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48472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48472U
CN214048472U CN202022907226.3U CN202022907226U CN214048472U CN 214048472 U CN214048472 U CN 214048472U CN 202022907226 U CN202022907226 U CN 202022907226U CN 214048472 U CN214048472 U CN 2140484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body
plate assembly
assembly
cooking
cooking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072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代科
陈飞帆
王凯
吴波
刘丰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072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484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484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484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设有烹饪腔;热风装置,热风装置与烹饪腔相连通,热风装置被配置为能够向烹饪腔内提供热空气;隔板组件,位于烹饪腔内,隔板组件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过流部;导流通道,锅体的内壁面和隔板组件的外壁面合围出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与烹饪腔和至少一个过流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锅体的内壁面和隔板组件的外壁面合围出导流通道,故而烹饪器具工作时,热风装置工作以加热空气使之产生热空气,一部分高温气流从食材上方回流到热风装置处,另一部分高速、高温气流借由导流通道流入隔板组件的底部,进而借由隔板组件底部的过流部由食材底部流向食材顶部,以充分、均匀加热食材。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空气炸锅300’的炸桶310’底部放置有隔板320’,将食材置于隔板320’上,隔板320’的边缘与炸桶310’的内壁面相接触,这样,导致隔板320’对气流的流动阻力较大,使得热空气主要停留在食材的上表面,烹饪过程中需要不时翻动食材,烹饪步骤繁琐。同时,由于食材加热主要依靠高速、高温气流对流换热,因此,会导致隔板320’四周的食材过度加热,隔板320’中部食材加热不充分,影响食材的烹饪口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设有烹饪腔;热风装置,热风装置与烹饪腔相连通,热风装置被配置为能够向烹饪腔内提供热空气;隔板组件,位于烹饪腔内,隔板组件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过流部;导流通道,锅体的内壁面和隔板组件的外壁面合围出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与烹饪腔和至少一个过流部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热风装置、隔板组件和导流通道。其中,锅体的内壁面和隔板组件的外壁面合围出导流通道,故而烹饪器具工作时,热风装置工作以加热空气使之产生热空气,一部分高温气流从食材上方回流到热风装置处,另一部分高速、高温气流经由导流通道流入隔板组件的底部,进而借由隔板组件底部的过流部由食材底部流向食材顶部,以充分加热食材。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导流通道,改变了热空气的流动路径,解决了相关热空气集中于食材的上表面,导致上下温度不均匀,需要不时翻动食材,进而影响食材的烹饪口感及操作步骤繁琐的问题,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地,锅体的内壁面和隔板组件的外壁面合围出导流通道,即,锅体与隔板组件相配合以限定出导流通道,该设置合理利用了锅体的现有结构,在保证对食材加热均匀性、有效性的同时,减少了改造烹饪器具的材料投入,进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导流通道的结构设置减小隔板组件对热空气的阻力,对热空气具有导流作用,限定了热空气的流动路径,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以保证热空气与食材的有效接触面积和接触角度,进而可保证对食材加热的均匀性及一致性。
进一步地,当无需对食材进行烘烤时,可将隔板组件由烹饪腔内取出,以直接对烹饪腔内的食材进行烹饪,进而实现如饭煲、蒸锅等的常规烹饪操作。该设置可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产品的功能更丰富,可实现利用一种烹饪器具实现多种烹饪功能的目的,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可以理解的是,在热风装置的离心风机的作用下,四周热气流的流速高,中部热气流的流速低,而食材加热主要依靠高速、高温气流对流换热,故而,通过导流通道改变热空气的流动方向,以保证食材受热的均匀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隔板组件至少包括底壁和侧壁,底壁和侧壁相连接,底壁设有至少一个过流部;至少部分侧壁与锅体的内壁面合围出导流通道的一部分,至少部分底壁与锅体的内壁面合围出导流通道的另一部分。
在该技术方案中,隔板组件至少包括底壁和侧壁,且底壁和侧壁相连接,即,通过底壁和侧壁相配合以起到容置食材的作用。侧壁会对食材起到阻挡的作用,以避免食材外露进而阻塞导流通道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导流通道的一部分经由至少部分侧壁与锅体的内壁面合围出,导流通道的另一部分经由至少部分底壁与锅体的内壁面合围出。也就是说,导流通道的一部分位于隔板组件的侧部,导流通道的另一部分位于隔板组件的底部,进而使得隔板组件四周的高速、高温气流经过隔板组件的侧部及底部而后流向隔板组件处的食材。该设置可保证食材与高速、高温气流的对流换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隔板组件的侧壁包括多个侧板,多个侧板沿隔板组件的底壁的周向间隔布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隔板组件的侧壁的结构,使得侧壁包括多个侧板,且多个侧板沿隔板组件的底壁的周向间隔布置。该设置使得热空气可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通过导流通道同时进入到隔板组件的底部,进而可保证高速、高温气流与食材的接触面积及接触角度,为对食材均匀受热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
同时,多个侧板沿隔板组件的底壁的周向间隔布置,故而侧板之间的间隙亦沿隔板组件的底壁的周向间隔布置,使得高速、高温气流可借由相邻两个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入食材的上表面,进而为食材上、下表面的均匀受热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
且该结构设置在保证食材的烹饪效果的同时,减少了隔板组件的侧壁的材料投入,进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隔板组件的侧壁被构造为沿隔板组件的底壁周向分布的环形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隔板组件的侧壁的结构,使得侧壁为沿隔板组件的底壁周向分布的环形结构,该设置使得热空气可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通过导流通道同时进入到隔板组件的底部,进而可保证高速、高温气流与食材的接触面积及接触角度,为对食材均匀受热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同时,该设置使得隔板组件具有加工工艺简单、工序少及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隔板组件的底壁的部分边缘形成有凹陷部,至少部分隔板组件的侧壁围设于凹陷部的周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隔板组件的底壁和侧壁的配合结构,使得隔板组件的底壁的部分边缘形成有凹陷部,凹陷部的结构设置使得隔板组件的底壁的边缘与锅体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进而为后续围设于凹陷部周侧的隔板组件与锅体的内壁面之间合围出导流通道,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连接件,隔板组件和锅体通过连接件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连接件,使得隔板组件和锅体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以保证隔板组件与锅体的配合尺寸,进而可保证导流通道的成型尺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凸起结构,凸起结构设于隔板组件和锅体中的至少一者。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连接件包括凸起结构,故而隔板组件和锅体可通过凸起结构形成间隙,以使隔板组件的外壁面和锅体的内壁面相分离,进而为后续形成的导流通道提供了结构支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凸起结构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设于隔板组件,第二凸起部设于锅体,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以抵接的方式配合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凸起结构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其中,第一凸起部设于隔板组件,第二凸起部设于锅体。故而可使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相抵接配合,以实现隔板组件的外壁面和锅体的内壁面相分离,进而为后续形成的导流通道提供了结构支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扰流筋,设于隔板组件的外壁面和锅体的内壁面中的至少一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扰流筋,使得扰流筋位于隔板组件的外壁面和锅体的内壁面中的至少一者,扰流筋可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以保证热空气与食材的有效接触面积和接触角度,进而可保证对食材加热的均匀性及一致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扰流筋的至少一部分经由连接件限定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扰流筋的至少一部分经由连接件限定出,也就是说,连接件既有连接隔板组件和锅体的作用,又具有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保证对食材加热的均匀性及一致性的作用。该设置在减少改造材料投入的情况,丰富了连接件的使用功能,有利于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隔板组件的底壁设有格栅结构,格栅结构设有过流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隔板组件的底壁设有格栅结构,过流部经由格栅结构限定出,格栅结构地设置在保证隔板组件的底壁的结构强度的同时,有利于增大过流部的面积,进而有利于提升导流效果,进而可保证对食材加热的均匀性、有效性。
另外,格栅结构可以起到限定热空气的流动路径,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的作用,以保证热空气与食材的有效接触面积和接触角度,进而可保证对食材加热的均匀性及一致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隔板组件的底壁设有支撑凸起,支撑凸起自底壁向锅体的锅口方向凸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隔板组件的底壁的结构,使得隔板组件的底壁设有支撑凸起,并使支撑凸起自底壁向锅体的锅口方向凸伸,这样,当将食材堆叠至隔板组件上后,可利用支撑凸起使食材与格栅结构之间形成通道,进而有利于增强食材与高速、高温气流的对流换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使得食材上下受热均匀,进而可提升食材的烹饪口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盖体,盖体与锅体可开合连接,盖体被配置为能够盖合烹饪腔,热风装置设于盖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盖体,盖体与锅体可开合连接以利用盖体来盖合烹饪腔。具体地,盖体与锅体铰接连接;或盖体与锅体旋合连接。
进一步地,热风装置设于盖体,盖体对热风装置具有支撑及固定的作用,为热风装置向烹饪腔内提供热空气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盖体设有导风流道;热风装置包括:加热件,与导风流道相连接;风机,与导风流道相连接,且风机朝向导风流道送风,加热件位于风机的送风方向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盖体设有导风流道,热风装置包括加热件和风机。其中,导风流道与热风装置连接。加热件工作以对空气进行加热,使之产生热空气,风机工作以扰动导风流道内的热空气流动,以驱动导风流道内的热空气流向烹饪腔内。同时,由于加热件位于风机的送风方向上,故而可保证导风流道内的空气与加热件进行有效接触,进而可保证加热件对空气进行加热的均匀性及一致性,进而可保证流向烹饪腔内的热空气的温度的一致性。
具体地,烹饪器具包括空气炸锅。当然,亦可,烹饪器具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烤箱、蒸箱、炸烤箱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空气炸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空气炸锅沿A-A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炸桶和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烹饪器具沿B-B的剖视图;
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的C处局部放大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锅体和隔板组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锅体和隔板组件沿D-D的剖视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锅体和隔板组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锅体和隔板组件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隔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实施例的E处局部放大图;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锅体和隔板组件的第四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实施例的F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300’空气炸锅,310’炸桶,320’隔板;
图4至图1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烹饪器具,110锅体,112烹饪腔,120热风装置,122加热件,124风机,125电机,126散热风扇,127离心风扇,130隔板组件,132底壁,134侧壁,140过流部,150导流通道,160连接件,162凹槽结构,170扰流筋,180格栅结构,190支撑凸起,200盖体,21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4至图1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
实施例1:
如图4、图5、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100包括锅体110、热风装置120、隔板组件130和导流通道150。其中,锅体110的内壁面和隔板组件130的外壁面合围出导流通道150,故而烹饪器具100工作时,热风装置120工作以加热空气使之产生热空气,高速、高温气流经由导流通道150流入隔板组件130的底部,进而借由隔板组件130底部的过流部140由食材底部流向食材顶部,以充分加热食材。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导流通道150,改变了热空气的流动路径,解决了相关热空气集中于食材的上表面,导致上下温度不均匀,需要不时翻动食材,进而影响食材的烹饪口感及操作步骤繁琐的问题,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地,锅体110的内壁面和隔板组件130的外壁面合围出导流通道150,即,锅体110与隔板组件130相配合以限定出导流通道150,该设置合理利用了锅体110的现有结构,在保证对食材加热均匀性、有效性的同时,减少了改造烹饪器具100的材料投入,进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导流通道150的结构设置减小隔板组件130对热空气的阻力,对热空气具有导流作用,限定了热空气的流动路径,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以保证热空气与食材的有效接触面积和接触角度,进而可保证对食材加热的均匀性及一致性。
进一步地,当无需对食材进行烘烤时,可将隔板组件130由烹饪腔112内取出,以直接对烹饪腔112内的食材进行烹饪,进而实现如饭煲、蒸锅等的常规烹饪操作。该设置可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产品的功能更丰富,利用一种烹饪器具100实现多种烹饪功能的目的,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可以理解的是,在热风装置120的离心风机124的作用下,四周热气流的流速高,中部热气流的流速低,而食材加热主要依靠高速、高温气流对流换热,故而,通过导流通道150改变热空气的流动方向,以保证食材受热的均匀性。
具体地,沿隔板组件130的厚度方向,过流部140贯穿隔板组件130。
在本实施例中,过流部140包括过流孔,沿隔板组件130的厚度方向,过流孔贯穿隔板组件130,过流孔与导流通道150和烹饪腔112连通。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过流部140包括过流槽,沿隔板组件130的厚度方向,过流槽贯穿隔板组件130。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过流部140包括过流槽和过流孔,沿隔板组件130的厚度方向,过流槽和过流孔均贯穿隔板组件130。
在本实施例中,锅体110为方形锅体。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锅体110为圆形锅体、椭圆形锅体、多边形锅体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实施例2:
如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隔板组件130至少包括底壁132和侧壁134,且底壁132和侧壁134相连接,即,通过底壁132和侧壁134相配合以起到容置食材的作用。侧壁134会对食材起到阻挡的作用,以避免食材外露进而阻塞导流通道150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导流通道150的一部分经由至少部分侧壁134与锅体110的内壁面合围出,导流通道150的另一部分经由至少部分底壁132与锅体110的内壁面合围出。也就是说,导流通道150的一部分位于隔板组件130的侧部,导流通道150的另一部分位于隔板组件130的底部,进而使得隔板组件130四周的高速、高温气流经过隔板组件130的侧部及底部而后流向隔板组件130处的食材。该设置可保证食材与高速、高温气流的对流换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组件130的部分侧壁134与锅体110的内壁面合围出导流通道150的一部分,隔板组件130的全部底壁132与锅体110的内壁面合围出导流通道150的另一部分。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隔板组件130的全部侧壁134与锅体110的内壁面合围出导流通道150的一部分,隔板组件130的全部底壁132与锅体110的内壁面合围出导流通道150的另一部分。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隔板组件130的部分侧壁134与锅体110的内壁面合围出导流通道150的一部分,隔板组件130的部分底壁132与锅体110的内壁面合围出导流通道150的另一部分。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隔板组件130的全部侧壁134与锅体110的内壁面合围出导流通道150的一部分,隔板组件130的部分底壁132与锅体110的内壁面合围出导流通道150的另一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组件130的底壁132和侧壁134一体式连接。该结构设置由于省去了底壁132和侧壁134的装配工序,故而简化了底壁132和侧壁134的装配及后续拆卸的工序,有利于提升装配及拆卸效率,进而可降低生产及维护成本。另外,底壁132和侧壁134一体式连接可保证隔板组件130的成型尺寸要求。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隔板组件130的底壁132和侧壁134可拆装连接,如,卡接,如,通过紧固件(如,螺钉、螺栓、铆钉)紧固连接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实施例3:
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合理设置隔板组件130的侧壁134的结构,使得侧壁134包括多个侧板,且多个侧板沿隔板组件130的底壁132的周向间隔布置。该设置使得热空气可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通过导流通道150同时进入到隔板组件130的底部,进而可保证高速、高温气流与食材的接触面积及接触角度,为对食材均匀受热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
同时,多个侧板沿隔板组件130的底壁132的周向间隔布置,故而侧板之间的间隙亦沿隔板组件130的底壁132的周向间隔布置,使得高速、高温气流可借由相邻两个侧壁134之间的间隙流入食材的上表面,进而为食材上、下表面的均匀受热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
且该结构设置在保证食材的烹饪效果的同时,减少了隔板组件130的侧壁134的材料投入,进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例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合理设置隔板组件130的侧壁134的结构,使得侧壁134为沿隔板组件130的底壁132周向分布的环形结构,该设置使得热空气可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通过导流通道150同时进入到隔板组件130的底部,进而可保证高速、高温气流与食材的接触面积及接触角度,为对食材均匀受热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同时,该设置使得隔板组件130具有加工工艺简单、工序少及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具体地,隔板组件130的侧壁134与锅体110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
实施例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合理设置隔板组件130的底壁132和侧壁134的配合结构,使得隔板组件130的底壁132的部分边缘形成有凹陷部,凹陷部的结构设置使得隔板组件130的底壁132的边缘与锅体110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进而为后续围设于凹陷部周侧的隔板组件130与锅体110的内壁面之间合围出导流通道150,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底壁132的一部分边缘形成有凹陷部,底壁132的另一部分边缘与锅体110的内壁面相贴合,该设置可在保证导流通道150成型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的同时,使得隔板组件130与锅体110相配合,以实现对隔板组件130限位的作用,以减小隔板组件130的移位量。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隔板组件130的底壁132的边缘上的任一点与锅体110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
实施例6:
如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连接件160,通过设置连接件160,使得隔板组件130和锅体110通过连接件160连接在一起,以保证隔板组件130与锅体110的配合尺寸,进而可保证导流通道150的成型尺寸。
进一步地,连接件160包括凸起结构,由于连接件160包括凸起结构,故而隔板组件130和锅体110可通过凸起结构形成间隙,以使隔板组件130的外壁面和锅体110的内壁面相分离,进而为后续形成的导流通道150提供了结构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凸起结构设于隔板组件130,如,凸起结构与隔板组件130一体冲压成型。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设于锅体110,如,凸起结构与锅体110一体冲压成型。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可拆装地置于锅体110内,且隔板组件130与凸起结构相抵靠,即,凸起结构用于支撑隔板组件130。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其中,第一凸起部设于隔板组件130,第二凸起部设于锅体110。故而可使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相抵接配合,以实现隔板组件130的外壁面和锅体110的内壁面相分离,进而为后续形成的导流通道150提供了结构支撑。
具体地,第一凸起部与隔板组件130一体式连接,该结构设置由于省去了第一凸起部与隔板组件130的装配工序,故而简化了第一凸起部与隔板组件130的装配及后续拆卸的工序,有利于提升装配及拆卸效率,进而可降低生产及维护成本。另外,第一凸起部与隔板组件130一体式连接可保证产品的成型尺寸要求。
具体地,第二凸起部与锅体110一体式连接,该结构设置由于省去了第二凸起部与锅体110的装配工序,故而简化了第二凸起部与锅体110的装配及后续拆卸的工序,有利于提升装配及拆卸效率,进而可降低生产及维护成本。另外,第二凸起部与锅体110一体式连接可保证产品的成型尺寸要求。
具体地,第一凸起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第二凸起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亦可,第一凸起部与隔板组件130可拆装连接,卡接,如,通过紧固件(如,螺钉、螺栓、铆钉)紧固连接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亦可,第二凸起部与锅体110可拆装连接,卡接,如,通过紧固件(如,螺钉、螺栓、铆钉)紧固连接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实施例7:
如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隔板组件130的底壁132朝向背离锅体110的锅口方向凹陷以形成凹槽结构162;至少一个过流部1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过流部140中的一部分设于凹槽结构162,多个过流部140中的另一部分围设于凹槽结构162的周侧。
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使得隔板组件130的底壁132朝向背离锅体110的锅口方向凹陷以形成凹槽结构162,该设置合理利用了隔板组件130的现有结构,在保证凹槽结构162成型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的同时,有利于提升隔板组件130的底壁132的结构强度,这样,有利于降低隔板组件130拆装时所产生的变形量。
进一步地,多个过流部140中的一部分设于凹槽结构162,多个过流部140中的另一部分围设于凹槽结构162的周侧,该设置使得热空气可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通过过流部140流向食材的底部,进而可保证高速、高温气流与食材的接触面积及接触角度,为对食材均匀加热提供了有效的结构支撑。
实施例8: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扰流筋170,使得扰流筋170位于隔板组件130的外壁面,扰流筋170可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以保证热空气与食材的有效接触面积和接触角度,进而可保证对食材加热的均匀性及一致性。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扰流筋170设于锅体110的内壁面。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扰流筋170设于隔板组件130的外壁面和锅体110的内壁面。
具体地,扰流筋17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扰流筋170沿隔板组件130的底壁132的周向间隔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扰流筋170位于隔板组件130的底壁132上。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扰流筋170位于隔板组件130的侧壁134上。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扰流筋170位于隔板组件130的侧壁134和底壁132上。
进一步地,扰流筋170的至少一部分经由连接件160限定出,也就是说,连接件160既有连接隔板组件130和锅体110的作用,又具有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保证对食材加热的均匀性及一致性的作用。该设置在减少改造材料投入的情况,丰富了连接件160的使用功能,有利于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
实施例9:
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隔板组件130的底壁132设有格栅结构180,过流部140经由格栅结构180限定出,格栅结构180地设置在保证隔板组件130的底壁132的结构强度的同时,有利于增大过流部140的面积,进而有利于提升导流效果,进而可保证对食材加热的均匀性、有效性。另外,格栅结构180可以起到限定热空气的流动路径,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的作用,以保证热空气与食材的有效接触面积和接触角度,进而可保证对食材加热的均匀性及一致性。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合理设置隔板组件130的底壁132的结构,使得隔板组件130的底壁132设有支撑凸起190,并使支撑凸起190自底壁132向锅体110的锅口方向凸伸,这样,当将食材堆叠至隔板组件130上后,可利用支撑凸起190使食材与格栅结构180之间形成通道,进而有利于增强食材与高速、高温气流的对流换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使得食材上下受热均匀,进而可提升食材的烹饪口感。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凸起19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凸起190间隔布置,以保证各处食材均可与格栅结构180之间形成有效的通道。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凸起190的数量为一个。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凸起190与隔板组件130的底壁132一体式连接,该结构设置由于省去了底壁132和支撑凸起190的装配工序,故而简化了底壁132和支撑凸起190的装配及后续拆卸的工序,有利于提升装配及拆卸效率,进而可降低生产及维护成本。另外,底壁132和支撑凸起190一体式连接可保证隔板组件130的成型尺寸要求。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凸起190与隔板组件130的底壁132可拆装连接,如,卡接,如,通过紧固件(如,螺钉、螺栓、铆钉)紧固连接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实施例10:
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烹饪器具100还包括盖体200,盖体200与锅体110可开合连接以利用盖体200来盖合烹饪腔112。具体地,盖体200与锅体110铰接连接;或盖体200与锅体110旋合连接。
进一步地,热风装置120设于盖体200,盖体200对热风装置120具有支撑及固定的作用,为热风装置120向烹饪腔112内提供热空气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进一步地,盖体200设有导风流道,热风装置120包括加热件122和风机124。其中,导风流道与热风装置120连接。加热件122工作以对空气进行加热,使之产生热空气,风机124工作以扰动导风流道内的热空气流动,以驱动导风流道内的热空气流向烹饪腔112内。同时,由于加热件122位于风机124的送风方向上,故而可保证导风流道内的空气与加热件122进行有效接触,进而可保证加热件122对空气进行加热的均匀性及一致性,进而可保证流向烹饪腔112内的热空气的温度的一致性。
具体地,烹饪器具100包括空气炸锅。当然,亦可,烹饪器具100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其组合:烤箱、蒸箱、炸烤箱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风机124包括电机125、散热风扇126和离心风扇127,散热风扇126和离心风扇127均与电机125连接。电机125驱动散热风扇126和离心风扇127转动。离心风扇127工作,使得四周气流流速高,中心气流流速低。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壳体210,壳体210形成有容纳腔,锅具可拆装地置于容纳腔内。
具体地,图3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炸锅内放置隔板,箭头指示了热空气的流动方向。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锅体110和隔板组件130的配合结构,箭头指示了热空气的流动方向。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锅体110与隔板组件130相配合,限定了热空气的流动路径,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使得热空气由隔板组件130底部的过流部140由食材底部流向食材顶部,以充分加热食材,有利于提升食材的烹饪口感。
具体实施例:
如图5所示,烹饪器具100(如,空气炸锅)的离心风机124安装在加热件122(如,发热管)一侧,工作时,离心风机124产生的高速气流部分经过发热管加热之后,部分热空气从食材上方回流到离心风机124位置,另一部分热空气从导流通道150进入隔板组件130底部,自下而上加热上方的食材。
隔板组件130位于锅体110(如,炸桶)底部,隔板组件130通过连接件160与炸桶连接,一部分导流通道150位于隔板组件130的侧部,另一部分导流通道150位于隔板组件130的底部。
如图14所示,隔板组件130的外壁面设有扰流筋170,隔板组件130的外壁面与炸桶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导流通道150。同时,隔板组件130的侧壁134避免食材堵塞该导流通道150。如图12所示,隔板组件130的底壁132设有支撑凸起190,以使食材堆叠后食材和隔板组件130之间形成通道,有利于热空气流动,进而有利于加热食材。
图13所示,离心风机124气流沿壁面向下流动,通过隔板组件130的外壁面与炸桶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的导流通道150,使气流有足够的空间进入食材底部的间隙,从而自下而上的加热食材。
通过合理设置隔板组件130的结构,隔板组件130与炸桶相配合以形成导流通道150,使高温气流能够自下而上的加热食材,解决相关技术中加热食物过程中需要对食材进行翻面的痛点,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100可有效的改善食物上下不均匀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设有烹饪腔;
热风装置,所述热风装置与所述烹饪腔相连通,所述热风装置被配置为能够向所述烹饪腔内提供热空气;
隔板组件,位于所述烹饪腔内,所述隔板组件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过流部;
导流通道,所述锅体的内壁面和所述隔板组件的外壁面合围出所述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与烹饪腔和所述至少一个过流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组件至少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相连接,所述底壁设有所述至少一个过流部;
至少部分所述侧壁与所述锅体的内壁面合围出所述导流通道的一部分,至少部分所述底壁与所述锅体的内壁面合围出所述导流通道的另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组件的侧壁包括多个侧板,所述多个侧板沿所述隔板组件的底壁的周向间隔布置;或
所述隔板组件的侧壁被构造为沿所述隔板组件的底壁周向分布的环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组件的底壁的部分边缘形成有凹陷部,至少部分所述隔板组件的侧壁围设于所述凹陷部的周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连接件,所述隔板组件和所述锅体通过所述连接件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包括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设于所述隔板组件和所述锅体中的至少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结构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设于所述隔板组件,所述第二凸起部设于所述锅体,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以抵接的方式配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扰流筋,设于所述隔板组件的外壁面和所述锅体的内壁面中的至少一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流筋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所述连接件限定出。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组件的底壁设有格栅结构,所述格栅结构设有所述过流部。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组件的底壁设有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自所述底壁向所述锅体的锅口方向凸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锅体可开合连接,所述盖体被配置为能够盖合所述烹饪腔,所述热风装置设于所述盖体;和/或
所述过流部包括过流孔和/或导流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体设有导风流道;
所述热风装置包括:
加热件,与所述导风流道相连接;
风机,与所述导风流道相连接,且所述风机朝向所述导风流道送风,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风机的送风方向上。
CN202022907226.3U 2020-12-07 2020-12-07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40484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7226.3U CN214048472U (zh) 2020-12-07 2020-12-07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7226.3U CN214048472U (zh) 2020-12-07 2020-12-07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48472U true CN214048472U (zh) 2021-08-27

Family

ID=77406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07226.3U Active CN214048472U (zh) 2020-12-07 2020-12-07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484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71512U (zh) 烹饪器具
CN214048472U (zh) 烹饪器具
CN211155189U (zh) 烹饪器具
CN110652226B (zh) 烘焙器具
KR20200013655A (ko) 증기 발생기를 갖는 레인지
CN211242810U (zh) 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
CN215457252U (zh) 烹饪器具
KR101445747B1 (ko) 다기능 조리기
CN215127562U (zh) 一种空气炸锅加热装置
CN215687064U (zh) 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2037240U (zh) 烤箱
CN211911358U (zh) 烹饪器具
CN107752783B (zh) 蒸汽阀和烹饪器具
CN212186203U (zh) 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8186296U (zh) 烹饪器具
CN110652225B (zh) 烘焙器具
CN216166952U (zh) 料理锅
CN218978668U (zh) 具有散热功能的甜点制品烘烤设备
CN216962187U (zh) 煎烤机
CN220141423U (zh) 烹饪器具
CN213464774U (zh) 锅具的烹饪配件、用于烹饪器具的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13308968U (zh) 一种多功能电饭煲
CN220442460U (zh) 烹饪器具
CN214631739U (zh) 一种空气炸锅用炸篮结构
CN215533690U (zh)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