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05107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05107U
CN215605107U CN202122037504.9U CN202122037504U CN215605107U CN 215605107 U CN215605107 U CN 215605107U CN 202122037504 U CN202122037504 U CN 202122037504U CN 215605107 U CN215605107 U CN 215605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x body
cooking appliance
assembly
ho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3750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刚
胡广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Kitchen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3750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05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05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05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箱体,包括烹饪腔以及连通烹饪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热风组件,与箱体可拆卸相连接,位于烹饪腔外部,且与进风口相对设置,用于向烹饪腔输入高温气流。相较于将热风组件布局在腔体内部的技术方案来说,该技术方案通过将热风组件布置在箱体外部降低了拆装热风组件的难度,使用户可以直接在烹饪腔外部完成热风组件的拆装,从而解决热风组件拆装难度大的技术问题。并且,在装配过程中,通过在箱体外部连接可拆卸的热风组件,使热风组件可独立装配。进而实现了优化烹饪器具结构,降低烹饪器具结构复杂度,降低烹饪器具装配难度和维护难度,提升生产效率和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厨房烹饪电器依靠腔体的高温环境来烹饪食物,而高温来自于发热管的热量,如何让把热量均匀的带入腔体,达到出色的烹饪效果,其核心技术便是热风系统。
目前,厨房烹饪电器多采用两种安装方式,一种是将发热管和风机安装在腔体内部,打开炉门可直接观察到发热管,但该结构的拆装难度较大。另一种依次将风机和发热件安装在炉体的后板上,其后再套设罩体以包裹炉体、风机和发热管。但该结构同样存在拆装复杂度高,不利于装配和维护的技术问题。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攻克上述技术缺陷的烹饪器具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箱体,包括烹饪腔以及连通烹饪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热风组件,与箱体可拆卸相连接,位于烹饪腔外部,且与进风口相对设置,用于向烹饪腔输入高温气流。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烹饪器具中,烹饪器具包括箱体。箱体为烹饪器具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和承载烹饪器具上的其他结构。箱体内部形成有烹饪腔,食材放置在烹饪腔内以加热为成品食物。箱体上还形成有连通腔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进风口集中分布在箱体后壁上,出风口分布在除后壁以外的其他壁面上。
在此基础上,烹饪器具上还设置有热风组件,热风组件为模块化组件。装配过程中,将热风组件直接安装在箱体的外表面上即可完成箱体和热风组件的连接。具体地,热风组件与箱体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接,完成装配后热风组件覆盖箱体上的进风口。工作过程中,热风组件抽取并加热外部空间中的空气,以输出高温气流,高温气流经由进风口进入烹饪腔后加热烹饪腔内的食材,最终气流经由出风口流出烹饪腔,从而完成气流的循环。
相较于将热风组件布局在腔体内部的技术方案来说,该技术方案通过将热风组件布置在箱体外部降低了拆装热风组件的难度,使用户可以直接在烹饪腔外部完成热风组件的拆装,从而解决热风组件拆装难度大的技术问题。并且,在装配过程中,通过在箱体外部连接可拆卸的热风组件,使热风组件可独立装配。具体地,在完成热风组件的装配工序后,再将热风组件整体与箱体相连接,即可将热风组件装配至烹饪器具上。相较于先将热风组件依次安装在箱体外部钣金件上的技术方案来说,该结构的装配复杂度较低且装配可靠性较强,漏装错装的概率较低。并且,模块化的热风组件可直接作为烹饪器具的外露结构,不需要再在外侧套设包裹热风组件的外罩结构,用户在需要维修或更换热风组件时,可直接拆装热风组件。从而解决了烹饪器具维护难度大,操作复杂度高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烹饪器具结构,降低烹饪器具结构复杂度,降低烹饪器具装配难度和维护难度,提升生产效率和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热风组件包括:壳体,与箱体相连接,包括安装腔以及连通安装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口与进风口相连通;发热件,设于安装腔内;风机,设于安装腔内,且与进风口相对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热风组件的结构做出了限定。具体地,热风组件包括壳体、发热件和风机。壳体内形成有连通进风口的安装腔,且壳体上还设置有连通安装腔和热风组件外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出气口与箱体上的进风口相互连通,以使由进气口进入安装腔内的气体最终可以经由出气口进入箱体。发热件和风机设置在安装腔内。工作过程中,与出气口相对设置的风机转动,以形成朝向出气口流动的气流。于此同时,在加热件的加热作用下,该气流中的空气的温度升高,以形成可用于加热食材的高温气流。高温气流进入烹饪腔后与食材接触换热,从而提升食材的温度,其后气流经由出风口排出至烹饪腔外部。通过设置包裹发热件和风机的壳体,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发热件和风机不被破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发热件向外部空间传递热量的效率,从而免去在热风组件外部设置外罩结构,以形成可独立装配且便于拆装的热风组件。进而实现优化热风组件结构,降低烹饪器具装配难度和维护难度,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壳体还包括:第二板件,与壳体相连接,位于安装腔内,发热件与第二板件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壳体结构做出了进一步限定。具体地,壳体还包括第二板件。第二板件设置在第一板件和罩体之间,且连接第一板件和罩体。其中,发热件定位安装在第二板件上,位于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之间。风机同样定位安装在第二板件上。通过设置第二板件,一方面使发热件和风机可以精准定位在安装腔内的预定安装位置上,以提升风机组件的装配精度和结构紧凑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二板件起到隔热作用,以减缓热量向罩体传递的速率,防止高温罩体烫伤用户。进而实现优化壳体结构,提升烹饪器具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其中,第二板件上还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在第二板件上的分布形状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分布形状相同。装配过程中将第二板件放置在第一板件和罩体之间,其后将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对齐,以使连接件可以依次贯穿罩体、第二板件和第一板件,从而完成热风组件的装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壳体还包括:第三板件,与壳体相连接,位于第二板件背离箱体的一侧;支架,设于第三板件上,电机设于支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三板件,第三板件设置在第二板件和罩体之间,且连接罩体和第二板件。支架定位安装在第三板件上,用于固定电机。通过设置第三板件和支架,可以提升电机的安装精度,缩减装配误差。同时,设置第三板件可以进一步提升热风组件的隔热性能,降低热量向罩体传递的速率,从而避免用户被高温罩体烫伤。进而实现了优化热风组件结构,提升热风组件装配精度,保障用户人身安全的技术效果。
其中,第三板件上还设置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在第三板件上的分布形状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分布形状相同。装配过程中依次将第一板件、第二板件、第三板件和罩体叠放在一起,其后将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对齐,以使连接件可以依次贯穿罩体、第三板件、第二板件和第一板件,从而完成热风组件的装配。
具体地,第三板件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槽,排水槽与安装腔相连通。通过设置排水槽,可以使安装腔内的水分由排水槽集中排出,从而提升发热件和风机的工作稳定性并确保热风组件可以向烹饪腔提供高温且干燥的气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板件包括凹槽,且凹槽朝远离箱体的方向凹陷,发热件设于凹槽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承接前述技术方案,部分第二板件朝罩体所在方向凹陷,以形成凹槽,发热件定位安装在凹槽内。具体地,凹槽为圆形凹槽,发热件为环形发热管,风叶设置在环形发热管的内环侧。通过设置圆形的凹槽,可以在第二板件上构造出蜗壳,以通过蜗壳的形体提升高温气流的流速,从而提升食材的加热效率。设置环形发热管并将风叶布置在环形发热管内侧有助于提升凹槽内部空气的加热速率和加热均匀性,从而强化热风组件的性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风机包括:风叶,设于凹槽内;电机,连接风叶,第二板件位于风叶和电机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机包括风叶和电机,风叶设置在凹槽内,电机则设置在第二板件和罩体之间,电机上的转轴穿过第二板件并与风叶相连接,以在电极工作时驱动风叶转动。通过设置凹槽并将发热件布置在凹槽内,以实现凹槽内部空气的集中加热,以快速提升凹槽内部气体的温度,从而提升热风组件的高温气流产出速率。通过将风叶和电机分别布置在第二板件的两侧,可以避免发热件所产生的大量热量影响电机的正常工作,从而提升电机的工作稳定性,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进而实现了优化热风组件结构,提升热风组件工作效率和工作稳定性,降低热组件能耗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凹槽为两个,两个凹槽在第二板件上对称分布,且每个凹槽内均设有发热件和风叶。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板件上设置有两个凹槽,两个凹槽在第二板件上对称分布。对应地,热风组件中设置有两套风机和发热件。每个凹槽内均设置有一个发热件以及风叶。通过设置对称分布的两个凹槽、发热件和风机可以在热风组件中形成对称的双风道,从提升热风组件的高温气流产出效率,缩减烹调时间。同时,双风道结构可以使高温气流快速填充烹饪腔,消除加热死角,从而实现食材的全方位加热。进而实现了优化热风组件结构,提升烹饪器具烹调性能,提升所得食物品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其中,在第二板件上设置两个凹槽结构属于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第二板件上还可以设置大于两个且均匀分布的凹槽,以强化热风组件的高温气流产出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箱体和壳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上还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用于连接箱体和壳体,且连接件可通过结构保证箱体和壳体可拆卸连接。装配过程中,对准箱体和壳体,其后便可通过连接件连接箱体和壳体,以完成装配。反之,在需要维修或更换热风组件时,拆卸连接件即可将箱体和热风组件分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壳体包括:罩体,内部形成安装腔,包括进气口;第一板件,扣合在罩体的开口处,且与箱体相连接,包括出气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壳体结构做出了限定。具体地,壳体包括罩体和第一板件。罩体上内凹所形成的腔体即为安装腔。第一板件与罩体相连接,且扣合在安装腔的开口处,以形成密闭的安装腔体,从而在保护风机和发热件的同时降低热量向外部环境传递的速率。罩体上设置有进气口,第一板件上设置有出气孔。当风机和发热件开启后,外部气体被风机经由进气口抽入至安装腔内,其后在风机和发热件的进一步作用下形成高温气流并经由出气口和进风口排入至烹饪腔内,用于加热烹饪腔内所盛放的食材。其中,罩体和第一板件可拆卸相连接,在装配热风组件时过程中,先将风机和发热件安装在罩体内,其后将第一板件与罩体相连接,即可形成模块化的热风组件。在将热风组件装配至箱体上时,将第一板件与箱体相连接,即可完成热风组件在箱体上的装配。进而实现优化热风组件结构,降低热风组件装配难度,提升热风组件装配效率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壳体还包括:第一围边,设于罩体上,环绕罩体的开口设置,且与第一板件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壳体上的连接结构做出了限定。具体地,壳体还包括第一围边,第一围边与罩体上的开口区域相连接,且环绕罩体的开口设置。连接壳体和第一板件时,先将第一围边抵靠在第一板件上,其后连接第一围边和第一板件。相较于直接连接罩体和第一板件的技术方案来说,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围边增大了连接区域的接触面积,一方面使罩体可以较为稳固的安装在第一板件上,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罩体和第一板件的装配难度。进而实现了优化壳体结构,提升壳体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热风组件装配复杂度的技术效果。
其中,第一围边和罩体为冲压成型的一体式钣金结构,通过冲压工艺一体成型罩体和第一围边可以简化生产工艺并缩减生产成本。同时,冲压成型的罩体和围边之间不存在结构断面,有助于提升第一围边和罩体的结构强度,降低第一围边弯折甚至断裂的概率。进而实现了简化壳体生产工艺,提升壳体结构强度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多个第一通孔,设于第一围边上;多个第二通孔,设于第一板件上;连接件,穿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承接前述技术方案,第一围边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一板件上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分布形状相同,以保证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可以对齐。装配过程中,现将多个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一一对齐,其后将连接件穿设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以完成罩体和第一板件的连接,形成模块化的热风组件。进而实现优化第一板件和罩体连接结构,提升罩体和第一板件连接准确度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其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为螺纹孔,连接件是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适配的螺钉或螺栓。将连接件穿设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即可实现第一板件和罩体的稳定连接。避免模块化的热风组件在搬运过程中解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多个第一通孔环绕罩体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多个第一通孔的分布方式做出了限定。具体地,多个第一通孔在第一围边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环绕罩体的第一通孔阵列。其中每个第一通孔对应设置有一个连接件,在将多个连接件分别穿设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部后即完成罩体和第一板件的连接。通过设置环绕罩体分布的第一通孔阵列,可以在罩体周侧的各个方位上紧固罩体和第一板件,从而确保第一围边可以紧密贴合在第一板件上,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一板件和第一为围边之间的缝隙影响装配强度,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安装腔的密封性,以避免热量经由第一围边和第一板件之间的缝隙流失。进而实现提升壳体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热风组件热风产出效率,降低热风组件能耗,缩减用户使用成本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多个第三通孔,设于箱体上,连接件穿设于第三通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热风组件和箱体间的连接结构做出了限定。具体地,箱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在箱体上的分布形状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分布形状相同,以使第三通孔可以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齐。在完成热风组件的装配后,将穿设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上的连接件穿入第三通孔,即可完成热风组件和箱体的连接。相较于将风机和发热件装配在箱体内部,或依次在箱体外部安装发热件和风机的技术方案来说,该结构的装配难度低、装配效率高,可快速完成热风组件与箱体的拆装。进而实现优化烹饪器具结构,提升烹饪器具生产装配效率,降低烹饪器具维护难度的技术效果。
其中,第三通孔同样为螺纹孔,将连接件旋入第三通孔即可完成热风组件和箱体的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第二围边,设于箱体上,环绕箱体的外轮廓设置,第三通孔设于第二围边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承接前述技术方案。箱体上设置有第二围边,第二围边设置在箱体的外表面上,且环绕箱体的外轮廓设置,以形成环绕箱体且对应于第一围边的结构。装配过程中,先将连接件与第三通孔对齐,其后将连接件穿设在第三通孔内,以使第一围边抵靠在第二围边上,从而缩减热风组件和箱体之间的结构缝隙,进而解决热量散失的技术问题。同时,通过设置第二围边可以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有助于对齐连接件和第三通孔。另外,设置突出于箱体外表面的第二围边可以为装配人员提供足够的装配空间和装配角度,以降低热风组件的装配难度,提升装配效率。进而实现优化箱体结构,提升热风组件和箱体连接可靠性,降低热风组件加热效率,节能环保的技术效果。
其中,第二围边和箱体为一体式结构,通过一体成型箱体和第二围边可以简化生产工艺并缩减生产成本。同时,一体成型的箱体和围边之间不存在结构断面,有助于提升第二围边和箱体的结构强度,降低第二围边弯折甚至断裂的概率。进而实现了简化箱体生产工艺,提升箱体结构强度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出气口包括:多个第一出气口,在以风叶的转轴为轴的多个分度圆上均匀分布;多个第二出气口,环绕第一出气口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板件上出气口的分布方式做出了限定。具体地,出气口包括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第一出气口在以风叶的转轴为轴线的多个尺寸不同的分度圆上均匀分布,每个分度圆上均分布有多个出气孔,从而在第一板件的中心区域形成环形的第一出气口阵列。通过设置环形分布的第一出气口可以使第一出气口的分布形状与风叶所产生的气流形状相匹配,从而降低高温气流在穿过第一出气口时的阻力,降低气流损耗,以提升热风组件所排出的高温气流的流速。在此基础上,多个第一出气孔还可以呈扇叶形状分布,以进一步提升分布形状和风叶所产生的螺旋气流的匹配度。多个第二出气口环绕多个第一出气口设置,以在第一出气口阵列的周侧形成环绕的第二出气口阵列。通过设置第二出气口一方面可以使风叶周侧的气流顺畅排出,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气流的湍流噪声。进而实现优化出气口分布方式,提升热风组件工作性能,降低烹饪器具工作噪声,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热风组件还包括:隔热件,设于安装腔内,位于发热件背离箱体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热风组件上还设置有隔热件。隔热件由热传导效率较低的材质制成,设置在安装腔内,且位于发热件背离箱体的一侧,具体设置在第三板件和罩体之间。通过设置隔热件可以降低热量朝罩体方向的传递速度,从而在热风组件工作时降低罩体的温度,避免用户被高温罩体烫伤。进而实现了模块化热风组件的隔热性和安全性,保障用户人身安全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包括:烘干箱、烤箱或蒸箱。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可以为烘干箱、烤箱、蒸箱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产品因采用了前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热风组件,所以上述产品具备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备的优点,可以实现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烹饪器具,110箱体,112第二围边,120热风组件,122壳体,1221罩体,1222第一板件,1223第一出气口,1224第二出气口,1225第一围边,1226第二板件,1227第三板件,1228支架,124发热件,126风机,1262风叶,1264电机,130第一通孔,140第二通孔,150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包括:箱体110,包括烹饪腔以及连通烹饪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热风组件120,与箱体110可拆卸相连接,位于烹饪腔外部,且与进风口相对设置,用于向烹饪腔输入高温气流。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烹饪器具100中,烹饪器具100包括箱体110。箱体110为烹饪器具100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和承载烹饪器具100上的其他结构。箱体110内部形成有烹饪腔,食材放置在烹饪腔内以加热为成品食物。箱体110上还形成有连通腔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进风口集中分布在箱体110后壁上,出风口分布在除后壁以外的其他壁面上。
在此基础上,烹饪器具100上还设置有热风组件120,热风组件120为模块化组件。装配过程中,将热风组件120直接安装在箱体110的外表面上即可完成箱体110和热风组件120的连接。具体地,热风组件120与箱体110通过可拆卸结构相连接,完成装配后热风组件120覆盖箱体110上的进风口。工作过程中,热风组件120抽取并加热外部空间中的空气,以输出高温气流,高温气流经由进风口进入烹饪腔后加热烹饪腔内的食材,最终气流经由出风口流出烹饪腔,从而完成气流的循环。
相较于将热风组件120布局在腔体内部的实施例来说,该实施例通过将热风组件120布置在箱体110外部降低了拆装热风组件120的难度,使用户可以直接在烹饪腔外部完成热风组件120的拆装,从而解决热风组件120拆装难度大的技术问题。并且,在装配过程中,通过在箱体110外部连接可拆卸的热风组件120,使热风组件120可独立装配。具体地,在完成热风组件120的装配工序后,再将热风组件120整体与箱体110相连接,即可将热风组件120装配至烹饪器具100上。相较于先将热风组件120依次安装在箱体110外部钣金件上的实施例来说,该结构的装配复杂度较低且装配可靠性较强,漏装错装的概率较低。并且,模块化的热风组件120可直接作为烹饪器具100的外露结构,不需要再在外侧套设包裹热风组件120的外罩结构,用户在需要维修或更换热风组件120时,可直接拆装热风组件120。从而解决了烹饪器具100维护难度大,操作复杂度高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烹饪器具100结构,降低烹饪器具100结构复杂度,降低烹饪器具100装配难度和维护难度,提升生产效率和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中,热风组件120包括:壳体122,与箱体110相连接,包括安装腔;发热件124,设于安装腔内;风机126,设于安装腔内,且与进风口相对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对热风组件120的结构做出了限定。具体地,热风组件120包括壳体122、发热件124和风机126。壳体122内形成有连通进风口的安装腔,发热件124和风机126设置在安装腔内。工作过程中,与进风口相对设置的风机126转动,以形成朝向进风口流动的气流。于此同时,在加热件的加热作用下,该气流中的空气的温度升高,以形成可用于加热食材的高温气流。高温气流进入烹饪腔后与食材接触换热,从而提升食材的温度,其后气流经由出风口排出至烹饪腔外部。通过设置包裹发热件124和风机126的壳体122,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发热件124和风机126不被破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发热件124向外部空间传递热量的效率,从而免去在热风组件120外部设置外罩结构,以形成可独立装配且便于拆装的热风组件120。进而实现优化热风组件120结构,降低烹饪器具100装配难度和维护难度,为用户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中,壳体122包括:罩体1221,内部形成安装腔,包括进气口;第一板件1222,扣合在罩体1221的开口处,且与箱体110相连接,包括出气口。
在该实施例中,对壳体122结构做出了限定。具体地,壳体122包括罩体1221和第一板件1222。罩体1221上内凹所形成的腔体即为安装腔。第一板件1222与罩体1221相连接,且扣合在安装腔的开口处,以形成密闭的安装腔体,从而在保护风机126和发热件124的同时降低热量向外部环境传递的速率。罩体1221上设置有进气口,第一板件1222上设置有出气孔。当风机126和发热件124开启后,外部气体被风机126经由进气口抽入至安装腔内,其后在风机126和发热件124的进一步作用下形成高温气流并经由出气口和进风口排入至烹饪腔内,用于加热烹饪腔内所盛放的食材。其中,罩体1221和第一板件1222可拆卸相连接,在装配热风组件120时过程中,先将风机126和发热件124安装在罩体1221内,其后将第一板件1222与罩体1221相连接,即可形成模块化的热风组件120。在将热风组件120装配至箱体110上时,将第一板件1222与箱体110相连接,即可完成热风组件120在箱体110上的装配。进而实现优化热风组件120结构,降低热风组件120装配难度,提升热风组件120装配效率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四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实施例中,壳体122还包括:第一围边1225,设于罩体1221上,环绕罩体1221的开口设置,且与第一板件1222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对壳体122上的连接结构做出了限定。具体地,壳体122还包括第一围边1225,第一围边1225与罩体1221上的开口区域相连接,且环绕罩体1221的开口设置。连接壳体122和第一板件1222时,先将第一围边1225抵靠在第一板件1222上,其后连接第一围边1225和第一板件1222。相较于直接连接罩体1221和第一板件1222的实施例来说,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围边1225增大了连接区域的接触面积,一方面使罩体1221可以较为稳固的安装在第一板件1222上,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罩体1221和第一板件1222的装配难度。进而实现了优化壳体122结构,提升壳体122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热风组件120装配复杂度的技术效果。
其中,第一围边1225和罩体1221为冲压成型的一体式钣金结构,通过冲压工艺一体成型罩体1221和第一围边1225可以简化生产工艺并缩减生产成本。同时,冲压成型的罩体1221和围边之间不存在结构断面,有助于提升第一围边1225和罩体1221的结构强度,降低第一围边1225弯折甚至断裂的概率。进而实现了简化壳体122生产工艺,提升壳体122结构强度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五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多个第一通孔130,设于第一围边1225上;多个第二通孔140,设于第一板件1222上;连接件,穿设于第一通孔130和第二通孔140内。
在该实施例中,承接前述实施例,第一围边1225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30,第一板件1222上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140。第一通孔130和第二通孔140的分布形状相同,以保证第一通孔130和第二通孔140可以对齐。装配过程中,现将多个第一通孔130和多个第二通孔140一一对齐,其后将连接件穿设在第一通孔130和第二通孔140中,以完成罩体1221和第一板件1222的连接,形成模块化的热风组件120。进而实现优化第一板件1222和罩体1221连接结构,提升罩体1221和第一板件1222连接准确度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其中,第一通孔130和第二通孔140为螺纹孔,连接件是与第一通孔130和第二通孔140相适配的螺钉或螺栓。将连接件穿设在第一通孔130和第二通孔140内即可实现第一板件1222和罩体1221的稳定连接。避免模块化的热风组件120在搬运过程中解体。
实施例六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通孔130环绕罩体1221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对多个第一通孔130的分布方式做出了限定。具体地,多个第一通孔130在第一围边1225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环绕罩体1221的第一通孔130阵列。其中每个第一通孔130对应设置有一个连接件,在将多个连接件分别穿设在第一通孔130和第二通孔140内部后即完成罩体1221和第一板件1222的连接。通过设置环绕罩体1221分布的第一通孔130阵列,可以在罩体1221周侧的各个方位上紧固罩体1221和第一板件1222,从而确保第一围边1225可以紧密贴合在第一板件1222上,一方面可以避免第一板件1222和第一为围边之间的缝隙影响装配强度,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安装腔的密封性,以避免热量经由第一围边1225和第一板件1222之间的缝隙流失。进而实现提升壳体122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热风组件120热风产出效率,降低热风组件120能耗,缩减用户使用成本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七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多个第三通孔150,设于箱体110上,连接件穿设于第三通孔150内。
在该实施例中,对热风组件120和箱体110间的连接结构做出了限定。具体地,箱体1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三通孔150,第三通孔150在箱体110上的分布形状与第一通孔130和第二通孔140的分布形状相同,以使第三通孔150可以与第一通孔130和第二通孔140对齐。在完成热风组件120的装配后,将穿设在第一通孔130和第二通孔140上的连接件穿入第三通孔150,即可完成热风组件120和箱体110的连接。相较于将风机126和发热件124装配在箱体110内部,或依次在箱体110外部安装发热件124和风机126的实施例来说,该结构的装配难度低、装配效率高,可快速完成热风组件120与箱体110的拆装。进而实现优化烹饪器具100结构,提升烹饪器具100生产装配效率,降低烹饪器具100维护难度的技术效果。
其中,第三通孔150同样为螺纹孔,将连接件旋入第三通孔150即可完成热风组件120和箱体110的连接。
实施例八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八方面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第二围边112,设于箱体110上,环绕箱体110的外轮廓设置,第三通孔150设于第二围边112上。
在该实施例中,承接前述实施例。箱体110上设置有第二围边112,第二围边112设置在箱体110的外表面上,且环绕箱体110的外轮廓设置,以形成环绕箱体110且对应于第一围边1225的结构。装配过程中,先将连接件与第三通孔150对齐,其后将连接件穿设在第三通孔150内,以使第一围边1225抵靠在第二围边112上,从而缩减热风组件120和箱体110之间的结构缝隙,进而解决热量散失的技术问题。同时,通过设置第二围边112可以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有助于对齐连接件和第三通孔150。另外,设置突出于箱体110外表面的第二围边112可以为装配人员提供足够的装配空间和装配角度,以降低热风组件120的装配难度,提升装配效率。进而实现优化箱体110结构,提升热风组件120和箱体110连接可靠性,降低热风组件120加热效率,节能环保的技术效果。
其中,第二围边112和箱体110为一体式结构,通过一体成型箱体110和第二围边112可以简化生产工艺并缩减生产成本。同时,一体成型的箱体110和围边之间不存在结构断面,有助于提升第二围边112和箱体110的结构强度,降低第二围边112弯折甚至断裂的概率。进而实现了简化箱体110生产工艺,提升箱体110结构强度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九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九方面实施例中,壳体122还包括:第二板件1226,设于第一板件1222和罩体1221之间,发热件124和风机126与第二板件1226相连接;其中,连接件贯穿第二板件1226。
在该实施例中,对壳体122结构做出了进一步限定。具体地,壳体122还包括第二板件1226。第二板件1226设置在第一板件1222和罩体1221之间,且连接第一板件1222和罩体1221。其中,发热件124定位安装在第二板件1226上,位于第一板件1222和第二板件1226之间。风机126同样定位安装在第二板件1226上。通过设置第二板件1226,一方面使发热件124和风机126可以精准定位在安装腔内的预定安装位置上,以提升风机126组件的装配精度和结构紧凑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二板件1226起到隔热作用,以减缓热量向罩体1221传递的速率,防止高温罩体1221烫伤用户。进而实现优化壳体122结构,提升烹饪器具100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其中,第二板件1226上还设置有第三通孔150,第三通孔150在第二板件1226上的分布形状与第一通孔130和第二通孔140的分布形状相同。装配过程中将第二板件1226放置在第一板件1222和罩体1221之间,其后将第一通孔130、第二通孔140和第三通孔150对齐,以使连接件可以依次贯穿罩体1221、第二板件1226和第一板件1222,从而完成热风组件120的装配。
实施例十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方面实施例中,第二板件1226包括凹槽,发热件124设于凹槽内,风机126包括:风叶1262,设于凹槽内;电机1264,连接风叶1262,第二板件1226位于风叶1262和电机1264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承接前述实施例,部分第二板件1226朝罩体1221所在方向凹陷,以形成凹槽,发热件124定位安装在凹槽内。在此基础上,风机126包括风叶1262和电机1264,风叶1262设置在凹槽内,电机1264则设置在第二板件1226和罩体1221之间,电机1264上的转轴穿过第二板件1226并与风叶1262相连接,以在电极工作时驱动风叶1262转动。通过设置凹槽并将发热件124布置在凹槽内,以实现凹槽内部空气的集中加热,以快速提升凹槽内部气体的温度,从而提升热风组件120的高温气流产出速率。通过将风叶1262和电机1264分别布置在第二板件1226的两侧,可以避免发热件124所产生的大量热量影响电机1264的正常工作,从而提升电机1264的工作稳定性,延长电机1264的使用寿命。进而实现了优化热风组件120结构,提升热风组件120工作效率和工作稳定性,降低热组件能耗的技术效果。
具体地,凹槽为圆形凹槽,发热件124为环形发热管,风叶1262设置在环形发热管的内环侧。通过设置圆形的凹槽,可以在第二板件1226上构造出蜗壳,以通过蜗壳的形体提升高温气流的流速,从而提升食材的加热效率。设置环形发热管并将风叶1262布置在环形发热管内侧有助于提升凹槽内部空气的加热速率和加热均匀性,从而强化热风组件120的性能。
实施例十一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方面实施例中,凹槽为两个,两个凹槽在第二板件1226上对称分布,且每个凹槽内均设有发热件124和风叶1262。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板件1226上设置有两个凹槽,两个凹槽在第二板件1226上对称分布。对应地,热风组件120中设置有两套风机126和发热件124。每个凹槽内均设置有一个发热件124以及风叶1262。通过设置对称分布的两个凹槽、发热件124和风机126可以在热风组件120中形成对称的双风道,从提升热风组件120的高温气流产出效率,缩减烹调时间。同时,双风道结构可以使高温气流快速填充烹饪腔,消除加热死角,从而实现食材的全方位加热。进而实现了优化热风组件120结构,提升烹饪器具100烹调性能,提升所得食物品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其中,在第二板件1226上设置两个凹槽结构属于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第二板件1226上还可以设置大于两个且均匀分布的凹槽,以强化热风组件120的高温气流产出效率。
实施例十二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方面实施例中,壳体122还包括:第三板件1227,设于第二板件1226和罩体1221之间;支架1228,设于第三板件1227上,电机1264设于支架1228上;其中,连接件贯穿第三板件1227。
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22上还设置有第三板件1227,第三板件1227设置在第二板件1226和罩体1221之间,且连接罩体1221和第二板件1226。支架1228定位安装在第三板件1227上,用于固定电机1264。通过设置第三板件1227和支架1228,可以提升电机1264的安装精度,缩减装配误差。同时,设置第三板件1227可以进一步提升热风组件120的隔热性能,降低热量向罩体1221传递的速率,从而避免用户被高温罩体1221烫伤。进而实现了优化热风组件120结构,提升热风组件120装配精度,保障用户人身安全的技术效果。
其中,第三板件1227上还设置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在第三板件1227上的分布形状与第一通孔130和第二通孔140的分布形状相同。装配过程中依次将第一板件1222、第二板件1226、第三板件1227和罩体1221叠放在一起,其后将第一通孔130、第二通孔140和第四通孔对齐,以使连接件可以依次贯穿罩体1221、第三板件1227、第二板件1226和第一板件1222,从而完成热风组件120的装配。
具体地,第三板件1227的底部设置有排水槽,排水槽与安装腔相连通。通过设置排水槽,可以使安装腔内的水分由排水槽集中排出,从而提升发热件124和风机126的工作稳定性并确保热风组件120可以向烹饪腔提供高温且干燥的气流。
实施例十三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三方面实施例中,出气口包括:多个第一出气口1223,在以风叶1262的转轴为轴的多个分度圆上均匀分布;多个第二出气口1224,环绕第一出气口1223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对第一板件1222上出气口的分布方式做出了限定。具体地,出气口包括第一出气口1223和第二出气口1224。第一出气口1223在以风叶1262的转轴为轴线的多个尺寸不同的分度圆上均匀分布,每个分度圆上均分布有多个出气孔,从而在第一板件1222的中心区域形成环形的第一出气口1223阵列。通过设置环形分布的第一出气口1223可以使第一出气口1223的分布形状与风叶1262所产生的气流形状相匹配,从而降低高温气流在穿过第一出气口1223时的阻力,降低气流损耗,以提升热风组件120所排出的高温气流的流速。在此基础上,多个第一出气孔还可以呈扇叶形状分布,以进一步提升分布形状和风叶1262所产生的螺旋气流的匹配度。多个第二出气口1224环绕多个第一出气口1223设置,以在第一出气口1223阵列的周侧形成环绕的第二出气口1224阵列。通过设置第二出气口1224一方面可以使风叶1262周侧的气流顺畅排出,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气流的湍流噪声。进而实现优化出气口分布方式,提升热风组件120工作性能,降低烹饪器具100工作噪声,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十四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四方面实施例中,热风组件120还包括:隔热件,设于安装腔内,位于发热件124背离箱体110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热风组件120上还设置有隔热件。隔热件由热传导效率较低的材质制成,设置在安装腔内,且位于发热件124背离箱体110的一侧,具体设置在第三板件1227和罩体1221之间。通过设置隔热件可以降低热量朝罩体1221方向的传递速度,从而在热风组件120工作时降低罩体1221的温度,避免用户被高温罩体1221烫伤。进而实现了模块化热风组件120的隔热性和安全性,保障用户人身安全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十五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五方面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包括:烘干箱、烤箱或蒸箱。
在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00可以为烘干箱、烤箱、蒸箱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产品因采用了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热风组件120,所以上述产品具备前述任一实施例所具备的优点,可以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所实现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包括烹饪腔以及连通所述烹饪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热风组件,与所述箱体可拆卸相连接,位于所述烹饪腔外部,且与所述进风口相对设置,用于向所述烹饪腔输入高温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组件包括:
壳体,与所述箱体相连接,包括安装腔以及连通所述安装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
发热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风机,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与所述出气口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
第二板件,与所述壳体相连接,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发热件与所述第二板件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
第三板件,与所述壳体相连接,位于所述第二板件背离所述箱体的一侧;
支架,设于所述第三板件上,所述风机与所述支架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件包括凹槽,且所述凹槽朝远离所述箱体的方向凹陷,所述发热件设于所述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包括:
风叶,设于所述凹槽内;
电机,连接所述风叶,所述第二板件位于所述风叶和所述电机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两个,两个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二板件上对称分布,且每个所述凹槽内均设有所述发热件和所述风叶。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箱体和所述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罩体,内部形成所述安装腔,包括进气口;
第一板件,扣合在所述罩体的开口处,且与所述箱体相连接,包括出气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
第一围边,设于所述罩体上,环绕所述罩体的所述开口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板件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第一通孔,设于所述第一围边上;
多个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第一板件上;
其中,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环绕所述罩体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第三通孔,设于所述箱体上,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围边,设于所述箱体上,环绕所述箱体的外轮廓设置,所述第三通孔设于所述第二围边上。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进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出气口包括:
多个第一出气口,在以所述风叶的转轴为轴的多个分度圆上均匀分布;
多个第二出气口,环绕所述第一出气口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组件还包括:
隔热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位于所述发热件背离所述箱体的一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烘干箱、烤箱或蒸箱。
CN202122037504.9U 2021-08-27 2021-08-27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5605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7504.9U CN215605107U (zh) 2021-08-27 2021-08-27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37504.9U CN215605107U (zh) 2021-08-27 2021-08-27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05107U true CN215605107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02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37504.9U Active CN215605107U (zh) 2021-08-27 2021-08-27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051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9130A (zh) * 2022-05-05 2022-08-0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9130A (zh) * 2022-05-05 2022-08-09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05107U (zh) 烹饪器具
CN112716316A (zh) 一种空气炸锅
EP2436984B1 (en) Heating device
WO2023279854A1 (zh) 烹饪器具
CN220713643U (zh) 烹饪器具
CN113208455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4906105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20141449U (zh) 一种内隔热板、腔体组件和烹饪装置
CN112922842A (zh) 集成加热泵及洗涤装置
CN218635844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583847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20675776U (zh) 烹饪装置
CN215191088U (zh) 料理机
CN220141450U (zh) 内隔热板、腔体组件和烹饪装置
CN112833544B (zh) 一种热泵热水器及其送风结构
CN217907317U (zh) 一种蒸烤箱
CN218942830U (zh) 一种具有散热风道的炒锅机构
CN221278032U (zh) 贯流风机和空调
CN220757224U (zh) 一种烤箱
CN216628252U (zh) 便于组装的电饭煲及内部支架结构
CN113080719B (zh) 烹饪器具
CN216628262U (zh) 一种拆装方便且拆装效率高的空气烤箱
CN218105643U (zh) 烹饪设备
CN218991925U (zh) 一种取暖吊扇
CN220713700U (zh) 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