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06668U - 一种工程车前围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程车前围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06668U
CN215706668U CN202121148456.4U CN202121148456U CN215706668U CN 215706668 U CN215706668 U CN 215706668U CN 202121148456 U CN202121148456 U CN 202121148456U CN 215706668 U CN215706668 U CN 215706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wall
plate
assembly
outer plate
plan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484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yuguan Yit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yuguan Yit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yuguan Yit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yuguan Yit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484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06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06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066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程车前围组件,包括前围内外板总成,所述前围内外板总成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左前围外板,所述前围内外板总成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右前围外板,所述前围内外板总成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所述前围内外板总成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前围外板连接板,所述前围内外板总成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前悬置支座加强板,所述前围内外板总成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前围内板加强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前悬置支座加强板以及前围内板加强板的配合设置,解决了装置的强度较差,同时在受到撞击后,装置的安全性一般的问题;通过前围内外板总成的设置,解决了整体装配较为麻烦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工程车前围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车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工程车前围组件。
背景技术
前围总成在车身内部结构在整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前围总成的结构形式设计、功能基本设计过程注意事项以及它的作用直接决定车身性能的强弱,在目前汽车需求量逐渐增长的趋势下,前围总成的安全性是顾客的主要考虑因素,因此前围的结构设计将成为重中之重。
现有的工程车前围组件的缺点是:
1、现有的工程车前围组件,装置的强度较差,同时在受到撞击后,装置的安全性一般,同时无法为其他结构提供支撑点以及安装点;
2、现有的工程车前围组件,在保证组件内部强度的情况下,无法对组件进行模块化的装配,整体装配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改善了装置的内部结构,防止了由于装置的强度较差,同时在受到撞击后,装置的安全性一般,同时无法为其他结构提供支撑点以及安装点的问题;增加了装置的模块化装配,防止了由于在保证组件内部强度的情况下,无法对组件进行模块化的装配,整体装配较为麻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工程车前围组件,包括前围内外板总成,所述前围内外板总成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左前围外板,所述前围内外板总成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右前围外板,所述前围内外板总成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所述前围内外板总成的底部固定连接右前围外板连接板,所述前围内外板总成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前悬置支座加强板,所述前围内外板总成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前围内板加强板。
可选的,所述左前围外板的上表面与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右前围外板的上表面与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左前围外板与右前围外板通过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左前围外板与右前围外板对称分布于前围内外板总成的两侧,且中间形成有空腔。
可选的,所述左前围外板下表面的一侧与前围外板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右前围外板下表面的一侧与前围外板连接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左前围外板、右前围外板、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以及前围外板连接板之间形成有前围总成空腔,所述前围总成空腔的一端与左前围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前围总成空腔的另一端与右前围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前围总成空腔和车身地板前端的纵梁塔接结构进行配合,所述前围总成空腔和车身中部的纵梁塔接结构进行配合;
所述前围总成空腔与车身地板前端的纵梁塔接结构以及车身中部的纵梁塔接结构之间存在有能量传递效应。
可选的,所述前悬置支座加强板共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于所述前围内外板总成外表面的两侧;
所述前围内板加强板共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于所述前围内外板总成内部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前悬置支座加强板包括第一前悬置支座加强板以及第二前悬置支座加强板;
所述第一前悬置支座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于左前围外板外表面的一侧以及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前悬置支座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于右前围外板外表面的一侧以及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前围内板加强板包括第一前围内板加强板以及第二前围内板加强板;
所述第一前围内板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于左前围外板内表面的一侧以及前围外板连接板内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前围内板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与右前围外板内表面的一侧以及前围外板连接板内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种工程车前围组件,通过左前围外板、右前围外板、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以及前围外板连接板之间形成有前围总成空腔,前围总成空腔的一端与左前围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前围总成空腔的另一端与右前围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前围总成空腔和车身地板前端的纵梁塔接结构进行配合,前围总成空腔和车身中部的纵梁塔接结构进行配合,通过前围总成空腔与车身地板前端的纵梁塔接结构以及车身中部的纵梁塔接结构之间存在有能量传递效应,从而进行对车身的自重以及车身的内压力进行承载,提高了白车身结构的性能,在发生碰撞时能够实现能量有效传递,从而为驾驶室内成员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在形成强度高的结构的同时为玻璃装置、雨刮装置、空调装置、仪表装置、面罩以及驾驶室自动翻转装置等提供支撑点及安装点,解决了现有的工程车前围组件,装置的强度较差,同时在受到撞击后,装置的安全性一般,同时无法为其他结构提供支撑点以及安装点的问题。
2、该种工程车前围组件,通过左前围外板的上表面与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右前围外板的上表面与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左前围外板与右前围外板通过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进行固定连接,通过左前围外板下表面的一侧与前围外板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右前围外板下表面的一侧与前围外板连接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前悬置支座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于左前围外板外表面的一侧以及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前悬置支座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于右前围外板外表面的一侧以及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前围内板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于左前围外板内表面的一侧以及前围外板连接板内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前围内板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与右前围外板内表面的一侧以及前围外板连接板内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从而将前围结构总成分成多组模块,通过多组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整个前围结构总成分割为多组模块进行配合,使得结构更方便进行装配,同时保证了结构的强度以及安全性,解决了现有的工程车前围组件,在保证组件内部强度的情况下,无法对组件进行模块化的装配,整体装配较为麻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围内外板总成,2-左前围外板,3-右前围外板,4-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5-前围外板连接板,6-前悬置支座加强板,7-前围内板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3所示,一种工程车前围组件,它包括前围内外板总成1,前围内外板总成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左前围外板2,前围内外板总成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右前围外板3,前围内外板总成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4,前围内外板总成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前围外板连接板5,前围内外板总成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前悬置支座加强板6,前围内外板总成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前围内板加强板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左前围外板2的上表面与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右前围外板3的上表面与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左前围外板2与右前围外板3通过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4进行固定连接,左前围外板2与右前围外板3对称分布于前围内外板总成1的两侧,且中间形成有空腔。
左前围外板2下表面的一侧与前围外板连接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右前围外板3下表面的一侧与前围外板连接板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左前围外板2、右前围外板3、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4以及前围外板连接板 5之间形成有前围总成空腔,前围总成空腔的一端与左前围外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前围总成空腔的另一端与右前围外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
前围总成空腔和车身地板前端的纵梁塔接结构进行配合,前围总成空腔和车身中部的纵梁塔接结构进行配合;
前围总成空腔与车身地板前端的纵梁塔接结构以及车身中部的纵梁塔接结构之间存在有能量传递效应。
前悬置支座加强板6共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于前围内外板总成1外表面的两侧;
前围内板加强板7共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于前围内外板总成1内部的两侧。
前悬置支座加强板6包括第一前悬置支座加强板以及第二前悬置支座加强板;
第一前悬置支座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于左前围外板2外表面的一侧以及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4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前悬置支座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于右前围外板3外表面的一侧以及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4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
前围内板加强板7包括第一前围内板加强板以及第二前围内板加强板;
第一前围内板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于左前围外板2内表面的一侧以及前围外板连接板5内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前围内板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与右前围外板3内表面的一侧以及前围外板连接板5内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S1:将左前围外板2与右前围外板3焊接于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4的底部,将前悬置支座加强板6分别对座前围外板2与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4以及右前围外板3与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4进行焊接固定;
S2:将前围外板连接板5分别焊接于左前围外板2底部的一侧以及右前围外板3底部的一侧;
S3:通过前围内板加强板7分别对左前围外板2与前围外板连接板5以及右前围外板3与前围外板连接板5进行焊接固定。
综上所述,该种工程车前围组件,使用时,通过左前围外板2、右前围外板 3、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4以及前围外板连接板5之间形成有前围总成空腔,前围总成空腔的一端与左前围外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前围总成空腔的另一端与右前围外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前围总成空腔和车身地板前端的纵梁塔接结构进行配合,前围总成空腔和车身中部的纵梁塔接结构进行配合,通过前围总成空腔与车身地板前端的纵梁塔接结构以及车身中部的纵梁塔接结构之间存在有能量传递效应,从而进行对车身的自重以及车身的内压力进行承载,提高了白车身结构的性能,在发生碰撞时能够实现能量有效传递,从而为驾驶室内成员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在形成强度高的结构的同时为玻璃装置、雨刮装置、空调装置、仪表装置、面罩以及驾驶室自动翻转装置等提供支撑点及安装点,解决了现有的工程车前围组件,装置的强度较差,同时在受到撞击后,装置的安全性一般,同时无法为其他结构提供支撑点以及安装点的问题;通过左前围外板2的上表面与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右前围外板3的上表面与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左前围外板2与右前围外板3通过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4进行固定连接,通过左前围外板2下表面的一侧与前围外板连接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右前围外板3下表面的一侧与前围外板连接板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前悬置支座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于左前围外板2外表面的一侧以及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4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前悬置支座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于右前围外板3外表面的一侧以及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4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前围内板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于左前围外板2内表面的一侧以及前围外板连接板5内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前围内板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于右前围外板3内表面的一侧以及前围外板连接板5内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从而将前围结构总成分成多组模块,通过多组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整个前围结构总成分割为多组模块进行配合,使得结构更方便进行装配,同时保证了结构的强度以及安全性,解决了现有的工程车前围组件,在保证组件内部强度的情况下,无法对组件进行模块化的装配,整体装配较为麻烦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工程车前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围内外板总成(1),所述前围内外板总成(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左前围外板(2),所述前围内外板总成(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右前围外板(3),所述前围内外板总成(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4),所述前围内外板总成(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前围外板连接板(5),所述前围内外板总成(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前悬置支座加强板(6),所述前围内外板总成(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前围内板加强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车前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围外板(2)的上表面与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右前围外板(3)的上表面与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左前围外板(2)与右前围外板(3)通过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4)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左前围外板(2)与右前围外板(3)对称分布于前围内外板总成(1)的两侧,且中间形成有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车前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围外板(2)下表面的一侧与前围外板连接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右前围外板(3)下表面的一侧与前围外板连接板(5)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左前围外板(2)、右前围外板(3)、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4)以及前围外板连接板(5)之间形成有前围总成空腔,所述前围总成空腔的一端与左前围外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前围总成空腔的另一端与右前围外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程车前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总成空腔和车身地板前端的纵梁塔接结构进行配合,所述前围总成空腔和车身中部的纵梁塔接结构进行配合;
所述前围总成空腔与车身地板前端的纵梁塔接结构以及车身中部的纵梁塔接结构之间存在有能量传递效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车前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置支座加强板(6)共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于所述前围内外板总成(1)外表面的两侧;
所述前围内板加强板(7)共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于所述前围内外板总成(1)内部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工程车前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置支座加强板(6)包括第一前悬置支座加强板以及第二前悬置支座加强板;
所述第一前悬置支座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于左前围外板(2)外表面的一侧以及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4)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前悬置支座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于右前围外板(3)外表面的一侧以及风窗下横梁外板焊合(4)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车前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内板加强板(7)包括第一前围内板加强板以及第二前围内板加强板;
所述第一前围内板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于左前围外板(2)内表面的一侧以及前围外板连接板(5)内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前围内板加强板的两侧分别与右前围外板(3)内表面的一侧以及前围外板连接板(5)内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
CN202121148456.4U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工程车前围组件 Active CN215706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48456.4U CN215706668U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工程车前围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48456.4U CN215706668U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工程车前围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06668U true CN215706668U (zh) 2022-02-01

Family

ID=80032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48456.4U Active CN215706668U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工程车前围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066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8029559A1 (fr) Structure pour la partie arrière de carrosserie de véhicule
CN215205100U (zh) 一种工程车白车身组件
CN102883942A (zh) 车辆的车前部
CN111016836B (zh) 一种越野车保险杠与小纵梁的集成结构
CN201305035Y (zh) 汽车后地板前下横梁总成
US11447184B2 (en) Vehicle body lower structure
CN111137363B (zh) 驾驶室地板钣金总成及重型卡车
CN215706668U (zh) 一种工程车前围组件
CN111806571A (zh) 电动车的前舱横梁结构
CN201961388U (zh) 一种轿车的前舱骨架
CN116331353A (zh) 一种电动汽车多型中梁应用前副车架
CN211223612U (zh) 一种新型车身后围结构
CN21370556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总成
CN210882314U (zh)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前副车架
CN211731603U (zh) 驾驶室地板钣金总成及重型卡车
CN211252286U (zh) 一种三排座椅横梁总成
CN208774892U (zh) 一种重卡地板骨架
CN100408410C (zh) 牵引挂钩的安装部构造
CN214267771U (zh) 一种纯电动微型货车车架总成
CN111891219A (zh) 一种电动汽车上多悬置的外连接系统
CN211000895U (zh) 一种汽车动力系统布置结构
CN217705967U (zh) 一种微型汽车的悬架平台
CN218258399U (zh) 一种纯电动车中地板加强梁结构
CN216184307U (zh) 汽车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CN220905131U (zh) 货车白车身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