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34945U - 一种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34945U
CN215334945U CN202120974118.XU CN202120974118U CN215334945U CN 215334945 U CN215334945 U CN 215334945U CN 202120974118 U CN202120974118 U CN 202120974118U CN 215334945 U CN215334945 U CN 2153349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metal hose
flange
integrated exhaust
elb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7411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芸霞
祝景锋
李保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yu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yu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yu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yu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7411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349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349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349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卡汽车排气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少一种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确保管路走向最优、温度损失最少,减少连接卡箍及密封件数量,降低整车成本的技术问题。包括:第一接口部构造呈90度弯曲;第二接口部第一端通过金属软管与第一接口部的第二端端连接;金属软管能够保持一呈直线形状的姿态,且在金属软管呈现出直线形状的姿态下;第二接口部的第一端具有第一轴线;金属软管具有第二轴线;第二接口部的第二端具有点轴线;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重合,第三轴线与第一轴线形成一预设倾角。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安装方便,将管温度损失降至最低。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卡汽车排气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
背景技术
现行趋势下,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在现行重卡汽车行业技术领域,创新和变革也紧跟步伐,共同捍卫蓝天,打响了保卫战。现行方式中,规范整车排放限值进行了具体的要求,重卡汽车排气系统技术领域根据中国环保标准HJ857-2017《重型柴油车、气体燃料车排气污染物车载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中具体的规定:自2020年7月1日起,所有城市车辆,其排放应满足国六a阶段排放标准。与国五标准相比,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排放限值和国五相比分别加严了77%和67%,并新增了粒子数量(PN)的限值要求。
而现有技术中,为配合排放法规升级,国六发动机排气系统应确保排气管路短,实现良好的保温效果。现有技术中缺少专门设计的一款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显然该总成需要确保管路走向最优,长度最短,温度损失最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少一种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确保管路走向最优、温度损失最少,减少连接卡箍及密封件数量,降低整车成本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包括:
第一接口部,其构造呈90度弯曲;
第二接口部,其第一端通过金属软管与所述第一接口部的第二端端连接;
所述金属软管能够保持一呈直线形状的姿态,且在所述金属软管呈现出所述直线形状的姿态下;
所述第二接口部的第一端具有第一轴线;
所述金属软管具有第二轴线;
所述第二接口部的第二端具有点轴线;
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重合,所述第三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形成一预设倾角。
具体地,所述预设倾角为锐角。
具体地,所述第一接口部包括:
弯头;
第一连接结构,其与所述弯头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另一端用以连接第一排污连接部件。
具体地,还包括有:
第一短接管,其连接所述弯头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短接管的直径小于所述弯头的直径;
第一凸缘,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短接管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凸缘的第二端用以固定连接所述金属软管的第一端。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法兰结构或者承插结构中的一种。
具体地,所述第二接口部包括:
弯管;
第二连接结构,其与所述弯头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另一端用以连接第二排污连接部件。
具体地,还第一短接管,其连接所述弯管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短接管的直径小于所述弯管的直径;
第二凸缘,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短接管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凸缘的第二端用以固定连接所述金属软管的第二端。
具体地,所述第二凸缘与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径相同。
具体地,所述金属软管为波纹管,材质为304不锈钢。
具体地,所述第一接口部和所述第二接口部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
所述保温层包括玄武岩纤维层和玻璃纤维固定层,玻璃纤维固定层外表覆盖不锈钢薄板以适应所述第一接口部和所述第二接口部的外表形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第一、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安装方便。
第二、本技术方案减少连接卡箍及密封垫数量,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成本与重量。
第三、本技术方案的结构具有足够的柔性,减缓来自发动机的震动,避免发动机运行时与整车产生共振。
第四、本技术方案中增加玄武岩保温层的设计,将管温度损失降至最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结构的实施方式;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结构的实施方式;
图中的附图标记表示为:
第一接口部10、第二接口部20、金属软管30;
第一轴线1、第二轴线2、第三轴线3;
弯头11、第一连接结构110、第一短接管120、第一凸缘130;
弯管21、第二连接结构210、第二短接管220、第二凸缘2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为了便于描述,以当前视图中“左侧”为“第一端”,“右侧”为“第二端”,“上侧”为“第一端”,“下侧”为“第二端”,如此描述的目的在于清楚的表达该技术方案,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不当限定。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少一种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确保管路走向最优、温度损失最少,减少连接卡箍及密封件数量,降低整车成本的技术问题;另外,本技术方案应用于重卡汽车排气系统,具体与国六重型柴油机匹配的。
本技术方案中,请参阅图1-2所示,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包括:
第一接口部10,其构造呈90度弯曲;第二接口部20,其第一端通过金属软管30与第一接口部10的第二端端连接;金属软管30能够保持一呈直线形状的姿态,且在金属软管30呈现出直线形状的姿态下;
第一接口部10和第二接口部20的作用时连接对应的排污管,为了减少安装中的调整,设置第一接口部10为90弯曲构造,能够有效地与第二接口部20进行区分,起到防呆作用,避免错误安装,提高安装效率,安装方便。金属软管30具有柔性,与第一接口部10和第二接口部20形成整体,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连接卡箍及密封垫数量,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成本与重量;减缓来自发动机的震动,避免发动机运行时与整车产生共振。
第二接口部20的第一端具有第一轴线1;金属软管30具有第二轴线2;
第二接口部20的第二端具有点轴线3;第一轴线1与第二轴线2重合,第三轴线3与第一轴线1形成一预设倾角,预设倾角为锐角,以适配现有规格的排污管位置。
请参阅图1-2所示,第一接口部10包括:弯头11;第一连接结构110,其与弯头1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结构110的另一端用以连接第一排污连接部件。
请参阅图1-2所示,还包括有:
第一短接管120,其连接弯头11的第二端;第一短接管120的直径小于弯头11的直径;第一凸缘130,其固定连接在第一短接管120的第二端;第一凸缘130的第二端用以固定连接金属软管30的第一端。
请参阅图1、2所示,第一连接结构110为法兰结构或者承插结构中的一种,或者请参阅附图4,附图4为承插结构的一种,显然第一连接结构110的种类可灵活的配置;当然,第一连接结构110也可配置为如附图4中的方式。
当第一连接结构110采用法兰结构时,可使用设计有有止口的法兰或者设计有凸缘和凹槽的法兰,同样能够起到提高管路密封性的效果。
请参阅图1-2所示,第二接口部20包括:弯管21;第二连接结构210,其与弯头2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结构210的另一端用以连接第二排污连接部件;其作用和连接类型可参照第一连接结构110的配置方式。
请参阅图1-2所示,还第一短接管220,其连接弯管21的第二端;第二短接管220的直径小于弯管21的直径;第二凸缘230,其固定连接在第一短接管120的第二端;第二凸缘230的第二端用以固定连接金属软管30的第二端,第二凸缘230与第一凸缘130的外径相同;如此使得整个总成的外形结构更加均匀。
其他方面,金属软管为波纹管,材质为304不锈钢。第一接口部10和第二接口部20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包括玄武岩纤维层和玻璃纤维固定层,玻璃纤维固定层外表覆盖不锈钢薄板以适应第一接口部10和第二接口部20的外表形状。
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安装方便。
第二、本技术方案减少连接卡箍及密封垫数量,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成本与重量。
第三、本技术方案的结构具有足够的柔性,减缓来自发动机的震动,避免发动机运行时与整车产生共振。
第四、本技术方案中增加玄武岩保温层的设计,将管温度损失降至最低。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口部(10),其构造呈90度弯曲;
第二接口部(20),其第一端通过金属软管(30)与所述第一接口部(10)的第二端端连接;
所述金属软管(30)能够保持一呈直线形状的姿态,且在所述金属软管(30)呈现出所述直线形状的姿态下;
所述第二接口部(20)的第一端具有第一轴线(1);
所述金属软管(30)具有第二轴线(2);
所述第二接口部(20)的第二端具有点轴线(3);
所述第一轴线(1)与所述第二轴线(2)重合,所述第三轴线(3)与所述第一轴线(1)形成一预设倾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倾角为锐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部(10)包括:
弯头(11);
第一连接结构(110),其与所述弯头(11)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0)的另一端用以连接第一排污连接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第一短接管(120),其连接所述弯头(11)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短接管(120)的直径小于所述弯头(11)的直径;
第一凸缘(130),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短接管(120)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凸缘(130)的第二端用以固定连接所述金属软管(30)的第一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0)为法兰结构或者承插结构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部(20)包括:
弯管(21);
第二连接结构(210),其与所述弯头(21)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10)的另一端用以连接第二排污连接部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其特征在于,还第一短接管(220),其连接所述弯管(21)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短接管(220)的直径小于所述弯管(21)的直径;
第二凸缘(230),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短接管(120)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凸缘(230)的第二端用以固定连接所述金属软管(30)的第二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缘(230)与所述第一凸缘(130)的外径相同。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软管为波纹管,材质为304不锈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部(10)和所述第二接口部(20)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层;
所述保温层包括玄武岩纤维层和玻璃纤维固定层,玻璃纤维固定层外表覆盖不锈钢薄板以适应所述第一接口部(10)和所述第二接口部(20)的外表形状。
CN202120974118.XU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 Active CN2153349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74118.XU CN215334945U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74118.XU CN215334945U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34945U true CN215334945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97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74118.XU Active CN215334945U (zh) 2021-05-08 2021-05-08 一种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349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34945U (zh) 一种一体式排气伸缩软管总成
CN204436553U (zh) 排气管组件和具有其的汽车
EP0421798A1 (en) A throttle modulator assembly
CN213768488U (zh) 一种具备含水功能的洗涤水管快装接头
CN210106818U (zh) 一种空调管总成
CN209724542U (zh) 一种中冷器出气管
CN202325929U (zh) 发动机用进气胶管
CN214170650U (zh) 多段式柴油车用尿素罐加注管和排气管组合结构
CN218407585U (zh) 一种发动机排气管路
CN213982427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汽车波纹管
CN212803376U (zh) 一种内燃叉车的排气管路系统
CN221032824U (zh) 一种甲醇发动机排气尾管总成、尾气排气系统及矿用宽体车
CN205349494U (zh) 带有补偿功能的排气歧管
CN220452017U (zh) 一种柴油机排气保温钢管
CN216894679U (zh) 一种空滤器布置在驾驶室下部的进气系统
CN204267193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连接结构
CN201321930Y (zh) 一种燃油分配管
CN210050279U (zh) 一种汽车变速箱油冷却管
CN210105957U (zh) 一种排气歧管
CN215057826U (zh) 一种空气管总成
CN220849820U (zh) 一种用于船舶主机排气管路的变径波纹管膨胀节
CN220764020U (zh) 一种用于载货类汽车的暖风系统管路
CN219277183U (zh) 一种集成暖风钢管总成
CN212508506U (zh) 排气尾管组件、发动机及工程机械
CN212563498U (zh) 一种柴油机低压燃油进油管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