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23100U - 折叠锁紧结构 - Google Patents

折叠锁紧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23100U
CN215323100U CN202121246282.5U CN202121246282U CN215323100U CN 215323100 U CN215323100 U CN 215323100U CN 202121246282 U CN202121246282 U CN 202121246282U CN 215323100 U CN215323100 U CN 215323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joint
lock catch
fold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4628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明友
李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L Corp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ouxi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ouxin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ouxi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4628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23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23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23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锁紧结构,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二接头在与第一接头铰接的另一侧通过铰接锁紧手柄,还包括:第一接头在与第一接头铰接的另一侧设有卡槽;偏心轮机构;旋转卡柱,包括与偏心轮机构的偏心轮铰接的轮套,沿该轮套的径向伸出轮套的柱体;固定于柱体一端的第一固定锁扣;设于轮套的第一限位结构;设于锁紧手柄的第二限位结构;使第一固定锁扣与第一接头配合的复位件;将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扣合,柱体卡入卡槽,第一固定锁扣扣合于第一接头,切换至单锁状态;扳动锁紧手柄直至第二限位结构与第一限位结构接触并带动旋转卡柱随偏心轮转动,使第一固定锁扣与第一接头脱离,切换至解锁状态。

Description

折叠锁紧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可应用于折叠自行车或折叠电动车、滑板车的结构简单且不易松脱发生误解锁的折叠锁紧结构。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都在倡导节能减排,而我国又是当之无愧的自行车、电动车大国,各种自行车、电动车和滑板车的应用极其广泛。其中折叠车因其携带方便、占地空间小的优势,已成为自行车、电动车和滑板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种类,并且有越来越流行的趋势。
目前已有的折叠车或折叠电动车大多会在管体或车架中部(横梁)处设置折叠结构。例如中国专利CN202021659274.9公开了一种折叠结构,包括相铰接的两个接头,其中接头一在两接头铰接的另一侧铰接手柄,接头二和手柄通过锁扣结构锁紧,同时接头二在两接头铰接的另一侧设有定位件一,锁紧手柄的内侧设有与定位件一配合的定位件二,当接头一和接头二扣合、接头二和手柄通过锁扣锁紧时,通过定位件一与定位件二的定位作用配合锁紧。
该折叠结构通过管体与手柄之间的锁扣结构实现一对接头之间的锁紧,并通过与管体连接的接头和手柄之间的定位结构配合一对接头锁紧,但该折叠结构的锁紧结构,实际上只有单锁一种状态,即通过管体与手柄之间的锁扣结构实现一对接头之间的锁紧,在锁扣结构锁紧和解锁的过程中,与管体连接的接头和手柄之间的定位结构是和锁扣结构的锁紧和解锁同步配合定位或脱离定位的,即该定位结构只是为锁扣结构的锁紧起到辅助定位作用,若锁扣结构解除锁紧,则该折叠结构难以仅依靠该定位结构继续锁紧一对接头,因此该折叠结构仅具备单锁能力,而锁扣结构易因外力冲击导致发生松脱,在锁扣结构因外力或误触发生误解锁时,一对接头同意从扣合锁紧状态突然松动打开,造成使用该折叠结构的自行车、电动车或滑板车的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发生危险。
为应对仅具备单锁能力的折叠结构的锁紧结构在误解锁时易导致自行车、电动车或滑板车的使用者发生危险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具备双锁能力的折叠结构,如中国专利202021772966.4公开了一种折叠结构、折叠设备和折叠车,折叠结构包括第一折叠座、第二折叠座,第二折叠座与第一折叠座转动连接,第二折叠座包括限位凸台;锁紧组件,包括锁紧扣和与所述锁紧扣连接的解锁部,解锁部和锁紧扣分别与第一折叠座转动连接;折叠结构处于解锁状态、第一折叠座绕第二折叠座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锁紧扣随第一折叠座运动至与第二折叠座卡接、并使得解锁部运动至与限位凸台抵接,折叠结构切换至预紧状态,在预紧状态下,限位凸台限制解锁部绕第一折叠座转动解锁锁紧扣;第一折叠座包括卡接槽,在折叠结构处于预紧状态时,解锁部相对于第一折叠座绕第一方向转动至与卡接槽卡接,折叠结构切换至锁紧状态。
该折叠结构的预紧状态相当于单锁状态,锁紧状态相当于双锁状态,具备了双锁能力。但是,该折叠结构的锁紧扣设于一对折叠座铰接一侧的第一折叠座上,而解锁部设在一对折叠座的另一侧,使得一对折叠座的两侧都设有锁紧结构,导致其占用空间较大,收纳不便;同时,第二折叠座设有与锁紧扣配合的锁紧结构,锁紧扣还需要通过连接件与一对折叠座另一端的解锁部相连接,加上设于第一折叠座上的限位凸台、卡接槽,以及解锁部与限位凸台、卡接槽对应的锁紧结构,该折叠结构的结构和零件加工、装配工序较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折叠车的折叠结构采用锁扣作为单锁结构易松脱导致误解锁,以及现有折叠车的折叠结构的双锁结构复杂、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且不易松脱发生误解锁的折叠锁紧结构。
为上述解决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折叠锁紧结构,包括通过第一转轴铰接的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二接头在相对第一转轴的另一侧通过第二转轴铰接锁紧手柄,用于锁紧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第一安全装置和第二安全装置,第一安全装置用于在第二安全装置失效时保持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相互扣合,第一安全装置包括:
卡槽,该卡槽设于第一接头在相对第一转轴的另一侧;
偏心轮机构,该偏心轮机构包括:连接于第二转轴的偏心轮;
旋转卡柱,包括与偏心轮相铰接的轮套,沿该轮套的径向伸出轮套的柱体;固定于柱体远离轮套的一端的第一固定锁扣;设于轮套的第一限位结构;旋转卡柱和第二接头之间还设有使得第一固定锁扣与第一接头配合的复位件;
设于锁紧手柄的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配合第一限位结构;
当折叠锁紧结构处于解锁状态、且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打开时,将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扣合,柱体卡入卡槽,第一固定锁扣扣合于第一接头,折叠锁紧结构切换至单锁状态;
当折叠锁紧结构处于单锁状态时,扳动锁紧手柄直至第二限位结构与第一限位结构接触并带动旋转卡柱随偏心轮转动,使第一固定锁扣与第一接头脱离,折叠锁紧结构切换至解锁状态。
进一步地,第二安全装置包括:
固定卡柱,该固定卡柱连接于第一接头的管体;
活动锁扣,该活动锁扣通过固定螺柱连接于锁紧手柄;
当折叠锁紧结构处于单锁状态、且锁紧手柄逐渐向管体贴近时,活动锁扣扣合于固定卡柱,折叠锁紧结构切换至双锁状态;
当折叠锁紧结构处于双锁状态时,扳动该活动锁扣位于锁紧手柄外侧的一端,直至活动锁扣脱离固定卡柱,折叠锁紧结构切换至单锁状态。
优选地,复位件为套设于轮套的第一扭簧,该第一扭簧的一端连接于旋转卡柱,其另一端抵接于第二接头,使第一固定锁扣回复到可与第一接头相配合的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轮套的第三限位结构,设于第二接头的第四限位结构,用于与第三限位结构配合以使第一固定锁扣保持在与第一接头相配合的位置。
优选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
设于轮套的第一凸起或第一限位槽;
第二限位结构包括:
对应配合第一凸起或第一限位槽设于锁紧手柄底部的突出部或第二凸起;
第三限位结构包括:
设于轮套的第三凸起或第二限位槽;
第四限位结构包括:
对应配合第三凸起或第二限位槽设于第二接头的第三限位槽或第四凸起。
优选地,第一扭簧的一端抵接于轮套或套设于柱体。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锁扣呈由靠近轮套的底端向远离轮套的顶端外径逐渐缩小的第一外侧面,且第一外侧面为锥面或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开有用于拆装所述第一固定锁扣的至少一个插孔或多个截面,第一固定锁扣的底端呈第一背面,且第一背面的外径大于卡槽的宽度;
当折叠锁紧结构由解锁状态切换至单锁状态时,第一背面扣合于第一接头;
当折叠锁紧结构处于单锁状态、直至第二限位结构与第一限位结构接触以前,扳动锁紧手柄并通过锁紧手柄带动偏心轮沿轮套的内壁转动;
当折叠锁紧结构由单锁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时,第一背面脱离与第一接头的接触,使第一固定锁扣与第一接头解锁。
优选地,第一凸起为一凸柱,该凸柱通过外螺纹与设于轮套的螺纹孔中的内螺纹相配合或与轮套连为一体;
柱体远离轮套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设于第一固定锁扣的内螺纹相配合,使第一固定锁扣与柱体可拆卸地连接;
柱体远离轮套的一端还设有固定螺帽,用于防止第一固定锁扣松脱。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二固定锁扣,该第二固定锁扣固定连接于卡柱远离管体的一端,且第二固定锁扣呈由靠近管体的底端向远离管体的顶端外径逐渐缩小的台阶状,第二固定锁扣的底端呈第二背面;
活动锁扣位于锁紧手柄内侧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固定锁扣的第二外侧面对应的第一缺口;
当折叠锁紧结构处于单锁状态、且锁紧手柄逐渐向管体贴近时,第一缺口沿着第二外侧面滑动直至活动锁扣扣合于第二背面,折叠锁紧结构切换至双锁状态;
当折叠锁紧结构从双锁状态切换至单锁状态时,活动锁扣位于锁紧手柄内侧的一端脱离第二背面。
进一步地,固定卡柱穿过活动锁扣上的通孔连接于锁紧手柄的安装孔中;
套设于固定卡柱与安装孔的内壁之间的第二扭簧,该第二扭簧的一端穿过通孔抵接于通孔旁的插接槽中,其另一端抵接于安装孔中的盲孔内;
锁紧手柄内侧设置有第二缺口,活动锁扣设置有以其两侧面与第二缺口的两侧面对应配合的第五凸起,使扳动该活动锁扣位于锁紧手柄外侧的一端时,第五凸起在第二扭簧的回复作用下,在锁紧手柄的内侧做往复摆动,所述第一缺口回位至与所述第二外侧面配合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当折叠锁紧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只需将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扣合,第二接头上的旋转卡柱的柱体即卡入第一接头上的卡槽,使柱体末端的第一固定锁扣紧扣于第一接头,折叠锁紧结构切换至单锁状态,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相互扣合,实现对折叠锁紧结构的快速折叠以及轻松实现单锁。
当折叠锁紧结构处于单锁状态时,扳动锁紧手柄需要对锁紧手柄施加较大的外力,且该外力需使锁紧手柄向与第一凸起接触的方向转动直至锁紧手柄与第一凸起接触并带动旋转卡柱随偏心轮转动,才可以使第一固定锁扣在偏心轮的偏心作用下通过柱体顶起、第一固定锁扣才能与第一接头脱离,使折叠锁紧结构切换至解锁状态,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相互解锁并打开。因此,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处于单锁状态或由于活动锁扣因外力或误操作从第一接头松脱导致从双锁状态进入单锁状态时,不易因外力或误操作从单锁状态松脱而导致误解锁,提高了折叠锁紧结构在单锁状态或因外力或误操作进入单锁状态下的扣合稳定性及安全性。
当折叠锁紧结构处于单锁状态时,只需推动锁紧手柄向管体贴近,使连接于锁紧手柄的活动锁扣扣合于第一接头的管体上的固定卡柱,即可实现从单锁状态切换至双锁状态。当折叠锁紧结构处于双锁状态时,只需扳动该活动锁扣位于锁紧手柄外侧的一端,使活动锁扣位于锁紧手柄内侧的一端脱离固定卡柱,即可将折叠锁紧结构切换至单锁状态。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在其单锁状态比现有的折叠锁紧结构扣合稳定性更强从而不易松脱和误解锁的前提下,结合管体和锁紧手柄之间结构简单的活动锁扣结构,以及设于一对接头在活动锁扣同一侧的、实现单锁功能的第一接头上的卡槽、第二接头上同轴的偏心轮和手柄、套设在偏心轮上的旋转卡柱、旋转卡柱上的凸起结构,即可实现折叠锁紧结构的双锁功能,比起现有的折叠锁紧结构,本申请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实现在双锁功能的同时,结构更加简单、紧凑,零件加工和装配工序简化,从而降低了折叠锁紧结构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双锁状态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旋转卡柱、第一固定锁扣和第一扭簧(未装偏心轮)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旋转卡柱、第一固定锁扣、偏心轮和第一扭簧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旋转卡柱在第一固定锁扣末端加装固定螺帽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解锁状态下旋转卡柱及第一固定锁扣回位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第一扭簧与第二接头的斜面插接及轮套的第一凸起与锁紧手柄的突出部配合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第一扭簧与第二接头的侧面插接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的锁紧手柄的第二凸起与轮套的第一限位槽配合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第二接头的第三限位槽与轮套的第三凸起配合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单锁状态下锁紧手柄转动至接触第一凸起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单锁状态下锁紧手柄转动至接触一体成型的第一凸起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单锁状态下锁紧手柄转动至接触可拆卸的第一凸起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解锁状态下第一固定锁扣解锁的示意图一;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解锁状态下第一固定锁扣解锁的示意图二;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解锁状态下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打开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解锁状态下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打开至最大(未装管体)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双锁状态的示意图一;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锁紧手柄内侧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1-第一接头;11-管体;111-固定卡柱;112-第二固定锁扣;1121-第二背面;1122-第二外侧面;12-凸台;121-卡槽;2-第二接头;21-第三限位槽;22-斜面;23-侧面;24-插接孔;25-第三缺口;3-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锁紧手柄;51-缺口槽;52-突出部;53-第二凸起;54-第二缺口;55-定位凸柱;6-活动锁扣;61-第一缺口;62-第五凸起;63-固定螺柱;64-通孔;7-偏心轮;71-轴孔;8-旋转卡柱;81-轮套;811-第一凸起;812-第三凸起;813-柱体;814-第一限位槽;82-第一固定锁扣;821-第一背面;822-第一外侧面;8221-插孔;8222-截面;83-第一扭簧;84-固定螺帽;9-第二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18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包括:通过第一转轴3铰接的第一接头1、第二接头2,其中装配时第一接头1在上,其上端一体连接有一管体11,该第一管体11可通过焊接或与第一接头1一体成型实现与第一接头1的一体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1远离第一接头1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孔(图中未示出),可用于安装折叠车的把立或其它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该管体11至第一接头1的与第二接头2相扣合的底部呈逐渐扩张的弧形面,装配时第二接头2在第一接头1下方,第二接头2的顶面与第一接头1的底面相对扣合设置,在第一接头1的底部和第二接头2的顶部之间以第一转轴3实现上下接头的铰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头1的底部一端呈内凹的轴套结构,第二接头2的顶部一端对应地呈突出的轴套结构,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的轴套结构之间通过第一转轴3铰接。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可绕第一转轴3做相对转动,实现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之间的扣合或打开。作为另一种实施例,第一接头1的底部一端呈突出的轴套结构,第二接头2的顶部一端对应地呈内凹的轴套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头2的顶部在相对第一转轴3的另一侧通过第二转轴4铰接设置锁紧手柄5,其铰接方式与上述的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之间的铰接方式相同,为通过分别设置在第二接头2相对第一转轴3的另一侧的和锁紧手柄5底部的轴套,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头2的顶部在相对第一转轴3的另一侧呈突出的轴套结构,对应地锁紧手柄5的底部呈内凹的轴套结构,但锁紧手柄5的轴套结构的一对轴套的间距大于第二接头2的对应轴套结构,且第二接头2的顶部在突出的轴套结构的两侧设有内凹的让位槽,锁紧手柄5的底部的突出的轴套结构伸入让位槽中,锁紧手柄5的底部的内凹的轴套结构通过第二转轴4安装在第二接头2的突出的轴套结构的一对轴套的外侧,使第二接头2和锁紧手柄5绕第二转轴4相对转动,实现第二接头2和锁紧手柄5之间的铰接。第二转轴4优选为由耐磨材料,如由钢、铜及其合金等硬质耐磨金属制成。锁紧手柄5的底部的轴套结构安装在第二接头2的突出的轴套结构的一对轴套的外侧,使锁紧手柄5的底部的轴套结构不占用第二接头2的轴套结构内侧的内凹空间,因而该内凹空间可以为其它结构的安装提供更多空间。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接头2的圆柱外侧面和面对让位槽的侧壁的交界处对应第二转轴4的端盖位置设有第三缺口25,用于避让该第二转轴4的端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还包括:用于锁紧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的第一安全装置和第二安全装置,第一安全装置用于在第二安全装置失效时保持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相互扣合,此时折叠锁紧结构处于单锁状态;当第一安全装置和第二安全装置共同生效时,折叠锁紧结构处于双锁状态,此时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相互锁紧;当第一安全装置和第二安全装置均为失效时,折叠锁紧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此时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可相互分离并打开。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全装置包括:卡槽121,该卡槽121设于第一接头1在相对第一转轴3的另一侧,卡槽121为一从管体11至第一接头1的与第二接头2相扣合的底部逐渐扩张的弧形面向外伸出的凸台12内凹形成,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凸台12与第一接头1及管体11的中轴线相平行,该卡槽121为该凸台12从远离第一接头1的一端向靠近第一接头1的方向内凹形成。
偏心轮机构,该偏心轮机构包括:连接于第二转轴4的偏心轮7,在本实施例中,偏心轮7套设于第二转轴4,该偏心轮7设有与第二转轴4配合的轴孔71,且该轴孔71与该偏心轮7的圆心偏心设置。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偏心轮机构也可以包括曲轴,偏心轮7通过曲轴与第二转轴4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1-3,第一安全装置还包括一旋转卡柱8,该旋转卡柱8包括与偏心轮7相铰接的轮套81,一柱体813沿该轮套81的径向伸出轮套81,该柱体813可以与轮套81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或可拆卸连接于轮套81。第一固定锁扣82固定连接于柱体813远离轮套81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柱体813远离轮套81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外螺纹与设于第一固定锁扣82的内螺纹相配合,使第一固定锁扣82与柱体813可拆卸地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锁扣82可以与柱体813相焊接或一体成型。作为优选的实施例,第一固定锁扣82呈由靠近轮套81的底端向远离轮套81的顶端外径逐渐缩小的锥形或弧形,第一固定锁扣82的外侧面呈第一外侧面822,且该第一外侧面822为锥面或弧面。作为更优的实施例,第一外侧面822为弧面,且该弧面开有用于拆装所述第一固定锁扣的至少一个插孔,如图2所示,可以是绕第一固定锁扣82的中轴线呈十字型布置的四个插孔8221,每个插孔8221均贯穿第一固定锁扣82并连通其内部通道及外部,使操作者可以借助对应规格的杆状工具插入插孔8221中以辅助将第一固定锁扣82从柱体813上装卸。在其它实施例中,插孔8221还可以设置成六个或更多。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一外侧面822为弧面,且该弧面开有用于拆装所述第一固定锁扣的多个截面,如图3所示,可以是绕第一固定锁扣82的中轴线呈*字型布置的六个截面8222,使操作者可以借助对应规格的扳手工具卡在其中一对截面8222上以辅助将第一固定锁扣82从柱体813上装卸。在其它实施例中,截面8222还可以设置成四个、八个或更多。
请参阅图4,第一固定锁扣82的底端呈第一背面821,且第一背面821的外径大于卡槽121的宽度。第一固定锁扣82优选为由刚性材料,如钢、不锈钢或铜及其合金等硬质金属制成。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柱体813远离轮套81的一端还设有固定螺帽84,用于防止第一固定锁扣82从柱体813上松脱。
设于轮套81的第一限位结构,设于锁紧手柄5的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配合第一限位结构。
请查阅图6-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于轮套81的第一凸起811,该第一凸起811优选为沿轮套81的径向伸出轮套81,在其它实施例中,该第一凸起811也可以沿轮套81的轴向伸出轮套81(图中未示出);对应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设于锁紧手柄5的底部的与第一凸起811配合的突出部52;在其它实施例中,锁紧手柄5的底部也可以设有与第一凸起811配合的内凹部(图中未示出)。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该第一凸起811为一螺柱,该螺柱通过外螺纹与设于轮套81的螺纹孔中的内螺纹相配合,使螺柱与轮套81可拆卸地连接;作为另一种实施例,该第一凸起811与轮套81一体成型。
请参阅图8,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于轮套81的第一限位槽814,对应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设于锁紧手柄5的底部的第二凸起53。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卡柱8和第二接头2之间还设有使得第一固定锁扣82与第一接头1配合的复位件。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复位件为套设于轮套81的第一扭簧83,该第一扭簧83的一端抵接于轮套81与柱体813之间的过渡部分;作为另一种实施例,该第一扭簧83的一端套设于柱体813上;第一扭簧83的主体沿轮套81的周向凹槽环绕多圈后,第一扭簧83的另一端插入第二接头2的插接孔24中。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头2的顶部在内凹的轴套结构的内侧设有内凹的容纳空间,第二接头2在该容纳空间的底部呈一沿第二接头2的径向由内而外向下倾斜的斜面22,该容纳空间的两侧是第二接头2位于该斜面22两侧的高于该斜面22的一对侧面23,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扭簧83的另一端插入设于斜面22的插接孔24中;如图7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扭簧83的另一端插入设于相对应的侧面23的插接孔24中。作为其它的实施例,复位件也可以是弹片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轮套81的第三限位结构,设于第二接头2的第四限位结构,用于与第三限位结构配合以使第一固定锁扣82保持在与第一接头1相配合的位置。
如图9所示,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三限位结构包括:设于轮套81上的第三凸起812,对应地,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限位结构包括:设于第二接头2上的与第三凸起812相配合的第三限位槽21。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三凸起812沿径向从轮套81表面向外延伸,第二接头2对应第三凸起812的轴套上设有与第三凸起812对应配合的第三限位槽21。在该实施例中,第三凸起812优选为空心结构,且第三凸起812的内部空间结构沿径向贯穿轮套81并在轮套81的另一端开口形成一通道,第一扭簧83的一端从轮套81的另一端插入该通道中并伸入第三凸起812内部。
作为另一实施例,第三限位结构包括:设于轮套81上的第二限位槽(图中未示出),对应地,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限位结构包括:设于第二接头2上的与第二限位槽相配合的第四凸起(图中未示出),该第四凸起可以设置在第二接头的轴套上并向轮套81延伸。
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可实现以下动作及功能:
当折叠锁紧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如图5所示,此时第一接头1与第二接头2打开且相互分离。操作者通过手动将第一接头1与第二接头2与第一转轴3相对旋转扣合,此时第一接头1相对第二接头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至第一接头1与第二接头2相扣合时,第一接头1的凸台12的外侧和底端沿着第一固定锁扣82的第一外侧面822滑动,直至旋转卡柱8的柱体813卡入第一接头1的卡槽121,从而使柱体813顶端的第一固定锁扣82的第一背面821紧扣于第一接头1的凸台12顶端位于卡槽121顶端边沿的位置,此时折叠锁紧结构从解锁状态切换至单锁状态,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相互扣合。
如图10所示,当折叠锁紧结构处于单锁状态时,操作通过手动扳动锁紧手柄5从贴靠于第一固定锁扣82的初始位置(如图17所示,此处设为初始位置有利于下文的双锁状态转换)顺时针转动,使锁紧手柄5底部的第二固定结构(下午以第二固定结构为突出部52为例)远离第一接头1向旋转卡柱8的轮套81上的第一固定结构(下文以第一固定结构为第一凸起811为例)靠近,图11-12所示,直至锁紧手柄5底部的突出部52与旋转卡柱8的轮套81上的第一凸起811接触,并带动旋转卡柱8随偏心轮7顺时针转动,在偏心轮7转动的偏心作用下,第一固定锁扣82的高度(与第二接头2的距离)增加,此时第一固定锁扣82通过柱体813从第一接头1的凸台12顶端顶起,第一固定锁扣82的第一背面821与第一接头1解除紧扣并脱离,此时折叠锁紧结构由单锁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可以相互分离并打开,第一扭簧83从初始状态转变为压缩状态,如图13-16所示。
当折叠锁紧结构由单锁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且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打开时,旋转卡柱8在第一扭簧83的复位作用下逆时针转动逐渐回位,使得第一固定锁扣82回复到可与第一接头1相配合的位置,第一扭簧83逐渐由压缩状态转变为初始状态。
当折叠锁紧结构由单锁状态切换至解锁状态时,旋转卡柱8在第一扭簧83的复位作用下逆时针回位至与第一接头1相配合的位置时,也能带动锁紧手柄5逆时针旋转至此前刚与旋转卡柱8的第一凸起811接触的位置,如图5所示,此时操作者再通过手动逆时针旋转锁紧手柄5,即可使其继续向第一接头1靠近直至回位到紧贴于第一固定锁扣82的初始位置,如图17所示。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实现锁紧手柄5自动归位到贴靠于第一固定锁扣82,或仅需些微手动调整即可实现完全归位于初始状态,简化了锁紧手柄5与第一接头1的双锁状态切换前的操作,同时节省了收纳空间,提高了用户体验。
请一并参阅图1-3,作为优选的实施例,第二转轴4呈一柱体813沿与其轴向平行的截面截断后形成的截断体,且第二转体由弹性材料,如带弹性的塑料或塑胶、橡胶制成;偏心轮7的轴孔71形状对应该第二转轴4的截断体外形,锁紧手柄5与第二转轴4铰接的安装孔同样对应该第二转轴4的截断体外形。当折叠锁紧结构处于单锁状态时顺时针扳动紧锁手柄,直至锁紧手柄5与第一凸起811接触以前,扳动锁紧手柄5将带动截断体外形的第二转轴4及偏心轮7随锁紧手柄5一同顺时针转动,由于第一固定锁扣82紧扣于第一接头1的凸台12顶端,使得此时与第一固定锁扣82固定连接的旋转卡柱8不随锁紧手柄5、第二转轴4及偏心轮7一同转动,此时锁紧手柄5可带动第二转轴4、第二转轴4带动偏心轮7沿轮套81的内壁顺时针转动,直至锁紧手柄5与第一凸起811接触,此时锁紧手柄带动带动第二转轴4、第二转轴4带动偏心轮7及旋转卡柱8一同顺时针转动。
请一并参阅图1、5、17-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紧手柄5,还包括:
请一并参阅图1、5,与第一接头1固定连接的管体11,该管体11可与第一接头1相焊接,或与第一接头1一体成型或挤管胶合。管体11连接有一固定卡柱111,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卡柱111靠近管体11的一端外侧设有外螺纹,管体11开有对应的螺纹孔,螺纹孔的内壁设有与该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固定卡柱111也可以和管体11相焊接或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固定锁扣112,该第二固定锁扣112固定连接于固定卡柱111远离管体11的一端,且第二固定锁扣112呈由靠近管体11的底端向远离管体11的顶端外径逐渐缩小的台阶状,第二固定锁扣112的外侧面呈第二外侧面1122,第二固定锁扣112的底端呈第二背面1121;第二固定锁扣112优选为由刚性材料,如钢、不锈钢或铜及其合金等硬质金属制成。
请参阅图18,在本实施例中,锁紧手柄5的主体为半壳体结构,其内侧为凹槽状的容腔。一活动锁扣6通过固定螺柱63连接于锁紧手柄5。作为优选的实施例,锁紧手柄5的侧壁上设置有一用于置放活动锁扣6的缺口槽51,该缺口槽51内设有带内螺纹的用于安装固定螺柱63的安装孔(图中未示出 ),固定螺柱63通过其外侧的外螺纹与安装孔的内螺纹配合。该安装孔旁设有用于固定第二扭簧9的盲孔512。固定卡柱111穿过活动锁扣6上的通孔64连接于锁紧手柄5的缺口槽51的安装孔中。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套设于固定螺柱63与安装孔的内壁之间的第二扭簧9,该第二扭簧9的一端穿过活动锁扣6的通孔64抵接于通孔64旁的插接槽中,其另一端抵接于缺口槽51中的盲孔512内。
请参阅图18,在本实施例中,活动锁扣6穿过缺口槽51位于锁紧手柄5内侧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外侧面1122对应的第一缺口61。作为优选的实施例,锁紧手柄的5内侧设置有第二缺口54,活动锁扣6设置有以其两侧面与第二缺口54的两侧面对应配合的第五凸起62,使扳动该活动锁扣6穿过缺口槽51位于锁紧手柄5外侧的一端时,第五凸起62在第二扭簧9的回复作用下,在锁紧手柄5的内侧做往复摆动,并使得第一缺口61回位至与第二外侧面1122配合的位置。作为优选的实施例,锁紧手柄5的内侧设有定位凸柱55,用于在活动锁扣6与第二固定锁扣112配合时,实现第二固定锁扣112与锁紧手柄5的内侧之间的定位。
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还可实现以下动作及功能:
当折叠锁紧结构处于单锁状态、第一接头1与第二接头2扣合、且锁紧手柄5在操作者的施力作用下逆时针旋转逐渐向管体11贴近时,活动锁扣6位于锁紧手柄5内侧的第一缺口61沿着第二固定锁扣112的第二外侧面1122滑动,直至活动锁扣6位于锁紧手柄5内侧的一端面向锁紧手柄5的端面扣合于固定卡柱111的第二固定锁扣112的第二背面1121,此时折叠锁紧结构由单锁状态切换至双锁状态,如图17所示。
当折叠锁紧结构处于双锁状态时,扳动该活动锁扣6位于锁紧手柄5外侧的一端,直至活动锁扣6位于锁紧手柄5内侧的一端面向锁紧手柄5的端面脱离第二背面1121,活动锁扣6位于锁紧手柄5内侧的一端脱离与固定卡柱111的接触,此时扳动锁紧手柄5绕第二转轴4做顺时针转动,折叠锁紧结构由双锁状态切换至单锁状态。操作者松开活动锁扣6位于锁紧手柄5外侧的一端后,此时锁紧手柄5可由操作者施力向管体11贴近的方向或向第一凸起靠近(远离第一接头1)的方向旋转,如图10所示。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锁紧手柄5优选呈L型,其远离第二转轴4的一端呈一凸耳41,使得用户方便握住该凸耳41的部分,在用手按动活动扣件的后,接着手持锁紧手柄5的凸耳41向远离管体11的方向扳动使其绕第二转轴4旋转,去进一步进行从单锁状态到解锁状态的操作。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的装配工序如下:
首先,将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通过第一转轴3连接,在第一接头1的管体11上安装固定卡柱111,在固定卡柱111的末端安装第二固定锁扣112。
其次,将第一固定锁扣82安装于旋转卡柱8的柱体813顶端,偏心轮7嵌入旋转卡柱8的轴套中,将第一扭簧83的一端插入第三凸起812内部的通道中,将第一扭簧83的主体沿轮套81的周向凹槽环绕多圈后,将旋转卡柱8连同偏心轮7伸入第二接头2的突出的轴套结构的一对轴套之间,将偏心轮7的轴孔71对准一对轴套的孔,然后从一对轴套的一端的孔穿入第二转轴4后,将第二转轴4先后穿过偏心轮7的轴孔71和一对轴套的另一端的孔,再转动旋转卡柱8直至轮套81上的第三凸起812与第二接头2的轴套上的限位槽21相接触,使柱体813及第一固定锁扣82处于与第一接头1的凸台12的卡槽121相配合的初始位置。接着将第一扭簧83的另一端插入第二接头2的一对轴套下方的容纳空间的斜面22或侧面23的插接孔24中(依生产实际情况选择的对应第一扭簧83结构而定)。
接下来,将锁紧手柄5底部的内凹的轴套结构伸入第二接头2的突出的轴套结构的一对轴套的外侧的让位槽中,并安装于第二转轴4位于第二接头2的突出的轴套结构外侧的两端。若需要实现锁紧手柄5的自动复位,则将第二扭簧的一端抵接于锁紧手柄5内侧的凸出结构或孔中,其另一端抵接于第二接头2的容纳空间的斜面22或侧面23上。
最后,将第二扭簧9的一端穿过活动锁扣6的通孔64抵接于通孔64旁的插接槽中,再将固定螺柱63先后穿过活动锁扣6的通孔64和第二扭簧9后,转动活动锁扣6使活动锁扣6的第二缺口54与锁紧手柄5内侧的第三凸起812配合,使活动锁扣6的一端穿过缺口槽51位于锁紧手柄5的外侧,活动手柄的另一端的第一缺口61位于锁紧手柄5的内侧可与第二固定锁扣112配合的位置。此时将第二扭簧9的另一端抵接于缺口槽51中的盲孔内,最终完成整个折叠锁紧结构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在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相互打开的解锁状态时,首先将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相扣合,在二者扣合的同时,第二接头2的旋转卡柱8的柱体813卡入第一接头1的卡槽121,柱体813顶端的第一固定锁扣82紧扣于第一接头1位于卡槽121顶端边缘的区域,实现折叠锁紧结构从解释状态向单锁状态的转换。当折叠锁紧结构处于单锁状态时,扳动锁紧手柄5逆时针旋转逐渐向第一接头1的管体11贴近,直至锁紧手柄5的活动锁扣6扣合于管体11的固定卡柱111末端的第二固定锁扣112,此时折叠锁紧结构由单锁状态切换至双锁状态。
当折叠锁紧结构处于单锁状态或由于活动锁扣6易因外力或误操作从第一接头1松脱导致从双锁状态进入单锁状态时,扳动锁紧手柄5需要对锁紧手柄5施加较大的外力,且该外力需使锁紧手柄5向与第一凸起811接触的方向转动直至锁紧手柄5与第一凸起811接触并带动旋转卡柱8随偏心轮7转动,才可以使第一固定锁扣82在偏心轮7的偏心作用下通过柱体813顶起、第一固定锁扣82才能与第一接头1脱离,使折叠锁紧结构切换至解锁状态,第一接头1和第二接头2相互解锁并打开。
因此,锁紧结构处于单锁状态或由于活动锁扣6易因外力或误操作从第一接头1松脱导致从双锁状态进入单锁状态时,不易因外力或误操作从单锁状态松脱而导致误解锁,提高了折叠锁紧结构在单锁状态或因外力或误操作进入单锁状态下的扣合稳定性及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锁紧结构,适用于折叠自行车、电动车或滑板车等各种形式的带折叠立杆(管体)结构的折叠车,同样适合于其它可应用该折叠锁紧结构的结构或装置。因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了以上折叠锁紧结构的装置,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了以上折叠锁紧结构的自行车、电动车或滑板车等折叠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折叠锁紧结构,包括通过第一转轴铰接的第一接头、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在相对第一转轴的另一侧通过第二转轴铰接锁紧手柄,用于锁紧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一安全装置和第二安全装置,所述第一安全装置用于在所述第二安全装置失效时保持所述第一接头和所述第二接头相互扣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全装置包括:
卡槽,该卡槽设于所述第一接头在相对第一转轴的另一侧;
偏心轮机构,该偏心轮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偏心轮;
旋转卡柱,包括与所述偏心轮相铰接的轮套,沿该轮套的径向伸出轮套的柱体;固定于所述柱体远离所述轮套的一端的第一固定锁扣;设于所述轮套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旋转卡柱和所述第二接头之间还设有使得所述第一固定锁扣与所述第一接头配合的复位件;
设于所述锁紧手柄的第二限位结构,用于配合所述第一限位结构;
当所述折叠锁紧结构处于解锁状态、且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打开时,将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扣合,所述柱体卡入所述卡槽,所述第一固定锁扣扣合于所述第一接头,所述折叠锁紧结构切换至单锁状态;
当所述折叠锁紧结构处于单锁状态时,扳动所述锁紧手柄直至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接触并带动所述旋转卡柱随所述偏心轮转动,使所述第一固定锁扣与所述第一接头脱离,所述折叠锁紧结构切换至解锁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全装置包括:
固定卡柱,该固定卡柱连接于所述第一接头的管体;
活动锁扣,该活动锁扣通过固定螺柱连接于所述锁紧手柄;
当所述折叠锁紧结构处于单锁状态、且所述锁紧手柄逐渐向所述管体贴近时,所述活动锁扣扣合于所述固定卡柱,所述折叠锁紧结构切换至双锁状态;
当所述折叠锁紧结构处于双锁状态时,扳动该活动锁扣位于锁紧手柄外侧的一端,直至所述活动锁扣脱离所述固定卡柱,所述折叠锁紧结构切换至单锁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套设于所述轮套的第一扭簧,该第一扭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卡柱,其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接头,使所述第一固定锁扣回复到可与所述第一接头相配合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轮套的第三限位结构,设于所述第二接头的第四限位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三限位结构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固定锁扣保持在与所述第一接头相配合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
设于所述轮套的第一凸起或第一限位槽;
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
对应配合所述第一凸起或第一限位槽设于所述锁紧手柄底部的突出部或第二凸起;
所述第三限位结构包括:
设于所述轮套的第三凸起或第二限位槽;
所述第四限位结构包括:
对应配合所述第三凸起或第二限位槽设于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三限位槽或第四凸起。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轮套或套设于所述柱体。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锁扣呈由靠近所述轮套的底端向远离所述轮套的顶端外径逐渐缩小的第一外侧面,且所述第一外侧面为锥面或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开有用于拆装所述第一固定锁扣的至少一个插孔或多个截面,所述第一固定锁扣的底端呈第一背面,且所述第一背面的外径大于所述卡槽的宽度;
当所述折叠锁紧结构由所述解锁状态切换至所述单锁状态时,所述第一背面扣合于所述第一接头;
当所述折叠锁紧结构处于单锁状态、直至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接触以前,扳动所述锁紧手柄并通过锁紧手柄带动所述偏心轮沿所述轮套的内壁转动;
当所述折叠锁紧结构由所述单锁状态切换至所述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一背面脱离与所述第一接头的接触,使所述第一固定锁扣与所述第一接头解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为一凸柱,该凸柱通过外螺纹与设于所述轮套的螺纹孔中的内螺纹相配合或与轮套连为一体;
所述柱体远离所述轮套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锁扣的内螺纹相配合,使所述第一固定锁扣与所述柱体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柱体远离所述轮套的一端还设有固定螺帽,用于防止所述第一固定锁扣松脱。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固定锁扣,该第二固定锁扣固定连接于所述卡柱远离所述管体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固定锁扣呈由靠近所述管体的底端向远离所述管体的顶端外径逐渐缩小的台阶状,所述第二固定锁扣的底端呈第二背面;
所述活动锁扣位于锁紧手柄内侧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固定锁扣的第二外侧面对应的第一缺口;
当所述折叠锁紧结构处于所述单锁状态、且所述锁紧手柄逐渐向所述管体贴近时,所述第一缺口沿着所述第二外侧面滑动直至所述活动锁扣扣合于所述第二背面,所述折叠锁紧结构切换至双锁状态;
当所述折叠锁紧结构从所述双锁状态切换至单锁状态时,所述活动锁扣位于锁紧手柄内侧的一端脱离所述第二背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锁紧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卡柱穿过所述活动锁扣上的通孔连接于所述锁紧手柄的安装孔中;
套设于所述固定卡柱与安装孔的内壁之间的第二扭簧,该第二扭簧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抵接于通孔旁的插接槽中,其另一端抵接于安装孔中的盲孔内;
所述锁紧手柄内侧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活动锁扣设置有以其两侧面与所述第二缺口的两侧面对应配合的第五凸起,使扳动该活动锁扣位于锁紧手柄外侧的一端时,所述第五凸起在所述第二扭簧的回复作用下,在所述锁紧手柄的内侧做往复摆动,所述第一缺口回位至与所述第二外侧面配合的位置。
CN202121246282.5U 2021-06-04 2021-06-04 折叠锁紧结构 Active CN215323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46282.5U CN215323100U (zh) 2021-06-04 2021-06-04 折叠锁紧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46282.5U CN215323100U (zh) 2021-06-04 2021-06-04 折叠锁紧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23100U true CN215323100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51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46282.5U Active CN215323100U (zh) 2021-06-04 2021-06-04 折叠锁紧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231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63385U (zh) 滑板车
WO2016045507A1 (zh) 转向系统及折叠车
CN215323100U (zh) 折叠锁紧结构
CN112455586B (zh) 一种折叠滑板车
US11396341B2 (en) Electric folding mechanism and a motorbicycle thereof
CN215883936U (zh) 滑板车折叠机构及滑板车
CN215399115U (zh) 一种新型折叠滑板车
CN113525574B (zh) 折叠器和交通工具
CN109572901B (zh) 一种折叠式助力车及折叠式箱包
CN209795701U (zh) 一种折叠式助力车及折叠式助力箱包
CN210391439U (zh) 一种高效折叠电动滑板车
CN212195781U (zh) 一种滑板车的折叠锁
CN210258693U (zh) 一种滑板车折叠机构
CN219487657U (zh) 折叠接头
CN217198512U (zh) 一种车头杆与扶手杆组装结构及滑板车
CN218949382U (zh) 电动滑板车的折叠机构及电动滑板车
CN219651342U (zh) 用于滑板车立杆的折叠机构
CN214607889U (zh) 一种多处可折叠的滑板车
CN214930376U (zh) 一种折叠机构以及应用其的折叠滑板车
CN219382719U (zh) 锁定机构及自行车
CN216128385U (zh) 一种滑板车的车身折叠机构
CN217918252U (zh) 一种电动车用折叠组件
CN220076567U (zh) 一种折叠电助力车的装配式电池结构
CN116039823B (zh) 模块化拼装车
CN214607888U (zh) 一种滑板车的车身折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Tantu innovati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Assignor: Dongguan youxinda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34178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Folding locking structur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8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0328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6

Address after: 518105,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Songgang Street Bi Bi third industrial zone

Patentee after: HL CORP (SHENZHEN)

Address before: 523000 room 1201, building 1, No. 10, Yunlian ninth street, Dala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youxinda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