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09643U - 一种平衡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衡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09643U CN213109643U CN202021638075.XU CN202021638075U CN213109643U CN 213109643 U CN213109643 U CN 213109643U CN 202021638075 U CN202021638075 U CN 202021638075U CN 213109643 U CN213109643 U CN 2131096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battery
- connecting structure
- balance car
- middle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衡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所述第一车体包括第一上壳和第一下壳,所述第二车体包括第二上壳、中壳和第二下壳,所述中壳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壳和所述第二下壳之间;所述第二车体中设有电池组件。其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车体中设有中壳,结构强度更高,将电池组件设置在第二车体中可以保证电池组件的稳定性,使电池组件的电连接更牢固,同时保证了平衡车的安全运行,避免出现电池组件连接中断导致的安全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衡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衡车。
背景技术
电动平衡车,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是现代人用来作为代步工具、休闲娱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的产物。电动平衡车主要包括独轮和两轮两种类型。电动平衡车包括电池组件,电池组件为平衡车提供电源,而电池组件的安装稳定也关系到平衡车的使用安全,同时,对于两轮平衡车来说,电池组件的安装位置也会影响平衡车的运行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车,将电池组件设置在第二车体,保证了电池组件的牢固安装和平衡车的整体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平衡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所述第一车体包括第一上壳和第一下壳,所述第二车体包括第二上壳、中壳和第二下壳,所述中壳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壳和所述第二下壳之间;所述第二车体中设有电池组件。
优选地,所述电池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壳上,或者所述电池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下壳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上壳上设置有电池定位柱,所述电池组件通过所述电池定位柱与所述第二上壳固定;或,所述第二下壳上设置有电池定位柱,所述电池组件通过所述电池定位柱与所述第二下壳固定。
优选地,所述电池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上壳和所述第二下壳之间,位于所述中壳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第二上壳上设置有一组电池定位柱,所述第二下壳上设置有另一组电池定位柱,所述电池组件通过上下两组所述电池定位柱固定在所述第二上壳和所述第二下壳之间。
优选地,所述中壳上设有供所述电池定位柱穿过的通孔,或者,所述中壳上设有供所述电池组件穿过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电池组件设置在所述中壳上。
优选地,所述电池定位柱包括电池预定位柱和电池锁紧柱,所述电池组件的外壁上对应设有预定位槽和锁紧孔;和/或
所述电池定位柱包括两组,两组所述电池定位柱在所述第二上壳上或所述第二下壳上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中壳与所述第二上壳连接;和/或所述中壳与所述第二下壳连接。
优选地,所述中壳上设置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二上壳上对应设置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配合使得所述中壳与所述第二上壳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是连接孔或连接柱的任意组合;和/或
所述中壳上设置第三连接结构,所述第二下壳上对应设置第四连接结构,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和所述第四连接结构配合使得所述中壳与所述第二下壳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和所述第四连接结构是连接孔或连接柱的任意组合;
所述第二上壳的下部设有容纳部,所述中壳置于所述容纳部中,且所述容纳部的下表面与所述中壳的上表面接触;或
所述第二下壳上侧设置容纳部,所述中壳设置在所述容纳部中;或
所述第二上壳下侧和所述第二下壳上侧共同形成容纳部,所述中壳设置在所述容纳部中,所述中壳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上壳的下表面接触;
所述中壳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上壳的厚度,或,所述中壳上设有中壳加强筋;
所述第二上壳上设置第五连接结构,所述第二下壳上对应设置第六连接结构,所述第五连接结构和所述第六连接结构配合使得所述第二上壳与所述第二下壳连接;所述第五连接结构和所述第六连接结构是连接孔或连接柱的任意组合;和/或
所述第一上壳上设置第七连接结构,所述第一下壳上对应设置第八连接结构,所述第七连接结构和所述第八连接结构配合使得所述第一上壳与所述第一下壳连接,所述第七连接结构和所述第八连接结构是连接孔或连接柱的任意组合。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车体中设有中壳,结构强度更高,将电池组件设置在第二车体中可以保证电池组件的稳定性,使电池组件的电连接更牢固,同时保证了平衡车的安全运行,避免出现电池组件连接中断导致的安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平衡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电池组件与第二下壳连接时的实施方式;
图2为图1中实施例的平衡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平衡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电池组件与第二上壳连接时的实施方式;
图4为图3中实施例的平衡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上壳的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电池组件与第二上壳连接时第二上壳的结构;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下壳的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电池组件与第二下壳连接时第二下壳的结构;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中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中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车体;2、第二车体;3、转动机构;10、第一上壳;101、第七连接结构;20、第一下壳;201、第八连接结构;30、第二上壳;301、第二连接结构;302、容纳部;303、第五连接结构;40、第二下壳;401、第四连接结构;402、第六连接结构;50、中壳;501、第一连接结构;502、第三连接结构;503、容纳槽;504、通孔;60、电池组件;601、电池盒;602、电池定位柱;6021、电池预定位柱;6022、电池锁紧柱;603、预定位槽;604、锁紧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看附图1至附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衡车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其中,将电池组件设置在第二车体中,同时在第二车体中设置中壳,加强第二车体的结构强度,使电池组件与第二车体的连接更牢固,提高电池组件的稳定性,也保证平衡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避免出现电池组件连接中断导致的安全问题。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平衡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所述第一车体包括第一上壳和第一下壳,所述第二车体包括第二上壳、中壳和第二下壳,所述中壳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壳和所述第二下壳之间;所述第二车体中设有电池组件。
如附图1至图8所示,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相对设置,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可以相对静止,也可以通过转动机构3相对转动。第一车体1可以为平衡车中的左车体,对应的,第二车体2为平衡车中的右车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车体1可以为平衡车中的右车体,对应的,第二车体2为平衡车中的左车体。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的位置对其结构无实质影响,可正常使用即可。
电池组件的质量较重,在运行时具有较大惯性,因此,需要更高结构强度的结构来安装电池组件,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车体中设有中壳,中壳设置在第二上壳和第二下壳之间,增强了第二车体的结构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容纳电池组件,中壳50下侧设有容纳槽503,电池组件位于容纳槽503中,并位于中壳和第二下壳之间。电池组件60包括电池盒601和电池,电池设置在电池盒601内,电池盒601与第二上壳30或第二下壳40固定连接。
更具体地说,在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出的具体示例中,电池盒601与第二下壳40连接,第二下壳40上设置有电池定位柱602,电池盒601通过电池定位柱602与第二下壳40连接。电池定位柱602包括电池预定位柱6021和电池锁紧柱6022,电池锁紧柱6022上设有与锁紧孔604对应的螺丝孔,电池组件60的外壁上对应设有预定位槽603和锁紧孔604,安装时,可以先将电池预定位柱6021插入电池盒601外壁上的预定位槽603中,同时将电池锁紧柱6022与锁紧孔604对应,而后用螺丝将电池锁紧柱6022与锁紧孔604锁紧固定,从而实现电池盒601与电池定位柱602的固定连接。如附图3所示,电池预定位柱的长度大于电池锁紧柱6022的长度。优选地,为加强电池组件60与第二下壳40的连接稳定性,电池定位柱602包括两组,分别设置在第二下壳40下表面与电池盒601两侧对应的位置上,如附图1所示,电池定位柱602位于电池盒601的两侧,对应的,预定位槽603和锁紧孔604也位于电池盒601的两侧。同时,为避免电池定位柱与中壳彼此干扰,电池定位柱位于中壳下侧的容纳槽503中。为保证电池组件60的受力平衡,两组电池定位柱602对称设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附图3和附图4所示,电池组件60设置在第二上壳30上,第二上壳30上设置有电池定位柱602,电池组件60通过电池定位柱602与第二上壳30固定。电池定位柱602包括电池预定位柱6021和电池锁紧柱6022,电池锁紧柱6022上设有与锁紧孔604对应的螺丝孔,电池组件60的外壁上对应设有预定位槽603和锁紧孔604,安装时,将预定位槽603与电池预定位柱6021对准,下放电池盒601,使电池预定位柱6021插入电池盒601外壁上的预定位槽603中,此时,电池锁紧柱6022与锁紧孔604对应,而后用螺丝将电池锁紧柱6022与锁紧孔604锁紧固定,从而实现电池盒601与电池定位柱602的固定连接。电池预定位柱的长度大于电池锁紧柱6022的长度。优选地,为加强电池组件60与第一上壳10的连接稳定性,电池定位柱602包括两组,分别设置在第一上壳10下表面与电池盒601两侧对应的位置上,电池定位柱602位于电池盒601的两侧,对应的,预定位槽603和锁紧孔604也位于电池盒601的两侧。为保证电池组件60的受力平衡,两组电池定位柱602对称设置。
优选地,由于第二上壳的下方设有中壳,电池组件设置在中壳的容纳槽503中,因此中壳上设有供电池定位柱穿过的通孔504,电池定位柱穿过通过与下方的电池组件连接固定。该种结构有利于加强第二上壳与中壳的连接,中壳也可以增强电池定位柱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第二上壳的机械强度,也提高电池组件的安装稳定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池组件与中壳连接,更具体地说,中壳上设有供电池组件穿过的通孔,电池组件放置在通孔中并通过电池定位柱与第二上壳连接,有利于降低平衡车的车体厚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池组件可以通过螺丝与中壳固定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上壳10和第二上壳30上均设有电池定位柱602,电池组件60同时与第一上壳10和第二上壳30连接固定,以获取更稳定的安装效果。电池定位柱602的具体结构以及与电池盒601的连接方式可以如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保证电池组件的稳定安装。另外,为保证电池组件60的受力平衡,电池定位柱602的数量可以为四组,且位于第一上壳10上的两组彼此对称设置,位于第二上壳30上的两组彼此对称设置。位于第一上壳10上的电池定位柱602可以与第二上壳30上的电池定位柱602对应设置,也可以错位设置。
第二车体2中设置中壳50,为三层结构,安装空间较小,但结构强度更高,承重效果更好,在中壳下侧设置容纳槽503,使电池组件可以更稳定地安装在容纳槽503中。中壳50的安装固定对第二车体2和整个平衡车的稳定性都较为重要。中壳50可以单独与第二上壳30连接,也可以单独与第二下壳40连接,也可以同时与第二上壳30和第二下壳4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5、附图7和附图8所示,中壳50上设置第一连接结构501,第二上壳30上对应设置第二连接结构301,第一连接结构501和第二连接结构301配合使得中壳50与第二上壳30连接,第一连接结构501和第二连接结构301是连接孔或连接柱的任意组合。更具体地说,在附图1和附图2所示出的具体示例中,第一连接结构501为连接孔,第二连接结构301为连接柱,连接孔和连接柱对应设置,螺丝穿过连接孔与连接柱螺纹连接,使中壳50与第二上壳30固定连接。
如附图5、附图7和附图8所示,中壳50与第二上壳30连接时,第一连接结构501有两个,使中壳50与第二上壳30的连接更牢固。优选地,为使中壳50在安装时受力平衡,两个第一连接结构501在中壳50上对称设置,即两个第一连接结构501关于中壳50的中心横轴中心对称。或者说,两个第一连接结构501的连线可以与水平线垂直,该水平线指的是附图方向上的水平横线。更具体地说,两个第一连接结构501位于中壳50的两侧,如附图5所示,两个连接孔位于中壳50的两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附图6、附图7和附图8所示,中壳50上设置第三连接结构502,第二下壳40上对应设置第四连接结构401,第三连接结构502和第四连接结构401配合使得中壳50与第二下壳40连接,第三连接结构502和第四连接结构401是连接孔或连接柱的任意组合。更具体地说,在附图5和附图6所示出的具体示例中,第三连接结构502为连接柱,第四连接结构401为连接柱,第三连接结构502和第四连接结构401中的至少一者为贯通连接柱,中壳50上的连接柱和第二下壳40上的连接柱对应设置,且其上均设有螺丝孔,螺丝穿过贯穿连接柱与连接柱螺纹连接,使中壳50与第二下壳40固定连接。
如附图6、附图7和附图8所示,中壳50与第二下壳40连接时,第三连接结构502有两个,使中壳50与第二下壳40的连接更牢固。优选地,为使中壳50在安装时受力平衡,两个第三连接结构502在中壳50上对称设置,即两个第三连接结构502关于中壳50的中心横轴中心对称。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三连接结构502的连线与水平线垂直,该水平线指的是附图方向上的水平横线。更具体地说,两个第三连接结构502位于中壳50的两侧,如附图6所示,两个连接柱位于中壳50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缩小第二车体2的体积,使中壳50安装更稳定,第二车体2内设置有容纳中壳50的容纳部302,中壳50部分或全部位于容纳部302。更具体地说,在一实施例中,如附图2和附图4所示,第二上壳30下侧设置有容纳部302,容纳部302为凹槽结构,中壳50的上部位于容纳部302中,或中壳50整体均位于容纳部302中,此时,可以设置容纳槽503的下表面与中壳50的上表面相抵,使第二上壳30受到的力可以作用到中壳50上,避免第二上壳30超过承重范围而损坏,提高了平衡车的机械强度,保证了平衡车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下壳40上侧设置有容纳部302,容纳部302为凹槽结构,中壳50的上部位于容纳部302中,或中壳50整体均位于容纳部302中,此时,可以设置第二上壳30的下表面与中壳50的上表面相抵,使第二上壳30受到的力可以作用到中壳50上,避免第二上壳30超过承重范围而损坏,提高了平衡车的机械强度,保证了平衡车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上壳30下侧和第二下壳40上侧共同形成容纳部302,容纳部302为腔体结构,中壳50整体位于容纳部302中,此时,可以设置第二上壳30的下表面与中壳50的上表面相抵,使第二上壳30受到的力可以作用到中壳50上,避免第二上壳30超过承重范围而损坏,提高了平衡车的机械强度,保证了平衡车的使用寿命。
基于上述几个实施例,优选地,中壳50的厚度大于第二上壳30的厚度,中壳50的机械强度更高,同时可以提高第二上壳30的机械强度,当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之间存在转动机构3时,转动机构3与中壳50连接,可以使转动机构3的安装更稳定,增强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之间的连接,从而使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之间转动更稳定,提高整个平衡车车体的稳定性。
基于上述实施例,优选地,为了使平衡车的外形更美观,第一上壳10和第二上壳30齐平,第二上壳30的上表面和第一上壳10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线上,使用户可以平稳地站在第一车体1和第二车体2上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上壳10与第一下壳20连接固定,形成第一容纳腔,更具体地说,第一上壳10上设置第七连接结构101,第一下壳20上对应设置第八连接结构201,第七连接结构101和第八连接结构201配合使得第一上壳10与第一下壳20连接,第七连接结构101和第八连接结构201是连接孔或连接柱的任意组合。在附图1和附图3所示出的具体示例中,第七连接结构101为连接柱,其上设有连接孔,第八连接结构201为连接柱,其内设有贯穿的连接孔,安装时,对准第七连接结构101和第八连接结构201,将螺丝穿过第一下壳20上的连接孔,进入第一上壳10上的连接柱,将两个连接柱连接固定,以连接固定第一上壳10和第一下壳2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上壳30可以直接与第二下壳40连接,也可以通过中壳50与第二下壳40连接。更具体地说,第二上壳30上设置第五连接结构303,第二下壳40上对应设置第六连接结构402,第五连接结构303和第六连接结构402配合使得第二上壳30与第二下壳40连接;第五连接结构303和第六连接结构402是连接孔或连接柱的任意组合。在附图1和附图3所示出的具体示例中,第五连接结构303为连接柱,其上设有连接孔,第六连接结构402为连接柱,其中设有连接孔。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上壳30和第二下壳40分别与中壳50连接,从而构成整个第二车体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上壳30不仅与中壳50连接,还与第二下壳40直接连接,第二车体2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承重更高,平衡车的运行更安全。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平衡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体包括第一上壳和第一下壳,所述第二车体包括第二上壳、中壳和第二下壳,所述中壳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壳和所述第二下壳之间;所述第二车体中设有电池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壳上,或者所述电池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下壳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壳上设置有电池定位柱,所述电池组件通过所述电池定位柱与所述第二上壳固定;或,所述第二下壳上设置有电池定位柱,所述电池组件通过所述电池定位柱与所述第二下壳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上壳和所述第二下壳之间,位于所述中壳的下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壳上设置有一组电池定位柱,所述第二下壳上设置有另一组电池定位柱,所述电池组件通过上下两组所述电池定位柱固定在所述第二上壳和所述第二下壳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上设有供所述电池定位柱穿过的通孔,或者,所述中壳上设有供所述电池组件穿过的通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设置在所述中壳上。
8.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定位柱包括电池预定位柱和电池锁紧柱,所述电池组件的外壁上对应设有预定位槽和锁紧孔;和/或
所述电池定位柱包括两组,两组所述电池定位柱在所述第二上壳上或所述第二下壳上对称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与所述第二上壳连接;和/或所述中壳与所述第二下壳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上设置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二上壳上对应设置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配合使得所述中壳与所述第二上壳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是连接孔或连接柱的任意组合;和/或
所述中壳上设置第三连接结构,所述第二下壳上对应设置第四连接结构,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和所述第四连接结构配合使得所述中壳与所述第二下壳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和所述第四连接结构是连接孔或连接柱的任意组合;
所述第二上壳的下部设有容纳部,所述中壳置于所述容纳部中,且所述容纳部的下表面与所述中壳的上表面接触;或
所述第二下壳上侧设置容纳部,所述中壳设置在所述容纳部中;或
所述第二上壳下侧和所述第二下壳上侧共同形成容纳部,所述中壳设置在所述容纳部中,所述中壳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上壳的下表面接触;
所述中壳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上壳的厚度,或,所述中壳上设有中壳加强筋;
所述第二上壳上设置第五连接结构,所述第二下壳上对应设置第六连接结构,所述第五连接结构和所述第六连接结构配合使得所述第二上壳与所述第二下壳连接;所述第五连接结构和所述第六连接结构是连接孔或连接柱的任意组合;和/或
所述第一上壳上设置第七连接结构,所述第一下壳上对应设置第八连接结构,所述第七连接结构和所述第八连接结构配合使得所述第一上壳与所述第一下壳连接,所述第七连接结构和所述第八连接结构是连接孔或连接柱的任意组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38075.XU CN213109643U (zh) | 2020-08-07 | 2020-08-07 | 一种平衡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38075.XU CN213109643U (zh) | 2020-08-07 | 2020-08-07 | 一种平衡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09643U true CN213109643U (zh) | 2021-05-04 |
Family
ID=75685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638075.XU Active CN213109643U (zh) | 2020-08-07 | 2020-08-07 | 一种平衡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109643U (zh) |
-
2020
- 2020-08-07 CN CN202021638075.XU patent/CN2131096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74331C (zh) | 转向锁定装置 | |
CN100423974C (zh) | 转向锁定装置 | |
CN100377924C (zh) | 转向锁定装置 | |
CN100509497C (zh) | 转向锁定装置 | |
US20200406993A1 (en) | Motorized platforms | |
KR20230121731A (ko) | 호이스팅 배터리 교체식 운반 차량 | |
CN213109643U (zh) | 一种平衡车 | |
CN213292576U (zh) | 一种平衡车 | |
CN112061296B (zh) | 一种平衡车控制方法 | |
WO2022028509A1 (zh) | 一种平衡车 | |
CN111846074A (zh) | 一种平衡车 | |
CN213083399U (zh) | 一种平衡车 | |
CN111846082A (zh) | 一种平衡车 | |
CN113276994A (zh) | 一种三段式通轴平衡车 | |
CN111846078A (zh) | 一种平衡车 | |
CN112310547A (zh) | 电池、用电装置和电池的生产方法 | |
CN212313770U (zh) | 一种平衡车 | |
CN215553819U (zh) | 一种两轮电动平衡车 | |
CN111846081A (zh) | 一种平衡车 | |
CN215553820U (zh) | 一种带电池组件安装结构的平衡车 | |
CN215553816U (zh) | 一种下装式平衡车 | |
CN209833895U (zh) | 电动自行车下管与电池盒集成一起的实现结构 | |
CN111846077A (zh) | 一种平衡车 | |
CN215553817U (zh) | 一种带三段式通轴的两轮平衡车 | |
CN111846079A (zh) | 一种平衡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