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57518U - 车辆的制动盘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制动盘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257518U CN215257518U CN202121091887.1U CN202121091887U CN215257518U CN 215257518 U CN215257518 U CN 215257518U CN 202121091887 U CN202121091887 U CN 202121091887U CN 215257518 U CN215257518 U CN 2152575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brake disc
- disc
- disk
- brak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制动盘以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制动盘包括:制动盘本体,所述制动盘本体包括:第一盘和第二盘,所述第一盘与所述第二盘相对设置;第一散热筋,所述第一散热筋设置在所述第一盘与所述第二盘之间,所述第一散热筋沿所述制动盘本体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一散热筋位于所述制动盘本体的周向上的两侧设置有多个加强散热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动盘,在降低制动盘的重量的前提下,通过在第一散热筋上设置加强散热部,通过加强散热部提高制动盘的散热面积,以提高制动盘的散热效果,可以避免或抑制连续制动后,摩擦片出现明显的热衰退现象,以提高制动稳定性,提高行车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制动盘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制动盘安装在转向节轮毂上,行车时与车轮同步旋转,制动盘与制动钳配合产生制动力矩实现行车制动以及驻车制动。
然而,随着新能源车辆的出现,新能源车辆一般配备有大容量的电池包或动力电话次,导致整车的重量相较现有的传统动力车辆更大,对制动盘的制动效能的要求更高,而重量更大的车辆在制动过程中,尤其是连续制动时,制动盘产生的热量更大,制动盘的热量过高会导致摩擦片热衰退,降低摩擦片的摩擦系数,增加车辆的制动距离,降低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动盘,所述制动盘的散热性能跟高,可以提高制动稳定性,提高行车安全性。
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制动盘的车辆。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制动盘,包括:制动盘本体,所述制动盘本体包括:第一盘和第二盘,所述第一盘与所述第二盘相对设置;第一散热筋,所述第一散热筋设置在所述第一盘与所述第二盘之间,所述第一散热筋沿所述制动盘本体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一散热筋位于所述制动盘本体周向上的两侧设置有多个加强散热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动盘,在降低制动盘的重量的前提下,通过在第一散热筋上设置加强散热部,通过加强散热部提高制动盘的散热面积,以提高制动盘的散热效果,可以避免或抑制连续制动后,摩擦片出现明显的热衰退现象,以提高制动稳定性,提高行车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散热部构造为所述第一散热筋上的凹陷或凸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筋在所述制动盘本体的径向上的一端位于所述制动盘的天鹅颈位置,所述第一散热筋在所述制动盘本体的径向上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制动盘的外边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筋在所述制动盘本体的轴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盘连接,并设置有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一散热筋在所述制动盘本体的轴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盘连接,并设置有第二过渡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二过渡部均构造为倒角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筋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筋呈辐射状设置在所述第一盘与所述第二盘之间。
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第一散热筋之间设置有第二散热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散热筋包括:第一子散热筋和第二子散热筋,所述第一子散热筋设置在所述第一盘上,所述第二子散热筋设置在所述第二盘上,且所述第一散热筋和所述第二散热筋彼此相对并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散热筋与所述第一盘、所述第二子散热筋与所述第二盘的连接区域设置有第三过渡部。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制动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动盘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动盘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制动盘100,
第一盘10,第二盘20,
第一散热筋30,加强散热部31,第一过渡部32,第二过渡部33,
第二散热筋40,第一子散热筋41,第二子散热筋42,第三过渡部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动盘100以及车辆。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的制动盘100,包括:制动盘本体和第一散热筋30。
其中,制动盘本体包括:第一盘10和第二盘20,第一盘10与第二盘20相对设置,第一散热筋30设置在第一盘10与第二盘20之间,第一散热筋30沿制动盘本体的径向延伸,第一散热筋30位于制动盘本体的周向上的两侧设置有多个加强散热部31。
具体而言,本申请的制动盘100构造为内通风制动盘,通过第一盘10与第二盘20之间的第一散热筋30进行散热,相较外通风方案,本申请的制动盘100的重量较低。
进而,在第一散热筋30位于制动盘本体周向上的两侧设置加强散热部31,通过加强散热部31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散热筋30的散热面积,以提高制动盘100的散热效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制动盘100,在降低制动盘100的重量的前提下,通过在第一散热筋30上设置加强散热部31,通过加强散热部31提高制动盘100的散热面积,以提高制动盘100的散热效果,可以避免或抑制连续制动后,摩擦片出现明显的热衰退现象,以提高制动稳定性,提高行车安全性。
如图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加强散热部31构造为第一散热筋30上的凹陷或凸起。
具体而言,通过设置凹槽或凸起,可以使第一散热筋30的表面积更大,以通过增加第一散热筋30的表面积提高换热面积,从而提高第一散热筋30对制动盘100的降温效果,同时通过凹陷或凸起的设置,使第一散热筋30的结构强度更高,以优化制动盘100的相对变形量和绝对变形量,还可以降低制动盘100的热抖动风险。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筋30构造为凹陷,可以进一步降低制动盘100的重量。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散热筋30在制动盘本体的径向上的一端位于制动盘本体的天鹅颈位置,第一散热筋30在制动盘100的径向上的另一端延伸至制动盘本体的外边沿。
这样,使第一散热筋30的延伸长度更加合理,同时可以通过第一散热筋30加强天鹅颈位置的结构强度,天鹅颈位置上可以设置制动盘100与轮毂固定的安装帽,提高天鹅颈位置的结构强度,使制动盘100在轮毂上的固定更加牢固、可靠。
如图3所示,第一散热筋30在制动盘本体的轴向上的一端与第一盘10连接,并设置有第一过渡部32,第一散热筋30在制动盘本体的轴向上的另一端与第二盘20连接,并设置有第二过渡部33。
优选地,第一过渡部32、第二过渡部33均构造为倒角结构。这样,通过第一过渡部32和第二过渡部33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散热筋30的表面积,以进一步提高制动盘100的散热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筋30为多个,多个第一散热筋30呈辐射状设置在第一盘10与第二盘20之间,相邻的第一散热筋30之间设置有第二散热筋40。这样,通过设置第二散热筋40,合理利用相邻的第一散热筋30之间的空间以布置第二散热筋40,并可以进一步增大散热盘的散热面积,改善散热效果。
在图3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散热筋40包括:第一子散热筋41和第二子散热筋42,第一子散热筋41设置在第一盘10上,第二子散热筋42设置在第二盘20上,且第一散热筋30和第二散热筋40彼此相对并间隔设置。
也就是说,第二散热筋40的中间区域断开以形成为第一子散热筋41和第二子散热筋42,第一子散热筋41和第二子散热筋42相对的表面也可以进行散热,可以增加散热面积,同时间隔设置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二散热筋40的重量,以使散热盘的重量更加合理,兼顾重量、散热面积以及结构强度三者的关系。
同时,第一子散热筋41与第一盘10、第二子散热筋42与第二盘20的连接区域设置有第三过渡部43。由此,通过第三过渡部43的设置,且第三过渡部43与第一过渡部32、第二过渡部33结构大致相同,均构造为倒角结构,也可以增加散热盘的散热面积。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制动盘100。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辆,采用上述制动盘100,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制动盘100一致,在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动盘本体,所述制动盘本体包括:第一盘(10)和第二盘(20),所述第一盘(10)与所述第二盘(20)相对设置;
第一散热筋(30),所述第一散热筋(30)设置在所述第一盘(10)与所述第二盘(20)之间,所述第一散热筋(30)沿所述制动盘本体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一散热筋(30)位于所述制动盘本体的周向上的两侧设置有多个加强散热部(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散热部(31)构造为所述第一散热筋(30)上的凹陷或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筋(30)在所述制动盘的径向上的一端位于所述制动盘本体的天鹅颈位置,所述第一散热筋(30)在所述制动盘本体的径向上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制动盘的外边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筋(30)在所述制动盘本体的轴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盘(10)连接,并设置有第一过渡部(32),所述第一散热筋(30)在所述制动盘本体的轴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盘(20)连接,并设置有第二过渡部(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部(32)、所述第二过渡部(33)均构造为倒角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筋(30)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筋(30)呈辐射状设置在所述第一盘(10)与所述第二盘(2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散热筋(30)之间设置有第二散热筋(4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筋(40)包括:第一子散热筋(41)和第二子散热筋(42),所述第一子散热筋(41)设置在所述第一盘(10)上,所述第二子散热筋(42)设置在所述第二盘(20)上,且所述第一散热筋(30)和所述第二散热筋(40)彼此相对并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散热筋(41)与所述第一盘(10)、所述第二子散热筋(42)与所述第二盘(20)的连接区域设置有第三过渡部(43)。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91887.1U CN215257518U (zh) | 2021-05-20 | 2021-05-20 | 车辆的制动盘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091887.1U CN215257518U (zh) | 2021-05-20 | 2021-05-20 | 车辆的制动盘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257518U true CN215257518U (zh) | 2021-12-21 |
Family
ID=79456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091887.1U Active CN215257518U (zh) | 2021-05-20 | 2021-05-20 | 车辆的制动盘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257518U (zh) |
-
2021
- 2021-05-20 CN CN202121091887.1U patent/CN2152575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40200675A1 (en) | Reinforced brake rotor | |
US20070199778A1 (en) | Vented disc brake rotor | |
US9783000B2 (en) | Wheel hub for vehicle axle | |
CN209977105U (zh) | 制动盘 | |
CN215257518U (zh) | 车辆的制动盘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0686782U (zh) | 一种高强度灰铸铁汽车制动鼓 | |
CN210003716U (zh) | 一种轻量化双金属压装制动盘 | |
CN207902016U (zh) | 一种汽车零部件散热型轮毂 | |
CN207864486U (zh) | 一种刹车盘 | |
CN212604257U (zh) | 一种具有加强筋结构的轮毂 | |
CN215293366U (zh) | 一种地铁城轨车辆轮装碳陶制动盘 | |
CN207207599U (zh) | 一种多功能自散热汽车轮毂 | |
CN215361663U (zh) | 全地形车 | |
KR101919899B1 (ko) | 브레이크 디스크 | |
CN209462128U (zh) | 轮毂电机外壳 | |
CN105736609B (zh) | 一种制动鼓 | |
CN215153641U (zh) | 一种车用轻质轮毂 | |
CN216975609U (zh) | 制动鼓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5474231U (zh) | 一种轻量化窄轮辐轮毂 | |
CN211737834U (zh) | 一种制动盘结构 | |
CN214564321U (zh) | 一种通风轮辐 | |
CN214647299U (zh) | 一种具有卡式叶片的散热轮辐 | |
CN220973830U (zh) | 一种耐超高温叉车实心轮胎 | |
CN214523165U (zh) | 一种具有锁式叶片的散热轮辐 | |
CN219840951U (zh) | 一种通风制动盘、盘式制动器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