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90354U - 换热片、热交换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换热片、热交换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90354U
CN215490354U CN202121311248.1U CN202121311248U CN215490354U CN 215490354 U CN215490354 U CN 215490354U CN 202121311248 U CN202121311248 U CN 202121311248U CN 215490354 U CN215490354 U CN 2154903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heat exchange
heat
hole
flu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1124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宇轩
何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1124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903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90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903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片、热交换器及燃气水热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高温烟气从第一端处流入片本体,并朝第二端的方向流动。当烟气与换热孔或者换热管接触时,烟气分别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流动,并在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壁面进行换热。由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围绕换热孔延伸设置,并能将烟气导流至换热孔朝向第二端的一部分上,因此,分别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中流出的烟气均相对于换热孔呈收窄聚拢状,使得部分烟气能绕向换热孔或换热管背部,与换热孔上半部有效接触。这样有效地改变烟气的流动路径,减小背风区影响,增大有效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同时烟阻更小,有利于优化燃烧工况。

Description

换热片、热交换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换热片、热交换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燃气热水器的节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热交换器是燃气热水器的核心部件,对燃气的有效利用率起到关键作用。而换热片作为热交换器的核心零件,直接影响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
市面上的热交换器所使用的换热片,其换热效率普遍较低。为了提高换热效率,目前一些热交换器主要通过增加圆形翻边孔进行扰流,以提高换热效率。然而,在换热片上增加圆形翻边孔,其背部会形成背风区,导致热流密度较低,对换热效率贡献较小,从而导致热交换器的整体换热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换热片,其能有效地改变烟气的流动路径,减小背风区影响,增大有效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同时烟阻更小,有利于优化燃烧工况。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其能有效地改变烟气的流动路径,减小背风区影响,增大有效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同时烟阻更小,有利于优化燃烧工况。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燃气热水设备,其能有效地改变烟气的流动路径,减小背风区影响,增大有效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同时烟阻更小,有利于优化燃烧工况。
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换热片,所述换热片包括:片本体,所述片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二端用于靠近燃烧器设置,所述片本体上设有供换热管穿入的换热孔;位于所述换热孔的至少一侧上,所述片本体上设有沿着所述换热孔的外围延伸设置的第一通道、和沿着所述第一通道的外围延伸设置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均朝向所述第一端设置,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均朝向所述第二端设置,并均能将烟气导流至所述换热孔朝向所述第二端的一部分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换热片,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工作过程中,高温烟气从第一端处流入片本体,并朝第二端的方向流动。当烟气与换热孔或者换热管接触时,烟气分别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流动,并在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壁面进行换热。由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围绕换热孔延伸设置,并能将烟气导流至换热孔朝向第二端的一部分上,因此,分别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中流出的烟气均相对于换热孔呈收窄聚拢状,使得部分烟气能绕向换热孔或换热管背部,与换热孔上半部有效接触。这样有效地改变烟气的流动路径,减小背风区影响,增大有效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同时,换热片的烟阻更小,更利于优化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工况,使得燃烧更充分,排放更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片本体一侧面向外凸起形成凸包,并在所述片本体的另一侧面上凹陷形成所述第二通道,所述凸包与所述换热孔的边缘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包朝向所述换热孔的一侧面与所述换热孔之间的间距D1从所述第一通道朝向所述第一端的一端至所述第一通道朝向所述第二端的一端呈减小趋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包背向所述换热孔的一侧面与所述换热孔之间的间距D2从所述第二通道朝向所述第一端的一端至所述第二通道朝向所述第二端的一端呈减小趋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包上设有扰流口,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扰流口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扰流口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扰流口沿着所述凸包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中的过流断面面积S1从所述第一通道朝向所述第一端的一端至所述第一通道朝向所述第二端的一端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道中的过流断面面积S2从所述第二通道朝向所述第一端的一端至所述第二通道朝向所述第二端的一端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均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在所述片本体上交替间隔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孔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位于所述换热孔相对两侧上,两个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之间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端设置的进气端,两个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之间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端设置的排气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片本体上设有翻边,所述翻边沿着所述换热孔的边缘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换热孔分为第一换热孔和第二换热孔,所述第一换热孔相对所述第二换热孔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且所述第一换热孔与所述第二换热孔错位分布。
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换热管与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片,所述换热管穿入所述换热孔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热交换器,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采用以上的换热片,在工作过程中,高温烟气从第一端处流入片本体,并朝第二端的方向流动。当烟气与换热孔或者换热管接触时,烟气分别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流动,并在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壁面进行换热。由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围绕换热孔延伸设置,并能将烟气导流至换热孔朝向第二端的一部分上,因此,分别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中流出的烟气均相对于换热孔呈收窄聚拢状,使得部分烟气能绕向换热孔或换热管背部,与换热孔上半部有效接触。这样有效地改变烟气的流动路径,减小背风区影响,增大有效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同时,换热片的烟阻更小,更利于优化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工况,使得燃烧更充分,排放更低。
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燃气水热设备,所述燃气水热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气水热设备,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采用以上的换热片,在工作过程中,高温烟气从第一端处流入片本体,并朝第二端的方向流动。当烟气与换热孔或者换热管接触时,烟气分别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流动,并在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之间的壁面进行换热。由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围绕换热孔延伸设置,并能将烟气导流至换热孔朝向第二端的一部分上,因此,分别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中流出的烟气均相对于换热孔呈收窄聚拢状,使得部分烟气能绕向换热孔或换热管背部,与换热孔上半部有效接触。这样有效地改变烟气的流动路径,减小背风区影响,增大有效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同时,换热片的烟阻更小,更利于优化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工况,使得燃烧更充分,排放更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片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片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2中的换热片沿着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片沿着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片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换热片;110、片本体;111、第一端;1111、第一凹部;112、第二端;1121、第二凹部;113、换热孔;1131、第一换热孔;1132、第二换热孔;114、第一通道;115、第二通道;116、进气端;117、排气端;120、凸包;121、第一侧壁;122、第二侧壁;123、底壁;124、扰流口;130、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一种换热片100,换热片100包括:片本体110。片本体1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第一端111相对第二端112用于靠近燃烧器设置。片本体110上设有供换热管穿入的换热孔113。位于换热孔113的至少一侧上,片本体110上设有沿着换热孔113的外围延伸设置的第一通道114、和沿着第一通道114的外围延伸设置的第二通道115。第一通道114与第二通道115的一端均朝向第一端111设置,第一通道114与第二通道115的另一端均朝向第二端112设置,并均能将烟气导流至换热孔113朝向第二端112的一部分上。
上述的换热片100,在工作过程中,高温烟气从第一端111处流入片本体110,并朝第二端112的方向流动。当烟气与换热孔113或者换热管接触时,烟气分别在第一通道114和第二通道115中流动,并在第一通道114与第二通道115之间的壁面进行换热。由于第一通道114和第二通道115均围绕换热孔113延伸设置,并能将烟气导流至换热孔113朝向第二端112的一部分上,因此,分别从第一通道114、第二通道115中流出的烟气均相对于换热孔113呈收窄聚拢状,使得部分烟气能绕向换热孔113或换热管背部,与换热孔113上半部有效接触。这样有效地改变烟气的流动路径,减小背风区影响,增大有效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同时,合理设计第一通道114和第二通道115,使得烟气流动更加顺畅,使得换热片100的烟阻更小,更利于优化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工况,使得燃烧更充分,排放更低。另外,第二通道115沿着第一通道114的外围延伸设置,使得第一通道114与第二通道115之间烟气也会相互热量传递,保证片本体110上的烟气温度分布均匀,从而有利于换热管内的水均匀受热。
需要说明的是,位于换热孔113的至少一侧应理解为:换热孔113中至少一侧具有第一通道114和第二通道115的设计。当然,也可理解为:换热孔113一侧设有第一通道114和第二通道115,另一侧可不作具体结构限定,比如:另一侧仅设置第一通道114,也可同时设置第一通道114和第二通道115结构等。
还需说明的是,第一通道114和第二通道115的制作有多种方式,在此也可不作限定。比如:第一通道114和第二通道115可采用钻孔、挖槽等方式进行加工;或者,第一通道114和第二通道115可采用冲压等方式在片本体110上加工;又或者,第一通道114和第二通道115采用焊接、折弯等方式在片本体110上围合形成等。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与图3,片本体110一侧面向外凸起形成凸包120,并在片本体110的另一侧面上凹陷形成第二通道115。凸包120与换热孔113的边缘之间形成第一通道114。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第二通道115在片本体110上为一体成型方式。在凸起形成第二通道115的同时,凸包120与换热孔113的边缘之间则对应形成第一通道114。如此,不仅简化第一通道114和第二通道115成型工序,而且还拉近第一通道114、第二通道115和换热孔113之间的间距,保持结构紧凑,有利于加快烟气与换热管之间的换热效率。另外,第二通道115为片本体110一侧面凹陷形成,这样有利于增加片本体110的有效比表面积,进一步提高烟气与片本体110之间的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凸包120在片本体110的另一侧面上凹陷形成第二通道115的截面外形有多种设计,比如:第二通道115的截面外形可呈但不仅限于方形、梯形、半圆形(请参考图4)等。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凸包120包括底壁123和设置于底壁123的相对两侧的第一侧壁121和第二侧壁122,第一侧壁121相对第二侧壁122靠近第一通道114设置。第一侧壁121、底壁123和第二侧壁122围合形成第二通道115。第一侧壁121与换热孔113的边缘之间形成有第一通道114。当部分烟气进入第一通道114中时,会与第一侧壁121和换热管进行接触换热。当部分烟气进入第二通道115中时,会与第一侧壁121、第二侧壁122和底壁123之间进行接触换热,如此,大大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凸包120朝向换热孔113的一侧面与换热孔113之间的间距D1从第一通道114朝向第一端111的一端至第一通道114朝向第二端112的一端呈减小趋势,即可理解为:先减小、后不变、再减小;或者逐渐减小等。如此,第一通道114中的烟气会在凸包120的一侧面的引导下,会逐渐向着换热孔113的方向靠拢流动,使得第一通道114流出的烟气能更好地绕至换热孔113或者换热管的背部,从而使得更多的烟气进入背风区,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与图3,凸包120包括第一侧壁121、底壁123和第二侧壁122时,凸包120与换热孔113之间的间距则为第一侧壁121与换热孔113之间的间距。即第一侧壁121与换热孔113之间的间距从第一通道114朝向第一端111的一端至第一通道114朝向第二端112的一端呈减小趋势。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凸包120背向换热孔113的一侧面与换热孔113之间的间距D2从第二通道115朝向第一端111的一端至第二通道115朝向第二端112的一端呈减小趋势,同样可理解为:先减小、后不变、再减小;或者逐渐减小等。因此,第二通道115中的烟气会在凸包120的另一侧面的引导下,会逐渐向着换热孔113的方向靠拢流动,使得第二通道115流出的烟气能更好地绕至换热孔113或者换热管的背部,从而使得更多的烟气进入背风区,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与图3,凸包120包括第一侧壁121、底壁123和第二侧壁122时,凸包120与换热孔113之间的间距则为第二侧壁122与换热孔113之间的间距。即第二侧壁122与换热孔113之间的间距从第二通道115朝向第一端111的一端至第二通道115朝向第二端112的一端呈减小趋势。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凸包120上设有扰流口124。第一通道114通过扰流口124与第二通道115连通。在第二通道115上开设扰流口124,相当将通道换热壁断开,更好地破坏边界层,减少边界层的厚度,更有效地提升换热效果,达到强化换热作用。同时扰流口124也可允许小部分烟气流入或流出,使之与两侧烟气均匀混合,使得烟气温度更加均匀,从而更好地提高热量传递。另外,在第二通道115上设置扰流口124,可减少部分通道的压力,使热交换器整体阻力减小,保证充分燃烧。
需要说明的是,扰流口124在凸包120上可仅设计为一小缺口结构;也可设计为隔断凸包120的开口结构等。比如:以第一侧壁121、底壁123和第二侧壁122结构为例,扰流口124可仅开设于第一侧壁121上;也可开设于第一侧壁121、并延伸至底壁123上;当然,也可继续延伸至第二侧壁122上,以隔断凸包120。另外,扰流口124中可具有片本体110的部分结构,也可不具有片本体110的部分结构。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扰流口124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扰流口124沿着凸包1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如此,利用两个以上扰流口124,进一步减弱边界层的加厚,使得换热效果更佳。其中,为了便于理解凸包120的长度方向,以图2为例,凸包120的长度方向为图2中S0任一箭头所指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与图3,第一通道114中的过流断面面积S1从第一通道114朝向第一端111的一端至第一通道114朝向第二端112的一端逐渐减小。由此可知,烟气在第一通道114中的流动空间逐渐变小,使得烟气保持较高速度流动,即保持较高的对流换热系数,从而有效强化换热效果,提高换热效率。另外,第一通道114的过流断面面积S1为逐渐减小设计,使得第一通道114保持流线型,减少烟气阻力,保证较好的燃烧工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与图3,第二通道115中的过流断面面积S2从第二通道115朝向第一端111的一端至第二通道115朝向第二端112的一端逐渐减小。同理,烟气在第二通道115中的流动空间逐渐变小,使得烟气保持较高速度流动,即保持较高的对流换热系数,从而有效强化换热效果,提高换热效率。另外,第二通道115的过流断面面积S2为逐渐减小设计,使得第一通道114保持流线型,减少烟气阻力,保证较好的燃烧工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第一通道114与第二通道115均为两个以上。第一通道114与第二通道115在片本体110上交替间隔分布。如此,交替间隔分布,有利于增大对烟气的导流力度,使得更多烟气有序环绕于换热孔113流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通道114和第二通道115交替间隔分布时,第二通道115可通过扰流口124与两侧的第一通道114进行烟气交换流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换热孔113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第一通道114和第二通道115。位于换热孔113相对两侧上,两个第一通道114的一端之间形成有朝向第一端111设置的进气端116,两个第一通道114的另一端之间形成有朝向第二端112设置的排气端117。由此可知,换热孔113两侧的烟气在第一通道114或者第二通道115的导流下,从进气端116至排气端117呈收收窄聚拢状流动,进一步减少背风区的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片本体110上设有翻边130。翻边130沿着换热孔113的边缘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凸包120与翻边130之间形成第一通道114,使得烟气更好地围绕换热孔113或者换热管流动。同时,在换热孔113的边缘设置翻边130,也方便换热管的安装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至少两个换热孔113分为第一换热孔1131和第二换热孔1132。第一换热孔1131相对第二换热孔1132靠近第一端111设置,且第一换热孔1131与第二换热孔1132错位分布,如此,使得安装在片本体110上的换热管呈错位分布,保证每根换热管均能与烟气充分接触换热。
具体地,请参考图1,第一换热孔1131的数量比第二换热孔1132的数量多一个,且第一换热孔1131与第二换热孔1132在从第一端111至第二端112的方向上交错布置。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第一端111上设有第一凹部1111,第一凹部1111位于相邻两个第一换热孔1131之间。同时,第二端112上设有第二凹部1121,第二凹部1121位于相邻两个第二换热孔1132之间。这样便于减少片本体110上多余结构,避免热量过于分散而易导致热量发生耗损。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一种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包括换热管与以上任意一实施例中的换热片100。换热管穿入换热孔113中。
上述的热交换器,采用以上的换热片100,在工作过程中,高温烟气从第一端111处流入片本体110,并朝第二端112的方向流动。当烟气与换热孔113或者换热管接触时,烟气分别在第一通道114和第二通道115中流动,并在第一通道114与第二通道115之间的壁面进行换热。由于第一通道114和第二通道115均围绕换热孔113延伸设置,并能将烟气导流至换热孔113朝向第二端112的一部分上,因此,分别从第一通道114、第二通道115中流出的烟气均相对于换热孔113呈收窄聚拢状,使得部分烟气能绕向换热孔113或换热管背部,与换热孔113上半部有效接触。这样有效地改变烟气的流动路径,减小背风区影响,增大有效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同时,合理设计第一通道114和第二通道115,使得烟气流动更加顺畅,使得换热片100的烟阻更小,更利于优化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工况,使得燃烧更充分,排放更低。
进一步地,热交换器包括多个换热片100,多个换热片100依次叠合设置。换热管穿过换热片100,以形成首尾相连的的水路。当工作时,高温烟气与换热片100接触,并将热量传递给换热片100;再通过换热片100将热量传递给换热管。而低温水从水路一端进入换热管中进行换热,以达到加热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一种燃气水热设备,燃气水热设备包括以上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
上述的燃气水热设备,采用以上的换热片100,在工作过程中,高温烟气从第一端111处流入片本体110,并朝第二端112的方向流动。当烟气与换热孔113或者换热管接触时,烟气分别在第一通道114和第二通道115中流动,并在第一通道114与第二通道115之间的壁面进行换热。由于第一通道114和第二通道115均围绕换热孔113延伸设置,并能将烟气导流至换热孔113朝向第二端112的一部分上,因此,分别从第一通道114、第二通道115中流出的烟气均相对于换热孔113呈收窄聚拢状,使得部分烟气能绕向换热孔113或换热管背部,与换热孔113上半部有效接触。这样有效地改变烟气的流动路径,减小背风区影响,增大有效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同时,合理设计第一通道114和第二通道115,使得烟气流动更加顺畅,使得换热片100的烟阻更小,更利于优化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工况,使得燃烧更充分,排放更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100)包括:片本体(110),所述片本体(1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所述第一端(111)相对所述第二端(112)用于靠近燃烧器设置,所述片本体(110)上设有供换热管穿入的换热孔(113);位于所述换热孔(113)的至少一侧上,所述片本体(110)上设有沿着所述换热孔(113)的外围延伸设置的第一通道(114)、和沿着所述第一通道(114)的外围延伸设置的第二通道(115),所述第一通道(114)与所述第二通道(115)的一端均朝向所述第一端(111)设置,所述第一通道(114)与所述第二通道(115)的另一端均朝向所述第二端(112)设置,并均能将烟气导流至所述换热孔(113)朝向所述第二端(112)的一部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本体(110)一侧面向外凸起形成凸包(120),并在所述片本体(110)的另一侧面上凹陷形成所述第二通道(115),所述凸包(120)与所述换热孔(113)的边缘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道(1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包(120)朝向所述换热孔(113)的一侧面与所述换热孔(113)之间的间距D1从所述第一通道(114)朝向所述第一端(111)的一端至所述第一通道(114)朝向所述第二端(112)的一端呈减小趋势;和/或,
所述凸包(120)背向所述换热孔(113)的一侧面与所述换热孔(113)之间的间距D2从所述第二通道(115)朝向所述第一端(111)的一端至所述第二通道(115)朝向所述第二端(112)的一端呈减小趋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包(120)上设有扰流口(124),所述第一通道(114)通过所述扰流口(124)与所述第二通道(115)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口(124)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扰流口(124)沿着所述凸包(1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14)中的过流断面面积S1从所述第一通道(114)朝向所述第一端(111)的一端至所述第一通道(114)朝向所述第二端(112)的一端逐渐减小;和/或,
所述第二通道(115)中的过流断面面积S2从所述第二通道(115)朝向所述第一端(111)的一端至所述第二通道(115)朝向所述第二端(112)的一端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14)与所述第二通道(115)均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一通道(114)与所述第二通道(115)在所述片本体(110)上交替间隔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孔(113)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通道(114)和所述第二通道(115),位于所述换热孔(113)相对两侧上,两个所述第一通道(114)的一端之间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端(111)设置的进气端(116),两个所述第一通道(114)的另一端之间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端(112)设置的排气端(117);和/或,
所述片本体(110)上设有翻边(130),所述翻边(130)沿着所述换热孔(113)的边缘延伸设置;和/或,
至少两个所述换热孔(113)分为第一换热孔(1131)和第二换热孔(1132),所述第一换热孔(1131)相对所述第二换热孔(1132)靠近所述第一端(111)设置,且所述第一换热孔(1131)与所述第二换热孔(1132)错位分布。
9.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换热管与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片(100),所述换热管穿入所述换热孔(113)中。
10.一种燃气水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水热设备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
CN202121311248.1U 2021-06-11 2021-06-11 换热片、热交换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Active CN2154903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1248.1U CN215490354U (zh) 2021-06-11 2021-06-11 换热片、热交换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11248.1U CN215490354U (zh) 2021-06-11 2021-06-11 换热片、热交换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90354U true CN215490354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84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11248.1U Active CN215490354U (zh) 2021-06-11 2021-06-11 换热片、热交换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903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69905B2 (en) EGR gas cooling device
KR101422347B1 (ko) 더미 관을 갖는 응축 열교환기
CN210569238U (zh)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热水器
CN111561785A (zh) 一种新型不锈钢换热器
CN215490354U (zh) 换热片、热交换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CN111336842A (zh) 一种不锈钢热交换器及应用其的换热设备
CN212962229U (zh) 一种新型不锈钢换热器
CN113251849A (zh) 换热装置及翅片
CN212721062U (zh) 换热片及换热器
CN210014566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用的热交换器及燃气热水器
EP0213792A2 (en) Heat exchangers
CN214665247U (zh) 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换热片
CN216523332U (zh) 换热片、换热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CN217210510U (zh) 换热装置及其换热翅片
CN216523331U (zh) 换热装置及翅片
CN214666286U (zh) 换热翅片与热交换装置
CN215114139U (zh) 换热翅片与热交换装置
CN212481658U (zh) 一种热交换器用的换热片及燃气热水器
CN218846975U (zh) 换热片及换热器
CN221123137U (zh) 换热翅片、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CN114719444A (zh) 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换热片
CN212340016U (zh) 一种不锈钢热交换器及应用其的换热设备
CN216205601U (zh) 换热片及换热装置
CN219810324U (zh) 换热片及燃气热水设备
CN220979707U (zh) 一种集成egr阀和冷却器的内部水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