壳体靠近所述导油槽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设于所述跨接部远离所述突出部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分别设置于所述差速器壳体外壁的相对两侧,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差速器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总成还包括设于所述差速器壳体两侧的轴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壳体的内壁向内凹陷形成减重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槽设于所述差速器壳体靠近所述跨接部的一侧。
9.一种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差速器总成。
CN202121236599.0U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差速器总成及变速箱 Active CN2157206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36599.0U CN215720629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差速器总成及变速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36599.0U CN215720629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差速器总成及变速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20629U true CN215720629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40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36599.0U Active CN215720629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差速器总成及变速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206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043594A1 (en) Differential cover providing lubricant flow control
CN110873168A (zh) 一种纯电动商用车高性能减速箱
CN215720629U (zh) 一种差速器总成及变速箱
CN113389884A (zh) 行星齿轮减速器和汽车
CN213619315U (zh) 全地形车及其混合动力总成
CN110966371A (zh) 差速器和具有其的驱动桥、车辆
CN209414584U (zh) 桥箱一体变速箱系统的润滑结构
CN110962505B (zh) 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2744976U (zh) 一种减速器结构及汽车车桥
KR20040032392A (ko) 유성기어셋트의 피니언 기어용 오일 가이드
CN216131357U (zh) 一种变速器及车辆
CN201093054Y (zh) 减速机的齿轮箱的改良装置
CN201144966Y (zh) 商用车或客车驱动桥用内腔带散热筋稀油润滑式轮毂壳体
CN219345415U (zh) 差速器总成、变速箱及车辆
CN212959788U (zh) 一种驱动桥主减速器的油润滑结构
CN212744954U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离合器输入接口装置
CN218598756U (zh) 汽车差速器总成
CN219969926U (zh) 摩托车
CN113819212A (zh) 一种带储油空间的差速器壳体总成及差速器
CN214946243U (zh) 一种变速箱的齿轮连接结构
CN218267171U (zh) 一种转向节装置
CN207349387U (zh) 一种汽车差速器的高耐磨外壳
CN220566538U (zh) 一种车辆前驱动桥及汽车传动系统
CN216112076U (zh) 一种动力传动过渡箱
CN216406928U (zh) 一种机油泵传动及惰齿轮润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