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02578U - 一种防撞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撞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02578U
CN210502578U CN201921594811.3U CN201921594811U CN210502578U CN 210502578 U CN210502578 U CN 210502578U CN 201921594811 U CN201921594811 U CN 201921594811U CN 210502578 U CN210502578 U CN 210502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ndulum
beam body
roof beam
locking
anticollision 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9481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泽林
盛广华
梅亮亮
程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pe Auto Part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pe Auto Part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pe Auto Part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pe Auto Part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9481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02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02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02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撞梁,其包括防撞梁本体、摆锤支架;所述摆锤支架包括一体成型的贴合部和伸长部,所述贴合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上,所述伸长部为所述摆锤支架安装在所述防撞梁本体上时悬空的部分,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贴合部的下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梁通过先将防撞梁本体安装在白车身上,再将摆锤支架安装在防撞梁本体上,避免了在安装防撞梁时安装工具与摆锤支架间的干涉,规避了通过增大防撞梁本体的截面尺寸来增加与摆锤碰撞接触面积所带来的重量和成本的上升,同时也规避了因焊接技术问题导致的摆锤支架材料选择的局限性。

Description

一种防撞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撞梁。
背景技术
在汽车低速碰撞时,防撞梁可以通过一定程度的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从而防止车灯、后背门和散热器等其他车身件的损坏,能有效改善车辆的维修经济性。传统防撞梁一般由防撞梁本体总成与由吸能盒前连接板、吸能盒、吸能盒后背板依次焊接形成的吸能盒总成通过焊接或螺接组成。在一些底盘较高的车型中,例如SUV车型,由于防撞梁的高度比较高,在做摆锤试验中,摆锤下落后不能第一时间与防撞梁达到充分有效的物理接触,防撞梁与摆锤之间没有足够的重叠量,从而导致摆锤的侵入量过大,无法起到保护除塑料保险杠之外的其他车身零件的作用。因此,现有技术中在防撞梁本体焊接有摆锤支架,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目前,防撞梁本体总成由摆锤支架和防撞梁本体焊接而成,再与吸能盒总成通过焊接或螺接组装在一起,导致在汽车总装时,需使用工具沿吸能盒后背板法向的方向将防撞梁总成安装在白车身上,摆锤支架与工具产生干涉,导致防撞梁安装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撞梁,以解决在白车身上安装防撞梁时,安装工具与摆锤支架发生干涉,导致防撞梁安装困难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和摆锤支架;所述摆锤支架包括贴合部和伸长部,所述贴合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防撞梁本体上,所述伸长部为所述摆锤支架安装在所述防撞梁本体上时悬空的部分,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贴合部的下端。
优选地,所述贴合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定部,所述防撞梁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定部可拆卸地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
优选地,所述贴合部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定部,所述防撞梁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定部可拆卸地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
优选地,所述贴合部上设置有第一装配孔,所述防撞梁本体的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孔与所述第二装配孔通过连接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贴合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所述防撞梁本体为空心结构,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前板和后板,所述第一卡槽设置于所述前板上,所述第二卡槽设置于所述后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板贴合在所述前板上,所述第三连接板贴合在所述后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定部包括卡定头部和卡身部分,所述卡定头部连接于所述卡身部分的上端或下端,所述卡身部分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卡定头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卡槽的开口边沿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定部包括凸起部位和平面部位,所述凸起部位的一侧与所述平面部位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三连接板连接并抵接于所述第二卡槽的开口边沿上。
优选地,所述摆锤支架有两个,并沿所述防撞梁本体长度方向上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伸长部上设置有凸台结构。
优选地,所述防撞梁本体是由钢或铝合金制成,所述摆锤支架是由钢或铝合金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梁的摆锤支架包括伸长部,防撞梁竖直位置上比较高的车型,在做摆锤碰撞试验时,摆锤最前端可以与摆锤支架的伸长部接触,并将冲击力传递给防撞梁本体,从而阻止摆锤继续侵入车身底部,避免了防撞梁竖直位置上比较高的车型在未安装摆锤支架时,因摆锤最前端无法接触到防撞梁,导致摆锤侵入车身的行程增大,进而导致车身外部的塑料件变形严重,也避免了通过增大防撞梁本体的截面尺寸来增加与摆锤碰撞接触面积所带来的重量和成本的上升;同时,通过先将防撞梁本体安装在白车身上,再将摆锤支架安装在防撞梁本体上,避免了在安装防撞梁时安装工具与摆锤支架间的干涉。这种设置方式使得防撞梁安装方便,同时规避了因焊接技术问题导致的摆锤支架材料选择的局限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本体和摆锤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摆锤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摆锤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一端未设置摆锤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防撞梁本体;11-前板;111-第一卡槽;112-第二装配孔;12-后板;121-第二卡槽;
2-摆锤支架;21-贴合部;211-第一卡定部;2111-卡定头部;2112-卡身部分;212-第一连接板;2121-第一装配孔;213-第二连接板;214-第三连接板;215-第二卡定部;2151-凸起部位;2152-平面部位;22-伸长部;221-凸台结构;
3-螺栓;
4-冲铆螺母;
5-后背板;51-后背板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本实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是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对于各个零件本身轮廓的内外。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撞梁,避免了在安装防撞梁时,安装工具与摆锤支架间的干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撞梁,包括防撞梁本体1和摆锤支架2;摆锤支架2包括贴合部21和伸长部22,贴合部21可拆卸地连接于防撞梁本体1上,伸长部22为摆锤支架2安装在防撞梁本体1上时悬空的部分。摆锤支架2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底盘比较高的车型,其防撞梁的高度也较高,在做摆锤碰撞试验时,摆锤最前端可以与摆锤支架2的伸长部接触,并将冲击力传递给防撞梁本体1,从而阻止摆锤继续侵入车身底部,避免了防撞梁比较高的车型在未安装摆锤支架时,因摆锤最前端无法接触到防撞梁,导致摆锤侵入车身的行程增大,进而导致车身外部的塑料件变形严重,增加摆锤支架,避免了通过增大防撞梁本体的截面尺寸来增加与摆锤接触面积,有效降低了重量和成本;同时,通过先将防撞梁本体1安装在白车身上之后,再将摆锤支架2安装在防撞梁本体1上,避免了在安装防撞梁时安装工具与摆锤支架2间的干涉,同时规避了因焊接技术问题导致的摆锤支架2材料选择的局限性。
于本实施例中,贴合部2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卡定部211,防撞梁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卡槽111;第一卡定部211可拆卸地卡接于第一卡槽111。第一卡定部211不仅可以在安装过程中起到固定摆锤支架2的作用,还可以减少用于固定摆锤支架2的螺栓数量,从而达到减重的目的。
于本实施例中,贴合部21的右侧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卡定部215,防撞梁本体1上设置有第二卡槽121;第二卡定部215可拆卸地卡接于第二卡槽121。第二卡定部215与第一卡定部211的作用相同,两者配合使用,使摆锤支架2的紧固性更好,安装更方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贴合部21的右侧设置第一卡定部211,左侧设置第二卡定部215。
进一步地,贴合部21上设置有第一装配孔2121,防撞梁本体1的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孔112,第一装配孔2121与第二装配孔112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本实施例中,冲铆螺母4通过冲铆方式安装在防撞梁本体1的第二装配孔112上,螺栓3的螺杆穿过摆锤支架2的第一装配孔2121与冲铆螺母4螺纹连接,实现摆锤支架2与防撞梁本体1的可拆卸连接,同时也能更好地将摆锤支架2固定在防撞梁本体1上。
如图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贴合部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212、第二连接板213、第三连接板214;防撞梁本体1为空心结构,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前板11和后板12,第一卡槽111设置于前板11上,第二卡槽121设置于后板12上;第一连接板212贴合在前板11上,第三连接板214贴合在后板12上,第二连接板213位于前板11和后板12之间。
优选地,摆锤支架2安装在防撞梁本体1的端口处,端口呈空心状,且后板12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前板11,第一装配孔2121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12上,第二装配孔112设置在防撞梁本体1的前板11上,第一连接板212与防撞梁本体1的前板11贴合,第三连接板214与防撞梁本体1的后板12贴合,第一连接板212与第三连接板214通过第二连接板213连接在一起,使摆锤支架2的第一连接板212、第三连接板214更易贴合在防撞梁本体1上,安装后的摆锤支架2更为牢固。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卡定部215包括凸起部位2151和平面部位2152,凸起部位2151的一侧与平面部位2152连接,另一侧与第三连接板214连接并抵接于第二卡槽121的开口边沿上。此结构使摆锤支架2与防撞梁本体1配合更紧密,在安装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固定摆锤支架2。
进一步地,第一卡定部211包括卡定头部2111和卡身部分2112,卡定头部2111连接于卡身部分2112的上端或下端,卡身部分2112连接在第一连接板212上,卡定头部2111抵接于第一卡槽11的开口边沿上。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卡定头部2111连接于卡身部分2112的下端,第一卡定部211配合第二卡定部215使用,第一卡定部211安装进第一卡槽111后,此时如果第一卡定部211使用类似第二卡定部215的插入式结构会造成安装困难,选用悬挂式的第二卡定部215则使安装更为方便,第一卡定部211与第二卡定部215安装完成后,此时摆锤支架2已经固定在了防撞梁本体1上,安装螺栓3时会更加方便。
于本实施例中,伸长部22上设置有凸台结构221。凸台结构221增大了摆锤支架2的强度。
如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摆锤支架2有两个,并沿防撞梁本体1长度方向上对称设置。摆锤支架2分布在防撞梁本体1的两端,可以承受来自车身左侧或右侧的冲击。
进一步地,防撞梁本体1是由钢或铝合金制成,摆锤支架2是由钢或铝合金制成。于本实施例中,防撞梁本体1的材料选用铝合金,摆锤支架2的材料选用铝合金,满足碰撞性能的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防撞梁总成的质量。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摆锤支架2已安装在防撞梁本体上1,如图5所示,防撞梁本体1的一端未安装摆锤支架2。若摆锤支架2是焊接在防撞梁本体上1,则将防撞梁总成安装在白车身上的过程中,在后背板安装孔51上安装螺栓时,摆锤支架2会与安装工具发生干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撞梁通过先将防撞梁本体1安装在白车身上之后,再将摆锤支架2安装在防撞梁本体1上,避免了在安装防撞梁时安装工具与摆锤支架2间的干涉问题。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本体(1)和摆锤支架(2);所述摆锤支架(2)包括贴合部(21)和伸长部(22),所述贴合部(21)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防撞梁本体(1)上,所述伸长部(22)为所述摆锤支架(2)安装在所述防撞梁本体(1)上时悬空的部分,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贴合部(21)的下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定部(211),所述防撞梁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卡槽(111);所述第一卡定部(211)可拆卸地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1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2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定部(215),所述防撞梁本体(1)上设置有第二卡槽(121);所述第二卡定部(215)可拆卸地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121)。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21)上设置有第一装配孔(2121),所述防撞梁本体(1)的上设置有第二装配孔(112),所述第一装配孔(2121)与所述第二装配孔(112)通过连接件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部(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212)、第二连接板(213)、第三连接板(214);所述防撞梁本体(1)为空心结构,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前板(11)和后板(12),所述第一卡槽(111)设置于所述前板(11)上,所述第二卡槽(121)设置于所述后板(12)上;所述第一连接板(212)贴合在所述前板(11)上,所述第三连接板(214)贴合在所述后板(12)上,所述第二连接板(213)位于所述前板(11)和所述后板(12)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定部(211)包括卡定头部(2111)和卡身部分(2112),所述卡定头部(2111)连接于所述卡身部分(2112)的上端或下端,所述卡身部分(2112)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212)上,所述卡定头部(2111)抵接于所述第一卡槽(111)的开口边沿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定部(215)包括凸起部位(2151)和平面部位(2152),所述凸起部位(2151)的一侧与所述平面部位(2152)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第三连接板(214)连接并抵接于所述第二卡槽(121)的开口边沿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摆锤支架(2)有两个,并沿所述防撞梁本体(1)长度方向上对称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伸长部(22)上设置有凸台结构(221)。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本体(1)是由钢或铝合金制成,所述摆锤支架(2)是由钢或铝合金制成。
CN201921594811.3U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防撞梁 Active CN210502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4811.3U CN210502578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防撞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94811.3U CN210502578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防撞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02578U true CN210502578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71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94811.3U Active CN210502578U (zh) 2019-09-20 2019-09-20 一种防撞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025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39183U (zh) 一种汽车门槛及车身侧碰加强结构
CN109911027B (zh) 门槛梁总成、侧后车身总成、车身总成以及汽车
CN208813023U (zh) 一种座椅安装横梁组件
CN210502578U (zh) 一种防撞梁
KR100535759B1 (ko) 프론트 엔드 모듈 캐리어의 보강구조
CN108773412B (zh) 汽车的后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CN215904271U (zh) 车身前部结构、汽车
CN210478619U (zh) 保险杠支架及具有它的车辆
EP2890601B1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CN218021523U (zh) 散热器防护板及汽车
CN207617792U (zh) 一种车身底盘前框架总成
CN218759380U (zh) 用于车后门的上铰链加强板
CN210707634U (zh) 一种前风窗下横梁总成
CN218257616U (zh) 前减震塔总成和车辆
CN221023867U (zh) 吸能组件、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20199425U (zh) 风窗横梁结构及车辆
CN220410718U (zh) 一种翼子板前支架总成
CN218258367U (zh) 汽车下车身连接结构及其车辆
CN214689771U (zh) 一种汽车前舱上边梁结构
CN109398489B (zh) 车门安装加强板、车门安装机构及汽车
CN217575060U (zh) 抬头显示器安装结构及车辆
CN114030532B (zh) 一种卡车驾驶室前悬安装结构
CN211765380U (zh) 车辆前端框架和车辆
CN214001565U (zh) 前防撞横梁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6374186U (zh) 副仪表板安装支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