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67606U - 悬置衬套及悬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悬置衬套及悬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67606U
CN215567606U CN202121198343.5U CN202121198343U CN215567606U CN 215567606 U CN215567606 U CN 215567606U CN 202121198343 U CN202121198343 U CN 202121198343U CN 215567606 U CN215567606 U CN 215567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sion
main spring
vibration
spring body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9834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9834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67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67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67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置衬套及悬置结构,该悬置衬套包括内管、外管和主簧结构,其中:主簧结构包括主簧本体、连接部和吸振部,主簧本体硫化固连于内管外;连接部沿主簧本体的径向外凸于主簧本体上,连接部用以与外管硫化固连;吸振部沿主簧本体的径向外凸于主簧本体上,吸振部与外管间形成有径向间隙,且吸振部内设有质量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悬置衬套,通过在主簧结构上设置吸振部和质量块,能够对振动激励进行衰减,从而提高悬置衬套的减振效果,并利于改善车辆的NVH性能。

Description

悬置衬套及悬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悬置衬套。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悬置衬套的悬置结构。
背景技术
悬置结构是动力总成与车架或副车架连接结构,动力总成激励通过悬置结构传递至车架或副车架,进而引起整车振动噪声问题。
悬置结构通过悬置支架和悬置衬套,但由于悬置结构的设计不合理,导致悬置结构的减振效果差,从而影响车辆的NVH(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的简称)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悬置衬套,以利于提高悬置衬套的减振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悬置衬套,包括内管、外管和主簧结构,其中:所述主簧结构包括主簧本体、连接部和吸振部,所述主簧本体硫化固连于所述内管外;所述连接部沿所述主簧本体的径向外凸于所述主簧本体上,所述连接部用以与所述外管硫化固连;所述吸振部沿所述主簧本体的径向外凸于所述主簧本体上,所述吸振部与所述外管间形成有径向间隙,且所述吸振部内设有质量块。
进一步的,所述吸振部内设有环所述主簧本体的周向设置的容置槽;所述质量块呈环状,并嵌装于所述容置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吸振部设于所述主簧本体的中部;所述吸振部的两侧分别具有环所述主簧本体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连接部。
进一步的,相邻两所述连接部之间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沿所述主簧本体的径向外凸于所述主簧本体上,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有径向间隙。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悬置衬套,通过在主簧结构上设置吸振部和质量块,能够对振动激励进行衰减,从而提高悬置衬套的减振效果,并利于改善车辆的NVH性能。
(2)容置槽的结构简单,便于在主簧结构上加工成型,而环状的质量块,不仅能够起到衰减振动激励的效果,而且还能够起到限位的效果。
(3)吸振部和连接部之间位置的设置,利于提高主簧结构连接效果,且便于设计实施。
(4)通过设置限位部,能够对内管相对于外管的偏转进行限位,而利于提高悬置衬套在使用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悬置结构,包括悬置支架,以及如上所述的悬置衬套,其中:所述悬置支架具有安装孔和若干安装部;所述悬置衬套设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安装部用以将所述悬置支架连接于外部载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悬置支架上设有具有开口的谐振腔。
进一步的,所述悬置支架包括安装主体和连接主体;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安装主体上;所述谐振腔设于所述连接主体上,且所述连接主体的一侧与所述安装主体固连,所述开口位于所述连接主体的另一侧;所述连接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外翻设置的连接臂,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连接臂上。
进一步的,所述悬置支架上设有吸振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悬置衬套上连接有罩设于所述安装主体外的吸振罩;所述吸振罩内设有封闭腔,并于所述封闭腔内设有吸振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封闭腔具有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沿所述安装主体的径向间隔布置;所述吸振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吸振块,以及多个第二吸振块;多个所述第一吸振块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内表面上;多个所述第二吸振块设于所述第二内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封闭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多个所述第一吸振块和多个第二吸振块分隔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振块和所述第二吸振块的横截面均呈三角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悬置结构,通过在悬置支架的安装孔中设置如上所述的悬置衬套,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从而提高车辆的NVH性能。
(2)通过在悬置支架上设置谐振腔,利于提高悬置结构的减振效果。
(3)将谐振腔设置在连接主体上,便于谐振腔的布置实施,而利于减振效果,而两个连接臂外翻设置,还利于提高悬置支架的刚度,并降低振动激励的传递。
(4)吸振凸起的结构简单,并利于对振动激励进行衰减。
(5)通过在吸振罩上设置的封闭腔和吸振单元,不仅能够起到较好的衰减振动激励的效果,而且还能够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从而利于提高悬置结构的使用耐久性。
(6)第一吸振块和第二吸振块分别设置在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上,利于提高吸振罩的减振效果。
(7)隔板能够对第一吸振块和第二吸振块传递至其上的振动激励进行衰减,而进一步提高吸振罩的减振效果。
(8)第一吸振块和第二吸振块均呈三角形,具有较好的使用稳定性,并便于在封闭腔内布置实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悬置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主簧本体和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吸振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吸振部在限位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限位部在限位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悬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悬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吸振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A-A方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管;2、主簧本体;3、外管;4、吸振罩;5、悬置支架;
201、连接部;202、限位部;203、吸振部;204、质量块;
401、罩本体;402、端板;403、通孔;404、限位凸起;405、隔板;406、第一吸振块;407、第二吸振块;408、第一内表面;409、第二内表面;
501、安装主体;502、连接主体;503、连接臂;504、连接孔;505、安装凸起;506、吸振凸起;507、开口;508、连接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悬置衬套,整体构成上,该悬置衬套包括内管、外管和主簧结构。其中,主簧结构包括主簧本体、连接部和吸振部。
本实施例中的主簧本体硫化固连于内管外,连接部沿主簧本体的径向外凸于主簧本体上,连接部用以与外管硫化固连。吸振部沿主簧本体的径向外凸于主簧本体上,吸振部与外管间形成有径向间隙,且吸振部内设有质量块。
基于如上整体介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悬置衬套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中所示。主簧本体2包裹在内管1的外周壁上,以与内芯具有较好的连接效果。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内管1和外管3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结构,两者均采用刚性材料制成,例如采用钢制成。而主簧本体2采用橡胶制成。上述主簧本体硫化固连于内管1外是指主簧本体2由橡胶硫化成型,并固连在内管1外。
其中,主簧本体2固连在内管1外周壁上的方法,可参照现有技术中金属件和橡胶件之间的固连方法。例如,主簧本体2通过胶黏剂法固连在内管1的外壁上。当然,此处的固连方法除了采用胶黏剂法外,还可采用直接粘合法或硬质胶法。
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吸振部203设于主簧本体2的中部,且该吸振部203整体呈椭圆状。而吸振部203,顾名思义,也即能够对振动能量进行吸收的结构,以用于对传递至主簧本体2上的振动激励进行衰减。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吸振部203采用具有吸振功能的材料制成,例如,吸振部203采用橡胶材质。橡胶是一种理想的阻尼材料,对振动具有阻尼作用,从而实现衰减振动激励的效果。
当内管1因承接外部振动激励而相对于外管3偏转时,通过吸振部203与外管3之间的抵接,可起到限制内管1转动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吸振部203除了可采用椭圆状外,还可采用圆形、正方形等其他几何形。
参照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吸振部203内设有环主簧本体2的周向设置的容置槽,质量块204整体呈环状,并嵌装于容置槽中。而质量块204,顾名思义,也即具有一定质量的重块,其具体用于和吸振部203配合,以能够对传递至悬置衬套上的振动激励进行更好地吸收,从而有利于进一步的衰减振动激励。
具体实施时,质量块204一般例如可采用钢块。而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可设置吸振部203的固有频率与传递至悬置上的振动频率接近或相一致,通过质量块204的惯性力与激振力反向相抵,以及由橡胶材质制成的吸振部203内摩擦生热,两者作用相结合,从而可衰减振动激励,达到降低振动噪声的目的。此外,通过设置环状的质量块204,还利于提高吸振部203的限位效果,且质量块204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以及在吸振部203上布置实施。
具体来讲,外管3在使用时是通过悬置支架上安装在车架上,而内管1内设有穿经发动机的紧固件。在使用的过程中,悬置衬套会受到来自车架和发动机传递来的振动激励,所以,内管1和外管3易于产生相对的运动。
如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吸振部203能够在内管1的中心线相对于外管3的中心线偏转时,抵接在外管3的内壁上,从而能够对内管1和外管3之间的相对偏转进行限位,而利于提高悬置衬套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容置槽除了采用图3中的圆环状外,还可采用椭圆状,或者其他几何形状。相应的,本实施例中的质量块204应当随形于容置槽设置,以具有较好的安装和吸振效果。
继续参照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201分设于吸振部203两侧,各侧的连接部201为环主簧本体2间隔设置的两个。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201呈扇形的凸起结构,以提高连接部201与外管3之间的连接效果。当然,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本实施例中各侧的连接部201的数量还可根据具体的布置空间和需求进行适应性的增减。
本实施例中,在相邻两连接部201之间设有限位部202,限位部202沿主簧本体2的径向外凸于主簧本体2上,且限位部202与外管3之间形成有径向间隙。如图2中所示,位于吸振部203各侧的限位部202有两个,限位部202也呈扇形的凸起结构。
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02的结构简单,便于在主簧本体2上加工成型。当内管1因承接外部激励而相对于外管3偏转,也即内管1的中心线相对于外管3的中心线偏转时,通过限位部202与外管3的抵接,能够起到较好的限位效果,从而利于提高悬置衬套的使用稳定性。
具体来讲,参照图5中所示,因限位部202与外管3之间径向间隙的设置,使得当内管1的中心线相对于外管3的中心线偏转时,会产生限位部202与外管3的内壁抵接的情况,此时,限位部202起到限位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当限位部202与外管3之间的径向间隙小于吸振部203与外管3之间的径向间隙时,会出现图4中所示的,吸振部203先于限位部202与外管3的内壁相抵接的情况。也即限位部202和吸振部203的配合实现对内管1相对于外管3偏转的限位。
而当限位部202与外管3之间的径向间隙大于吸振部203与外管3之间的径向间隙时,会出现限位部202与外管3抵接,而吸振部203不与外管3抵接的情况,此时,起到主要限位作用的则是限位部202.
本实施例所述的悬置衬套,通过在主簧结构上设置吸振部203和质量块204,能够对振动激励进行衰减,从而提高悬置衬套的减振效果,并利于改善车辆的NVH性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悬置结构,整体构成上,该悬置结构包括悬置支架5,以及如上所述的悬置衬套。其中,悬置支架5具有安装孔和若干安装部。悬置衬套设于安装孔中,安装部用以将悬置支架5连接于外部载体上。
基于如上整体结构介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悬置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6中所示,悬置支架5的结构如图7中所示。其中,安装孔是悬置衬套的承载主体,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悬置衬套上的外管3具体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安装孔内。
为进一步提高悬置结构的减振效果,本实施例中,在悬置支架5上设有具有开口507的谐振腔。该谐振腔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并利于提高悬置结构的降噪效果。
具体结构上,参照图7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悬置支架5包括安装主体501和连接主体502。其中,安装孔设于安装主体501上。谐振腔设于连接主体502上,且连接主体502的一侧与安装主体501固连,开口507位于连接主体502的另一侧。在连接主体502的两端分别设有外翻设置的连接臂503,上述的安装部设于连接臂503上。
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安装主体501整体呈圆筒状,该安装主体501的轴线与安装孔的轴线共线设置。该圆筒状的安装主体501,不仅利于加工成型,而且还利于提高悬置支架5的刚度。此外,圆筒状的结构还利于降低悬置支架5的重量。
如图7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主体502整体呈梯形的板状,其结构简单,便于结构成型。上述的谐振腔设于连接主体502上,以进一步利于谐振腔的加工成型。且连接主体502的一侧与安装主体501固连,开口507位于连接主体502的另一侧。
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开口507呈三角形,以便于提高谐振腔的使用稳定性。当然,开口507还可设为除三角形外的其他几何形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谐振腔除了设置在连接主体502上外,还可设置在安装主体501上,相应的,开口507优选设置在安装主体501的外壁上,此时,也能达到较好的减振效果。
本实施例中,在连接主体502的两端分别设有外翻设置的连接臂503,安装部设于连接臂503上。具体结构上,继续参照图7中所示,各连接臂503的对应于连接主体502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在连接主体502上。作为优选的,连接臂503凸出于连接主体502设置。另外,相对于安装部,在连接主体502上设有连接两连接臂503另一端之间的连接凸起508。
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连接臂503和连接凸起508可形成拱形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悬置支架5的刚度,并利于降低振动激励。且连接臂503和连接凸起508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
上述的外部载体具体可为车架或副车架,上述的安装部具有为设于连接臂503上的连接孔504。此外,参照图7中所示,为进一步提高悬置支架5在车架或副车架上的安装效果。在连接凸起508上设有安装凸起505,并在安装凸起505上也设有连接孔504。
此外,继续参照图7中所示,在安装凸起505上设有吸振凸起506,该吸振凸起506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其能够对传递至悬置支架5上的振动激励进行衰减。本实施例中吸振凸起506的结构简单,便于结构成型。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吸振凸起506除了设置在安装凸起505上外,还可设置在连接臂503上,或者连接主体502和安装主体501上。
如图6和图8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悬置衬套上连接有罩设于安装主体501外的吸振罩4。该吸振罩4具有罩设于安装主体501外周的罩本体401,以及设于罩本体401两端的端板402。其中,罩本体401的横截面呈半圆形,两端板402的结构随形于罩本体401设置。
为便于吸振罩4的安装,本实施例中,在各端板402上设有通孔403,端板402通过通孔403套设在内芯外,并抵仅在主簧本体2的端面上,从而将吸振罩4罩设在安装主体501外,且吸振罩4和安装主体501及主簧本体2间间隔设置。
如图8中所示,为进一步提高吸振罩4的使用稳定性,对应于两连接部201的邻近连接主体502的一侧,在各端板402的内壁上设有沿径向设置的两个限位凸起404,各限位凸起404均与对应的连接部201抵接,以防止吸振罩4相对于安装主体501转动。
本实施例中,在吸振罩4内设有封闭腔,并于封闭腔内设有吸振单元。此处,封闭腔具体可成型在罩本体401和端板402内,也可仅成型在罩本体401内。通过封闭腔,不仅能够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而且还通过吸振单元在封闭腔内的安装,而利于降低振动激励。
参照图8和图9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封闭腔随形于吸振罩4设置,其具有第一内表面408和第二内表面409,其中,第一内表面408和第二内表面409沿安装主体501的径向间隔布置。其中,第二内表面409比第一内表面408更靠近安装主体501。具体实施时,因封闭腔的设置,使得位于封闭腔内外两侧的吸振罩4的厚度为0.05~0.2mm,例如,两侧的厚度均为0.1mm。
上述的吸振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吸振块406,以及多个第二吸振块407。其中,对于第一吸振块406和第二吸振块407,顾名思义,两者也即能够对振动能量进行吸收的块状结构,且两者具体也用于对传递至吸振罩4上的振动激励进行衰减。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吸振块406和第二吸振块407均采用具有吸振功能的材料制成,例如,两者均为橡胶材质。橡胶是一种理想的阻尼材料,对振动具有阻尼作用,从而实现衰减振动激励的效果。
具体实施时,如图9中所示,多个第一吸振块406间隔设于第一内表面408上,多个第二吸振块407设于第二内表面409上。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9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封闭腔内设有隔板405,隔板405将多个第一吸振块406和多个第二吸振块407分隔开。本实施例中的隔板405亦可随形于封闭腔设置,该隔板405插装在多个第一吸振块406和多个第二吸振块407之间。具体实施时,隔板405可采用厚度为0.1mm的钢板,以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并利于加工成型。
如此设置,当振动激励传递至第一吸振块406和第二吸振块407时,两者除了对振动激励进行衰减外,还能够将振动激励传递至隔板405,并通过隔板405承接振动激励而产生的振动,促进第一吸振块406和第二吸振块407的摩擦生热,进一步衰减振动激励,从而达到减振的效果。
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吸振块406和第二吸振块407的横截面均呈三角形,其结构简单,不仅对振动激励的衰减效果较好,而且具有较好的使用稳定性。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吸振块406和第二吸振块407的横截面除了为三角形外,还可为圆形、正方形、椭圆形等其他几何形状。
本实施例所述的悬置结构,通过在悬置支架5的安装孔中设置如上所述的悬置衬套,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并利于提高车辆的NVH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1)、外管(3)和主簧结构,其中:
所述主簧结构包括主簧本体(2)、连接部(201)和吸振部(203),
所述主簧本体(2)硫化固连于所述内管(1)外;
所述连接部(201)沿所述主簧本体(2)的径向外凸于所述主簧本体(2)上,所述连接部(201)用以与所述外管(3)硫化固连;
所述吸振部(203)沿所述主簧本体(2)的径向外凸于所述主簧本体(2)上,所述吸振部(203)与所述外管(3)间形成有径向间隙,且所述吸振部(203)内设有质量块(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部(203)内设有环所述主簧本体(2)的周向设置的容置槽;
所述质量块(204)呈环状,并嵌装于所述容置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振部(203)设于所述主簧本体(2)的中部;
所述吸振部(203)的两侧分别具有环所述主簧本体(2)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连接部(2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置衬套,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连接部(201)之间设有限位部(202);
所述限位部(202)沿所述主簧本体(2)的径向外凸于所述主簧本体(2)上,且所述限位部(202)与所述外管(3)之间形成有径向间隙。
5.一种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悬置支架(5),以及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悬置衬套,其中:
所述悬置支架(5)具有安装孔和若干安装部;
所述悬置衬套设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安装部用以将所述悬置支架(5)连接于外部载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支架(5)上设有具有开口(507)的谐振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支架(5)包括安装主体(501)和连接主体(502);
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安装主体(501)上;
所述谐振腔设于所述连接主体(502)上,且所述连接主体(502)的一侧与所述安装主体(501)固连,所述开口(507)位于所述连接主体(502)的另一侧;
所述连接主体(502)的两端分别设有外翻设置的连接臂(503),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连接臂(503)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支架(5)上设有吸振凸起(506)。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衬套上连接有罩设于所述安装主体(501)外的吸振罩(4);
所述吸振罩(4)内设有封闭腔,并于所述封闭腔内设有吸振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腔具有第一内表面(408)和第二内表面(409),所述第一内表面(408)和所述第二内表面(409)沿所述安装主体(501)的径向间隔布置;
所述吸振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吸振块(406),以及多个第二吸振块(407);
多个所述第一吸振块(406)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内表面(408)上;
多个所述第二吸振块(407)设于所述第二内表面(409)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腔内设有隔板(405),所述隔板(405)将多个所述第一吸振块(406)和多个第二吸振块(407)分隔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振块(406)和所述第二吸振块(407)的横截面均呈三角形。
CN202121198343.5U 2021-05-31 2021-05-31 悬置衬套及悬置结构 Active CN215567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8343.5U CN215567606U (zh) 2021-05-31 2021-05-31 悬置衬套及悬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8343.5U CN215567606U (zh) 2021-05-31 2021-05-31 悬置衬套及悬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67606U true CN215567606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65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98343.5U Active CN215567606U (zh) 2021-05-31 2021-05-31 悬置衬套及悬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676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71219B2 (ja) 制振装置
CN109501565B (zh) 用于驱动电机的悬置装置以及包括其的电动车
JP6214893B2 (ja) 流体封入型マウント
JP2505503Y2 (ja) 流体封入式マウント装置
JP2001241497A (ja) 車両用制振装置
US10113611B2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and engine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CN215567606U (zh) 悬置衬套及悬置结构
US20220294309A1 (en) Bracket for supporting an electric mo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ch a bracket
CN206841152U (zh) 发动机悬置软垫组件及其总成和车辆
KR102474534B1 (ko) 차량용 마운트 어셈블리
CN216733879U (zh) 组装式电机悬置及汽车
CN213744695U (zh) 吸振器和车辆
CN210371831U (zh) 一种复合式曲轴扭转减振器
US20130134641A1 (en) Vibration isolator
JP3885416B2 (ja) 防振装置
JP2001227582A (ja) 自動車用制振装置
CN214492525U (zh) 用于车辆的排气吊挂总成和车辆
CN212950108U (zh) 发动机悬置装置及汽车
CN218906825U (zh) 减震器安装座及具有其的车辆
JP3754317B2 (ja) 防振装置
CN217422003U (zh) 液压悬置
CN217898639U (zh) 用于空气滤清器的隔振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5306848A (zh) 吸振器以及车辆
CN218118438U (zh) 悬置衬套、悬置总成和车辆
CN218494104U (zh) 一种汽车传动轴吸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