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97290U -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97290U
CN219797290U CN202321202436.XU CN202321202436U CN219797290U CN 219797290 U CN219797290 U CN 219797290U CN 202321202436 U CN202321202436 U CN 202321202436U CN 219797290 U CN219797290 U CN 2197972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nducting
positioning
bearing plate
temperature
heating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0243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佳
冷芬勇
毛金元
吴志勇
陈立华
何少华
陈锦森
彭启翀
陈亚洲
张宙
齐璐
赵晓双
林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0243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972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972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972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其中,测温组件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第一侧设有承载区域;导热片,设于承载板的第二侧,且导热片与承载板相贴合;加热线圈,设于导热片远离承载板的一侧,加热线圈上设有多个定位槽;多个温感件,设于承载板的第二侧,温感件的一端与导热片相抵;底壳,设于加热线圈远离承载板的一侧;其中,导热片上设有多个沿承载板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定位柱,定位柱穿过定位槽后抵接于底壳上,以实现导热片与加热线圈的定位装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多个定位柱和定位柱的配合可简化导热片的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使得导热片与导热片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提高检测精准度。

Description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测温组件和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中,对烹饪设备进行测温时,通常采用单点测温的方式,在锅具局部受热后,会导致检测的位置并不一定是实际发热的区域,即检测的温度并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温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温组件,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第一侧设有承载区域;导热片,设于承载板的第二侧,且导热片与承载板相贴合;加热线圈,设于导热片远离承载板的一侧,加热线圈上设有多个定位槽;多个温感件,设于承载板的第二侧,温感件的一端与导热片相抵;底壳,设于加热线圈远离承载板的一侧;其中,导热片上设有多个沿承载板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定位柱,定位柱穿过定位槽后抵接于底壳上,以实现导热片与加热线圈的定位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测温组件,主要包括承载板、导热片、加热线圈、底壳和温感件,承载板用于承载烹饪器具,通过将导热片设置在承载板的一侧,具体应为远离烹饪器具的一侧,即承载板的外表面用于承载烹饪器具,内表面的一侧则设置有导热片,可将热量通过导热片传递至温感件处,最终便于温感件对不同位置的导热片的温度进行检测,即可对承载板上第一侧的特定区域内的温度进行检测。特别是,本申请中温感件设置在导热片的下侧,温感件是通过与导热片的抵接,从而实现对承载区域上的温度进行检测。需要强调的是,本申请利用导热片,不仅可以将承载板上的热量传递至温感件处,从而便于对温度的检测,还可以利用导热片实现与承载板的贴合,从而提高对温度检测的精准度。
需要强调的,在安装导热片时,会利用导热片上的定位柱实现与温感件的配合,具体地,导热片上设置多个定位柱,每个定位柱沿承载板的厚度方向延伸,在此基础上,通过多个定位柱可将导热片、加热线圈和底壳装配形成一个整体,简化导热片的装配工序,同时提高装配精度,仅需将定位柱和定位槽对齐后即可完成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其中,定位柱沿厚度方向延伸,且定位柱的长度需要大于加热线圈的厚度,需要满足与底座之间的抵接关系。
需要强调的是,在整体装配时,导热片的位置相对于承载板的位置不易挪动或偏离,更为贴合实际测量位置的温度,温感件所检测的温度较为稳定,偏差较低。
进一步地,承载板设置在整个测温组件最上方,第一侧用于承载烹饪器具,在运行时,可能发生局部干烧,此时通过位于承载板第二侧的导热片,将热量传递至温感件处,利用温感件与导热片的相抵位置关系,即可对特定的位置的温度进行检测,从而精准测量锅底各部位温度,保证烹饪体验,进而可根据具体的温度变化控制产品的运行,起到有效保护面板的作用。
可以理解,通过利用多个温感件可准确且迅速的测量承载板上特定区域的温度,以便于后续控制板对不同测温区域内的温度的检测,进而实现温度控制。
在加热线圈的作用下会对承载板上的烹饪器具起到加热的效果。
其中,对于承载板而言,其第一侧形成有承载区域,一般为上表面,即烹饪器具仅可放置在指定的承载区域上,从而达到较好的烹饪效果。
其中,多个定位柱设于导热片的外周,更便于与加热线盘的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定位盲孔,设于所述底壳上,所述定位盲孔与所述定位槽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定位槽后伸入所述定位盲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底壳上设置定位盲孔,以便于定位柱在穿过加热线圈上的定位槽后,通过定位盲孔实现与底壳的连接。可以理解,定位盲孔呈盲孔状,定位柱在穿过定位槽后,伸入定位盲孔,并不伸出,定位盲孔底部封死,减少灰尘的流入,也隔绝杂质可通过定位盲孔流入测温组件内部的可能。
上述技术方案中,定位盲孔与所述定位柱过盈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定位盲孔和定位柱的配合关系进行限定,限定为过盈配合,定位盲孔的内径略小于定位柱的外径,在完成装配后,二者的连接强度较高,不易脱落,可保持测温组件的整体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加热线圈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温感件对应设于安装孔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导热片的下侧还设有加热线圈,在加热线圈上设有安装孔,通过将温感件设置在加热线圈的安装孔内,且限定温感件的一端抵接于导热片处,承载板的热量会传递至温感件处,从而实现温度检测。
进一步地,通过对导热片和承载板的导热系数进行限定,限制导热片的导热系数更大,可使得热量在传递至承载板时,会迅速的通过导热片传递至温感件处,通过后续的处理可有效防止承载板局部过热导致裂开的情况。
进一步地,导热片的材质为铝合金,导热系数为201W/mk,承载板的材质为钢化玻璃,导热系数为1.1W/mk。在此基础上,由于承载板的导热系数相比于导热片较低,且承载板的截面积小,且横向距离增大,导致横向导热非常慢,到一定距离后,由于与空气热交换,使之温度波动大,检测温度变化不准确也不及时。
上述技术方案中,温感件具体包括:弹性支架,与加热线圈的安装孔相卡接,弹性支架上设有与导热片相抵的温感本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温感件包括弹性支架以及温感本体,温感本体主要用于与导热片相抵接从而实现温度检测,弹性支架则是用于支撑温感本体,起到固定的效果,即将温感本体固定在加热线圈的安装孔内,通过弹性支架与安装孔的卡接,从而实现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弹性支架的材质可以为硅胶或其他具有弹性的材质,在上下方向上可以收缩,从而对导热片可实现压紧贴合的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限位凸起,设于弹性支架的端部周壁上;限位台阶,设于安装孔内;其中,通过限位凸起和限位台阶的抵接实现温感件与安装孔的装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弹性支架和安装孔内分别设置相适配的限位凸起和限位台阶,在将温感件向下插入到安装孔时,限位台阶和限位凸起会相互抵接,阻止进一步向下移动,起到限位固定的效果。可以理解,由于弹性支架会与安装孔存在卡接关系,在限位凸起和限位台阶的作用下,可保证弹性支架与安装孔卡接到位,提高连接的稳固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导热片具体包括多个圆周设置的导热区域,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导热区域之间通过所述定位柱相连,每个导热区域内设有一个检测位,每个温感件的一端与检测位相抵。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导热片而言,包括多个导热区域,多个导热区域可以是圆周环绕设置的,还可以任意方式布置,只要任意两个导热区域不完全重叠即可,对于每个导热区域而言,每个导热区域内设置有一个检测位,以便于温感件与检测位的贴合,同时至少两个相邻的导热区域之间设置一个定位柱,即通过定位柱相连,使得对应的导热区域是相连的,提高整体结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热片的材质可被磁化,多个导热区域在周向方向上至少存在一处空隙。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导热片的材质不可被磁化,则多个导热区域可以全部相连,或者在任意处断开。
承载板可选用高硼硅玻璃板,其热膨胀系数较低,且性能稳定,具有较高的抗水、抗碱、抗酸等性能,但高硼硅材质的玻璃板,其耐温特性较差,本申请为了实现快速测温的效果,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导致面板炸裂,才设置了多个温感件进行多点测温。承载板可选为绝缘板,从而保证温感件不会发生短路,此外,承载板还可选为隔热板,从而在将测温组件放置于设备中时,设备内位于承载板另一侧的发热器件运行时发出的温度,可能对温感件的测温效果造成影响,保证测温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壳体;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测温组件,设于壳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设备,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测温组件以及设置测温组件下方的加热线圈,壳体主要对内部电子元件以及物理结构起到保护的效果。
由于烹饪设备包括测温组件,故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测温组件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烹饪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磁炉、电陶炉、电饭煲等需要对承载板的温度进行测量获取的设备。
上述技术方案中,壳体具体包括:底壳;上盖,与底壳可拆卸连接,上盖和底壳相连形成容纳腔,测温组件的承载板和控制板设于容纳腔内;其中,测温组件的承载板与上盖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主要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壳和上盖,两个结构连接,内部会形成容纳腔,可将导热片、控制板等结构放置于容纳腔中,但承载板则设置在上盖的另一侧,以起到承载烹饪器具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导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温感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测温组件;102:承载板;1022:承载区域;104:导热片;1042:定位柱;1044:导热区域;1046:检测位;106:温感件;1066:弹性支架;1068:温感本体;1082:限位凸起;1084:限位台阶;
200:烹饪设备;202:加热线圈;2022:安装孔;2024:定位槽;204:壳体;2042:底壳;2043:定位盲孔;2044: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测温组件100,主要包括承载板102、导热片104、加热线圈202、底壳2042和温感件106,承载板102用于承载烹饪器具,通过将导热片104设置在承载板102的一侧,具体应为远离烹饪器具的一侧,即承载板102的外表面用于承载烹饪器具,内表面的一侧则设置有导热片104,可将热量通过导热片104传递至温感件106处,最终便于温感件106对不同位置的导热片104的温度进行检测,即可对承载板102上第一侧的特定区域内的温度进行检测。特别是,本申请中温感件106设置在导热片104的下侧,温感件106是通过与导热片104的抵接,从而实现对承载区域1022上的温度进行检测。需要强调的是,本申请利用导热片104,不仅可以将承载板102上的热量传递至温感件106处,从而便于对温度的检测,还可以利用导热片104实现与承载板102的贴合,从而提高对温度检测的精准度。
需要强调的,如图4所示,在安装导热片104时,会利用导热片104上的定位柱1042实现与温感件106的配合,具体地,导热片104上设置多个定位柱1042,每个定位柱1042沿承载板102的厚度方向延伸,在此基础上,通过多个定位柱1042可将导热片104、加热线圈202和底壳2042装配形成一个整体,简化导热片104的装配工序,同时提高装配精度,仅需将定位柱1042和定位槽对齐后即可完成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其中,定位柱1042沿厚度方向延伸,且定位柱1042的长度需要大于加热线圈202的厚度,需要满足与底座之间的抵接关系。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定位柱1042的数量为6个,6个定位柱1042穿过加热线盘上的6个定位槽2024,立在底壳2042上,靠底壳2042支撑,定位槽2024定位,整机安装后保证导热片贴合承载板,将承载板每个部件和外边缘温度快速传导到温感件处,达到精准测量锅底各部位温度,保证烹饪体验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在整体装配时,导热片104的位置相对于承载板102的位置不易挪动或偏离,更为贴合实际测量位置的温度,温感件106所检测的温度较为稳定,偏差较低。
进一步地,承载板102设置在整个测温组件100最上方,第一侧用于承载烹饪器具,在运行时,可能发生局部干烧,此时通过位于承载板102第二侧的导热片104,将热量传递至温感件106处,利用温感件106与导热片104的相抵位置关系,即可对特定的位置的温度进行检测,从而精准测量锅底各部位温度,保证烹饪体验,进而可根据具体的温度变化控制产品的运行,起到有效保护面板的作用。
可以理解,通过利用多个温感件106可准确且迅速的测量承载板102上特定区域的温度,以便于后续控制板对不同测温区域内的温度的检测,进而实现温度控制。
在加热线圈202的作用下会对承载板102上的烹饪器具起到加热的效果。
其中,对于承载板102而言,其第一侧形成有承载区域1022,一般为上表面,即烹饪器具仅可放置在指定的承载区域1022上,从而达到较好的烹饪效果。
其中,如图3所示,温感件106包括弹性支架1066以及温感本体1068,温感本体1068主要用于与导热片相抵接从而实现温度检测,弹性支架1066则是用于支撑温感本体1068,起到固定的效果,即将温感本体1068固定在加热线圈的安装孔2022内,通过弹性支架1066与安装孔2022的卡接,从而实现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弹性支架1066的材质可以为硅胶或其他具有弹性的材质,在上下方向上可以收缩,从而对导热片可实现压紧贴合的效果。
通过在弹性支架1066和安装孔2022内分别设置相适配的限位凸起1082和限位台阶1084,在将温感件106向下插入到安装孔时,限位台阶1084和限位凸起1082会相互抵接,阻止进一步向下移动,起到限位固定的效果。可以理解,由于弹性支架1066会与安装孔存在卡接关系,在限位凸起和限位台阶的作用下,可保证弹性支架1066与安装孔卡接到位,提高连接的稳固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底壳2042上设置定位盲孔2043,以便于定位柱1042在穿过加热线圈202上的定位槽后,通过定位盲孔实现与底壳2042的连接。可以理解,定位盲孔2043呈盲孔状,定位柱1042在穿过定位槽后,伸入定位盲孔2043,并不伸出,定位盲孔底部封死,减少灰尘的流入,也隔绝杂质可通过定位盲孔2043流入测温组件100内部的可能。
进一步地,对定位盲孔和定位柱1042的配合关系进行限定,限定为过盈配合,定位盲孔的内径略小于定位柱1042的外径,在完成装配后,二者的连接强度较高,不易脱落,可保持测温组件100的整体性。
对于导热片104而言,如图2所示,包括多个导热区域1044,多个导热区域1044可以是圆周环绕设置的,还可以任意方式布置,只要任意两个导热区域1044不完全重叠即可,对于每个导热区域1044而言,每个导热区域1044内设置有一个检测位1046,以便于温感件106与检测位1046的贴合,在定位柱1042的作用下可将温感件106连接至导热片104上,从而实现对该导热区域1044的温度检测。
其中,至少两个相邻的导热区域之间设置一个定位柱,即通过定位柱相连,使得对应的导热区域是相连的,提高整体结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热片的材质可被磁化,多个导热区域在周向方向上至少存在一处空隙。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导热片的材质不可被磁化,则多个导热区域可以全部相连,或者在任意处断开。
进一步地,在导热片104的下侧还设有加热线圈202,在加热线圈202上设有安装孔和安装槽,通过将温感件106设置在加热线圈202的安装孔内,且限定温感件106的一端抵接于导热片104处,承载板102的热量会传递至温感件106处,从而实现温度检测。
其中,加热线圈202可通过螺钉的方式固定在底壳上。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多个温感件106具体包括:第一温感件;多个第二温感件,绕第一温感件均匀设置,每个第二温感件设于安装孔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导热片104和承载板102的导热系数进行限定,限制导热片104的导热系数更大,可使得热量在传递至承载板102时,会迅速的通过导热片104传递至温感件106处,通过后续的处理可有效防止承载板102局部过热导致裂开的情况。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导热片104的材质为铝合金,导热系数为201W/mk,承载板102的材质为钢化玻璃,导热系数为1.1W/mk。在此基础上,由于承载板102的导热系数相比于导热片104较低,且承载板102的截面积小,且横向距离增大,导致横向导热非常慢,到一定距离后,由于与空气热交换,使之温度波动大,检测温度变化不准确也不及时。本实施例直接在承载板102的下侧紧贴导热片104,导热片104的材料优选导热系数好的材料,例如铜、铝等等,导热片104紧贴面板背面,当锅具底部温度升高,热量传到承载板102,承载板102横向传热是偏慢的,纵向比较快,热量传到导热片104,通过在发热区域均匀设置多个感温模块,被感温模块检测到温度异常时,信息准确及时传到内部控制单元,从而控制功率从而控制面板温度,防止面板高温开裂。
进一步地,温感件106选为多个,如图1所示,包括位于中间的温感件和圆周布置的温感件,圆周布置的温感件设于对应的安装孔内。
承载板102可选用高硼硅玻璃板,其热膨胀系数较低,且性能稳定,具有较高的抗水、抗碱、抗酸等性能,但高硼硅材质的玻璃板,其耐温特性较差,本申请为了实现快速测温的效果,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导致面板炸裂,才设置了多个温感件106进行多点测温。承载板可选为绝缘板,从而保证温感件106不会发生短路,此外,承载板还可选为隔热板,从而在将测温组件100放置于设备中时,设备内位于承载板另一侧的发热器件运行时发出的温度,可能对温感件106的测温效果造成影响,保证测温准确性。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200,包括壳体204、测温组件100以及设置测温组件100下方的加热线圈,在加热线圈的作用下会对承载板102上的烹饪器具起到加热的效果。
由于烹饪设备200包括测温组件100,故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测温组件100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烹饪设备200包括但不限于电磁炉、电陶炉、电饭煲等需要对承载板102的温度进行测量获取的设备。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壳体204主要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壳2042和上盖2044,两个结构连接,内部会形成容纳腔,可将导热片、控制板等结构放置于容纳腔中,但承载板则设置在上盖的另一侧,以起到承载烹饪器具的作用。
对于烹饪设备200整体而言,导热片设置定位柱,定位柱临时固定在温感件上,温感件卡扣固定在加热线圈上,加热线圈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壳上,上盖通过螺钉固定到底壳上,承载板通过粘贴的方式连接至上盖,加热线圈与上盖夹紧温感件和导热片,保证温感件、导热片和承载板紧紧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通过多个定位柱和定位柱的配合可简化导热片的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使得导热片与导热片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提高检测精准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第一侧设有承载区域;
导热片,设于所述承载板的第二侧,且所述导热片与所述承载板相贴合;
加热线圈,设于所述导热片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侧,所述加热线圈上设有多个定位槽;
多个温感件,设于承载板的第二侧,所述温感件的一端与所述导热片相抵;
底壳,设于加热线圈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导热片上设有多个沿所述承载板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定位槽后抵接于所述底壳上,以实现所述导热片与所述加热线圈的定位装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定位盲孔,设于所述底壳上,所述定位盲孔与所述定位槽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定位槽后伸入所述定位盲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盲孔与所述定位柱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线圈上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温感件对应设于所述加热线圈的安装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温感件具体包括:
第一温感件;
多个第二温感件,绕所述第一温感件均匀设置,每个所述第二温感件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感件具体包括:
弹性支架,与所述加热线圈的安装孔相卡接,所述弹性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导热片相抵的温感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凸起,设于所述弹性支架的端部周壁上;
限位台阶,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其中,通过所述限位凸起和所述限位台阶的抵接实现所述温感件与所述安装孔的装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具体包括多个圆周设置的导热区域,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导热区域之间通过所述定位柱相连,每个所述导热区域内设有一个检测位,每个所述温感件的一端与所述检测位相抵。
9.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测温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体包括:
上盖,与所述测温组件的底壳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壳相连形成容纳腔,所述测温组件的导热片和控制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其中,所述测温组件的承载板与所述上盖相贴合。
CN202321202436.XU 2023-05-18 2023-05-18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Active CN2197972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2436.XU CN219797290U (zh) 2023-05-18 2023-05-18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2436.XU CN219797290U (zh) 2023-05-18 2023-05-18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97290U true CN219797290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76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02436.XU Active CN219797290U (zh) 2023-05-18 2023-05-18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972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10007568U (ko) 전자식 바비큐 오븐
CN219797290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21803173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9775823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21055922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20120269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9797291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9775824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20339538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21445316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20542285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20649827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0373583U (zh) 电磁炉
CN219756453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9675314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21430875U (zh) 上盖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20339533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8781331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9161504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9161494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7193149U (zh) 高温回流焊加热板
CN218954947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20912501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21238532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9713432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