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81081U -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81081U
CN219981081U CN202321419411.5U CN202321419411U CN219981081U CN 219981081 U CN219981081 U CN 219981081U CN 202321419411 U CN202321419411 U CN 202321419411U CN 219981081 U CN219981081 U CN 2199810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measuring
measuring piece
rib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194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寿东升
金立旺
吴朝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1941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810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810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810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diation Pyrome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主体,主体内部设置有电磁加热组件、设置于电磁加热组件下方的红外测温件以及散热风扇,主体内还设置有引流筋,引流筋围成散热通道,散热通道的一端连通散热风扇,红外测温件至少部分悬空固定于散热通道内,以使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流经红外测温件。本实用新型采用红外测温件来进行电磁烹饪器具温度的监测,更适用于对温度处于变化状态下的目标物的监测,散热通道一方面能够为散热风扇提供的气流提供引导汇集作用,将散热风扇鼓送的气流沿散热通道引导至红外测温件处,实现红外测温件的风冷降温。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磁烹饪器具作为一种常见的厨房电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测温元件是电磁烹饪器具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用于实时监测锅具或面板的温度,从而反馈给控制单元,使控制单元及时做出反应,保证电磁烹饪器具在安全的温度下工作。
测温元件通常设置在电磁烹饪器具面板下方来进行面板温度的监测,为满足测温精度,测温元件通常距面板较近,由于面板工作时温度最高可达200℃以上,测温元件长时间与高温面板近距离接触,测温元件易老化,导致使用寿命缩短。
此外,有些测温元件采用红外测温传感器,以利用锅具温升产生的红外辐射进行温度监测,实现无接触测温。但是红外测温传感器更容易受到高温影响,进而检测精度和检测的灵敏性都会下降,使得电磁烹饪器具对温度的控制具有滞后性,影响使用体验。
为减小高温对测温元件的影响,提升测温元件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在测温元件外表面设隔温罩、涂设隔温涂层、采用新型耐高温材料等方式来提高测温元件的耐热性,但这些技术手段复杂了电磁烹饪器具的结构设计,大大增加了电磁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烹饪器具,以解决测温元件在高温影响下零部件老化、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主体,主体内部设置有电磁加热组件、设置于电磁加热组件下方的红外测温件以及散热风扇,主体内还设置有引流筋,引流筋围成散热通道,散热通道的一端连通散热风扇,红外测温件至少部分悬空固定于散热通道内,以使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流经红外测温件。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磁烹饪器具还包括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散热通道内设置有用于固定红外测温件的安装位,以及导流件,导流件引导气流从安装位流过。
引流筋包括第一筋位和第二筋位,第一筋位和第二筋位之间形成散热通道,导流件包括与第一筋位固定的第一挡筋,以及与第二筋位固定的第二挡筋,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之间形成过流间隙,安装位设置于过流间隙内。
第一挡筋和/或第二挡筋朝向散热风扇的一侧设置有导风过渡面。
红外测温件可拆卸地固定于安装位。
散热通道内设置有支撑筋位,支撑筋位用于支撑红外测温件。
支撑筋位包括至少两个与红外测温件抵顶接触的支撑部。
主体包括面板和底座,面板和底座配合围成安装腔,红外测温件固定于底座,且红外测温件与电磁加热组件之间具有间隙。
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线盘以及缠绕于线盘的电磁线圈,线盘的中心区域设置有检测口,红外测温件的测温探头对应检测口布置。
散热通道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入口端与散热风扇连通,主体朝向出口端的一侧开设有出风口。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采用红外测温件来进行电磁烹饪器具温度的监测,相较于热敏电阻测温而言,红外测温件的灵敏度更高,测温响应快,更适用于对温度处于变化状态下的目标物的监测,且由于其非接触式的测量原理,在装配灵活性上更具优势。
此外,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引流筋,引流筋围成散热通道,散热通道一方面能够为散热风扇提供的气流提供引导汇集作用,将散热风扇鼓送的气流沿散热通道引导至红外测温件处,实现红外测温件的风冷降温。并且红外测温件至少部分悬空固定于散热通道内,使得气流能够自红外测温件的上下两侧和/或左右两侧流过,从而尽可能地增大红外测温件与气流的接触面积,提高风冷降温的效率,保证红外测温件的检测精准性、灵敏性的同时延长红外测温件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散热通道还能对红外测温件出的热气流起到引导排出作用,避免热量在红外测温件处积聚,从而起到增加红外测温件散热效率的效果。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散热通道内设置有用于固定红外测温件的安装位,以及导流件,导流件引导气流从安装位流过。导流件能够进一步地对散热通道内的气流进行引导,使气流尽可能多的流经安装位,也就是红外测温件处,提高气流的利用率,进而提高红外测温件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引流筋包括第一筋位和第二筋位,第一筋位和第二筋位之间形成散热通道,导流件包括与第一筋位固定的第一挡筋,以及与第二筋位固定的第二挡筋,第一挡筋和第二挡筋之间形成过流间隙,安装位设置于过流间隙内。第一挡筋与第二挡筋能够将散热通道内从红外测温件周边经过的气流产生阻挡作用,并引导这部分向过流间隙处流动,与红外测温件接触对其进行散热降温,提升红外测温件的散热效率,为红外测温件的正常工作进一步提供了保障。
更进一步地,第一挡筋和/或第二挡筋朝向散热风扇的一侧设置有导风过渡面。通过设置导风过渡面,使得被第一挡筋和/或第二挡筋阻拦的气流能够平滑顺畅的向红外测温件运动,减少气流经第一挡筋和/或第二挡筋阻拦后的动能损失,增加气流在散热通道内流通的顺畅性,提升红外测温件的散热效率。同时,还使得气流发生转向时更加顺滑,减小气流与第一挡筋和/或第二挡筋的冲撞力,降低气流冲撞而产生的噪音。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散热通道内设置有支撑筋位,支撑筋位用于支撑红外测温件。支撑筋位能够对红外测温件起到支撑作用,使红外测温件的安装更加稳定,降低红外测温件在气流作用下发生移动的风险。此外,红外测温件藉由支撑筋位部分或整体悬空于散热通道内,使其与底座之间具有间隙,以使气流能够从该间隙内流过,与红外测温件的底部接触,增大气流与红外测温件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红外测温件与气流的热交换效率,以增加红外测温件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支撑筋位包括至少两个与红外测温件抵顶接触的支撑部。在每个支撑筋位上设置多个支撑部,使得红外测温件处于多点固定状态,增强支撑筋位对于红外测温件支撑的稳定性,在保障红外测温件散热效率的同时确保红外测温件在气流作用下保持稳定,以满足测温精度的需求。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主体包括面板和底座,面板和底座配合围成安装腔,红外测温件固定于底座,且红外测温件与电磁加热组件之间具有间隙。由于电磁加热组件在工作时会散发大量热量,通过红外测温件与电磁加热组件之间设置间隙,避免了红外测温件与电磁加热组件的直接接触,相较于热量的接触式传递,热量通过散热间隙的热辐射式传递,传热效率较低,能够显著降低传递至红外测温件处的热量,从而降低温度对于红外测温件的影响,保证了红外测温件的测温精度,提升了红外测温件的使用寿命。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线盘以及缠绕于线盘的电磁线圈,线盘的中心区域设置有检测口,红外测温件的测温探头对应检测口布置。通过设置检测口,为测温探头提供了检测通道,避免了线盘对红外线的阻碍影响,使得测温探头在面板形成更为宽泛的信号采集区域,提升了红外测温件的测温精度。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散热通道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入口端与散热风扇连通,主体朝向出口端的一侧开设有出风口。入口端为进入散热通道的气流提供了引导作用,流经红外测温件并裹挟热量的气流在出口端的引导下能够直接经出风口排出电磁烹饪器具,而无需发生转向,提高了换热效率,避免了热量在电磁烹饪器具内的积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电磁烹饪器具部分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磁加热组件未示出;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电磁烹饪器具部分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电磁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电磁烹饪器具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再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电磁烹饪器具部分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磁加热组件与红外测温件未示出;
图7为图6的A部放大图。
其中:
1主体、101面板、102底座、103出风口;
2电磁加热组件、201线盘、202电磁线圈、203检测口;
3红外测温件、301测温探头;
4散热风扇;
5引流筋、501第一筋位、502第二筋位;
6散热通道、601入口端、602出口端;
7固定柱;
8导流件、801第一挡筋、802第二挡筋、803导风过渡面;
9过流间隙;
10支撑筋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图7所示,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主体1,主体1内部设置有电磁加热组件2、设置于电磁加热组件2下方的红外测温件3以及散热风扇4,主体1内还设置有引流筋5,引流筋5围成散热通道6,散热通道6的一端连通散热风扇4,红外测温件3至少部分悬空固定于散热通道6内,以使散热风扇4吹出的气流流经红外测温件3。
本实用新型采用红外测温件3来进行电磁烹饪器具温度的监测,相较于热敏电阻测温而言,红外测温件3的灵敏度更高,测温响应快,更适用于对温度处于变化状态下的目标物的监测,且由于其非接触式的测量原理,在装配灵活性上更具优势。
此外,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引流筋5,引流筋5围成散热通道6,散热通道6一方面能够为散热风扇4提供的气流提供引导汇集作用,将散热风扇4鼓送的气流沿散热通道6引导至红外测温件3处,实现红外测温件3的风冷降温。并且红外测温件3至少部分悬空固定于散热通道6内,使得气流能够自红外测温件3的上下两侧和/或左右两侧流过,从而尽可能地增大红外测温件3与气流的接触面积,提高风冷降温的效率,保证红外测温件3的检测精准性、灵敏性的同时延长红外测温件3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散热通道6还能对红外测温件3出的热气流起到引导排出作用,避免热量在红外测温件3处积聚,从而起到增加红外测温件3散热效率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至少部分悬空”指的是,红外测温件3的至少部分区域与主体1内其他零部件之间具有间隙,例如,在一种实施例中,红外测温件3被抬高一定高度,以使其底部与主体1的底座102之间具有间隙,实现红外测温件3底部部分区域的悬空。当然,红外测温件3的顶部和/或两侧也可以处于悬空的状态,例如,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所示,除红外测温件3底部与底座102之间具有间隙外,红外测温件3顶部与电磁加热组件2之间具有间隙,同时,红外测温件3与两侧的引流筋5之间同样具有间隙,以使红外测温件3的上下两侧以及左右两侧都具有至少部分区域处于悬空状态,从而大大增加与气流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具体地,散热风扇4工作时所提供的气流部分流入散热通道6,这部分气流在散热通道6的作用下沿朝向红外测温件3的方向流动,气流流经红外测温件3,红外测温件3所散发的热量在热辐射作用下被气流携带离开电磁烹饪器具,以使红外测温件3温度稳定维持在可以保障红外测温件3正常工作状态的区间范围内,确保红外测温件3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对散热通道6的结构形式不做限定,其可以为如下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
实施方式一:引流筋5包括位于红外测温件3两侧的侧壁,以及位于红外测温件3上方的顶壁,侧壁、顶壁、以及主体1的底座102配合围成散热通道6。进一步地,顶壁在对应红外测温件3位置处开设有通孔,以供红外测温件3进行测温。该结构状态下的散热通道6能够较大限度的避免气流的损失,提高散热通道6内的气流利用率,以提高红外测温件3的散热效率。
实施方式二:如图1、图2、图6、图7所示,散热通道6为包括位于红外测温件3两侧的侧壁,侧壁与主体1的底座102配合围成散热通道6,以使散热通道6为顶部开口的结构。该结构状态下的散热通道6顶部敞开,装配更为方便,且红外测温件3对位状态一目了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散热通道6内设置有用于固定红外测温件3的安装位,以及导流件8,导流件8引导气流从安装位流过。
可以理解的是,红外测温件3与两侧的引流筋5之间均具有间隙,以使红外测温件3的两侧处于悬空的状态,增大气流与红外测温件3的接触面积。而由于两侧存在间隙,则必然会使得部分气流从两侧的间隙中通过,而不与红外测温件3接触,从而使得气流的利用率降低。导流件8能够进一步地对散热通道6内的气流进行引导,使气流尽可能多的流经安装位,也就是红外测温件3处,提高气流的利用率,进而提高红外测温件3的散热效果。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红外测温件3可拆卸地固定于安装位。将红外测温件3可拆卸地固定于安装位,便于红外测温件3的安装,以及后续的维修或者更换,只需对红外测温件3进行单独更换即可,节约维修保养成本。
本实施方式对于红外测温件3与安装位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优选的,如图2、图7所示,安装位设置有固定柱7,红外测温件3对应固定柱7设置有固定筋位,固定筋位和固定柱7均开设固定孔,进而通过螺钉等紧固件穿过固定孔将二者固定连接,当然,红外测温件3也可以采用卡扣连接等其他固定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或者,也可以将红外测温件3通过焊接等不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安装位。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引流筋5包括第一筋位501和第二筋位502,第一筋位501和第二筋位502之间形成散热通道6,导流件8包括与第一筋位501固定的第一挡筋801,以及与第二筋位502固定的第二挡筋802,第一挡筋801和第二挡筋802之间形成过流间隙9,安装位设置于过流间隙9内。导流件8能够进一步地对散热通道6内的气流进行引导,使气流尽可能多的流经安装位,也就是红外测温件3处,提高气流的利用率,进而提高红外测温件3的散热效果。
当然,第一挡筋801和第二挡筋802也可以固定于电磁烹饪器具底座102,使底座102进一步集成为第一挡筋801、第二挡筋802提供安装位的作用,优化了电磁烹饪器具的结构设计。
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挡筋801和/或第二挡筋802朝向散热风扇4的一侧设置有导风过渡面803。通过设置导风过渡面803,使得被第一挡筋801和/或第二挡筋802阻拦的气流能够平滑顺畅的向红外测温件3运动,减少气流经第一挡筋801和/或第二挡筋802阻拦后的动能损失,增加气流在散热通道6内流通的顺畅性,提升红外测温件3的散热效率。同时,还使得气流发生转向时更加顺滑,减小气流与第一挡筋801和/或第二挡筋802的冲撞力,降低气流冲撞而产生的噪音。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主体1包括面板101和底座102,面板101和底座102配合围成安装腔,红外测温件3固定于底座102,且红外测温件3与电磁加热组件2之间具有间隙。
由于电磁加热组件2在工作时会散发大量热量,通过红外测温件3与电磁加热组件2之间设置间隙,避免了红外测温件3与电磁加热组件2的直接接触,相较于热量的接触式传递,热量通过散热间隙的热辐射式传递,传热效率较低,能够显著降低传递至红外测温件3处的热量,从而降低温度对于红外测温件3的影响,保证了红外测温件3的测温精度,提升了红外测温件3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6、图7所示,散热通道6内设置有支撑筋位10,支撑筋位10用于支撑红外测温件3。
支撑筋位10能够对红外测温件3起到支撑作用,使红外测温件3的安装更加稳定,降低红外测温件3在气流作用下发生移动的风险。此外,红外测温件3藉由支撑筋位10部分或整体悬空于散热通道6内,使其与底座102之间具有间隙,以使气流能够从该间隙内流过,与红外测温件3的底部接触,增大气流与红外测温件3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红外测温件3与气流的热交换效率,以增加红外测温件3的散热效率。
优选地,如图6、图7所示,支撑筋位10包括至少两个与红外测温件3抵顶接触的支撑部。在每个支撑筋位10上设置多个支撑部,使得红外测温件3处于多点固定状态,增强支撑筋位10对于红外测温件3支撑的稳定性,在保障红外测温件3散热效率的同时确保红外测温件3在气流作用下保持稳定,以满足测温精度的需求。
本实施方式对于支撑部的布置方式不做限定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支撑部之间具有夹角,以对红外测温件3形成至少两个方向的支撑,防止红外测温件3发生倾翻。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支撑部平行且间隔设置,在相邻两个支撑部之间形成供气流通过的通道,提高对红外测温件3支撑效果的同时,还有利于气流通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图4所示,电磁加热组件2包括线盘201以及缠绕于线盘201的电磁线圈202,线盘201的中心区域设置有检测口203,红外测温件3的测温探头301对应检测口203布置。通过设置检测口203,为测温探头301提供了检测通道,避免了线盘201对红外线的阻碍影响,使得测温探头301在面板101形成更为宽泛的信号采集区域,提升了红外测温件3的测温精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测温探头301放置于检测口203下方,测温探头301朝向面板101。当然,也可将测温探头301斜向放置,在此不做限定。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测温探头301横向放置于检测口203下方,并在主体1内设有反光镜和/或折射镜,红外线经镜片反射和/或折射后被测温探头301所采集,将测温探头301横向放置能够减少测温探头301所占据的竖向空间,有利于电磁烹饪器具的扁平化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散热通道6具有入口端601和出口端602,入口端601与散热风扇4连通,主体1朝向出口端602的一侧开设有出风口103。入口端601为进入散热通道6的气流提供了引导作用,流经红外测温件3并裹挟热量的气流在出口端602的引导下能够直接经出风口103排出电磁烹饪器具,而无需发生转向,提高了换热效率,避免了热量在电磁烹饪器具内的积聚。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设置有电磁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下方的红外测温件以及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内还设置有引流筋,所述引流筋围成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散热风扇,所述红外测温件至少部分悬空固定于所述散热通道内,以使所述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流经所述红外测温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通道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红外测温件的安装位,以及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引导气流从所述安装位流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流筋包括第一筋位和第二筋位,所述第一筋位和所述第二筋位之间形成所述散热通道,所述导流件包括与所述第一筋位固定的第一挡筋,以及与所述第二筋位固定的第二挡筋,所述第一挡筋和所述第二挡筋之间形成过流间隙,所述安装位设置于所述过流间隙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挡筋和/或所述第二挡筋朝向所述散热风扇的一侧设置有导风过渡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测温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安装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通道内设置有支撑筋位,所述支撑筋位用于支撑所述红外测温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筋位包括至少两个与所述红外测温件抵顶接触的支撑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包括面板和底座,所述面板和所述底座配合围成安装腔,所述红外测温件固定于所述底座,且所述红外测温件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之间具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线盘以及缠绕于所述线盘的电磁线圈,所述线盘的中心区域设置有检测口,所述红外测温件的测温探头对应所述检测口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通道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入口端与所述散热风扇连通,所述主体朝向所述出口端的一侧开设有出风口。
CN202321419411.5U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Active CN2199810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9411.5U CN219981081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19411.5U CN219981081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81081U true CN219981081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88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19411.5U Active CN219981081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810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09769B2 (en) Steam cooker
US7795561B2 (en) Steam cooker
CA2779115C (en) Household appliance having a warming drawer with a thermally conductive layer
KR102329856B1 (ko) 모발 건조장치
CN219981081U (zh)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WO2011154373A1 (en) Induction heating cooker
CN112361397B (zh) 烹饪设备及烹饪系统
CN101526237A (zh) 电磁加热器具的面板结构
US8158912B2 (en) Fan apparency arrangement for an appliance
JP5404740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及びコイルユニット
CN220321377U (zh) 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
KR20130077365A (ko) 냉,온풍 기능이 구비된 도자기
CN219367708U (zh) 一种烹饪设备
CN215777503U (zh) 发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0463292U (zh) 天花机
CN211673718U (zh) 一种饭煲
CN210300606U (zh) 一种无线测温烹饪器具
CN213488409U (zh)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18096076U (zh) 电磁烹饪装置
EP4096352A1 (en) Electric range
CN219264379U (zh) 烹调器
CN218565507U (zh) 一种测温精确度高的电陶炉
CN112587002B (zh) 安装支架及烹饪器具
CN218943005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空气炸锅
CN220141467U (zh) 一种煎烤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