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46790U - 对讲中继基站 - Google Patents

对讲中继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46790U
CN215646790U CN202122020909.1U CN202122020909U CN215646790U CN 215646790 U CN215646790 U CN 215646790U CN 202122020909 U CN202122020909 U CN 202122020909U CN 215646790 U CN215646790 U CN 215646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relay bas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signal generator
interc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2090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ctus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ctu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ctus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ctu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2090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467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46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46790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4318 priority patent/WO2023025158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5/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wherein two or more subscriber stations are connected by the same line to the exchange
    • H04Q5/24Selecting arrangements wherein two or more subscriber stations are connected by the same line to the exchange for two-party-lin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对讲中继基站,包括:集群控制器以及至少两台中继器;集群控制器内包含处理器以及信号发生器,且集群控制器设置有第一通信接口,处理器、信号发生器以及第一通信接口依次连接,至少两台中继器中各中继器设置有第二通信接口,各第二通信接口分别与第一通信接口连接。上述对讲中继基站无需使用双工器即可避免对讲中继基站中下行频率的发射对上行频率的接收的阻塞效应,从而降低对讲中继基站的成本以及提高对讲中继基站的部署灵活性。

Description

对讲中继基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对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对讲中继基站。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对讲中继基站包含多个中继器。对讲中继基站中的中继器,无论是模拟制式还是数字制式,一般采取收发异频的方式,即上行频率用于接收,下行频率用于发射,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之间相隔足够的间隔。为了防止下行频率的发射对上行频率的接收的阻塞效应,如图1所示,通常会在对讲中继基站中增加一个双工器。双工器的本质是两个带通滤波器,两个带通滤波器的通带不重叠,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分别处于其中一个通带内。双工器的作用在于隔离收发频率,降低射频的阻塞效应。若不增加双工器,对讲中继基站的下行发射信号将对对讲中继基站的上行接收信号造成很大的阻塞和干扰。
然而,在部署对讲中继基站时,由于不同的对讲中继基站,其中继器的上下行频率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对讲中继基站的不同频率定制对应的双工器,从而导致一方面对讲中继基站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对讲中继基站的部署很不方便,一旦对讲中继基站的上下行频率变化,可能需要重新定制双工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无需使用双工器即可避免对讲中继基站中下行频率的发射对上行频率的接收的阻塞效应,从而降低对讲中继基站的成本以及提高对讲中继基站的部署灵活性的对讲中继基站。
一种对讲中继基站,包括:集群控制器以及至少两台中继器;集群控制器内包含处理器以及信号发生器,且集群控制器设置有第一通信接口,处理器、信号发生器以及第一通信接口依次连接,至少两台中继器中各中继器设置有第二通信接口,各第二通信接口分别与第一通信接口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控制信号发生器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特定信号经第一通信接口分别发送到各第二通信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信号发生器为高低电平信号发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高低电平信号发生器为时钟信号发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特定信号为周期的高低电平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接口为通用输入/输出接口,第二通信接口为通用输入/输出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中继器的收发频率均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中继器均为时分双工的单频中继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时分双工的单频中继器为时分双工的单频双时隙的中继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台中继器中包括控制信道的中继器和业务信道的中继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讲中继基站还包括天线,各中继器分别与天线连接。
上述对讲中继基站,包括集群控制器以及至少两台中继器,由于集中控制器中内置有信号发生器,该信号发生器分别连接该集中控制器中的处理器以及为该集中控制器配置的第一通信接口,同时,由于各中继器分别配置有第二通信接口,且各第二通信接口分别与第一通信接口连接,如此,在集中控制器内置的处理器控制信号发生器产生相应信号后,各中继器可以接收到该同一相应信号,使得各中继器都采用该同一相应信号对齐下行信号发射时刻/上行信号接收时刻,如此,即便是各台中继器收发频率相同,也可以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避免下行频率的发射对上行频率的接收的阻塞和干扰,而且本申请的对讲中继基站无需使用双工器,能够降低对讲中继基站的成本以及提高对讲中继基站的部署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现有对讲中继基站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一种对讲中继基站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一种对讲中继基站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一种对讲中继基站。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对讲中继基站包括集群控制器以及至少两台中继器。其中,对讲中继基站为集群基站。如图2所示,对讲中继基站中包含中继器集群和集群控制器。至少两台中继器中各中继器均为中继器集群中的中继器。中继器为无线对讲系统中用于增大通讯距离以扩展信号覆盖范围的中转设备,在集群基站中中继器能够通过天线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集群控制器用于处理集群信令,并控制中继器集群中所有的中继器的行为。
集群控制器中本身包含有处理器,处理器能够集中处理各种集群信令,并且能够控制各中继器的行为。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集群控制器中设置信号发生器,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相应的信号。同时,集群控制器还设置有第一通信接口,将处理器、信号发生器以及第一通信接口依次连接,因此集群控制器不仅能够产生相应信号,还可以通过处理器控制信号发生器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相应信号经第一通信接口进行输出。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可以采用现有常规的处理方式控制信号发生器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相应信号经第一通信接口进行输出。例如,处理器基于内部的时间事件控制信号发生器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相应信号经第一通信接口进行输出。
至少两台中继器中各中继器设置有第二通信接口,各第二通信接口分别与集群控制器中的第一通信接口通信连接。如图2所示,至少两台中继器中包含中继器21、中继器22、中继器23……中继器2N。各中继器均设置有第二通信接口,各第二通信接口均与集群控制器中的第一通信接口通信连接。各中继器通过第二通信接口接收集群控制器输出的信号发生器产生的相应信号。各中继器接收到信号发生器产生的相应信号之后,都采用该相应信号对齐下行信号发射时刻/上行信号接收时刻。其中,各中继器基于该相应信号采用现有常规的方式对齐下行信号发射时刻/上行信号接收时刻。
在具体的工作中,将本实施例的一种对讲中继基站投入到使用后,信号发生器能够基于使用需求产生相应信号,由处理器控制将信号发生器,将该相应信号通过第一通信接口输出到各中继器。各中继器能够基于相应信号进行下行频率的发射和上行频率的接收的控制,从而对讲中继基站能够避免下行频率的发射对上行频率的接收的阻塞和干扰。
相比于传统的对讲中继基站,本申请的对讲中继基站通过在集中控制器中设置信号发生器,并通过对集中控制器设置第一通信接口以及对中继器集群中各中继器设置第二通信接口的方式建立集中控制器与各中继器的通信连接,采用该通信连接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相应信号传输到各中继器,使得各继电器可以基于该同一相应信号控制继电器内部下行频率的发射与上行频率的接收,如此,即便是各台中继器收发频率相同,也可以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避免下行频率的发射对上行频率的接收的阻塞和干扰。由此可知,本申请的对讲中继基站无需使用双工器即可避免对讲基站中下行频率的发射对上行频率的接收的阻塞效应,从而降低对讲中继基站的成本以及提高对讲中继基站的部署灵活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控制信号发生器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特定信号经第一通信接口分别发送到各第二通信接口。
该实施例中,对讲中继基站在使用时,信号发生器产生特定信号。该特定信号由信号发生器的属性决定。如,信号发生器为高低电平信号发生器,则特定信号为高低电平信号。处理器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特定信号分别发送到各第二通信接口。各中继器分别通过第二通信接口接收特定信号。因此,在具体工作时,各中继器能够基于接收到同一特定信号对齐下行信号发射时刻/上行信号接收时刻,从而可实现各中继器能够在同一时间进行下行信号发射以及在同一时间进行上行信号接收,避免下行频率的发射对上行频率的接收的阻塞和干扰。由此可知,本申请的对讲中继基站无需使用双工器即可避免对讲基站中下行频率的发射对上行频率的接收阻塞效应,从而降低对讲中继基站的成本以及提高对讲中继基站的部署灵活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集群控制器中包含的信号发生器为高低电平信号发生器。
该实施例中,高低电平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高低电平信号。集群控制器能够通过处理器将高低电平信号发送到各中继器。在具体工作时,由于各中继器能够接收到同一高低电平信号,因此可实现各继电器内部基于同一高低电平信号对齐下行信号发射时刻/上行信号接收时刻,进而在具体应用时对讲中继基站能够实现各中继器在同一时间进行下行信号发射以及在同一时间进行上行信号接收,避免下行频率的发射对上行频率的接收的阻塞和干扰。其中,各继电器内部可以采用现有常规的处理方式基于同一高低电平信号对齐下行信号发射时刻/上行信号接收时刻。
在一个实施例中,高低电平信号发生器为时钟信号发生器。
该实施例中,时钟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时钟信号,时钟信号为其中的一种高低电平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特定信号为周期的高低电平信号。
该实施例中,信号发生器产生的特定信号为周期性的高低电平信号。各中继器通过周期性的高低电平信号能够对齐中继器内部周期性的收发时隙的发射时刻和接收时刻。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接口为通用输入/输出接口,第二通信接口为通用输入/输出接口。
该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接口为GPIO(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通用型之输入输出)接口,第二通信接口为GPIO(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通用型之输入输出)接口。也即是,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均为通用输入/输出接口。在具体工作时,第一通信接口被配置为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的输出接口,第二通信接口被配置为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的输入接口。因此,通过配置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的方式,建立集群控制器与各中继器之间的信号连接,从而为集群控制器向各中继器发送信号发生器产生的相应的信号提供技术框架。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中继器的收发频率均相同。
该实施例中,对讲中继基站中各中继器的收发频率均相同,也即是各中继器为同频中继器。因此,可以减少对讲中继基站的频段占用,减少频段资源的浪费。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中继器均为时分双工的单频中继器。
该实施例中,各中继器均为单频中继器,即各中继器采用同一频率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并且中继器采用时分双工的方式进行信号发射和信号接收。因此,可节省信道资源,提高对讲中继基站的信道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时分双工的单频中继器为时分双工的单频双时隙的中继器。
该实施例中,时分双工的单频中继器采用双时隙的方式进行信号发射和信号接收。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台中继器中包括控制信道的中继器和业务信道的中继器。
该实施例中,对讲中继基站中,至少两台中继器中包括控制信道的中继器和业务信道的中继器。当对讲中继基站没有任何呼叫进行时候,只有控制信道的中继器处于信号收发状态。若终端的对讲机向对讲中继基站发起语音或者数据呼叫,对讲机需先在控制信道上进行呼叫申请,等待控制信道的中继器进行授权并分配对应的业务信道的中继器。该实施例中,控制信道的中继器和业务信道的中继器均设置有第二通信接口,且均通过第二通信接口与集群控制器的第一通信接口连接,以接收来自集群控制器中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因此,可实现对对讲中继基站中各类型的中继器的同步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讲中继基站还包括天线,各中继器分别与天线连接。
该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对讲中继基站还包括天线。各中继器分别与天线连接,通过天线进行信号的发射以及信号的接收。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对讲中继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群控制器以及至少两台中继器;
所述集群控制器内包含处理器以及信号发生器,且所述集群控制器设置有第一通信接口,所述处理器、所述信号发生器以及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依次连接,所述至少两台中继器中各中继器设置有第二通信接口,各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讲中继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信号发生器将所述信号发生器产生的特定信号经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分别发送到各所述第二通信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讲中继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生器为高低电平信号发生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讲中继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低电平信号发生器为时钟信号发生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讲中继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信号为周期的高低电平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讲中继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为通用输入/输出接口,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为通用输入/输出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讲中继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中继器的收发频率均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讲中继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中继器均为时分双工的单频中继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讲中继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分双工的单频中继器为时分双工的单频双时隙的中继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讲中继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台中继器中包括控制信道的中继器和业务信道的中继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对讲中继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讲中继基站还包括天线,所述各中继器分别与所述天线连接。
CN202122020909.1U 2021-08-25 2021-08-25 对讲中继基站 Active CN215646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0909.1U CN215646790U (zh) 2021-08-25 2021-08-25 对讲中继基站
PCT/CN2022/114318 WO2023025158A1 (zh) 2021-08-25 2022-08-23 对讲中继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0909.1U CN215646790U (zh) 2021-08-25 2021-08-25 对讲中继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46790U true CN215646790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02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20909.1U Active CN215646790U (zh) 2021-08-25 2021-08-25 对讲中继基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46790U (zh)
WO (1) WO202302515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5158A1 (zh) * 2021-08-25 2023-03-02 力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讲中继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59784B2 (ja) * 2008-10-28 2013-12-04 アイコム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中継システム、中継装置、及び、同期方法
CN102523027A (zh) * 2011-12-27 2012-06-27 耿直 数字对讲中继传输方法及数字对讲中继设备
CN105357744B (zh) * 2015-08-31 2017-03-01 厦门纵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中继器、中继系统及其中继方法
CN215646790U (zh) * 2021-08-25 2022-01-25 力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讲中继基站
CN113890584B (zh) * 2021-08-25 2023-03-24 力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讲中继系统及其射频收发控制方法、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5158A1 (zh) * 2021-08-25 2023-03-02 力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讲中继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25158A1 (zh) 2023-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84654B2 (ja) Fddインバンド・バックホーリングおよびその方法
US5983072A (en) Establishing a telecommunications connec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H10247874A (ja) 時分割双方向方式携帯電話中継装置
JPH09510856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遠隔通信接続の同期方法
CN102118757A (zh) 一种无线中继装置及其与基站和终端通信的方法
CN109327230B (zh) 一种数字模拟信号混合传输的方法、装置及das系统
CN215646790U (zh) 对讲中继基站
CN110012544B (zh) 时分多址模式的通信方法
CN102035589B (zh) 一种基站、远端射频单元及其信号发送方法
RU2507683C2 (ru) Способ зоновой дуплексной связи с временным разнесением каналов приема и передачи
JP2513903B2 (ja) 無線電話通信システム用中継基地
CN101631276A (zh) 中继站装置和中继站中的广播通信后续通知方法
JPS58191542A (ja) 移動通信制御方式
KR100799679B1 (ko) 시분할 및 주파수분할 방식의 마이크로웨이브중계기시스템
JP6181892B1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11093170A (zh) 一种车载吸盘电台及自组网电台系统
EP1509051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peater for use therein
JP2004229242A (ja) 中継装置及び中継方法
KR101082346B1 (ko) 채널주파수 선택기능을 갖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용 중계장치
KR20130061033A (ko) 릴레이 시스템의 rf 스위칭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JPS60165131A (ja) 内線接続機能を有した無線通信方式
JP2022185171A (ja) 通信中継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装置
JP2002094440A (ja) 無線システム
JP619059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H0124450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