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23291U - 贴标机 - Google Patents

贴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23291U
CN215623291U CN202121264771.3U CN202121264771U CN215623291U CN 215623291 U CN215623291 U CN 215623291U CN 202121264771 U CN202121264771 U CN 202121264771U CN 215623291 U CN215623291 U CN 2156232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jig
workpiece
blanking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6477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ongfang Liangcai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ongfang Liangcai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ongfang Liangcai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ongfang Liangcai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6477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232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232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232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贴标机,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贴标机包括控制部件、一侧下方设置有卡接槽的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第一上料部件、移载部件、取辅料部件、下料部件。上料部件用于在上料位置对第一工件上料。移载部件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一侧的第一驱动件以及治具,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治具往返于上料位置以及下料位置;取辅料部件用于在下料位置将预设的第二工件放置在第一工件上;下料部件用于在下料位置将第一工件下料,第一上料部件、治具、下料部件与工作台上表面之间形成有平行于卡接槽的传输通道,上料位置以及下料位置位于传输通道的两端。通过上述部件,使得贴标机占用面积更小能耗低。

Description

贴标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贴标机。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设备技术中,通常将流水线(流水线包括传送带机架以及位于传送带机架上的传送带)与自动化设备结合实现上料下料全流程自动化。此时,通常会在自动化设备的两侧分别设置一条上料流水线、一条下料流水线,并通过自动化设备中的上料部件以及下料部件分别将工件从上料流水线上料到自动化设备中,经过自动化设备处理后再通过下料部件下料到下料流水线。如贴标机,需要将两个工件贴合后进行输出,需要将其中一个工件通过流水线上料,将贴合完成的工件用另一流水线上料。虽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效率,但是两条流水线、上料部件以及下料部件占用面积较大,能耗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提出一种贴标机,可以减少贴标机占用面积且能耗更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贴标机,包括:
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一侧下方设置有卡接槽,靠近所述工作台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了上料位置、下料位置;所述卡接槽用于卡装传送带机架;
移载部件,所述移载部件包括第一驱动件以及治具,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治具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一侧;
第一上料部件,所述第一上料部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上料位置处,用于将第一工件上料至所述治具;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治具在所述上料位置、所述下料位置之间往返;
取辅料部件,所述取辅料部件设置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取辅料部件用于在所述下料位置将预设的第二工件放置在所述第一工件表面;
下料部件,所述下料部件设置在所述下料位置处,用于将放置了所述第二工件的第一工件下料,所述第一上料部件的底部、所述治具的底部、所述下料部件的底部与所述工作台上表面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卡接槽平行的传输通道;
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与所述第一上料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下料部件和所述取辅料部件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卡接槽,使得传送带机架的一侧可以卡装在卡接槽上,同时,传送带可以穿设在传输通道内并固定在传送带机架上,此时,传送带依次穿过第一上料部件、治具、下料部件下方,因此,可以通过控制部件控制移载部件移动治具的位置,从而可以通过简单上下移动实现第一工件的上料和下料,且上下料均采用同一传送带,因此可以使得第一上料部件、下料部件相对于传统的两个流水线的方式更加小巧,贴标机部件之间更加紧凑,且一个传送带占用空间更少,使得贴标机占用面积少的同时能耗相对传统的更低。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贴标机卡装传输带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贴标机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贴标机第一上料部件、移载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贴标机的第一上料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贴标机的下料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贴标机的治具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工作台100、卡接槽110、
第一上料部件200、第二驱动件210、活塞211、第三驱动件220、驱动杆221、吸附件230、连接板231、吸嘴232、
移载部件300、第一驱动件310、治具320、治具主体321、第一限位条322、弹性调节限位件323、调节驱动件324、抵接件325、限位柱326、
第二上料部件400、剥离组件410、承载板420、
取辅料部件500、第一拖链模组510、第二拖链模组520、拍摄件530、光源540、
下料部件600、第四驱动件610、第五驱动件620、夹持件630、第一夹持部631、第二夹持部632、凸起633、
传输通道700、
导正架800、开口810、
传送带机架910、传送带9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根据图1至图6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贴标机。
如图1和图2所示,贴标机包括工作台100、第一上料部件200、移载部件300、取辅料部件500、下料部件600以及控制部件。
工作台100一侧下方设置有卡接槽110,靠近工作台100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了上料位置、下料位置;卡接槽用于卡装传送带机架;移载部件300包括第一驱动件310以及治具320,第一驱动件310、治具320设置在工作台100一侧;第一上料部件200设置在工作台100上的上料位置处,用于将第一工件上料至治具320;第一驱动件310用于驱动治具320在上料位置、下料位置之间往返;取辅料部件500设置工作台100上;取辅料部件500用于在下料位置将预设的第二工件放置在第一工件表面;下料部件600设置在下料位置处,用于将放置了第二工件的第一工件下料,第一上料部件200的底部、治具320的底部、下料部件600的底部与工作台100上表面之间形成有与卡接槽110平行的传输通道700;控制部件与第一上料部件200、第一驱动件310、下料部件600和取辅料部件电连接。
需说明的是,相对于传统设置两个流水线的方式,本申请中可以将传送带920放置在传输通道700内,因此,第一上料部件200和下料部件600的驱动方向控制更加简单,可以只需上下控制,因此第一上料部件200和下料部件600可以设置更加小巧,能耗更少。同时,将第一上料部件200、下料部件600分设在传输通道700的两端,可以满足上料、下料异步处理;同时可以在工作台100上留有更多空间给取辅料部件500以及辅料部件的设置,使得贴标机部件之间更加紧凑,更加迷你。
因此,通过设置卡接槽110,使得传送带机架910的一侧可以卡装在卡接槽110上,同时,传送带920可以穿设在传输通道700内并固定在传送带机架910上,此时,传送带920依次穿过第一上料部件200、治具320、下料部件600下方,因此,可以通过控制部件移动治具320的位置,从而可以通过简单上下移动实现第一工件的上料和下料,且上下料均采用同一传送带920,因此可以使得第一上料部件200、下料部件600相对于传统的两个流水线的方式可以更加小巧,贴标机部件之间更加紧凑;且一个传送带920占用空间更少,使得贴标机占用面积少的同时能耗相对传统的更低。
可理解为,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上料部件200包括第二驱动件210、第三驱动件220以及吸附件230,第二驱动件210用于驱动吸附件230下移至传输通道700,以使吸附件230吸附传输通道700上传输的第一工件;第三驱动件220用于驱动吸附件230下移至治具320,以使吸附件230将吸附的第一工件放置在治具320上;控制部件与第二驱动件210、第三驱动件220、吸附件230电连接。通过第二驱动件210、第三驱动件220控制吸附件230下移不同高度,程序控制更加简单,不容易故障。
需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210、第三驱动件220均设置为气缸。此时,如图4所示,第三驱动件220连接有两根驱动杆221,两根驱动杆221分设在吸附件230的两侧,通过驱动杆221下移带动吸附件230上下移动。第二驱动件210通过活塞211直接驱动吸附件230下移。
可理解为,如图4所示,吸附件230包括连接板231以及三个吸嘴232,三个吸嘴232沿连接板231边缘设置;三个吸嘴232呈三角形分布;第二驱动件210、第三驱动件220通过驱动连接板231,驱动三个吸嘴232上下移动。通过设置三个吸嘴232,可以对第一工件上形成三个吸附点,吸附力更强。
需说明的是,如图1至图4所示,治具320、吸附件230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治具320与两个吸附件230一一对应设置。
可理解为,如图3所示,贴标机还包括导正架800,导正架800设置在上料位置,且导正架800位于治具320底部、传输通道700之间;导正架800形成有一端开口810的导正通道;开口810远离治具320设置。通过设置导正架800可以使得上料的产品被拦截后导正,避免未贴合后的第一工件流出同时可以提升贴合效果。
需说明的是,根据同时上料的数量可以设置导正通道的数量,导正通道沿传输通道宽度方向并行设置。导正通道用于拦截待上料的第一工件,使其位于上料位置。
可理解为,如图5所示,下料部件600包括第四驱动件610、第五驱动件620以及夹持件630,第四驱动件610用于驱动夹持件630夹紧或松开,第五驱动件620用于驱动第四驱动件610上下移动;控制部件与第四驱动件610、第五驱动件620、夹持件630电连接。通过将下料部件600设置为夹持的方式,从而可以节约下料部件600上方的空间,使得取辅料部件500可以在下料部件600的上方移动且不受阻,从而可以使得贴标机的部件之间可以设置的更加紧凑。
可理解为,如图5所示,夹持件630包括第一夹持部631、第二夹持部632,第一夹持部631、第二夹持部632上均卡装有若干凸起633;第一夹持部631、第二夹持部632分别设置在治具320的两侧,第四驱动件610用于驱动第一夹持部631、第二夹持部632相互远离或靠近。通过利用凸起633体积小的特点,使得第一夹持部631、第二夹持部632分设在治具320两侧时,不会影响治具320上第一工件的操作。
可理解为,如图1所示,治具320包括治具主体321以及两个第一限位条322,两个第一限位条322分别设置在治具主体321相邻的两个侧边。
可理解为,如图6所示,治具320还包括两个弹性调节限位件323、调节驱动件324、抵接件325,两个弹性调节限位件323分别设置在治具主体321相邻的另外两个侧边,两个弹性调节限位件323均与抵接件325抵接;调节驱动件324用于驱动抵接件325移动,以使通过抵接件325驱动弹性调节限位件323移动远离治具主体321;控制部件与调节驱动件324电连接。
需说明的是,弹性调节限位件323包括凸出于治具主体321的第二限位条以及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二限位条弹性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抵接件325滑动抵接。调节驱动件324可以设置为气缸,在调节驱动件324的驱动方向上设置有限位柱326,以使调节驱动件324的活塞复位时,其可以通过限位柱326限制其复位的距离。当活塞工作时,其两侧的连接的抵接条跟随调节驱动件324的活塞移动,从而使得连接件移动,以使连接件和第二限位条之间的弹性部分(如弹簧)压缩,以提供给第二限位条一个推力。此时,第一上料部件200将第一工件放置治具320后,调节驱动件324复位,第二限位条复位夹紧第一工件。
可理解为,如图1和图2所示,贴标机还包括第二上料部件400,第二上料部件400,第二上料部件400包括剥离组件410以及承载板420,承载板420用于承接剥离组件410剥离的第二工件;取辅料部件500包括第一拖链模组510、第二拖链模组520、第六驱动件以及贴合板;第一拖链模组510用于驱动第二拖链模组520沿预设的第一方向移动;第二拖链模组520用于驱动第六驱动件沿预设的第二方向移动;通过第一拖链模组510、第二拖链模组520将第六驱动件分别移动至承载板420、下料位置的治具320正上方;第六驱动件用于驱动贴合板下移至承载板420以吸附第二工件或下移至治具320将第二工件贴合至第一工件表面,第一拖链模组510设置在工作台100的侧边;第二拖链模组520设置在第一拖链模组510上;控制部件与剥离组件410、第一拖链模组510、第二拖链模组520、第六驱动件电连接。
需说明的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通过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调整可以使得第六驱动件在水平方向移动到任意位置的正上方。
可理解为,如图1和图2所示,取辅料部件500还包括旋转驱动件、拍摄件530以及光源540,拍摄件530设置在贴合板上方,光源540与承载板420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与下料位置的治具320相邻设置;第二拖链模组520还用于驱动承载板420移动至光源540正上方;旋转驱动件用于驱动贴合板旋转;光源540、拍摄件530、旋转驱动件与控制部件电连接。
需说明的是,拍摄件530可以设置为CCD相机。或任何可以获取图像信息的工具。
下面参考图1至图6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本申请的贴标机。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限制。
下面根据图1至图6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贴标机。
如图1和图2所示,贴标机包括工作台100、第一上料部件200、移载部件300、第二上料部件400、取辅料部件500、下料部件600以及控制部件。
工作台100一侧下方设置有卡接槽110,靠近工作台100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了上料位置、下料位置;卡接槽用于卡装传送带机架;移载部件300包括第一驱动件310以及治具320,第一驱动件310、治具320设置在工作台100一侧;第一上料部件200设置在工作台100上的上料位置处,用于对第一工件上料至治具320;第一驱动件310用于驱动治具320在上料位置、下料位置之间往返;取辅料部件500设置工作台100上;取辅料部件500用于在下料位置将预设的第二工件放置在第一工件表面;下料部件600设置在下料位置处,用于将放置了第二工件的第一工件下料,第一上料部件200的底部、治具320的底部、下料部件600的底部与工作台100上表面之间形成有与卡接槽110平行的传输通道700;控制部件与第一上料部件200、第一驱动件310、下料部件600和取辅料部件电连接。第二上料部件400设置在工作台100上;第二上料部件400用于第二工件上料。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上料部件200包括第二驱动件210、第三驱动件220以及吸附件230,第二驱动件210用于驱动吸附件230下移至传输通道700,以使吸附件230吸附传输通道700上传输的第一工件;第三驱动件220用于驱动吸附件230下移至治具320上方,以使吸附件230将吸附的第一工件放置在治具320上;控制部件与第二驱动件210、第三驱动件220、吸附件230电连接。
第二驱动件210、第三驱动件220均设置为气缸。此时,第三驱动件220连接有两根驱动杆221,两根驱动杆221分设在吸附件230的两侧,通过驱动杆221下移带动吸附件230上下移动。第二驱动件210通过活塞211直接驱动吸附件230下移。
具体的,如图4所示,吸附件230设置有两个,每一吸附件230均包括一个连接板231以及三个吸嘴232,三个吸嘴232沿对应的连接板231边缘设置;三个吸嘴232呈三角形分布;第二驱动件210、第三驱动件220通过驱动连接板231,驱动吸嘴232上下移动。
进一步,在每一吸附件230的下方对应设置有一个治具320。
如图3所示,贴标机还包括导正架800,导正架800设置在上料位置,且导正架800位于治具320、传输通道700之间;导正架800形成有一端开口810的两个并行设置的导正通道。开口810远离治具320设置。通过设置导正架800可以使得上料的产品被拦截后导正,避免未贴合后的第一工件流出同时可以提升贴合效果。
具体的,开口810处呈喇叭状,可以更加便于传送带920将第一工件传输至导正通道。
如图5所示,下料部件600包括第四驱动件610、第五驱动件620以及夹持件630,第四驱动部件用于驱动夹持件630夹紧或松开,第五驱动部件用于驱动第四驱动部件上下移动;控制部件与第四驱动件610、第五驱动件620、夹持件630电连接。
如图5所示,夹持件630设置有两个,每一夹持件630均包括第一夹持部631、第二夹持部632,第一夹持部631、第二夹持部632上均卡装有若干凸起633;第一夹持部631、第二夹持部632分别设置在对应治具320的两侧;第四驱动件610用于驱动第一夹持部631、第二夹持部632相互远离或靠近。
如图1所示,治具320包括治具主体321以及两个第一限位条322,两个第一限位条322分别设置在治具主体321相邻的两个侧边。
进一步,如图6所示,治具320还包括两个弹性调节限位件323、调节驱动件324、抵接件325,两个弹性调节限位件323分别设置在治具主体321相邻的另外两个侧边,两个弹性调节限位件323均与抵接件325抵接;调节驱动件324用于驱动抵接件325移动,以使通过抵接件325驱动弹性调节限位件323移动远离治具主体321;控制部件与调节驱动件324电连接。
具体的,弹性调节限位件323上均设置有弹簧,弹性调节限位件323包括凸出于治具主体321的第二限位条以及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二限位条弹性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抵接件325滑动抵接。当抵接件325抵接连接件的另一端时,弹簧被压缩,从而使得第二限位条远离治具主体321。通过在抵接件325上设置多个抵接点,如图6所示的抵接件325上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斜边以及抵接件325的一端侧边。
具体的,调节驱动件324设置为气缸,在调节驱动件324的驱动方向上设置有限位柱326,以使调节驱动件324的活塞复位时,其可以通过限位柱326限制其复位的距离。当调节驱动件324的活塞工作时,其两侧的连接的抵接条跟随调节驱动件324的活塞移动,从而使得抵接件325压缩弹性调节限位件323上的弹簧,使其顶出。此时,第一上料部件200将第一工件放置治具320后,调节驱动件324复位。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上料部件400包括剥离组件410以及承载板420,承载板420用于承接剥离组件410剥离的第二工件;取辅料部件500包括第一拖链模组510、第二拖链模组520、第六驱动件以及贴合板;第一拖链模组510用于驱动第二拖链模组520沿预设的第一方向分别移动至承载板420、下料位置的治具320上方;第二拖链模组520用于驱动第六驱动件沿预设的第二方向分别移动到承载板420、下料位置的治具320的正上方;第六驱动件用于驱动贴合板下移以吸附第二工件或将第二工件贴合至治具320上的第一工件上,第一拖链模组510设置在工作台100上相邻卡接槽110一侧;第二拖链模组520设置在第一拖链模组510上;控制部件与剥离组件410、第一拖链模组510、第二拖链模组520、第六驱动件、贴合板电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取辅料部件500还包括旋转驱动件、拍摄件530以及光源540,拍摄件530设置在贴合板上方,光源540与承载板420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与下料位置的治具320相邻设置;第二拖链模组520还用于驱动承载板420移动至光源540正上方;旋转驱动件用于驱动贴合板旋转;光源540、拍摄件530、旋转驱动件与控制部件电连接。
工作前,控制部件驱动第一驱动件310将治具320移出上料位置,此时控制部件控制两个吸附件230同时下移至传输通道700将设置其内的传送带920上的第一工件吸附后复位,此时,控制部件驱动第一驱动件310将治具320移至上料位置,控制部件控制调节驱动件324移动,使得治具320上的弹性调节限位件323远离治具主体321。控制部件控制两个吸附件230下移至治具320,将第一工件放置至治具320上。然后调节驱动件324复位,第一工件被弹性调节限位件323以及第一限位条322卡住。此时,控制部件控制治具320移动至下料位置。在治具320移动同时,第二上料部件400将第二工件剥离至承载板420,并被取辅料部件500上的贴合板吸附后移至光源540上方进行位置调整。当治具320移动至下料位置时,取辅料部件500将光源540处的贴合板移动至第一工件上方并下移,以使第二工件可以贴附在第一工件表面。当取辅料部件500贴合完成后复位进行下一贴合操作,第四驱动部件驱动两个夹持件630分别夹持第一工件的两侧,并上移,此时,将治具320移开,下料部件600的第五驱动件620、第四驱动部件依次复位,贴好后的工件依次掉落在传送带920上,从而完成依次第一工件上料、贴合以及下料的全自动化。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贴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一侧下方设置有卡接槽,靠近所述工作台一侧的两端分别设置了上料位置、下料位置;所述卡接槽用于卡装传送带机架;
移载部件,所述移载部件包括第一驱动件以及治具,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治具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一侧;
第一上料部件,所述第一上料部件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的上料位置处,用于将第一工件上料至所述治具;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治具在所述上料位置、所述下料位置之间往返;
取辅料部件,所述取辅料部件设置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取辅料部件用于在所述下料位置将预设的第二工件放置在所述第一工件表面;
下料部件,所述下料部件设置在所述下料位置处,用于将放置了所述第二工件的第一工件下料,所述第一上料部件的底部、所述治具的底部、所述下料部件的底部与所述工作台上表面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卡接槽平行的传输通道;
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下料部件和所述取辅料部件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料部件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以及吸附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吸附件下移至所述传输通道,以使所述吸附件吸附所述传输通道上传输的所述第一工件;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吸附件下移至所述治具,以使所述吸附件将吸附的第一工件放置在所述治具上;所述控制部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所述吸附件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件包括连接板以及三个吸嘴,三个所述吸嘴沿所述连接板边缘设置;三个所述吸嘴呈三角形分布;所述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通过驱动所述连接板,驱动三个所述吸嘴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标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正架,所述导正架设置在所述上料位置,且所述导正架位于所述治具底部、所述传输通道之间;所述导正架形成有一端开口的导正通道;所述开口远离所述治具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料部件包括第四驱动件、第五驱动件以及夹持件,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夹持件夹紧或松开,所述第五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四驱动件上下移动;所述控制部件与所述第四驱动件、所述第五驱动件、所述夹持件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上均相对卡装有若干凸起;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治具的两侧,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相互远离或靠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贴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治具包括治具主体以及两个第一限位条,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条分别设置在所述治具主体相邻的两个侧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治具还包括两个弹性调节限位件、调节驱动件、抵接件,两个所述弹性调节限位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治具主体相邻的另外两个侧边,两个所述弹性调节限位件均与所述抵接件抵接;所述调节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抵接件移动,以使通过所述抵接件驱动所述弹性调节限位件移动远离所述治具主体;所述控制部件与所述调节驱动件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贴标机还包括:
第二上料部件,所述第二上料部件包括剥离组件以及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用于承接所述剥离组件剥离的所述第二工件;所述取辅料部件包括第一拖链模组、第二拖链模组、第六驱动件以及贴合板;所述第一拖链模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拖链模组沿预设的第一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二拖链模组用于驱动所述第六驱动件沿预设的第二方向往复移动;通过所述第一拖链模组、所述第二拖链模组将所述第六驱动件分别移动至所述承载板、所述下料位置的治具正上方;所述第六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贴合板下移至所述承载板以吸附所述第二工件或下移至治具将所述第二工件贴合至所述第一工件表面,所述第一拖链模组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侧边;所述第二拖链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拖链模组上;所述控制部件与所述剥离组件、所述第一拖链模组、所述第二拖链模组、所述第六驱动件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贴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辅料部件还包括旋转驱动件、拍摄件以及光源,所述拍摄件设置在所述贴合板上方,所述光源与所述承载板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且与所述下料位置的所述治具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拖链模组还用于驱动所述承载板移动至所述光源正上方;所述旋转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贴合板旋转;所述光源、所述拍摄件、所述旋转驱动件与所述控制部件电连接。
CN202121264771.3U 2021-06-07 2021-06-07 贴标机 Active CN2156232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4771.3U CN215623291U (zh) 2021-06-07 2021-06-07 贴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4771.3U CN215623291U (zh) 2021-06-07 2021-06-07 贴标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23291U true CN215623291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42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64771.3U Active CN215623291U (zh) 2021-06-07 2021-06-07 贴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232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747605U (zh) 一种自动拆装系统
CN113247351A (zh) 一种屏幕玻璃贴膜翻转装置、方法和贴膜设备
CN215623291U (zh) 贴标机
CN114203591A (zh) 一种芯片封装用的自动封装设备
CN113193453A (zh) 端子加工全自动设备
CN109848701B (zh) 一种壳体自动装配机及其装配工件的方法
CN217866511U (zh) 一种载具入料回收系统
CN208014545U (zh) 一种贴片式电感制造机
CN108724754B (zh) 多头快速贴附夹具及多联板上快速贴附方法
CN114212519B (zh) 电芯端板与侧板自动化铆接生产线
CN113161840B (zh) 排插多点位自动焊接设备
CN215824743U (zh) 触摸屏高效组装机
CN211944070U (zh) 一种全自动电子产品贴标系统
CN214030737U (zh) 一种用于墨盒芯片投料的生产线
CN212953017U (zh) 一种可变距终端上料夹具
CN107889372B (zh) 贴片机送板机构及贴片机
CN112207870A (zh) 一种橡胶密封条裁切设备和裁切方法
CN110921031A (zh) 一种全自动电子产品贴标系统
CN211047769U (zh) 直排头贴片机
CN215214251U (zh) 贴合装置
CN215870170U (zh) 一种接线端子连接器插件安装于电路板上的自动插件装置
CN217798700U (zh) 自动并线装置
CN217096488U (zh) 滤芯自动装配设备
CN212705293U (zh) 一种活塞的产品组装设备
CN217946620U (zh) 一种自动流转式加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