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53820U - 一种带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53820U
CN215553820U CN202121004339.0U CN202121004339U CN215553820U CN 215553820 U CN215553820 U CN 215553820U CN 202121004339 U CN202121004339 U CN 202121004339U CN 215553820 U CN215553820 U CN 215553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battery pack
vehicle body
mounting structur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0433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臧传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kang Xiaol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ngkang Xiaol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kang Xiaol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ngkang Xiaol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0433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53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53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538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还包括通轴,所述通轴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车体内,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二车体内,所述通轴上设有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电池组件通过所述电池组件安装结构与所述通轴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车体或所述第二车体中。其优点在于,在通轴上设置电池组件安装结构,使电池组件与通轴固定连接,电池组件位于第一车体或第二车体中,而是与机械强度更大的通轴连接,保证电池组件稳定安装,同时,利用第一车体或第二车体的外壳保护电池组件,合理利用第一车体或第二车体的内部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带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
背景技术
目前,平衡车中的一款扭扭车,其主要通过中间的转动机构进行转动,因此,转动机构为整个平衡车的应力集中点,当平衡车的承重超过一定重量时,转动机构及与车体的连接位置容易形变,平衡车会发生内八字现象,严重影响平衡车的运行和安全性。为克服该缺陷,平衡车采用了连接车轮和转动机构的通轴结构,而通轴结构占据了车体内的部分空间,因此,需要重新设计电池组件的安装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中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电池组件通过电池组件安装结构与通轴连接,置于第一车体或第二车体内部,保护电池组件的同时合理利用车体内空间,保证电池组件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带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还包括通轴,所述通轴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车体内,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二车体内,所述通轴上设有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电池组件通过所述电池组件安装结构与所述通轴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车体或所述第二车体中。
优选地,所述电池组件安装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件固定架,所述电池组件固定架与所述通轴固定连接或一体化;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电池组件固定架的两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池组件固定架的数量为两个,与所述电池组件的两侧对应。
优选地,所述电池组件安装结构包括连接件,所述电池组件的外壁上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件与连接槽对应;所述电池组件固定架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槽和所述第一连接孔将所述电池组件固定在所述电池组件固定架上。
优选地,所述电池组件的外壁包括四个侧面,其中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位于所述通轴的两侧,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横跨所述通轴;
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座,所述连接槽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至少一个所述电池组件固定架横跨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连接槽连接;
和/或,
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通轴的两侧,所述连接槽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一个所述电池组件固定架与所述第三侧面对应设置,另一个所述电池组件固定架与所述第四侧面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的侧边设有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电池组件固定架位于所述通轴的下部,所述安装座的高度低于所述通轴的轴线高度,
或者,
所述电池组件固定架设置在所述通轴的上部,所述安装座的高度高于所述通轴的轴线高度。
优选地,所述电池组件包括通槽,所述通轴穿过所述通槽且部分位于所述通槽中,所述电池组件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通轴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车体中设有第一控制板,所述第一控制板与所述通轴位于所述第一车体内的部分或与第一上壳或与第一下壳连接固定;和/或,所述第二车体中设有第二控制板,所述第二控制板与所述通轴位于所述第二车体内的部分或与第二上壳或第二下壳连接固定;
所述电池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板或所述第二控制板的侧边。
优选地,所述通轴为一根通轴,连通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所述第一车体相对所述通轴固定,所述第二车体相对所述通轴转动;所述电池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通轴位于所述第一车体内的部分上;
或者,
所述通轴包括第一分轴和第二分轴,所述第一分轴套接在所述第二分轴中,且相对所述第二分轴转动,所述第一车体与所述第一分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车体相对所述第二分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池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通轴位于所述第一车体或所述第二车体内的部分上;
或者,
所述通轴包括第一分轴和第二分轴,所述第一分轴与所述第二分轴通过转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分轴相对所述转动机构转动,所述第二分轴相对所述转动机构转动,所述第一车体与所述第一分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车体与所述第二分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池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通轴位于所述第一车体或所述第二车体内的部分上。
相比相关技术中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车体内设置通轴,横穿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增强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的结构强度和连接强度,避免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在连接处形变,使平衡车可以承载更重的重量;在通轴上设置电池组件安装结构,使电池组件与通轴固定连接,电池组件位于第一车体或第二车体中,但不与第一车体或第二车体连接,而是与机械强度更大的通轴连接,保证电池组件稳定安装,同时,利用第一车体或第二车体的外壳保护电池组件,合理利用第一车体或第二车体的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平衡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平衡车的另一角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平衡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平衡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平衡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第一车体;11、第一上壳;12、第一下壳;20、第二车体;21、第二上壳;22、第二下壳;30、通轴;31、第一端;32、第二端;33、第一分轴;331、主轴;332、套轴;34、第二分轴;35、转动机构;351、连接座;352、第一轴承;353、第二轴承;354、第一轴承槽;355、第二轴承槽;356、第一分座;357、第二分座;36、第一限位结构;361、第一限位槽;362、第一限位柱;37、第二限位结构;371、第二限位槽;372、第二限位柱;38、限位机构;381、限位槽;382、限位柱;40、第一控制板;41、第一控制板架;411、第一固定平台;412、第一连接柱;413、第一避让槽;42、第二控制板;43、第二控制板架;431、第二固定平台;432、第二连接柱;433、第二避让槽;44、通轴安装部;441、第一通孔;442、第二通孔;443、定位孔;50、电池组件;51、连接槽;52、第一侧面;53、第二侧面;54、第三侧面;55、第四侧面;56、安装座;57、加强筋;58、通槽;60、电池组件固定架;61、连接件;62、第一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虽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本公开还旨在涵盖替代品、修改和等同物。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提供对所公开技术的透彻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进行实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包括第一车体10和第二车体20,还包括通轴30,通轴30的第一端31伸入第一车体10内,第二端32伸入第二车体20内,通轴30横穿第一车体10和第二车体20,更具体地说,通轴30的第一端31位于第一车体10的外端处,可以位于第一车体10内,也可以端面穿出第一车体10,也可以端面与第一车体10的外端处齐平,通轴30的第一端31可以与第一车轮的第一车轴连接,也可以与第一车轴间隔设置;通轴30的第二端32位于第二车体20的外端处,可以位于第二车体20内,也可以端面穿出第二车体20,也可以端面与第二车体20的外端处齐平,通轴30的第二端32可以与第二车轮的第二车轴连接,也可以与第二车轴间隔设置。
通轴30上设有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电池组件50通过电池组件安装结构与通轴30连接,且位于第一车体10或第二车体20中,通过第一车体10或第二车体20的外壳保护电池组件50,同时合理利用第一车体10或第二车体20的内部空间。电池组件包括电池组、电池控制板和电池组件壳体,电池组和电池控制板位于电池组件壳体内,具体结构可与相关技术中的电池组件结构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轴30为一根中空轴或实心轴结构,第一车体10与通轴30固定连接,第二车体20与通轴30转动连接,电池组件50的重量较大,不易转动,因此将电池组件50设置在不转动的第一车体10中。
如附图1所示,电池组件安装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件固定架60,电池组件固定架60与通轴30固定连接或一体化,将电池组件50固定件固定在通轴30上;电池组件50与电池组件固定架60的两端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电池组件50与通轴30的固定连接。更具体地说,电池组件安装结构包括连接件61,电池组件50的外壁上设有连接槽51;连接件61与连接槽51对应;电池组件固定架60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孔62,连接件61穿过连接槽51和第一连接孔62将电池组件50固定在电池组件固定架60上。优选地,连接件61为螺丝,连接槽51为螺孔,第一连接孔62也为螺丝孔,电池组件50与电池组件固定架60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由于电池组件固定架60与电池组件50的连接位置不同,电池组件固定架的数量也不同。电池组件50包括电池盒和设置在电池盒内的电池组,电池盒的外壁包括四个侧面,其中第一侧面52和第二侧面53分别位于通轴30的两侧,第三侧面54和第四侧面55横跨通轴30,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第一侧面52和第二侧面53为前后面,第三侧面54和第四侧面55为左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电池组件固定架60的数量为两个,与电池组件50的左右两侧对应,即第三侧面54和第四侧面55,更具体地说,第三侧面54和第四侧面55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座56,两个安装座56位于通轴30的两侧,连接槽51设置在安装座56上,一个电池组件固定架60与第三侧面54对应设置,另一个电池组件固定架60与第四侧面55对应设置;优选地,安装座56的侧边设有加强筋57,用于增强安装座56的结构强度。
基于上述实施例,电池组件固定架60可以设置通轴30的下端,也可以设置通轴30的上端,也可以横插在通轴30的中段,或者分为两段固定设置在通轴30的中段两侧。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电池组件固定架60设置通轴30的下端,安装座56的高度高于电池组件固定架60的高度,连接件61(螺丝)从下至上穿过第一连接孔62和连接槽51连接固定电池组件50和电池组件固定架60。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池组件固定架60的高度可以高于安装座56的高度,连接件61从上至下穿过第一连接孔62和连接槽5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安装座56设置在第一侧面52和第二侧面53上,连接槽51设置在安装座56上,电池组件固定架60横跨电池组件50与连接槽51连接。电池组件固定架6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对应的,第一侧面52上的安装座56的数量为一个,第二侧面53上的安装座56的数量为一个,两个安装座56对称设置。当然,电池组件固定架60的数量还可以为2、3、4等个,安装座56的数量与电池组件固定架60的数量相对应。此时,电池组件固定架60的高度高于安装座56的高度,连接件61从上至下穿过第一连接孔62和连接槽51连接电池组件50和电池组件固定架60。优选地,安装座56的侧边设有加强筋57,用于增强安装座56的结构强度。若电池组件50的外壳上设有倒角或倒圆角,则第一侧面52和第二侧面53包括倒角面和倒圆角面。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安装座56设置在倒圆角面上。
电池组件50上的安装座56相对通轴30的高度决定了电池组件50相对通轴30的高度,从而影响平衡车的车体厚度。更具体地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56的高度低于通轴30的轴线高度,使电池组件50更靠近第一下壳12,平衡车的重心更低。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56的高度高于通轴30的轴线高度,电池组件50更靠近第一上壳11,有利于减小第一车体10的车体厚度,使第一下壳12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更多,方便平衡车越过地面上的障碍物。
优选地,电池组件50的电池盒上设有通槽58,通轴30穿过通槽58且部分位于通槽58中,电池组件50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通轴30的下方。通槽58使电池盒的顶面高于通轴30的最低处,电池盒内可以放置更多电池,提供更多的电力。
第一车体10中设有第一控制板,第一控制板与通轴30位于第一车体10内的部分或与第一上壳11或与第一下壳12连接固定;和/或,第二车体20中设有第二控制板,第二控制板与通轴30位于第二车体20内的部分或与第二上壳21或第二下壳22连接固定;
更具体地说,第一控制板可以与第一上壳11连接,也可以与第一下壳12连接,也可以与通轴30连接。当第一控制板与第一上壳11连接时,第一上壳11的内表面设有第一控制板固定柱(未画出),第一控制板固定柱向下延伸,第一控制板的四角设有第一安装孔,若干第一控制板固定柱和若干第一安装孔一一对应并固定连接,比如螺丝固定连接。当第一控制板与第一下壳12连接时,第一下壳12的内表面设有第二控制板固定柱(未画出),第二控制板固定柱向上延伸,第一控制板的四角设有第二安装孔,若干第二控制板固定柱和若干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并固定连接,比如螺丝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同时存在第一控制板固定柱和第二控制板固定柱,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使第一控制板同时与第一上壳11和第一下壳固定连接,以提高第一控制板的安装稳定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板与通轴连接,通轴上设有第一控制板架,第一控制板架包括通轴安装部44和控制板固定部,更具体地说,第一控制板置于第一车体10内,第一控制板架41置于第一车体10内。当第一控制板40与通轴30固定连接时,第一控制板架41的第一通孔441套设在通轴30上,若通轴30为圆柱形轴,第一通孔441的内径与通轴30的外径相适配,则可以通过焊接或螺丝固定的方式,使第一通孔441相对通轴30静止,如附图2所示,第一通孔441的侧壁上设有定位孔443,通轴30对应位置设有螺丝孔,螺丝穿过定位孔443和螺丝孔将第一控制板架41固定在通轴30上;若通轴30为非圆柱形轴,比如方柱形轴或三角柱形轴等形状,第一通孔441的形状与通轴30的形状相适配,则第一通孔441套设在通轴30上之后即可相对通轴30静止,不可转动,同时相对第一车体10静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板架41直接与第一车体10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有多种,第一控制板架41包括第一固定平台411,第一车体10包括第一上壳11和第一下壳12。第一车轮与通轴30通过紧固件(螺丝)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平台411上设有第一避让槽413,用于避免第一车轮和通轴30的第一端上的部件,尤其是第一端上的紧固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第一固定平台411位于通轴30上方,顶面为平面,第一控制板40位于通轴30的下方,第一固定平台411的顶面与第一上壳11的内表面相抵,此时,在第一车体10不转动的情况下,第一控制板架41也不会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平台411还可以与第一上壳11卡接、焊接、或螺丝固定等方式连接,以跟随第一车体10静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第一固定平台411位于通轴30下方,底面为平面,第一控制板40位于通轴30的上方,第一固定平台411的底面与第一下壳12的内表面相抵,此时,在第一车体10不转动的情况下,第一控制板架41也不会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平台411还可以与第一下壳12卡接、焊接、或螺丝固定等方式连接,以跟随第一车体10静止。第一固定平台411的结构与第二固定平台431的结构相同。
第一控制板40需要与第一固定平台411固定连接,因此,第一控制板架41包括若干第一连接柱412,第一连接柱412与第一固定平台411一体化设置,当第一固定平台411与第一上壳11连接时,第一控制板40置于通轴30的下方,第一连接柱412向下延伸,位于通轴30的两侧,并与第一控制板40固定连接;当第一固定平台411与第一下壳12连接时,第一控制板40置于通轴30的上方,第一连接柱412向上延伸,位于通轴30的两侧,并与第一控制板40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车体内设有第二部件组件,第二部件组包括第二控制板,第二控制板可以与第二上壳连接,也可以与第二下壳连接,也可以与通轴连接。具体连接结构可以参考第一控制板的连接结构。
当第二控制板与通轴连接,且第二车体与通轴转动连接时,第二控制板需要跟随第二车体20转动,第二控制板架43置于第二车体20内,第二控制板架43跟随第二车体20相对通轴30转动。第二控制板架43包括第二通孔442,第二通轴30为圆柱形孔,若通轴30为圆柱形轴,则第二通孔442内径与通轴30的外径相适配,若通轴30为非圆形轴,比如方形或三角形等形状,则通轴30上对应位置设有套轴332,套轴332的外径与第二通孔442的内径相适配,使第二控制板架43可相对通轴30转动。
为保证第二控制板42与第二车体20同步转动,第二控制板架43与第二车体20之间具有多种连接方式,第二控制板架43包括第二固定平台431,第二车体20包括第二上壳21和第二下壳。第二车轮与通轴30通过紧固件(螺丝)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平台431上设有第二避让槽433,用于避免第二车轮和通轴30的第二端上的部件,尤其第二端上的紧固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第二固定平台431位于通轴30上方,顶面为平面,第二控制板42位于通轴30的下方,第二固定平台431的顶面与第二上壳21的内表面相抵,此时,第二控制板架43与通轴30转动连接,第二车体20与通轴30转动连接,则当第二车体20相对通轴30转动时,第二上壳21的内表面抵着第二固定平台431的顶面,使第二控制板架43跟随第二车体20转动,当第二车体20复位时,第二控制板42也随着复位。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平台431还可以与第二上壳21卡接、焊接、或螺丝固定等方式连接,以跟随第二车体20转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第二固定平台431位于通轴30下方,第二控制板42位于通轴30的上方,第二固定平台431的底面与第二下壳22的内表面相抵,此时,第二控制板架43与通轴30转动连接,第二车体20与通轴30转动连接,则当第二车体20相对通轴30转动时,第二下壳22的内表面抵着第二固定平台431的底面,使第二控制板架43跟随第二车体20转动,当第二车体20复位时,第二控制板42也随着复位。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平台431还可以与第二下壳22卡接、焊接、或螺丝固定等方式连接,以跟随第二车体20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平台431的底面为平面,第二下壳22的内表面为平面并与第二固定平台431的底面相抵,或者,第二固定平台431的四角与第二下壳22的内表面相抵。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第二固定平台431的底面为弧面,第二下壳22的内表面也为弧面并与第二固定平台431的底面相抵。
第二控制板42需要与第二固定平台431固定连接,第二控制板架43包括若干第二连接柱432,第二连接柱432与第二固定平台431一体化设置,当第二固定平台431与第二上壳21连接时,第二控制板42置于通轴30的下方,第二连接柱432向下延伸,位于通轴30的两侧,并与第二控制板42固定连接;当第二固定平台431与第二下壳连接时,第二控制板42置于通轴30的上方,第二连接柱432向上延伸,位于通轴30的两侧,并与第二控制板42固定连接。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电池组件设置在第一控制板侧边,与第一控制板互不干涉。当然,当电池组件设置在第二车体中时,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控制板的侧边,与第一控制板互不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轴30包括第一分轴33和第二分轴34,第一分轴33相对第二分轴34转动,第一车体10与第一分轴33固定连接,第二车体20与第二分轴34固定连接,若第一车体10内设有第一控制板40,则第一控制板40需要相对第一车体10静止,若第二车体20内设有第二控制板42,则第二控制板42需要相对第二车体20静止。第一车轮与第一分轴33和第一车体10固定连接,第二车轮与第二分轴34和第二车体20固定连接,第一车轮和第二车轮均为轮毂电机车轮,自带轮毂电机,可依靠轮毂电机的回转力使第一车体10和第二车体20复位。
更具体地说,第一控制板架41通过第一通孔441套设在第一分轴33上并与第一分轴33或第一上壳11或第一下壳12连接固定,其具体的连接方式如上述实施例中。
第二控制板架43通过第二通孔442套设在第二分轴34上并与第二分轴34或第二上壳21或第二下壳连接固定,具体的连接方式为:第二控制板架43可与第二分轴34固定连接,也可与第二车体20直接固定连接。更具体地说,控制板包括置于第二车体20内的第二控制板42,控制板安装结构包括置于第二车体20内的第二控制板架43。当第二控制板42与第二分轴34固定连接时,第二控制板架43的第二通孔442套设在第二分轴34上,若第二分轴34为圆柱形轴,第二通孔442的内径与第二分轴34的外径相适配,则可以通过焊接或螺丝固定的方式,使第二通孔442相对第二分轴34静止,如附图2所示,第二通孔442的侧壁上设有定位孔443,第二分轴34对应位置设有螺丝孔,螺丝穿过定位孔443和螺丝孔将第二控制板架43固定在第二分轴34上;若第二分轴34为非圆柱形轴,比如方柱形轴或三角柱形轴等形状,第二通孔442的形状与第二分轴34的形状相适配,则第二通孔442套设在第二分轴34上之后即可相对第二分轴34静止,不可转动,同时相对第二车体20静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板架43直接与第二车体20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有多种,第二控制板架43包括第二固定平台431,第二车体20包括第二上壳21和第二下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平台431位于第二分轴34上方,顶面为平面,第二控制板42位于第二分轴34的下方,第二固定平台431的顶面与第二上壳21的内表面相抵,此时,在第二车体20不转动的情况下,第二控制板架43也不会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平台431还可以与第二上壳21卡接、焊接、或螺丝固定等方式连接,以跟随第二车体20静止。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第二固定平台431位于第二分轴34下方,第二控制板42位于第二分轴34的上方,第二固定平台431的底面与第二下壳的内表面相抵,此时,在第二车体20不转动的情况下,第二控制板架43也不会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平台431还可以与第二下壳卡接、焊接、或螺丝固定等方式连接,以跟随第二车体20静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固定平台431的底面为平面,第二下壳的内表面为平面并与第二固定平台431的底面相抵,或者,第二固定平台431的四角与第二下壳的内表面相抵。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第二固定平台431的底面为弧面,第二下壳的内表面也为弧面并与第二固定平台431的底面相抵。
基于上述实施例,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第一分轴33和第二分轴34的转动连接方式有多种,在一实施例中,如附图5所示,第一分轴33和第二分轴34套接转动,第二分轴34的第一端插入第一分轴33的第二端,并与第一分轴33转动连接,更具体地说,第一分轴33的第二端内径与第二分轴34的第一端外径匹配,第一分轴33包括主轴331和套轴332,主轴331与套轴332为一体式结构或焊接在一起,套轴332的外径可以与主轴331的外径一致或大于主轴331的外径,当第二分轴34的外径与第一分轴33的外径一致,且套轴332的外径与主轴331的外径一致,则第二分轴34插入套轴332中的部分为第二分轴34的小端,直径小于第二分轴34的主体直径;当套轴332的外径大于主轴331的外径,第二分轴34的直径可以与第一分轴33的主轴331的直径相同,保证第一车体10和第二车体20中的通轴30的直径相同,承载力相同,使平衡车的整体结构强度更高。
第一分轴33和第二分轴34之间设有限位结构38。更具体地说,限位结构38设置在套轴332上,限位结构38包括设置在第一分轴33的端部上的限位槽381和设置在第二分轴34上的限位柱382,限位槽381横向尺寸大于限位柱382的尺寸使限位柱382在限位槽381中周向摆动限制角度,限位槽381为圆弧型,限位槽381限制了限位柱382的轴向移动,同时限位柱382在限位槽381中可以沿车体转动方向摆动一定角度,防止车体相对转动机构35转动过大的角度,导致平衡车失控。优选地,限位柱382为螺丝钉,螺丝钉的头部大于限位槽381的宽度,中段置于限位槽381中,末端与第二分轴34固定连接,上述结构可以避免限位柱382与限位槽381分离,保证第二分轴34转动时,限位柱382在限位槽381中转动,直至与限位槽381的两端侧壁碰触停止转动,第二分轴34同时停止转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4所示,第一分轴33和第二分轴34通过转动机构35转动连接,第一分轴33与转动机构35转动连接,第二分轴34与转动机构35转动连接,第一分轴33与转动机构35设有第一限位结构36,第二分轴34与转动机构35之间设有第二限位结构37。
更具体地说,转动机构35包括连接座351、第一轴承352和第二轴承353,第一轴承352套设在第一分轴33上,第二轴承353套设在第二分轴34上,连接座351上设有第一轴承槽354和第二轴承槽355,第一轴承352安装在第一轴承槽354中,第二轴承353安装在第二轴承槽355中。连接座351包括第一分座356和第二分座357,第一分座356和第二分座357固定连接形成完整的第一轴承槽354和第二轴承槽355。
由于第一车体10和第一分轴33相对转动机构35转动,第二车体20和第二分轴34相对转动机构35转动,为避免第一车体10和第二车体20的转动角度过大,导致平衡车失控,第一分轴33与转动机构35之间设有第一限位机构,用于限制第一分轴33的转动角度,第二分轴34与转动机构35之间设有第二限位机构,用于限制第二分轴34的转动角度。
优选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转动机构35上的第一限位槽361和设置在第一分轴33上的第一限位柱362,第一限位槽361横向尺寸大于第一限位柱362的尺寸使第一限位柱362在第一限位槽361中周向摆动限制角度,第一限位槽361为圆弧型,第一限位槽361限制了第一限位柱362的轴向移动,同时第一限位柱362在第一限位槽361中可以沿车体转动方向摆动一定角度,防止第一车体10相对转动机构35转动过大的角度,导致平衡车失控。优选地,第一限位柱362为螺丝钉,螺丝钉的头部大于第一限位槽361的宽度,中段置于第一限位槽361中,末端与第一分轴33固定连接,上述结构可以避免第一限位柱362与第一限位槽361分离,保证第一分轴33转动时,第一限位柱362在第一限位槽361中转动,直至与第一限位槽361的两端侧壁碰触停止转动,第一分轴33同时停止转动。
优选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转动机构35上的第二限位槽371和设置在第二分轴34上的第二限位柱372,第二限位槽371横向尺寸大于第二限位柱372的尺寸使第二限位柱372在第二限位槽371中周向摆动限制角度,第二限位槽371为圆弧型,第二限位槽371限制了第二限位柱372的轴向移动,同时第二限位柱372在第二限位槽371中可以沿车体转动方向摆动一定角度,防止第二车体20相对转动机构35转动过大的角度,导致平衡车失控。优选地,第二限位柱372为螺丝钉,螺丝钉的头部大于第二限位槽371的宽度,中段置于第二限位槽371中,末端与第二分轴34固定连接,上述结构可以避免第二限位柱372与第二限位槽371分离,保证第二分轴34转动时,第二限位柱372在第二限位槽371中转动,直至与第二限位槽371的两端侧壁碰触停止转动,第二分轴34同时停止转动。
第一分轴33和第二分轴34之间的转动连接还可采用相关技术中的常规转动连接结构,保证第一分轴33和第二分轴34正常相对转动即可。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带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轴,所述通轴的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车体内,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二车体内,所述通轴上设有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电池组件通过所述电池组件安装结构与所述通轴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车体或所述第二车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安装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电池组件固定架,所述电池组件固定架与所述通轴固定连接或一体化;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电池组件固定架的两端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安装结构包括连接件,所述电池组件的外壁上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件与连接槽对应;所述电池组件固定架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连接槽和所述第一连接孔将所述电池组件固定在所述电池组件固定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的外壁包括四个侧面,其中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位于所述通轴的两侧,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横跨所述通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固定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所述电池组件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对应,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座,两个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通轴的两侧,所述连接槽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一个所述电池组件固定架与所述第三侧面对应设置,另一个所述电池组件固定架与所述第四侧面对应设置;所述安装座的侧边设有加强筋。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座,所述连接槽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至少一个所述电池组件固定架横跨所述电池组件与所述连接槽连接;所述安装座的侧边设有加强筋。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带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固定架位于所述通轴的下部,所述安装座的高度低于所述通轴的轴线高度,
或者,
所述电池组件固定架设置在所述通轴的上部,所述安装座的高度高于所述通轴的轴线高度;
或者,所述电池组件固定架设置在所述通轴的中部。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带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包括通槽,所述通轴穿过所述通槽且部分位于所述通槽中,所述电池组件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通轴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带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体中设有第一控制板,所述第一控制板与所述通轴位于所述第一车体内的部分或与第一上壳或与第一下壳连接固定;和/或,所述第二车体中设有第二控制板,所述第二控制板与所述通轴位于所述第二车体内的部分或与第二上壳或第二下壳连接固定;
所述电池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板或所述第二控制板的侧边。
10.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带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轴为一根通轴,连通所述第一车体和所述第二车体,所述第一车体相对所述通轴固定,所述第二车体相对所述通轴转动;所述电池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通轴位于所述第一车体内的部分上;
或者,
所述通轴包括第一分轴和第二分轴,所述第一分轴套接在所述第二分轴中,且相对所述第二分轴转动,所述第一车体与所述第一分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车体相对所述第二分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池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通轴位于所述第一车体或所述第二车体内的部分上;
或者,
所述通轴包括第一分轴和第二分轴,所述第一分轴与所述第二分轴通过转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分轴相对所述转动机构转动,所述第二分轴相对所述转动机构转动,所述第一车体与所述第一分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车体与所述第二分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池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通轴位于所述第一车体或所述第二车体内的部分上。
CN202121004339.0U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带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 Active CN215553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4339.0U CN215553820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带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4339.0U CN215553820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带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53820U true CN215553820U (zh) 2022-01-18

Family

ID=79860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04339.0U Active CN215553820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带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538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71106B2 (en) Vehicle
JP2020117212A (ja) 電気スポーツ車又はハイブリッドスポーツ車
CN215553820U (zh) 一种带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
CN215553817U (zh) 一种带三段式通轴的两轮平衡车
CN205930891U (zh) 一种车轮定位参数调节机构
CN215553808U (zh) 一种带控制板安装结构的平衡车
CN203544102U (zh) 一种转向器安装结构
CN215553819U (zh) 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
CN215553822U (zh) 一种带有分体式通轴的两轮平衡车
CN215553816U (zh) 一种下装式平衡车
CN212390605U (zh) 移动式空调器的底盘部件和移动式空调器
CN212401350U (zh) 后副车架和汽车
CN208993484U (zh) 散热器安装装置及汽车
CN213109643U (zh) 一种平衡车
CN217754012U (zh) 一种平衡车及其支撑骨架
CN215553806U (zh) 一种带复位结构的两轮平衡车
CN220054059U (zh) 轮毂电机和具有其的电动车
CN217892392U (zh) 一种汽车备胎和汽车
CN209079999U (zh) 用于纯电动专用车的复合结构安装支架
CN217778266U (zh) 悬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JP7413078B2 (ja) 車体構造
CN217260304U (zh) 一种连接机构以及ev托架车身安装结构
CN215553814U (zh) 一种带过线结构的平衡车
CN213083399U (zh) 一种平衡车
CN215436739U (zh) 一种平衡车转动机构和平衡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