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77227U - 电磁加热锅具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磁加热锅具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777227U
CN215777227U CN202121948691.XU CN202121948691U CN215777227U CN 215777227 U CN215777227 U CN 215777227U CN 202121948691 U CN202121948691 U CN 202121948691U CN 215777227 U CN215777227 U CN 2157772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assembly
plate
pot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4869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俭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94869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7772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7772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7772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电磁加热锅具组件,包括锅具,电磁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结构,所述锅具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支撑在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上从而使得所述锅具的底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之间存在间隙。通过使得锅具底部与电加热组件之间存在间隙,可以使得锅具底部的热量不容易传导到电磁加热组件,从而导致电磁加热组件温度过高而被损坏。

Description

电磁加热锅具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工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磁加热锅具组件。
背景技术
采用电器进行烹饪是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当用电作为能源对锅具进行加热时,锅具的高温很可能会传导致安装电加热元器件的电加热组件上,从而导致电加热组件由于温度过高而被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磁加热锅具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电磁加热锅具组件,包括陶瓷锅具,电磁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结构,所述锅具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支撑在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上从而使得所述锅具的底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之间存在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磁加热锅具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使得锅具底部与电磁加热组件之间存在间隙,可以使得锅具底部的热量不容易传导到电磁加热组件,从而导致电磁加热组件温度过高而被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置为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设置于所述锅具和电磁加热组件中的其中一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出部为支撑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环从所述锅具的底部向远离所述锅具底部的方向凸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环上开设有散热孔使得支撑环内与支撑环外相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锅具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的其中一者,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锅具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的另一者,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限制所述锅具相对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的位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设置于所述锅具底部的定位环,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设置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的定位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为设置于所述锅具底部的凸出部,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电磁加热盘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上方,所述支撑环支撑于所述支撑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还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电磁加热盘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磁加热盘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围合所述隔热盘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被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之间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柱凸出于所述电磁加热盘设置,所述隔热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定位环配合限制所述锅具相对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的位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温度探测组件,所述电磁加热盘开设有贯穿所述电磁加热盘以及所述定位柱的第三通孔,所述温度探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通孔,且所述温度探测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通孔与所述锅具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磁加热盘还开设有至少一个溢流孔,所述溢流孔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围合的区域之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磁加热盘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加热区和第二加热区,所述第一加热区和所述第二加热区分别绕设有电磁加热线圈。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些实施例的电加热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没有设置溢流孔的电加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设置溢流孔的电加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隔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开有散热孔的锅具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加热锅具组件100;
锅具200,第一支撑结构201,定位环202,散热孔203,第一涂层区204,第二涂层区205;
电加热组件300,定位柱301,支撑板302,隔热板303,第二支撑结构304,第一通孔305,第二通孔306,第三通孔307,温度探测组件308,溢流孔309,溢流管310,第一加热区312,第二加热区313,电磁加热线圈314,电加热盘3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装配、配合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加热锅具组件100。电加热锅具组件100可以是任何用电进行加热的锅具组件,锅具组件可以是任何适于烹饪的容器类产品。包括锅具200,电加热组件300,还包括第一支撑结构201。电加热组件300可以是任意以电为能源的加热组件,可以采用微波的形式加热,也可以采用电磁加热方式进行加热,因此电加热原件在加热时其本身并不必须具有高温。锅具200可对为非金属材料,例如,可以为陶瓷。锅具200通过第一支撑结构201支撑在电加热组件300上从而使得锅具200的底部的至少一部分与电加热组件300之间存在间隙。通过使得锅具200底部与电加热组件300之间存在间隙,可以使得锅具200底部的热量不容易传导到电加热组件300,从而导致电加热组件300温度过高而被损坏。
参见图2、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结构201设置为凸出部,凸出部设置于锅具200和电加热组件300中的其中一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出部为支撑环。锅具200通过支撑环支撑在电加热组件300上时,支撑环内的锅具200底部与电加热组件300存在空隙。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环从锅具200的底部向远离锅具200底部的方向凸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环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散热孔203使得支撑环内与支撑环外相通。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结构201可以设置为其他形式,例如,在锅具200底部或者电加热组件300上设置若干支脚。锅具200的底部在附图2中显示为具有平底部分,可以理解的是,锅具200的底部也可以设置为弧形、球形等非平底形状,当锅具200底部设置为弧形、球形时,弧形、球形的某些部分可以与电加热组件300抵接从而有助于锅具200的支撑。
参见图2-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于锅具200与电加热组件300的其中一者,第二定位结构设置于锅具200与电加热组件300的另一者,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限制锅具200相对于电加热组件300的位移。所谓限制锅具200相对于电加热组件300的位移,可以使得锅具200相对于电加热组件300发生有限的位移,也可以使得锅具200相对于电加热固定。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可以是例如卡后类等任何适于定位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为设置于锅具200底部的定位环202,第二定位结构为设置于电加热组件300的定位柱301。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环202与定位柱301使得锅具200相对于电加热组件300在平行于水平面的任何方向上不能发生位移。在一定实施例中,定位柱301的顶端与锅具200的底部抵接,并且定位柱301与锅具200底部抵接处设置温度传感器用于测温。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柱301可以设置为空心圆环,定位柱301可以和定位环202的外周壁或内周壁抵接,即通过恰当的尺寸设置,定位柱301既可以插入定位环202中,也可以是包裹住定位环202。
参见图1、6、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结构201为设置于锅具200底部的凸出部,电加热组件300包括电加热盘315和支撑板302。电加热盘315上包括用于加热的电路元器件。支撑板302设置于电加热盘315的上方,支撑环支撑于支撑板302。通过支撑板302可以对锅具200进行直接支撑,在电加热组件300是采用电磁加热的方式时,支撑板302的材料为微晶板。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板302与锅具200的底部存在空隙。且支撑板302的至少部分尺寸大于支撑环的直径。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302的外周为圆形,且直径大于支撑环的直径。
参见图1、6、7,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加热组件300还包括隔热板303,隔热板303设置于支撑板302与电加热盘315之间。隔热板303不直接与锅具200底部接触,主要是为了隔绝锅具200底部的高温。隔热板303可以为隔热棉或者其他适于隔热的材质。
参见图3、5,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加热盘315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结构304,第二支撑结构304围合隔热盘设置,且第二支撑结构304被用于支撑支撑板302,且支撑板302与第二支撑结构304之间密封。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加热盘315还开设有至少一个溢流孔309,溢流孔309设置于第二支撑结构304围合的区域之外。通过在电加盘上设置第二支撑结构304,既可用于支撑支撑板302,也可以用于将第二支撑结构304围合的区域密封。从而当锅具200中有液体溢出时,第二支撑结构304围合的区域不会受到影响,液体会从第二支撑结构304围合的区域外的溢流孔309溢出。电加热盘315背离锅具200的一面还可以连接设置溢流管310,溢流孔309也贯穿溢流管310设置,溢流管310可以更好地将溢流引出。设置第二支撑结构304的另一个有益之处是,其可以使得支撑板302和隔热板303不直接接触成为可能。即隔热板303可以设置为不与支撑板302抵接(当然也可以设置为抵接)。为了更好的隔热,第二支撑结构304也可以设置为采用隔热材料制成。支撑板302还可以与第二支撑结构304固定连接。第二支撑结构304在图3中设置为环形,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支撑结构304也可以设置为正方形、长方形等结构。不考虑溢流时,第二支撑结构304可以不封闭。考虑溢流的影响时,第二支撑结构304可以为任意围合一用于放置隔热板303的封闭区域的结构。
参见图3、6、7,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柱301凸出于电加热盘315设置,隔热板303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05,支撑板30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306,定位柱301穿过第一通孔305和第二通孔306与定位环202配合限制锅具200相对于电加热组件300的位移。可以理解的是,定位柱301同样可以与第一通孔305、第二通孔306配合限定支撑板302与隔热板303的位多,例如定位柱301可以与第一通孔305、第二通孔306的孔壁抵接。
参见图1、6、7,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温度探测组件308,电加热盘315开设有贯穿电加热盘315以及定位柱301的第三通孔307,温度探测组件308设置于第三通孔307,且温度探测组件308的至少一部分穿过第一、第二、第三通孔307与锅具200抵接。在图1中,温度探测组件308包括一个温度探头,温度探头的顶部与锅具200底部抵接。
参见图2、4-5、8,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加热盘315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加热区312和第二加热区313,第一加热区312和第二加热区313分别绕设有电磁加热线圈314。通过间隔设置第一加热区312和第二加热区313,可以使得将加热区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期望加热的地区,从而避免加热过度集中。例如在图5中,第一加热区312对应于锅具200底部的中心处,第二加热区313则更靠近锅具200侧壁处。第一加热区312和第二加热区313的位置根据需要加热的位置设置。锅具200为非金属材料例如陶瓷制成。参见图2、图8,锅具200对应于第一加热区312和第二加热区313处熔射有第一涂层区204和第二涂层区205。第一涂层区204和第二涂层区205可以是采用例如金属涂层覆盖的区域。第一加热区312和第二加热区313的电磁加热线圈314可以串联设置也可以并联设置,具体根据控制方式功率等需求设置。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电磁加热锅具组件,包括锅具、电磁加热组件,所述锅具由陶瓷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支撑结构,所述锅具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支撑在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上从而使得所述锅具的底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置为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设置于所述锅具和电磁加热组件中的其中一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为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从所述锅具的底部向远离所述锅具底部的方向凸伸,所述支撑环上开设有散热孔使得支撑环内与支撑环外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锅具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的其中一者,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锅具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的另一者,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第二定位结构限制所述锅具相对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的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加热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设置于所述锅具底部的定位环,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设置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的定位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加热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为设置于所述锅具底部的凸出部,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电磁加热盘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电磁加热盘的上方,所述支撑环支撑于所述支撑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加热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还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电磁加热盘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加热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盘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围合所述隔热盘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被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之间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磁加热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凸出于所述电磁加热盘设置,所述隔热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定位柱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定位环配合限制所述锅具相对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的位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加热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探测组件,所述电磁加热盘开设有贯穿所述电磁加热盘以及所述定位柱的第三通孔,所述温度探测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通孔,且所述温度探测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通孔与所述锅具抵接;所述电磁加热盘还开设有至少一个溢流孔,所述溢流孔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围合的区域之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加热锅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盘上设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加热区和第二加热区,所述第一加热区和所述第二加热区分别绕设有电磁加热线圈,所述锅具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加热区和所述第二加热区的区域设置有金属涂层。
CN202121948691.XU 2021-08-19 2021-08-19 电磁加热锅具组件 Active CN2157772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48691.XU CN215777227U (zh) 2021-08-19 2021-08-19 电磁加热锅具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48691.XU CN215777227U (zh) 2021-08-19 2021-08-19 电磁加热锅具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777227U true CN215777227U (zh) 2022-02-11

Family

ID=80133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48691.XU Active CN215777227U (zh) 2021-08-19 2021-08-19 电磁加热锅具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7772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51849B2 (ja) 調理用レンジのための電気加熱装置
CN102960057A (zh) 用于电磁炉的锅支座
CN215777227U (zh) 电磁加热锅具组件
CN104110708B (zh) 磁条设于支架上侧的电磁炉
CN212939358U (zh) 一种烹饪装置及烹饪设备
CN204427780U (zh) 用于电热锅的发热盘组件及具有其的电热锅
CN210018972U (zh) 锅具及电磁炉炊具
CN213421194U (zh) 一种加热器具
CN219264380U (zh) 烹饪器具
CN218954947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17464550U (zh) 一种烹饪设备及烹饪套组
CN214510756U (zh) 一种电磁加热器壳体及装配结构
CN219107697U (zh)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9107707U (zh) 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9775824U (zh)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5226772U (zh) 烹饪器具
CN220379745U (zh) 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8846215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烹饪套组
CN214315665U (zh) 电磁烹饪器具及线圈盘
CN220124446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305004U (zh) 一种聚热安全型全玻璃壶
CN209819597U (zh) 一种节能电磁炉灶具
CN218599811U (zh) 一种电磁炉用高硼硅玻璃面板结构及其电磁炉
CN213395459U (zh) 测温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3371392U (zh) 一种性能稳定的早餐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