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21377U - 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21377U
CN220321377U CN202321422407.4U CN202321422407U CN220321377U CN 220321377 U CN220321377 U CN 220321377U CN 202321422407 U CN202321422407 U CN 202321422407U CN 220321377 U CN220321377 U CN 220321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measuring
panel
contact
electro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2240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许坚杭
金立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2240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21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21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213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包括主体以及设置于主体内部的测温组件,主体具有设有加热区的面板,测温组件包括位于加热区中心的红外测温件以及位于红外测温件一侧的接触测温件,接触测温件具有接触探头,面板开设有过孔,接触探头的至少部分区域伸出过孔以与食材容器接触,面板上设置有用于指示锅具在加热区放置位置的放置位标识。红外测温件与接触测温件配合测温,提升了电磁烹饪器具针对各温度区间的测温精度,降低了电磁烹饪器具对面板耐高温性的需求,扩大了制造面板所需的材料选择范围,可优选地采用成本较低的材料进行面板的制造,有助于降低电磁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磁烹饪器具作为一种常见的厨房电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在电磁烹饪器具工作时,需要对面板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常见的测温方式通常包括红外测温与热敏测温。其中热敏测温的测温原理为接触式检测,受外界环境影响干涉较小,适用性强,但针对高温目标物检测响应不及时。而红外测温的灵敏度更高,测温响应快,更适用于对温度处于变化状态下的目标物的监测,且由于其非接触式的测量原理,在装配灵活性上更具优势,但易受检测角度、光线等外部因素影响,同样存在测温不准的问题。而测温不准一方面会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另一方面,面板长期处于过热状态会影响其使用寿命。
为削弱温度监测响应不及时所带来的高温对面板的影响,增加电磁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通常采用耐高温性较好的微晶玻璃作为电磁烹饪器具面板材料,但由于锂矿的稀缺,微晶玻璃的成本不断上升,导致成本不断增加,而采用其它玻璃材料替代,又无法满足耐高温需求,微晶玻璃的唯一性已成为行业短板。
因此,如何在控制电磁烹饪器具生产成本及装配成本的基础上,提升电磁烹饪器具的测温精度,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以解决测温元件测温精准度不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包括主体以及设置于主体内部的测温组件,主体具有设有加热区的面板,测温组件包括位于加热区中心的红外测温件以及位于红外测温件一侧的接触测温件,接触测温件具有接触探头,面板开设有过孔,接触探头的至少部分区域伸出过孔以与食材容器接触,面板上设置有用于指示锅具在加热区放置位置的放置位标识。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磁烹饪器具还包括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面板具有用于承托食材容器的放置位,红外测温件具有测温探头,放置位标识包括位于测温探头上方的中心标识和/或包络接触探头的外圈标识。
主体内还设置有电磁加热组件,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线盘以及缠绕于线盘的电磁线圈,面板对应电磁加热组件的位置形成加热区,且线盘的中心区域开设有检测口,测温探头对应检测口布置。
线盘具有用于缠绕电磁线圈的安装位,以及环绕于安装位外周的固定位,固定位固定有防辐射环。
接触测温件还包括环绕于接触探头至少部分区域的外周的密封件,密封件与面板相抵接,以将接触探头与过孔之间的间隙密封。
接触测温件还包括固定于主体内部的支撑座,接触探头与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以使接触探头能够相对于面板上下浮动。
主体还包括底座,面板和底座配合围成安装腔,红外测温件固定于底座,安装腔内还设置有电磁加热组件,红外测温件与电磁加热组件之间具有散热间隙。
底座设置有散热风扇,以及导流筋,导流筋自散热风扇处延伸至红外测温件处,以引导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流动至红外测温件处。
电磁烹饪器具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接触测温件和红外测温件电连接,且能够控制接触测温件和红外测温件择一运行。
面板是由高硼硅玻璃制成的结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红外测温件与接触测温件共同配合进行电磁烹饪器具温度监测工作,能够提升测温元件对外界环境扰动的抗干扰能力,从而降低外部环境对测温元件的影响所导致的测温不精准的概率。将红外测温件设置于加热区中心,在烹饪过程中,加热区中心温度容易达到较高值,因此所述红外测温件布置于此,能够在锅具高温阶段快速、精准地对锅底的温度进行监测,提高了监测的灵敏度和监测精度,充分发挥红外测温件针对高温区域测温精准的优势,以便于所述电磁烹饪器具快速做出反应(如停止加热或者降低或提高加热功率),提高使用体验。将接触测温件设置于红外测温件一侧并与食材容器直接接触,避免了接触测温件由于温度传递不及时等因素导致的温度检测响应延后等问题,提高了接触测温件的测温精度。
此外,红外测温件与接触测温件配合测温,提升了电磁烹饪器具针对各温度区间的测温精度,降低了电磁烹饪器具对面板耐高温性的需求,扩大了制造面板所需的材料选择范围,可优选地采用成本较低的材料进行面板的制造,有助于降低电磁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面板具有用于承托食材容器的放置位,红外测温件具有测温探头,放置位标识包括位于测温探头上方的中心标识和/或包络接触探头的外圈标识。红外测温件针对高温目标物的检测精准度更高,放置位能够在用户放置锅具时起到提示作用,提醒用户将锅具置于放置位,进而在烹饪过程中,测温探头所能采集到的红外信号较多,测温更为准确,且烹饪过程中锅具温度最高点通常在锅底中心位置,故在面板处设置中心标识以引导用户可将锅底中心置于中心标识处以获取更精准的测温精度,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主体内还设置有电磁加热组件,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线盘以及缠绕于线盘的电磁线圈,面板对应电磁加热组件的位置形成加热区,且线盘的中心区域开设有检测口,测温探头对应检测口布置。通过设置检测口,为测温探头提供了检测通道,避免了线盘对红外线的阻碍影响,使得测温探头在面板形成更为宽泛的信号采集区域,提升了红外测温件的测温精度。
进一步地,线盘具有用于缠绕电磁线圈的安装位,以及环绕于安装位外周的固定位,固定位固定有防辐射环。通过设置防辐射环,能够有效的对电磁线圈周围的电磁辐射进行阻挡,避免电磁辐射外泄至电磁烹饪器具外部,一方面为电磁烹饪器具各构件的正常工作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电磁辐射对用户造成影响。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接触测温件还包括环绕于接触探头至少部分区域的外周的密封件,密封件与面板相抵接,以将接触探头与过孔之间的间隙密封。通过设置密封件,一方面防止外部油、水、食物残渣等进入主体内部,造成接触测温件被污染,影响检测精度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密封件还能够防止灰尘进入,避免灰尘在主体内积聚,防止积污导电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地,接触测温件还包括固定于主体内部的支撑座,接触探头与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以使接触探头能够相对于面板上下浮动。相较于接触探头固定不动的安装方式,通过弹性件来实现接触探头的上下浮动,可以防止用户操作不当时,食材容器与接触探头发生碰撞,避免探头损坏。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主体还包括底座,面板和底座配合围成安装腔,红外测温件固定于底座,安装腔内还设置有电磁加热组件,红外测温件与电磁加热组件之间具有散热间隙。由于电磁加热组件在工作时会散发大量热量,通过红外测温件与电磁加热组件之间设置间隙,避免了红外测温件与电磁加热组件的直接接触,相较于热量的接触式传递,热量通过散热间隙的热辐射式传递,传热效率较低,能够显著降低传递至红外测温件处的热量,从而降低温度对于红外测温件的影响,保证了红外测温件的测温精度,提升了红外测温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底座设置有散热风扇,以及导流筋,导流筋自散热风扇处延伸至红外测温件处,以引导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流动至红外测温件处。导流筋能够为散热风扇提供的气流提供引导汇集作用,使气流尽可能多的流经红外测温件处,提高气流的利用率,实现红外测温件的风冷降温,进而提高红外测温件的散热效果。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电磁烹饪器具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接触测温件和红外测温件电连接,且能够控制接触测温件和红外测温件择一运行。控制单元能够依据锅具温度选择使用接触测温件与红外测温件中的一个,在低温阶段,通过接触式测温件进行温度监测,在高温阶段,利用红外测温件进行温度监测,两种测温件根据温度变化交替使用,延长了测温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面板是由高硼硅玻璃制成的结构。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红外测温件与接触测温件配合进行电磁烹饪器具测温,相较于传统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测温元件受外界环境扰动风险大大降低,在测温精度上有了大幅度提升,避免了控温不及时所带来的面板温度过高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了电磁烹饪器具面板对耐高温性能的需求,因此可以选择价格较低的高硼硅玻璃作为面板的制造材料,有助于降低电磁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电磁烹饪器具部分区域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面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电磁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电磁加热组件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电磁烹饪器具的剖面图;
图7为图6的A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电磁烹饪器具部分区域的俯视图。
其中:
1主体、101面板、1011过孔、1012加热区、102底座;
2测温组件、201红外测温件、2011测温探头、202接触测温件、2021密封件、2022支撑座、2023接触探头;
3电磁加热组件、301线盘、3011安装位、3012固定位、3013防辐射环、302电磁线圈、303检测口;
4散热间隙;
5散热风扇;
6导流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图8所示,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包括主体1以及设置于主体1内部的测温组件2,主体1具有设有加热区1012的面板101,测温组件2包括位于加热区1012中心的红外测温件201以及位于红外测温件201一侧的接触测温件202,接触测温件202具有接触探头2023,面板101开设有过孔1011,接触探头2023的至少部分区域伸出过孔1011以与食材容器接触,面板101上设置有用于指示锅具在加热区1012放置位置的放置位标识。
红外测温件201与接触测温件202共同配合进行电磁烹饪器具温度监测工作,能够提升测温元件对外界环境扰动的抗干扰能力,从而降低外部因素对测温元件的影响所导致的测温不精准的概率。将红外测温件201设置于加热区1012中心,在烹饪过程中,加热区1012中心温度容易达到较高值,因此红外测温件201布置于此,能够在锅具高温阶段快速、精准地对锅底的温度进行监测,提高了监测的灵敏度和监测精度,充分发挥红外测温件201针对高温区域测温精准的优势,以便于电磁烹饪器具快速做出反应(如停止加热或者降低或提高加热功率),提高使用体验。充分发挥红外测温件201针对高温区域测温精准的优势;将接触测温件202设置于红外测温件201一侧并与食材容器直接接触,避免了接触测温件202由于温度传递不及时等因素导致的温度检测响应延后等问题,提高了接触测温件202的测温精度。
此外,红外测温件201与接触测温件202配合测温,提升了电磁烹饪器具针对各温度区间的测温精度,降低了电磁烹饪器具对面板101耐高温性的需求,扩大了制造面板101所需的材料选择范围,可优选地采用成本较低的材料进行面板101的制造,有助于降低电磁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
具体地,在烹饪时,红外测温件201采集加热区1012中心的高温红外线,主要起到针对高温区测温的作用,接触测温件202与烹饪器具抵接,可优选地采用成本较低且易于装配的热敏电阻件作为接触测温件202,主要对低温状态下的烹饪器具进行温度监测,红外测温件201针对高温目标测温的高精准性与接触测温件202针对低温目标测温的稳定性相结合,大大提升电磁烹饪器具的测温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面板101是由高硼硅玻璃制成的结构。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红外测温件201与接触测温件202配合进行电磁烹饪器具测温,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测温元件受外界环境扰动风险大大降低,在测温精度上有了大幅度提升,避免了控温不及时所带来的面板101温度过高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了电磁烹饪器具面板101对耐高温性能的需求,因此可以选择价格较低的高硼硅玻璃作为面板101的制造材料,有助于降低电磁烹饪器具的生产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图4所示,面板101具有用于承托食材容器的放置位,红外测温件201具有测温探头2011,放置位标识包括位于测温探头2011上方的中心标识和/或包络接触探头2023的外圈标识。
可以理解的是,红外测温件201的测温原理是通过采集红外线信号来进行温度的检测,故红外测温件201针对高温目标物的检测精准度更高,放置位能够在用户放置锅具时起到提示作用,提醒用户将锅具置于放置位,进而在烹饪过程中,测温探头2011所能采集到的红外信号较多,测温更为准确,且烹饪过程中锅具温度最高点通常在锅底中心位置,故在面板101处设置中心标识以引导用户可将锅底中心置于中心标识处以获取更精准的测温精度,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而通过设置包络接触探头2023的外圈标识,能够引导用户将食材容器置于能够与接触探头2023相抵接的位置,以使两种测温元件均能起到测温作用,通过设置中心标识和外圈标识,使得用户无需精准对位食材容器,省却了用户的对位操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图5所示,红外测温件201具有测温探头2011,主体1内还设置有电磁加热组件3,电磁加热组件3包括线盘301以及缠绕于线盘301的电磁线圈302,面板101对应电磁加热组件3的位置形成加热区1012,且线盘301的中心区域开设有检测口303,测温探头2011对应检测口303布置。通过设置检测口303,为测温探头2011提供了检测通道,避免了线盘301对红外线的阻碍影响,使得测温探头2011在面板101形成更为宽泛的信号采集区域,提升了红外测温件201的测温精度。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线盘301具有用于缠绕电磁线圈302的安装位3011,以及环绕于安装位3011外周的固定位3012,固定位3012固定有防辐射环3013。通过设置防辐射环3013,能够有效的对电磁线圈302周围的电磁辐射进行阻挡,避免电磁辐射外泄至电磁烹饪器具外部,一方面为电磁烹饪器具各构件的正常工作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电磁辐射对用户造成影响。
对于电磁线圈302的防辐射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例如,在电磁线圈302上涂设防辐射涂层、设置防辐射隔离罩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图6、图7所示,接触测温件202还包括环绕于接触探头2023至少部分区域的外周的密封件2021,密封件2021与面板101相抵接,以将接触探头2023与过孔1011之间的间隙密封。通过设置密封件2021,一方面防止外部油、水、食物残渣等进入主体1内部,造成接触测温件202被污染,影响检测精度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密封件2021还能够防止灰尘进入,避免灰尘在主体1内积聚,防止积污导电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对密封件2021的结构形式不做限定,其也可以为与过孔1011内壁相抵接的环状结构,且密封件2021内壁与接触探头2023过盈配合以起到密封间隙的作用。此外,密封件2021还能对接触探头2023起到周向支撑的作用,为接触探头2023的精准测温提供了保障。
进一步地,如图4、图6、图7所示,接触测温件202还包括固定于主体1内部的支撑座2022,接触探头2023与支撑座2022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图中未示出),以使接触探头2023能够相对于面板101上下浮动。通过弹性件来实现接触探头2023的上下浮动,可以防止用户操作不当时,食材容器与接触探头2023发生碰撞,避免探头损坏。此外,电磁烹饪器具经长期使用,面板101可能会有下沉,使得接触探头2023高于面板101部分长度变长,增大了食材容器与接触探头2023碰撞的风险,通过设置弹性件,可有效避免接触探头2023被碰撞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主体1还包括底座102,面板101和底座102配合围成安装腔,红外测温件201固定于底座102,安装腔内还设置有电磁加热组件3,红外测温件201与电磁加热组件3之间具有散热间隙4。由于电磁加热组件3在工作时会散发大量热量,通过红外测温件201与电磁加热组件3之间设置间隙,避免了红外测温件201与电磁加热组件3的直接接触,相较于热量的接触式传递,热量通过散热间隙4的热辐射式传递,传热效率较低,能够显著降低传递至红外测温件201处的热量,从而降低温度对于红外测温件201的影响,保证了红外测温件201的测温精度,提升了红外测温件201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对于红外测温件201的固定方式不做限定,其也可以在线盘301进一步集成用于固定测温探头2011的固定位3012,固定位3012设于检测口303周边,以进一步缩短测温探头2011与面板101的竖向距离,扩大了测温探头2011的信号采集区间,进一步提升红外测温件201的测温精度。
进一步地,如图1、图8所示,底座102设置有散热风扇5,以及导流筋6,导流筋6自散热风扇5处延伸至红外测温件201处,以引导散热风扇5吹出的气流流动至红外测温件201处。导流筋6能够为散热风扇5提供的气流提供引导汇集作用,使气流尽可能多的流经红外测温件201处,提高气流的利用率,实现红外测温件201的风冷降温,进而提高红外测温件201的散热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电磁烹饪器具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与接触测温件202和红外测温件201电连接,且能够控制接触测温件202和红外测温件201择一运行。控制单元能够依据锅具温度选择使用接触测温件202与红外测温件201中的一个,在低温阶段,通过接触测温件202进行温度监测,在高温阶段,利用红外测温件201进行温度监测,两种测温件根据温度变化交替使用,延长了测温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从而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包括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内部的测温组件,所述主体具有设有加热区的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温组件包括位于加热区中心的红外测温件以及位于红外测温件一侧的接触测温件,所述接触测温件具有接触探头,所述面板开设有过孔,所述接触探头的至少部分区域伸出所述过孔以与食材容器接触,所述面板上设置有用于指示锅具在所述加热区放置位置的放置位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具有用于承托食材容器的放置位,所述红外测温件具有测温探头,所述放置位标识包括位于所述测温探头上方的中心标识和/或包络所述接触探头的外圈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内还设置有电磁加热组件,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线盘以及缠绕于所述线盘的电磁线圈,所述面板对应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的位置形成所述加热区,且所述线盘的中心区域开设有检测口,所述测温探头对应所述检测口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盘具有用于缠绕所述电磁线圈的安装位,以及环绕于所述安装位外周的固定位,所述固定位固定有防辐射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测温件还包括环绕于所述接触探头至少部分区域的外周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面板相抵接,以将所述接触探头与所述过孔之间的间隙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测温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主体内部的支撑座,所述接触探头与所述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以使所述接触探头能够相对于所述面板上下浮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还包括底座,所述面板和所述底座配合围成安装腔,所述红外测温件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安装腔内还设置有电磁加热组件,所述红外测温件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之间具有散热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设置有散热风扇,以及导流筋,所述导流筋自所述散热风扇处延伸至所述红外测温件处,以引导所述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流动至所述红外测温件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烹饪器具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接触测温件和所述红外测温件电连接,且能够控制所述接触测温件和所述红外测温件择一运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是由高硼硅玻璃制成的结构。
CN202321422407.4U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 Active CN220321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22407.4U CN220321377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22407.4U CN220321377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21377U true CN220321377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11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22407.4U Active CN220321377U (zh) 2023-06-02 2023-06-02 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213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54197B2 (en) Gas cooktop and vessel for the cooktop
CN106642218A (zh) 一种带有非接触式传感装置的灶具及该灶具的控制方法
AU2014224884A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cooking appliance, control unit and cooking appliance
CN220321377U (zh) 一种精准测温电磁烹饪器具
CN208058931U (zh) 温度传感器及燃气灶
CN109077627B (zh) 温度传感器、食品料理机机头和食品料理机
CN109798555A (zh) 电磁烹饪器具
CN201811799U (zh) 一种商用电磁炉的测温装置
CN205994262U (zh) 烹饪器具
CN219981079U (zh)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CN219981081U (zh)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JP2001272039A (ja) 遮熱カバー付炊事具用温度検知装置
CN221055068U (zh) 一种防干烧装置以及应用其的灶具
CN201197596Y (zh) 安全节能电热锅
CN217403635U (zh) 温控探头及灶具
CN101273835B (zh) 安全节能电热锅
CN209899156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3901164U (zh) 一种多点测温线圈
CN209595548U (zh) 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1673722U (zh) 烹饪煲体和烹饪器具
CN215597343U (zh) 灶具用防干烧测温传感器探头及灶具
CN218096076U (zh) 电磁烹饪装置
CN215597350U (zh) 防干烧感温探头、防干烧装置及灶具
CN219222517U (zh) 一种灶具
CN219675314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