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457252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457252U
CN215457252U CN202121332328.5U CN202121332328U CN215457252U CN 215457252 U CN215457252 U CN 215457252U CN 202121332328 U CN202121332328 U CN 202121332328U CN 215457252 U CN215457252 U CN 2154572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material containing
piece
pot
r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3232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羊小亮
黄韦铭
罗飞龙
刘化勇
郑博文
杨利杰
吴良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3232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4572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4572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4572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烹饪锅;物料盛放件,物料盛放件设置有第一烹饪腔,物料盛放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烹饪锅内,物料盛放件与烹饪锅之间合围出第二烹饪腔,物料盛放件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通部,第一连通部连通第一烹饪腔和第二烹饪腔;其中,第一连通部至物料盛放件的口部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连通部至物料盛放件的底壁的距离。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烹饪器具的结构,使得沿烹饪器具的高度方向,第一连通部位于物料盛放件的中下部,该设置利于第二烹饪腔内的米汤通过第一连通部冲刷第一烹饪腔内的米饭,进而可保证米饭的沥糖效果。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用烹饪器具煮米饭时,将米水混合物放到内锅内进行加热,米饭煮熟后,米饭的淀粉含量较高,无法满足糖尿病人或是肥胖病人的食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烹饪锅;物料盛放件,物料盛放件设置有第一烹饪腔,物料盛放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烹饪锅内,物料盛放件与烹饪锅之间合围出第二烹饪腔,物料盛放件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通部,第一连通部连通第一烹饪腔和第二烹饪腔;其中,第一连通部至物料盛放件的口部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连通部至物料盛放件的底壁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烹饪锅和物料盛放件。利用烹饪器具烹饪低糖米饭时,将米水混合物置于物料盛放件的第一烹饪腔内。烹饪器具工作,第二烹饪腔内的米汤会通过第一连通部进入到物料盛放件的第一烹饪腔内,且第一烹饪腔内的米汤也会通过第一连通部流回至第二烹饪腔内,通过控制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的工作参数,以使烹饪锅内的米汤不断升降,实现第二烹饪腔内的米汤通过第一连通部对物料盛放件内的米饭沥煮。
可以理解的是,米粒中的糖分会在沥煮过程中被排入第二烹饪内,以实现对米饭的沥糖作用,可保证米粒中的淀粉含量可控,使得蒸出的米饭可满足糖尿病人或是肥胖病人的食用要求。另外,在米饭沥煮的过程中米饭中的多余水分也会随之由第一连通部排出至第二烹饪腔,这样可避免米粒长时间浸泡在水中而导致粘连成团状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升米饭的食用口感。
由于第一连通部至物料盛放件的口部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连通部至物料盛放件的底壁的距离,即,沿烹饪器具的高度方向,第一连通部位于物料盛放件的中下部,该设置利于第二烹饪腔内的米汤通过第一连通部冲刷第一烹饪腔内的米饭,进而可保证米饭的沥糖效果。同时,烹饪器具工作时产生的高温蒸汽会通过第一连通部进入到第一烹饪腔内,通过蒸汽来加热第一烹饪腔内的米粒。
若第一连通部位于物料盛放件的上部,则,需要增大烹饪器具的加热功率才能升高第二烹饪腔内的米汤的液位以使米汤通过第一连通部进入到第一烹饪腔内,这样,就会增大烹饪器具的能耗,同时,若第一连通部位于物料盛放件的上部,不利于第一烹饪腔内的米汤排出,会影响沥糖效果。
若第一连通部位于物料盛放件的底部,则第一烹饪腔内的部分米粒(如,靠近第一烹饪腔底部的米粒)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易导致粘连成团状,影响米饭的食用口感。
当无需烹饪沥米饭时,可将物料盛放件由烹饪锅内取出,以利用烹饪锅烹饪米饭,以实现烹饪器具的常规烹饪操作。当既需要烹饪沥米饭又需要烹饪常规米饭时,可将物料盛放件放入烹饪锅内,并分别向物料盛放件和烹饪锅内投放米粒,以达到烹饪器具同时烹饪两种米饭的目的。该设置可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产品的功能更丰富,可实现利用一种烹饪器具实现多种烹饪功能的目的,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连通部至物料盛放件的底壁的距离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3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第一连通部至物料盛放件的底壁的距离的取值范围,使之满足15mm至30mm,以保证米饭的沥糖效果。
若第一连通部至物料盛放件的底壁的距离大于30mm,则,需要增大烹饪器具的加热功率才能升高第二烹饪腔内的米汤的液位以使米汤通过第一连通部进入到第一烹饪腔内,这样,就会增大烹饪器具的能耗,同时,若第一连通部至物料盛放件的底壁的距离大于30mm,不利于第一烹饪腔内的米汤排出,会影响沥糖效果。
若第一连通部至物料盛放件的底壁的距离小于15mm,则第一烹饪腔内的部分米粒(如,靠近第一烹饪腔底部的米粒)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易导致粘连成团状,影响米饭的食用口感。
具体地,第一连通部至物料盛放件的底壁的距离包括:18mm、22mm、25mm、27mm及30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物料盛放件设置有液位限制线,第一连通部位于液位限制线的最大值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物料盛放件设置有液位限制线,通过合理设置液位限制线和第一连通部的位置关系,使得第一连通部位于液位限制线的最大值处。即,限定了第一连通部与第一烹饪腔内的米量的关系,以兼顾沥米饭烹饪的有效性及烹饪器具的能耗。
若第一连通部至物料盛放件的底壁的距离大于液位限制线的最大值,则需要增大烹饪器具的加热功率才能升高第二烹饪腔内的米汤的液位以使米汤通过第一连通部进入到第一烹饪腔内,这样,就会增大烹饪器具的能耗,同时,若第一连通部位于液位限制线的最大值的上部,不利于第一烹饪腔内的米汤排出,会影响沥糖效果。
若第一连通部至物料盛放件的底壁的距离小于液位限制线的最大值,则第一烹饪腔内的部分米粒(如,靠近第一烹饪腔底部的米粒)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易导致粘连成团状,影响米饭的食用口感。
另外,第一连通部位于液位限制线的最大值处,当第一烹饪腔内的水量大于液位限制线的最大值时,第一烹饪腔内的水会由第一连通部流入第二烹饪腔,有利于保证第一烹饪腔内米水配比的合理性。
可以理解的是,液位限制线指示了第一烹饪腔内能够容置的最大米水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物料盛放件的容积与烹饪锅的容积的比值≥0.1。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物料盛放件和烹饪锅的配合结构,使得物料盛放件的容积与烹饪锅的容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1,这样,就限定了第二烹饪腔内用于容置米汤的空间与第一烹饪腔内用于容置米水混合物的空间的关系,为后续第二烹饪腔内的米汤通过第一连通部冲刷第一烹饪腔内的米饭,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具体地,物料盛放件的容积与烹饪锅的容积的比值包括0.2、0.3、0.4、0.5和0.6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物料盛放件还包括:第二连通部,第二连通部连通第一烹饪腔和第二烹饪腔;其中,第一连通部位于第二连通部和物料盛放件的底壁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物料盛放件还包括第二连通部,且第二连通部能够连通第一烹饪腔和第二烹饪腔。通过合理限定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的位置关系,使得第一连通部位于第二连通部和物料盛放件的底壁之间,位于第一连通部上方的第二连通部用于通蒸汽,以使蒸汽能够快速进入第一烹饪腔内加热米饭。
当第二烹饪腔内的米汤通过第一连通部进入到物料盛放件的第一烹饪腔时,第一连通部用于通蒸汽的空间被减小,导致进入到第一烹饪腔内的蒸汽量减小,这样不利于加热米饭,易导致延长米饭的烹饪时间,增加产品能耗。故而通过在第一连通部的上方设置第二连通部,可保证单位时间内进入到第一烹饪腔内的蒸汽量,兼顾了产品的烹饪效率及米饭的沥糖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多个连通孔,多个连通孔沿物料盛放件的周向间隔布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的结构,使得第一连通部包括多个连通孔,或使第二连通部包括多个连通孔,或使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均包括多个连通孔。其中,多个连通孔沿物料盛放件的周向间隔布置,该设置可保证米汤可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同时进入或排出第一烹饪腔,有利于提升米饭的沥糖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壳体,烹饪锅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壳体内;盖体,可开合地设于壳体;连接结构,设于盖体和烹饪锅中的至少一个上,物料盛放件通过连接结构安装定位。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壳体和盖体。其中,盖体,可开合地设于壳体,盖体盖设于壳体上,第一烹饪腔和第二烹饪腔随之被密封,打开盖体,第一烹饪腔和第二烹饪腔随之敞开。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连接结构,使得盖体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或使烹饪锅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或使盖体上和烹饪锅上均设置有连接结构,利用连接结构安装固定物料盛放件,以保证物料盛放件与烹饪锅的配合尺寸,进而可保证第一烹饪腔内的米水混合物和第二烹饪腔内的米汤的位置关系,为蒸煮沥米饭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当连接结构设于盖体上时,连接结构为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盖体相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物料盛放件可拆装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结构为连接杆,合理设置连接杆与盖体和物料盛放件的配合结构,使得连接杆的一端与盖体相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物料盛放件可拆装连接,也就是说,盖体通过连接杆与物料盛放件连接在一起。盖体具有支撑固定连接杆的作用,物料盛放件在连接杆的作用下悬空于烹饪锅内,以保证物料盛放件与烹饪锅之间的配合尺寸。
另外,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物料盛放件可拆装连接,故而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装配或拆卸物料盛放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连接杆与盖体转动连接,盖体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适于收纳连接杆。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杆与盖体转动连接,当需要装配物料盛放件时,可转动连接杆,使得连接杆垂直于盖体,并将物料盛放件与连接杆装配,以使物料盛放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烹饪锅内。
进一步地,烹饪完成后,可将物料盛放件由连接杆上拆卸下来,并转动连接杆使之收纳于盖体的容纳槽内,该设置便于连接杆的使用及收纳,可操作性强,且可避免连接杆丢失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连接杆与盖体可拆装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杆与盖体可拆装连接,即,当需要使用物料盛放件时,可将连接杆与盖体和物料盛放件整体装配在一起,当需要清理烹饪器具时,可将连接杆由盖体上取下,以便盖体、物料盛放件及连接杆的清理、清洁。
具体地,连接杆与盖体的连接方式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卡接、螺接、磁吸及通过紧固件(如,螺钉、螺栓或铆钉)紧固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当连接结构设于烹饪锅上时,连接结构设于烹饪锅的口部,物料盛放件设置有翻边,翻边搭设于连接结构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物料盛放件和烹饪锅的配合结构,使得物料盛放件设置有翻边,连接结构设于烹饪锅的口部,物料盛放件和烹饪锅装配时,物料盛放件的翻边搭设于连接结构上,也就是说,物料盛放件搭设于烹饪锅的口部。该设置有利于增大物料盛放件与烹饪锅的接触面积和接触角度,烹饪锅可有效支撑及固定物料盛放件,可保证物料盛放件装配的稳定及可靠。
另外,物料盛放件的翻边搭设于连接结构上,便于用户通过翻边取放物料盛放件,具有操作便利的优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物料盛放件的部分侧壁凹陷以形成凹部,凹部与翻边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物料盛放件的结构,使得物料盛放件设置有凹部,凹部为物料盛放件的部分侧壁凹陷以构造出的结构,且凹部与翻边相连接。凹部的结构设置有利于增大物料盛放件的结构强度,这样,有利于减小物料盛放件使用时产生的形变量,可保证物料盛放件与烹饪锅有效且可靠的装配在一起,避免物料盛放件跌落至烹饪锅内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当连接结构设于烹饪锅上时,连接结构位于烹饪锅的底壁和物料盛放件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连接结构设于烹饪锅上时,连接结构位于烹饪锅的底壁和物料盛放件之间,连接结构能够支撑起物料盛放件。这样,将食材放置在物料盛放件内后,连接结构在烹饪锅内支撑起物料盛放件,以使物料盛放件和烹饪锅之间具有间隙,为后续米汤及蒸汽在物料盛放件和烹饪锅的之间流动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连接结构为环状结构;或连接结构包括多个连接块,多个连接块沿物料盛放件的周向间隔布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结构为环状结构,环状结构的一端与烹饪锅的底壁相抵靠,环状结构的另一端与物料盛放件的底壁相抵靠。该设置增大了连接结构与物料盛放件和烹饪锅的基础面积,丰富了连接结构与物料盛放件和烹饪锅的接触角度,可保证物料盛放件与烹饪锅之间的配合尺寸,具有装配稳定性好的优点。
或者,连接结构包括多个连接块,多个连接块沿物料盛放件的周向间隔布置,该设置可从多个方向及多个角度上支撑固定物料盛放件,可保证物料盛放件与烹饪锅之间的配合尺寸,且减少了连接结构的材料投入,有利于降低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
具体地,连接块与烹饪锅及物料盛放件中的任一个可拆装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连接结构为烹饪锅侧壁向内凸出的凸台,物料盛放件的口部翻边搭设在凸台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结构为烹饪锅侧壁向内凸出的凸台,物料盛放件的口部翻边搭设在凸台上,凸台能够支撑起物料盛放件。这样,将食材放置在物料盛放件内后,凸台在烹饪锅内支撑起物料盛放件,以使物料盛放件和烹饪锅之间具有间隙,为后续米汤及蒸汽在物料盛放件和烹饪锅的之间流动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物料盛放件的侧壁呈筒状。
在该技术方案中,物料盛放件的侧壁呈筒状,该设置具有加工便利,便于生产的优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物料盛放件的高度方向,物料盛放件的侧壁先向烹饪锅的内壁方向延伸,再朝向背离烹饪锅的内壁方向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物料盛放件的结构,使得物料盛放件的侧壁先向烹饪锅的内壁方向延伸,再朝向背离烹饪锅的内壁方向延伸,该设置便于蒸汽在第一烹饪腔内流动,可保证加热米饭的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对烹饪锅供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加热装置,利用加热装置对烹饪锅供热,以满足烹饪器具的烹饪需求。
具体地,加热装置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红外加热件、电磁加热件、线圈盘加热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烹饪锅和物料盛放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烹饪锅和物料盛放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物料盛放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物料盛放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烹饪器具,110烹饪锅,120物料盛放件,122第一烹饪腔,124第一连通部,126第二连通部,128凹部,130第二烹饪腔,140壳体,150盖体,160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锅110和物料盛放件120,物料盛放件120设置有第一烹饪腔122,物料盛放件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烹饪锅110内,物料盛放件120与烹饪锅110之间合围出第二烹饪腔130,物料盛放件120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通部124,第一连通部124连通第一烹饪腔122和第二烹饪腔130,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口部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的距离。
详细地,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锅110和物料盛放件120。利用烹饪器具100烹饪低糖米饭时,将米水混合物置于物料盛放件120的第一烹饪腔122内。烹饪器具100工作,第二烹饪腔130内的米汤会通过第一连通部124进入到物料盛放件120的第一烹饪腔122内,且第一烹饪腔122内的米汤也会通过第一连通部124流回至第二烹饪腔130内,通过控制烹饪器具100的加热装置的工作参数,以使烹饪锅110内的米汤不断升降,实现第二烹饪腔130内的米汤通过第一连通部124对物料盛放件120内的米饭沥煮。
可以理解的是,米粒中的糖分会在沥煮过程中被排入第二烹饪内,以实现对米饭的沥糖作用,可保证米粒中的淀粉含量可控,使得蒸出的米饭可满足如糖尿病人或是肥胖病人的食用要求。另外,在米饭沥煮的过程中米饭中的多余水分也会随之由第一连通部124排出至第二烹饪腔130,这样可避免米粒长时间浸泡在水中而导致粘连成团状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升米饭的食用口感。
由于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口部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的距离,即,沿烹饪器具100的高度方向,第一连通部124位于物料盛放件120的中下部,该设置利于第二烹饪腔130内的米汤通过第一连通部124冲刷第一烹饪腔122内的米饭,进而可保证米饭的沥糖效果。同时,烹饪器具100工作时产生的高温蒸汽会通过第一连通部124进入到第一烹饪腔122内,通过蒸汽来加热第一烹饪腔122内的米粒。
若第一连通部124位于物料盛放件120的上部,则,需要增大烹饪器具100的加热功率才能升高第二烹饪腔130内的米汤的液位以使米汤通过第一连通部124进入到第一烹饪腔122内,这样,就会增大烹饪器具100的能耗,同时,若第一连通部124位于物料盛放件120的上部,不利于第一烹饪腔122内的米汤排出,会影响沥糖效果。
若第一连通部124位于物料盛放件120的底部,则第一烹饪腔122内的部分米粒(如,靠近第一烹饪腔122底部的米粒)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易导致粘连成团状,影响米饭的食用口感。
当无需烹饪沥米饭时,可将物料盛放件120由烹饪锅110内取出,以利用烹饪锅110烹饪米饭,以实现烹饪器具100的常规烹饪操作。当既需要烹饪沥米饭又需要烹饪常规米饭时,可将物料盛放件120放入烹饪锅110内,并分别向物料盛放件120和烹饪锅110内投放米粒,以达到烹饪器具100同时烹饪两种米饭的目的。该设置可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产品的功能更丰富,可实现利用一种烹饪器具100实现多种烹饪功能的目的,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另外,由于沿烹饪器具100的高度方向,第一烹饪腔122位于第二烹饪腔130上方,故而,当利用第一烹饪腔122和第二烹饪腔130同时烹饪米饭时,第二烹饪腔130溢出的米汤可通过第一连通部126进入到第一烹饪腔122内,可以有效防止烹饪器具100工作时米汤溢出。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锅110和物料盛放件120,物料盛放件120设置有第一烹饪腔122,物料盛放件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烹饪锅110内,物料盛放件120与烹饪锅110之间合围出第二烹饪腔130,物料盛放件120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通部124,第一连通部124连通第一烹饪腔122和第二烹饪腔130,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口部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的距离。
进一步地,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的距离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30mm。
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的距离的取值范围,使之满足15mm至30mm,以保证米饭的沥糖效果。
若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的距离大于30mm,则,需要增大烹饪器具100的加热功率才能升高第二烹饪腔130内的米汤的液位以使米汤通过第一连通部124进入到第一烹饪腔122内,这样,就会增大烹饪器具100的能耗,同时,若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的距离大于30mm,不利于第一烹饪腔122内的米汤排出,会影响沥糖效果。
若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的距离小于15mm,则第一烹饪腔122内的部分米粒(如,靠近第一烹饪腔122底部的米粒)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易导致粘连成团状,影响米饭的食用口感。
具体地,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的距离包括:18mm、22mm、25mm、27mm及30mm。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锅110和物料盛放件120,物料盛放件120设置有第一烹饪腔122,物料盛放件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烹饪锅110内,物料盛放件120与烹饪锅110之间合围出第二烹饪腔130,物料盛放件120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通部124,第一连通部124连通第一烹饪腔122和第二烹饪腔130,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口部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的距离。
进一步地,物料盛放件120设置有液位限制线,第一连通部124位于液位限制线的最大值处。
详细地,物料盛放件120设置有液位限制线,通过合理设置液位限制线和第一连通部124的位置关系,使得第一连通部124位于液位限制线的最大值处。即,限定了第一连通部124与第一烹饪腔122内的米量的关系,以兼顾沥米饭烹饪的有效性及烹饪器具100的能耗。
若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的距离大于液位限制线的最大值,则需要增大烹饪器具100的加热功率才能升高第二烹饪腔130内的米汤的液位以使米汤通过第一连通部124进入到第一烹饪腔122内,这样,就会增大烹饪器具100的能耗,同时,若第一连通部124位于液位限制线的最大值的上部,不利于第一烹饪腔122内的米汤排出,会影响沥糖效果。
若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的距离小于液位限制线的最大值,则第一烹饪腔122内的部分米粒(如,靠近第一烹饪腔122底部的米粒)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易导致粘连成团状,影响米饭的食用口感。
另外,第一连通部124位于液位限制线的最大值处,当第一烹饪腔122内的水量大于液位限制线的最大值时,第一烹饪腔122内的水会由第一连通部124流入第二烹饪腔130,有利于保证第一烹饪腔122内米水配比的合理性。
可以理解的是,液位限制线指示了第一烹饪腔122内能够容置的最大米水量。
实施例4: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锅110和物料盛放件120,物料盛放件120设置有第一烹饪腔122,物料盛放件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烹饪锅110内,物料盛放件120与烹饪锅110之间合围出第二烹饪腔130,物料盛放件120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通部124,第一连通部124连通第一烹饪腔122和第二烹饪腔130,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口部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的距离。
进一步地,物料盛放件120的容积与烹饪锅110的容积的比值≥0.1。
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物料盛放件120和烹饪锅110的配合结构,使得物料盛放件120的容积与烹饪锅110的容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1,这样,就限定了第二烹饪腔130内用于容置米汤的空间与第一烹饪腔122内用于容置米水混合物的空间的关系,为后续第二烹饪腔130内的米汤通过第一连通部124冲刷第一烹饪腔122内的米饭,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具体地,物料盛放件120的容积与烹饪锅110的容积的比值包括0.2、0.3、0.4、0.5和0.6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实施例5:
如图1、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锅110和物料盛放件120,物料盛放件120设置有第一烹饪腔122,物料盛放件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烹饪锅110内,物料盛放件120与烹饪锅110之间合围出第二烹饪腔130,物料盛放件120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通部124,第一连通部124连通第一烹饪腔122和第二烹饪腔130,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口部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的距离。
进一步地,物料盛放件120还包括第二连通部126,第二连通部126连通第一烹饪腔122和第二烹饪腔130;其中,第一连通部124位于第二连通部126和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之间。
详细地,物料盛放件120还包括第二连通部126,且第二连通部126能够连通第一烹饪腔122和第二烹饪腔130。通过合理限定第一连通部124和第二连通部126的位置关系,使得第一连通部124位于第二连通部126和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之间,位于第一连通部124上方的第二连通部126用于通蒸汽,以使蒸汽能够快速进入第一烹饪腔122内加热米饭。
当第二烹饪腔130内的米汤通过第一连通部124进入到物料盛放件120的第一烹饪腔122时,第一连通部124用于通蒸汽的空间被减小,导致进入到第一烹饪腔122内的蒸汽量减小,这样不利于加热米饭,易导致延长米饭的烹饪时间,增加产品能耗。故而通过在第一连通部124的上方设置第二连通部126,可保证单位时间内进入到第一烹饪腔122内的蒸汽量,兼顾了产品的烹饪效率及米饭的沥糖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通部124和第二连通部126相连接。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通部124和第二连通部126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第一连通部124和第二连通部126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多个连通孔,多个连通孔沿物料盛放件120的周向间隔布置。
其中,通过合理设置第一连通部124和第二连通部126的结构,使得第一连通部124包括多个连通孔,或使第二连通部126包括多个连通孔,或使第一连通部124和第二连通部126均包括多个连通孔。其中,多个连通孔沿物料盛放件120的周向间隔布置,该设置可保证米汤可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同时进入或排出第一烹饪腔122,有利于提升米饭的沥糖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连通孔呈阵列布置,即,具有多排、多列个连通孔。
其中,如图1、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连通孔为圆孔;如图4所示,连通孔为条形孔。连通孔的形状不限于圆孔和条形孔,还可为方孔、五边形孔及异形孔(异形孔指的是形状不规则的孔)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实施例6: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锅110和物料盛放件120,物料盛放件120设置有第一烹饪腔122,物料盛放件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烹饪锅110内,物料盛放件120与烹饪锅110之间合围出第二烹饪腔130,物料盛放件120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通部124,第一连通部124连通第一烹饪腔122和第二烹饪腔130,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口部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的距离。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壳体140和盖体150,烹饪锅11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壳体140内,盖体150可开合地设于壳体140,连接结构160设于盖体150和烹饪锅110中的至少一个上,物料盛放件120通过连接结构160安装定位。
详细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壳体140和盖体150。其中,盖体150,可开合地设于壳体140,盖体150盖设于壳体140上,第一烹饪腔122和第二烹饪腔130随之被密封,打开盖体150,第一烹饪腔122和第二烹饪腔130随之敞开。
另外,通过设置连接结构160,使得盖体150上设置有连接结构160,或使烹饪锅110上设置有连接结构160,或使盖体150上和烹饪锅110上均设置有连接结构160,利用连接结构160安装固定物料盛放件120,以保证物料盛放件120与烹饪锅110的配合尺寸,进而可保证第一烹饪腔122内的米水混合物和第二烹饪腔130内的米汤的位置关系,为蒸煮沥米饭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实施例7: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实施例7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锅110和物料盛放件120,物料盛放件120设置有第一烹饪腔122,物料盛放件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烹饪锅110内,物料盛放件120与烹饪锅110之间合围出第二烹饪腔130,物料盛放件120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通部124,第一连通部124连通第一烹饪腔122和第二烹饪腔130,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口部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的距离,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壳体140和盖体150,烹饪锅11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壳体140内,盖体150可开合地设于壳体140,连接结构160设于盖体150和烹饪锅110中的至少一个上,物料盛放件120通过连接结构160安装定位。
进一步地,当连接结构160设于盖体150上时,连接结构160为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盖体150相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物料盛放件120可拆装连接。
详细地,连接结构160为连接杆,合理设置连接杆与盖体150和物料盛放件120的配合结构,使得连接杆的一端与盖体150相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物料盛放件120可拆装连接,也就是说,盖体150通过连接杆与物料盛放件120连接在一起。盖体150具有支撑固定连接杆的作用,物料盛放件120在连接杆的作用下悬空于烹饪锅110内,以保证物料盛放件120与烹饪锅110之间的配合尺寸。
另外,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物料盛放件120可拆装连接,故而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装配或拆卸物料盛放件120。
进一步地,连接杆与盖体150转动连接,盖体150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适于收纳连接杆。
其中,连接杆与盖体150转动连接,当需要装配物料盛放件120时,可转动连接杆,使得连接杆垂直于盖体150,并将物料盛放件120与连接杆装配,以使物料盛放件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烹饪锅110内。
烹饪完成后,可将物料盛放件120由连接杆上拆卸下来,并转动连接杆使之收纳于盖体150的容纳槽内,该设置便于连接杆的使用及收纳,可操作性强,且可避免连接杆丢失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连接杆与盖体150可拆装连接。
其中,连接杆与盖体150可拆装连接,即,当需要使用物料盛放件120时,可将连接杆与盖体150和物料盛放件120整体装配在一起,当需要清理烹饪器具100时,可将连接杆由盖体150上取下,以便盖体150、物料盛放件120及连接杆的清理、清洁。
具体地,连接杆与盖体150的连接方式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卡接、螺接、磁吸及通过紧固件(如,螺钉、螺栓或铆钉)紧固连接。
实施例8: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实施例8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锅110和物料盛放件120,物料盛放件120设置有第一烹饪腔122,物料盛放件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烹饪锅110内,物料盛放件120与烹饪锅110之间合围出第二烹饪腔130,物料盛放件120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通部124,第一连通部124连通第一烹饪腔122和第二烹饪腔130,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口部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的距离,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壳体140和盖体150,烹饪锅11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壳体140内,盖体150可开合地设于壳体140,连接结构160设于盖体150和烹饪锅110中的至少一个上,物料盛放件120通过连接结构160安装定位。
进一步地,当连接结构160设于烹饪锅110上时,连接结构160设于烹饪锅110的口部,物料盛放件120设置有翻边,翻边搭设于连接结构160上。
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物料盛放件120和烹饪锅110的配合结构,使得物料盛放件120设置有翻边,连接结构160设于烹饪锅110的口部,物料盛放件120和烹饪锅110装配时,物料盛放件120的翻边搭设于连接结构160上,也就是说,物料盛放件120搭设于烹饪锅110的口部。该设置有利于增大物料盛放件120与烹饪锅110的接触面积和接触角度,烹饪锅110可有效支撑及固定物料盛放件120,可保证物料盛放件120装配的稳定及可靠。
另外,物料盛放件120的翻边搭设于连接结构160上,便于用户通过翻边取放物料盛放件120,具有操作便利的优点。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6所示,物料盛放件120的部分侧壁凹陷以形成凹部128,凹部128与翻边相连接。
其中,通过合理设置物料盛放件120的结构,使得物料盛放件120设置有凹部128,凹部128为物料盛放件120的部分侧壁凹陷以构造出的结构,且凹部128与翻边相连接。凹部128的结构设置有利于增大物料盛放件120的结构强度,这样,有利于减小物料盛放件120使用时产生的形变量,可保证物料盛放件120与烹饪锅110有效且可靠的装配在一起,避免物料盛放件120跌落至烹饪锅110内的情况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凹部128为绕物料盛放件120的侧壁周圈布置的环形结构。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凹部128为弧形结构,凹部12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凹部128沿物料盛放件120的周向间隔布置。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凹部128为绕物料盛放件120的侧壁周圈布置的环形结构,凹部12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凹部128沿烹饪器具100的高度方向间隔布置。
实施例9: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实施例9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锅110和物料盛放件120,物料盛放件120设置有第一烹饪腔122,物料盛放件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烹饪锅110内,物料盛放件120与烹饪锅110之间合围出第二烹饪腔130,物料盛放件120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通部124,第一连通部124连通第一烹饪腔122和第二烹饪腔130,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口部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的距离,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壳体140和盖体150,烹饪锅11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壳体140内,盖体150可开合地设于壳体140,连接结构160设于盖体150和烹饪锅110中的至少一个上,物料盛放件120通过连接结构160安装定位。
进一步地,当连接结构160设于烹饪锅110上时,连接结构160位于烹饪锅110的底壁和物料盛放件120之间。
详细地,当连接结构160设于烹饪锅110上时,连接结构160位于烹饪锅110的底壁和物料盛放件120之间,连接结构160能够支撑起物料盛放件120。这样,将食材放置在物料盛放件120内后,连接结构160在烹饪锅110内支撑起物料盛放件120,以使物料盛放件120和烹饪锅110之间具有间隙,为后续米汤及蒸汽在物料盛放件120和烹饪锅110的之间流动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60为环状结构。
其中,环状结构的一端与烹饪锅110的底壁相抵靠,环状结构的另一端与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相抵靠。该设置增大了连接结构160与物料盛放件120和烹饪锅110的基础面积,丰富了连接结构160与物料盛放件120和烹饪锅110的接触角度,可保证物料盛放件120与烹饪锅110之间的配合尺寸,具有装配稳定性好的优点。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60包括多个连接块,多个连接块沿物料盛放件120的周向间隔布置。
其中,连接结构160包括多个连接块,多个连接块沿物料盛放件120的周向间隔布置,该设置可从多个方向及多个角度上支撑固定物料盛放件120,可保证物料盛放件120与烹饪锅110之间的配合尺寸,且减少了连接结构160的材料投入,有利于降低烹饪器具100的生产成本。
具体地,连接块与烹饪锅110及物料盛放件120中的任一个可拆装连接。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实施例10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锅110和物料盛放件120,物料盛放件120设置有第一烹饪腔122,物料盛放件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烹饪锅110内,物料盛放件120与烹饪锅110之间合围出第二烹饪腔130,物料盛放件120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通部124,第一连通部124连通第一烹饪腔122和第二烹饪腔130,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口部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的距离,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壳体140和盖体150,烹饪锅11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壳体140内,盖体150可开合地设于壳体140,连接结构160设于盖体150和烹饪锅110中的至少一个上,物料盛放件120通过连接结构160安装定位。
进一步地,连接结构为烹饪锅侧壁向内凸出的凸台,物料盛放件的口部翻边搭设在凸台上。
其中,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结构为烹饪锅侧壁向内凸出的凸台,物料盛放件的口部翻边搭设在凸台上,凸台能够支撑起物料盛放件。这样,将食材放置在物料盛放件内后,凸台在烹饪锅内支撑起物料盛放件,以使物料盛放件和烹饪锅之间具有间隙,为后续米汤及蒸汽在物料盛放件和烹饪锅的之间流动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凸台为环状结构。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凸台包括多个凸块,多个凸块沿物料盛放件120的周向间隔布置。
实施例11:
如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11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锅110和物料盛放件120,物料盛放件120设置有第一烹饪腔122,物料盛放件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烹饪锅110内,物料盛放件120与烹饪锅110之间合围出第二烹饪腔130,物料盛放件120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通部124,第一连通部124连通第一烹饪腔122和第二烹饪腔130,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口部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的距离。
进一步地,物料盛放件120的侧壁呈筒状。
详细地,物料盛放件120的侧壁呈筒状,该设置具有加工便利,便于生产的优点。
实施例12:
如图6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12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锅110和物料盛放件120,物料盛放件120设置有第一烹饪腔122,物料盛放件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烹饪锅110内,物料盛放件120与烹饪锅110之间合围出第二烹饪腔130,物料盛放件120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通部124,第一连通部124连通第一烹饪腔122和第二烹饪腔130,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口部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的距离。
进一步地,沿物料盛放件120的高度方向,物料盛放件120的侧壁先向烹饪锅110的内壁方向延伸,再朝向背离烹饪锅110的内壁方向延伸。
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物料盛放件120的结构,使得物料盛放件120的侧壁先向烹饪锅110的内壁方向延伸,再朝向背离烹饪锅110的内壁方向延伸,该设置便于蒸汽在第一烹饪腔122内流动,可保证加热米饭的效率。
实施例13: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13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锅110和物料盛放件120,物料盛放件120设置有第一烹饪腔122,物料盛放件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烹饪锅110内,物料盛放件120与烹饪锅110之间合围出第二烹饪腔130,物料盛放件120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通部124,第一连通部124连通第一烹饪腔122和第二烹饪腔130,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口部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连通部124至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的距离。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对烹饪锅110供热。
详细地,通过设置加热装置,利用加热装置对烹饪锅110供热,以满足烹饪器具100的烹饪需求。
具体地,加热装置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红外加热件、电磁加热件、线圈盘加热件。
实施例14:
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锅110和物料盛放件120(如,蒸笼),蒸笼的侧壁开设有通孔,蒸笼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烹饪锅110内。
蒸笼侧壁上的通孔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和异形孔。多个通孔沿蒸笼的周向间隔布置。
蒸笼的底壁设置有加强筋以增强蒸笼的整体结构强度,其中,加强筋为蒸笼的部分底壁朝向背离蒸笼的口部方向凹陷形成的凹槽结构,或加强筋为蒸笼的部分底部朝向蒸笼的口部方向凸出的凸部。
蒸笼与烹饪锅110的配合关系:蒸笼的翻边搭设在烹饪锅110的口部;或蒸笼的口部与烹饪锅110过盈配合。
烹饪器具100还包括连接结构160,物料盛放件120通过连接结构160安装定位。连接结构160为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盖体150相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物料盛放件120磁吸连接。或者连接结构160位于物料盛放件120的底壁和烹饪锅110的底壁之间。
物料盛放件120的容积与烹饪锅110的容积的比值≥0.1。具体地,物料盛放件120的容积与烹饪锅110的容积的比值为0.5。烹饪锅110内的水量和米量的比值≥
Figure BDA0003116309380000211
。蒸笼内的水量和米量的比值≥
Figure BDA0003116309380000212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烹饪器具100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702,通电;
步骤S704,自检;
步骤S706,加热;
步骤S708,沸腾;
步骤S710,确定沸腾时的加热比≥
Figure BDA0003116309380000221
步骤S712,温控器自检;
步骤S714,烹饪锅110的温度达到设定值。
其中,控制烹饪器具100的加热装置间断工作,具体地,控制加热装置工作第一时间后,停止工作第二时间,再控制加热装置工作第一时间,停止工作第二时间,如此反复。其中,第一时间与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之和的比值为加热比。如,控制加热装置工作7s后,停止工作9s,16s为一个周期。以使烹饪锅110内的米汤不断升降,实现第二烹饪腔130内的米汤通过第一连通部124对物料盛放件120内的米饭沥煮。
烹饪器具100包括温控器,温控器用于检测烹饪锅110的温度。
另外,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通过调整烹饪器具100的工作参数以控制烹饪器具100工作,烹饪器具100的工作参数不限于加热比,还可包括蒸汽压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锅;
物料盛放件,所述物料盛放件设置有第一烹饪腔,所述物料盛放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烹饪锅内,所述物料盛放件与所述烹饪锅之间合围出第二烹饪腔,所述物料盛放件的侧壁设置有第一连通部,所述第一连通部连通所述第一烹饪腔和所述第二烹饪腔;
其中,所述第一连通部至所述物料盛放件的口部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连通部至所述物料盛放件的底壁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通部至所述物料盛放件的底壁的距离大于等于15mm,且小于等于3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料盛放件设置有液位限制线,所述第一连通部位于所述液位限制线的最大值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料盛放件的容积与所述烹饪锅的容积的比值≥0.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盛放件还包括:
第二连通部,所述第二连通部连通所述第一烹饪腔和所述第二烹饪腔;
其中,所述第一连通部位于所述第二连通部和所述物料盛放件的底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连通部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多个连通孔,所述多个连通孔沿所述物料盛放件的周向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体,所述烹饪锅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
盖体,可开合地设于所述壳体;
连接结构,设于所述盖体和所述烹饪锅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物料盛放件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安装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连接结构设于所述盖体上时,
所述连接结构为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盖体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物料盛放件可拆装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盖体转动连接,所述盖体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适于收纳所述连接杆;或
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盖体可拆装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连接结构设于所述烹饪锅上时,
所述连接结构设于所述烹饪锅的口部,所述物料盛放件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搭设于所述连接结构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料盛放件的部分侧壁凹陷以形成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翻边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连接结构设于所述烹饪锅上时,
所述连接结构位于所述烹饪锅的底壁和所述物料盛放件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结构为环状结构;或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多个连接块,所述多个连接块沿所述物料盛放件的周向间隔布置。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结构为所述烹饪锅侧壁向内凸出的凸台,所述物料盛放件的口部翻边搭设在凸台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料盛放件的侧壁呈筒状;或
沿所述物料盛放件的高度方向,所述物料盛放件的侧壁先向所述烹饪锅的内壁方向延伸,再朝向背离所述烹饪锅的内壁方向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烹饪锅供热。
CN202121332328.5U 2021-06-16 2021-06-16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54572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2328.5U CN215457252U (zh) 2021-06-16 2021-06-16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2328.5U CN215457252U (zh) 2021-06-16 2021-06-16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457252U true CN215457252U (zh) 2022-01-11

Family

ID=79718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32328.5U Active CN215457252U (zh) 2021-06-16 2021-06-16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4572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8951A (zh) * 2022-01-12 2022-06-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控制器及烹饪器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8951A (zh) * 2022-01-12 2022-06-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控制器及烹饪器具
CN114568951B (zh) * 2022-01-12 2023-07-2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控制器及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457252U (zh) 烹饪器具
CN211242810U (zh) 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
CN213524806U (zh) 烹饪器具
CN211883463U (zh) 烤箱内置式进水烹饪结构
CN211155113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13308967U (zh) 一种多功能电饭煲
CN211795829U (zh) 锅具组件及烹饪设备
CN211883464U (zh) 带热烘冷冻功能的烤箱水循环结构
CN209733607U (zh) 烤盘组件和烹饪装置
CN211380742U (zh) 烹饪器具
CN209863302U (zh) 一种回转烹饪型炒菜机
CN20803094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0961460U (zh) 用于蒸汽加热的烹饪锅具及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
CN213464706U (zh) 烹饪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1883359U (zh) 食品水热烹饪容器
CN214230899U (zh) 烹饪器具
CN213308968U (zh) 一种多功能电饭煲
CN210540764U (zh) 烹饪器具
CN213308970U (zh) 一种多功能电饭煲
CN213850332U (zh) 食品加工机
CN214048472U (zh) 烹饪器具
CN214631703U (zh) 一种蒸篮
CN215838443U (zh) 蒸格组件、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19594320U (zh) 锅体组件及烹饪电器
CN215777229U (zh) 内锅组件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