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75713U - 起落架和交通工具 - Google Patents
起落架和交通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475713U CN215475713U CN202121384963.8U CN202121384963U CN215475713U CN 215475713 U CN215475713 U CN 215475713U CN 202121384963 U CN202121384963 U CN 202121384963U CN 215475713 U CN215475713 U CN 2154757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nding gear
- interface
- vehicle
- layer structures
- transition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593 Epox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起落架和交通工具。起落架包括两个支架、弹性件和横梁,其中,两个支架间隔设置,弹性件与横梁均连接两个支架,并且横梁与弹性件独立设置。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起落架,通过设置有与弹性件独立设置的横梁,使得在交通工具进行降落时,可以通过支架、弹性件和横梁三者的自身变形来吸收降落冲击能量,从而提高起落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保证交通工具的使用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交通工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落架和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起落架作为支持直升机、飞行汽车等交通工具着陆、起飞、陆地滑行和停放的重要支持系统,通过吸收交通工具在起飞以及着陆过程中与地面冲击的能量来保证交通工具的使用安全。然而,现有的起落架受限于自身结构设计,使得交通工具在跌落时,起落架无法完全吸收冲击能量来保证交通工具的使用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起落架和交通工具。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起落架包括两个支架、弹性件和横梁。所述两个支架间隔设置,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两个支架,所述横梁连接所述两个支架,所述横梁与所述弹性件独立设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起落架,通过设置有与弹性件独立设置的横梁,使得当交通工具进行降落时,可以通过支架、弹性件和横梁三者的自身变形来吸收降落冲击能量,从而提高起落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保证交通工具的使用可靠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的下边缘低于所述弹性件的下边缘。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包括本体和连接在所述本体的下部的边缘件,所述边缘件包括所述下边缘,所述边缘件的弹性大于所述本体的弹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包围所述弹性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水平段和连接所述水平段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自所述水平段的一端向上延伸,所述横梁的两端架设在所述过渡段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起落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过渡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配合将所述横梁的两端夹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的两端套设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渡段上形成有第一接口和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处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一层结构,所述第二接口处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二层结构,在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一接口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层结构与对应的一个第一层结构互补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所述过渡段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层结构在位于所述第一接口处错开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层结构在位于所述第二接口处错开设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一种交通工具包括主体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安装在所述主体上。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起落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起落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起落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搭接区域中第一层结构与第二层结构的错位对接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交通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交通工具2000、主体200、起落架100、支架11、第一接口110、第一层结构1100、第二接口111、第二层结构1110、水平段112、过渡段113、弹性件12、横梁13、本体130、边缘件131、下边缘1310、开口132、第一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15、缓冲件16、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A2、搭接区域A、搭接点P。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与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起落架100。起落架100包括两个支架11、弹性件12和横梁13,其中两个支架11间隔设置,弹性件12和横梁13均与两个支架11连接,横梁13与弹性件12独立设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起落架100,在交通工具2000进行降落时,可以通过支架11、弹性件12和横梁13这三者的自身变形来吸收降落冲击能量,从而提高起落架100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具体地,随着技术的发展,为了改善城市交通越来越必要对飞行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进行研究。同大型无人机、无人直升机或载人飞行器等交通工具一样,在飞行汽车上也安装有起落架,其中起落架的结构除去类似于雪橇的滑撬式起落架,还可以参考汽车悬架上安装的板弹簧的作用原理,将板弹簧应用到起落架中形成板簧式起落架的结构。
下文以交通工具2000(如图6所示)为飞行汽车为例,可以容易理解,起落架100作为交通工具2000上安装的重要安全功能部件,在交通工具2000进行起飞、着陆、地面滑行和停放时起到重要支持作用,起落架100可以通过吸收交通工具2000在起飞以及着陆过程中与地面冲击的能量来保证交通工具2000的使用安全。
然而,现有的传统的板簧式起落架一般选用强度高且弹塑性好的铝合金型机材加工而成,或使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予以优化替代,然而,由于不管是选用铝合金还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均存在起落架的整体结构重量较重,缓冲吸能效果一般的缺点。
进一步地,传统的板簧式起落架不仅受限于材料设计,还受限于自身结构设计,使得交通工具在跌落时,起落架无法完全吸收冲击能量来保证交通工具的使用可靠性。
本申请中提供的起落架100便在结构方面做了相应的优化,采用了设置与弹性件12独立设置的横梁13以达到提高起落架100的吸能特性的作用。
其中,两个支架11间隔设置,进一步地,两个支架11对称设置。支架11可以为一条连续的空心结构的圆管,空心结构设置可以减轻支架11的重量,节约成本,连续的圆管即代表支架1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使得支架11的结构更加紧凑。
支架11的材料可以包括碳纤维和树脂基材混合的复合材料、以及玻璃纤维和树脂基材混合的复合材料等,由于碳纤维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的特性,作为主要承重部分的支架11可以在保证良好承重作用的同时减轻自身重量,而玻璃纤维材料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能,可以提高支架11的缓冲吸能性能,树脂基材可以为环氧树脂,作为复合材料的中间基材,不仅具有优良的粘接性能,还具有良好的韧性。
这样,采用碳纤维和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混合的复合材料制成支架11,使得可以在满足结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的同时减轻支架11的重量,例如起落架100的重量可以做到仅为原先重量的3/5。
两个支架11的两端均可以弯曲的朝上延伸并与弹性件12的两端相连接,从而使得支架11与弹性件12连接组成起落架100的基本结构。
弹性件12带有一定形变能力,例如弹性件12可以为板弹簧,从而可以依靠弹性件12受载时的弯曲变形吸收能量来起到在交通工具2000降落过程中缓冲的作用。
特别地,在弹性件12为板弹簧时,弹性件12的材料可以为钢等金属材料制成的板状弹簧,也可以是采用玻璃纤维制成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板簧,其中玻璃纤维制成的弹性件12疲劳寿命高于传统钢板弹簧,并且还可以减轻弹性件12的重量和使用过程中带来的噪音。
弹性件12的两端可以分别与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架11连接,其中连接方式可以是将弹性件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架11的端部焊接在一起,从而起落架100的结构更为紧凑;当然还可以采用使用结构胶和紧固件等方式将弹性件12与支架11连接在一起。
特别地,本申请中优先将支架11与弹性件12一体成型设计,即制造支架11的玻璃纤维环氧预浸料和碳纤维环氧预浸料,以及制造弹性件12的玻璃纤维环氧预浸料,可以通过热压罐工艺一体成型,从而保证了起落架100整体结构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横梁13的材料可以选用玻璃纤维和树脂基材混合而成的复合材料,用以增加横梁13的缓冲吸能性能。
横梁13的形状可以为弓形,也可以为矩形、弧形和半圆形等规则形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
横梁13可以为不封闭结构也可以为封闭结构,进一步地,横梁13可以为空心的不封闭结构从而横梁13可以盖设在弹性件12上方,并且,横梁13连接两个支架11以使得横梁13可以在交通工具2000进行起降时与支架11、弹性件12共同吸收冲击能量。
需要另外说明的是,即使横梁13可以盖设在弹性件12上方,横梁13与弹性件12是为独立设置的,或者说,横梁13与弹性件12可以互不干扰地从起落架100上进行拆装。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12与支架11焊接在一起后,再将横梁13单独与支架11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进行连接安装,而在拆卸时,横梁13可以单独从起落架100上拆卸下来。
可以理解,将横梁13与弹性件12独立设置可以避免在交通工具2000起降时,弹性件12受到冲击力形变的过程中妨碍横梁13发生形变的幅度,从而影响横梁13的缓冲吸能作用。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横梁13的下边缘1310可以低于弹性件12的下边缘1310。如此,使得横梁13的下边缘1310可以与交通工具2000的主体200连接,从而起到将交通工具2000起降时的冲击力缓冲吸收并分散到交通工具2000的主体200上进一步吸收。
具体地,横梁13可以与交通工具2000的主体200相连接,例如当交通工具2000为飞行汽车时,横梁13可以与主体200包括的底盘部分相连接,以起到将交通工具2000起降时的冲击力缓冲吸收并分散到交通工具2000的主体200上吸收的作用。
由于横梁13设置在弹性件12的上方,横梁13的下边缘1310需要低于弹性件12的下边缘1310才能够将横梁13的下边缘1310与交通工具2000的主体200相连接,即将横梁13与交通工具2000连接。其中,横梁13与交通工具200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结构胶和铆钉进行混合连接,从而提高两者连接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横梁13可以包括本体130和边缘件131,其中边缘件131连接在本体130的下部,并且边缘件131可以包括下边缘1310,边缘件131的弹性可以大于本体130的弹性。
如此,通过设置边缘件131,使得可以通过将边缘件131与交通工具2000的主体200连接从而发挥横梁13缓冲吸能的作用,又因为边缘件131的弹性大于本体130的弹性,使得可以提高横梁13的缓冲吸能的作用。
具体地,当横梁13包括有本体130与边缘件131时,此时边缘件131便包括了下边缘1310,边缘件131可以是横梁13在制造时与本体130一体形成的,例如边缘件131可以是本体130的下部向外延伸形成的外翻边,边缘件131也可以是与本体130单独设置的,例如边缘件131可以被粘合在本体130的下部。由于边缘件131的弹性大于本体130的弹性,那么在边缘件131与本体130单独设置的情况下,边缘件131可以是被粘合在本体130的下部的橡胶条。
本体130的下部可以部分地连接有边缘件131,例如集中连接在本体130的下部的中间位置,或者连接在本体130的下部的两侧,当然本体130的下部也可以全部地连接有边缘件131,从而可以提高横梁13与交通工具2000的主体200的连接可靠性。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横梁13可以包围弹性件12。如此,可以使得起落架100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横梁13可以设置在弹性件12的上方,并且横梁13的下边缘1310低于弹性件12的下边缘1310,也即是说,横梁13可以包围弹性件12。
可以理解,横梁13可以为不封闭结构,或者说,组成横梁13基本结构的本体130围成有开口132,这样,在安装起落架100时,可以容易地将横梁13独立安装,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起落架100的安装过程可以是:先将支架11与弹性件12一体成型连接在一起后,再将具有开口132的横梁13架设在支架11上,此时横梁13包围弹性件12。另外,在起落架100安装完毕后,还能够方便地将包围弹性件12的横梁13在不干扰弹性件12的条件下进行拆卸。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支架11可以包括水平段112和过渡段113,过渡段113连接水平段112并且过渡段113可以自水平段112的一端向上延伸,横梁13的两端可以架设在过渡段113上。
如此,支架11的水平段112可以起到支撑交通工具2000的作用,支架11的过渡段113可以使得支架11能够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并且还可以满足起落架100的造型设计,使得支架11在与弹性件12和横梁13连接时,轮廓曲线可以过渡的更加自然美观。
具体地,支架11可以包括水平段112和过渡段113,过渡段113可以自水平段112的一端向上延伸,此时,向上延伸的方向可以是垂直向上延伸,也可以是以一定的固定的角度向上延伸,还可以是以变化的角度弯曲的向上延伸,而横梁13的两端可以架设在过渡段113远离水平段112的末端上,以使得横梁13可以与支架11组合在一起提高起落架100的缓冲吸能作用。
另外,可以理解,由于支架11的水平段112具有两个端部,那么向上延伸的过渡段113有两段,两段过渡段113对称设置。并且,在本实施例中,过渡段113是与以一定的角度变化自水平段112的一端向上延伸,这样可以使得支架11与弹性件12和横梁13连接的更为平滑自然,也利于支架11缓冲吸能,同时使得起落架100的造型设计更为美观。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起落架10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连接件15,其中第二连接件15与第一连接件14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14与过渡段113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14可以与第二连接件15配合将横梁13的两端夹紧。
如此,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14与第二连接件15将横梁13的两端夹紧在过渡段113上,使得横梁13不易发生偏移,以提高横梁13与支架11连接的可靠性。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4可以为塑料制品,即第一连接件14可以由注塑的工艺形成,制造方便成本低廉;当然第一连接件14也可以是采用合金等复合金属材料制成,使得第一连接件14的使用耐久度更高。
第一连接件14可以为矩形、三角形、圆环形等规则形状,当然第一连接件14也可以是不规则形状,只要第一连接件14能够稳定覆盖安装在过渡段113的末端即可。第一连接件1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4为四个,四个第一连接件14分别安装在四段过渡段113的末端上。
第一连接件14可以通过结构胶和铆钉等混合连接方式分别与两个支架11的四段过渡段113的末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以提高连接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可以与后续安装的第二连接件15配合夹紧横梁13。
第二连接件15的材料可以与第一连接件14一致,并且第二连接件15的数量与第一连接件14对应,从而使得第二连接件15可以更好地与第一连接件14配合连接。
在将第一连接件14与过渡段113固定安装后,可以将横梁13架设在第一连接件14上,然后再将第二连接件15与第一连接件14固定安装,其中两者固定的方式可以是卡合固定,也可以是通过螺栓螺钉等紧固件固定,上述两种安装方式均能够保证第二连接件15与第一连接件14之间可拆卸连接,从而可以方便地将横梁13拆装。当然,也可以是通过粘合的方式固定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连接件15,本申请中并不对第一连接件14与第二连接件15的连接方式做具体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横梁13的两端可以套设有缓冲件16,缓冲件16可以与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连接件15连接。如此,通过在横梁13的两端套设缓冲件16,使得横梁13的两端可以与第一连接件14与第二连接件15连接的更为紧密,从而保证起落架100结构的可靠性,并且在交通工具2000起降时,缓冲件16可以分担部分冲击力,从而提高起落架100的吸能特性。
具体地,缓冲件16可以由橡胶、泡棉等材料制成,以起到一定的吸收冲击能量的作用,缓冲件16可以为圈状,从而可以被套设在横梁13的两端。在横梁13的两端被第一连接件14与第二连接件15配合夹紧在过渡段113上时,缓冲件16可以填补第一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15和横梁13的两端之间的空隙,也即是说缓冲件16与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连接件15连接在一起,此时缓冲件16可以增大第一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15与横梁13的两端之间的摩擦,使得三者可以连接的更加紧密。
如图4所示,缓冲件16也可以选择直接形成在第一连接件14与第二连接件15上,例如形成在第一连接件14与第二连接件15的边缘或是内部,此时缓冲件16可以为片状或是其他形状,缓冲件16可以是被贴设在第一连接件14及第二连接件15上。
请参阅图2与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过渡段113上形成有第一接口110和第二接口111,第二接口111可以与第一接口110连接,第一接口110处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一层结构1100,第二接口111处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二层结构1110,在第一接口110与第二接口111的连接处,第二层结构1110可以与对应的一个第一层结构1100互补连接。
如此,通过在支架11的过渡段113上做铺层设计,即层叠设置多个第一层结构1100和第二层结构1110,并将第二层结构1110与对应的一个第一层结构1100互补连接,使得优化了由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支架11的结构设计,从而使得提高了支架11的整体结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
具体地,进一步地,当支架11的材料为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复合材料时,为了优化碳纤维和玻璃纤维连接处,过渡段113上形成有第一接口110与第二接口111,由第一接口110向下延伸的部分为第一区域A1,第一区域A1可以为碳纤维区域,由第二接口111向上延伸的区域为第二区域A2,第二区域A2可以为玻璃纤维区域。
其中,第一接口110处形成有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一层结构1100,第二接口111处形成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二层结构1110。当第一区域A1与第二区域A2通过第一接口110与第二接口111连接在一起时,第一层结构1100与对应的一个第二层结构1110互补连接,此时可以将第一接口110与第二接口111互补连接的部分区域称为搭接区域A。
其中,互补连接可以是:当第一接口110上形成的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一层结构1100形成向内凹/向外凸的端面,第二接口111上形成的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二层结构1110则形成向外凸/向内凹的端面;或者是,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一层结构1100为错位设置,对应的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二层结构1110也错位设置,并且第一层结构1100能与对应的一个第二层结构1110连接在一起。
这样,通过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一层结构1100和第二层结构1110,并将第二层结构1110与对应的一个第一层结构1100互补连接,使得第一区域A1与第二区域A2可以可靠地连接在一起,并且还能够提高起落架100的吸能特性。
请参阅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过渡段113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层结构1100可以在位于第一接口110处错开设置,相邻的两个第二层结构1110可以在位于第二接口111处错开设置。
如此,通过将相邻两个第一层结构1100在第一接口110处错开设置,并对应将第二接口111处的对应的第二层结构1110也错开设置,使得在第一接口110与第二接口111连接时,第一层结构1100与对应的第二层结构1110为错位连接关系,以达到以铺层错位的方式搭接在一起,从而提高了第一接口110与第二接口111连接的可靠性。
具体地,如上所述,当支架11的材料同时包括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复合材料时,由于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优越的抗疲劳性能和可设计性,那么可以对两种材料的连接处进行结构优化,例如在第一区域A1与第二区域A2连接的第一接口110与第二接口111处进行铺层设计。
当第一接口110与第二接口111连接时,可以容易理解,在搭接区域A包括有两种不同的复合材料,此时为了提高搭接区域A的界面粘接强度和安全可靠性,可以选用错位搭接方式,即将相邻的两个第一层结构1100在位于第一接口110处错开设置,同样,将相邻的两个第二层结构1110在第二接口111处错开设置,然后将第一层结构1100与对应的一个第二层结构1110搭接在一起,并将搭接在一起的位置记做第一层结构1100与第二层结构1110搭接的搭接点P。
此时,如图5所示,在第一接口110与第二接口111连接处,即搭接区域A的端面上,相邻的两个搭接在一起的第一层结构1100与第二层结构1110的搭接点P之间为错位设置关系,即前一个第一层结构1100与第二层结构1110的搭接点P的位置,与后一个第一层结构1100与第二层结构1110的搭接点P的位置错开一定距离,这样,通过在两种复合材料相交的区域,即搭接区域A,采用铺层错位搭接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该区域的连接强度和连接可靠性。
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一种交通工具2000可以包括主体200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起落架100,起落架100安装在主体200上。
如此,通过将起落架100安装在交通工具2000的主体200上,使得可以使用起落架100以辅助交通工具2000进行起飞、着陆、地面滑行和停放等操作,并且由于起落架100中加设了与弹性件12独立设置的横梁13,使得在交通工具2000进行降落时,可以通过支架11、弹性件12和横梁13三者的自身变形来吸收降落冲击能量,从而提高起落架100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保证交通工具2000的使用可靠性。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2000不限定种类,可以为无人机、直升机、飞行汽车或者载人飞行器等。只需交通工具2000的主体200上安装有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起落架100组件即可。
在交通工具2000为飞行汽车的情况下,起落架100可以为安装在主体200所包括的底盘部分上,从而可以辅助交通工具2000进行飞行、着陆、地面滑行和停放。
其中,起落架100的一个装配过程,以及起落架100安装在主体200的过程示例如下:
使用玻璃纤维环氧预浸料和碳纤维环氧预浸料,通过热压罐工艺一体成型支架11及弹性件12,将第一连接件14与过渡段113通过结构胶和铆钉进行混合连接然后将横梁13的两端架设在过渡段113上,并通过紧固螺栓配合第二连接件15与第一连接件14将横梁13夹紧在过渡段113上,此时横梁13包围弹性件12,最后将横梁13的边缘件131与交通工具2000的主体200通过结构胶和铆钉进行混合连接。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架;
连接所述两个支架的弹性件;和
连接所述两个支架的横梁,所述横梁与所述弹性件独立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下边缘低于所述弹性件的下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本体和连接在所述本体的下部的边缘件,所述边缘件包括所述下边缘,所述边缘件的弹性大于所述本体的弹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围所述弹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水平段和连接所述水平段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自所述水平段的一端向上延伸,所述横梁的两端架设在所述过渡段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过渡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配合将所述横梁的两端夹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两端套设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上形成有第一接口和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处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一层结构,所述第二接口处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第二层结构,在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一接口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层结构与对应的一个第一层结构互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落架,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过渡段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层结构在位于所述第一接口处错开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层结构在位于所述第二接口处错开设置。
10.一种交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和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安装在所述主体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84963.8U CN215475713U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起落架和交通工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384963.8U CN215475713U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起落架和交通工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475713U true CN215475713U (zh) | 2022-01-11 |
Family
ID=79720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384963.8U Active CN215475713U (zh) | 2021-06-21 | 2021-06-21 | 起落架和交通工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475713U (zh) |
-
2021
- 2021-06-21 CN CN202121384963.8U patent/CN21547571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783233B2 (en) | Composite land vehicle frame | |
US9096269B2 (en) | Structure for passenger vehicle interi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 |
KR20130109139A (ko) | 레일 차량용 경량성 복합물 캡 구조체 | |
CN104010926B (zh) | 具有后底板和横梁的机动车车身 | |
CN112477999B (zh) | 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后地板碳纤维骨架结构 | |
CN106553696A (zh) | 重型卡车车架总成 | |
JP2016530152A (ja) | 鉄道車シャーシのための複合材料構造体 | |
CN215475713U (zh) | 起落架和交通工具 | |
CN215475710U (zh) | 起落架、起落架组件和交通工具 | |
CN110281962B (zh) | 一种轨道车辆的车体结构 | |
CN101992663B (zh) | 高速两栖船承载结构 | |
CN210063157U (zh) | 一种通过拉挤成型梁来加强碳纤维地板横梁的地板结构 | |
CN210063139U (zh) | 一种后置后驱动氢能源汽车的铝合金车架后舱框架结构 | |
CN113022610B (zh) | 一种用于磁悬浮车辆的地板组成及磁悬浮车辆 | |
JP5691313B2 (ja) | 乗用車車室用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4228418B (zh) | 飞行汽车的车身结构及飞行汽车 | |
CN114228419B (zh) | 飞行汽车的车身结构及飞行汽车 | |
CN217396676U (zh) | 皮卡车的车厢后板组件和皮卡车 | |
CN219487564U (zh) | 一种高吸能碳纤维泡沫铝汽车门槛梁结构 | |
CN221293526U (zh) | 一种悬吊架、转向架及空铁交通系统 | |
CN109606475B (zh) | 车辆顶盖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8806123U (zh) | 前纵梁结构及汽车 | |
CN219056397U (zh) | 汽车顶盖加强结构及汽车 | |
CN216034652U (zh) | 一种商用车用车架 | |
CN217456135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后地板后段总成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