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508847U - 一种浇铸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浇铸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508847U
CN215508847U CN202120900526.0U CN202120900526U CN215508847U CN 215508847 U CN215508847 U CN 215508847U CN 202120900526 U CN202120900526 U CN 202120900526U CN 215508847 U CN215508847 U CN 2155088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casting
riser
cavity
la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0052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大兴
韦国飞
罗世坚
黄瑞伦
陆振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Guang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Guang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Guangxi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zhou Wuling Automobi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0052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5088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5088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5088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rnace Housings, Linings, Walls, And Cei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浇铸模具,包括浇注包,所述浇注包设有型腔和冒口,所述冒口的内壁面涂覆有第一涂层,所述型腔的内壁面涂覆有第二涂层,所述第二涂层的保温性能弱于所述第一涂层。采用上述结构,型腔内所设置的第二涂层的保温性能要弱于冒口所设置的第一涂层,在浇铸时,型腔内的浇铸液更容易凝固,从而可以形成自下而上的凝固顺序,能够较好地避免冒口处的浇铸液先凝固而引发的浇铸件的结构性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浇铸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浇铸模具。
背景技术
浇铸模具一般设有型腔和冒口,冒口连通型腔,浇铸液可以通过冒口流入型腔内,冒口和型腔的内壁面均设置有耐材涂层,能够起到保温效果。在现有技术中,冒口和型腔处的耐材涂层设置并不合理,导致很难形成自下而上的凝固顺序,一旦型腔内的浇铸液的冷却速度慢于冒口处,型腔内的浇铸件就会因得不到冒口处浇铸液的补充而产生缩孔等结构性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浇铸模具,可以较好地避免冒口处的浇铸液先凝固而引发的浇铸件的结构性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浇铸模具,包括浇注包,所述浇注包设有型腔和冒口,所述冒口的内壁面涂覆有第一涂层,所述型腔的内壁面涂覆有第二涂层,所述第二涂层的保温性能弱于所述第一涂层。
采用上述结构,型腔内所设置的第二涂层的保温性能要弱于冒口所设置的第一涂层,在浇铸时,型腔内的浇铸液更容易凝固,从而可以形成自下而上的凝固顺序,能够较好地避免冒口处的浇铸液先凝固而引发的浇铸件的结构性缺陷。
可选地,所述第一涂层的厚度为1mm-2mm。
可选地,所述第一涂层呈蜂窝状。
可选地,所述第二涂层的厚度为0.4mm-0.6mm。
可选地,还包括预浇包,所述预浇包的内壁面涂覆有第三涂层,所述第一涂层的保温性能弱于所述第三涂层。
可选地,所述第三涂层的材料为耐火纤维糊。
可选地,所述第三涂层的厚度为5mm-8m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浇铸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浇注包的截面图。
图1-图2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浇注包、11型腔、111第二涂层、12冒口、121第一涂层;
2预浇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和/或功能相同或者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者部件,并不表示对于顺序和/或重要性的某种特殊限定。
请参考图1-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浇铸模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浇注包的截面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浇铸模具,包括浇注包1,浇注包1设有型腔11和冒口12,冒口12的内壁面涂覆有第一涂层121,型腔11的内壁面涂覆有第二涂层111,第二涂层111的保温性能弱于第一涂层121。
采用上述结构,型腔11内所设置的第二涂层111的保温性能要弱于冒口12所设置的第一涂层121,在浇铸时,型腔11内的浇铸液更容易凝固,从而可以形成自下而上的凝固顺序,能够较好地避免冒口12处的浇铸液先凝固而引发的浇铸件的结构性缺陷。
这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涂层121、第二涂层111的材质、涂覆厚度以及涂覆方式,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只要能够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即可。
在具体实践中,第一涂层121、第二涂层111可以采用同种材质的耐材,此时,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涂覆厚度来保证前述保温性能的差异。
或者,第一涂层121、第二涂层111也可以分别采用不同材质的耐材。例如,第一涂层121可以采用冒口专用涂料进行喷涂,使用时,可以先将模具烘烤至200℃左右,然后用毛刷在冒口12上反复涂刷、使之形成一层1mm-2mm厚的保护层,保护层的样式可以为蜂窝状,以产生较佳的保温性能,同时,可以较好地抵御冲刷损毁;第二涂层111可以采用型腔专用涂料进行喷涂,喷涂时,可以先按要求将涂料和稀释剂(如水)按一定的比例配置好,并搅拌均匀,然后使用喷枪在型腔11的内壁面喷涂一层0.4mm-0.6mm厚的保护层。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浇铸模具还可以包括预浇包2,预浇包2可以预存浇铸液,在使用时,通过倾转可以将预浇包2内的浇铸液自冒口12倒入型腔11内进行浇铸。
预浇包2的内壁面可以涂覆有第三涂层(图中未示出),第一涂层121的保温性能可以弱于第三涂层,即在三个涂层中、第三涂层的保温性能最佳,也就是说,预浇包2内的浇铸液最不易发生凝固,以尽可能地避免浇铸完成之前预浇包2内的浇铸液发生凝固的情形。
与前述相类似,第三涂层的材质、涂覆厚度以及涂覆方式等也不做限定,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只要能够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即可。
在一种具体的方案中,第三涂层的材料可以为耐火纤维糊,其厚度可以在5mm-8mm之间。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浇注包(1),所述浇注包(1)设有型腔(11)和冒口(12),所述冒口(12)的内壁面涂覆有第一涂层(121),所述型腔(11)的内壁面涂覆有第二涂层(111),所述第二涂层(111)的保温性能弱于所述第一涂层(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层(121)的厚度为1mm-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层(121)呈蜂窝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层(111)的厚度为0.4mm-0.6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浇包(2),所述预浇包(2)的内壁面涂覆有第三涂层,所述第一涂层(121)的保温性能弱于所述第三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涂层的材料为耐火纤维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浇铸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涂层的厚度为5mm-8mm。
CN202120900526.0U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浇铸模具 Active CN2155088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00526.0U CN215508847U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浇铸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00526.0U CN215508847U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浇铸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508847U true CN215508847U (zh) 2022-01-14

Family

ID=79803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00526.0U Active CN215508847U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浇铸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5088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175923A1 (en) Composite core for casting processes, and processe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101269411B (zh) 多孔陶瓷/钢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215508847U (zh) 一种浇铸模具
EP3115127B1 (en) Chill plate for equiax casting solidification control for solid mold casting of reticulated metal foams
JP3126498B2 (ja) ダイカスト鋳造用崩壊性置中子
CN110180996B (zh) 一种消除重力铸造中产生裂纹的方法
CN107377879B (zh) 一种熔模铸造铸件铸造方法
JPS6261754A (ja) 複合中子鋳型を用いた鋳造法
CN113755901A (zh) 用于稀土电解的具有复合金属层的阴极的制备方法
CN108069578B (zh) 一种电子显示玻璃铂金通道的搅拌杆结构及制作方法
JPS61137646A (ja) 鋳型の製作方法
JPS6167540A (ja) 鋳型
JP2008036702A (ja) 金属鋳物用鋳造型
JP2698186B2 (ja) 鋳造用ノズル部材の製造方法
JPS63248554A (ja) 圧力鋳造用砂中子
CN112078102B (zh) 一种模板铸件及其铸造方法
KR101712828B1 (ko) 주조용 몰드
JPS5545556A (en) Casting method
CN108941517B (zh) 一种炉口的制备方法
JPS63260656A (ja) 圧力鋳造用置中子
CN116921660A (zh) 一种中间包内衬的浇注成型模具及方法
CN108907171A (zh) 氮化物内芯两次成型的方法
WO2016129006A1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res of silica for components of aeronautical and industrial turbines
JPS5530305A (en) Casting method of casting product
JPS63264259A (ja) 圧力鋳造用砂中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