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36501U - 电磁灶和烹饪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磁灶和烹饪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36501U
CN215336501U CN202120843577.4U CN202120843577U CN215336501U CN 215336501 U CN215336501 U CN 215336501U CN 202120843577 U CN202120843577 U CN 202120843577U CN 215336501 U CN215336501 U CN 2153365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face
detection device
infrared temperatur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4357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强
王政军
刘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Unicoo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4357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365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365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365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灶和一种烹饪系统,其中电磁灶包括:底座,底座设置有开口的容置空间;用于承载锅具的面板,与底座相连接并盖设在容置空间的开口处,面板为耐中低温塑料制件;加热组件,设置于底座的容置空间内,并位于面板的下方,用于加热放置于面板上的锅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灶,由于面板为耐中温塑料制件,使得电磁灶的面板方便加工,且成本较低,适于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电磁灶和烹饪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电磁灶和一种烹饪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磁灶,其面板通常为玻璃制件,不易加工,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灶和一种烹饪系统,以降低电磁灶面板的成本,并方便加工。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磁灶,包括:
底座,底座设置有开口的容置空间;用于承载锅具的面板,与所述底座相连接并盖设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处,所述面板为耐中低温塑料制件;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容置空间内,并位于所述面板的下方,用于加热放置于所述面板上的锅具。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磁灶还包括:红外温度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内部,包括透光部;所述面板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内部、或与所述安装孔相对设置、或穿设于所述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组件围设于所述红外温度检测装置的外部,所述电磁灶还包括磁环,围设于所述红外温度检测装置的周侧,包括位于所述安装孔内的第一端面,所述面板包括远离所述加热组件一端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部包括靠近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三端面,所述第三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平齐,或所述第三端面位于所述第二端面的下方或上方。
进一步地,基于所述第三端面位于所述第二端面的下方,所述电磁灶还包括:红外透光板,盖设于所述安装孔处并与所述面板相连接,所述红外透光板远离所述加热组件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平齐;和/或所述第三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8mm。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灶还包括: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安装腔,所述磁环围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所述红外温度检测装置包括沿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所述透光部,所述第一安装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磁环之间用于填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磁环之间的缝隙,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与所述磁环相适配,并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磁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灶还包括:风机,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底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底座的内部形成有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安装腔的风道,所述风机位于所述风道内;其中,所述第二安装结构为导热件。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温度检测装置位于所述加热组件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包括聚苯醚制件和/或聚碳酸酯质件,所述面板的耐温范围为80℃至200℃。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系统,包括:锅具,所述锅具包括可导磁发热的内层及不可导磁发热的外层;以及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灶,所述锅具适于放置于所述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不导磁外层包括底部并在其底部开设有检测腔,所述检测腔连接所述导磁内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灶和烹饪系统,电磁灶包括底座、面板和加热组件,其中,底座开设有开口,面板盖设于开口处与底座相连接,面板用于承载锅具,即锅具适于放置于面板上,加热组件设置于底座的内部并位于面板的下方,即加热组件工作产生电磁作用于锅具使锅具发热对食材进行烹饪。由于面板为耐中温塑料制件,使得电磁灶的面板方便加工,且成本较低,适于推广应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所示实施例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所示实施例的气流流动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所示实施例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9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电磁灶,110底座,111安装腔,112出风口,113风道,120面板,121安装孔,122第二端面,130加热组件,140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1透光部,142第一部分,143第二部分,144第三端面,150磁环,151第一端面,160第一安装结构,170第二安装结构,180风机,200烹饪系统,210锅具,211内层,212外层,213隔热层,214检测腔,215磁屏蔽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灶100和烹饪系统200。其中,电磁灶100应用于烹饪系统200,烹饪系统200可以为智能烹饪系统,也可以为满足要求的其他烹饪系统。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烹饪系统200包括锅具210,锅具210包括可导磁发热的内层211和不可导磁发热的外层212,可导磁的内层211形成有容纳食材的容纳腔,不可导磁的外层212围设于可导磁的内层211的外部,也就是说,锅具210放置在电磁灶100上,电磁灶100产生的电磁作用于位于内部的可导磁的内层211,使得可导磁单独内层211能够发热并对位于可导磁的内层211内部的食材进行烹饪,而不可导磁的外层212并不发热,不可导磁的外层212适于与电磁灶100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如同1、图2、图4、图5、图7和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电磁灶100,包括底座110,底座设置有开口的容置空间;用于承载锅具的面板120,与底座110相连接并盖设在容置空间的开口处,面板120为耐中低温塑料制件;加热组件130,设置于底座110的容置空间内,并位于面板120的下方,用于加热放置于面板上的锅具。通过面板120为耐中温塑料制件,使得电磁灶100的面板120方便加工,且成本较低,适于推广应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灶100,当锅具210放置于电磁灶100上时,锅具210的不可导磁的外层212与面板120接触,加热组件130产生的电磁作用于位于不可导磁的外层212内部的可导磁的内层211,使可导磁的内层211发热并对位于可导磁的内层211内部的食材进行烹饪。由于锅具210的不可导磁的外层212并不会因电磁的作用而发热,因此,与面板120接触的不可导磁的外层212的温度较低,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中低温塑料制件的面板120即可满足不可导磁的外层212对温度的需求,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灶100,在锅具210加热过程中能够确保与锅具210不可导磁的外层212相接触的面板120具有较高可靠性,同时,耐中低温塑料制件的面板120降低了面板120的制造成本和加工难度,进而降低了电磁灶100的成本,适于推广应用。
具体地,面板120包括聚苯醚制件,如面板120为PPO塑料制件;或者,面板120包括聚碳酸酯质件,如面板120为PC制件,具体地,如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制件;又或者,面板120为聚苯醚和聚碳酸酯混合制件,如PPO和PC的混合制件;再或者,面板120为聚苯醚制件和聚碳酸酯质件拼接成的。
其中,面板120的耐温范围为80℃至200℃,具体地,面板120的耐温性能为耐温80℃、100℃、150℃、200℃或满足要求的其他数值,即面板120为耐中低温塑料制件,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灶100是通过电磁作用于位于内部的可导磁的内层211发热对食材进行烹饪,而与面板120接触的不可导磁的外层212并不会因电磁的作用而发热,因此,不可导磁的外层212的温度较低,使得耐温范围为80℃至200℃的耐中低温塑料制件的面板120即可满足不可导磁的内层211对面板120耐温性的需求。进一步地,锅具210的可导磁的内层211和不可导磁的外层212之间还可以设置隔热层213,隔热层213具有隔热保温的作用,隔热层213的设置,能够阻止可导磁的内层211的热量传递至不可导磁的外层212,使得可导磁的内层211产生的热量主要用于对食材进行加热,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进而能够进一步降低不可导磁的外层212的温度,并降低面板120对耐温性能要求,使得耐中低温塑料制件的面板120即可确保烹饪系统2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图8和图9所示,电磁灶100还包括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设置于底座110的内部,并包括透光部141,可以理解的是,锅具210受热辐射的红外光经透光部141被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所接收以实现温度测量。通过在面板120设置有安装孔121,透光部141位于安装孔121的内部、或与安装孔121相对设置、或穿设于安装孔121,使得锅具210受热辐射的红外光经锅具210、透光部141被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所接收,即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接收的红外光并不需要穿过面板120,有利于降低红外光的热损耗,进而有利于提高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测温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锅具210的不可导磁的外层212包括底部,并在不可导磁的外层212的底部开设有检测腔214,即检测腔214设置于锅具210的底部,检测腔214连接可导磁的内层211,且在锅具210放置于面板120上时,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透光部141朝向检测腔214,使得锅具210发热辐射的红外光,经位于锅底位置处的可导磁的内层211由检测腔214直接经透光部141被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所接收,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接收的红外光并不穿过不可导磁的外层212,即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检测的温度为与食材接触可能性很大的可导磁的内层211的温度,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检测温度与食材温度的温差,提高测温的准确性,以使用户能够准确地了解到食材的温度,有利于提升食材的烹饪品质。
进一步地,透光部141位于安装孔121的内部,或透光部141与安装孔121相对设置、或透光部141穿设于安装孔121,透光部141与安装孔121的不同位置关系,能够满足电磁灶100不同结构的需求,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9所示,加热组件130围设于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外部,即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位于加热组件130的内部,可以理解的是,加热组件130为线圈盘,线圈盘产生的电磁作用于可导磁的内层实现对事物的烹饪。由于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包括金属件,而加热组件130产生的电磁作用于金属件会使金属件发热,进而影响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测温的准确性。通过电磁灶100还包括磁环150,磁环150围设于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周侧,利用磁环150引导电磁的辐射方向,使得电磁并不会辐射至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金属件,即消除电磁对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测温准确性的影响,进而提高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测温的准确性。具体地,磁环150为镍锌磁环,可以理解的使,磁环150也可以为满足要求的其他磁环,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磁环150包括位于安装孔121内的第一端面151,即磁环150的顶端为第一端面151,面板120包括远离加热组件130一端的第二端面122,即面板120的顶端用于与锅具210接触的端面为第二端面122,第一端面151和第二端面122平齐,即磁环150的顶端与面板120的顶端平齐设置,能够避免电磁经安装孔121辐射至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金属件,进一步消除电磁对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影响,大大提高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测温的准确性。同时,磁环150的顶端和面板120的顶端平齐设置,能够增大锅具210与电磁灶100的接触面积,避免磁环150的顶端与面板120的顶端之间具有凹坑而残留异物,方便对面板120进行清洁。
进一步地,透光部141包括靠近第二端面122的第三端面144,即透光部141的顶端为第三端面144,如图2、图5所示,一方面,第三端面144与第二端面122平齐,也就是说,透光部141的顶端、面板120的顶端、磁环150的顶端平齐设置,这样的设置,利用透光部141填补面板120安装孔121处的缺口,以使透光部141、磁环150和面板120的顶端位于同一平面,即第一端面151、第二端面122、第三端面144位于同一平面,使得电磁灶100与锅具210接触的端面,即第二端面122、第一端面151和第三端面144共同形成平面结构或大致形成平面结构,能够避免电磁灶100与锅具210接触的面存在凹坑而残留异物,便于用户对面板120进行清洁,同时,有利于提高锅具210与电磁灶100的接触面积,提高烹饪效果。并且,安装孔121对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透光部141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透光部141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三端面144位于第二端面122的下方,即透光部141的顶端相对于面板120与锅具210接触的端面凹陷设置,使得安装孔121对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透光部141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大大提高透光部141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三端面144与第一端面151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8mm,即透光部141的顶端与磁环150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差大于等于8mm,如8mm、9mm、10mm、或满足要求的其他数值,这样地设置,能够较好地消除电磁对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干扰,进一步确保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测温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基于第三端面位于第二端面的下方,电磁灶100还包括红外透光板,红外透光板盖设于安装孔121处并与面板120相连接,红外透光板远离加热组件130一端的端面与第二端面122平齐,也就是说,通过红外透光板封堵安装孔121,使得面板120的第二端面122、磁环150的第一端面151、红外透光板远离加热组件130一端的端面合围成平面结构或大致形成平面结构,能够避免电磁灶100与锅具210接触的面存在凹坑而残留异物,便于用户对面板120进行清洁,同时,有利于提高锅具210与电磁灶100的接触面积,提高烹饪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红外透光板能够辐射红外光,使得锅具210加热产生的红外光经导磁层、红外透光板被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所接收,即红外透光板的设置并不会影响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测温的准确性。
再一方面,如图3所示,第三端面144位于第二端面122的上方,即透光部141的顶端相对于面板120与锅具210接触的端面凸出设置,这样地设置,有利于减小透光部141的顶端与锅具210的距离,进而减小锅具210加热所辐射的红外光辐射至透光部141的距离,减少红外光的热量损失,有利于提高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测温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具体地,锅具210的不可导磁的外层212的底部开设有检测腔214,检测腔214连接可导磁的内层211,当锅具210放置于面板120上时,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透光部141突出于面板120第二端面122的部分位于检测腔214内,使得锅具210发热辐射的红外光,经位于锅底位置处的可导磁的内层211由检测腔214直接经透光部141被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所接收,红外光辐射至透光部141的距离小于红外光辐射至面板120的距离,即大大减小了红外光的辐射路径,有利于提高了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测温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三端面144位于第二端面122的上方时,锅具210的检测腔214与透光部141凸出于面板120第二端面122的部分形成预定位结构,即当锅具210放置于电磁灶100上时,可以利用检测腔214和透光部141凸出于面板120第二端面122的部分进行预定位,进而将锅具210放置于面板120上,可以理解的是,此种情况下,在烹饪过程中,锅具210相对于面板120是不可以转动的。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8所示,电磁灶100还包括第一安装结构160和第二安装结构170,底座110的内部设置有与安装孔121连通的安装腔111,磁环150围设于安装腔111的内壁,即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设置于安装腔111的内部。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包括沿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一部分142和第二部分143,第一部分142包括透光部141,即第一部分142靠近锅具210设置,第二部分143远离锅具210设置,通过第一安装结构160设置于第一部分142和磁环150之间用于填补第一部分142和磁环150之间的缝隙,使得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第一部分142能够与磁环150可靠连接,同时,第一安装结构160的顶部、磁环150的顶部、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顶部、面板120的顶部位于同一平面内,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结构,使得电磁灶100与锅具210接触的面是平面结构或大致为平面结构,即电磁灶100与锅具210接触的面无凹坑,不会残留异物,方便用户对电磁灶100的面板120进行清洁,同时,便于电磁灶100的收纳,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结构160可以为垫片、支架、粘结剂或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第二安装结构170与磁环150相适配,并位于第二部分143和磁环150之间,通过第二安装结构170,使得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能够与磁环150可靠连接。进一步地,第二安装结构170的周侧设置有与磁环150相匹配的凸起结构,磁环150套设于第二安装结构170的周侧并与凸起结构相抵接,能够使第二安装结构170可靠地与磁环150相连接,同时,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第二部分143与第二安装结构170的顶部连接,进而实现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通过第二安装结构170与磁环150可靠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安装结构170包括支撑座、支撑架、支撑套或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电磁灶100还包括风机180,风机180设置于底座110的内部,例如,风机180通过固定架安装于底座110的底部。底座110设置有出风口112,底座110的内部形成有连通出风口112和安装腔111的风道113,风机180位于风道113内的内部。由于锅具210产生热量会积累在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上方,进而会影响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测温的准确性或使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温度较高而损坏,通过风机180工作能够将安装腔111内的气流经风道113、出风口112传递至外部环境,进而实现对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通风散热,以提高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使用寿命和测温的准确性。其中,图6中的虚线箭头所示方向即为风机180工作时底座110内的气流流动方向。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结构170为导热件,即第二安装结构170为导热材质制件,如第二安装结构170为铝制件、铜制件,或满足要求的其他制件,通过第二安装结构170能够将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热量引导至安装腔111的内部或风道113的内部,进而通过风机180工作将热量经出风口112传递至外部环境即可实现对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通风散热,第二安装结构170为导热件,有利于提高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降温散热的速度,并保证良好的降温散热效果,进一步提高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使用寿命和测温的准确性,提高烹饪系统2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可能实现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位于加热组件130的外部,这样地设置,能够消除加热组件130产生的电磁对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测温准确性的干扰,进而有利于提高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测温的准确性。由此,可以简化磁环150的设置,有利于简化电磁灶100的结构,降低电磁灶100的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此种情况下,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透光部141的第三端面144可以与面板120的第二端面122平齐设置,或者,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透光部141的第三端面144可以位于面板120的第二端面122的上方或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系统200,包括:锅具210,锅具210包括可导磁的内层211及不可导磁的外层212,不可导磁的外层212具有底部并在其底部开设有检测腔214,检测腔214连接可导磁的内层211;以及第一方面任一项的电磁灶100,锅具210适于放置于面板120。由于烹饪系统200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电磁灶100,因此,具有该电磁灶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8所示,锅具210包括可导磁的内层211和不可导磁的外层212,可导磁的内层211为金属制件,具体地,如可导磁的内层211为430不锈钢制件,不可导磁的外层212为陶瓷制件、玻璃制件或满足要求的其他制件。不可导磁的外层212的底部开设有与可导磁的内层211连通的检测腔214,锅具210放置于面板120上后,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透光部141朝向检测腔214,使得锅具210发热辐射的红外光经可导磁的内层211、检测腔214、透光部141被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所接收,即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接收的红外光无需穿过不可导磁的外层212,使得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检测的温度与可导磁的内层211的温度接近或等同,由于食材与可导磁的内层211接触,进而减小了检测温度与可导磁的内层211内部的食材温度的温差,有利于提高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测温的准确性,进而有利于用户根据较为准确的食材温度烹饪出美味可口的佳肴,提升食材的烹饪品质。
进一步地,可导磁的内层211和不可导磁的外层212之间设置有隔热层213,隔热层213包括中空结构或隔热材料制件,即隔热层213具有隔热保温的作用,隔热层213的设置,能够阻止可导磁的内层211的热量传递至不可导磁的外层212,使得可导磁的内层211产生的热量主要用于对食材进行加热,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热量利用率,提高烹饪效率并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当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位于加热组件130的内部时,锅具210还包括磁屏蔽环215,磁屏蔽环215围设于检测腔214的内壁,磁屏蔽环215与检测腔214相连通的可导磁的内层211相连接或抵接。由于电磁灶的加热组件130产生的电磁若辐射至检测腔214,会对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测温的准确性进行干扰,如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包括金属件,若电磁经检测腔214辐射至金属件而对金属件进行加热,进而能够影响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测温的准确性。因此,通过磁屏蔽环215的设置,能够阻挡加热组件130产生的电磁辐射至检测腔214的内部,进而可以消除电磁对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测温准确性的干扰,有利于提高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检测的准确性。可以理解的是,磁屏蔽环215能够屏蔽电磁,磁屏蔽环215为金属不良导磁材料制件,例如,磁屏蔽环215为铝制件、铜制件、银制件,或满足要求的其他不良导磁材料制件。
具体地,一方面,磁屏蔽环215的最低点高度可以高于检测腔214的最低点高度,且磁屏蔽环215的最低点与检测腔214的最低点高度差的范围为小于5mm,具体地,如二者的高度差为2mm、2.5mm、3mm或满足要求的其他数值,能够确保磁屏蔽环215良好的屏蔽电磁的作用。此种情况下,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与加热组件130同轴设置,且磁屏蔽环215与磁环150相对设置,如磁屏蔽环215的外径小于磁环150的外径并大于磁环150的内径时,或者磁屏蔽环215的内径大于磁环150的内径并小于磁环150的外径。
进一步地,这样地设置,当锅具210放置于电磁灶100时,磁屏蔽环215与电磁灶100不接触,能够避免热量经磁屏蔽环215传递至电磁灶100的面板120而影响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测温的准确性,可以理解的是,若磁屏蔽环215传递的热量较小或不传递热量时,磁屏蔽环215的最低点高度可以低于或等于检测腔214的最低点高度。
另一方面,磁屏蔽环215的最低点高度低于或等于检测腔214的最低点高度,此种情况下,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与加热组件130同轴设置,且磁屏蔽环215的外径小于磁环150的内径,即磁屏蔽环215位于磁环150内部的一侧,磁屏蔽环215与加热组件130交错设置,此时,能够确保经磁屏蔽环215屏蔽后的电磁在磁环150的引导下,并不会辐射至检测腔214的内部,有效地消除电磁对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检测准确性的干扰,大大提高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测温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10),底座设置有开口的容置空间;
用于承载锅具的面板(120),与所述底座(110)相连接并盖设在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口处,所述面板(120)为耐中低温塑料制件;
加热组件(130),设置于所述底座(110)的容置空间内,并位于所述面板(120)的下方,用于加热放置于所述面板上的锅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设置于所述底座(110)的容置空间内,包括透光部(141);
所述面板(120)设置有安装孔(121),所述透光部(141)位于所述安装孔(121)的内部、或与所述安装孔(121)相对设置、或穿设于所述安装孔(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130)围设于所述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外部,所述电磁灶(100)还包括:
磁环(150),围设于所述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的周侧,所述磁环(150)包括位于所述安装孔(121)内的第一端面(151),所述面板(120)包括远离所述加热组件(130)一端的第二端面(122),所述第一端面(151)和所述第二端面(122)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141)包括靠近所述第二端面(122)的第三端面(144),所述第三端面(144)与所述第二端面(122)平齐,或所述第三端面(144)位于所述第二端面(122)的下方或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灶(100),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三端面位于所述第二端面的下方,所述电磁灶(100)还包括:
红外透光板,盖设于所述安装孔(121)处并与所述面板(120)相连接,所述红外透光板远离所述加热组件(130)一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122)平齐;和/或
所述第三端面(144)与所述第一端面(151)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8mm。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安装结构(160)和第二安装结构(170);
所述底座(110)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121)连通的安装腔(111),所述磁环(150)围设于所述安装腔(111)的内壁,所述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包括沿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一部分(142)和第二部分(143),所述第一部分(142)包括所述透光部(141),所述第一安装结构(160)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142)和所述磁环(150)之间用于填补所述第一部分(142)和所述磁环(150)之间的缝隙,所述第二安装结构(170)与所述磁环(150)相适配,并位于所述第二部分(143)和所述磁环(15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灶(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机(180),设置于所述底座(110)的内部;
所述底座(110)设置有出风口(112),所述底座(110)的内部形成有连通所述出风口(112)和所述安装腔(111)的风道(113),所述风机(180)位于所述风道(113)内;
其中,所述第二安装结构(170)为导热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温度检测装置(140)位于所述加热组件(130)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包括聚苯醚制件和/或聚碳酸酯质件,所述面板的耐温范围为80℃至200℃。
10.一种烹饪系统(200),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具(210),所述锅具(210)包括可导磁发热的内层(211)及不可导磁发热的外层(212);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灶(100),所述锅具(210)适于放置于所述面板(120)。
CN202120843577.4U 2021-04-22 2021-04-22 电磁灶和烹饪系统 Active CN2153365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43577.4U CN215336501U (zh) 2021-04-22 2021-04-22 电磁灶和烹饪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43577.4U CN215336501U (zh) 2021-04-22 2021-04-22 电磁灶和烹饪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36501U true CN215336501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95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43577.4U Active CN215336501U (zh) 2021-04-22 2021-04-22 电磁灶和烹饪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365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54951A1 (en) Cooking appliance
AU2012261162B2 (en) A temperature information assembly for a cooking hob
JP4917923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872822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6308504A (ja) 赤外線検出装置
CN215336501U (zh) 电磁灶和烹饪系统
JP6218555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19264377U (zh) 烹调器
JP6650247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5336500U (zh) 锅具和烹饪系统
JPH07307196A (ja) 電磁調理器の温度検出器
JP5851362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15234950A (zh) 锅具和烹饪系统
CN220958561U (zh) 电磁炉
CN208312453U (zh) 烹饪器具
CN213421194U (zh) 一种加热器具
CN219264370U (zh) 烹调器
CN219981078U (zh) 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炉
CN215777227U (zh) 电磁加热锅具组件
CN218846213U (zh) 烹调器
CN219107697U (zh)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4370423U (zh)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CN219713432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JP3840778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用の調理容器
CN219761362U (zh) 一种线圈盘组件及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