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7707U - 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07707U
CN219107707U CN202223411358.2U CN202223411358U CN219107707U CN 219107707 U CN219107707 U CN 219107707U CN 202223411358 U CN202223411358 U CN 202223411358U CN 219107707 U CN219107707 U CN 219107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wire
heating assembly
infrare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113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太阳
苏畅
莫业辉
吴慧民
熊文翰
彭志伟
陈德鑫
罗佳加
刘星远
高文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113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07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07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077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壳体、红外加热组件和电磁加热组件,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包括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的电阻率不小于0.1uΩ.m;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的下方,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至少部分沿上下向重叠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红外发热组件的下侧设置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以使得两者能够同时对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器具进行加热,克服现有混合加热技术中红外加热功率小,电磁加热面积小以及功率小的问题,并且,所述电热丝的电阻率不小于0.1uΩ.m,解决了现有红外加热装置的发热丝影响电磁加热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磁加热是通过线圈盘与锅底的耦合,使锅底产生涡流,进而产生热量,其特点是升温迅速,但是均匀性较差,存在冷区,并且电磁加热只能对导电的锅具进行加热,比如常用的铁质锅具,石墨锅具等,而对玻璃或者陶瓷的锅具,不能进行加热。红外加热是通过传导和辐射两种方式进行加热,刚开始加热时,电阻丝的热量大部分被隔热层,灶面板等吸收,需要预热一段时间后才能对锅具进行稳定的加热;因此锅具升温速度慢,效率低,但是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由于红外光辐射的作用,加热均匀性较好。
现有的电磁加热和红外加热混合的方案,一般采用的是电磁加热和红外加热内外环设置的方案,受限于锅具的底部面积的限制,加热区域不能设置的很大,因此,分配给电磁加热和红外加热的面积都很小,在如此小的面积下,难以设置大功率的电磁加热组件和红外加热装置,导致混合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旨在提供一种能实现大功率加热的电磁与红外的混合加热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加热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
红外加热组件,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包括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的电阻率不小于0.1uΩ.m;以及,
电磁加热组件,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的下方,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至少部分沿上下向重叠设置。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置于所述电热丝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之间。
可选地,所述红外发热组件包括安装主体、电热丝,所述电热丝设置在所述安装主体的上端,所述安装主体包括隔热盘。
可选地,所述隔热件包括:水合二氧化硅件,陶瓷纤维件,玻璃纤维件,硅酸盐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可选地,所述电热丝包括铁铬铝合金丝,镍铬合金丝,铬铝钼合金丝,铬铝铌合金丝,碳纤维丝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可选地,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中面积较小的一个的面积为m,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重叠部分的面积的n,其中,n≥0.3m。
可选地,n≥0.6m。
可选地,n=m。
可选地,所述电热丝具有同侧设置的两个连接端,所述红外发热组件还包括引线结构,所述引线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主体,且与所述电热丝电性连接;
所述引线结构包括绝缘座以及两个接电端子,所述绝缘座设置在所述安装主体,两个所述接电端子穿设于所述绝缘座且并排间隔设置,各所述接电端子的一端用于分别电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端与外部电源,以使所述电热丝通电。
可选地,所述引线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绝缘座上的感温单元,所述感温单元处于两个所述接电端子之间,用于检测两个所述接电端子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
红外加热组件,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包括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的电阻率不小于0.1uΩ.m;以及,
电磁加热组件,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的下方,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至少部分沿上下向重叠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电磁加热组件是通过其电磁加热线圈与置于壳体上的器具的底部耦合,在器具的底部产生涡流,进而在器具的底部产生热量以对器具加热,所述红外发热组件通过将其电热丝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和辐射,以对置于壳体上的器具加热,在所述红外发热组件的下侧设置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以使得红外发热组件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能够同时对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器具进行加热,实现器具加热功率的提升以及加热均匀性的改善,从而克服现有混合加热技术中红外加热功率小,电磁加热面积小以及功率小的问题;并且,所述电热丝的电阻率不小于0.1uΩ.m,相较于现有的采用的铝,铜,镍钨合金等不导磁金属材料支撑的电热丝,其电阻率较大,导磁效果较好,不会对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产生的磁力线进行屏蔽,解决了现有红外加热装置的发热丝影响电磁加热的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能实现大功率加热的电磁与红外的混合加热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的加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红外加热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电磁加热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引线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烹饪器具的主视图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加热装置 10 红外加热组件
20 电磁加热组件 11 电热丝
21 隔热盘 30 壳体
12 引线结构 13 绝缘座
14 感温单元 15 接电端子
1000 烹饪器具 1 灶面板
2 风机 16 安装主体
22 电磁加热线圈 23 安装支架
24 磁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电磁加热是通过线圈盘与锅底的耦合,使锅底产生涡流,进而产生热量,其特点是升温迅速,但是均匀性较差,存在冷区,并且电磁加热只能对导电的锅具进行加热,比如常用的铁质锅具,石墨锅具等,而对玻璃或者陶瓷的锅具,不能进行加热。红外加热是通过传导和辐射两种方式进行加热,刚开始加热时,电阻丝的热量大部分被隔热层,灶面板等吸收,需要预热一段时间后才能对锅具进行稳定的加热;因此锅具升温速度慢,效率低,但是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由于红外光辐射的作用,加热均匀性较好。
现有的电磁加热和红外加热混合的方案,一般采用的是电磁加热和红外加热内外环设置的方案,受限于锅具的底部面积的限制,加热区域不能设置的很大,因此,分配给电磁加热和红外加热的面积都很小,在如此小的面积下,难以设置大功率的电磁加热组件和红外加热装置,导致混合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较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装置100及烹饪器具1000,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装置100的具体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6,所述加热装置100包括壳体30、红外加热组件10和电磁加热组件20,所述壳体30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0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0包括电热丝11,所述电热丝11的电阻率不小于0.1uΩ.m;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0的下方,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0至少部分沿上下向重叠设置。
需要强调的是,现有的红热加热组件的电热丝11,多采用铝,铜,镍钨合金等不导磁金属材料制成,其电阻率一般较小,制作成的发热件电阻也较小,因此,加热控制的难度大,实现的加热功率也较小;并且,磁场作用在电阻率小的材料上时,会产生屏蔽作用,从而导致电磁加热的磁场达到灶面板1上的锅底的减少,电磁加热功率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是通过其电磁加热线圈与置于壳体30上的器具的底部耦合,在器具的底部产生涡流,进而在器具的底部产生热量以对器具加热,所述红外发热组件通过将其电热丝11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和辐射,以对置于壳体30上的器具加热,在所述红外发热组件的下侧设置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以使得红外发热组件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能够同时对置于所述壳体30上的器具进行加热,实现器具加热功率的提升以及加热均匀性的改善,从而克服现有混合加热技术中红外加热功率小,电磁加热面积小以及功率小的问题;并且,所述电热丝11的电阻率不小于0.1uΩ.m,相较于现有的采用的铝,铜,镍钨合金等不导磁金属材料支撑的电热丝11,其电阻率较大,导磁效果较好,不会对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产生的磁力线进行屏蔽,解决了现有红外加热装置100的发热丝影响电磁加热的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能实现大功率加热的电磁与红外的混合加热装置100。
需要强调的是,在本申请中,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和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0的具体形状不受限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在此不做限定。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的具体组成形式不受限制,只要能发射磁场对锅具进行加热即可,在本申请中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包括电磁加热线圈22、安装支架23和磁体结构24,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23的上侧,所述磁体结构24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23的下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电磁加热组件20加热的过程中,灶面板1与锅具之间会直接接触,因此,灶面板1受到锅具的高温的影响,也会产生较高的温度,并且,锅具底部的高温会透过灶面板1,从而传到烹饪器具1000的壳体30内部,此时,一但高温传递至电磁加热线圈上,可能会烧坏电磁加热线圈或者是安装座,需要在电磁加热线圈的上方设置隔热件,在本申请中,所述加热装置100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置于所述电热丝11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之间,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防止锅底的热量穿透灶面传递到电磁加热组件20上,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发热丝发热的过程中,热量辐射至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上,从而导致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被烧融的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件是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是直接设置在红热发热组件上的,所述红外发热组件包括安装主体16、电热丝11,所述电热丝11设置在所述安装主体16的上端,所述安装主体16包括隔热盘21,所述隔热盘21形成所述隔热件如此设置,在所述隔热盘21的上端面设置所述电热丝11,能够减少所述隔热盘21底部的热量泄露,从而减少所述隔热盘21处的温升,此时,所述隔热盘21可以直接形成所述隔热件,也可以是所述隔热盘21和所述隔热件同时设置,从而进一步提升隔热效果。
所述隔热件的具体组成不受限制,可以是任意材质或者形状,只需要能够产生隔热的效果即可,还可以是物理隔热,也可以是化学反应进行吸热隔热,在此不做限定,在本申请中,所述隔热件包括:水合二氧化硅件,陶瓷纤维件,玻璃纤维件,硅酸盐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如此设置,所述隔热件可以是水合二氧化硅件、陶瓷纤维件、玻璃纤维件、硅酸盐件中的一种,也可以上述中多种的组合形成的。
所述电热丝11的具体形式不受限制,只需要其电阻率不小于0.1uΩ.m即可,在本实施中,所述电热丝11包括铁铬铝合金丝,镍铬合金丝,铬铝钼合金丝,铬铝铌合金丝,碳纤维丝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如此设置,所述电热丝11可以是铁铬铝合金丝,镍铬合金丝,铬铝钼合金丝,铬铝铌合金丝,碳纤维丝中的一种,也可以上述中多种的组合形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铁铬铝合金的电阻率一般为1.6uΩ.m,镍铬合金丝的电阻率一般为1.0uΩ.m,采用上述材料制成的电热丝11,其电阻率相较于铜、铝等材料,其电阻率较大,不会对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产生的磁场形成屏蔽作用。
由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0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是呈上下向重叠设置的,因此,可以理解的是,重叠的面积越大,混合加热的效果越好,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0中面积较小的一个的面积为m,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0重叠部分的面积的n,其中,n≥0.3m,如此设置,重叠部分的面积至少占了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0中两个中一个的百分之三十,如此设置,至少保证了有足够的面积实现混合加热,在某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0重叠部分的面积为述电磁加热组件20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0中面积较小的一个的面积的百分之三十,此时,应用本申请中的加热装置100的烹饪器具1000,可以同时实现单独的红外加热、单独的电磁加热和红外与电磁混合加热,对三个锅具同时实现三种不同的加热方式。
进一步的,为了提升混合加热的效果,n≥0.6m,也就是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0重叠部分的面积至少占两个加热组件中面积较小的一个百分之六十,如此设置,确保了足够的混合加热的面积,应用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加热装置100的烹饪器具1000,可以保证有足够的混合加热的面积对锅具的底部进行加热,从而提升混合加热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0完全重叠时,也就是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设置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0的投影内,或者是,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0设置在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的投影内时,混合加热的效果最好,因此,n=m,从而能够提供最好的混合加热效果。
所述电热丝11具有同侧设置的两个连接端,所述红外发热组件还包括引线结构12,所述引线结构12设置在所述安装主体16,且与所述电热丝11电性连接;所述引线结构12包括绝缘座13以及两个接电端子15,所述绝缘座13设置在所述安装主体16,两个所述接电端子15穿设于所述绝缘座13且并排间隔设置,各所述接电端子15的一端用于分别电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端与外部电源,以使所述电热丝11通电;如此设置,能够通过两个所述接电端子15电连接所述电热丝11和外部电源,结构简单,设置简便。
同时,所述引线结构12还包括设于所述绝缘座13上的感温单元14,所述感温单元14处于两个所述接电端子15之间,用于检测两个所述接电端子15的温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红外发热组件加热过程中,若所述引线结构12的两个所述接电端子15的温度过高,会烧熔塑胶外壳,带来安全隐患;通过设置所述感温单元14检测两个所述接电端子15的温度,以使用户能够及时获知两个所述接电端子15的温度,以在两个所述接电端子15的温度过高时,用户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停止加热,以避免因两个所述接电端子15的温度过高而烧熔塑胶外壳,从而消除安全隐患。
所述壳体30包括底座以及盖合所述底座的上盖,所述上盖的上端面形成有用于供器具放置的加热区;所述红外发热组件设于所述底座,且对应所述加热区设置;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设于所述红外发热组件的下侧,且对应所述加热区设置,通过设置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使得所述壳体30的拆装更加方便,也便于所述红外发热组件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的拆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加热装置100还包括主控板、操作面板、风机2以及灶面板1,所述主控板以及所述风机2设于所述底座,所述操作面板设于所述上盖,所述灶面板1盖设于所述上盖的上端面,所述灶面板1用以支撑器具,如此,使得所述器具的加热更加安全、稳定;所述主控板与所述风机2并排间隔设置,如此,不会对所述风机2的工作产生干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1000,所述烹饪器具1000包括加热装置100,所述加热装置100包括:
壳体30,所述壳体30内形成有安装腔;
红外加热组件10,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0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0包括电热丝11,所述电热丝11的电阻率不小于0.1uΩ.m;以及,
电磁加热组件20,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0的下方,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0至少部分沿上下向重叠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是通过其电磁加热线圈与置于壳体30上的器具的底部耦合,在器具的底部产生涡流,进而在器具的底部产生热量以对器具加热,所述红外发热组件通过将其电热丝11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和辐射,以对置于壳体30上的器具加热,在所述红外发热组件的下侧设置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以使得红外发热组件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0能够同时对置于所述壳体30上的器具进行加热,实现器具加热功率的提升以及加热均匀性的改善,从而克服现有混合加热技术中红外加热功率小,电磁加热面积小以及功率小的问题;并且,所述电热丝11的电阻率不小于0.1uΩ.m,相较于现有的采用的铝,铜,镍钨合金等不导磁金属材料支撑的电热丝11,其电阻率较大,导磁效果较好,不会对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产生的磁力线进行屏蔽,解决了现有红外加热装置100的发热丝影响电磁加热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安装腔;
红外加热组件,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包括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的电阻率不小于0.1uΩ.m;以及,
电磁加热组件,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的下方,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至少部分沿上下向重叠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置于所述电热丝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包括安装主体、电热丝,所述电热丝设置在所述安装主体的上端,所述安装主体包括隔热盘,所述隔热盘形成所述隔热件。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包括:水合二氧化硅件,陶瓷纤维件,玻璃纤维件,硅酸盐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丝包括铁铬铝合金丝,镍铬合金丝,铬铝钼合金丝,铬铝铌合金丝,碳纤维丝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中面积较小的一个的面积为m,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重叠部分的面积的n,其中,n≥0.3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n≥0.6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n=m。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丝具有同侧设置的两个连接端,所述红外加热组件还包括引线结构,所述引线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主体,且与所述电热丝电性连接;
所述引线结构包括绝缘座以及两个接电端子,所述绝缘座设置在所述安装主体,两个所述接电端子穿设于所述绝缘座且并排间隔设置,各所述接电端子的一端用于分别电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端与外部电源,以使所述电热丝通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绝缘座上的感温单元,所述感温单元处于两个所述接电端子之间,用于检测两个所述接电端子的温度。
1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
CN202223411358.2U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19107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11358.2U CN219107707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11358.2U CN219107707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07707U true CN219107707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66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11358.2U Active CN219107707U (zh) 2022-12-15 2022-12-15 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077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60010873A1 (en) High performance surface unit for heating
JP3351849B2 (ja) 調理用レンジのための電気加熱装置
CN219107707U (zh) 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100581336C (zh) 无辐射电磁炉的消辐射装置
CN219087344U (zh) 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1526491U (zh) 紧凑结构的电灶炉盘
CN219107697U (zh)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9103067U (zh) 烹饪器具
CN220379745U (zh) 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20852234U (zh) 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16491125U (zh) 一种电热结构
CN219756448U (zh) 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19756446U (zh) 烹饪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19103072U (zh) 烹饪器具
CN220186904U (zh) 一种红外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1128267U (zh) 一种电磁炉零盲区加热线圈盘结构
CN219627915U (zh) 电热载件及电热灶具
CN219103060U (zh) 烹饪器具
CN215777227U (zh) 电磁加热锅具组件
CN101287312A (zh) 无辐射电磁炉的消辐射装置
CN220186903U (zh) 一种红外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7785233U (zh) 一种电磁炉的新型感温结构
CN209819597U (zh) 一种节能电磁炉灶具
CN219624117U (zh) 烹饪装置和烹饪器具
CN210951417U (zh) 具有立体加热功能的电磁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