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92870U - 电动泵 - Google Patents

电动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92870U
CN215292870U CN202120600489.1U CN202120600489U CN215292870U CN 215292870 U CN215292870 U CN 215292870U CN 202120600489 U CN202120600489 U CN 202120600489U CN 215292870 U CN215292870 U CN 2152928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pump
motor
discharge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0048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喜幸
片冈慈裕
永井友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oso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os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osok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oso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928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928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 Details And Applications Of Rotary Liquid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泵,包括:马达、泵机构、马达壳体及泵壳体。泵机构具有内转子及外转子。泵壳体包括:收容泵机构的泵收容部;在泵壳体的外侧开口的吸入口及喷出口;连接吸入口与泵收容部的吸入侧流路;连接喷出口与泵收容部的喷出侧流路。吸入口及喷出口在轴向上位于比泵收容部更靠马达侧处。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泵能够在轴向上小型化。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泵的电动泵的马达的散热效果高。

Description

电动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泵。
背景技术
以往,如专利文献1所述,已知一种泵,其相对于齿轮壳体的收容齿轮的空间,在轴延伸的轴向的一侧配置吸入端口,在轴向的另一侧配置喷出端口。吸入端口及喷出端口均在齿轮壳体的径向外侧开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52637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现有的泵中,吸入端口及喷出端口相对于齿轮位于轴向的两侧,而且吸入端口与喷出端口均具有沿径向延伸的油路。因此,存在泵容易大型化的问题。
另外,在现有的泵中,存在如下问题:当由于泵的连续驱动等而喷出压力变高时,对泵的负荷增大,马达的发热量变大。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动泵,其包括:马达,具有能够绕中心轴旋转的轴;泵机构,连结于所述轴的轴向一侧的端部;马达壳体,收容所述马达;以及泵壳体,收容所述泵机构。所述泵机构包括:连结于所述轴的端部的内转子、及位于所述内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外转子。所述泵壳体包括:泵收容部,收容所述泵机构;吸入口及喷出口,在所述泵壳体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开口;吸入侧流路,将所述吸入口与所述泵收容部连接;以及喷出侧流路,将所述喷出口与所述泵收容部连接。所述吸入口及所述喷出口在轴向上位于比所述泵收容部更靠所述马达侧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泵,所述泵壳体在所述泵收容部的所述马达侧的端部具有与所述泵机构在轴向上相向的端口设置面、及从所述端口设置面向与所述泵机构相反的一侧凹陷的吸入端口及喷出端口,所述吸入侧流路连接于所述吸入端口,所述喷出侧流路连接于所述喷出端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泵,所述吸入侧流路在所述吸入端口的朝向径向的面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泵,所述喷出侧流路在所述喷出端口的朝向径向的面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泵,所述吸入端口及所述喷出端口中的至少一个端口的朝向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的面为相对于中心轴倾斜的倾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泵,所述吸入端口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及所述喷出端口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是相对于中心轴倾斜的倾斜面,从径向观察,配置于所述轴的周围的构成零件中的至少一个构成零件配置于与所述倾斜面重合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泵,所述构成零件是支撑所述轴的轴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泵,所述构成零件是油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泵,所述吸入口及所述喷出口的至少一者位于所述马达的径向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马达,具有能够绕中心轴旋转的转子;泵机构,与所述马达连结;马达壳体,收容所述马达;以及泵壳体,收容所述泵机构,所述泵壳体包括:在所述泵壳体的外周面开口的吸入口及喷出口、连接所述泵机构与所述吸入口的吸入侧流路、及连接所述泵机构与所述喷出口的喷出侧流路,所述喷出侧流路包括:第一喷出流路,从所述泵机构侧向径向外侧延伸并延伸至所述喷出口侧;分支流路,从所述第一喷出流路分支并沿所述中心轴延伸;排出流路,从所述分支流路向与所述中心轴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连接流路,从所述排出流路连接至所述吸入侧流路,且在所述分支流路内,配置根据所述喷出侧流路内的流体的压力而运行的释放阀,且所述分支流路、所述排出流路、及所述连接流路是使从所述泵机构喷出的所述流体的一部分向所述吸入侧流路回流的释放流路,所述释放流路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马达的径向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泵,所述释放流路的至少一部分是所述分支流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泵,其构成为:所述泵机构位于所述马达的轴向另一侧,所述分支流路从所述轴向另一侧向一侧延伸,所述连接流路从轴向一侧向另一侧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泵,所述分支流路、所述排出流路及所述连接流路各自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马达的径向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泵,所述马达壳体与所述泵壳体为一体。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在轴向上小型化的电动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马达的散热效果高的电动泵。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油泵的剖面图。
图2是放大表示泵机构的周边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包括表示吸入端口及喷出端口的结构的局部剖面的立体图。
图4是包括表示吸入侧流路及喷出侧流路的沿径向延伸的部分的局部剖面的立体图。
图5是包括表示吸入侧流路的路径的局部剖面的立体图。
图6是包括表示喷出侧流路的路径的局部剖面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释放阀周边的流路的局部剖面图。
图8是包括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油泵的吸入侧流路的路径的局部剖面的立体图。
图9是包括表示喷出侧流路的路径的局部剖面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释放阀周边的流路的局部剖面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泵中的释放流路的变形例的局部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5:油封
21:轴
22:转子
30:泵机构
31:内转子
51:吸入口
52:喷出口
71:吸入口
71a、72a:朝向径向内侧的面
71b、72b:倾斜面
72:喷出口
81:吸入侧流路
82:喷出侧流路
200、300:电动油泵(电动泵)
211:马达壳体
212:泵壳体
212a:第二收容凹部(泵收容部)
212c:端口设置面
220:马达
J:中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电动泵的一实施方式,对电动油泵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油泵用于向搭载在车辆等上的设备供给油(流体)。
在以下所参照的各附图中,示出XYZ坐标系适宜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
在XYZ坐标系中,X轴方向设为与图1所示的中心轴J的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中心轴J是后述的马达220的轴21的中心轴线。Y轴方向是与X轴正交的方向中、与图1中的深度方向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并且是与图1中的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在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将图中所示的箭头所指向的一侧设为+侧,将相反侧设为-侧。
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无特别说明,则将与中心轴J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J的轴的方向(θ方向)简称为“周向”。
另外,有时将X轴方向的正侧(+X侧)称为“前侧”。同样地,有时将X轴方向的负侧(-X侧)称为“后侧”。前侧(+X侧)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轴向一侧。后侧(-X侧)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轴向另一侧。
如图1所示,电动油泵(电动泵)200包括:泵体210、马达220、泵机构30、及控制基板40。
泵体210包括收容马达220的马达壳体211、收容泵机构30的泵壳体212、以及收容控制基板40的基板壳体213。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马达壳体211、泵壳体212、及基板壳体213是单个构件的一部分。
马达壳体211位于泵体210的后侧(-X侧)。马达壳体211为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马达壳体211具有包括朝后侧开口的凹部的第一收容凹部211a。第一收容凹部211a被后述的马达盖226从后侧封闭。
泵壳体212位于泵体210的前侧(+X侧)。泵壳体212具有包括朝前侧开口的凹部的第二收容凹部(泵收容部)212a。在第二收容凹部212a收容泵机构30。电动油泵200具有泵盖212b,此泵盖212b从前侧封闭第二收容凹部212a。
基板壳体213位于马达壳体211及泵壳体212的侧面。基板壳体213位于马达壳体211及泵壳体212的图示下侧(-Z侧)。基板壳体213从径向外侧观察而为大致矩形形状。基板壳体213具有朝向泵体210的图示下侧开口的第三收容凹部213a。后述的基板单元240从图示下侧安装在基板壳体213。
泵体210具有第一贯通孔210a,所述第一贯通孔210a将马达壳体211的第一收容凹部211a与泵壳体212的第二收容凹部212a在轴向上相连。泵体210具有第二贯通孔210b,所述第二贯通孔210b将第一收容凹部211a与基板壳体213的第三收容凹部213a在径向上相连。
马达220包括:具有轴21的转子22、定子23、母线组件224、母线盖225、马达盖226、第一轴承(轴承)27及第二轴承(轴承)28。第一轴承27及第二轴承28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滚动轴承。第一轴承27及第二轴承28中的任意一者或两者可为滑动轴承。轴21的前侧的端部连结于泵机构30。
母线组件224包括:多根母线224a、及保持多根母线224a的树脂制的母线支架。母线组件224从轴向观察为圆环状。多根母线224a螺固在母线支架上。母线224a的固定方法可为压入、卡扣扣合、嵌入成形等。
母线组件224位于定子23的后侧。母线组件224从后侧插入马达壳体211的第一收容凹部211a。
母线224a的一侧的端部与从线圈23c向后侧延伸的线圈线23d连接。母线224a从与线圈线23d的连接位置向基板壳体213侧延伸。母线224a的另一侧的端部在母线组件224的端部连接于接头母线251。
母线盖225位于母线组件224的后侧。母线盖225从后侧插入到第一收容凹部211a。母线盖225从轴向观察为圆环状。母线盖225从后侧覆盖母线组件224。从母线盖225的后侧被覆马达盖226。马达盖226从后侧封闭第一收容凹部211a。
母线盖225在朝向后侧的面的外周端具有阶差部225a。阶差部225a具有朝向后侧的面、及朝向径向外侧的面。在阶差部225a的内部配置包括O形环的弹性构件225b。弹性构件225b被马达盖226及母线盖225在轴向上夹持。马达盖226经由弹性构件225b将母线盖225向前侧按压。
马达盖226是从后侧覆盖母线盖225的圆板状的构件。马达盖226具有沿中心轴J延伸的圆筒部226a、及从圆筒部226a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圆环状的盖主体226b。圆筒部226a在马达盖226的轴向的两侧开口。第一轴承27从前侧插入圆筒部226a的前侧的开口部。第一轴承27由位于圆筒部226a内部的轴承保持部226c支撑。
马达盖226在径向上扩展至母线盖225的外侧。马达盖226在位于比母线盖225更靠径向外侧的部位被螺固于马达壳体211。
通气装置60安装在圆筒部226a的后侧的端部。通气装置60在内部内置过滤器。通气装置60的过滤器例如是气体通过并阻挡液体的气液分离过滤器。
如图1所示,第二轴承28从后侧插入到连接第一收容凹部211a与第二收容凹部212a的第一贯通孔210a中。在第一贯通孔210a的内部,从前侧起依次配置油封15、固定环16、波形垫圈17、及第二轴承28。
轴21穿过第二轴承28、波形垫圈17、固定环16以及油封15的内孔。泵机构30连结于轴21的前侧的端部。
图2是放大表示泵机构30的周边的局部剖面图。
泵机构30包括:与轴21的前侧的端部连结的内转子31、及位于内转子31的径向外侧的外转子32。本实施方式的泵机构30例如是余摆线式泵。内转子31及外转子32是泵齿轮并且彼此啮合。内转子31及外转子32分别具有余摆线齿形。马达220使内转子31旋转来驱动泵机构30。
泵机构30收容在第二收容凹部212a中。即,泵壳体212具有第二收容凹部212a作为收容泵机构30的泵收容部。第二收容凹部212a从前侧观察是圆形形状的凹部。泵盖212b从前侧覆盖收容在第二收容凹部212a中的泵机构30。
泵盖212b比第二收容凹部212a更向径向外侧扩展。泵盖212b在比第二收容凹部212a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利用多个螺钉215紧固在泵壳体212的朝向前侧的端面。在泵壳体212的朝向前侧的端面上,配置从径向外侧包围第二收容凹部212a的开口部的环状的弹性构件214。泵壳体212与泵盖212b的连接面被弹性构件214密封。
泵壳体212在第二收容凹部212a的后侧的端部具有朝向前侧的端口设置面212c。端口设置面212c与泵机构30在轴向上相向。
如图2及图3所示,泵壳体212具有从端口设置面212c朝后侧凹陷的吸入端口71及喷出端口72。吸入端口71及喷出端口72从轴向观察为沿着周向延伸的弧状的槽。在吸入端口71的位于外周部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71a上,吸入侧流路81开口。在喷出端口72的位于外周部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72a上,喷出侧流路82开口。
如图4及图5所示,吸入侧流路81包括:从与吸入端口71的连接位置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吸入流路81a、从第一吸入流路81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后侧延伸的第二吸入流路81b、及从第二吸入流路81b的后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三吸入流路81c。第三吸入流路81c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与在泵壳体212的外周面开口的吸入口51相连。即,吸入侧流路81是将在泵壳体212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开口的吸入口51与第二收容凹部212a连接的流路。
在第一吸入流路81a与第二吸入流路81b的交叉部,从泵壳体212的外周面嵌入帽85。在第二吸入流路81b的前侧的端部,从泵壳体212的前侧的端面嵌入帽86。帽85、帽86封闭形成第一吸入流路81a、第二吸入流路81b的钻孔的开口。从第一吸入流路81a与第二吸入流路81b的交叉部延伸至帽86的流路是在通过钻孔加工形成第二吸入流路81b的过程中形成的孔,从作为流路的功能方面来看,并非吸入侧流路81所必须的部位。
如图5所示,泵壳体212具有将收容油封15的空间与吸入端口71相连的贯通孔73。贯通孔73是将滞留在油封15的前侧的油向吸入端口71排出的流路。
如图4及图6所示,喷出侧流路82具有从与喷出端口72的连接位置沿着径向向外周侧延伸的第一喷出流路82a。第一喷出流路82a的外周侧的端部与在泵壳体212的外周面开口的喷出口52相连。喷出侧流路82具有从第一喷出流路82a分支并向后侧延伸的分支流路82b。分支流路82b的后侧的端部到达泵体210的后侧的端部。
在分支流路82b内配置释放阀95。释放阀95具有:能够沿着轴向移动的阀体95a、将阀体95a向前侧按压的螺旋弹簧95b、以及支撑螺旋弹簧95b的后侧的端部的固定部95c。固定部95c为外螺纹状,被紧固在分支流路82b的后侧的端部。固定部95c封闭分支流路82b后侧的端部的开口。
如图7所示,喷出侧流路82具有从分支流路82b向图示下侧延伸的排出流路82c。排出流路82c从分支流路82b内的阀体95a沿轴向进退的区域分支。排出流路82c的图示下侧的端部与吸入侧流路81相连。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排出流路82c连接于第二吸入流路81b与第三吸入流路81c交叉的位置。
释放阀95利用喷出侧流路82的压力进行运作。当阀体95a因油压力而向后侧后退规定长度以上时,分支流路82b与排出流路82c相连,喷出侧流路82内的油的一部分返回吸入侧流路81。由此,可将电动油泵200的喷出压力维持在限制值以下。另外,通过设置释放阀95,可抑制异常压力引起的配管或设备的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泵壳体212是电动油泵200中包括收容泵机构30的第二收容凹部212a(泵收容部)、与第二收容凹部212a相连的吸入端口71及喷出端口72、通过吸入侧流路81与吸入端口71相连的吸入口51、和喷出侧流路82连通而与喷出端口72相连的喷出口52的部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泵体210的位于马达220的径向外侧的部位,设置流路81b、流路81c、流路82b、流路82c、吸入口51、及喷出口52。设有这些流路及吸入口、喷出口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在泵壳体212中。即,本实施方式的泵壳体212位于马达220的前侧与径向外侧。
在包括所述构成的电动油泵200中,如图2及图6所示,吸入口51及喷出口52在轴向上位于比第二收容凹部212a(泵收容部)更靠马达220侧的位置。
根据此构成,可将电动油泵200的主要部分收纳在从马达220到泵机构30的轴向长度的范围内。因此,与在泵盖212b侧具有吸入口或喷出口的构成相比,可制成在轴向上小型化的电动油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泵壳体212内设置吸入口51及喷出口52、吸入侧流路81及喷出侧流路82。因此,在加工泵壳体212时可一并形成油的流路。因此,电动油泵200能够高效率且低成本地制造。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吸入口51位于马达220的径向外侧。根据此构成,与吸入口51相连的第二吸入流路81b、第三吸入流路81c穿过马达220的径向外侧。即,油穿过作为马达220的发热源的定子23附近。由此,定子23容易被油冷却。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仅吸入口51位于马达220的径向外侧的构成,但也可以是喷出口52位于马达220的径向外侧的构成。或者,也可以是吸入口51与喷出口52两者位于马达220的径向外侧的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泵壳体212在第二收容凹部212a的马达220侧(后侧)的端部具有:与泵机构30在轴向上相向的端口设置面212c、从端口设置面212c向与泵机构30相反的一侧凹陷的吸入端口71及喷出端口72。吸入侧流路81连接于吸入端口71。喷出侧流路82连接于喷出端口72。
根据此构成,吸入端口71及喷出端口72配置在泵机构30的马达220侧,因此电动油泵200更不易在轴向上大型化。因为油穿过作为发热源的马达220的附近,所以马达220容易被油冷却。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侧流路81在吸入端口71的朝向径向的面上开口。另外,喷出侧流路82在喷出端口72的朝向径向的面上开口。根据此构成,流路从吸入端口71及喷出端口72沿径向延伸,因此可在轴向上减小位于泵机构30与马达220之间的流路。因此,电动油泵200更不易在轴向上大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3所示,吸入端口71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是相对于中心轴倾斜的倾斜面71b。另外,喷出端口72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是相对于中心轴倾斜的倾斜面72b。
根据此构成,与吸入端口71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和喷出端口72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是沿着轴向笔直延伸的面的情况相比,容易减小吸入端口71的径向宽度及喷出端口72的径向宽度。因此,容易将电动油泵200的构成零件配置在从径向观察与吸入端口71及喷出端口72重合的位置。容易使电动油泵200在轴向上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吸入端口71及喷出端口72两者具有倾斜面71b、倾斜面72b的构成,但是也可以是吸入端口71及喷出端口72中的任一者具有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倾斜面的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面71b、倾斜面72b均为端口中朝向径向外侧的面,但也可以设为在端口中朝向径向内侧的面为倾斜面的构成。或者,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在吸入端口71及喷出端口72中的至少一者,朝向径向外侧的面及朝向径向内侧的面两者为倾斜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倾斜面71b、倾斜面72b的径向内侧配置油封15。即,配置在轴21周围的构成零件中的至少一个构成零件配置在从径向观察与倾斜面71b、倾斜面72b重合的位置。
根据此构成,由于吸入端口71及喷出端口72与轴21周围的构件保持距离并配置在径向上,因此可维持泵壳体212的强度,同时泵机构30与马达220可在轴向上缩短,而实现小型化。由于从马达220到泵机构30的轴21的长度可变短,因此泵机构30处的振动变小,泵的油压脉动变小,从而能够降低振动、噪音。吸入端口71及喷出端口72靠近成为发热主要原因的马达220侧,散热效果提高。因此,能够实现更小型、高输出化。
此外,可在倾斜面71b、倾斜面72b的径向内侧配置第二轴承28。根据此构成,由于在泵机构30的附近配置第二轴承28,因此从第二轴承28到内转子31的距离变短。由此,将内转子31位置处的轴21的振动抑制得小,泵的油压脉动变小。可降低电动油泵200的振动、噪音。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泵盖212b具有从与泵机构30相向的朝向后侧的面向前侧凹陷的吸入侧盖凹部91及喷出侧盖凹部92。吸入侧盖凹部91在轴向上与吸入端口71相向。从轴向观察,吸入侧盖凹部91具有与吸入端口71大致一致的平面形状。从轴向观察,喷出侧盖凹部92具有与喷出端口72大致一致的平面形状。
吸入侧盖凹部91及喷出侧盖凹部92根据需要设置即可。即,泵盖212b也可以是不具有吸入侧盖凹部91及喷出侧盖凹部92的构成。
如图1所示,基板单元240包括:控制基板40、从径向外侧覆盖控制基板40的基板盖241、及固定在控制基板40上的母线单元250。
基板盖241是朝向基板壳体213侧(+Z侧)开口的箱形的构件。控制基板40固定在基板盖241的朝向图示上侧的开口部。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基板盖241为树脂制。基板盖241具有嵌入成形有多个金属端子241a的连接器241b。
在控制基板40的后侧的端部固定母线单元250。母线单元250将马达220与控制基板40连接。母线单元250收容在将第三收容凹部213a与第一收容凹部211a相连的第二贯通孔210b的内部。
母线单元250具有多根接头母线251及支撑多根接头母线251的接头母线支架252。多根接头母线251的一个端部从接头母线支架252向马达220延伸,并与母线224a电连接。多根接头母线251的另一端部连接于控制基板40。控制基板40与马达220经由母线单元250而电连接。
基板单元240在控制基板40朝向马达220侧的状态下固定在泵体210的基板壳体213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基板单元240的基板盖241被螺固在基板壳体213上。控制基板40被封入泵体210与基板盖241之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将所述的实施方式、变形例及注释等中说明的各构成(构成要素)组合,另外,能够进行构成的附加、省略、替换、及其他变更。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电动泵的一实施方式,对电动油泵进行说明。
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油泵用于向搭载在车辆等上的设备供油(流体)。
在以下所参照的各附图中,示出XYZ坐标系适宜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
在XYZ坐标系中,X轴方向设为与图1所示的中心轴J的轴向平行的方向。中心轴J是后述的马达220的轴21的中心轴线。Y轴方向是与X轴正交的方向中、与图1中的深度方向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并且是与图1中的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在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将图中所示的箭头所指向的一侧设为+侧,将相反侧设为-侧。
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无特别说明,则将与中心轴J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J的轴的方向(θ方向)简称为“周向”。
另外,有时将X轴方向的正侧(+X侧)称为“前侧”。同样地,有时将X轴方向的负侧(-X侧)称为“后侧”。前侧(+X侧)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轴向一侧。后侧(-X侧)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轴向另一侧。
如图1所示,电动油泵(电动泵)300包括:泵体210、马达220、泵机构30、及控制基板40。
泵体210包括收容马达220的马达壳体211、收容泵机构30的泵壳体212、以及收容控制基板40的基板壳体213。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马达壳体211、泵壳体212、及基板壳体213是单个构件的一部分。
马达壳体211位于泵体210的后侧(-X侧)。马达壳体211为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马达壳体211具有包括朝后侧开口的凹部的第一收容凹部211a。第一收容凹部211a被后述的马达盖226从后侧封闭。
泵壳体212位于泵体210的前侧(+X侧)。泵壳体212具有包括朝前侧开口的凹部的第二收容凹部(泵收容部)212a。泵机构30收容在第二收容凹部212a中。电动油泵300具有泵盖212b,此泵盖212b从前侧封闭第二收容凹部212a。
基板壳体213位于马达壳体211及泵壳体212的侧面。基板壳体213位于马达壳体211及泵壳体212的图示下侧(-Z侧)。基板壳体213从径向外侧观察而为大致矩形形状。基板壳体213具有朝向泵体210的图示下侧开口的第三收容凹部213a。后述的基板单元240从图示下侧安装在基板壳体213。
泵体210具有第一贯通孔210a,所述第一贯通孔210a将马达壳体211的第一收容凹部211a与泵壳体212的第二收容凹部212a在轴向上相连。泵体210具有第二贯通孔210b,所述第二贯通孔210b将第一收容凹部211a与基板壳体213的第三收容凹部213a在径向上相连。
马达220包括:具有轴21的转子22、定子23、母线组件224、母线盖225、马达盖226、第一轴承(轴承)27及第二轴承(轴承)28。第一轴承27及第二轴承28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滚动轴承。第一轴承27及第二轴承28中的任意一者或两者可为滑动轴承。轴21的前侧的端部连结于泵机构30。
母线组件224包括:多根母线224a、及保持多根母线224a的树脂制的母线支架。母线组件224从轴向观察为圆环状。多根母线224a螺固在母线支架上。母线224a的固定方法可为压入、卡扣扣合、嵌入成形等。
母线组件224位于定子23的后侧。母线组件224从后侧插入马达壳体211的第一收容凹部211a。
母线224a的一侧的端部与从线圈23c向后侧延伸的线圈线23d连接。母线224a从与线圈线23d的连接位置向基板壳体213侧延伸。母线224a的另一侧的端部在母线组件224的端部连接于接头母线251。
母线盖225位于母线组件224的后侧。母线盖225从后侧插入到第一收容凹部211a。母线盖225从轴向观察为圆环状。母线盖225从后侧覆盖母线组件224。从母线盖225的后侧被覆马达盖226。马达盖226从后侧封闭第一收容凹部211a。
母线盖225在朝向后侧的面的外周端具有阶差部225a。阶差部225a具有朝向后侧的面、及朝向径向外侧的面。在阶差部225a的内部配置包括O形环的弹性构件225b。弹性构件225b被马达盖226及母线盖225在轴向上夹持。马达盖226经由弹性构件225b将母线盖225向前侧按压。
马达盖226是从后侧覆盖母线盖225的圆板状的构件。马达盖226具有沿中心轴J延伸的圆筒部226a、及从圆筒部226a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圆环状的盖主体226b。圆筒部226a在马达盖226的轴向的两侧开口。第一轴承27从前侧插入圆筒部226a的前侧的开口部。第一轴承27由位于圆筒部226a内部的轴承保持部226c支撑。
马达盖226在径向上扩展至母线盖225的外侧。马达盖226在位于比母线盖225更靠径向外侧的部位被螺固于马达壳体211。
通气装置60安装在圆筒部226a的后侧的端部。通气装置60在内部内置过滤器。通气装置60的过滤器例如是气体通过并阻挡液体的气液分离过滤器。
如图1所示,第二轴承28从后侧插入到连接第一收容凹部211a与第二收容凹部212a的第一贯通孔210a中。在第一贯通孔210a的内部,从前侧起依次配置油封15、固定环16、波形垫圈17、及第二轴承28。
轴21穿过第二轴承28、波形垫圈17、固定环16以及油封15的内孔。泵机构30连结于轴21的前侧的端部。
如图2所示,泵机构30具有与轴21的前侧的端部连结的内转子31、及位于内转子31的径向外侧的外转子32。本实施方式的泵机构30例如是余摆线式泵。内转子31及外转子32是泵齿轮并且彼此啮合。内转子31及外转子32分别具有余摆线齿形。马达220使内转子31旋转来驱动泵机构30。
泵机构30收容在第二收容凹部212a中。即,泵壳体212具有第二收容凹部212a作为收容泵机构30的泵收容部。第二收容凹部212a从前侧观察是圆形形状的凹部。泵盖212b从前侧覆盖收容在第二收容凹部212a中的泵机构30。
泵盖212b比第二收容凹部212a更向径向外侧扩展。泵盖212b在比第二收容凹部212a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利用多个螺钉215紧固在泵壳体212的朝向前侧的端面。在泵壳体212的朝向前侧的端面上,配置从径向外侧包围第二收容凹部212a的开口部的环状的弹性构件214。泵壳体212与泵盖212b的连接面被弹性构件214密封。
泵壳体212在第二收容凹部212a的后侧的端部具有朝向前侧的端口设置面212c。端口设置面212c与泵机构30在轴向上相向。
如图2及图3所示,泵壳体212具有从端口设置面212c向后侧凹陷的吸入端口71及喷出端口72。吸入端口71及喷出端口72从轴向观察为沿着周向延伸的弧状的槽。在吸入端口71的位于外周部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71a上,吸入侧流路81开口。在喷出端口72的位于外周部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72a上,喷出侧流路82开口。
如图4及图8所示,吸入侧流路81包括:从与吸入端口71的连接位置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吸入流路81a、从第一吸入流路81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向后侧延伸的第二吸入流路(释放流路)81b、及从第二吸入流路81b的后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三吸入流路81c。第三吸入流路81c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与在泵壳体212的外周面开口的吸入口51相连。即,吸入侧流路81是将在泵壳体212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开口的吸入口51与第二收容凹部212a连接的流路。
在第一吸入流路81a与第二吸入流路81b的交叉部,从泵壳体212的外周面嵌入帽85。在第二吸入流路81b的前侧的端部,从泵壳体212的前侧的端面嵌入帽86。帽85、帽86封闭形成第一吸入流路81a、第二吸入流路81b的钻孔的开口。从第一吸入流路81a与第二吸入流路81b的交叉部延伸到帽86的流路是在通过钻孔加工形成第二吸入流路81b的过程中形成的孔,从作为流路的功能方面来看,并非吸入侧流路81所必须的部位。
如图8所示,泵壳体212具有将收容油封15的空间与吸入端口71相连的贯通孔73。贯通孔73是将滞留在油封15的前侧的油向吸入端口71排出的流路。
如图4及图9所示,喷出侧流路82具有从喷出端口72侧向径向外侧延伸并延伸至喷出口52侧的第一喷出流路82a。第一喷出流路82a的外周侧的端部与在泵壳体212的外周面开口的喷出口52相连。喷出侧流路82具有从第一喷出流路82a分支并沿中心轴J向后侧延伸的分支流路(释放流路)82b。分支流路82b的后侧的端部到达泵体210的后侧的端部。此处,所谓沿着中心轴J可为中心轴J与分支流路(释放流路)82b的间隔在轴向上变化。例如,分支流路(释放流路)82b在由X轴方向与Z轴方向所构成的面中相对于中心轴J而有斜度。
在分支流路82b内,配置如图8及图9所示的、根据喷出侧流路82内的流体的压力而运作的释放阀95。
释放阀95具有:能够沿着轴向移动的阀体95a、将阀体95a向前侧按压的螺旋弹簧95b、以及支撑螺旋弹簧95b的后侧的端部的固定部95c。如图9及图10所示,固定部95c为外螺纹状,被紧固在分支流路82b的后侧的端部。固定部95c封闭分支流路82b后侧的端部的开口。
如图10所示,阀体95a在位于前侧的部位具有在外周面开口的一对第一环状槽96b及第二环状槽96c,并且在位于后侧的部位具有用以保持螺旋弹簧95b的收容凹部96d。第一环状槽96b及第二环状槽96c为从阀体95a的外周面朝径向内侧凹陷、并绕阀体95a的轴整体地形成的环状的槽。通过这些第一环状槽96b及第二环状槽96c,在与配置有释放阀95的分支流路82b的内壁面之间产生间隙。
第一环状槽96b与第二环状槽96c在阀体95a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定位,在相互之间存在密封部99。密封部99的直径与分支流路82b中配置阀体95a的部位的直径大致相等。密封部99具有其外周面与分支流路82b的内壁面大致接触的直径,因此能够将分支流路82b与后述的排出流路82c之间密封。
阀体95a在从轴向观察的中心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中心孔97a及第二中心孔97b。第一中心孔97a与第二中心孔97b通过上述密封部99在长度方向上分离。
阀体95a具有沿径向贯通阀体95a的四个贯通孔。具体而言,四个贯通孔是一对第一贯通孔98a及一对第二贯通孔98b。各第一贯通孔98a在径向上观察与第一环状槽96b重合。各第一贯通孔98a分别朝第一环状槽96b开口。另一方面,各第二贯通孔98b在轴向上与第二环状槽96c一致,且分别朝第二环状槽96c开口。
一对第一贯通孔98a是沿彼此正交的径向延伸的贯通孔。一对第一贯通孔98a在彼此交叉的位置与第一中心孔97a的后侧的部分相连。即,第一中心孔97a的一端侧在前侧端面的中央开口,另一端侧在一对第一贯通孔98a彼此交叉的位置开口。由此,收容在分支流路82b内的阀体95a的第一中心孔97a及一对第一贯通孔98a与连接在泵机构30上的第一喷出流路82a侧相连。
一对第二贯通孔98b是沿彼此正交的径向延伸的贯通孔。一对第二贯通孔98b在彼此交叉的位置与第二中心孔97b的后侧的部分相连。即,第二中心孔97b的一端侧在一对第二贯通孔98b彼此交叉的位置开口,并且另一端侧在收容凹部96d开口。由此,阀体95a的第二中心孔97b及第二贯通孔98b与后述的排出流路82c侧相连。
收容释放阀95的分支流路82b随着从前侧朝向后侧而流路的内径阶段性地变大。分支流路82b具有与第一喷出流路82a相连的第一孔821、与第一孔821的后侧相连的第二孔822、与第二孔822的后侧相连的螺纹孔823。释放阀95中的阀体95a被收容在第二孔822内。释放阀95的固定部95c在外周面具有外螺纹部,且被拧入螺纹孔823的内螺纹部而固定。
被螺旋弹簧95b的力向前侧按压的阀体95a通过其前端抵接于第一孔821及第二孔822之间的阶差部824而停止。阀体95a具有比第二孔822短的长度。因此,当阀体95a抵接于阶差部824的状态时,与嵌入螺纹孔823的固定部95c之间在轴向上存在间隙,通过此间隙能够使阀体95a向后侧后退。
如图10所示,喷出侧流路82还具有从分支流路82b向与轴向交叉的方向、即,成为图示下侧的方向延伸的排出流路82c。
排出流路82c从分支流路82b内的阀体95a沿轴向进退的区域分支,并沿与中心轴J交叉的方向延伸。排出流路82c的一端侧与分支流路82b中收容阀体95a的第二孔822相连。排出流路82c的图示下侧的另一端侧与连接流路82d相连。
连接流路82d从排出流路82c连接至吸入侧流路81。具体而言,连接流路82d连接于吸入侧流路81中的与吸入口51相连的第三吸入流路81c和第二吸入流路81b交叉的位置。
第二吸入流路81b是与分支流路82b平行,从与连接流路82d的连接位置向前侧而沿轴向延伸的流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由相互连接的分支流路82b、排出流路82c及连接流路82d构成的流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释放流路”。释放流路80是将从泵机构30喷出的流体的一部分向吸入侧流路81回流的流路。释放流路8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马达220的径向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释放流路80的分支流路82b、排出流路82c及连接流路82d分别配置在马达220的径向外侧。
再者,配置在马达220的径向外侧的“释放流路80的至少一部分”优选为“分支流路82b”。即,优选为释放流路80中的至少沿马达220的中心轴J延伸的分支流路82b配置在径向外侧。
配置在分支流路82b内的释放阀95通过第一喷出流路82a的压力而运作。
在喷出到第一喷出流路82a内的油压力未达到释放压时,即,未达到释放阀95运作的压力时,释放阀95的阀体95a在被螺旋弹簧95b向前侧推压的状态下与分支流路82b的阶差部824抵接。此时,阀体95a的密封部99位于第二孔822内,由此,分支流路82b的后侧被闭塞,分支流路82b与排出流路82c被分割。
当阀体95a因油压力而向后侧后退规定长度以上时,分支流路82b与排出流路82c相连,喷出侧流路82内的油的一部分返回到吸入侧流路81。即,当阀体95a向后侧后退,第一环状槽96b的部位进入到与排出流路82c的连接位置时,第一喷出流路82a与排出流路82c通过第一中心孔97a及一对第一环状槽96b而相连。从第一喷出流路82a流入分支流路82b内的油的一部分穿过阀体95a的第一中心孔97a、一对第一贯通孔98a及一对第一环状槽96b向排出流路82c排出,并经由连接流路82d流入第二吸入流路81b内,由此过剩的油压进一步被释放。
穿过释放流路80排出的油与从吸入口51吸入的油在第二吸入流路81b内混合,并被引导至与泵机构30连通的第一吸入流路81a。
由此,可将电动油泵300的喷出压力维持在限制值以下。另外,通过在释放流路80内设置释放阀95,喷出油的一部分流入释放流路80后,流入吸入侧流路81内,从而可更有效果地抑制由异常的压力引起的配管或设备的破损。如此,从泵机构30喷出的油穿过分支流路82b流入释放阀95侧,从而可使油压释放,可降低泵机构30的负荷。
在喷出到第一喷出流路82a内的油压力达到释放压,释放阀95运作(移动),从而油被释放到分支流路82b内的情况下,通过向泵机构30施加高压,成为增加对泵机构30的负荷的状态,流过马达220的电流变大,马达220的发热变大。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对成为发热源的马达220,在其径向外侧配置有释放流路80,因此,即使在达到释放压时增加对泵机构30的负荷,从定子23侧排出的油在上述释放流路80内流动,从而马达220的热被散热。在本实施方式中,遍及马达220的轴向整体,在其径向外侧存在释放流路80,因此可更有效果地获得对马达220的发热的散热效果。
另外,如上所述,如果释放流路80中的至少靠近第一喷出流路82a的分支流路82b配置在马达220的径向外侧,则可在泵机构30的负荷变高的初期阶段、即,马达220的发热开始变大的初期阶段,对马达220的热进行散热。如此,由于可在马达220的热开始增大的早期阶段使马达220的热散热,因此不会使具有线圈23c的定子23、第一轴承27、第二轴承28、基板单元240、具有轴21的转子22等的温度变得过高,可抑制由高热引起的不良影响。可提高电动油泵300的品质可靠性。
另外,通过将释放流路80中的分支流路82b、排出流路82c、连接流路82d各自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马达220的径向外侧,在马达220的周向上不同的位置存在各流路,因此可提高马达220的散热效果。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达到释放压时产生的泵机构30的负荷增加的情况下,也可获得如下两个作用:通过油在马达220的侧方流动来释放油的压力,同时可有效果地进行发热变大的马达220的冷却。由于在对马达220的热进行散热的方面优异,因此可抑制马达220及泵机构30的效率下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马达壳体211与具有释放流路80的泵壳体212一体化,因此可进一步提高马达220的散热效果。
(变形例)
图11是表示释放流路的变形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11所示的释放流路90在马达220的径向外侧具有上述的分支流路82b及排出流路82c、以及沿马达220的轴向较长地延伸的连接流路82d。在本例中,在轴向上,吸入口51存在于比马达220更靠近泵机构30的位置,排出流路82c位于从这样的吸入口51向后侧离开的位置。因此,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比,连接流路82d沿轴向较长地延伸。如图11所示,例如,连接流路82d跨马达220的轴向长度的一半以上的长度延伸,其整体位于马达220的径向外侧。
由于连接流路82d向后侧较长地延伸,因此在从泵机构30喷出的油在连接流路82d内流动的过程中,由泵机构30产生的油的脉动成分被缓和,从而可抑制从泵机构30喷出的油的喷出脉动。
如此,在本例中,在马达220的径向外侧,沿轴向延伸的流路不仅是分支流路,连接流路82d也沿轴向较长地延伸,因此,可在马达220的周向上不同的位置分别散发马达220的热。通过此种释放流路90,可抑制油的喷出脉动,并且能够更有效率地冷却马达220的整体。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将所述的实施方式、变形例及注释等中说明的各构成(构成要素)组合,另外,能够进行构成的附加、省略、替换、及其他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马达壳体211与泵壳体212成为一体,但它们也可以分体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吸入口51及喷出口52在轴向上位于比泵机构30更靠马达220侧的位置,但不限于此,能够适当变更。

Claims (14)

1.一种电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马达,具有能够绕中心轴旋转的轴;
泵机构,连结于所述轴的轴向一侧的端部;
马达壳体,收容所述马达;以及
泵壳体,收容所述泵机构;
所述泵机构包括:连结于所述轴的端部的内转子、及位于所述内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外转子,
所述泵壳体包括:
泵收容部,收容所述泵机构;
吸入口及喷出口,在所述泵壳体的朝向径向外侧的面开口;
吸入侧流路,将所述吸入口与所述泵收容部连接;以及
喷出侧流路,将所述喷出口与所述泵收容部连接,且
所述吸入口及所述喷出口在轴向上位于比所述泵收容部更靠所述马达侧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壳体在所述泵收容部的所述马达侧的端部具有与所述泵机构在轴向上相向的端口设置面、及从所述端口设置面向与所述泵机构相反的一侧凹陷的吸入端口及喷出端口,
所述吸入侧流路连接于所述吸入端口,所述喷出侧流路连接于所述喷出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侧流路在所述吸入端口的朝向径向的面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出侧流路在所述喷出端口的朝向径向的面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端口及所述喷出端口中的至少一个端口的朝向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的面为相对于中心轴倾斜的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端口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及所述喷出端口的朝向径向内侧的面是相对于中心轴倾斜的倾斜面,
从径向观察,配置于所述轴的周围的构成零件中的至少一个构成零件配置于与所述倾斜面重合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构成零件是支撑所述轴的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构成零件是油封。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口及所述喷出口的至少一者位于所述马达的径向外侧。
10.一种电动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马达,具有能够绕中心轴旋转的转子;
泵机构,连结于所述马达;
马达壳体,收容所述马达;以及
泵壳体,收容所述泵机构,
所述泵壳体包括:
吸入口及喷出口,在所述泵壳体的外周面开口;
吸入侧流路,连接所述泵机构与所述吸入口;以及
喷出侧流路,连接所述泵机构与所述喷出口,
所述喷出侧流路包括:
第一喷出流路,从所述泵机构侧向径向外侧延伸并延伸至所述喷出口侧;
分支流路,从所述第一喷出流路分支并沿所述中心轴延伸;
排出流路,从所述分支流路向与所述中心轴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
连接流路,从所述排出流路连接至所述吸入侧流路,
在所述分支流路内配置根据所述喷出侧流路内的流体的压力而运作的释放阀,
所述分支流路、所述排出流路及所述连接流路是使从所述泵机构喷出的所述流体的一部分向所述吸入侧流路回流的释放流路,
所述释放流路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马达的径向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释放流路的至少一部分是所述分支流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构成为:
所述泵机构位于所述马达的轴向另一侧,
所述分支流路从所述轴向另一侧向一侧延伸,
所述连接流路从轴向一侧向另一侧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支流路、所述排出流路及所述连接流路各自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马达的径向外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动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壳体与所述泵壳体为一体。
CN202120600489.1U 2020-03-31 2021-03-25 电动泵 Active CN21529287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65070 2020-03-31
JP2020065070 2020-03-31
JP2020-163195 2020-09-29
JP2020163195A JP2021162013A (ja) 2020-03-31 2020-09-29 電動ポン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92870U true CN215292870U (zh) 2021-12-24

Family

ID=78004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00489.1U Active CN215292870U (zh) 2020-03-31 2021-03-25 电动泵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2021162013A (zh)
CN (1) CN215292870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48762A (ja) * 2021-03-24 2022-10-06 Ntn株式会社 電動ポン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76484B2 (ja) * 2006-12-19 2012-11-2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ポンプユニット及び電動オイルポンプ
JP2014009596A (ja) * 2012-06-28 2014-01-20 Jtekt Corp ポンプ
JP7001127B2 (ja) * 2020-06-23 2022-01-19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業務用炊飯機の炊飯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65555A (ja) 2021-10-14
JP2021162013A (ja) 2021-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60322A (en) Hydraulic pump driven by an electric motor
US8618703B2 (en) Motor driven compressor
US9068570B2 (en) Motor-driven compressor with intermitt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back pressure region and suction pressure region
US20150139831A1 (en) Pump module and electric pump including the same
CN215292870U (zh) 电动泵
EP2050959A2 (en) Electric compresso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electric compressor
KR20160081675A (ko) 스크롤 압축기
US11621609B2 (en) Motor
KR20150037494A (ko) 스크롤식 유체 기계
US20190226486A1 (en) Electric compressor
CN109479387B (zh) 具有带有内部主动冷却的集成控制器和马达的泵组件
CN107023482B (zh) 一种压缩机
EP2236829B1 (en) Sealed-type scroll compressor
CN111120249B (zh) 电动压缩机
EP1505697B1 (en) Shielded cable, process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and compressor unit having the same
US7052230B2 (en) Pump assembly
KR102162740B1 (ko) 전동식 압축기
KR101948228B1 (ko) 하우징 일체형 분리판을 갖는 지로터 펌프
KR20230038287A (ko) 전기 오일 펌프용 조립 구조물
CN211343336U (zh) 电动油泵
CN219974835U (zh) 结构紧凑的冷媒泵
CN113090763A (zh) 电子膨胀阀
CN215292864U (zh) 电动泵
EP3708771B1 (en) Pump device
JP7463811B2 (ja) 電動ポ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