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85004U - A柱铰链加强结构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A柱铰链加强结构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85004U CN215285004U CN202121094319.7U CN202121094319U CN215285004U CN 215285004 U CN215285004 U CN 215285004U CN 202121094319 U CN202121094319 U CN 202121094319U CN 215285004 U CN215285004 U CN 2152850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reinforcement
- pillar
- flange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A柱铰链加强结构及汽车,包括A柱内板、前门铰链、A柱加强板、加强件和第一螺栓。其中,前门铰链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A柱内板连接于A柱加强板,A柱内板与A柱加强板共同限定出容置腔,A柱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第一连通孔连通于容置腔,前门铰链抵于A柱加强板远离A柱内板的侧面,且第一安装孔与第一连通孔相对齐。加强件容置于容置腔,加强件包括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第四板,第一板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孔,第一板贴合于A柱内板,第一连通孔与第一紧固孔相对齐,第三板贴合于A柱加强板,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第四板首尾呈闭环相连、共同限定出缓冲通槽。第一螺栓穿设于第一安装孔、第一连通孔与第一紧固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A柱铰链加强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为防止受到冲击时前门铰链不易大幅度地侵入A柱内板,需在在A柱内板与A柱加强板之间设置加强件,以此实现缓冲。
在相关技术中,加强件往往为一些同时抵在A柱内板与A柱加强板上的具有一定强度且能够发生形变的金属板件,这些金属板件通常单独作用,彼此之间不会产生联系,从而导致缓冲效果较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A柱铰链加强结构,能够有效改善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A柱铰链加强结构的汽车。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A柱铰链加强结构,包括:
A柱内板;
前门铰链,所述前门铰链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A柱加强板,所述A柱内板连接于所述A柱加强板,所述A柱内板与所述A柱加强板共同限定出容置腔,所述A柱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连通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前门铰链抵于所述A柱加强板远离所述A柱内板的侧面,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连通孔相对齐;
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容置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第四板,所述第一板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孔,所述第一板贴合于所述A柱内板,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一紧固孔相对齐,所述第三板贴合于所述A柱加强板,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三板和所述第四板首尾呈闭环相连、共同限定出缓冲通槽;
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一紧固孔,用于使所述前门铰链固定于所述加强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柱铰链加强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与第四板共同限定出的缓冲通槽能够在前门铰链受到冲击时吸收能量,此时加强件内各元件之间能够相互配合,有效改善了缓冲效果,提高了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A柱铰链加强结构,所述加强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容置于所述缓冲通槽,所述分隔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板,所述分隔板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四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A柱铰链加强结构,所述分隔板设置有一个,所述加强件还包括第一支撑组,所述第一支撑组容置于所述缓冲通槽,且位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分隔板之间,用于对所述第一板提供支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A柱铰链加强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组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均容置于所述缓冲通槽,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分隔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分隔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四板的连接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A柱铰链加强结构,所述加强件还包括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第四支撑板均容置于所述缓冲通槽,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分隔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板,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分隔板的连接处,所述第四支撑板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A柱铰链加强结构,所述分隔板设置有一个,所述加强件还包括第二支撑组,所述第二支撑组容置于所述缓冲通槽,且位于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第三板之间,用于对所述分隔板提供支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A柱铰链加强结构,还包括第二螺栓、第三螺栓和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用于将仪表板横梁安装于所述A柱内板,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支架主体、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两侧,且均抵于所述A柱内板,所述第一翻边通过所述第二螺栓固定于所述加强件,所述第二翻边通过所述第三螺栓固定于所述加强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A柱铰链加强结构,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三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所述第四翻边周向固定于所述支架主体,且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四翻边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四翻边均焊接于所述A柱内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A柱铰链加强结构,所述加强件采用铝合金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汽车,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A柱铰链加强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A柱铰链加强结构,有效改善了加强件的缓冲效果,进而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A柱铰链加强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沿A-A所示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A柱铰链加强结构的局部后视图;
图5为图4中沿B-B所示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A柱内板100、A柱加强板200、第一连通孔210、容置腔210、加强件300、缓冲通槽301、第一板310、第一紧固孔311、第二板320、第三板330、第四板340、分隔板350、第一支撑板360、第二支撑板370、第三支撑板380、第四支撑板390、安装支架400、支架主体410、第一翻边420、第二安装孔421、第二翻边430、第三安装孔431、第三翻边440、第四翻边450、第一螺栓510、第二螺栓520、第三螺栓5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下面参考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A柱铰链加强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A柱铰链加强结构,包括A柱内板100、前门铰链(未画出)、A柱加强板200、加强件300和第一螺栓510。
其中,前门铰链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A柱内板100连接于A柱加强板200,A柱内板100与A柱加强板200共同限定出容置腔210,A柱加强板200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210,第一连通孔210连通于容置腔210,前门铰链抵于A柱加强板200远离A柱内板100的侧面,且第一安装孔与第一连通孔210相对齐。加强件300容置于容置腔210,加强件300包括第一板310、第二板320、第三板330和第四板340,第一板310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孔311,第一板310贴合于A柱内板100,第一连通孔210与第一紧固孔311相对齐,第三板330贴合于A柱加强板200,第一板310、第二板320、第三板330和第四板340首尾呈闭环相连、共同限定出缓冲通槽301。第一螺栓510穿设于第一安装孔、第一连通孔210与第一紧固孔311,用于使前门铰链固定于加强件300。
具体地,为避免在发生碰撞时,因A柱加强板200与A柱内板100的强度不够而导致门框变形严重,使车门向车后位移量过大,导致车门无法打开,进而严重影响到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故需在A柱内板100、A柱加强板200与前门铰链相连接处设置加强件300。
A柱内板100的周边通过紧固件连接或焊接等方式与A柱加强板200相对应的周边相连接,A柱内板100的中间部位朝远离A柱加强板200的方向外凸,同时A柱加强板200与之相应的部位朝远离A柱内板100的方向外凸,由此使得A柱内板100与A柱加强板200能够限定出容置腔210。
加强件300设置在容置腔210中,包括有第一板310、第二板320、第三板330和第四板340,第一板310、第二板320、第三板330和第四板340均呈板状。其中,第一板310朝向第二板320的一边通过一体成型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二板320朝向第一板310的一边上,而第一板310朝向第四板340的一边则通过同样的方式固定在第四板340朝向第一板310的一边上。按照同样的连接方式,第一板310、第二板320、第三板330和第四板340最终首尾依次围成闭环。不难理解,缓冲通槽301由第一板310朝内的侧面、第二板320朝内的侧面、第三板330朝内的侧面与第四板340朝内的侧面共同限定得出。
为符合汽车内各部位零件的布局要求,A柱内板100与A柱加强板200总需设计成具有一定弯折面或凹槽的结构。为使得第一板310能够紧密贴合于A柱内板100作为容置腔210内壁的、朝向A柱加强板200的侧面,以及第三板330能够紧密贴合于A柱加强板200作为容置腔210内壁的、朝向A柱内板100的侧面,无论是第一板310还是第三板330,均可以呈具有弯折的板状,二者具体的形状将分别根据各自所对应的A柱内板100的侧面或A柱加强板200的侧面的形状进行适应性调整。同样的,为了满足对实际结构、尺寸的要求,第二板320和第四板340同样可以设计为具有弯折的板状。
为使得前门铰链能够同加强件300紧密固定在一起,在前门铰链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为通孔,同时在A柱加强板200上设置有两个第一连通孔210,第一连通孔210同样为通孔,故与容置腔210相连通。而设置在第一板310上的两个第一紧固孔311则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盲孔。此时,两个第一安装孔的轴线间距、两个第一连通孔210的轴线间距,以及两个第一紧固孔311的轴线间距均相等,从而使得第一连通孔210、第一安装孔与第一紧固孔311可以一一对齐。而当第一连通孔210、第一安装孔与第一紧固孔311相对齐时,第一螺栓510便可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第一连通孔210,若第一紧固孔311为盲孔,则同第一紧固孔311螺纹配合;若第一紧固孔311为通孔,则可以与第一紧固孔311螺纹配合,也可以在穿过第一紧固孔311后受力膨胀,实现与第一紧固孔311周壁的卡接(如拉卯螺栓)。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螺栓510的作用下,前门铰链将紧密地抵在A柱加强板200远离A柱内板100的侧面上,而容置腔210内的第一板310同样会紧密地抵在A柱加强板200的另一相对的侧面上,由此实现了将前门铰链同加强件300固定在一起的目的。在这样的设计下,当前门铰链在外力冲击下朝A柱内板100所在方向对A柱加强板200施加作用力时,缓冲通槽301将能有效吸收能量,从而达到减缓冲击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加强件300内各元件之间将会相互作用,实现了对缓冲效果的优化,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强件300还包括至少一个分隔板350,分隔板350容置于缓冲通槽301,分隔板350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板320,分隔板350的另一端固定于第四板340。
具体地,加强件300中还包括有至少一个分隔板350,分隔板350同样呈薄板状,且容置在缓冲通槽301中。分隔板350的一侧边沿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在第二板320的中间位置处,其相对的另一侧边沿则通过同样的方式固定在第四板340的中间位置处,由此将缓冲通槽301分为两部分。当分隔板350设置有多个时,相邻的两个分隔板350之间设置有间隙。
不难理解,当前门铰链受到外力朝A柱内板100所在方向侵入时,缓冲通槽301在吸收能量的过程中,第二板320与第四板340会发生形变,而分隔板350的设置则能够为第二板320与第四板340提供拉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第二板320与第四板340形变程度过大的情况发生。
综上,通过对缓冲槽进行划分,且重新划分成的子槽沿着前门铰链指向A柱内板100的方向依次设置,能够有效提高缓冲通槽301缓冲的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分隔板350设置有一个,加强件300还包括第一支撑组,第一支撑组容置于缓冲通槽301,且位于第一板310与分隔板350之间,用于对第一板310提供支撑。
具体地,在分隔板350的划分下,将缓冲通槽301划分为两个子槽,第一支撑组便容纳在靠近第一板310的子槽内。第一支撑组由至少一块薄板组成,此处的薄板的一端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在第一板310朝向第三板330的侧面上,另一端通过同样的方式固定在分隔板350朝向第一板310的侧面上。当第一支撑组中包括有多个薄板时,各薄板之间存在间隙。
可以理解的是,当前门铰链在外力的作用下对A柱加强板200施加朝向A柱内板100的作用力时,第一支撑组内各薄板能够起到对第一板310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了第一板310的强度,使得第一板310在一定程度内能够有效阻挡了前门铰链的侵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分隔板350设置有一个,加强件300还包括第二支撑组,第二支撑组容置于缓冲通槽301,且位于分隔板350与第三板330之间,用于对分隔板350提供支撑。
具体地,在分隔板350的划分下,将缓冲通槽301划分为两个子槽,第二支撑组便容纳在靠近第三板330的子槽内。第二支撑组由至少一块薄板组成,此处的薄板的一端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在第三板330朝向第一板310的侧面上,另一端通过同样的方式固定在分隔板350朝向第三板330的侧面上。当第二支撑组中包括有多个薄板时,各薄板之间存在间隙。
可以理解的是,若靠近第一板310的子槽中未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板310的第一支撑组时,当前门铰链在外力的作用下朝A柱内板所在方向侵入时,靠近第一板310的子槽能够起到初步的缓冲作用,使得直接作用在分隔板350的朝向A柱内板的作用力的大小得到了削减,此时分隔板350在第二支撑组内各薄板的支撑下,提高了分隔板350的强度,能够有效阻挡前门铰链的继续侵入。
若靠近第一板310的子槽中同时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板310的第一支撑组时,则第二支撑组的设置能够有效阻止分隔板350在第一支撑组内各薄板的作用下朝第三板330所在方向发生形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包括第一支撑板360和第二支撑板370,第一支撑板360与第二支撑板370均容置于缓冲通槽301,第一支撑板360的一端固定于分隔板350,第一支撑板360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一板310与第二板320的连接处,第二支撑板370的一端固定于分隔板350,第二支撑板370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一板310与第四板340的连接处。
具体地,第一支撑组包括有第一支撑板360和第二支撑板37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板310与第二板320的交汇处会形成一条边沿,第一支撑板360的一侧边沿便通过一体成型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一板310与第二板320相交汇的边沿处,而第一支撑板360的另一侧边沿则通过同样的方式固定在分隔板350朝向第一板310的侧面上,此时分隔板350的一部分、第二板320的一部分与第一支撑板360共同围成的结构呈三棱柱状,且沿垂直于三棱柱轴向的截面呈锐角三角形状。
对应地,第一板310与第四板340的交汇处同样会形成一条边沿,第二支撑板370的一侧边沿便通过一体成型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一板310与第四板340相交汇的边沿处,而第二支撑板370的另一侧边沿则通过同样的方式固定在分隔板350朝向第一板310的侧面上,此时分隔板350的一部分、第四板340的一部分与第二支撑板370共同围成的结构呈三棱柱状,且沿垂直于三棱柱轴向的截面呈锐角三角形状。
可以理解的是,当前门铰链在外力的作用下朝A柱内板100所在方向下压A柱加强板200时,第一板310会受到来自第一支撑板360和第二支撑板370的支撑,而构成三角结构的第一支撑板360与第二支撑板370,因三角结构的特性,对第一板310强度的提升幅度能够进一步增大,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强件300还包括第三支撑板380和第四支撑板390,第三支撑板380与第四支撑板390均容置于缓冲通槽301,第三支撑板380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支撑板360与分隔板350的连接处,第三支撑板380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三板330,第四支撑板390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支撑板370与分隔板350的连接处,第四支撑板390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三板330。
具体地,在第一板310与分隔板350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组的同时,在分隔板350与第三板330之间同时设置有第二支撑组。此时,第二支撑组包括有第三支撑板380和第四支撑板390。第三支撑板380的一侧边沿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在分隔板350朝向第三板330的侧面上,且分隔板350与第三支撑板380相交汇处,与第一支撑板360与分隔板350相交汇处重合。第三支撑板380的另一侧边沿则以同样的方式固定在第三板330朝向分隔板350的侧面上。
对应地,第四支撑板390的一侧边沿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固定在分隔板350朝向第三板330的侧面上,且分隔板350与第四支撑板390相交汇处,与第一支撑板360与分隔板350相交汇处重合。第四支撑板390的另一侧边沿则以同样的方式固定在第三板330朝向分隔板350的侧面上。
综上,第三支撑板380对分隔板350的作用点恰与第一支撑板360对分隔板350的作用点重合,第四支撑板390对分隔板350的作用点恰与第二支撑板370对分隔板350的作用点重合,从而使得第三支撑板380、第四支撑板390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分隔板350朝第三板330所在一侧发生形变。
通过设置第三支撑板380和第四支撑板390,加强件300的强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螺栓510为拉铆螺栓。
具体地,此时第一紧固孔311为通孔。第一螺栓510采用拉铆螺栓,使得第一螺栓510的螺杆的端部在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第一连通孔210和第一紧固孔311,并插入到缓冲通槽301中后,在安装工具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形成卡扣,由此将前门铰链、A柱加强板200与加强件300限定在一起,能够有效防止松动后三者之间发生松动,保障了加强件300对前门铰链的强化效果不会被削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螺栓520、第三螺栓530和安装支架400,安装支架400用于将仪表板横梁安装于A柱内板100,安装支架400包括支架主体410、第一翻边420和第二翻边430,第一翻边420与第二翻边430相对设置在支架主体410的两侧,且均抵于A柱内板100,第一翻边420通过第二螺栓520固定于加强件300,第二翻边430通过第三螺栓530固定于加强件300。
具体地,安装支架400的作用是将仪表板横梁(CCB)安装在A柱内板100上。安装支架400包括有支架主体410,以及相对地设置在支架主体410两侧的第一翻边420和第二翻边430。其中,支架主体410呈方形盒状,在一侧面上设置有槽,第一翻边420的一端便通过一体成型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在位于该槽的槽口处的支架主体410的一侧边沿,而第一翻边420的另一边则沿远离支架主体410的方向延伸,且因第一翻边420会贴合在A柱内板100远离A柱加强板200的侧面上,故第一翻边420的延伸角度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第二翻边430的一端则以同样的方式固定在与第一翻边420所固定的支架主体410边沿相对的另一侧边沿处,同样的,第二翻边430的另一端朝远离支架追的方向延伸,且延伸方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此外,在第一翻边4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421,在第二翻边43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431;而在A柱内板100上,还设置有数量与第二安装孔421相同的第二连通孔,与数量与第三安装孔431相同的第三连通孔,第二安装孔421、第三安装孔431、第二连通孔与第三连通孔均为通孔。同时,在第三板330上也设置有第二紧固孔和第三紧固孔,第二紧固孔的数量与第二安装孔421的数量相同、第三紧固孔的数量与第三安装孔431的数量相同。第二紧固孔与第三紧固孔可以为盲孔,也可以为通孔。
此时,当第一翻边420与第二翻边430均贴合于A柱内板100远离A柱加强板200的侧面时,第二安装孔421、第二连通孔与第二紧固孔一一对应,且相对应的第二安装孔421的轴线、第二连通孔的轴线与第二紧固孔的轴线共线。由此,第二螺栓520能够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421、第二连通孔,与第二紧固孔螺纹配合,将第一翻边420与加强件300相固定。
同理,第三安装孔431、第三连通孔与第三紧固孔一一对应,且相对应的第三安装孔431的轴线、第三连通孔的轴线与第三紧固孔的轴线共线。由此,第三螺栓530能够依次穿过第三安装孔431、第三连通孔,与第三紧固孔欧文配合,将第二翻边430与加强件300相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这样的设计使得当安装支架400受到外力冲击时,加强件300同样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缓冲,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螺栓520设置有2或3个,第三螺栓530的数量与第二螺栓520的数量相同。
具体地,第二螺栓520的数量与第三螺栓530的数量相同,各自均能设置有2个或3个。当第二螺栓520与第三螺栓530均设置有2个时,第二安装孔421、第三安装孔431则分别设置在第一翻边420的两角、第二翻边430的两角处;当第二螺栓520与第三螺栓530均设置有3个时,第二安装孔421、第三安装孔431则呈列等距地分别设置在第一翻边420、第二翻边430上。
可以理解的是,若只设计有一个第二螺栓520和一个第三螺栓530,则会导致安装支架400与加强件300之间的固定易松动;若第二螺栓520和第三螺栓530的数量多于3个,如各设置有4个或更多时,则会产生过剩性能,延长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效率。由此,设置2个或3个第一螺栓510,以及数量与第二螺栓520相同的第三螺栓530,能够在确保固定可靠的前提下,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安装支架400还包括第三翻边440和第四翻边450,第一翻边420、第三翻边440、第二翻边430、第四翻边450周向固定于支架主体410,且第三翻边440与第四翻边450相对设置,第三翻边440与第四翻边450均焊接于A柱内板100。
具体地,安装支架400还包括有第三翻边440和第四翻边450。可以理解的是,方形盒状的支架主体410有两对相对设置的边沿,其中一对边沿分别与第一翻边420、第二翻边430相固定,另一对边沿此时则分别与第三翻边440、第四翻边450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相固定。故第一翻边420、第三翻边440、第二翻边430与第四翻边450呈周向绕支撑主体设置。
当第一翻边420、第二翻边430贴合于A柱内板100远离A柱加强板200的侧面时,第三翻边440与第四翻边450同样贴合于A柱内板100的该侧面,且通过点焊的方式与A柱内板100相固定。可以理解的是,点焊所需成本更低,且第三翻边440与第四翻边450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安装支架400安装在A柱内板100上的可靠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加强件300采用铝合金制成。
具体地,加强件300采用铝合金材料通过挤压工艺制程。可以理解的是,铝挤压件具有良好的强度,且重量轻、精度高,故能够在保证加强件300有着足够强度的同时,有效降低加强件300的重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汽车,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A柱铰链加强结构。
具体地,通过采用上述A柱铰链加强结构,有效改善了加强件300的缓冲效果,进而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A柱铰链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A柱内板;
前门铰链,所述前门铰链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A柱加强板,所述A柱内板连接于所述A柱加强板,所述A柱内板与所述A柱加强板共同限定出容置腔,所述A柱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连通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前门铰链抵于所述A柱加强板远离所述A柱内板的侧面,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连通孔相对齐;
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容置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第四板,所述第一板上设置有第一紧固孔,所述第一板贴合于所述A柱内板,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一紧固孔相对齐,所述第三板贴合于所述A柱加强板,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所述第三板和所述第四板首尾呈闭环相连、共同限定出缓冲通槽;
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一紧固孔,用于使所述前门铰链固定于所述加强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柱铰链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容置于所述缓冲通槽,所述分隔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板,所述分隔板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四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柱铰链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设置有一个,所述加强件还包括第一支撑组,所述第一支撑组容置于所述缓冲通槽,且位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分隔板之间,用于对所述第一板提供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A柱铰链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分隔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分隔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四板的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A柱铰链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还包括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第四支撑板均容置于所述缓冲通槽,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分隔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板,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分隔板的连接处,所述第四支撑板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柱铰链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设置有一个,所述加强件还包括第二支撑组,所述第二支撑组容置于所述缓冲通槽,且位于所述分隔板与所述第三板之间,用于对所述分隔板提供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柱铰链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螺栓、第三螺栓和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用于将仪表板横梁安装于所述A柱内板,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支架主体、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相对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两侧,且均抵于所述A柱内板,所述第一翻边通过所述第二螺栓固定于所述加强件,所述第二翻边通过所述第三螺栓固定于所述加强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A柱铰链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三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所述第四翻边周向固定于所述支架主体,且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四翻边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第四翻边均焊接于所述A柱内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柱铰链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采用铝合金制成。
10.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A柱铰链加强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94319.7U CN215285004U (zh) | 2021-05-21 | 2021-05-21 | A柱铰链加强结构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94319.7U CN215285004U (zh) | 2021-05-21 | 2021-05-21 | A柱铰链加强结构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85004U true CN215285004U (zh) | 2021-12-24 |
Family
ID=79541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094319.7U Active CN215285004U (zh) | 2021-05-21 | 2021-05-21 | A柱铰链加强结构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8500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41903A (zh) * | 2022-03-30 | 2022-05-27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侧开尾门的铰链安装结构及车辆 |
-
2021
- 2021-05-21 CN CN202121094319.7U patent/CN21528500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41903A (zh) * | 2022-03-30 | 2022-05-27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侧开尾门的铰链安装结构及车辆 |
CN114541903B (zh) * | 2022-03-30 | 2024-05-31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侧开尾门的铰链安装结构及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00384934A1 (en) | Shock absorb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 |
US6550846B1 (en) | Aluminum automotive door assembly | |
CN215285004U (zh) | A柱铰链加强结构及汽车 | |
CN109911027B (zh) | 门槛梁总成、侧后车身总成、车身总成以及汽车 | |
KR20220055892A (ko) | 차체 결합 구조 | |
CN211032749U (zh) | 汽车侧围骨架、车身及汽车 | |
JP4589543B2 (ja) | バンパ取付構造 | |
CN109591741B (zh) | 保险杠安装结构和车辆 | |
CN115042866B (zh) | 一种底盘以及电动汽车 | |
CN213083071U (zh) | 装饰板总成、车身结构以及车辆 | |
CN211223619U (zh) | 一种车辆b柱组件及车辆 | |
US6957844B2 (en) | Mounting plate for vehicle door reinforcement members | |
CN1765664B (zh) | 安全带固定件的安装机构 | |
CN114940215A (zh) | 增强能量吸收门槛组件 | |
CN108407891A (zh) | 支撑架及车辆 | |
CN218431114U (zh) | 一种隔音板支架总成 | |
CN218258367U (zh) | 汽车下车身连接结构及其车辆 | |
CN218287890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侧围连接结构 | |
CN219601176U (zh) | 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 |
CN215883823U (zh) | 具有吸能结构的汽车a柱 | |
CN218112559U (zh) | 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 |
CN217778761U (zh) | 一种汽车b柱补丁板 | |
CN210502578U (zh) | 一种防撞梁 | |
CN219948369U (zh) | 用于车辆的侧围上接头和车辆 | |
CN218594432U (zh) | 一种门槛梁加强结构、车辆门槛梁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P01 |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 ||
PP01 |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4 |
|
PD01 |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 ||
PD01 |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407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4 |
|
PP01 |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 ||
PP01 |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8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