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86974U - 一种自动分离及旋转工件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分离及旋转工件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86974U CN215286974U CN202023319083.0U CN202023319083U CN215286974U CN 215286974 U CN215286974 U CN 215286974U CN 202023319083 U CN202023319083 U CN 202023319083U CN 215286974 U CN215286974 U CN 2152869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ing plate
- driving cylinder
- workpiece
- moving platform
- linear gu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1847 J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分离及旋转工件的装置,包括支架和位移组件,所述支架上安装第一直线导轨,位移组件沿第一直线导轨上下移动,位移组件上方安装分离机构,分离机构上安装多个夹持机构,分离机构用于调整多个夹持机构的间距。本装置能够实现工件的分离和旋转,保证工件的所有面都能被展示,便于外部机器人直接处理工件;同时,本装置还能减少把工件放于专用设备中处理的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分离及旋转工件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传输线的产生加强了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沟通,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传输线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相应的也产生了各种可以夹取并翻转工件的装置。专利CN201721841991.1公开的一种工件自动翻转装置,通过活动部先下降再旋转实现工件的夹取,后经上升和旋转实现工件的旋转。这种机构,实现了传输线上工件在线翻转,但是这种翻转方式,会改变工件与传输线的接触面,使得工件在翻转后上下面颠倒。专利CN200920087013.1公开的一种工件旋转装置,能够让工件绕竖直方向旋转N×360°,但是这种装置只能整体旋转工件,不能对工件进行工件之间的分离,导致外部机器人工作范围受限制。因此,如何设计一种不仅能够分离工件,而且可以旋转工件的装置,从而让外部机器人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改变工件与传输线接触面的情况下,实现工件的分离和旋转,保证工件的所有面都能被展示的自动分离及旋转工件的装置。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还包括位移组件,所述支架上安装第一直线导轨,位移组件沿第一直线导轨上下移动,位移组件上方安装分离机构,分离机构上安装多个夹持机构,分离机构用于调整多个夹持机构的间距。
所述位移组件包括上下移动平台、前后移动平台和旋转平台,上下移动平台沿第一直线导轨上下移动;所述前后移动平台安装于上下移动平台上方,通过第二直线导轨沿上下移动平台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所述旋转平台安装于前后移动平台上方,旋转平台通过第三驱动气缸在前后移动平台上方旋转。
所述上下移动平台包括第一竖直固定板、第一支撑肋板、第一水平固定板和第一驱动气缸,其中,第一竖直固定板和第一支撑肋板位于第一水平固定板下方;所述第一竖直固定板卡设于第一直线导轨,且第一竖直固定板沿第一直线导轨上下移动;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竖直安装于支架,且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水平固定板连接,第一驱动气缸为上下移动平台提供上下移动的驱动力,能够带动上下移动平台上方整体上下移动。
所述前后移动平台包括第二水平固定板、第二支撑肋板、第三水平固定板和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第二支撑肋板安装在第二水平固定板和第三水平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二驱动气缸固定安装于第二连接板,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三水平固定板连接,第二驱动气缸为前后移动平台提供前后移动的驱动力,能够带动前后移动平台上方整体前后移动。
所述旋转平台包括第四水平固定板、第四支撑肋板、第五水平固定板和第三驱动气缸;所述第四水平固定板底面与第三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第四水平固定板顶面通过第四支撑肋板连接第五水平固定板,能够带动旋转平台上方整体旋转180°。
所述分离机构包括第二竖直固定板、活动固定板、静止固定板、第四驱动气缸;所述第二竖直固定板一端设有第三直线导轨,活动固定板卡设于第三直线导轨,且活动固定板沿第三直线导轨来回移动;所述静止固定板通过固定块固设于第二竖直固定板另一端;所述第四驱动气缸通过气缸固定板安装于第二竖直固定板上方;所述活动固定板通过第三连接板与第四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通过第四驱动气缸来调整静止固定板和活动固定板的间距,能够带动单个夹持机构整体移动。
所述夹持机构有两个,一个夹持机构安装于活动固定板上,另一个夹持机构安装于静止固定板上,活塞杆在第四驱动气缸内做伸缩运动时推动活动固定板沿第三直线导轨移动,从而调整两个夹持机构的间距。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两个夹持爪以及固定在两个夹持爪之间的驱动气爪,驱动气爪控制夹持爪动作,实现抓取工件。
所述夹持爪呈L型,有效避免和传输线体发生接触。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实现了从传输线上抓取工件后,扩大两工件之间的距离,为机器人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同时,可以整体旋转工件,实现机器人的无死角作业;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传输线上处理工件,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上下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前后移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旋转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分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介绍。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1、上下移动平台2、前后移动平台3、旋转平台4、分离机构5、夹持机构6。支架1上安装第一直线导轨11,上下移动平台2沿第一直线导轨11上下移动。前后移动平台3安装于上下移动平台2 上方,通过第二直线导轨12沿上下移动平台2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旋转平台 4安装于前后移动平台3上方,旋转平台4通过第三驱动气缸19在前后移动平台3上方旋转。分离机构5安装于前后移动平台3上方,本实施例中,夹持机构 6数量为两个,安装在分离机构5上,通过分离机构5调整两个夹持机构6的间距。
如图2所示,上下移动平台2包括第一竖直固定板7、第一支撑肋板8、第一水平固定板9和第一驱动气缸10,其中,第一竖直固定板7和第一支撑肋板8 位于第一水平固定板9下方,用于支撑第一竖直固定板7,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肋板8有两块,固定在第一水平固定板9两端。第一竖直固定板7卡设于第一直线导轨11,使得第一竖直固定板7能够沿第一直线导轨11上下移动。第一驱动气缸10竖直安装于支架1上,且第一驱动气缸10位于上下移动平台2上方,第一驱动气缸10的活塞杆与第一水平固定板9连接,当第一驱动气缸10的活塞杆在气缸内做伸缩运动时可推动上下移动平台2沿第一直线导轨11上下移动,从而为上下移动平台2提供上下移动的驱动力。
如图3所示,前后移动平台3位于上下移动平台2中的第一水平固定板9 上方。前后移动平台3包括第二水平固定板13、第二支撑肋板14、第三水平固定板15和第二驱动气缸18。第二水平固定板13位于第三水平固定板15下方,两者平行设置,且第二水平固定板13的尺寸小于第三水平固定板15的尺寸,第二支撑肋板14安装在第二水平固定板13和第三水平固定板15之间。第二连接板17上半部分开设供第二驱动气缸18活塞杆穿过的通孔,第二驱动气缸18水平安装于第二连接板17右侧,第二驱动气缸18的活塞杆穿过第二连接板17后与第三水平固定板15连接,第二连接板17通过第一连接板16固定安装在第一水平固定板9右端,实现了将前后移动平台3连接成一个整体。当第二驱动气缸 18的活塞杆在第二驱动气缸18内做伸缩运动时,推动前后移动平台3前后移动。
如图4所示,旋转平台4位于前后移动平台3中的第三水平固定板15上方。旋转平台4包括第四水平固定板20、第四支撑肋板21、第五水平固定板22和第三驱动气缸19。第四水平固定板20底面与第三驱动气缸19的活塞杆连接,第四水平固定板20顶面通过第四支撑肋板21连接第五水平固定板22,第四水平固定板20和第五水平固定板22平行设置,且第四水平固定板20的尺寸小于第五水平固定板22尺寸。第三驱动气缸19的活塞杆转动时,可带动旋转平台4 及其上方整体旋转180°
如图5所示,分离机构5位于旋转平台4的五水平固定板22上方。分离机构5包括第二竖直固定板23、活动固定板25、静止固定板27、第四驱动气缸29。第二竖直固定板23一端设有第三直线导轨24,活动固定板25卡设于第三直线导轨24,使得活动固定板25能够沿第三直线导轨24来回移动。静止固定板27 通过固定块28固设于第二竖直固定板23另一端。第二竖直固定板23顶部安装气缸固定板30,第四驱动气缸29通过气缸固定板30安装于第二竖直固定板23 上方。活动固定板25侧面安装长条形的第三连接板26,活动固定板25通过第三连接板26和第四驱动气缸29的活塞杆连接,通过第四驱动气缸29来调整静止固定板27和活动固定板25的间距。夹持机构6有两个,一个夹持机构安装于活动固定板25上,另一个夹持机构安装于静止固定板27上,当静止固定板27 和活动固定板25之间的距离改变时,其上的夹持机构6的间距也随之改变。
如图6所示,夹持机构6包括两个夹持爪32以及固定在两个夹持爪32之间的驱动气爪31,驱动气爪31控制夹持爪32动作。本实施例中,夹持爪32呈L 型。
本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当传输线上传输来两个成对的工件时,工件位置固定后,第一驱动气缸10活塞杆往下推动,上下移动平台2带动上方的前后移动平台3、旋转平台4、分离机构5、两个夹持机构6整体向下移动;第二驱动气缸18活塞杆往前推动,前后移动平台3带动上方的旋转平台4、分离机构5、两个夹持机构6整体向前移动,使得夹持机构6上的四个L型夹爪能够抓取到传输线上工件;两个驱动气爪31气动,分别夹住成对的两个工件;第二驱动气缸18 活塞杆回缩,前后移动平台3带动上方的旋转平台4、分离机构5、两个夹持机构6整体向后移动,夹持的工件也往后移动;第一驱动气缸10活塞杆回缩,上下移动平台2带动上方的前后移动平台3、旋转平台4、分离机构5、两个夹持机构6整体向上移动;第二驱动气缸18活塞杆往前推动,前后移动平台3带动上方的旋转平台4、分离机构5、两个夹持机构6整体向前移动,使得夹持机构 6上的四个L型夹爪抓取的工件位于传输线正上方;气缸19活塞杆往外推动,活动固定板25带动其上方的一个夹持机构往外移动,工件也随之往外移动,从而外部机器人有充裕空间直接作用于工件;第三驱动气缸19旋转,旋转平台上方的夹持机构6带动工件180°旋转,外部机器人可以处理工件的另外一面;工件处理结束后,按照上述操作顺序逆向进行,把处理后的工件放回传输线原位置。
Claims (9)
1.一种自动分离及旋转工件的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移组件,所述支架(1)上安装第一直线导轨(11),位移组件沿第一直线导轨(11)上下移动,位移组件上方安装分离机构(5),分离机构(5)上安装多个夹持机构(6),分离机构(5)用于调整多个夹持机构(6)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分离及旋转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组件包括上下移动平台(2)、前后移动平台(3)和旋转平台(4),上下移动平台(2)沿第一直线导轨(11)上下移动;所述前后移动平台(3)安装于上下移动平台(2)上方,通过第二直线导轨(12)沿上下移动平台(2)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所述旋转平台(4)安装于前后移动平台(3)上方,旋转平台(4)通过第三驱动气缸(19)在前后移动平台(3)上方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分离及旋转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移动平台(2)包括第一竖直固定板(7)、第一支撑肋板(8)、第一水平固定板(9)和第一驱动气缸(10),其中,第一竖直固定板(7)和第一支撑肋板(8)位于第一水平固定板(9)下方;所述第一竖直固定板(7)卡设于第一直线导轨(11),且第一竖直固定板(7)沿第一直线导轨(11)上下移动;所述第一驱动气缸(10)竖直安装于支架(1),且第一驱动气缸(10)的活塞杆与第一水平固定板(9)连接,第一驱动气缸(10)为上下移动平台(2)提供上下移动的驱动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分离及旋转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移动平台(3)包括第二水平固定板(13)、第二支撑肋板(14)、第三水平固定板(15)和第二驱动气缸(18);所述第二支撑肋板(14)安装在第二水平固定板(13)和第三水平固定板(15)之间;所述第二驱动气缸(18)固定安装于第二连接板(17),第二驱动气缸(18)的活塞杆与第三水平固定板(15)连接,第二驱动气缸(18)为前后移动平台(3)提供前后移动的驱动力。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分离及旋转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平台(4)包括第四水平固定板(20)、第四支撑肋板(21)、第五水平固定板(22)和第三驱动气缸(19);所述第四水平固定板(20)底面与第三驱动气缸(19)的活塞杆连接,第四水平固定板(20)顶面通过第四支撑肋板(21)连接第五水平固定板(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分离及旋转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5)包括第二竖直固定板(23)、活动固定板(25)、静止固定板(27)、第四驱动气缸(29);所述第二竖直固定板(23)一端设有第三直线导轨(24),活动固定板(25)卡设于第三直线导轨(24),且活动固定板(25)沿第三直线导轨(24)来回移动;所述静止固定板(27)通过固定块(28)固设于第二竖直固定板(23)另一端;所述第四驱动气缸(29)通过气缸固定板(30)安装于第二竖直固定板(23)上方;所述活动固定板(25)通过第三连接板(26)与第四驱动气缸(29)的活塞杆连接,通过第四驱动气缸(29)来调整静止固定板(27)和活动固定板(25)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自动分离及旋转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6)有两个,一个夹持机构安装于活动固定板(25)上,另一个夹持机构安装于静止固定板(27)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自动分离及旋转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6)包括两个夹持爪(32)以及固定在两个夹持爪(32)之间的驱动气爪(31),驱动气爪(31)控制夹持爪(32)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自动分离及旋转工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爪(32)呈L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319083.0U CN215286974U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自动分离及旋转工件的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319083.0U CN215286974U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自动分离及旋转工件的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86974U true CN215286974U (zh) | 2021-12-24 |
Family
ID=79528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319083.0U Active CN215286974U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自动分离及旋转工件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86974U (zh) |
-
2020
- 2020-12-31 CN CN202023319083.0U patent/CN21528697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81840B (zh) | 纸基摩擦片送料机械手 | |
CN202448139U (zh) | 纸基摩擦片送料机械手 | |
CN102896546A (zh) | 自动上下料装置 | |
CN215286974U (zh) | 一种自动分离及旋转工件的装置 | |
CN211916825U (zh) | 一种横臂关节机械手 | |
CN209062283U (zh) | 一种可调的块状铍青铜倒角机 | |
CN110817403A (zh) | 一种开式压力机连线式自动化上下料系统及其应用 | |
CN212768480U (zh) | 一种工件翻转上料装置 | |
CN214568862U (zh) | 一种杆料自动送料装置 | |
CN211254352U (zh) | 一种机器人混合码垛夹具 | |
CN202317780U (zh) | 一种气动自动送料夹紧钻孔装置 | |
CN210500251U (zh) | 一种凸轮机械手 | |
CN113118748A (zh) | 一种装配机械臂 | |
CN103567806A (zh) | 一种自动生产线工件翻转装置 | |
CN202825397U (zh) | 自动上下料装置 | |
CN113120607A (zh) | 自动旋转上料装置 | |
CN206084554U (zh) | 取料装置 | |
CN211680519U (zh) | 传感器激光焊接七联动装置 | |
CN110355295A (zh) | 一种翻转平台 | |
CN216577922U (zh) | 通用型取料机械手 | |
CN204724746U (zh) |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冲压机床装置 | |
CN108856412A (zh) | 一种管材折边机的工位切换装置 | |
CN218052682U (zh) | 一种双向变距机械手 | |
CN214454701U (zh) | 一种送料机构 | |
CN218052262U (zh) | 一种对中夹持工装的对中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