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13432U -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13432U
CN219713432U CN202321202475.XU CN202321202475U CN219713432U CN 219713432 U CN219713432 U CN 219713432U CN 202321202475 U CN202321202475 U CN 202321202475U CN 219713432 U CN219713432 U CN 219713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plate
wind shielding
ganjian
wen
heating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0247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亚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0247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13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13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134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其中,测温组件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第一侧设有承载区域;导热片,设于承载板的第二侧,且导热片与承载板相贴合;加热线圈,设于承载板的第二侧;多个温感件,对应设于加热线圈的安装孔内,温感件的一端与导热片相抵;风机,设于承载板的第二侧,风机朝向加热线圈出风;挡风结构,设于连通风机和加热线圈的路径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请在空气由风机吹向温感件的路径上设置有挡风结构,可降低气流流过温感件对温感件的检测产生的影响。

Description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测温组件和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中,对烹饪设备进行测温时,通常将测温部件固定在支架上,再紧贴于需要测温的锅具或台面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向加热线圈进行散热的风机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吹向测温部件,导致测温部件所检测的温度与实际的温度存在偏差,准确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温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温组件,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第一侧设有承载区域;加热线圈,设于承载板的第二侧;多个温感件,对应设于加热线圈的安装孔内,温感件的一端与承载板相抵;风机,设于承载板的第二侧,风机朝向加热线圈出风;挡风结构,设于连通风机和温感件的路径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测温组件,主要包括承载板、加热线圈、温感件和风机以及挡风结构,承载板用于承载烹饪器具,通过将导热片设置在承载板的第一侧,具体应为远离烹饪器具的一侧,即承载板的外表面用于承载烹饪器具,内表面的一侧则会设置有导热片和加热线圈,导热片与承载板相互贴合,加热线圈则用于对烹饪器具加热,从而实现对位于烹饪器具内的食材的烹饪。
本申请中,通过将温感件设置在加热线圈的安装孔内,且限定温感件的一端抵接于承载板处,承载板的热量会传递至温感件处,从而实现温度检测。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在承载板的内侧设置有风机,风机转动带动空气流动,会吹向加热线圈,从而为加热线圈自身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然而,由于温感件设置在加热线圈内,具体为加热线圈的安装孔内,在风机朝向加热线圈出风时,不可避免的会吹向温感件,导致温感件检测到的温度与导热片和承载板实际的温度不符,降低温感件的测温精度,本申请在空气由风机吹向温感件的路径上设置有挡风结构,可降低气流流过温感件对温感件的检测产生的影响。
可以理解,挡风结构的设置位置存在多样性,只要设置在连通风机和温感件的路径,可以有效降低空气流至温感件、带走温感件附近的热量的可能性即可,保证温感件的检测精度。具体的设置位置包括但不限于设置在风机和加热线圈之间、加热线圈的外侧壁、或是多个安装孔形成的外接圆的外侧壁等。
上述技术方案中,挡风结构具体包括挡风条,设于风机的出风口处,且挡风条设于出风口朝向承载板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挡风结构呈条状,具体包括设置在出风口的挡风条,通过将挡风条设置在出风口朝向承载板的一侧,即设置在出风口的顶侧,从而可降低出风口的空气直接流向温感件导致降低温感件周边环境温度的可能。可以理解,挡风条的设置位置可使得由风机向外吹出的空气即可对加热线圈进行散热,又可以减少空气对温感件的正常测温的影响,保证检测准确度。
需要补充的是,本方案的挡风条与风机的出风口相连,可与风机做成一体化结构,也可做成组装式的分体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出风口朝向导热片的一侧设有内凹的安装槽,挡风条具体包括相连的插入部和挡风部,插入部位于安装槽内,挡风部与承载板平行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出风口的顶侧设置安装槽,可供挡风条插入,从而实现连接,具体的,挡风条包括插入部和挡风部,挡风部与承载板平行设置,且位于出风口的顶侧,插入部与挡风部相连,且插入部用于位于安装槽内,从而实现挡风条和出风口的装配。
进一步地,安装槽和插入部可采用卡接、磁吸连接等。
可以理解,挡风条的截面可呈T形或类T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挡风结构具体包括多个挡风凸起,加热线圈的外侧壁朝向承载板凸出形成挡风凸起。
在该技术方案中,挡风结构设置在加热线圈的外侧壁上,以凸起的形式展现,具体地,挡风结构包括多个挡风凸起,空气由出风口朝向加热线圈吹风时,在挡风凸起的作用下,可有效减缓气流对温感件的影响。
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挡风凸起间隔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制多个挡风凸起相互之间间隔设置,挡风凸起之间的凹槽部分可以通风,挡风凸起可以挡风,突起之间的凹槽可以通风,可有效减缓气流对温感件的影响。
其中,挡风凸起可均匀布置,也可根据风机所处位置不均匀布置,例如靠近风机的挡风凸起更密集,远离风机的挡风凸起更疏松。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导热片,设于承载板的第二侧,且导热片与承载板相贴合;其中,加热线圈和风机设于导热片远离承载板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承载板的下侧还设有与之贴合的导热片,可极大的提高导热效率,在温感件对承载板的温度检测时,热量会先传递到导热片处,温感件只需对导热片进行检测,即可反映出承载板的温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隔热件,设于导热片远离承载板的一侧,隔热件上设有与温感件相适配的开孔,至少部分温感件穿过开孔与导热片相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导热片的下侧设置隔热件,可对温度检测进行隔绝,减少加热线圈在运行过程时,产生的热量对温感件的影响,保证温度检测的精确性。此外,在隔热件上开设有多个开孔,对于一部分温感件而言,会穿过开孔后抵接于导热片上,隔热件上设置的开孔可供温感件穿过,从而实现测温。
其中,隔热件自身形状呈圆盘状,以便于与温感件的设置位置相适配。
上述技术方案中,导热片具体包括多个圆周设置的导热区域,每个导热区域内设有一个检测位,每个温感件的一端与检测位相抵。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导热片而言,包括多个导热区域,多个导热区域是圆周环绕设置的,每个导热区域内设置有一个检测位,以便于温感件与检测位的贴合,从而对该导热区域的温度进行检测。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壳体;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测温组件,设于壳体内;加热线圈,设于测温组件中的导热片远离承载板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设备,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测温组件以及设置测温组件下方的加热线圈,壳体主要对内部电子元件以及物理结构起到保护的效果,在加热线圈的作用下会对承载板上的烹饪器具起到加热的效果。
由于烹饪设备包括测温组件,故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测温组件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烹饪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磁炉、电陶炉、电饭煲等需要对承载板的温度进行测量获取的设备。
上述技术方案中,壳体具体包括:底壳;上盖,与底壳可拆卸连接,上盖和底壳相连形成容纳腔,测温组件的导热片和控制板设于容纳腔内;其中,测温组件的承载板与上盖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主要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壳和上盖,两个结构连接,内部会形成容纳腔,可将导热片、控制板等结构放置于容纳腔中,但承载板则设置在上盖的另一侧,以起到承载烹饪器具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风机和挡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导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测温组件;102:承载板;1022:承载区域;104:风机;1042:安装槽;108:挡风结构;1082:挡风条;1083:插入部;1084:挡风部;1086:挡风凸起;106:温感件;112:导热片;1122:导热区域;1124:检测位;110:隔热件;1102:开孔;
200:烹饪设备;202:加热线圈;2022:安装孔;204:壳体;2042:底壳;2044: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测温组件100,主要包括承载板102、加热线圈202、温感件106和风机104以及挡风结构108,承载板102用于承载烹饪器具,通过将导热片112设置在承载板102的第一侧,具体应为远离烹饪器具的一侧,即承载板102的外表面用于承载烹饪器具,内表面的一侧则会设置有导热片112和加热线圈202,导热片112与承载板102相互贴合,加热线圈202则用于对烹饪器具加热,从而实现对位于烹饪器具内的食材的烹饪。
本申请中,如图2所示,通过将温感件106设置在加热线圈202的安装孔2022内,且限定温感件106的一端抵接于承载板102处,承载板102的热量会传递至温感件106处,从而实现温度检测。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在承载板102的内侧设置有风机104,风机104转动带动空气流动,会吹向加热线圈202,从而为加热线圈202自身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然而,由于温感件106设置在加热线圈202内,具体为加热线圈202的安装孔内,在风机104朝向加热线圈202出风时,不可避免的会吹向温感件106,导致温感件106检测到的温度与导热片112和承载板102实际的温度不符,降低温感件106的测温精度,本申请在空气由风机104吹向温感件106的路径上设置有挡风结构108,可降低气流流过温感件106对温感件106的检测产生的影响。
可以理解,挡风结构108的设置位置存在多样性,只要设置在连通风机104和温感件106的路径,可以有效降低空气流至温感件106、带走温感件106附近的热量的可能性即可,保证温感件106的检测精度。具体的设置位置包括但不限于设置在风机104和加热线圈202之间、加热线圈202的外侧壁、或是多个安装孔形成的外接圆的外侧壁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挡风结构108呈条状,具体包括设置在出风口的挡风条1082,通过将挡风条1082设置在出风口朝向承载板102的一侧,即设置在出风口的顶侧,从而可降低出风口的空气直接流向温感件106导致降低温感件106周边环境温度的可能。可以理解,挡风条1082的设置位置可使得由风机104向外吹出的空气即可对加热线圈202进行散热,又可以减少空气对温感件106的正常测温的影响,保证检测准确度。
需要补充的是,本方案的挡风条1082与风机104的出风口相连,可与风机104做成一体化结构,也可做成组装式的分体结构。
进一步地,在出风口的顶侧设置安装槽1042,可供挡风条1082插入,从而实现连接,具体的,如图3所示,挡风条1082包括插入部1083和挡风部1084,挡风部1084与承载板102平行设置,且位于出风口的顶侧,插入部1083与挡风部1084相连,且插入部用于位于安装槽1042内,从而实现挡风条1082和出风口的装配。
进一步地,安装槽1042和插入部可采用卡接、磁吸连接等。
可以理解,挡风条1082的截面可呈T形或类T形。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挡风结构108设置在加热线圈202的外侧壁上,以凸起的形式展现,具体地,如图4所示,挡风结构108包括多个挡风凸起1086,空气由出风口朝向加热线圈202吹风时,在挡风凸起1086的作用下,可有效减缓气流对温感件106的影响。
限制多个挡风凸起1086相互之间间隔设置,挡风凸起1086之间的凹槽部分可以通风,挡风凸起1086可以挡风,突起之间的凹槽可以通风,可有效减缓气流对温感件106的影响。
其中,挡风凸起1086可均匀布置,也可根据风机104所处位置不均匀布置,例如靠近风机104的挡风凸起1086更密集,远离风机104的挡风凸起1086更疏松。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可同时设置挡风凸起1086和挡风条1082。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承载板102的下侧还设有与之贴合的导热片112,可极大的提高导热效率,在温感件106对承载板102的温度检测时,热量会先传递到导热片112处,温感件106只需对导热片112进行检测,即可反映出承载板102的温度。
在设置导热片112的情况下,温感件106的一端可直接与导热片112相抵。
对于导热片112而言,如图7所示,包括多个导热区域1122,多个导热区域1122是圆周环绕设置的,每个导热区域1122内设置有一个检测位1124,以便于温感件106与检测位1124的贴合,从而对该导热区域1122的温度进行检测。
在导热片112的下侧设置隔热件110,可对温度检测进行隔绝,减少加热线圈在运行过程时,产生的热量对温感件106的影响,保证温度检测的精确性。此外,如图6所示,在隔热件110上开设有多个开孔1102,对于一部分温感件106而言,会穿过开孔1102后抵接于导热片112上,隔热件110上设置的开孔1102可供温感件106穿过,从而实现测温。
其中,隔热件110自身形状呈圆盘状,以便于与温感件106的设置位置相适配。
在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设置单独的导热片,并将导热片设于承载板102的下侧,由于电阻膜设置在导热片上,若出现电路故障,可直接单独更换导热片,无需对承载板102进行更换。
需要强调的,通过将导热片和承载板102相对设置,同时在导热片上设置电阻膜,可对承载板102上的特定区域内的温度进行检测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对导热片和承载板形状进行适配限制,使得导热片上设置的电阻膜的形状更贴合于导热片上,无论承载板为平面或是曲面,均可起到有效的测温效果。例如,承载板为平板,则导热片为平面板,若承载板为曲板,则导热片为与其弧度相同的曲面板。
进一步地,多个导热区域1122是均匀布置在导热片上的,同时也是与承载区域1022相对设置的,可极大的提高温度检测的范围以及准确性。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多个导热区域1122沿周向布置,对于每个导热区域1122而言,均对应于一个周向区域,通过采用上述布置方式,更符合对烹饪器具进行加热的温度变化,即符合环状的加热装置。同时在出现周向偏移时,可对特定导热区域1122的温度变化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对于每个导热区域1122而言,内部均设置有电阻丝,为了方便引线,同时也为了减少线束数量,需要将电阻丝的两端设置在径向不同位置处,可设置两种导线,通过设置一个第一导线以及多个第二导线,在第一导线的作用下可直接对电阻丝位于径向内侧的一端进行串联,在第二导线的作用下则会对每个电阻丝位于径向外侧的一端进行连接,可以理解,电阻丝工作时必然需要连接到正负极上,第一导线可认为是电源或控制器的负极,电势为0,第二导线可认为是电源或控制器的正极,通过上述接线方式,可极大的减少线束数量,便于布线。
可以理解,多个电阻丝是并联的,每个电阻丝的阻值变化都是独立的,相互之间不受影响。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承载板102可选用微晶玻璃板,吸水率几近为零,所以水不易渗入,强度较大且耐酸性和耐碱性较强。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为绝缘板。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选为隔热板,从而在将测温组件100放置于设备中时,设备内位于另一侧的发热器件运行时发出的温度,可能对测温效果造成影响,保证测温准确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选为绝缘隔热板,可同时具有上述两种优点。
其中,对于承载板102的材质,可选为高硼硅玻璃板、BMC面板(即团状模塑料面板)等,虽然面板的耐温性较差,低于微晶玻璃板,但成本更低,故而需要对面板温度的测量和反馈更为精准。在选用上述材质制造承载板102后,可有效降低风机气流对多点温度检测件的测量影响。
如图4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200,包括壳体204、测温组件100以及设置测温组件100下方的加热线圈,在加热线圈的作用下会对承载板102上的烹饪器具起到加热的效果。
由于烹饪设备200包括测温组件100,故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测温组件100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烹饪设备200包括但不限于电磁炉、电陶炉、电饭煲等需要对承载板102的温度进行测量获取的设备。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壳体204主要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壳2042和上盖2044,两个结构连接,内部会形成容纳腔,可将导热片、控制板等结构放置于容纳腔中,但承载板则设置在上盖的另一侧,以起到承载烹饪器具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在空气由风机吹向温感件的路径上设置有挡风结构,可降低气流流过温感件对温感件的检测产生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第一侧设有承载区域;
加热线圈,设于所述承载板的第二侧;
多个温感件,对应设于所述加热线圈的安装孔内,所述温感件的一端与所述承载板相抵;
风机,设于所述承载板的第二侧,所述风机朝向所述加热线圈出风;
挡风结构,设于连通所述风机和所述温感件的路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结构具体包括挡风条,设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且所述挡风条设于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承载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承载板的一侧设有内凹的安装槽,所述挡风条具体包括相连的插入部和挡风部,所述插入部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挡风部与所述承载板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结构具体包括多个挡风凸起,所述加热线圈的外侧壁朝向所述承载板凸出形成所述挡风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挡风凸起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热片,设于所述承载板的第二侧,且所述导热片与所述承载板相贴合;
其中,所述加热线圈和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导热片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热件,设于所述导热片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侧,所述隔热件上设有与所述温感件相适配的开孔,至少部分所述温感件穿过所述开孔与所述导热片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具体包括多个圆周设置的导热区域,每个所述导热区域内设有一个检测位,每个所述温感件的一端与所述检测位相抵。
9.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测温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体包括:
底壳;
上盖,与所述底壳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壳相连形成容纳腔,所述测温组件的导热片和控制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其中,所述测温组件的承载板与所述上盖相贴合。
CN202321202475.XU 2023-05-18 2023-05-18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Active CN219713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2475.XU CN219713432U (zh) 2023-05-18 2023-05-18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2475.XU CN219713432U (zh) 2023-05-18 2023-05-18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13432U true CN219713432U (zh) 2023-09-19

Family

ID=88002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02475.XU Active CN219713432U (zh) 2023-05-18 2023-05-18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134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713432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9121579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1316317U (zh) 一种可安装多种规格加热板的取暖器
CN219264371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19264379U (zh) 烹调器
CN219775824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9761362U (zh) 一种线圈盘组件及烹饪设备
CN217302902U (zh) 烹饪电器
CN218954947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19797291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20542285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9264370U (zh) 烹调器
CN217239186U (zh) 离子阱永磁体装置和核磁共振系统
CN219934063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20489224U (zh) 一种电炉加热结构
CN218846213U (zh) 烹调器
US20220386424A1 (en) Electric rang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range
CN219675314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9797290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9161504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787596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9414897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19367708U (zh) 一种烹饪设备
CN215723391U (zh)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CN211716626U (zh) 一种便于检知温度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