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21062U - 换热片及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片及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21062U
CN212721062U CN202020719911.0U CN202020719911U CN212721062U CN 212721062 U CN212721062 U CN 212721062U CN 202020719911 U CN202020719911 U CN 202020719911U CN 212721062 U CN212721062 U CN 2127210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mounting hole
flue gas
hole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1991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楚鹏
潘同基
李罗标
张上兵
张华平
潘泽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1991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210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210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210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片及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进入换热壳的高温烟气,与第一导热部接触,并流经第一导热部。在流经第一导热部时,高温烟气会与之发生热量交换。由于导热面与第一安装孔的孔壁之间的间距L0沿着烟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大,因此,先与高温烟气接触的导热面部分距离第一安装孔最短,随着烟气流动,与导热面接触的部分距离第一安装孔则越来越远。又由于烟气温度随着流动而逐渐降低,因此,保证与第一安装孔距离最短的部分接触的烟气温度最高,距离第一安装孔较长的部分的烟气温度次之,使得片本体上的温度到达平衡,保证换热片上的温度均匀分布,避免片本体上产生局部高温,从而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热效率和防腐蚀性能。

Description

换热片及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特别是涉及换热片及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换热器中,换热片大部分是采用纯铜设计。由于纯铜在高温及酸性烟气中容易被氧化和腐蚀,因此,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堵塞,甚至烧坏热水设备。不锈钢因具备良好的防氧化和防腐蚀性能,在制备换热片上,是替代铜的理想材料。但由于不锈钢存在传热系数低、传热效率较低等的问题,因此,很容易产生局部高温而引起其晶间腐蚀,导致其防腐蚀性能严重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换热片,其能有效地解决换热片上产生局部高温问题,使得温度均匀分布,提高换热器的热效率和防腐蚀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换热器,其能有效地解决换热片上产生局部高温问题,使得温度均匀分布,提高换热器的热效率和防腐蚀性能。
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换热片,所述换热片包括片本体,所述片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用于朝向换热壳的进烟口设置,所述片本体上设有用于安装换热管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导热部围绕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所述第一导热部背向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一侧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导热面,所述导热面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孔壁之间的间距L0沿烟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换热片,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使用过程中,将片本体安装在换热器的换热壳内,使得第一导热部朝向换热壳的进烟口设置;再将换热管固定于第一安装孔中。此时,进入换热壳的高温烟气,与第一导热部接触,并流经第一导热部。在流经第一导热部时,高温烟气会与之发生热量交换。由于导热面与第一安装孔的孔壁之间的间距L0沿着烟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大,因此,先与高温烟气接触的导热面部分距离第一安装孔最短,随着烟气流动,与导热面接触的部分距离第一安装孔则越来越远。又由于烟气温度随着流动而逐渐降低,因此,保证与第一安装孔距离最短的部分接触的烟气温度最高,距离第一安装孔较长的部分的烟气温度次之,使得片本体上的温度到达平衡,保证换热片上的温度均匀分布,避免片本体上产生局部高温,从而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热效率和防腐蚀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面为椭圆柱面一部分,所述导热面所在椭圆柱面的横截面轮廓的短轴与长轴之比为第一比值D1,所述第一安装孔为椭圆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长轴顺着所述烟气流动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短轴与长轴之比为第二比值D2,所述第一比值D1大于所述第二比值D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部的椭圆中心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椭圆中心重合,所述第一比值D1为所述第二比值D2的1.25~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部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均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导热部沿所述片本体的一侧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热部之间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片本体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换热管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缺口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导热面所在椭圆柱面的横截面轮廓的短轴端点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长轴远离所述第一缺口的一端点连线以分别形成第三边界线与第四边界线,所述第一缺口从所述第三边界线延伸至所述第四边界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片本体上设有导热孔,所述导热孔位于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之间,所述导热孔沿着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外围延伸设置,且所述导热孔与所述第一缺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孔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一孔壁为椭圆柱面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安装孔为椭圆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长轴顺着所述烟气流动方向设置,所述导热孔的一孔壁的短轴与长轴之比D3为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短轴与长轴之比D4的1.35~1.5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一长轴端点为边界端点,所述第一缺口两侧的所述边界端点均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中心连线、并分别形成第一边界线与第二边界线,所述导热孔自所述第一边界线开始延伸至所述第二边界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片本体上设有导流边,所述导流边围绕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外围设置,且所述导流边上设有用于烟气排出的第二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片本体的相对两端均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心之间距离L1小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心距离L2的一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片本体上还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围绕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边缘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片本体上设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片本体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
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壳、换热管与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片,所述片本体装设在所述换热壳内,且所述第一导热部朝向所述换热壳的进烟口,所述换热管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换热器,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采用以上的换热片,在使用过程中,将片本体安装在换热器的换热壳内,使得第一导热部朝向换热壳的进烟口设置;再将换热管固定于第一安装孔中。此时,进入换热壳的高温烟气,与第一导热部接触,并流经第一导热部。在流经第一导热部时,高温烟气会与之发生热量交换。由于导热面与第一安装孔的孔壁之间的间距L0沿着烟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大,因此,先与高温烟气接触的导热面部分距离第一安装孔最短,随着烟气流动,与导热面接触的部分距离第一安装孔则越来越远。又由于烟气温度随着流动而逐渐降低,因此,保证与第一安装孔距离最短的部分接触的烟气温度最高,距离第一安装孔较长的部分的烟气温度次之,使得片本体上的温度到达平衡,保证换热片上的温度均匀分布,避免片本体上产生局部高温,从而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热效率和防腐蚀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片结构一视角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片结构另一视角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传统换热片的热场分析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换热片的热场分析图。
附图标记:
100、换热片,110、片本体,111、第一安装孔,1111、第二翻边,1112、边界端点,112、第一缺口,113、导热孔,114、第二安装孔,1141、第三翻边,115、第三缺口,120、第一导热部,121、导热面,130、第二导热部,131、导流边,132、第二缺口,140、第一翻边,150、导流部,160、第一边界线,170、第二边界线,180、第三边界线,190、第四边界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2,一种换热片100,换热片100包括片本体110,片本体110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热部120,第一导热部120用于朝向换热壳的进烟口设置,片本体110上设有用于安装换热管的第一安装孔111,第一导热部120围绕第一安装孔111设置,第一导热部120背向第一安装孔111的一侧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导热面121,导热面121与第一安装孔111对应的孔壁之间的间距L0沿烟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上述的换热片100,在使用过程中,将片本体110安装在换热器的换热壳内,使得第一导热部120朝向换热壳的进烟口设置;再将换热管固定于第一安装孔111中。此时,进入换热壳的高温烟气,与第一导热部120接触,并流经第一导热部120。在流经第一导热部120时,高温烟气会与之发生热量交换。由于导热面121与第一安装孔111的孔壁之间的间距L0沿着烟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大,因此,先与高温烟气接触的导热面121部分距离第一安装孔111最短,随着烟气流动,与导热面121接触的部分距离第一安装孔111则越来越远。又由于烟气温度随着流动而逐渐降低,因此,保证与第一安装孔111距离最短的部分接触的烟气温度最高,距离第一安装孔111较长的部分的烟气温度次之,使得片本体110上的温度到达平衡,保证换热片100上的温度均匀分布,避免片本体110上产生局部高温,从而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热效率和防腐蚀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换热器是将高温烟气的热量传递转化为水的热量的设备,期间热量传递有如下过程:一、热量传递至换热片100上,再由换热片100传递至换热管;二、热量直接传递至换热管。由于换热片100的面积一般是换热管面积的10倍以上,因此,最主要的途径是:高温烟气、换热片100、换热管以及水,由此可知,改善高温烟气与换热片100之间的传热方式,对于换热器的换热效果至关重要。
高温烟气未接触换热片100前的温度最高,所以最先接触高温烟气的第一导热部120位置温度最高,随着烟气顺着换热片100的表面的流动,烟气的温度会逐步降低,与之接触的第一导热部120位置交换的热量也逐渐降低,根据傅里叶定律(1):
Φ=λ×dt×A/δ (1)
式中:Φ为导热量/W;λ为热导系数是/m·k;dt为温差k;A为换热表面积;δ为材料厚度。
因此,在材料类别和厚度定下来后,导热量分别与温差、换热表面积成正比例。如此,本实施例合理控制第一导热部120与第一安装孔111之间的间距,使得与第一安装孔111距离最短的部分接触的烟气温度最高,距离第一安装孔111较长的部分的烟气温度次之,平衡换热片100上的温度,避免换热片100产生局部高温。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热部120一侧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导热面121应理解为:第一导热部120的一侧相对第一安装孔111而言具有左右两个不同方向的导热面121,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导热部120一侧具有两个曲率不同的导热面121,且两个导热面121连接处具有拐点,其中,拐点为数学函数的定义,又称反曲点,在数学上指改变曲线向上或向下方向的点,直观地说拐点是使切线穿越曲线的点。同时,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的烟气流动方向,以图2为例,烟气流动方向为图2中S表示的方向。
具体地,请参考图2,在组装过程中,第一导热部120的位置设计会与烟气流动方向保持一致或者基本一致,也就是,从第一导热部120远离片本体110的一端至第一导热部120靠近片本体110一端,导热面121与第一安装孔111对应的孔壁之间的间距L0沿烟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还需说明的是,导热面121与第一安装孔111的孔壁之间的间距L0的确定有多种方式,只需要能够定性表示导热面121与第一安装孔111的对应孔壁之间的间距即可。比如:在导热面121依次取点,并在该点处做切线;接着,过该点做该切线的垂直线,垂直线位于导热面121与第一安装孔111之间的长度可为间距L0;或者,分别在导热面121与第一安装孔111上作等分点;再将两者上的等分点对应连线,连线的长度也可为间距L0;又或者,从第一安装孔111的中心处向外发散不同直线,直线在导热面121与第一安装孔111之间的长度可为间距L0等。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与图2,导热面121为椭圆柱面一部分。导热面121所在椭圆柱面的横截面轮廓的短轴与长轴之比为第一比值D1,第一安装孔111为椭圆孔。第一安装孔111的长轴顺着烟气流动方向设置,第一安装孔111的短轴与长轴之比为第二比值D2,第一比值D1大于第二比值D2。由于第一安装孔111的长轴顺着烟气流动方向设置,且导热面121的D1比值大于第一安装孔111的D2值,因此,可保证导热面121与第一安装孔111之间的间距沿着烟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大,使得第一导热部120上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有效避免产生局部高温,从而使得第一导热部120上的热量更好地传递至换热管上,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热效率与防腐蚀性能。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与图2,第一导热部120的椭圆中心与第一安装孔111的椭圆中心重合,第一比值D1为第二比值D2的1.25~1.5,如此,本实施例合理控制第一导热部120与第一安装孔111之间的尺寸参数,使得第一导热部120与第一安装孔111之间的间距合理分布,保证第一导热部120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提升换热的换热效果。其中,D1为第一导热部120的短半轴a1与长半轴b1之比;D2为第一安装孔111的短半轴a2与长半轴b2之比。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2,第一导热部120的长轴端点与对应的第一安装孔111的长轴端点之间的间距L3为1.5mm~3mm,减小最先与烟气的接触的换热片100长度,合理降低换热片100的温度,避免换热片100产生局部高温。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第一导热部120与第一安装孔111均为至少两个。第一导热部120沿片本体110的一侧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第一导热部120之间开设有第一缺口112。片本体110上设有用于安装换热管的第二安装孔114。第二安装孔114与第一缺口112相对设置。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第二安装孔114与第一安装孔111为错位设置,这样,使得高温烟气在换热片100上的流动受阻,保证高温烟气与换热管充分接触,提高烟气与换热管之间的换热效果。同时,相邻两个第一导热部120之间的部分离换热管较远,且有高温烟气直接冲刷,容易产生局部高温而起其晶间腐蚀,如此,去除后可有效避免产生局部高温,使换热片100温度均匀,提高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安装孔114与第一缺口112相对设置可理解为:第二安装孔114在片本体110上的位置与第一缺口112在片本体110上的位置正对,也可理解为:第二安装孔114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安装孔111之间。
具体地,请参考图2,导热面121为椭圆柱面,第二安装孔114为椭圆孔,相邻两个导热面121所在椭圆柱面的横截面轮廓的短轴端点分别与第二安装孔114的长轴远离第一缺口112的一端点连线、分别形成第三边界线180与第四边界线190,第一缺口112从第三边界线180延伸至第四边界线190,如此,在去除产生局部高温的部分同时,尽可能保留更多的换热片100面积,从而提高换热片100与烟气之间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片本体110上设有导热孔113。导热孔113位于第一缺口112与第二安装孔114之间,导热孔113沿着第二安装孔114的外围延伸设置,且导热孔113与第一缺口112连通。由于第二安装孔114与两个第一安装孔111围成的部分面积大、热量集中,很容易产生局部高温而导致晶相腐蚀,因此,本实施例在第一缺口112与第二安装孔114之间开设导热孔113,去除高温集中部分,使得换热片100上的温度均匀分布。同时,通过第一缺口112与导热孔113连通,将烟气引至第二安装孔114的周边,使得烟气与第二安装孔114周边的片本体110进行热交换,从而换热片100与换热管之间的换热效率更高,有利于提升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果。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与图2,导热孔113靠近第二安装孔114的一孔壁为椭圆柱面的一部分。第二安装孔114为椭圆孔,第二安装孔114的长轴顺着烟气流动方向设置。导热孔113的一孔壁的短轴与长轴之比D3为第二安装孔114的短轴与长轴之比D4的1.35~1.55,同样,使得导热孔113的一孔壁与第二安装孔114之间的间距沿着烟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大,使得最短间距的换热片100接触较高温的烟气,较长间距的换热片100接触次高温的烟气,平衡换热片100上的温度,有效避免换热片100产生局部高温,从而使换热片100上温度均匀,提升换热器的热效率高和防腐蚀性能。其中,D3为导热孔113的短半轴a3与长半轴b3之比;D2为第二安装孔114的短半轴a4与长半轴b4之比。
具体地,将传统的换热片100与本实施例的换热片100分别进行热场分析,请参考图4与图5,分析对比可知:传统的换热片100上的温度分布不均,且温度差较大;同时,在安装孔与安装孔之间、换热片100的两侧均出现局部高温,其温度高达890°。而本申请的换热片100温度分布均匀,导热面121上的温差小,没有出现局部高温,两侧的最高温度为630°左右。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第一安装孔111靠近第二安装孔114的一长轴端点为边界端点1112。第一缺口112两侧的边界端点1112均与第二安装孔114的中心连线、并分别形成第一边界线160与第二边界线170。导热孔113自第一边界线160开始延伸至第二边界线170上,如此,在有效去除产生局部高温的部分前提下,保留更多的片本体110,使换热片100温度均匀和热效率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长轴端点为椭圆的长轴分别与椭圆曲线相交的点;短轴端点为椭圆的短轴分别与椭圆曲线相交的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片本体110上设有导流边131。导流边131围绕第二安装孔114的外围设置,且导流边131上设有用于烟气排出的第二缺口132,如此,通过导流边131,改变高温烟气流动方向,使得烟气直接与换热管接触,增加烟气与换热管的接触时间,有效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片本体110远离第一导热部120的一侧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导热部130,第二导热部130围绕在第二安装孔114的外围,导流边131沿着第二导热部130的边缘延伸设置,如此,使得烟气在流出换热片100之前,尽量将烟气导向第二安装孔114中的换热管上,以增加烟气与换热管的换热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片本体110的相对两端均设有第一翻边140。第一翻边140与相邻的第一安装孔111的中心之间距离L1小于相邻两个第一安装孔111的中心距离L2的一半,如此,通过第一翻边140,使得两个换热片100在叠放时,保持一定的距离,保证换热器中的换热片100的一致性。同时,减少两侧第一翻边140到最近换热管的烟气流量,提高换热片100中间的气流量,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片本体110上还设有第二翻边1111。第二翻边1111围绕第一安装孔111的边缘设置。如此,不仅有利于增加换热片100与换热管之间的焊接面积,而且还有利于提高两者之间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片本体110上还设有第三翻边1141。第三翻边1141围绕第二安装孔114的边缘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与图3,片本体110上设有导流部150。导流部150位于片本体110一端与第一安装孔111之间,如此,进一步减少换热片100两侧到最近换热管的烟气流量,提高中间的气流量,提高热效率。其中,导流部150可为翻边结构或者翻边孔结构,翻边结构为在片本体110上折弯形成L型的片状结构,请参考图3;翻边孔结构为圆柱形结构,请参考图2。当然,在片本体110一侧与第二安装孔114之间也设置导流部150,同样,减少换热片100两侧到最近换热管的烟气流量,提高中间的气流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2,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壳、换热管与以上任意一实施例中的换热片100。片本体110装设在换热壳内,且第一导热部120朝向换热壳的进烟口。换热管插入第一安装孔111中。
上述的换热器,采用以上的换热片100,在使用过程中,将片本体110安装在换热器的换热壳内,使得第一导热部120朝向换热壳的进烟口设置;再将换热管固定于第一安装孔111中。此时,进入换热壳的高温烟气,与第一导热部120接触,并流经第一导热部120。在流经第一导热部120时,高温烟气会与之发生热量交换。由于导热面121与第一安装孔111的孔壁之间的间距L0沿着烟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大,因此,先与高温烟气接触的导热面121部分距离第一安装孔111最短,随着烟气流动,与导热面121接触的部分距离第一安装孔111则越来越远。又由于烟气温度随着流动而逐渐降低,因此,保证与第一安装孔111距离最短的部分接触的烟气温度最高,距离第一安装孔111较长的部分的烟气温度次之,使得片本体110上的温度到达平衡,保证换热片100上的温度均匀分布,避免片本体110上产生局部高温,从而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热效率和防腐蚀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外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换热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100)包括片本体(110),所述片本体(110)的一侧设有第一导热部(120),所述第一导热部(120)用于朝向换热壳的进烟口设置,所述片本体(110)上设有用于安装换热管的第一安装孔(111),所述第一导热部(120)围绕所述第一安装孔(111)设置,所述第一导热部(120)背向所述第一安装孔(111)的一侧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导热面(121),所述导热面(121)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11)对应的孔壁之间的间距L0沿烟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面(121)为椭圆柱面一部分,所述导热面(121)所在椭圆柱面的横截面轮廓的短轴与长轴之比为第一比值D1,所述第一安装孔(111)为椭圆孔,所述第一安装孔(111)的长轴顺着所述烟气流动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孔(111)的短轴与长轴之比为第二比值D2,所述第一比值D1大于所述第二比值D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部(120)的椭圆中心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11)的椭圆中心重合,所述第一比值D1为所述第二比值D2的1.25~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部(120)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11)均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导热部(120)沿所述片本体(110)的一侧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热部(120)之间开设有第一缺口(112),所述片本体(110)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换热管的第二安装孔(114),所述第二安装孔(114)与所述第一缺口(112)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片(100),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导热面(121)所在椭圆柱面的横截面轮廓的短轴端点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14)的长轴远离所述第一缺口(112)的一端点连线以分别形成第三边界线(180)与第四边界线(190),所述第一缺口(112)从所述第三边界线(180)延伸至所述第四边界线(19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本体(110)上设有导热孔(113),所述导热孔(113)位于所述第一缺口(112)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14)之间,所述导热孔(113)沿着所述第二安装孔(114)的外围延伸设置,且所述导热孔(113)与所述第一缺口(11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孔(113)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孔(114)的一孔壁为椭圆柱面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安装孔(114)为椭圆孔,所述第二安装孔(114)的长轴顺着所述烟气流动方向设置,所述导热孔(113)的一孔壁的短轴与长轴之比D3为所述第二安装孔(114)的短轴与长轴之比D4的1.35~1.5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11)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孔(114)的一长轴端点为边界端点(1112),所述第一缺口(112)两侧的所述边界端点(1112)均与所述第二安装孔(114)的中心连线、并分别形成第一边界线(160)与第二边界线(170),所述导热孔(113)自所述第一边界线(160)开始延伸至所述第二边界线(170)上;和/或,
所述片本体(110)上设有导流边(131),所述导流边(131)围绕所述第二安装孔(114)的外围设置,且所述导流边(131)上设有用于烟气排出的第二缺口(132)。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本体(110)的相对两端均设有第一翻边(140),所述第一翻边(140)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安装孔(111)的中心之间距离L1小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111)的中心距离L2的一半;和/或,
所述片本体(110)上还设有第二翻边(1111),所述第二翻边(1111)围绕所述第一安装孔(111)的边缘设置。
10.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壳、换热管与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片(100),所述片本体(110)装设在所述换热壳内,且所述第一导热部(120)朝向所述换热壳的进烟口,所述换热管插入所述第一安装孔(111)中。
CN202020719911.0U 2020-04-30 2020-04-30 换热片及换热器 Active CN2127210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9911.0U CN212721062U (zh) 2020-04-30 2020-04-30 换热片及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19911.0U CN212721062U (zh) 2020-04-30 2020-04-30 换热片及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21062U true CN212721062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44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19911.0U Active CN212721062U (zh) 2020-04-30 2020-04-30 换热片及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210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34624A (zh) * 2023-08-15 2023-09-12 山西锌创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铬铁球团竖炉余热利用装置及其利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34624A (zh) * 2023-08-15 2023-09-12 山西锌创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铬铁球团竖炉余热利用装置及其利用方法
CN116734624B (zh) * 2023-08-15 2024-01-05 山西锌创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铬铁球团竖炉余热利用装置及其利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21062U (zh) 换热片及换热器
WO2023179727A1 (zh) 冷却装置及电池包
CN111412779A (zh) 换热片及换热器
JP4416670B2 (ja) 多流体熱交換器
CN113218230A (zh) 燃气换热器、换热结构及换热翅片
CN210718781U (zh) 一种换热器板片及板式换热器
CN210036400U (zh) 一种折流板与纵向隔板的安装结构
CN209978670U (zh) 一种燃气热水炉采暖用双层五管套管热交换器
CN209783360U (zh) 一种管翅式换热器
CN210036392U (zh) 一种组装式纵向隔板结构
CN216716558U (zh) 一种换热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CN212567063U (zh) 换热件及加热器具
CN113251849A (zh) 换热装置及翅片
CN217275757U (zh) 一种换热器及其涡旋形换热板体
CN216523330U (zh) 燃气换热器、换热结构及换热翅片
CN215177066U (zh) 一种压铸铝双金属散热器单元
CN216204350U (zh) 换热片、换热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CN215490354U (zh) 换热片、热交换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CN214148359U (zh) 换热装置及燃气热水器
CN219284036U (zh) 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CN216081069U (zh) 翅片及使用该翅片的翅片管式热交换器
CN210688751U (zh) 一种高效换热的热交换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CN215491257U (zh) 换热管、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CN212874581U (zh) 动力电池液冷结构
CN212253810U (zh) 用于船舶蓄电池水冷系统的蒸馏水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