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2799U - 一种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2799U
CN220152799U CN202321404974.7U CN202321404974U CN220152799U CN 220152799 U CN220152799 U CN 220152799U CN 202321404974 U CN202321404974 U CN 202321404974U CN 220152799 U CN220152799 U CN 220152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measuring
measuring probe
wire coil
probe
induction coo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0497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徐肇松
李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0497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527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2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27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炉,包括主体,以及设置于主体内部的电磁加热组件,电磁炉还包括设置于主体内的红外测温件,红外测温件包括测温探头和与测温探头电连接的信号处理部,测温探头和信号处理部为分体式结构,且测温探头和信号处理部分别独立安装于主体内。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采用红外测温件来进行锅具温度的监测,且红外测温件的测温探头与信号处理部分体式连接,由于红外测温件的测温精度与测温探头的检测区域即测温探头的安装位置有关,故将测温探头与信号处理部分体式设计有助于减少信号处理部对测温探头安装位置的限制,可优选地将测温探头设于更易采集信号的位置,有助于提升红外测温件的测温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磁烹饪器具大多采用热敏电阻测温,热敏电阻设置在电磁炉面板下方,由于绝缘隔离等原因,导致热敏电阻测温不准及滞后。
为了提高测温的精准度,降低环境干扰,有些电磁炉通过采用红外测温装置来代替热敏电阻来进行电磁炉的测温。红外测温装置包括用于接收红外信号的接收部和设置有处理电路,用于对红外信号进行处理的处理模块,二者为集成式设计,同时,为了降低环境的干扰,红外测温装置还设置有导光套筒、滤光器、屏蔽盒等部件。这就导致红外测温装置的体积较大,占用电磁炉内部较大的空间,而电磁炉原本的结构设计使得其内部的空间有限,造成红外测温装置的安装位置受限制,从而难以获得较好的测温效果。
若增大电磁炉内部空间,则无疑造成电磁炉的整体体积增大,使电磁炉整体变得较为笨重,不利于小型化的设计,影响使用体验。
因此,如何在现有电磁炉结构布局的基础上,使红外测温装置的位置布置更加灵活,以获得更好的测温效果,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炉,以解决红外测温装置占据电磁炉内部空间大,装配结构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磁炉,包括主体,以及设置于主体内部的电磁加热组件,电磁炉还包括设置于主体内的红外测温件,红外测温件包括用于采集红外线的测温探头和与测温探头电连接的用于处理红外线信号的信号处理部,测温探头和信号处理部为分体式结构,且测温探头和信号处理部分别独立安装于主体内。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磁炉还包括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线盘以及缠绕于线盘的电磁线圈,线盘的中心区域设置有检测口,测温探头设置于线盘的下方,且对应检测口设置。
测温探头和线盘之间具有散热间隙。
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线盘以及缠绕于线盘的电磁线圈,测温探头固定于线盘。
线盘沿自身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筋位,固定筋位沿线盘的径向具有多个用于固定电磁线圈的固定槽,测温探头固定于两个固定筋位之间。
线盘设置有朝向上方凸出的支撑筋位,测温探头的上边沿低于支撑筋位的上边沿。
主体内还设置有线路板,信号处理部设置于线路板。
电磁炉还包括设置于主体内的散热风扇,线路板和散热风扇设置于测温探头的两侧。
主体具有用于承托食材容器的面板,面板具有丝印区域以及透光区域,丝印区域设置有显示标识,透光区域对应测温探头设置。
透光区域朝向下方的投影覆盖测温探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采用红外测温件来进行锅具温度的监测,且红外测温件的测温探头与信号处理部分体式连接,由于红外测温件的测温精度与测温探头的检测区域即测温探头的安装位置有关,故将测温探头与信号处理部分体式设计有助于减少信号处理部对测温探头安装位置的限制,可优选的将测温探头设于更易采集信号的位置,有助于提升红外测温件的测温精度,而信号处理部则无需随测温探头一同布置,可另外将信号处理部设置在其他位置,只需将二者电连接即可。同时无需对电磁炉原有的尺寸、结构布置进行改动,在电磁炉内部原有空间基础上,提高了测温探头位置布置的灵活性,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使用体验。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线盘以及缠绕于线盘的电磁线圈,线盘的中心区域设置有检测口,测温探头设置于线盘的下方,且对应检测口设置。通过设置检测口,为测温探头提供了检测通道,避免了线盘对红外线的阻碍影响,使得测温探头具备更为宽泛的信号采集区间,提升了红外测温件的测温精度。
进一步地,测温探头和线盘之间具有散热间隙。由于线盘工作时会散发大量热量,通过设置散热间隙,避免了测温探头与线盘的直接接触,相较于热量的接触式传递,热量通过散热间隙的热辐射式传递,传热效率较低,能够显著降低传递至测温探头处的热量,从而降低温度对于测温探头的影响,从而保证了测温探头的测温精度,提升了测温探头的使用寿命。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线盘以及缠绕于线盘的电磁线圈,测温探头固定于线盘。一方面,线盘为测温探头提供了安装位,而无需在电磁炉主体内部另外设置用于安设测温探头的安装位,优化了电磁炉的结构布局,有利于电磁炉的小型化;另一方面,将测温探头固定于线盘便于测温探头直接对电磁炉上方锅具进行测温,缩短了二者之间的距离,减少了红外线的损失,提升了红外测温件的测温精度。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线盘设置有朝向上方凸出的支撑筋位,测温探头的上边沿低于支撑筋位的上边沿。通过设置支撑筋位,一方面能够为上方面板提供支撑,提升电磁炉的承载能力,增加电磁炉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将测温探头的上边沿设置为低于支撑筋位的上边沿,使得上方盖板与测温探头上边缘之间形成一道安全间隙,避免了盖板因承载重物或自身形变等因素导致的下沉对测温探头产生触碰而致使测温探头发生挤压破损,为测温探头的正常工作提供了保障。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主体内还设置有线路板,信号处理部设置于线路板。将信号处理部设置于线路板,一方面有助于优化电磁炉主体内部的结构布局,另一方面,可优选的使信号处理部与线路板共用电路芯片,无需单独设置用于处理红外信号的芯片,有助于降低电磁炉的制造成本。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电磁炉还包括设置于主体内的散热风扇,线路板和散热风扇设置于测温探头的两侧。将线路板与散热风扇设置于测温探头的两侧,一方面能够均衡电磁炉的配重,提高电磁炉的放置稳定性,以及对锅具的承托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测温探头与信号处理部的分体式设计,使得测温探头与信号处理部之间的连接导线能够避开散热风扇区域,降低散热风扇缠线的风险。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主体具有用于承托食材容器的面板,面板具有丝印区域以及透光区域,丝印区域设置有显示标识,透光区域对应测温探头设置。透光区域能够减少对待采集信号的阻碍,提升测温探头数据采集的精准性。
进一步地,透光区域朝向下方的投影覆盖测温探头。增大了测温探头的信号采集范围,进一步为测温探头数据采集的精准性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电磁炉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电磁炉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电磁炉部分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磁加热组件未示出;
图4为图3中电磁炉部分区域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线路板及红外测温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电磁炉部分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电磁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A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主体;
2电磁加热组件、201线盘、2011固定筋位、2012固定槽、2013支撑筋位、202电磁线圈、203检测口;
3红外测温件、301测温探头、302信号处理部;
4面板;
5线路板;
6散热风扇;
7散热间隙;
8透光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图9所示,一种电磁炉,包括主体1,以及设置于主体1内部的电磁加热组件2,电磁炉还包括设置于主体1内的红外测温件3,红外测温件3包括测温探头301和与用于采集红外线的测温探头301电连接的用于处理红外线信号的信号处理部302,测温探头301和信号处理部302为分体式结构,且测温探头301和信号处理部302分别独立安装于主体1内。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采用红外测温件3来进行锅具温度的监测,且红外测温件3的测温探头301与信号处理部302分体式连接,由于红外测温件3的测温精度与测温探头301的检测区域即测温探头301的安装位置有关,故将测温探头301与信号处理部302分体式设计有助于减少信号处理部302对测温探头301安装位置的限制,可优选的将测温探头301设于更易采集信号的位置,有助于提升红外测温件3的测温精度,而信号处理部302则无需随测温探头301一同布置,可另外将信号处理部302设置在其他位置,只需将二者电连接即可。同时无需对电磁炉原有的尺寸、结构布置进行改动,在电磁炉内部原有空间基础上,提高了测温探头301位置布置的灵活性,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对于测温探头301的数量不做限定,其可以为如图1-图4、图6-图8中所示的一个,也可以为多个,若测温探头301为多个,多个测温探头301可以扩大红外测温件3的检测范围,提升红外测温件3的测温精度。
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测温探头301的布置位置不做限定,其可以为以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
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2所示,电磁加热组件2包括线盘201以及缠绕于线盘201的电磁线圈202,线盘201的中心区域设置有检测口203,测温探头301设置于线盘201的下方,且对应检测口203设置。通过设置检测口203,为测温探头301提供了检测通道,避免了线盘201对红外线的阻碍影响,使得测温探头301具备更为宽泛的信号采集区间,提升了红外测温件3的测温精度。
本实施方式对于测温探头301与检测口203的位置关系不做限定,在一种实施例中,测温探头301竖向放置于检测口203下方,测温探头301朝向面板4,优选地,测温探头301的测温端至少部分伸入检测口203。当然,也可将测温探头301斜向放置,在此不做限定。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测温探头301横向放置于检测口203下方,并在主体1内设有反光镜和/或折射镜,红外线经镜片反射和/或折射后被测温探头301所采集,将测温探头301横向放置能够减少测温探头301所占据的竖向空间,有利于电磁炉的扁平化设计。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2、图7所示,测温探头301和线盘201之间具有散热间隙7。由于线盘201工作时会散发大量热量,通过设置散热间隙7,避免了测温探头301与线盘201的直接接触,相较于热量的接触式传递,热量通过散热间隙7的热辐射式传递,传热效率较低,能够显著降低传递至测温探头301处的热量,从而降低温度对于测温探头301的影响,从而保证了测温探头301的测温精度,提升了测温探头301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对于测温探头301与线盘201间是否留有散热间隙7不做限定,测温探头301也可与线盘201直接接触。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电磁炉具有互相扣合以形成包容各构件的容纳腔的上面板与下盖板,下盖板对应检测口203处设有用于固定测温探头301的安装位。下盖板不仅可以为测温探头301提供安装位,还可为其他构件提供安装位,将各构件集成于下盖板,有助于降低装配难度。
实施方式二:如图6-图8所示,电磁加热组件2包括线盘201以及缠绕于线盘201的电磁线圈202,测温探头301固定于线盘201。一方面,线盘201为测温探头301提供了安装位,而无需在电磁炉主体1内部另外设置用于安设测温探头301的安装位,优化了电磁炉的结构布局,有利于电磁炉的小型化;另一方面,将测温探头301固定于线盘201便于测温探头301直接对电磁炉上方锅具进行测温,缩短了二者之间的距离,减少了红外线的损失,提升了红外测温件3的测温精度。
作为实施方式二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7、图8所示,线盘201沿自身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筋位2011,固定筋位2011沿线盘201的径向具有多个用于固定电磁线圈202的固定槽2012,测温探头301固定于两个固定筋位2011之间。固定筋位2011一方面能够起到固定电磁线圈202、防止电磁线圈202脱出的作用,另一方面,固定筋位2011能够起到为测温探头301提供安装位的作用,即固定筋位2011为多个构件提供了安装位,功能进一步集成,优化了电磁加热组件2的结构设计。
优选地,测温探头301设有卡接部,线盘201设有扣合部,通过卡接部与扣合部的卡接配合将测温探头301固定于线盘201上。当然,测温探头301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于线盘201,例如螺钉固定、胶粘等,在此不做限定。
作为实施方式二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7、图8所示,线盘201设置有朝向上方凸出的支撑筋位2013,测温探头301的上边沿低于支撑筋位2013的上边沿。
通过设置支撑筋位2013,一方面能够为上方盖板提供支撑,提升电磁炉的承载能力,增加电磁炉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将测温探头301的上边沿设置为低于支撑筋位2013的上边沿,使得上方盖板与测温探头301上边缘之间形成一道安全间隙,避免了盖板因承载重物或自身形变等因素导致的下沉对测温探头301产生触碰而致使测温探头301发生挤压破损,为测温探头301的正常工作提供了保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图5所示,主体1内还设置有线路板5,信号处理部302设置于线路板5。将信号处理部302设置于线路板5,一方面有助于优化电磁炉主体1内部的结构布局,另一方面,可优选地使信号处理部302与线路板5共用电路芯片,无需单独设置用于处理红外线信号的芯片,有助于降低电磁炉的制造成本。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电磁炉还包括设置于主体1内的散热风扇6,线路板5和散热风扇6设置于测温探头301的两侧。将线路板5与散热风扇6设置于测温探头301的两侧,一方面能够均衡电磁炉的配重,提高电磁炉的放置稳定性,以及对锅具的承托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测温探头301与信号处理部302的分体式设计,使得测温探头301与信号处理部302之间的连接导线能够避开散热风扇6区域,降低散热风扇6缠线的风险。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磁炉还包括设置于主体1内的散热风扇6,电磁炉具有互相扣合以形成包容各构件的容纳腔的上盖板与下盖板,下盖板开设有用于容纳测温探头301与信号处理部302间连接线的走线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图9所示,主体1具有用于承托食材容器的面板4,面板4具有丝印区域以及透光区域8,丝印区域设置有显示标识,透光区域8对应测温探头301设置。透光区域8能够减少对红外线的阻碍,便于测温探头301的信号收集。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透光区域8朝向下方的投影覆盖测温探头301。增大了测温探头301的信号采集范围,进一步为测温探头301数据采集的精准性提供了保障。
本实用新型对于透光区域8朝向下方的投影面积与测温探头301面积的大小关系不做限定,只需保证透光区域8朝向下方的投影能够覆盖测温探头301即可,透光区域8朝向下方的投影面积可以大于测温探头301面积,透光区域8朝向下方的投影面积也可等于测温探头301面积,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炉,包括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内部的电磁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炉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内的红外测温件,所述红外测温件包括用于采集红外线的测温探头和与所述测温探头电连接的用于处理红外线信号的信号处理部,所述测温探头和所述信号处理部为分体式结构,且所述测温探头和所述信号处理部分别独立安装于所述主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线盘以及缠绕于所述线盘的电磁线圈,所述线盘的中心区域设置有检测口,所述测温探头设置于所述线盘的下方,且对应所述检测口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温探头和所述线盘之间具有散热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线盘以及缠绕于所述线盘的电磁线圈,所述测温探头固定于所述线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盘沿自身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筋位,所述固定筋位沿所述线盘的径向具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电磁线圈的固定槽,所述测温探头固定于两个所述固定筋位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盘设置有朝向上方凸出的支撑筋位,所述测温探头的上边沿低于所述支撑筋位的上边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内还设置有线路板,所述信号处理部设置于所述线路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炉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体内的散热风扇,所述线路板和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测温探头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具有用于承托食材容器的面板,所述面板具有丝印区域以及透光区域,所述丝印区域设置有显示标识,所述透光区域对应所述测温探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区域朝向下方的投影覆盖所述测温探头。
CN202321404974.7U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电磁炉 Active CN2201527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4974.7U CN220152799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电磁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4974.7U CN220152799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电磁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2799U true CN220152799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16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04974.7U Active CN220152799U (zh) 2023-06-01 2023-06-01 一种电磁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527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78108B2 (en) Induction heating cooker and kitchen unit having the same
CN220152799U (zh) 一种电磁炉
CN216960241U (zh) 线圈盘、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EP3996470A1 (en) Induction cooking apparatus with heatsink
CN220379751U (zh) 电磁灶的称重模块设置结构
CN219981080U (zh) 一种可靠测温电磁炉
CN219981078U (zh) 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炉
CN221060377U (zh) 一种改进称重结构的煮汤机
KR20210115362A (ko) 전기 레인지
CN219981079U (zh)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CN218178975U (zh) 一种具有多点测温功能的电磁烹饪装置
CN208170456U (zh) 电磁烹饪套装
CN220321379U (zh) 一种电磁炉
CN218096076U (zh) 电磁烹饪装置
KR102419666B1 (ko) 전기 레인지
CN219264380U (zh) 烹饪器具
CN213308981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5723391U (zh)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CN220958561U (zh) 电磁炉
CN21787596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US20220400540A1 (en) Electric range
EP4096352A1 (en) Electric range
CN219981081U (zh)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CN110594802B (zh) 一种电磁炉温度感测结构及方法
US20220386424A1 (en) Electric rang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ran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