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7845U -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7845U
CN215637845U CN202121629129.0U CN202121629129U CN215637845U CN 215637845 U CN215637845 U CN 215637845U CN 202121629129 U CN202121629129 U CN 202121629129U CN 215637845 U CN215637845 U CN 2156378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dor
bottle
treatment device
s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2912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Chongqi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2912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78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78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78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气处理装置,该空气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气味模块。所述装置本体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风道口,所述气味模块设置于所述风道内或者所述风道口处。所述气味模块包括气味瓶,所述气味瓶具有用于容置气味散发物的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通气网孔,所述通气网孔用于供所述风道内的风进出所述容置腔。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的一些香薰装置对固体香氛的消耗速度过快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固体香氛主要是通过浸泡或滴加液体香氛到固体缓释材料上形成的,具有方便保存、运输和组装等优点,进而越来越多的香薰装置会采用固体香氛来作为气味散发物。而当香薰装置通过吹风的方式来将固体香氛上的气味散发到空气中时,主要是使固体香氛暴露于风道中,进而通过风道内的吹风将固体香氛散发到空气中,进而改变环境气味。
但是在一些香薰装置中,固体香氛受风吹的表面积过大,进而导致固体香氛上的气味挥发太快,整个固体香氛寿命较短,进而导致香薰装置对固体香氛的消耗速度和消耗量都较大,使用成本较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一些香薰装置对固体香氛的消耗速度过快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气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气味模块。所述装置本体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风道口,所述气味模块设置于所述风道内或者所述风道口处。所述气味模块包括气味瓶,所述气味瓶具有用于容置气味散发物的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通气网孔,所述通气网孔用于供所述风道内的风进出所述容置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味瓶呈中空的柱体结构,并具有相对的瓶口端和瓶底端、以及位于所述瓶口端和所述瓶底端之间的周侧面,所述通气网孔形成于所述周侧面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周侧面为圆弧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网孔包括多个气孔,至少部分所述气孔沿气味瓶的轴向方向成列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网孔包括多列所述气孔,多列所述气孔沿所述气味瓶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多列所述气孔之间均匀间隔。
在一实施例中,每列所述气孔内的多个气孔之间均匀间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味瓶沿其轴向方向分为瓶口段和瓶身段,所述通气网孔设置在瓶身段上,所述瓶口段的内径小于瓶身段的内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味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气味瓶,并且还包括切换件,所述切换件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腔,每个所述第一安装腔内安装一个所述气味瓶;所述切换件可通过转动而使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风道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味模块还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设有第二安装腔、以及与所述第二安装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风道连通;所述切换件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并可通过转动而使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进风口及所述出风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将气味散发物(比如固体香氛)放置在气味瓶的容置腔内,可以理解,因为风道内的风只能通过气味瓶上的通气网孔进出气味瓶的容置腔,使得气味散发物受风吹的表面积以及风量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避免气味散发物上的气味挥发过快。另外,因为通气网孔一般包括多个气孔,使得气味散发物上的气味具有足够的散出通道,保证在减小气味散发物的消耗速度的同时,保证气味散发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中的气味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中的气味瓶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中的气味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中的气味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空气处理装置 314 瓶底端 332 进风口
20 装置本体 315 周侧面 333 出风口
21 风道 316 瓶口段 34 风机
30 气味模块 317 瓶身段 35 电机
31 气味瓶 32 切换件 36 电机座
311 容置腔 321 第一安装腔 37 盖子
312 通气网孔 33 安装壳
313 瓶口端 331 第二安装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空气处理装置10可以为能够独立使用的气味调节装置(比如香薰机),也可以为安装有气味调节模块的空调器或者空气净化器等等,具体的产品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空气处理装置10包括装置本体20和气味模块30。
其中,所述装置本体20为空气处理装置10中除了气味模块30之外的其他组成部件的总称,在没有安装气味模块30的情况下,装置本体20可以实现空气的循环流动。比如,当空气处理装置10为独立的气味调节装置时,装置本体20包括壳体、底座、盖体、风机、电子部件等等,并设有独立的风道21,气味模块30安装有固体香氛等气味散发物,并安装在该独立的风道21内或者安装在风道口处。又比如,当空气处理装置10为安装有气味调节模块的空调器时,装置本体20则可以参考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组成,在不安装气味模块30的情况下,装置本体20仍旧可以实现室内空气的制冷或制热。再比如,当空气处理装置10为安装有气味调节模块的空气净化器时,装置本体20在不安装气味模块30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实现空气的净化。
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得气味模块30可以通过吹风的方式散发气味,装置本体20设置有风道21,该风道21可以为空调器的换热风道、也可以为空气净化器的净化风道、还可以为专门设计的气味风道等等,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可以理解,风道21一般是与风机34连通,进而在启动风机34后,风道21可以对风机34吹出的风进行导向,使得风吹向需要的位置。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当空气处理装置10为独立的气味调节装置,并且可以应用于空气净化器、空调机等设备上时,空气处理装置10内的风道21为气味风道,该气味风道可以和所应用的设备的风道连通,比如空气处理装置10内的风道21和空气净化器的净化风道连通、或者与空调机的换热风道连通。
所述风道21具有风道口,风道21的风道口一般包括风道进口和风道出口,风道进口一般与风机34连通,风道出口一般与室内环境连通,进而实现室内空气流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味模块30设置于所述风道21内或者设置在所述风道口处,比如整个气味模块30可以是在风道21的内部,以在使得风道21内的风吹过气味模块30的基础上,提高对气味模块30的保护。又比如,气味模块30可以设置在风道21的风道进口处或者风道出口处,如此更加便于气味模块30的在空气处理装置10上的组装。再比如,还可以是气味模块30部分位于风道21内,另一部分位于风道21外。还比如,气味模块30上的结构可以构成风道21的一部分等等。总而言之,气味模块30和风道21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仅需风道21内的风可以吹过气味模块30,并将气味模块30中的气味散发物上的气味带出即可,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一些传统的空气处理装置10中,其气味模块30直接就是固体香氛本身,并直接将固体香氛定位置风道21内或者风道口处。又或者还包括用于定位固体香氛的支撑架、夹持件、或者具有较大进风口的香料瓶等等,进而在定位固体香氛的同时,使得固体香氛更多的与风道21的风接触。
但是在这种结构的气味模块30中,固体香氛受风吹的表面积过大,进而导致固体香氛上的气味挥发太快,整个固体香氛寿命较短,进而导致香薰装置对固体香氛的消耗速度和消耗量都较大,使用成本较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气味模块30包括气味瓶31,所述气味瓶31具有用于容置气味散发物的容置腔311、以及与所述容置腔311连通的通气网孔312,所述通气网孔312用于供所述风道21内的风进出所述容置腔311。在使用时,先将气味散发物(比如香氛棒、香料凝胶等等)安装在气味瓶31的容置腔311内。然后再将气味瓶31定位在风道21内或者风道口处,并且通气网孔312中的至少部分气孔的开口方向与风向相反,或者说至少部分气孔的开口方向具有与风向相反的方向分量。进而使得风道21内的风能够顺利地通过通气网孔312吹入气味瓶31的容置腔311内。
可以理解,因为风道21内的风只能通过气味瓶31上的通气网孔312进出气味瓶31的容置腔311,使得气味散发物受风吹的表面积以及风量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避免气味散发物上的气味挥发过快。另外,因为通气网孔312一般包括多个气孔,使得气味散发物上的气味具有足够的散出通道,保证在减小气味散发物的消耗速度的同时,保证气味散发效果。
其中,气味瓶31的形成材质、大小、形状等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可以根据气味散发物的形状、大小、长度等来设置。比如当气味散发物为具有一定的厚度的圆饼状结构时,气味瓶31可以呈具有一定厚度的圆盒状结构,通气网孔312可以根据气味瓶31跟风道21之间的位置关系而设置在盒顶、盒底或者盒身上。又比如,当气味散发物为球状结构时,气味瓶31也可以为球状结构,此时通气网孔312可以设置在球面。
而基于方便保存、运输、组装等原因,如今市场上的气味散发物多以长条状或者圆柱状的香氛棒为主,因此,为了使得用户能够更容易的获得与气味瓶31相应的气味散发物,进而对气味散发物进行更换。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气味瓶31呈中空的柱体结构,比如可以为中空的圆柱体、椭圆柱体、方柱体或者其他形状的柱体结构。该主体状的气味瓶31具有相对的瓶口端313和瓶底端314、以及位于所述瓶口端313和所述瓶底端314之间的周侧面315,所述通气网孔312形成于所述周侧面315上。其中,瓶口端313可以设置有安装口,该安装口与气味瓶31的容置腔311连通,进而气味散发物可以通过该安装口安装至气味瓶31的容置腔311内。气味散发物安装至容置腔311内之后,为避免气味散发物从安装口脱离,还可以在安装口处盖上盖子37。平底端则用于支撑气味散发物,使得气味散发物稳定的安装在容置腔311内。
本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当将通气网孔312设置在气味瓶31的周侧面315时,能够在开设通气网孔312时保证足够的加工面积,避免网孔面积达不到要求而影响气味调节效率的情况。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气味瓶31的每个面都设置有通气网孔312,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周侧面315为圆弧面。可以理解,当气味瓶31的周侧面315为圆弧面时,不仅便于通气网孔312的加工,比如更好地控制通气网孔312中各个气孔之间的排布间距,还能避免气味瓶31的周侧面315具有尖角时发生应力集中的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气味散发物呈长条状的棒料结构,气味瓶31的容置腔311大致呈长形的圆柱腔结构,所述通气网孔312包括多个气孔,至少部分所述气孔沿所述气味瓶31的轴向方向成列设置。比如气味瓶31上迎风侧的那部分气孔可以沿气味瓶31的轴向方向成列设置,成列的长度可以自气味瓶31的瓶口端313开始,至气味瓶31的瓶底端314结构,并且可以设置有多列。可以理解,沿气味瓶31的轴向方向成列设置的多个气孔可以保证容置腔311内的香料棒从头到尾都能够被风吹过,避免香料棒上不同位置之间的散味速度差异过大的情况,保证散味均匀。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通气网孔312包括多列所述气孔,多列所述气孔沿所述气味瓶31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布。可以理解,如此设置使得在将气味瓶31安装到风道21内或风道口处时,可以不考虑香料瓶与风向之间的对应问题、角度问题等,如图4和图5所示,无论气味瓶31以怎样的角度装入,通气网孔312都能够保证风道21内的风顺利的吹入和吹出容置腔311。也即在安装气味瓶31之后,可以不需要再旋转调整气味瓶31的角度,进而提高了整个空气处理装置10的组装效率、以及更换气味散发物的便捷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列所述气孔之间均匀间隔。如此使得气味瓶31无论以哪个角度安装到风道21内或者风道口处,都能够保证风道21内的风在每一次使用时进入容置腔311内的风量、风速等速度都基本相同,保证气味散发均匀,避免有时散发得比较快、有时散发得比较慢而导致影响用户体验感的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每列所述气孔内的多个气孔之间均匀间隔。如此可以保证风道21内的风在通过这些气孔吹入容置腔311时,容置腔311内的香料棒从上到下所受到的吹风位置、吹风量都更为均匀,进而保证了气味散发物散味均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比如气孔可以为圆形孔、椭圆形孔、三角形孔、四边形孔、五边形孔、星形孔或者其他不规则图形的孔,通气网孔312可以包括单一图形的气孔,比如都为圆形孔、或都为三角形孔。当然也可以包括多种图形的气孔,比如通气网孔312内混合有圆形孔、三角形孔、星形孔等等。具体的气孔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制。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气味散发物的使用寿命,除了设置带有通气网孔312的气味瓶31之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气味散发物上的气味介质量来提高使用寿命。比如以气味散发物为香氛棒为例,在通过液体香氛附着在固体棒料上制作香氛棒时,可以跟液体香氛的类型选择不同的香氛附着方法。
具体的,当液体香氛为对于水溶性香氛,可以采用浸泡的方式将香氛液体负载到多孔缓释棒上。因为水溶性香氛容易在缓释棒内部孔隙内形成毛细效应,扩散快,进而可深入缓释棒内部,增大液体香氛在多孔缓释棒上的负载量,进而增加使用寿命。当然,在实际浸泡时,浸泡时长可以不小于半小时,且不大于一小时,因为浸泡时间过长会导致负载饱和,大量香氛液体附着在香氛棒表面,容易脱落,浪费香氛并污染包装材料。浸泡时间过短会导致负载不足,负载的香氛量不够,导致使用寿命短香气弱。
而当液体香氛为油性香氛,可以采用滴加方式将香氛液体负载到多孔缓释棒上。因为油性香氛容易在缓释棒表面形成油膜层,如果采用浸泡方式,香氛液体难以进入缓释棒内部。而通过逐步滴加香氛液体,可有效渗入棒内部,增大液体香氛在多孔缓释棒上的负载量。在实际滴加时,可以每次滴加50至100毫升的香氛量,并分批分次地在多孔缓释棒的不同部分进行滴加,保证液体香氛在多孔缓释棒上的负载均匀性和渗入深度。
另外,对于负载缓释棒的材料,可以选择多孔PE(polyethylene,聚乙烯)、多孔陶瓷等材料,进而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加液体香氛的负载比表面积,增加香氛的负载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气味瓶31沿其轴向方向分为瓶口段316和瓶身段317,所述通气网孔312设置在瓶身段317上,所述瓶口段316的内径小于瓶身段317的内径。在本实施例中,瓶口段316的内径可以适配或者稍大于所需要安装的香氛棒的外径,以保证香氛棒的顺利装入。可以理解,瓶口段316的内径小于瓶身段317的内径时,可以利用瓶口端313来固定香氛棒的上端,进而保证香氛棒能够沿着气味瓶31的轴向方向立在容置腔311内,避免香氛棒倾斜、倾倒时各个位置受风不均匀的情况。
另外,因为瓶口段316的内径与香氛棒适配或者稍大于香氛棒的外径,瓶身段317的内径大于瓶口段316的内径,进而瓶身段317的内径要大于香氛棒的外径。如此可以避免香氛棒装入容置腔311之后把通气网孔312堵住的情况,香氛棒的外表面和容置腔311的内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空间,能够使得整个香氛棒在其轴向方向上的各个位置的受风更为均匀。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气味模块30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气味瓶31,并且还包括切换件32,所述切换件32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腔321,每个所述第一安装腔321内安装一个所述气味瓶31;所述切换件32可通过转动而使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安装腔321与所述风道21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气味瓶31可以设置两个、三个、五个等等,进而可以在不同的气味瓶31内安装不用气味的气味散发物。然后再通过切换件32将不同的气味瓶31切换到与风道21连通的位置,以满足用户对不同的调节气味的切换。
其中,切换件32可以转动安装在装置本体20上,切换件32上的每个第一安装腔321可以都设置有与风道21连通的进风口、以及与室内环境通的出风口。也可以整个第一安装腔321在切换完成时构成风道21的一部分,如此也可以使得风道21与切换过来的第一安装腔321连通。
而为了避免多个气味瓶31之间的气味相互串味,可以通过密封结构将多个第一安装腔321之间间隔开,使得每个第一安装腔321都相对其他的第一安装腔321独立且密封,避免串味,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气味模块30还包括安装壳33,所述安装壳33设有第二安装腔331、以及与所述第二安装腔331连通的进风口332和出风口333,所述进风口332与所述风道21连通;所述切换件32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331内,并可通过转动而使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安装腔321与所述进风口332及所述出风口333连通。可以理解,相比于将切换件32安装在装置本体20上,安装壳33更加便于切换件32的转动安装和转动、以及更加便于将第一安装腔321切换至与风道21连通。并且还可以从空气处理装置10上拆下单独使用,此时只需要在安装壳33的进风口332安装风机34即可,非常的灵活。
当然,切换件32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直接驱动转动,还可以通过电动的方式控制器自动转动。比如如图4所示,可以在安装壳33上设置电机35,电机35的输出轴与切换件32的转轴连接,进而通过电机35来驱动切换件32驱动。电机35可以由控制电路控制,进而用户可以在手机端或者遥控端直接控制切换件32转动,实现气味的快速切换。其中,电机35可以通过电机座36固定至安装壳33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气味模块30还包括定位件,所述至少两个气味瓶31都固定在定位件上。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大致呈圆盘状结构,并与多个气味瓶31的瓶口位置固定连接。进而在安装和拆卸时,都可以同时组装和拆下多个气味瓶31,提高组装和拆卸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本体,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风道口;以及,
气味模块,设置于所述风道内或者所述风道口处,所述气味模块包括气味瓶,所述气味瓶具有用于容置气味散发物的容置腔、以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通气网孔,所述通气网孔用于供所述风道内的风进出所述容置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味瓶呈中空的柱体结构,并具有相对的瓶口端和瓶底端、以及位于所述瓶口端和所述瓶底端之间的周侧面,所述通气网孔形成于所述周侧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侧面为圆弧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网孔包括多个气孔,至少部分所述气孔沿气味瓶的轴向方向成列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网孔包括多列所述气孔,多列所述气孔沿所述气味瓶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多列所述气孔之间均匀间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列所述气孔内的多个气孔之间均匀间隔。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味瓶沿其轴向方向分为瓶口段和瓶身段,所述通气网孔设置在瓶身段上,所述瓶口段的内径小于瓶身段的内径。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味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气味瓶,并且还包括切换件,所述切换件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安装腔,每个所述第一安装腔内安装一个所述气味瓶;
所述切换件可通过转动而使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风道连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味模块还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设有第二安装腔、以及与所述第二安装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风道连通;
所述切换件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并可通过转动而使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进风口及所述出风口连通。
CN202121629129.0U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 Active CN2156378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29129.0U CN215637845U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29129.0U CN215637845U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7845U true CN215637845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891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29129.0U Active CN215637845U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78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3642A (zh) * 2022-04-02 2022-07-05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干衣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3642A (zh) * 2022-04-02 2022-07-05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干衣机
CN114703642B (zh) * 2022-04-02 2024-05-24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干衣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92368B1 (en) Electrical evaporator including fan and louver structure
CA2321352C (en) A device for the controllable transfer of a liquid and an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transferred liquids
US7499632B2 (en) Device for distributing volatile fluids in air
JP6009666B2 (ja) ファンベースの揮発性物質分配システム
CN215637845U (zh) 一种空气处理装置
WO2005079876A1 (en) Wick-based delivery system incorporating a capillary member
US20130306753A1 (en) Emanator element for volatile liquids and devices incorporating same
JP2009261851A5 (zh)
JP4096905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7263551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8134133A (ja) 芳香剤容器
JPH08154554A (ja) 送風式除虫装置
CN100394985C (zh) 汽化物分配装置
CN115782535A (zh) 香薰组件、空调器和交通工具
CN218480725U (zh) 可变向挥发装置
JP2003102362A (ja) 揮散性薬剤の送風放散装置
CN216281945U (zh) 一种气味模块及空调器
JP5147127B2 (ja) 送風式薬剤放散装置
CN217724167U (zh) 气味装置
JP3242663U (ja) 芳香拡散器
JP4086105B2 (ja) 送風式薬剤放散装置
CN115574414A (zh) 一种气味模块及空调器
JPH0310339B2 (zh)
JP2004135563A (ja) 薬剤放散装置
JP4078642B2 (ja) 薬剤放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