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05208U - 用于产生压印印记的印章 - Google Patents

用于产生压印印记的印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05208U
CN215705208U CN201990000584.9U CN201990000584U CN215705208U CN 215705208 U CN215705208 U CN 215705208U CN 201990000584 U CN201990000584 U CN 201990000584U CN 215705208 U CN215705208 U CN 215705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mp
unit
imprint
stamping
coupl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9000058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津德尔
H·林德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odat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roda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odat GmbH filed Critical Trodat Gmb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05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05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36Details
    • B41K1/38Inking devices; Stamping surfaces
    • B41K1/40Inking devices operated by stamping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02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one or more flat stamping surfaces having fixed im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KSTAMPS; STAMPING OR NUMBERING APPARATUS OR DEVICES
    • B41K1/00Portable hand-operated devices without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locating the articles to be stamped, i.e. hand stamps; Inking devices or othe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41K1/36Details
    • B41K1/38Inking devices; Stamping surfaces
    • B41K1/40Inking devices operated by stamping movement
    • B41K1/42Inking devices operated by stamping movement with pads or rollers movable for inking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For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产生压印印记的印章,其至少包括印章组件和压印单元(3),其中所述印章组件至少由上部件(11)和下部件(12)构成,所述下部件具有用于容置印台(10)的墨垫容置件,其中在所述压印单元(3)上固定有文字印版(4),以及,压印单元(3)在压印操作中产生压印印记(2),其中压印单元(3)是可通过转向机构(5)旋转180°。其中,所述上部件(11)是通过耦合单元(14)与压印单元(3)连接,其中耦合单元(14)适于在从休止位置(6)至末端位置(9)的压印操作期间将压印单元(3)与上部件(11)去耦。

Description

用于产生压印印记的印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产生压印印记的印章。
背景技术
EP 2 591 919B揭示过一种自上墨印章,其由印章组件,特别是上部件、下部件和固定有压印版的压印单元构成。在下部件中设有印台,其具有用于容置油墨的墨垫。其中,压印单元是布置在下部件中,并且通过轴线或轴颈与上部件运动式连接。在压印操作中使得上部件移动经过下部件,其中沿竖向将压印单元从因压紧压力而处于印台上的休止位置通过转向机构转向,并将其调节至用于产生压印印记的压印位置。其中,视作用于上部件的力而定,在压印位置中将文字印版压向物体的表面,直至将印章从表面揭离,使得上部件和下部件通过弹簧元件重新移回休止位置。
JP S6056555 A、JP S6025756 A、EP 1905517 A1和US 2002009553 A1提出过带有压印印记的物体,其中借助用于将油墨固化的外部辐射源通过UV射束对此压印印记进行照射。
AT 009 206 U已知一种印章,其中为了增强防伪性而使用掺入有油墨的印台,其中设有一或数个不同的油墨,其中至少一个UV油墨或者油墨中的至少一个包含仅在用UV光照射时可见的UV油墨颗粒。
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在诸如玻璃、金属、铝、纸板等难以处理的表面上,压印印记容易变得模糊。
为了避免压印印记变得模糊,DE 7601070 U揭示过一种用于将位于物体或工件上的压印印记的压印油墨固化的装置,其中在具有经钻孔的底板和盖板的壳体中设有用于容置待照射的灯或工件的导轨,其中以与灯上的盖印间隔约30mm的方式设有充当UV辐射源的具有高UV比例的金属卤化物灯。
此方案的缺点在于,必须先为物体或工件、特别是待照射的灯设置压印印记,之后才可将其置入用于干燥的装置。但其中存在压印印记在置入过程中变得模糊的危险。另一方面,仅能将较小的物体置入这种装置。
在压印操作中也常会出现所谓的揭离问题,其中印章被过于牢固地按下或者过快地重新揭离。其中事实表明,印章越小和越轻,使用者的操作过程便越流畅。这可能导致印章被从较高的高度以较大的力度压至物体或文档上,以及/或者在几分之一秒内重新揭离。在压印位置(文字印版在该位置中被压向表面)中过久以及力度过大的停留也是不利的,因为这可能对压印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随后通常以最短的时间实现揭离操作,因为使用者希望通过快速揭离来防止压印印记变得模糊。
特别是在采用具有可UV固化的油墨的印章,其中通过来自设于印章上的UV光源的UV辐射来将压印印记固化的情况下,在将文字印版从物体的表面移除后,才能采用照射。就180°自上墨印章而言,当包含文字印版的压印单元重新移回休止位置时,便会出现这种情况。但如果如果将印章揭离几分之一秒,则压印位置与印章移回休止位置之间的时间差如此之小,使得用于通过UV光源进行光照的时间不足。此外,在揭离过程中,从表面至物体的距离越来越大,故无法再实现高效照射。
作为替代方案,在现有技术中提出过一种压印操作,其中先将印章一起压在物体的表面上,从而产生压印印记。随后将印章留在位于物体表面上的相同位置上,但不再施加压力,使得上部件在印章的附接状态下移回休止位置,故随后可激活设于印章中的 UV辐射源。确切言之,印章一直留在物体上,直至压印印记固化。但这种处理方式并不符合目的,因为在印章的工业应用中,经常需要相继进行许多压印操作。也存在以下危险:在物体上的位置的滑动使得压印印记变得模糊,或者压印印记的固化不彻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产生压印印记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所述方法的印章,其中避免上述缺点并且实现不变的压印印记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借助压印操作实现压印印记在多数表面上的快速干燥。
上述目的由本实用新型达成。
本实用新型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为一种产生压印印记的方法,其中在从休止位置至末端位置的压印操作期间,通过耦合单元将压印单元与上部件去耦,使得在上部件的末端位置中,压印单元、特别是固定于压印单元上的文字印版贴靠在印台上。
在此优选地,在制造商所述及的“双冲程方案”中,在压印操作结束前,文字印版、特别是固定有文字印版的压印单元脱开。这样便防止在对上部件的施力过大的情况下,文字印版被力度过大且过久地压至物体的表面上,进而导致压印品质大幅降低,因为通常由橡胶构成的文字印版会在过大的的压力下被非常紧密地压至表面上。通过将压印单元去耦能够防止这一点,因为始终仅能借助一定的释放力将文字印版压下,否则耦合单元会触发去耦操作。这个力通常以在压印过程中不被使用者感知的方式设置,从而确保流畅的过程,进而使得文字印版总是以一定的压印力和近乎不变的停留时间贴靠在表面上。借此还能总是以相同的压印力产生压印印记,从而产生可重现的、外观始终相同的压印印记。
根据优选措施,通过一个中间件构成所述耦合单元,所述压印单元通过轴或轴端以穿过下部件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中间件上,其中通过一个定位元件将中间件与所述上部件连接。这样便能采用在现有技术中揭示和使用的市售的压印单元,因为这些压印单元通过轴或轴端的扣合以相同的方式与中间件连接。但与此同时,所述轴或轴端穿过位于下部件中的转向机构的导轨,从而也产生压印单元的转向。亦即,可谓用中间件替代上部件,确切言之,压印单元通过中间件间接地与上部件连接。所述中间件优选如同上部件那样呈罩状,故上部件将中间件容置在内部,并通过定位元件连接。
根据其他优选措施,所述耦合单元、特别是耦合单元的定位元件是通过用于将压印单元与上部件去耦的卡扣连接、球座圈、卡爪等构建或构成。这样一来,在到达末端位置前便将压印单元、即中间件与上部件分离,而在现有技术中,压印单元总是通过轴或轴端保持与上部件的固定连接。
根据优选措施,在所述耦合单元上,释放力或压印力、即针对压印印记的压力优选是(可)通过调节螺钉或带动元件调节。这样一来,每次均以相同的压印力制造压印印记,因为在超出该力时会发生去耦。借此便能为印记实现非常高的可重现的品质。
根据优选措施,通过所述压印力的作用或在超出压印力的情况下激活所述耦合单元,随后将所述上部件与所述压印单元分离。这样一来,在施加定义的力后才触发耦合单元,使得总是以所述对压印印记的表面的作用力或压力产生压印印记。
根据其他优选措施,在实施耦合单元的去耦操作后,在上部件复位至休止位置的情况下,通过耦合单元将压印单元与上部件重新耦合,以便再次实施压印操作。这样一来,在新的压印操作中使得压印单元再次随上部件一起运动,直至这个压印单元再次与耦合单元分离。因此,使用者无需任何操作便可相继实施数个压印。
根据优选措施,在处于完整调节行程内的经定义的距离上,或者以经过整个调节行程的方式实施所述压印位置或随后的去耦位置。这样便能视印章的应用范围而定提供对应的设计。如果将整个调节行程或近乎整个调节行程(即距离)用于触发去耦,则能够对目前在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所谓的2阶段压印操作进行模拟,亦即,使用者将印章近乎完全压在一起,从而在末端位置前不远处或者在末端位置处激活耦合单元,且包含文字印版的压印单元重新移回休止位置,但其中上部件仍处于末端位置中。这样便能在模拟的 2阶段压印操作或过程中防止文字印版或压印版被过于牢固以及过久地压至表面上。而如果所述距离短于整个调节行程,则还额外提供例如用于通过UV照射进行固化操作的时间,因为在压印单元复位至休止位置后并且在上部件尚未到达末端位置的情况下,便已可开始照射,且在此之后,直至到达上部件的末端位置以及将印章揭离为止的时间可供用于照射。
根据优选措施,在将所述压印单元去耦后,在所述去耦位置中激活用于将压印印记固化的UV光源。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通过文字印版保护印台,另一方面,在达到末端位置前有足够的时间来将压印印记完全固化。
根据优选措施,在可预设的持续时间内,或者直至印章被揭离为止,将所述UV光源激活。借此一方面能够节省能量,因为仅在必要的可预设的持续时间内将UV光源激活,同时又符合安全要求,因为在UV光源激活的情况下将印章揭离时,这些UV光源会被取消激活。
本实用新型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另一解决方案为一种用于产生压印印记的印章,其中所述上部件是通过耦合单元与所述压印单元耦合,其中所述耦合单元适于在从休止位置至末端位置的压印操作期间将压印单元与上部件去耦,使得在上部件的末端位置中,压印单元、特别是固定在压印单元上的文字印版贴靠或布置在印台上。
借此有利地实现始终如一的压印印记品质,因为耦合单元因作用力而实施去耦。这样便总是以相同的压印力将文字印版压至物体或文档的表面上。故可将针对压印印记施加的压力的经使用者任意改变的参数以及在表面上的停留时间忽略,或这些因素不再影响压印印记的品质。
根据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耦合单元是由中间件和定位元件构成,其中所述压印单元是通过轴或轴端以穿过下部件、特别是穿过转向机构的滑轨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中间件上,以及,中间件是通过所述定位元件与所述上部件连接。借此能够根据现有技术通过轴或轴端将压印单元固定,其中同时也可保留经实践验证的转向机构。这样一来,针对耦合单元的构成实现一个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借此也能将已开发出的压印单元简单地应用于新型的压印操作。
根据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耦合单元适于通过优选可调节的压印力被触发或激活。这样便能以始终相同的压印力产生定义的压印印记。借此能够使得压印力与使用的文字印版的材料完美匹配,从而产生最佳的压印印记。也可以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所相应地调整压印力,使得各种气候调节不产生影响或仅具有非常小的影响。特别是就具有非常细的线条的压印图而言,重要之处在于为压印印记施加正确的压印力,从而实现始终如一的印记品质。确切言之,通过调整压印力能够简单地实现这一点。
根据另一优选方案,所述耦合单元适于在压印操作期间被激活后在所述上部件复位至休止位置的情况下将上部件与压印单元重新耦合。这样便发生自动重新耦合,故在一次压印操作后,一旦印章移入休止位置,使用者便可立即重新设置新的印记或开始新的压印操作。
也可以采用以下方案:为了在压印操作后再次耦合,使用者需要例如通过操纵按钮实施手动耦合来将耦合单元重新与上部件连接,以便再次开始压印操作。在两个压印操作之间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接收油墨或者来对电子器件进行激活或充电的情况下,便适合采用这种方案。
但根据另一优选方案,所述压印位置或随后的去耦位置是构建或设计在处于完整调节行程内的经定义的距离,或者以经过或近乎经过整个调节行程的方式构建或设计。这样便能视应用而定使印章组件相互匹配,亦即,例如在使用特别是用于将压印油墨固化的电子器件的情况下,通过在一半调节行程处释放,使得再经过另一段时间才到达末端位置,或者,通过在距末端位置不远处或在末端位置处释放来对目前常见的包含2个阶段的压印操作进行模拟,其中在末端位置中,文字印版并非如目前的现有技术那样被压向表面,而是停留在休止位置中。
根据一个优选方案,在所述印章中,特别是在所述下部件中,为了对可UV固化的油墨进行照射而设有一个UV光源、一个控制器、一或数个储能器以及优选若干传感器。这样便能实现自主且简单的压印过程,其中一方面产生压印印记,另一方面在同一压印位置中在单独一个压印操作或压印过程中通过对压印印记的UV照射来进行固化操作。因此,在将印章从物体揭离时,压印印记已完全固化且不再会变得模糊。这对在诸如玻璃、金属、铝等光滑基底上的应用而言尤为重要,因为就这类表面而言,在采用传统的压印操作以及普通的压印油墨的情况下,干燥时间非常长。通过使用在UV照射下极快固化的特殊的压印油墨,确保在将印章从物体表面揭离时压印印记彻底干燥,故不再会变得模糊。在应用于生产线中,其中将物体输送至通常相继的工位的情况下,上述方案非常重要,因为需要将压印印记作为检查功能或安全特征。
根据另一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器适于优选在所述压印单元去耦后在去耦位置中将所述UV光源激活,以将所述压印印记固化。这样一来,压印单元在去耦后重新移回休止位置,且文字印版故而将印台遮盖,使得在下部件内部进行UV照射的过程中不会有UV 射束到达印台、特别是到达储存在印台中的油墨。亦即,否则UV射束会将位于墨垫中的油墨固化,导致印台不可用。因此,在UV照射过程中必须对印台进行保护,特别是将其封闭,以免受到射束影响。
根据另一优选方案,在可预设的持续时间内,或者直至印章被揭离为止,所述UV光源处于激活状态。借此能够节省大量的能量,从而大幅延长印章的直至储能器的下一充电周期为止的使用时间。因此,可对该持续时间进行限制,因为基于4阶段的压印过程,直至到达上部件的末端位置为止有足够的时间可供使用,故UV光源的接通时间仅需要确保油墨可靠地固化即可。亦即,通过相应较早地释放去耦单元,所述特殊的4阶段压印过程提供的直至到达末端位置为止的时间多于固化所需的时间。
最后,根据另一优选方案,所述UV光源是在所述压印单元中布置在与所述文字印版相对的一侧上。这样便能将UV光源尽可能靠近压印印记定位,使得辐射强度非常高。同时,压印单元以及文字印版能够防止辐射进入印台。另一优点在于,通过布置一个运动传感器,能够简单地对实施的运动、特别是反转和回移进行评估,使得总是能够在正确的时间点上通过控制器将UV光源激活。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优点可以相互组合,故并不总是列举出所有优点,避免赘述。还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印章适于实施所述方法。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其中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并非仅限于本文所示出和描述的实施例及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其中:
图1为印章、特别是具有180°转向机构的自上墨印章在休止位置中的斜视图;该图为简化示意图;
图2为印章、特别是具有180°转向机构的自上墨印章在压印位置中的斜视图,该图为简化示意图;
图3为印章、特别是具有180°转向机构的自上墨印章在压印位置中的斜视图;该图为简化示意图;
图4为印章、特别是具有180°转向机构的自上墨印章在末端位置中的斜视图;该图为简化示意图;
图5为印章、特别是具有180°转向机构和嵌入的经可UV固化的油墨浸渍的印台以及位于压印单元上的照明单元的自上墨印章在休止位置中的斜视图;该图为简化示意图;
图6为印章、特别是具有180°转向机构和嵌入的经可UV固化的油墨浸渍的印台以及位于压印单元上的照明单元的自上墨印章在压印位置中的斜视图;该图为简化示意图;
图7为印章、特别是具有180°转向机构和嵌入的经可UV固化的油墨浸渍的印台以及位于压印单元上的照明单元的自上墨印章在去耦位置中的斜视图;该图为简化示意图;
图8为印章、特别是具有180°转向机构和嵌入的经可UV固化的油墨浸渍的印台以及位于压印单元上的照明单元的自上墨印章在末端位置中的斜视图;该图为简化示意图;
图9为印章的经简化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10为印章中上部件的耦合单元、特别是定位元件的局部详图,该上部件包含具有整合式照明单元的压印单元;
图11为印章中的耦合单元、特别是用于卡扣连接的定位元件的局部详图;
图12为印章在末端位置中的简化示意图,其中耦合单元构建为卡爪;
图13为如图12所示的印章中的耦合单元在休止位置中的局部详图,
图14为如图12所示的印章中的耦合单元在去耦位置中的局部详图。
首先需要指出,不同实施方式中的相同部件用同一参考符号或构件名称表示,其中可将整个说明书中所含揭示内容合理地应用于具有同一参考符号或同一构件名称的相同部件。同样,说明书中所选方位信息(如上、下、侧等等)针对的是所描述的附图,在方位变化的情况下,这些方位信息合理地应用于新的方位。此外,所示出和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单项特征或特征组合本身就能成为独立的创新解决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11中示出具有用于产生压印印记2的新型的创造性运动过程的印章1的一个实施例,其中通过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转向机构5使得固定有文字印版4的压印单元3旋转180°,故在此不再对压印单元3的转向操作作进一步说明。其中,这种印章1 也可以用作检查或安全印章,其例如具有作为压印印记2的QR印记、个人签章、条形码等,但这种印章也可以用作普通的办公室印章。当然可以产生或形成压印印记2的任意形状,例如正方形、矩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但其中仅展示和描述矩形印记。针对这些其他设计方案,也可以相应地调整印章1的壳体或零件,但其中也使用创造性的运动过程。
所述新的创造性运动过程基本上由至少4个阶段构成,即
·第一阶段,印章1的休止位置6,如图1、图5所示;
·第二阶段,用于产生压印印记2的压印位置7,如图2、图6所示;
·第三阶段,用于将压印单元3与上部件11分离的去耦位置8,如图3、图7所示,以及
·第四阶段,上部件11的末端位置9,其中上部件11完全移至下部件12上方,如图4、图8所示,
而在现有技术中,运动过程仅由2个阶段、即休止位置6与压印位置7构成。
示出的印章1是所谓的自上墨印章1,其中在休止位置6中,具有凹式压印印记2 的文字印版4贴靠在用于容置油墨10a的印台10上,从图5可以最清楚地看出这一点。印章1由各印章组件构成,特别是至少由上部件11、下部件12和压印单元3构成,在所述压印单元上固定有、特别是粘合有文字印版4。上部件11呈罩状并将下部件12围绕,其中在上部件11与下部件12之间设有用于复位至休止位置6的弹簧元件13,使得在对印章1进行操纵的情况下,上部件11从休止位置6经过下部件12移入末端位置9。上部件11是通过耦合单元14(下文还将对此耦合单元进行详细说明)与压印单元3连接,故在进行操纵时,特别是在将印章1压在一起的情况下,压印单元3随上部件11一起运动。其中,通过转向机构5将压印单元3旋转优选180°,使得文字印版4贴靠在物体 16或文档16的表面15上,进而借助印台10所容置的油墨10a产生压印印记2。在图5 至图8中也示出这种过程,其位置是以与图1至图4对应的方式选择。
确切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在印章1的整个调节行程17内,即在休止位置6与末端位置9之间形成或实现压印位置2,亦即,在从休止位置6起至末端位置9为止的压印操作期间在将印章1压在一起的情况下在经过定义的距离18后到达压印位置7,在所述压印位置中通过压印单元3将文字印版4压至物体16的表面15上,从而产生压印印记2,但压印操作尚不结束,而是继续进行。在压印位置7之后是去耦位置8,其中通过耦合单元14将压印单元3与上部件11分离或去耦,使得从这个阶段起,无压印单元3的上部件11不进一步运动。透过将这两个元件、即压印单元3与上部件11去耦,压印单元3通过转向机构5移回休止位置6,使得文字印版4贴靠在印台10上。其中,压印单元3优选在上部件11到达末端位置9之前到达对应针对压印单元3的休止位置6 的位置。通常优选将压印位置6和紧随的去耦位置7设置在整个调节行程17的半程上,其中当然也可以设于前一半以内或后三分之一以内,或者设置在近乎等同于末端位置9 处。确切言之,可使得上部件11进一步经过下部件12移动,直至上部件11处于如图4、图9所示的末端位置中。随后松开印章1或将印章从表面15揭离,使得上部件11和下部件12通过弹簧元件13移回休止位置6。在此情形下,通过耦合单元14将压印单元3 重新与上部件11耦合,使得在下一次压印操作中,压印单元3再度随上部件11运动,直至到达去耦位置8。
如前文所述,在压印位置7中将文字印版4通过压印单元3压向物体16的表面15,使得在克服一定的力效应的情况下激活耦合单元14,并且将两个元件、即压印单元3与上部件11相互分离。其中,借助耦合单元14的对应设计,能够设计或调节定义的压印力19,使得总是需要这个压印力19来触发去耦,亦即,在这种压印操作中总是以相同的压印力19来产生压印印记2,而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对印章的上部件的对应施力,每次均以不同的压印力19产生压印印记,因为在现有技术中不进行去耦,而是视通过上部件施加的力而定将压印单元压向表面。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包含4个不同阶段的运动过程中,以总是反复出现的相同的经优化的压印力19(其优选由制造商决定和设置)产生压印印记2,从而使得压印印记品质保持在高水准。
当然,所述用于释放耦合单元14的距离18可以等于整个调节行程17或者略短于调节行程,使得在末端位置9中才通过对应的作用力或压印力19进行压印单元3与上部件11的去耦。在这种技术方案中,压印位置7和去耦位置8实际上是与末端位置9 重合或仅对应上部件11的较小的移动行程,故在通过上部件11施加的对应的压印力19 的作用下,耦合单元14将压印单元3释放且该压印单元复位,而上部件11仍留在末端位置9中。这样便模拟一个2阶段过程,但其中将压印单元3去耦。
亦即,可以说压印力19等于针对耦合单元14的释放力,耦合单元14在该释放力下将上部件11与压印单元3分离,其中压印单元3立即通过转向机构5移回起始位置、即对应休止位置6的位置,且文字印版4故而能够重新从印台10接收油墨10a,亦即,在从休止位置6至末端位置9的压印操作期间,通过耦合单元14特别是在超出压印力 19的情况下将压印单元3与上部件11去耦或分离,使得在上部件11的末端位置9中,压印单元3、特别是固定于压印单元上的文字印版4贴靠在印台10上。
这种印章1、特别是包含4个阶段的压印操作也适用于工业领域,其中直接在生产场所中将压印印记2施覆至诸如玻璃、钢板、铝板、车身构件等的平滑表面上。在这个应用中需要压印印记2尽可能快地固化,以免印记在生产周期中变得模糊,亦即,例如在工业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诸如机动车的发动机罩或车门的半成品进行过检查后,在物体16上产生压印印记2以将其释放,随后将物体16送至下一加工地点,例如装入车身,因此,在压印印记2不在优选一秒内固化的情况下,印记变模糊的危险非常大。就这类平滑的表面15而言,以采用或充填可UV固化的油墨10a的印章1来实现上述方案,其中如图5至图8所示,所有必需的组件,特别是UV光源20、控制器21、传感器22、储能器23,均整合或布置在印章1中。
所述器件可任意地布置,其中仅需要注意的是:在激活UV光源20时,这些光源朝向产生的压印印记2发光,使得从UV光源20射出的辐射24入射至压印印记2并将油墨10a固化。如果有足够的UV辐射24入射至压印印记2,则专用的可UV固化的油墨10a在1秒内、特别是在数毫秒内完全固化。
就所示印章1而言,所有组件均安装在压印单元3中,其中储能器23采用无线充电。但对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器件也可以布置在印章1的其他部件中,例如布置在上部件11中,这些器件通过对应的电连接相连。其中,UV光源20是布置在与文字印版4 相对的一侧上,从而在休止位置6中朝向表面15。通过将UV光源20布置在压印单元 3上,其在压印操作期间同样通过转向机构5旋转,故需要确保UV光源20仅在朝向表面15的情况下被激活。例如,如果UV光源20在压印操作开始时已激活,则UV辐射 24在压印位置7中直接辐射至位于印台10中的可UV固化的油墨10a并将其固化。因此,必需通过控制器21精确地识别和调节接通时间点。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在压印操作中在印台10上方进行自动遮盖。然而,为了节省能量,进而实现印章1的直至下一个充电周期为止的较长接通时间,优选总是尽可能短地激活UV光源23。
确切言之,从如图5至图8所示的过程可以看出,从休止位置6开始压印操作。在这个位置中,UV光源20尚且未被激活。但优选地,控制器21例如通过传感器22、优选运动传感器识别出经转向机构5触发的旋转运动。在随后的压印位置7中产生压印印记2,其中UV光源20仍然未被激活。在紧接着的去耦位置8中,耦合单元14将压印单元3与上部件11去耦,随后压印单元3移回休止位置6,这又被传感器22识别出,故控制器20随即将UV光源20激活,使得这些光源用UV辐射24照射湿润的压印印记 2。一直维持照射,直至定义的持续时间(在此持续时间内压印印记2通常已完全固化) 结束或印章1被从物体16的表面15抬起,从而避免因UV光源20造成的受伤危险。原则上,就印章1而言如此设计压印操作、特别是调节行程17,使得从激活UV光源 20起至到达上部件11的末端位置9为止提供足够的时间,亦即,使得从去耦位置8至末端位置9的行程一直持续,确保压印印记2在此持续时间内固化。固化时间通常小于 1秒,故上述方案是可行的,这样便能在正常的压印操作中或在正常的压印速度下实现可靠的固化。本实用新型的压印过程的一个重要优点在于,在将压印单元3去耦后仍提供时间,以供印章1留在产生的压印印记2上方并对其进行照射,直至使用者将印章揭离。另一优点在于,由于压印印记2不会因文字印版4而变得模糊,印章1可以任意久地留在一个位置上,这是因为文字印版已通过耦合单元14与上部件11分离并且重新转入起始位置。
也可以采用以下方案:在印章1上安设光显示器、优选LED,一旦设置的固化时间结束并且可以将印章1从表面15揭离,控制器21便立即将所述光显示器激活。作为光显示器的补充或替代方案,也可以发出声学信号。在采用这种显示器的情况下,使用者优选可以一直将印章1保持在物体16上,直至控制器21发出释放揭离操作的信号。在压印操作中,特别是在文字印版贴靠在表面上的现有技术中,过久的停留通常是有害的,因为在此情形下一方面会施覆过多的油墨10a,另一方面印记可能会变得模糊,其中就新的印章1而言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因为在此情形下预先将包含文字印版4的压印单元 3去耦,且印章1借此布置在压印印记2上方,以免其受发出的UV辐射24的影响。
为全面起见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UV光源20布置在下部件12上,或者与布置在压印单元3上的方案相结合。也可以设有更多的传感器22,其检测压印操作的准确位置,从而实现最佳的照射。
图10为图1至图9中的耦合单元14的详图。在此情形下设有附加的呈罩状的中间件25,其将下部件12容置并且布置在上部件11的内腔26中。压印单元3是借助其轴 39或轴端39固定地与中间件25连接或卡扣,其中轴39或轴端39是穿过位于下部件 12中的转向机构5的滑轨5a延伸。在现有技术中已揭示过位于压印单元3与上部件11 之间的这种连接或结构,其中就本实用新型的印章1而言,这种连接或结构是形成在压印单元3与中间件25之间。如图9所示,为了卡扣在中间件25上而设有容置口40,以供轴39或轴端39扣入。
为了使所有组件自动复位至休止位置6,在中间件25与下部件12之间也设有弹簧元件27,其优选具有较大的直径并且将弹簧元件13容置在中心处。其中,弹簧元件13 通过位于中间件25中的开口插入并且同样支撑在下部件12上。但弹簧元件13也可以仅布置在上部件11与中间件25之间,且所述另一弹簧元件27布置在中间件25与下部件12之间。其中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弹力来实现在将印章1压在一起的情况下的受控的过程。
确切言之,通过中间件25的布局使得中间件布置在上部件11的内腔26中,在所述内腔中提供更多用于与上部件11耦合的空间,从图10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这一点。在内腔26的区域内设有凹槽28或位于中间件25上的凹部,从而在上部件11与中间件25 之间提供更多空间。在凹槽28中构建有由两个突出部30构成的定位元件29,在所述突出部的中心处设有用于将带动元件32定位的容置区域31,所述带动元件是以优选可调节的方式固定在位于上部件11总的对应开口33中。其中,突出部30具有以一定角度延伸的侧壁,故带动元件32能够沿所述侧壁滑动,直至达到突出部30的顶点,随后进行中间件25与上部件11且进而进行压印单元3与上部件的去耦,亦即,为了将元件去耦,将上部件11一直向下压,直至带动元件32越过突出部30移动且进而脱离卡合,随后中间件25因弹簧元件27而被调节至起始位置、即休止位置6。为了重新耦合,在通过弹簧元件13基于作用的弹力的复位中,使得带动元件32再次越过突出部30的具有一定角度的侧面移动,致使带动元件32重新移入容置区域31,进而重新耦合。
在所示实施例中,带动元件32采用特别是可借助螺纹调节的构建方案,故带动元件32在较高的释放力下被进一步调节进入内腔26,从而产生更多的摩擦,并且需要更多的力来使得带动元件32越过突出部30运动。如果需要较小的压印力19,则将带动元件32向外旋转。
重要之处在于,就本实用新型的印章1而言,所述印章在上部件11与下部件12之间还具有中间件25,其实际上负责将压印单元3与上部件11连接,所述压印单元借助轴39或轴端39卡扣或固定在中间件25中。定位元件29(在本实施方案中具有所谓的球座圈)可以采用各种构建方案,例如构建为卡爪、卡扣连接等。带动元件32也可以采用多组件式构建方案,例如,经倒圆的前部区域是通过弹簧支承。
在图11中示出用于将上部件11与中间件25连接的定位元件29的另一实施例,其构建为卡扣连接。为此,在上部件11上设有优选具有弹性的卡钩34。其中,所述卡钩具有有一定角度的接触面35。在中间件35上设有优选具有弹性的卡扣臂36,其又具有与接触面35对应的滑动面37。图11以详图示出休止位置6,从中可以看出,卡钩34 借助接触面35贴靠在滑动面37上。
确切言之,如果实施压印操作,则根据箭头38将上部件11压向或移向物体16,从而首先使得弹簧元件27变形或压在一起,其中上部件11与中间件25因接触面35与滑动面37之间的摩擦作用而保持耦合,亦即,上部件11根据箭头38将中间件25带动。如果弹簧元件27的弹力高于卡钩34与卡扣臂36之间的摩擦力,则这两个元件沿滑动面37滑动,直至卡钩34越过卡扣臂36,从而引起中间件25与上部件11的去耦。为了重新耦合,在进入休止位置的复位过程中,使得卡钩34重新越过卡扣臂36移动,进而使得接触面35重新贴靠在滑动面37上。在这种解决方案中,压印力19无法调节,而是已在制造过程中基于针对变形、摩擦的材料特性以及器件厚度而被定义。但照例需要指出的是,也可以使用对应的具有可调节的变形力的解决方案,以便针对卡扣连接调节压印力19。
此外,图12至图14示出耦合单元14的一个解决方案,其中定位元件29构建为卡爪连接。其中,图12示出末端位置9,在该末端位置中上部件11已完全经过中间件25 和下部件12。在此将在图1至图11中也使用的遮盖元件41移除,故通过位于上部件中的开口能够看到定位元件14的位置。
在图13以详图示出的休止位置6中,在中间件25的导向开口43中设有卡爪42,其中可弹性变形的卡爪臂44借助卡爪突出部45界定导向开口43。卡爪突出部45优选配设有以一定角度延伸的面,但其中在休止位置6中,卡爪42是与卡爪突出部45机械连接,使得上部件11通过中间件25与形式为卡爪42的定位元件29连接,进而与通过轴29或轴端29固定在中间件25上的压印单元3连接。
如果实施压印操作,则上部件11首先经过中间件25移动,其中中间件25因通过耦合单元14建立的耦合而一起运动。同时,压印单元3通过转向机构5实施180°转向,从而将固定于压印单元3上的文字印版压向物体16或文档16的表面15(压印位置7)。在此情形下,卡爪臂44因来自上部件11的作用力而变形,故上部件的卡爪42能够越过卡爪突出部45移动,使得上部件11如图14所示与中间件25去耦。确切言之,中间件25因弹簧元件27而移回起始位置,使得文字印版4重新贴靠在印台10上。如果将电子元件用于固化,则这些电子元件被激活,且固化过程开始。上部件11在脱离后进一步移入末端位置9,其中卡爪臂44重新变形回到起始位置。在压印操作结束后,即在从物体16或文档16的表面15揭离后,上部件11和下部件12因弹簧元件13而复位至起始位置,使得卡爪42重新卡入,亦即,卡爪臂44在复位过程中再次变形,以便卡爪越过卡爪突出部45移动,随后卡爪臂44重新变形回到起始位置,各部件进而重新通过定位单元14耦合。
需要指出的是,在根据图5至图8的剖视图中,也可以采用印章1的不含用于将压印印记2固化的器件的构建方案,使得印章1用作简单的办公室印章,其中为构成压印印记2实现定义的压印力19。
依照惯例最后还需要指出的是,为便于理解,图式部分地未按比例绘示和/或有所放大和/或有所缩小。还需要指出的是,如图1至图11所示的各实施例,特别是用于固化过程的元件的布局是可相互交换,并且不局限于示出的实施例。
此外,所示出和描述的不同实施例中的单项特征或特征组合本身就能成为独立、创新或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

Claims (9)

1.一种用于产生压印印记的印章,至少包括印章组件和压印单元(3),其中所述印章组件至少由上部件(11)和下部件(12)构成,所述下部件具有用于容置印台(10)的墨垫容置件,其中在所述压印单元(3)上固定有文字印版(4),以及,压印单元(3)在压印操作中产生压印印记(2),其中压印单元(3)是可通过转向机构(5)旋转18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件(11)是通过耦合单元(14)与压印单元(3)连接,其中耦合单元(14)适于在从休止位置(6)至末端位置(9)的压印操作期间将压印单元(3)与上部件(11)去耦,使得在上部件(11)的末端位置(9)中,压印单元(3)、特别是固定于所述压印单元上的文字印版(4)贴靠或布置在所述印台(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单元(14)是由中间件(25)和定位元件(29)构成,其中所述压印单元(3)是通过轴或轴端以穿过所述下部件(12)、特别是穿过所述转向机构(5)的滑轨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中间件(25)上,以及,中间件(25)是通过所述定位元件(29)与所述上部件(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单元(14)适于通过可调节的压印力(19)被释放或激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单元(14)包含弹簧元件(13),其中所述耦合单元(14)适于在压印操作期间被激活后,在所述上部件(11)通过所述弹簧元件(13)复位至休止位置(6)的情况下将上部件(11)与所述压印单元(3)再次耦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印位置(7)或随后的去耦位置(8)是构建或设计在处于完整调节行程(17)内的经定义的距离(18)上,或者以经过或近乎经过整个调节行程(17)的方式构建或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印章(1)中,特别是在所述下部件(12)中,为了对可UV固化的油墨(10a)进行照射而设有一个UV光源(20)、一个控制器(21)、一或数个储能器(23)以及若干传感器(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21)适于在所述压印单元(3)去耦后在所述去耦位置(8)中将所述UV光源(20)激活,以将所述压印印记(2)固化。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UV光源(20)是在可预设的持续时间内或直至所述印章(1)被揭离为止处于激活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章,其特征在于,所述UV光源(20)是在所述压印单元(3)中布置在与所述文字印版(4)相对的一侧上。
CN201990000584.9U 2018-03-27 2019-03-26 用于产生压印印记的印章 Active CN21570520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TA50257/2018A AT521080A1 (de) 2018-03-27 2018-03-27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s Stempelabdrucks und Stempel hierfür
ATA50257/2018 2018-03-27
PCT/AT2019/060105 WO2019183656A1 (de) 2018-03-27 2019-03-26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s stempelabdrucks und stempel hierfü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05208U true CN215705208U (zh) 2022-02-01

Family

ID=66102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90000584.9U Active CN215705208U (zh) 2018-03-27 2019-03-26 用于产生压印印记的印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05208U (zh)
AT (1) AT521080A1 (zh)
WO (1) WO20191836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15506S1 (en) * 2019-12-27 2021-04-06 Selpic Inc. Prin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9100994L (sv) * 1991-04-04 1992-10-05 Euromark Ab Handstaempel
AT518988B1 (de) * 2016-09-30 2018-03-15 Trodat Gmbh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s Stempelabdrucks mit UV-aushärtbarer Farbe m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T521080A1 (de) 2019-10-15
WO2019183656A1 (de) 2019-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04402B2 (en) Hand-operated stamp having connecting part with ink refilling socket
CN215705208U (zh) 用于产生压印印记的印章
CN107873000B (zh) 印章
TWI685428B (zh) 印章以及尤其作為用於印章的配件的模印單元
CN110290929B (zh) 利用优选自上墨印章用紫外线可固化油墨产生印章印文的方法以及用于该目的的印章
US20140144339A1 (en) Ink storing unit for a hand-operated stamp
JPH01501216A (ja) 手動スタンプ装置
DE60207397D1 (de) Namenschild und vorrichtung zu dessen herstellung
JP2003505283A (ja) ハンドスタンプ
EP1457108B8 (en) Egg stamp and egg stamping machine
JP2001277685A (ja) 印 判
RU70848U1 (ru) Программируемый штамп с ручным приводом
JP200132833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印鑑
JP3118249U (ja) 刻印器
JP3109168U (ja) ホットスタンプ装置
JPS6042286Y2 (ja) 高電圧発生装置
US675404A (en) Seal-press.
JP2004314522A (ja) 捺印機用補助具
JP2015174289A (ja) 点字打刻装置
GB2157626A (en) Die stamping assemblies
JP5249163B2 (ja) 印判
JP3119095U (ja) スタンプ
JPH0445918Y2 (zh)
JP5451330B2 (ja) スタンプ作成装置
US216835A (en) Improvement in hand-stamp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