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4622U - 一种防异响汽车稳定杆衬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异响汽车稳定杆衬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634622U CN215634622U CN202121977840.5U CN202121977840U CN215634622U CN 215634622 U CN215634622 U CN 215634622U CN 202121977840 U CN202121977840 U CN 202121977840U CN 215634622 U CN215634622 U CN 2156346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ve body
- skeleton
- stabilizer bar
- annular connecting
- bush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异响汽车稳定杆衬套,通过对骨架设置和定位结构的改进,避免在衬套两端表面产生缺口,消除可能堆积泥水的空间,从而避免泥水在稳定杆扭转时进入衬套和固定夹内壁之间,有效避免异响状况的发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衬套配合固定夹使用,固定夹与衬套过盈配合并固定在汽车上,包括衬套本体和骨架,衬套本体包括相互套设的外套体和内套体,内套体设有用于稳定杆穿过的内孔,外套体和内套体之间留有内腔,骨架设于内腔中,外套体和内套体在两端部通过向外凸出的环形连接部一体化连接,内腔向外延伸至环形连接部中,骨架两端部延伸至紧贴环形连接部内壁,环形连接部留有用于对骨架进行定位安装的骨架定位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稳定杆衬套,具体为一种防异响汽车稳定杆衬套。
背景技术
汽车稳定杆又叫防倾杆,安装于汽车的悬架系统中,是用于提高悬架侧倾角刚度,减少车身倾角的零件,稳定杆通过由弹性材料制成的衬套连接在汽车的悬架上,衬套套设在稳定杆上,且衬套外围被固定夹包裹固定,通过将固定夹固定在悬架上完成稳定杆的安装。
现有的汽车稳定杆存在一种结构设计缺陷,即衬套两端表面存在用于骨架定位的缺口,而这种缺陷会导致如下后果:汽车行驶在积水或泥泞路面时,溅起的泥水会堆积在衬套表面处的缺口空间中,在稳定杆扭转时,堆积的泥水可能会进入衬套和固定夹内壁之间并在其中连续摩擦,导致产生异响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异响汽车稳定杆衬套,通过对骨架设置和定位结构的改进,避免在衬套两端表面产生缺口,消除可能堆积泥水的空间,从而避免泥水在稳定杆扭转时进入衬套和固定夹内壁之间,有效避免异响状况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异响汽车稳定杆衬套,所述衬套配合固定夹使用,所述固定夹与衬套过盈配合并固定在汽车上,包括衬套本体和骨架,所述衬套本体包括相互套设的外套体和内套体,所述内套体设有用于稳定杆穿过的内孔,所述外套体和内套体之间留有内腔,所述骨架设于所述内腔中,外套体和内套体在两端部通过向外凸出的环形连接部一体化连接,所述内腔向外延伸至环形连接部中,所述骨架两端部延伸至紧贴环形连接部内壁,所述环形连接部留有用于对骨架进行定位安装的骨架定位口。
优选的,外套体由相对独立的基部和外半环构成,所述内套体由相对独立的两个内半环构成,所述外半环与其中一个内半环一体化连接,所述基部与另一个内半环一体化连接,相应的,所述内腔包括两个半环形腔,所述骨架包括两个半环形骨架,两个半环形骨架分别设于两个半环形腔中。
优选的,骨架定位口的数量为4-8个,多个骨架定位口周向等距排列,每个骨架定位口的宽度与骨架定位口的数量呈反比,且每个骨架定位口所占环形连接部的角度范围比例不大于5%。
优选的,环形连接部的厚度不大于4.0mm,环形连接部的内壁超出所述外套体外壁2.0-10.0mm。
优选的,环形连接部采用氟硅橡胶。
优选的,固定夹设有用于包裹固定所述衬套本体的紧扣罩,所述紧扣罩两侧边缘内收形成内扣部,所述衬套本体的宽度相比于所述紧扣罩的宽度小0.5-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防异响汽车稳定杆衬套,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骨架由衬套本体朝向两端向外延伸,且骨架延伸出的部分填充在环形连接部内部空间中,使得骨架端部与环形连接部共同形成向外凸出的环形结构, 不存在内凹的可以堆积泥水的空间,可以有效避免泥水在稳定杆扭转时进入衬套和固定夹内壁之间,从而减少异响状况的发生。
二、固定夹的紧扣罩两侧边缘内收,且紧扣罩的宽度略大于衬套本体的宽度,由于衬套本体与紧扣罩过盈连接,上述结构可以使衬套本体边缘收紧挤压在紧扣罩中,填补衬套本体与紧扣罩之间的空隙,降低泥水进入衬套本体与紧扣罩之间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少异响状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异响汽车稳定杆衬套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衬套本体的爆炸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衬套本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环形连接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衬套本体与固定夹的配合方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1、衬套本体;10、外套体;100、基部;101、外半环;11、内套体;110、内半环;12、内腔;13、环形连接部;130、骨架定位口;2、骨架;20、半环形骨架;3、固定夹;30、紧扣罩;300、内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衬套配合固定夹3使用,固定夹3与衬套过盈配合并固定在汽车上的悬架上,本实用新型防异响汽车稳定杆衬套包括衬套本体1和骨架2,衬套本体1包括相互套设的外套体10和内套体11,内套体11设有用于稳定杆穿过的内孔,外套体10和内套体11之间留有内腔12,骨架2设于内腔12中,外套体10和内套体11在两端部通过向外凸出的环形连接部13一体化连接,内腔12向外延伸至环形连接部13中,骨架2两端部延伸至紧贴环形连接部13内壁,环形连接部13留有用于对骨架2进行定位安装的六个骨架定位口130。
外套体10由相对独立的基部100和外半环101构成,内套体11由相对独立的两个内半环110构成,外半环101与其中一个内半环110一体化连接,基部100与另一个内半环110一体化连接,相应的,内腔12包括两个半环形腔,骨架2包括两个半环形骨架20,两个半环形骨架20分别设于两个半环形腔中。
六个骨架定位口130周向等距排列,每个骨架定位口130的宽度与骨架定位口130的数量呈反比,且每个骨架定位口130所占环形连接部13的角度范围比例不大于5%。
环形连接部13采用氟硅橡胶,且环形连接部13的厚度为2.0mm,环形连接部13的内壁超出外套体10外壁2.5mm。
固定夹3设有用于包裹固定衬套本体1的紧扣罩30,紧扣罩30两侧边缘内收形成内扣部300,衬套本体1的宽度相比于紧扣罩30的宽度小1.0mm。
以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防异响汽车稳定杆衬套,所述衬套配合固定夹(3)使用,所述固定夹(3)与衬套过盈配合并固定在汽车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套本体(1)和骨架(2),所述衬套本体(1)包括相互套设的外套体(10)和内套体(11),所述内套体(11)设有用于稳定杆穿过的内孔,所述外套体(10)和内套体(11)之间留有内腔(12),所述骨架(2)设于所述内腔(12)中,外套体(10)和内套体(11)在两端部通过向外凸出的环形连接部(13)一体化连接,所述内腔(12)向外延伸至环形连接部(13)中,所述骨架(2)两端部延伸至紧贴环形连接部(13)内壁,所述环形连接部(13)留有用于对骨架(2)进行定位安装的骨架定位口(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异响汽车稳定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体(10)由相对独立的基部(100)和外半环(101)构成,所述内套体(11)由相对独立的两个内半环(110)构成,所述外半环(101)与其中一个内半环(110)一体化连接,所述基部(100)与另一个内半环(110)一体化连接,相应的,所述内腔(12)包括两个半环形腔,所述骨架(2)包括两个半环形骨架(20),两个半环形骨架(20)分别设于两个半环形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异响汽车稳定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定位口(130)的数量为4-8个,多个骨架定位口(130)周向等距排列,每个骨架定位口(130)的宽度与骨架定位口(130)的数量呈反比,且每个骨架定位口(130)所占环形连接部(13)的角度范围比例不大于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异响汽车稳定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连接部(13)的厚度不大于4.0mm,环形连接部(13)的内壁超出所述外套体(10)外壁2.0-1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异响汽车稳定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连接部(13)采用氟硅橡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异响汽车稳定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3)设有用于包裹固定所述衬套本体(1)的紧扣罩(30),所述紧扣罩(30)两侧边缘内收形成内扣部(300),所述衬套本体(1)的宽度相比于所述紧扣罩(30)的宽度小0.5-2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77840.5U CN215634622U (zh) | 2021-08-20 | 2021-08-20 | 一种防异响汽车稳定杆衬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77840.5U CN215634622U (zh) | 2021-08-20 | 2021-08-20 | 一种防异响汽车稳定杆衬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634622U true CN215634622U (zh) | 2022-01-25 |
Family
ID=79900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977840.5U Active CN215634622U (zh) | 2021-08-20 | 2021-08-20 | 一种防异响汽车稳定杆衬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634622U (zh) |
-
2021
- 2021-08-20 CN CN202121977840.5U patent/CN21563462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634622U (zh) | 一种防异响汽车稳定杆衬套 | |
ITMI932595A1 (it) | Ammortizzatore per autoveicoli | |
CN212672293U (zh) | 一种橡胶衬套 | |
CN105015315B (zh) | 一种发动机悬置系统 | |
CN107499301B (zh) | 一种真空泵安装支架总成 | |
KR100569901B1 (ko) | 소음저감형 흡기호스 구조 | |
CN205077574U (zh) | 一种进水阀及其安装结构 | |
JPH0315906Y2 (zh) | ||
CN210919265U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盖罩 | |
JP3646468B2 (ja) | グロメット構造 | |
CN113978387B (zh) | 转向轴防尘结构 | |
CN212616211U (zh) | 用于车辆变速器的防水通气塞和车辆变速器 | |
CN211288561U (zh) | 动态阻尼器的安装结构 | |
CN220168212U (zh) | 防止水泵轴套进水的轴套锁紧装置 | |
CN219492421U (zh) | 发动机正时罩盖、发动机和车辆 | |
CN219257504U (zh) | 车体局部结构 | |
CN105464777B (zh) | 汽车消声器安装结构 | |
CN219062424U (zh) | 一种商务用车曲轴后油封座结构 | |
CN219041264U (zh) | 线束尾盖结构和车辆 | |
CN218624440U (zh) | 发动机正时罩总成、发动机以及车辆 | |
CN220668225U (zh) | 一种封闭减震器隔音密封罩结构 | |
CN216518221U (zh) | 便于密封连接及安装的催化转化器 | |
CN201525273U (zh) | 带式排气管吊环 | |
CN216300942U (zh) | 一种汽车扶手箱盖 | |
CN219446627U (zh) | 轮毂结构及车桥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