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81078U - 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981078U CN219981078U CN202321465133.7U CN202321465133U CN219981078U CN 219981078 U CN219981078 U CN 219981078U CN 202321465133 U CN202321465133 U CN 202321465133U CN 219981078 U CN219981078 U CN 2199810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measuring
- infrared temperature
- panel
- wire coil
-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529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7650 screen-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573 porcelai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88 borosilicate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炉,包括主体,主体包括用于承托食材容器的面板,以及设置于主体内部的电磁加热组件,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线盘以及缠绕于线盘的电磁线圈,线盘开设有检测口;电磁炉还包括设置于线盘下方的红外测温件,红外测温件的测温探头对应检测口设置;检测口的直径L1=8mm~32mm,测温探头与面板之间的距离L2=13mm~25mm。红外测温件能够监测来自锅底加热后的红外辐射进行测温,因此无需与所述面板或者锅具接触,实现无接触检测。通过对红外测温件位置布置,保证红外测温件对红外辐射的感应灵敏精准,实现良好的信号探测和接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利用其内部的电磁加热线圈通电产生磁场作用于锅具使锅具产生热量的炉灶,因其具有使用方便,加热效率高等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测温传感器是电磁炉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件之一,用于控制电磁炉的加热温度,常规的测温传感器为NTC传感器,其置于电磁炉的瓷板下方,或者伸出瓷板表面,与锅具直接接触进行测温,但是,NTC传感器的测温延迟较大,在实际使用中,会出现测温不精准以及温控不及时等问题。
近年来,有些电磁炉使用红外测温传感器来替换传统的NTC传感器,直接监测来自锅底加热后产生的红外辐射,从而实现对锅具温度的监测。但是红外测温传感器具有一定的探测范围,而电磁炉内部还设置有其他部件,如电磁线盘等等,因此这些零部件与红外测温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将会对红外测温传感器的探测范围造成直接影响。
因此,如何合理地布置红外测温传感器的位置,确保其对于锅具的探测范围和监测精准性更加合理,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炉,以解决红外测温传感器的布置位置不合理,导致其探测范围和测温精准性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炉,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用于承托食材容器的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内部的电磁加热组件,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线盘以及缠绕于所述线盘的电磁线圈,所述线盘开设有检测口;所述电磁炉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线盘下方的红外测温件,所述红外测温件的测温探头对应所述检测口设置;所述检测口的直径L1=8mm~32mm,所述测温探头与所述面板之间的距离L2=13mm~25mm。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精准测温电磁炉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面板具有丝印区域以及透光区域,所述丝印区域设置有显示标识,所述透光区域对应所述检测口设置。
所述透光区域朝向所述线盘的投影覆盖所述检测口。
所述测温探头具有进光探测角,所述进光探测角的角度α=55°~65°。
所述线盘在所述检测口的外周设置有朝向所述面板凸出的凸筋,所述凸筋围成聚光通道。
所述聚光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红外测温件的第一光线过口,和朝向所述面板的第二光线过口,所述凸筋的内壁设置有扩光斜面,以使所述第二光线过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光线过口的直径。
所述线盘朝向所述红外测温件的一侧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环绕于所述检测口的外周。
所述主体还包括底座,所述面板固定于所述底座,且所述面板与所述底座配合围成安装腔,所述红外测温件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红外测温件还具有传感器主体,所述传感器主体与所述线盘之间具有第一散热间隙。
所述底座设置有向上凸出的安装筋位,所述安装筋位用于支撑所述红外测温件,以使所述红外测温件与所述底座之间具有第二散热间隙。
所述检测口开设于所述线盘的中心区域。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所述红外测温件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均设置于所述主体内部,且所述红外测温件位于所述线盘的下方,所述红外测温件能够监测来自锅底加热后的红外辐射进行测温,因此无需与所述面板或者锅具接触,实现无接触检测。同时,所述线盘开设所述检测口,以供上方的红外辐射穿过所述检测口作用于所述红外测温件,同时,还使得所述红外测温件的探测区域能够穿过所述线盘到达所述线盘上方。
所述检测口的开孔尺寸L1在8mm到32mm之间,约为所述测温探头直径的2倍,使得在保证所述线盘和所述主体原有尺寸的基础上,所述红外测温件的探测区域能够尽可能地穿过所述检测口照射至所述面板,一方面开孔尺寸太小会导致所述红外测温件的探测区域大部分被所述线盘遮挡,导致所述红外测温件接收不良,对红外辐射的接收较为困难,影响检测的精准性,另一方面开孔尺寸过大会导致所述线盘的整体尺寸扩大,增加成本并且需要更多的放置空间。
此外,所述红外测温件的探测区域可以看作以所述测温探头为顶点向所述面板扩散的锥形区域,因此,所述红外测温件与所述面板之间的距离越大,则照射在所述面板上的探测面积越大,但是随着距离增大,感应的灵敏性和准确性也有所降低,而所述红外测温件与所述面板之间的距离越小,感应的灵敏性越高,但是其照射在所述面板上的探测面积则较小。通过将所述红外测温件放置在距离所述面板L2在13mm到25mm之间,在保证其照射在所述面板上的探测区域面积的基础上,保证所述红外测温件对红外辐射的感应灵敏精准,实现良好的信号探测和接收。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面板具有丝印区域以及透光区域,所述丝印区域设置有显示标识,所述透光区域对应所述检测口设置。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所述红外测温件,能够实现非接触测温,因此无需在所述面板开设孔洞,提高了所述面板的密封性,且降低了用户的清洁负担。所述丝印区域设置有图案、文字等显示标识,所述透光区域无标识,因此使得所述红外测温件的接收光能够穿过所述面板对锅具进行温度监测。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线盘在所述检测口的外周设置有朝向所述面板凸出的凸筋,所述凸筋围成聚光通道。当锅具底部的红外辐射向下辐射至所述线盘处时,会经过所述聚光通道的汇聚,集中辐射至下方的所述红外测温件处,被所述测温探头接收,使红外辐射更加聚拢,所述测温探头接收更多的红外信号,提高监测的精准性。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线盘朝向所述红外测温件的一侧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环绕于所述检测口的外周。所述避让槽为朝向背离所述红外测温件方向凹陷的结构,从而对所述红外测温件形成避让,在所述本体装配时,能够避免装配误差导致所述线盘与所述红外测温件发生干涉,防止所述线盘遮挡所述红外测温件的探测范围。同时,当锅具的重量较大压动所述面板发生形变时,所述避让槽为所述线盘留出形变空间,防止所述线盘挤压所述红外测温件,提高所述红外测温件的使用寿命。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体还包括底座,所述面板固定于所述底座,且所述面板与所述底座配合围成安装腔,所述红外测温件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红外测温件还具有传感器主体,所述传感器主体与所述线盘之间具有第一散热间隙。所述线盘布置在靠近所述面板的位置,所述红外测温件固定于所述底座,使得所述红外测温件尽量远离所述线盘,从而避免受到所述线盘和所述面板的高温影响。此外,所述传感器主体与所述线盘之间具有第一散热间隙,既避免了所述线盘的热量通过接触传递至所述红外测温件,又使得当所述主体内的散热风扇工作时,气流能够从所述第一散热间隙流过,从而加速所述线盘和所述红外测温件的散热,使所述红外测温件处于安全的工作温度下,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电磁炉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述电磁炉的结构爆炸视图;
图4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
其中:
1主体;11面板;111丝印区域;112透光区域;12底座;121安装筋位;
2电磁加热组件;21线盘;211检测口;212聚光通道;213避让槽;214扩光斜面;22电磁线圈;
3红外测温件;31测温探头;32传感器主体;321第一散热间隙;322第二散热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实施例”、“示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炉,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包括用于承托食材容器的面板11,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1内部的电磁加热组件2,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包括线盘21以及缠绕于所述线盘21的电磁线圈22,所述线盘21开设有检测口211;所述电磁炉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线盘21下方的红外测温件3,所述红外测温件3的测温探头31对应所述检测口211设置;所述检测口211的直径L1=8mm~32mm,所述测温探头31与所述面板11之间的距离L2=13mm~25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红外测温件3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均设置于所述主体1内部,且所述红外测温件3位于所述线盘21的下方,所述红外测温件3能够监测来自锅底加热后的红外辐射进行测温,因此无需与所述面板11或者锅具接触,实现无接触检测。同时,所述线盘21开设所述检测口211,以供上方的红外辐射穿过所述检测口211作用于所述红外测温件3,同时,还使得所述红外测温件3的探测区域能够穿过所述线盘21到达所述线盘21上方。
此外,目前市场上的电磁炉产品中,面板大多采用微晶玻璃板,但是由于锂矿的稀缺,微晶玻璃的成本不断上升,导致成本不断增加,而采用其它玻璃材料替代,又无法满足耐高温需求,微晶玻璃的唯一性已成为行业短板。
而本实用新型借助所述红外测温件3检测延迟低的特点,能够有效防止锅具干烧,因此可以搭配使用成本更低的材料制成所述面板11,例如高硼硅玻璃等。
所述检测口211的开孔尺寸L1在8mm到32mm之间,约为所述测温探头31直径的2倍,使得在保证所述线盘21和所述主体1原有尺寸的基础上,所述红外测温件3的探测区域能够尽可能地穿过所述检测口211照射至所述面板11,一方面开孔尺寸太小会导致所述红外测温件3的探测区域大部分被所述线盘21遮挡,导致所述红外测温件3信号接收不良,对红外辐射的接收较为困难,影响检测的精准性,另一方面开孔尺寸过大会导致所述线盘21的整体尺寸扩大,增加成本并且需要更多的放置空间。
此外,所述红外测温件3的探测区域可以看作以所述测温探头31为顶点向所述面板扩散的锥形区域,因此,所述红外测温件3与所述面板11之间的距离越大,则照射在所述面板11上的探测面积越大,但是随着距离的增大,感应的灵敏性和准确性也有所降低,而所述红外测温件3与所述面板11之间的距离越小,感应的灵敏性越高,但是其照射在所述面板11上的探测面积则较小。通过将所述红外测温件3放置在距离所述面板11的距离L2在13mm到25mm之间,在保证其照射在所述面板11上的探测区域面积的基础上,保证所述红外测温件3对红外辐射的感应灵敏精准,实现良好的信号探测和接收。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测温探头31具有进光探测角,所述进光探测角的角度α=55°~65°,优选为60°,当所述进光探测角穿过所述检测口211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所述检测口211的内壁的阻挡,因此通过设置所述进光探测角的角度为55°-65°,能够尽可能地减小被所述检测口211遮挡的范围,在所述面板11上形成面积尽可能大的检测面积。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面板11具有丝印区域111以及透光区域112,所述丝印区域111设置有显示标识,所述透光区域112对应所述检测口211设置。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所述红外测温件3,能够实现非接触测温,因此无需在所述面板11开设孔洞,提高了所述面板11的密封性,且降低了用户的清洁负担。所述丝印区域111设置有图案和/或文字等显示标识,所述透光区域112无标识,因此使得所述红外测温件3的接收光能够穿过所述面板11对锅具进行温度监测。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述透光区域112为无标识丝印的透明面板,因此为了提高整机的外观质量,避免用户直接从外侧透过所述透光区域112看到内部的结构。可将所述透光区域112采用透光黑玻璃结构,以对所述主体1内部的安装结构起到遮挡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区域112朝向所述线盘21的投影覆盖所述检测口211。所述透光区域112的面积不小于所述检测口211的开口面积,使所述红外测温件3的探测面积尽可能大地投射在所述透光区域112,使锅具的红外辐射尽可能多地辐射至所述红外测温件3的探测区域,提高检测精准性。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检测口211的内壁为斜面结构时,所述红外测温件3的探测区域经过所述检测口211向上呈扩散状,此时所述透光区域112的面积也随之增大,确保穿过所述检测口211的探测区域全部照射至所述透光区域112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线盘21在所述检测口211的外周设置有朝向所述面板11凸出的凸筋,所述凸筋围成聚光通道212。
当锅具底部的红外辐射向下辐射至所述线盘21处时,会经过所述聚光通道212的汇聚,集中辐射至下方的所述红外测温件3处,被所述测温探头31接收,使红外辐射更加聚拢,所述测温探头31接收更多的红外信号,提高监测的精准性。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聚光通道212具有朝向所述红外测温件3的第一光线过口,和朝向所述面板11的第二光线过口,所述凸筋的内壁设置有扩光斜面214,以使所述第二光线过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光线过口的直径。
所述扩光斜面214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尽可能多的汇聚所述线盘21上方的红外辐射,并对红外辐射汇聚使其辐射至下方的所述测温探头31处,另一方面,使得所述测温探头31的探测区域经过所述扩光斜面214的扩散作用,在所述面板11上形成较大面积的检测区域,增大检测范围。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线盘21朝向所述红外测温件3的一侧设置有避让槽213,所述避让槽213环绕于所述检测口211的外周。
所述避让槽213为朝向背离所述红外测温件3方向凹陷的结构,从而对所述红外测温件3形成避让,在所述主体1装配时,能够避免装配误差导致所述线盘21与所述红外测温件3发生干涉,防止所述线盘21遮挡所述红外测温件3的探测范围。同时,当锅具的重量较大压动所述面板11和所述线盘21发生形变时,所述避让槽213为所述线盘21留出形变空间,防止所述线盘21挤压所述红外测温件3,提高所述红外测温件3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图3、图4所示,所述主体1还包括底座12,所述面板11固定于所述底座12,且所述面板11与所述底座12配合围成安装腔,所述红外测温件3固定于所述底座12,所述红外测温件3还具有传感器主体32,所述传感器主体32与所述线盘21之间具有第一散热间隙321。
所述线盘21布置在靠近所述面板11的位置,使所述电磁线圈22产生的磁感线尽可能多的经过锅具,所述红外测温件3固定于所述底座12,使得所述红外测温件3尽量远离所述线盘21,从而避免受到所述线盘21和所述面板11的高温影响。此外,所述传感器主体32与所述线盘21之间具有第一散热间隙321,既避免了所述线盘21的热量通过接触传递至所述红外测温件3,又使得当所述主体1内的散热风扇工作时,气流能够从所述第一散热间隙321流过,从而加速所述线盘21和所述红外测温件3的散热,使所述红外测温件3处于安全的工作温度下,提高使用寿命。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底座12设置有向上凸出的安装筋位121,所述安装筋位121用于支撑所述红外测温件3,以使所述红外测温件3与所述底座12之间具有第二散热间隙322。
所述安装筋位121将所述红外测温件3支撑抬高,使其与所述底座12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散热间隙322,从而使所述红外测温件3的至少部分区域悬空于所述主体1内,进一步减少传递至所述红外测温件3的热量,避免所述红外测温件3过度温升。同时,当散热风扇工作时,气流从所述红外测温件3的上方、下方流过,增大了气流与所述红外测温件3的接触面积,提高风冷散热的效果。
优选的,如图1、图4所示,所述检测口211开设于所述线盘21的中心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线盘21对应所述面板11上标识的锅具放置位,所述线盘21的中心即对应所述锅具放置位的中心,也就是锅具的中心,在烹饪过程中,锅具中心温度容易达到较高值,因此所述红外测温件3布置于此,能够在锅具高温阶段快速、精准地对锅底的温度进行监测,提高了监测的灵敏度和监测精度,提高使用体验,以便于所述电磁炉快速做出反应(如停止加热或者降低或提高加热功率),提高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炉,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用于承托食材容器的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内部的电磁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线盘以及缠绕于所述线盘的电磁线圈,所述线盘开设有检测口;所述电磁炉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线盘下方的红外测温件,所述红外测温件的测温探头对应所述检测口设置;所述检测口的直径L1=8mm~32mm,所述测温探头与所述面板之间的距离L2=13mm~2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测温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具有丝印区域以及透光区域,所述丝印区域设置有显示标识,所述透光区域对应所述检测口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精准测温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区域朝向所述线盘的投影覆盖所述检测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测温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温探头具有进光探测角,所述进光探测角的角度α=55°~6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测温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盘在所述检测口的外周设置有朝向所述面板凸出的凸筋,所述凸筋围成聚光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精准测温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光通道具有朝向所述红外测温件的第一光线过口,和朝向所述面板的第二光线过口,所述凸筋的内壁设置有扩光斜面,以使所述第二光线过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光线过口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测温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盘朝向所述红外测温件的一侧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环绕于所述检测口的外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测温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还包括底座,所述面板固定于所述底座,且所述面板与所述底座配合围成安装腔,所述红外测温件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红外测温件还具有传感器主体,所述传感器主体与所述线盘之间具有第一散热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精准测温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设置有向上凸出的安装筋位,所述安装筋位用于支撑所述红外测温件,以使所述红外测温件与所述底座之间具有第二散热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精准测温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口开设于所述线盘的中心区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465133.7U CN219981078U (zh) | 2023-06-08 | 2023-06-08 | 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465133.7U CN219981078U (zh) | 2023-06-08 | 2023-06-08 | 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981078U true CN219981078U (zh) | 2023-11-07 |
Family
ID=88595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465133.7U Active CN219981078U (zh) | 2023-06-08 | 2023-06-08 | 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981078U (zh) |
-
2023
- 2023-06-08 CN CN202321465133.7U patent/CN21998107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43213B (zh) | 燃气灶测温装置、燃气灶及燃气灶温控方法 | |
JP4932548B2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US6225607B1 (en) | Sensor-controlled cooktop with a sensor unit arranged below the cooktop plate | |
JP4872822B2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CN219981078U (zh) | 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炉 | |
CN216960241U (zh) | 线圈盘、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16020411U (zh) | 盖体和烹饪器具 | |
JP6650247B2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JP7316830B2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CN219981079U (zh) |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 |
CN107280455A (zh) | 烹饪器具和烹饪温控方法 | |
CN218545899U (zh) | 感应烹饪器具 | |
JP5851362B2 (ja) | 誘導加熱調理器 | |
CN211673722U (zh) | 烹饪煲体和烹饪器具 | |
CN215336501U (zh) | 电磁灶和烹饪系统 | |
CN218565507U (zh) | 一种测温精确度高的电陶炉 | |
CN221127510U (zh) |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 |
CN219797292U (zh) |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 |
CN220958561U (zh) | 电磁炉 | |
CN220152799U (zh) | 一种电磁炉 | |
CN220024782U (zh) | 一种发热盘测温结构以及具有其的烹饪器 | |
CN219367708U (zh) | 一种烹饪设备 | |
CN218096076U (zh) | 电磁烹饪装置 | |
CN220750192U (zh) | 电磁烹饪器具 | |
CN221858636U (zh) | 一种烹饪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