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6453U -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6453U
CN219756453U CN202321202452.9U CN202321202452U CN219756453U CN 219756453 U CN219756453 U CN 219756453U CN 202321202452 U CN202321202452 U CN 202321202452U CN 219756453 U CN219756453 U CN 2197564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bearing plate
heat conducting
conducting film
ganji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0245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冷芬勇
李小辉
吴志勇
毛金元
何少华
李佳
陈立华
陈锦森
张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0245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64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64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64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其中,测温组件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第一侧设有承载区域;导热膜,设于承载板的第一侧,且导热膜与承载板相贴合;至少一个温感件,设于承载板远离导热膜的一侧,温感件的一端穿过承载板和导热膜向外伸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可精准测量锅底各部位温度,保证烹饪体验,进而可根据具体的温度变化控制产品的运行,起到有效保护面板的作用。

Description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测温组件和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中,对烹饪设备进行测温时,通常采用单点测温的方式,在锅具局部受热后,会导致检测的位置并不一定是实际发热的区域,即检测的温度并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温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温组件,包括:承载板,承载板的第一侧设有承载区域;导热膜,设于承载板的第一侧,且导热膜与承载板相贴合;至少一个温感件,设于承载板远离导热膜的一侧,温感件的一端穿过承载板和导热膜向外伸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测温组件,主要包括承载板、导热膜以及温感件,承载板用于承载烹饪器具,同时,在承载板的上侧,即第一侧设有导热膜,通过将温感件设置在承载板的第二侧,即承载板远离导热膜的一侧,可利用测温组件自身的体积容纳温感件。需要补充的是,温感件设置在内侧,为了保证可对承载板进行有效的测温,限定温感件的一端穿过承载板和导热膜,以便于烹饪器具在放置于承载区域时,会与温感件进行直接接触,从而温感件可对烹饪器具产生有效的测温。需要补充的是,导热膜设置在承载板的外侧,在承载板上与温感件非直接接触的区域发生异常干烧时,热量会通过导热膜迅速传递至温感件处,从而实现测温,进而可精准测量锅底各部位温度,保证烹饪体验,进而可根据具体的温度变化控制产品的运行,起到有效保护面板的作用。
可以理解,通过利用多个温感件可准确且迅速的测量承载板上特定区域的温度,以便于后续控制板对不同测温区域内的温度的检测,进而实现温度控制。
在加热线圈的作用下会对承载板上的烹饪器具起到加热的效果。
其中,对于承载板而言,其第一侧形成有承载区域,一般为上表面,即烹饪器具仅可放置在指定的承载区域上,从而达到较好的烹饪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底壳,设于承载板的第二侧;温感件具体包括:弹性支架,可伸缩地设于底壳上,弹性支架上设有温感本体,温感本体远离弹性支架的一端穿过承载板和导热膜向外伸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承载板的第二侧设置底壳,承载板和底壳可组成一个用于容纳其他结构的空腔,可将温感件等结构进行容纳,从而实现结构保护。此外,温感件包括弹性支架以及温感本体,温感本体主要用于伸出承载板和导热膜且与烹饪器具相抵接,从而实现温度检测,弹性支架则是用于支撑温感本体,起到固定的效果,即将温感本体固定在弹性支架上,通过弹性支架与底壳的连接,从而实现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弹性支架的材质可以为硅胶或其他具有弹性的材质,在上下方向上可以收缩,从而使得温感本体可在烹饪器具的作用下受压收缩后,释放伸出,便于下次与烹饪器具的抵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温感本体具体包括:头部探头,伸出承载板和导热膜,头部探头用于检测位于承载板上的厨具的温度;侧壁探头,用于检测导热膜传导的温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温感本体主要包括头部探头和侧壁探头,头部探头会直接与烹饪器具相抵,即用于检测位于承载板上的厨具的温度,从而实现直接检测,而侧壁探头主要用于检测不与温感本体直接接触的区域的温度,即其他区域如果发热,热量会通过导热膜进行传导,侧壁探头用于检测经导热膜传导的温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导热膜呈圆形,所述导热膜包括多个呈扇形的导热区域,所述温感件与所述导热膜的中心相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圆形的导热膜,更适配于常规烹饪器具,例如奶锅、煮锅、蒸锅等,检测的适用范围更广,在此基础上,导热膜分为多个扇形,即多个导热区域,由于温感件设置在导热膜的中心处,与导热膜的中心相抵接,从而对于多个导热区域而言,任一位置的热量均可沿径向快速传递至温感件处,从而提高测温的灵敏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导热膜印刷于承载板上;或导热膜粘胶于承载板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热膜可直接通过印刷的方式设置在承载板的第一侧,或者可单独形成一个整体,通过胶粘的方式连接至承载板上。
进一步地,导热膜呈圆形。
导热膜的材质为铝,兼顾经济性和导热性。
其中,导热膜的具体厚度可选为0.5mm~3.0mm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隔热件,设于承载板的第二侧,隔热件上设有与温感件相适配的开孔,至少部分温感件穿过开孔与导热膜相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承载板的下侧,即承载板的第二侧设置隔热件,可对温度检测进行隔绝,减少加热线圈在运行过程时,产生的热量对温感件的影响,保证温度检测的精确性。此外,在隔热件上开设有多个开孔,对于一部分温感件而言,会穿过开孔后抵接于导热膜上,隔热件上设置的开孔可供温感件穿过,从而实现测温。
其中,隔热件自身形状呈圆盘状,以便于与温感件的设置位置相适配。
上述技术方案中,隔热件在承载板上的投影覆盖导热膜在承载板上的投影。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隔热件和导热膜而言,分别对其在承载板上的投影进行限制,隔热件的投影更大,会覆盖导热膜的投影,从而可提高隔热效果,即导热膜被隔热件完全覆盖,提高隔热效果,减少温感件受到其他发热元器件的温度影响,导致测温精准度发生偏差的可能。
可以理解,隔热件的形状与导热膜的形状是相似的,即可以均为圆形,也可以为均为方形,只要能够实现完全覆盖即可。
进一步地,通过对隔热件的材质进行限制,限制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即存在一定的形变量,以便于在装配时可进行预紧,在装配完成后,使得隔热件可对上方的导热膜产生一定的推力,从而保证导热膜会贴紧承载板,进而实现正常的热传导,完成温度检测。
进一步地,隔热件的厚度限定为1mm至5mm之间,即在不发生形变时隔热件的厚度需小于或等于5mm,在发生形变后,隔热件的厚度需大于或等于1mm。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控制板,与温感件电连接,控制板用于根据头部探头确定的温度和/或侧壁探头确定的温度控制加热线圈的运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与温感件电连接的控制板,以便于通过获取温感件的信号,以确定对应于温感件所检测的区域的温度,例如根据获取头部探头确定的温度判断是否存在干烧,或者根据侧壁探头确定的温度判断是否干烧,从而实现干烧预警的效果。
承载板可选用高硼硅玻璃板,其热膨胀系数较低,且性能稳定,具有较高的抗水、抗碱、抗酸等性能,但高硼硅材质的玻璃板,其耐温特性较差,本申请为了实现快速测温的效果,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导致面板炸裂,才设置了多个温感件进行多点测温。承载板可选为绝缘板,从而保证温感件不会发生短路,此外,承载板还可选为隔热板,从而在将测温组件放置于设备中时,设备内位于承载板另一侧的发热器件运行时发出的温度,可能对温感件的测温效果造成影响,保证测温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壳体;上述第一方面中的任一测温组件,设于壳体内;加热线圈,设于测温组件中的导热膜远离承载板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设备,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测温组件以及设置测温组件下方的加热线圈,壳体主要对内部电子元件以及物理结构起到保护的效果。
由于烹饪设备包括测温组件,故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测温组件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烹饪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磁炉、电陶炉、电饭煲等需要对承载板的温度进行测量获取的设备。
上述技术方案中,壳体具体包括:底壳;上盖,与底壳可拆卸连接,上盖和底壳相连形成容纳腔,测温组件的导热膜和控制板设于容纳腔内;其中,测温组件的承载板与上盖相贴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主要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壳和上盖,两个结构连接,内部会形成容纳腔,可将导热膜、控制板等结构放置于容纳腔中,但承载板则设置在上盖的另一侧,以起到承载烹饪器具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测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导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温感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隔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测温组件;102:承载板;1022:承载区域;104:导热膜;1042:导热区域;106:温感件;1066:弹性支架;1068:温感本体;1072:头部探头;1074:侧壁探头;108:隔热件;1082:开孔;112:控制板;
200:烹饪设备;202:加热线圈;204:壳体;2042:底壳;2044: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测温组件100,主要包括承载板102、导热膜104以及温感件106,承载板102用于承载烹饪器具,同时,在承载板102的上侧,即第一侧设有导热膜104,通过将温感件106设置在承载板102的第二侧,即承载板102远离导热膜104的一侧,可利用测温组件100自身的体积容纳温感件106。需要补充的是,温感件106设置在内侧,为了保证可对承载板102进行有效的测温,限定温感件106的一端穿过承载板102和导热膜104,以便于烹饪器具在放置于承载区域1022时,会与温感件106进行直接接触,从而温感件106可对烹饪器具产生有效的测温。需要补充的是,导热膜104设置在承载板102的外侧,在承载板102上与温感件106非直接接触的区域发生异常干烧时,热量会通过导热膜104迅速传递至温感件106处,从而实现测温,进而可精准测量锅底各部位温度,保证烹饪体验,进而可根据具体的温度变化控制产品的运行,起到有效保护面板的作用。
可以理解,通过利用温感件106的特殊结构可准确且迅速的测量承载板102上特定区域的温度,以便于后续控制板112对温感件106中不同方位的探头对应的温度的检测,进而实现对加热线圈202的工作控制,即在检测到头部探头和侧壁探头中的至少一个对应的温度过高时,可控制加热线圈202降低功率,或直接断开对加热线圈202的供电。
在加热线圈202的作用下会对承载板102上的烹饪器具起到加热的效果。
其中,对于承载板102而言,其第一侧形成有承载区域1022,一般为上表面,即烹饪器具仅可放置在指定的承载区域1022上,从而达到较好的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在承载板102的第二侧设置底壳,承载板102和底壳可组成一个用于容纳其他结构的空腔,可将温感件106等结构进行容纳,从而实现结构保护。此外,温感件106包括弹性支架1066以及温感本体1068,温感本体1068主要用于伸出承载板102和导热膜104且与烹饪器具相抵接,从而实现温度检测,弹性支架1066则是用于支撑温感本体1068,起到固定的效果,即将温感本体1068固定在弹性支架1066上,通过弹性支架1066与底壳的连接,从而实现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弹性支架1066的材质可以为硅胶或其他具有弹性的材质,在上下方向上可以收缩,从而使得温感本体1068可在烹饪器具的作用下受压收缩后,释放伸出,便于下次与烹饪器具的抵接。
如图3所示,温感本体1068主要包括头部探头1072和侧壁探头1074,头部探头会直接与烹饪器具相抵,即用于检测位于承载板102上的厨具的温度,从而实现直接检测,而侧壁探头主要用于检测不与温感本体1068直接接触的区域的温度,即其他区域如果发热,热量会通过导热膜104进行传导,侧壁探头用于检测经导热膜104传导的温度。
如图2所示,通过设置圆形的导热膜104,更适配于常规烹饪器具,例如奶锅、煮锅、蒸锅等,检测的适用范围更广,在此基础上,导热膜104分为多个扇形,即多个导热区域1042,由于温感件设置在导热膜104的中心处,与导热膜104的中心相抵接,从而对于多个导热区域1042而言,任一位置的热量均可沿径向快速传递至温感件处,从而提高测温的灵敏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导热膜104可直接通过印刷的方式设置在承载板102的第一侧。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导热膜104单独形成一个整体,通过胶粘的方式连接至承载板102上。
进一步地,导热膜104呈圆形。
导热膜104的材质为铝,兼顾经济性和导热性。
其中,导热膜104的具体厚度可选为0.5mm~3.0mm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承载板102的下侧,即承载板102的第二侧设置隔热件108,可对温度检测进行隔绝,减少加热线圈在运行过程时,产生的热量对温感件106的影响,保证温度检测的精确性。此外,在隔热件108上开设有多个开孔1082,对于一部分温感件106而言,会穿过开孔1082后抵接于导热膜104上,隔热件108上设置的开孔1082可供温感件106穿过,从而实现测温。
其中,隔热件108自身形状呈圆盘状,以便于与温感件106的设置位置相适配。
对于隔热件108和导热膜104而言,分别对其在承载板102上的投影进行限制,隔热件108的投影更大,会覆盖导热膜104的投影,从而可提高隔热效果,即导热膜104被隔热件108完全覆盖,提高隔热效果,减少温感件106受到其他发热元器件的温度影响,导致测温精准度发生偏差的可能。
可以理解,隔热件108的形状与导热膜104的形状是相似的,即可以均为圆形,也可以为均为方形,只要能够实现完全覆盖即可。
进一步地,通过对隔热件108的材质进行限制,限制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即存在一定的形变量,以便于在装配时可进行预紧,在装配完成后,使得隔热件108可对上方的导热膜104产生一定的推力,从而保证导热膜104会贴紧承载板102,进而实现正常的热传导,完成温度检测。
进一步地,隔热件108的厚度限定为1mm至5mm之间,即在不发生形变时隔热件108的厚度需小于或等于5mm,在发生形变后,隔热件108的厚度需大于或等于1mm。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设置与温感件106电连接的控制板112,以便于通过获取特定温感件106的信号,以确定对应于温感件106所检测的区域的温度,从而实现干烧预警的效果。
通过本实施例,以将锅底各温度快速导热到中心测温点,达到快速检测各位置温度,实现对线盘上方热量全方位监控,保证烹饪体验。
承载板102可选用高硼硅玻璃板,其热膨胀系数较低,且性能稳定,具有较高的抗水、抗碱、抗酸等性能,但高硼硅材质的玻璃板,其耐温特性较差,本申请为了实现快速测温的效果,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导致面板炸裂,才设置了多个温感件106进行多点测温。承载板可选为绝缘板,从而保证温感件106不会发生短路,此外,承载板还可选为隔热板,从而在将测温组件100放置于设备中时,设备内位于承载板另一侧的发热器件运行时发出的温度,可能对温感件106的测温效果造成影响,保证测温准确性。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200,包括壳体204、测温组件100以及设置测温组件100下方的加热线圈202,在加热线圈202的作用下会对承载板102上的烹饪器具起到加热的效果。
由于烹饪设备200包括测温组件100,故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测温组件100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烹饪设备200包括但不限于电磁炉、电陶炉、电饭煲等需要对承载板102的温度进行测量获取的设备。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壳体204主要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底壳2042和上盖2044,两个结构连接,内部会形成容纳腔,可将导热膜、控制板等结构放置于容纳腔中,但承载板则设置在上盖的另一侧,以起到承载烹饪器具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通过定位柱和定位槽的配合,可使得导热膜、加热线圈和温感件形成一个整体,满足模块化的更换和安装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第一侧设有承载区域;
导热膜,设于所述承载板的第一侧,且所述导热膜与所述承载板相贴合;
至少一个温感件,设于所述承载板远离所述导热膜的一侧,所述温感件的一端穿过所述承载板和所述导热膜向外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壳,设于所述承载板的第二侧;
所述温感件具体包括:
弹性支架,可伸缩地设于所述底壳上,所述弹性支架上设有温感本体,所述温感本体远离所述弹性支架的一端穿过所述承载板和所述导热膜向外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感本体具体包括:
头部探头,伸出所述承载板和所述导热膜,所述头部探头用于检测位于所述承载板上的厨具的温度;
侧壁探头,用于检测所述导热膜传导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膜呈圆形,所述导热膜包括多个呈扇形的导热区域,所述温感件与所述导热膜的中心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膜印刷于所述承载板上;或
所述导热膜粘胶于所述承载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热件,设于所述承载板的第二侧,所述隔热件上设有与所述温感件相适配的开孔,至少部分所述温感件穿过所述开孔与所述承载板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在所述承载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导热膜在所述承载板上的投影。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温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板,与所述温感件电连接,所述控制板用于根据所述头部探头确定的温度和/或所述侧壁探头确定的温度控制加热线圈的运行。
9.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测温组件;
加热线圈,设于所述测温组件中的导热膜远离所述承载板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体包括:
上盖,与所述测温组件的底壳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壳相连形成容纳腔,所述测温组件的导热膜和控制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其中,所述测温组件的承载板与所述上盖相贴合。
CN202321202452.9U 2023-05-18 2023-05-18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Active CN2197564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2452.9U CN219756453U (zh) 2023-05-18 2023-05-18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2452.9U CN219756453U (zh) 2023-05-18 2023-05-18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6453U true CN219756453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81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02452.9U Active CN219756453U (zh) 2023-05-18 2023-05-18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64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69931U (zh) 一种电磁灶测温装置及电磁灶
CN219756453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9161494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9161504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20912501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8781331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9797291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9775824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20542285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20120269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2939358U (zh) 一种烹饪装置及烹饪设备
CN220339533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20649827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WO2010099669A1 (zh) 电磁加热式器具的温度控制装置
CN219797292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8954947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19797290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20339538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8915026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09588121U (zh) 电磁炉
CN219264371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19756454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8820549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9775823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07755006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