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87385U - 减振器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减振器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87385U
CN215487385U CN202121266939.4U CN202121266939U CN215487385U CN 215487385 U CN215487385 U CN 215487385U CN 202121266939 U CN202121266939 U CN 202121266939U CN 215487385 U CN215487385 U CN 2154873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shock absorber
abutment
butt
buf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6693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志静
王胜才
曹大为
梁延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 Ltd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6693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873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873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873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减振器和汽车,其中,该减振器包括安装座、活塞杆、缓冲块和支撑座,所述安装座具有抵接表面,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在汽车车身。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缓冲块套设于所述活塞杆。所述支撑座包括抵接壁和环设于所述抵接壁外周的缓冲壁,所述抵接壁位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缓冲块之间,并用于抵接所述抵接表面,所述缓冲壁在远离所述抵接壁的方向上逐渐朝远离所述抵接表面的方向倾斜延伸设置,所述活塞杆穿设于所述抵接壁。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降低减振器在减振过程中产生的撞击噪音。

Description

减振器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振器和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悬架系统中减振器是核心部件,目前的一些减振器中,设有缓冲限位块,以在活塞杆运动过程中能通过限位缓冲块来实现缓冲效果和避免活塞抵触到减振器缸的底部,目前一般通过对限位缓冲块下端唇口结构设计优化,以提升限位缓冲块的缓冲性能。然而目前的减振器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减振器的整个减振过程中,在开始接触时撞击噪音普遍较大,影响整车NVH性能,整车舒适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减振器,旨在降低减振器在减振过程中产生的撞击噪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减振器,包括:
安装座,具有抵接表面,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在汽车车身;
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缓冲块,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以及
支撑座,包括抵接壁和环设于所述抵接壁外周的缓冲壁,所述抵接壁位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缓冲块之间,并用于与所述抵接表面抵接,所述缓冲壁在远离所述抵接壁的方向上逐渐朝远离所述抵接表面的方向倾斜延伸设置,所述活塞杆穿设于所述抵接壁。
可选地,所述支撑座还包括环形周壁,所述环形周壁连接于所述缓冲壁远离所述抵接壁的一端,并朝远离所述抵接表面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缓冲块与所述环形周壁呈间隙配合。
可选地,所述缓冲块朝向所述抵接壁的端部设有第一抵接段和环设于所述第一抵接段外周的第二抵接段,所述第二抵接段在远离所述第一抵接段的方向上逐渐朝远离所述抵接表面的方向倾斜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抵接段与所述抵接壁抵接,所述第二抵接段与所述缓冲壁抵接。
可选地,所述缓冲块设有安装孔,所述活塞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朝向所述抵接壁的一端呈扩口状设置。
可选地,所述缓冲块与所述活塞杆呈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减振器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套设于所述缓冲块外,所述防尘罩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缓冲块靠近所述支撑座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支撑座还包括环形周壁,所述环形周壁连接于所述缓冲壁远离所述抵接壁的一端,所述防尘罩伸入所述缓冲块和所述环形周壁之间,并连接于所述缓冲块的外周面。
可选地,所述防尘罩和所述缓冲块的外周面中一者设有卡接凸起,另一者设有卡槽,所述卡接凸起卡入所述卡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如上述的减振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支撑座朝向安装座的表面分为两个部分(抵接壁和环设于抵接壁外周的缓冲壁),且将缓冲壁呈倾斜设置,从而在将抵接壁与抵接表面抵接时,可以使得缓冲壁与抵接表面在活塞杆的轴向方向上间隔。相较于支撑座朝向安装座的表面整体与抵接表面抵接的情况,如此减小了支撑座与抵接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在将减振器安装于汽车上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坑洼路况时,支撑座在缓冲块的作用下与安装座抵接时的接触面积小,能够减少支撑座与安装座接触刚度,有利于降低支撑座与安装座之间的撞击噪音,即降低了减振器在减振过程中产生的撞击噪音。而且当缓冲块挤压缓冲壁时,缓冲壁与抵接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相当于增加了缓冲行程,有利于提升缓冲效果,能提升整车NVH性能(Noise、Vibration、Harshness,振动噪声性能),提升整车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减振器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安装座 30 缓冲块
11 抵接表面 31 安装孔
20 支撑座 40 活塞杆
21 抵接壁 50 防尘罩
22 缓冲壁 51 卡接凸起
23 环形周壁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减振器,用于汽车,该汽车可以为燃油汽车,也可以为新能源汽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该减振器包括安装座10、活塞杆40、缓冲块30和支撑座20,安装座10具有抵接表面11,安装座10用于安装在汽车车身。活塞杆40的一端与安装座10连接,缓冲块30套设于活塞杆40。支撑座20包括抵接壁21和环设于抵接壁21外周的缓冲壁22,活塞杆40穿设于抵接壁21,抵接壁21位于安装座10和缓冲块30之间,并用于与抵接表面11抵接,缓冲壁22在远离抵接壁21的方向上逐渐朝远离抵接表面11的方向倾斜延伸设置。即缓冲壁22相对抵接表面11倾斜,且相对活塞杆40倾斜,换言之,缓冲壁22在远离抵接壁21的方向上,缓冲壁22逐渐沿安装座10指向支撑座20的方向倾斜延伸。
本实施例中,抵接表面11为安装座10朝向支撑座20的表面,当缓冲块30被压缩时,能够将支撑座20抵紧在抵接表面11上,抵接表面11的尺寸大于抵接壁21的尺寸,即缓冲壁22在抵接表面1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抵接表面11上。当抵接壁21与抵接表面11抵接时,缓冲壁22与抵接表面11在活塞杆40的轴向方向上间隔。如此相当于将支撑座20朝向安装座10的表面分为两个部分(抵接壁21和环设于抵接壁21外周的缓冲壁22),且将缓冲壁22呈倾斜设置,相较于支撑座20朝向安装座10的表面整体与抵接表面11抵接的情况,减小了支撑座20与抵接表面11的接触面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支撑座20朝向安装座10的表面分为两个部分(抵接壁21和环设于抵接壁21外周的缓冲壁22),且将缓冲壁22呈倾斜设置,从而在将抵接壁21与抵接表面11抵接时,可以使得缓冲壁22与抵接表面11在活塞杆40的轴向方向上间隔。相较于支撑座20朝向安装座10的表面整体与抵接表面11抵接的情况,如此减小了支撑座20与抵接表面11的接触面积。从而在将减振器安装于汽车上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坑洼路况时,支撑座20在缓冲块30的作用下与安装座10抵接时的接触面积小,能够减少支撑座20与安装座10接触刚度,有利于降低支撑座20与安装座10之间的撞击噪音,即降低了减振器在减振过程中产生的撞击噪音。而且当缓冲块30挤压缓冲壁22时,缓冲壁22与抵接表面11之间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相当于增加了缓冲行程,有利于提升缓冲效果,能提升整车NVH性能(Noise、Vibration、Harshness,振动噪声性能),提升整车舒适性。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座20还包括环形周壁23,环形周壁23连接于缓冲壁22远离抵接壁21的一端,并朝远离抵接表面11的方向延伸。即环形周壁23连接于环形周壁23的外周缘,并朝远离抵接表面11的方向延伸,即环形周壁23的一端连接于环形周壁23的外周缘,另一端沿活塞杆40的轴向方向、且远离抵接表面11的方向延伸,缓冲块30至少部分位于环形周壁23内。如此设置,可以通过环形周壁23对缓冲块30的周侧进行防护,能减少灰尘进入缓冲块30与缓冲壁22之间的可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环形周壁23。
在一实施例中,缓冲块30与环形周壁23呈间隙配合。如此设置,当缓冲块30被压缩时,能够保证缓冲块30与环形周壁23间隔,避免缓冲块30在被压缩和弹性回复的过程中与环形周壁23摩擦的情况,从而可以避免缓冲块30与环形周壁23摩擦产生异响,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减振器在减振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缓冲块30和环形周壁23中至少一者设置隔离凸筋,以减少缓冲块30和环形周壁23的接触面积,降低摩擦产生的异响。
在一实施例中,缓冲块30朝向抵接壁21的端部设有第一抵接段和环设于第一抵接段外周的第二抵接段,第二抵接段在远离第一抵接段的方向上逐渐朝远离抵接表面11的方向倾斜延伸设置,第一抵接段与抵接壁21抵接,第二抵接段与缓冲壁22抵接。即缓冲块30朝向抵接壁21的端部对应抵接壁21和缓冲壁22的结构设置,在缓冲块30未被压缩的情况下,当第一抵接段与抵接壁21背离抵接表面11的表面抵接时,第二抵接段也大致抵接于缓冲壁22背离抵接表面11的表面。如此设置,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坑洼路况时,可以使得缓冲块30在初始接触阶段的刚度变化较小,此时的缓冲呈线性工作阶段。而且第二抵接段抵接缓冲壁22时,缓冲壁22与抵接表面11间隔,使得缓冲壁22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可以增大缓冲块30呈线性工作阶段的行程,提升减振器的缓冲性能,从而可以降低乘员感觉到的缓冲块30刚度变化过快和地面对车辆冲击,减小对乘员的冲击。即如此设置时,既能保证缓冲块30在接触阶段平稳的变化,增加缓冲行程,又能降低汽车在坑洼路况时产生冲击异响,提升整车NVH性能,提升整车舒适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缓冲块30也可以仅抵接于抵接壁21。
在一实施例中,缓冲块30设有安装孔31,活塞杆40穿设于安装孔31,安装孔31朝向抵接壁21的一端呈扩口状设置。即安装孔31朝向抵接壁21的一端的孔口在靠近抵接壁21的方向上呈逐渐增大设置,如此在将缓冲块30套设于活塞杆40时,能够便于将活塞杆40插入安装孔31内,安装方便。而且如此设置后,相当于减小了缓冲块30与抵接壁21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减少缓冲块30受力变形产生的力值,较均匀地传递过渡力,保证缓冲块30在接触阶段平稳的变化,提升缓冲性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安装孔31朝向抵接壁21的一端的孔径处处相等。
在一实施例中,缓冲块30与活塞杆40呈过盈配合。如此可以保证缓冲块30与活塞杆40有一定的抱紧力,避免缓冲块30从支撑座20处脱落,保证缓冲块30工作可靠。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缓冲块30与活塞杆40也可以呈间隙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减振器还包括防尘罩50,防尘罩50套设于缓冲块30外,防尘罩50的一端连接于缓冲块30靠近支撑座20的端部。具体而言,防尘罩50的一端连接于缓冲块30靠近支撑座20的端部,另一端沿活塞杆40的长度方向延伸,缓冲块30整体位于防尘罩50内,如此能够阻挡外界砂石和灰尘等进入缓冲块30处,从而可以降低缓冲块30与活塞杆40之间、缓冲块30与支撑座20之间进入砂石和灰尘而导致缓冲块30过度磨损的可能,能够延长缓冲块30的使用寿命,也能避免摩擦噪音。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座20还包括环形周壁23,环形周壁23连接于缓冲壁22远离抵接壁21的一端,防尘罩50伸入缓冲块30和环形周壁23之间,并连接于缓冲块30的外周面。通过将防尘罩50的一端伸入缓冲块30和环形周壁23之间,能够避免防尘罩50和环形周壁23在活塞杆40的轴向方向上间隔,使得环形周壁23和防尘罩50共同对缓冲块30进行防护。一实施例中,防尘罩50与环形周壁23间隔设置,如此可以降低防尘罩50与环形周壁23接触的可能,从而可以减小防尘罩50与环形周壁23摩擦产生噪音的可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防尘罩50与支撑座20连接,例如将防尘罩50与环形周壁23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防尘罩50和缓冲块30的外周面中一者设有卡接凸起51,另一者设有卡槽,卡接凸起51卡入卡槽。即可以在防尘罩50的内壁面设有卡接凸起51,在缓冲块30的外周面设有卡槽,或者可以在防尘罩50的内避免设有卡槽,在缓冲块30的外周面设有卡接凸起51。将防尘罩50和缓冲块30装配至卡接凸起51卡入卡槽内时,即实现防尘罩50和缓冲块30的连接。如此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有利于简化减振器的结构和装配工序。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连接防尘罩50和缓冲块30。
在一实施例中,防尘罩50设有卡接凸起51,卡接凸起51由防尘罩50朝内隆起形成。即防尘罩50的外壁面朝内凹陷,以在防尘罩50的内壁面对应隆起形成卡接凸起51,如此不需要在防尘罩50上额外增加凸起结构,有利于简化防尘罩50的结构,降低成本。其中,防尘罩5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塑料或其它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卡槽和卡接凸起51均呈沿活塞杆40的周向延伸的环状,如此可以使得卡槽和卡接凸起51的接触面积较大,提升防尘罩50与缓冲块30的连接稳定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卡槽的数量为多个,卡接凸起51的数量也为多个,多个卡槽与多个卡接凸起51一一对应。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车身和减振器,该减振器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汽车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减振器的安装座10与车身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具有抵接表面,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在汽车车身;
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缓冲块,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以及
支撑座,包括抵接壁和环设于所述抵接壁外周的缓冲壁,所述抵接壁位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缓冲块之间,并用于与所述抵接表面抵接,所述缓冲壁在远离所述抵接壁的方向上逐渐朝远离所述抵接表面的方向倾斜延伸设置,所述活塞杆穿设于所述抵接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还包括环形周壁,所述环形周壁连接于所述缓冲壁远离所述抵接壁的一端,并朝远离所述抵接表面的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与所述环形周壁呈间隙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朝向所述抵接壁的端部设有第一抵接段和环设于所述第一抵接段外周的第二抵接段,所述第二抵接段在远离所述第一抵接段的方向上逐渐朝远离所述抵接表面的方向倾斜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抵接段与所述抵接壁抵接,所述第二抵接段与所述缓冲壁抵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设有安装孔,所述活塞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朝向所述抵接壁的一端呈扩口状设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与所述活塞杆呈过盈配合。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套设于所述缓冲块外,所述防尘罩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缓冲块靠近所述支撑座的端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还包括环形周壁,所述环形周壁连接于所述缓冲壁远离所述抵接壁的一端,所述防尘罩伸入所述缓冲块和所述环形周壁之间,并连接于所述缓冲块的外周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罩和所述缓冲块的外周面中一者设有卡接凸起,另一者设有卡槽,所述卡接凸起卡入所述卡槽。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减振器。
CN202121266939.4U 2021-06-07 2021-06-07 减振器和汽车 Active CN2154873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6939.4U CN215487385U (zh) 2021-06-07 2021-06-07 减振器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66939.4U CN215487385U (zh) 2021-06-07 2021-06-07 减振器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87385U true CN215487385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83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66939.4U Active CN215487385U (zh) 2021-06-07 2021-06-07 减振器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873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66568B (zh) 一种后减振器的连接装置及汽车
US10363789B2 (en) Top mount assembly with bushing having integral anti-vibration feature
CN215487385U (zh) 减振器和汽车
CN111594567B (zh) 集成式电驱动桥控制器减震装置
CN204458980U (zh) 一种缓震组件
CN211166307U (zh) 一种滑柱弹簧上安装及减震装置、滑柱总成及汽车
CN211684563U (zh) 拉杆总成
JP2015218828A (ja) スプリングシートラバー
CN215244307U (zh) 一种橡胶衬套及悬置机构
CN220349444U (zh) 减振安装结构及车载空调
CN210191065U (zh) 控制臂总成
CN220101900U (zh) 一种高效后减震器
CN218971728U (zh) 一种缓冲块结构
CN215805922U (zh) 一种新型隔振块
CN220168103U (zh) 一种汽车压缩机的减震装置和车辆
CN214331344U (zh) 一种力平衡式的缓冲块加强环结构
CN210978347U (zh) 缓冲块与上连接板的连接总成及减震器
CN211918310U (zh) 一种用于汽车稳定杆的衬套结构
CN217539445U (zh) 减振器总成和车辆
CN214661514U (zh) 汽车减震器用悬架轴承
CN214564431U (zh) 一种汽车独立悬架的后缓冲块总成及汽车
CN217761861U (zh) 一种缓冲块及防尘罩结构
CN214424977U (zh) 一种汽车减振器
CN211765828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方向盘
CN214383338U (zh) 一种新型汽车悬架缓冲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00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7

Address after: 310000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Remote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