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1523U - 散热器防护板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防护板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21523U
CN218021523U CN202222599494.2U CN202222599494U CN218021523U CN 218021523 U CN218021523 U CN 218021523U CN 202222599494 U CN202222599494 U CN 202222599494U CN 218021523 U CN218021523 U CN 218021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protection plate
plate body
protection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9949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建民
张莹
宋红双
卢立群
郑晓宇
季朝胜
王静
贾丙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9949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21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21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215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防护板及汽车,包括设于散热器下方的防护板本体,防护板本体朝向车体前方的一侧设有第一折边,第一折边用于与防撞梁固定连接,防护板本体朝向车体后方的一侧设有第二折边,第二折边用于与车架横梁固定连接,防护板本体还设有两个分别于其两侧分别连接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的端部的第三折边;其中,第一折边、第二折边及两个第三折边均与防护板本体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防护板及汽车,利用各个折边形成防护板本体的加强结构,能够提升其自身结构强度,从而兼顾和均衡散热器防护措施的结构强度、成本控制和轻量化目标。

Description

散热器防护板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底盘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器防护板及汽车。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核心部件,通常位于发动机舱,大多数家用汽车的散热器底部都直接暴露在车底,缺少有效的防护措施,虽然部分越野车型上会配置底盘装甲,从而对散热器起到保护作用,但是目前常见的底盘装甲都是采用高强钢配合加强筋结构制作或者是成本极高的碳纤维防护板结构,前者对车重负面影响过大,而后者的经济性太差,至于其它一些塑料类或拼接类的装甲结构也存在安装空间大、强度低等弊端,因此,现有的防护措施均无法兼顾结构强度、成本控制及轻量化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器防护板及汽车,旨在解决现有防护结构无法兼顾结构强度、成本控制和轻量化目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散热器防护板,包括设于散热器下方的防护板本体,防护板本体朝向车体前方的一侧设有第一折边,第一折边用于与防撞梁固定连接,防护板本体朝向车体后方的一侧设有第二折边,第二折边用于与车架横梁固定连接,防护板本体还设有两个分别于其两侧分别连接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的端部的第三折边;其中,第一折边、第二折边及两个第三折边均与防护板本体一体成型。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折边和两个第三折边分别于防护板本体的相应侧边缘向斜上方弯折,第二折边于防护板本体的相应侧边缘向斜下方弯折。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折边上沿车体Y向间隔分布有多个适于穿设紧固件的第一安装孔,第二折边上沿车体Y向间隔分布有多个适于穿设紧固件的第二安装孔。
示例性的,第一安装孔和/或第二安装孔为沿车体X向延伸的长条孔。
举例说明,防护板本体为凸字形结构,第一折边随形成型于防护板本体的凸边上。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护板本体为铝合金冲压件或铝铸成型件。
示例性的,防护板本体的板厚≥8mm。
举例说明,防护板本体位于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之间的部位上阵列分布有多个减重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防护板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散热器防护板,通过其各个侧边一体化成型折边结构,利用各个折边形成防护板本体的加强结构,能够提升其自身结构强度,并通过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分别与防撞梁和车架横梁进行固定连接,不仅能够完全遮挡散热器的底部,从而对散热器及散热器旁边的其它裸露构件进行有效防护,而且相较于常规的高强钢配合加强筋结构的重量更轻,相较于碳纤维或其它昂贵材料的装甲结构的成本更低,相较于塑料类或拼接类的装甲结构的强度更高,能够兼顾和均衡散热器防护措施的结构强度、成本控制和轻量化目标。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散热器防护板。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撞梁的前围设有前保险杠,前保险杠的底端与散热器的最低点之间具有≥28mm的Z向空间,散热器防护板位于Z向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采用了上述散热器防护板,防护板本体通过其各个侧边一体化成型折边结构,利用各个折边形成防护板本体的加强结构,能够提升其自身结构强度,并通过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分别与防撞梁和车架横梁进行固定连接,不仅能够完全遮挡散热器的底部,从而对散热器及散热器旁边的其它裸露构件进行有效防护,而且相较于常规的高强钢配合加强筋结构的重量更轻,相较于碳纤维或其它昂贵材料的装甲结构的成本更低,相较于塑料类或拼接类的装甲结构的强度更高,能够兼顾和均衡散热器防护措施的结构强度、成本控制和轻量化目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防护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防护板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防护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0、防护板本体;101、第一折边;1010、第一安装孔;102、第二折边;1020、第二安装孔;103、第三折边;104、减重孔;105、加强槽;106、避让槽;20、防撞梁;30、车架横梁;40、前保险杠下部安装点;50、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若干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具体在以下实施例中,车体X向是指汽车的前后长度方向,车体Y向是指汽车的左右宽度方向,车体Z向是指汽车的上下高度方向。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防护板进行说明。所述散热器防护板,包括设于散热器50下方的防护板本体10,防护板本体10朝向车体前方的一侧设有第一折边101,第一折边101用于与防撞梁20固定连接,防护板本体10朝向车体后方的一侧设有第二折边102,第二折边102用于与车架横梁30固定连接,防护板本体10还设有两个分别于其两侧分别连接第一折边101和第二折边102的端部的第三折边103;其中,第一折边101、第二折边102及两个第三折边103均与防护板本体10一体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防护板本体10的轮廓可基于汽车发动机舱的底部空间和形状设计,对于大部分车型而言,朝向车体前方的一侧宽度会小于其对侧的宽度,因此防护板本体10的形状大体为体型或凸字形,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将汽车底盘位于防撞梁20和车架横梁30之间的区域完全遮挡,从而不仅能够形成对散热器50的保护,同时也能够对该区域内的其它构件进行一并防护;另外,第一折边101与防撞梁20、第二折边102与车架横梁30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螺栓连接,也可以铆接固定。
应当理解的是,基于折边结构对于板材结构强度的提升考虑,成型有第一折边101和第二折边102的防护板本体10在车体X向上可呈现为大体为Z字型的断面结构,同时成型有两个第三折边103的防护板本体10在车体Y向上可呈现为大体为梯形的断面结构,配合上两个第三折边103对第一折边101和第二折边102端部的连接成型结构,从而能够使防护板本体10在车体Z向上具备充足的结构强度,从而应对地面障碍物的磕碰和路面飞石的溅射伤害。当然,考虑到路面障碍物或飞石等对防护板本体10产生作用力的方向基本都是向上,因此防护板本体10也可以是利用各个折边而整体呈现为中部凹陷或上拱的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防护板,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其各个侧边一体化成型折边结构,利用各个折边形成防护板本体10的加强结构,能够提升其自身结构强度,并通过第一折边101和第二折边102分别与防撞梁20和车架横梁30进行固定连接,不仅能够完全遮挡散热器50的底部,从而对散热器50及散热器50旁边的其它裸露构件进行有效防护,而且相较于常规的高强钢配合加强筋结构的重量更轻,相较于碳纤维或其它昂贵材料的装甲结构的成本更低,相较于塑料类或拼接类的装甲结构的强度更高,能够兼顾和均衡散热器50防护措施的结构强度、成本控制和轻量化目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第一折边101和两个第三折边103分别于防护板本体10的相应侧边缘向斜上方弯折,第二折边102于防护板本体10的相应侧边缘向斜下方弯折。第一折边101和两个第三折边103相当于位于防护板本体10上侧的加强结构,第二折边102相当于位于防护板本体10下侧的加强结构,从而使防护板本体10的两侧板面均具备加强结构而提升其Z向防护强度,此外,从而整体结构上理解,由于第一折边101和第二折边102的弯折方向相反,因此作为两者之间连接桥梁的第三折边103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折弯或扭转结构,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整体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折边101和第二折边102可以是采用平面结构,也可以是采用具有下凹或上凸的加强槽105的非平面结构,其中,设置有加强槽105的第一折边101和第二折边102本身也能够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防护板本体10的整体结构强度。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2,第一折边101上沿车体Y向间隔分布有多个适于穿设紧固件的第一安装孔1010,第二折边102上沿车体Y向间隔分布有多个适于穿设紧固件的第二安装孔1020。安装孔的数量、孔径和大小根据安装条件和位置进行适应性设置即可,另外,在安装位置具有其它构件的情况时,可于相应位置上设置避让槽106或避让孔。
具体的,为了方便装配,降低加工精度要求,从而降低生产和组装成本,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010和/或第二安装孔1020为沿车体X向延伸的长条孔。通过设置长条孔能够降低对于安装孔位的X向位置精度要求,在此应理解的是,由于车架横梁30相较于防撞梁20在车体X向上的位置更深(更接近车体中间位置),因此安装防护板本体10的最佳方式是先将第二折边102与车架横梁30固定完成后,再固定第一折边101和防撞梁20,基于这种情况,第一安装孔1010可直接采用圆孔,而第二安装孔1020采用长条孔,只需再最后安装时利用长条孔的X向空间保证穿过的紧固件能够与防撞梁20上相应的安装位置进行旋接固定即可。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010为沿车体X向延伸的长条孔,第二安装孔1020为沿车体Y向延伸的条形孔。能够通过长条孔调节防护板本体10的X向位置、通过条形孔调整防护板本体10的Y向位置,从而确保第一折边101和第二折边102均能够顺利连接固定,降低组装难度和对于安装孔位加工位置精度的要求,进而降低成本。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参阅图1,防护板本体10为凸字形结构,第一折边101随形成型于防护板本体10的凸边上。凸字形结构的防护板本体10一方面能够与大多数汽车的底盘形状相匹配,另一方面能够使得随形成型于其凸边上的第一折边101自然形成为弯折结构,相较于平面式折边结构对于整体结构强度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防护板本体10为铝合金冲压件或铝铸成型件。在能够保证结构强度要求的同时还能够兼顾重量和成本,且制作成型工艺简单。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防护板本体10的板厚≥8mm。对于常规防护要求和行驶环境而言,防护板本体10达到8mm即可,对于极限越野或其它要求较高的应用情况可适当增加厚度,但同时应考虑增加的板厚对于重量和成本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减重效果和散热器50的底部可视性,参见图1,防护板本体10位于第一折边101和第二折边102之间的部位上阵列分布有多个减重孔104。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结合图1至图3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散热器防护板;其中,防撞梁20的前围设有前保险杠40,前保险杠40的底面与散热器50的最低点之间具有H≥28mm的Z向空间,散热器防护板位于Z向空间内。
应当理解,汽车的防撞梁20是隐藏安装在前保险杠40内部,当需要加装散热器防护板时,需要前保险杠40的底面低于散热器防护板的下板面10mm左右,同时为避免防护板本体10受到路面障碍物碰撞时向上形变而磕碰散热器50,应当使散热器防护板的上板面距离散热器50的最低点约10mm的间距,再考虑到散热器防护板自身的厚度,因此需要防护板本体10具备至少28mm的Z向安装空间,以保证防护可靠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散热器防护板,防护板本体10通过其各个侧边一体化成型折边结构,利用各个折边形成防护板本体10的加强结构,能够提升其自身结构强度,并通过第一折边101和第二折边102分别与防撞梁20和车架横梁30进行固定连接,不仅能够完全遮挡散热器50的底部,从而对散热器50及散热器50旁边的其它裸露构件进行有效防护,而且相较于常规的高强钢配合加强筋结构的重量更轻,相较于碳纤维或其它昂贵材料的装甲结构的成本更低,相较于塑料类或拼接类的装甲结构的强度更高,能够兼顾和均衡散热器50防护措施的结构强度、成本控制和轻量化目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散热器防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散热器(50)下方的防护板本体(10),所述防护板本体(10)朝向车体前方的一侧设有第一折边(101),所述第一折边(101)用于与防撞梁(20)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板本体(10)朝向车体后方的一侧设有第二折边(102),所述第二折边(102)用于与车架横梁(30)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板本体(10)还设有两个分别于其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折边(101)和所述第二折边(102)的端部的第三折边(103);其中,所述第一折边(101)、所述第二折边(102)及两个所述第三折边(103)均与所述防护板本体(10)一体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101)和两个所述第三折边(103)分别于所述防护板本体(10)的相应侧边缘向斜上方弯折,所述第二折边(102)于所述防护板本体(10)的相应侧边缘向斜下方弯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101)上沿车体Y向间隔分布有多个适于穿设紧固件的第一安装孔(1010),所述第二折边(102)上沿车体Y向间隔分布有多个适于穿设紧固件的第二安装孔(102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010)和/或所述第二安装孔(1020)为沿车体X向延伸的长条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本体(10)为凸字形结构,所述第一折边(101)随形成型于所述防护板本体(10)的凸边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本体(10)为铝合金冲压件或铝铸成型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本体(10)的板厚≥8mm。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本体(10)位于所述第一折边(101)和所述第二折边(102)之间的部位上阵列分布有多个减重孔(104)。
9.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防护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梁(20)的前围设有前保险杠(40),所述前保险杠(40)的底端与所述散热器(50)的最低点之间具有≥28mm的Z向空间,所述散热器防护板位于所述Z向空间内。
CN202222599494.2U 2022-09-29 2022-09-29 散热器防护板及汽车 Active CN218021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99494.2U CN218021523U (zh) 2022-09-29 2022-09-29 散热器防护板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99494.2U CN218021523U (zh) 2022-09-29 2022-09-29 散热器防护板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21523U true CN218021523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56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99494.2U Active CN218021523U (zh) 2022-09-29 2022-09-29 散热器防护板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215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9082B (zh) 汽车的前部结构
US8684451B1 (en)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6824199B2 (en) Fender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US9242676B2 (en) Front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CN103625554A (zh) 用于车身的增强单元
US8523251B1 (en) Bumper fascia support assembly
CN218021523U (zh) 散热器防护板及汽车
US8857869B2 (en) Bumper system for a vehicle
CN212267638U (zh) 一种下弯纵梁及车辆
EP2890601B1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CN110588785A (zh) 一种下弯纵梁及车辆
CN216070205U (zh) 车辆的侧围结构和车辆
CN216545709U (zh) 冷却包安装结构总成和车辆
CN109292006B (zh) 汽车翼子板安装装置
CN211364732U (zh) 前悬置安装支架
CN221188448U (zh) 前下防护总成及商用车辆
CN218661704U (zh) 一种安装前端模块的防撞梁端板结构
CN210502578U (zh) 一种防撞梁
CN214689766U (zh) 提高侧碰性能的b柱补丁板结构
EP4316919A1 (en) Side extension for crash management system
CN215043152U (zh) 一种汽车门槛前端结构和汽车
CN219806687U (zh) 一种前门内板焊接总成
CN214689771U (zh) 一种汽车前舱上边梁结构
CN218228812U (zh) 汽车前大灯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8229144U (zh) 一种前碰撞横梁安装板及其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