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204869U - 一种车体车顶与侧墙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体车顶与侧墙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204869U
CN215204869U CN202121079345.2U CN202121079345U CN215204869U CN 215204869 U CN215204869 U CN 215204869U CN 202121079345 U CN202121079345 U CN 202121079345U CN 215204869 U CN215204869 U CN 215204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plate
roof
camber beam
upright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7934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涛
兰菊花
刘兰军
陈雪
苗宗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Sifang Alstom Railway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mbardier Sifang Qingdao Transporta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mbardier Sifang Qingdao Transportation Ltd filed Critical Bombardier Sifang Qingdao Transporta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7934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2048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204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2048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体车顶与侧墙的连接结构,包括车顶弯梁与侧墙立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波纹板、边顶板、侧墙板和支架,所述的车顶弯梁与侧墙立柱都为“乙”型结构,所述车顶弯梁与侧墙立柱之间搭接,二者在端部都开有圆孔,并且圆孔重合,所述边顶板设置于车顶弯梁上方,所述侧墙板紧紧贴于侧墙立柱外侧,所述边顶板与侧墙板之间留有开放区域,所述开放区域安装遮挡组件,所述遮挡组件一端与边顶板、波纹板连接,另一端与侧墙板连接,实现了无边梁形式的车顶与侧墙的连接结构,降低了重量,减少了焊接量,降低了车顶与侧墙的组装难度,简化了制造工艺,同时实现了接口处圆滑美观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车体车顶与侧墙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体车顶与侧墙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伴随着国内轨道车辆车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车体的制造工艺性和外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具有良好的制造工艺性与圆滑的外表形状是车体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轨道车辆传统的板梁结构车体,其侧墙和车顶都设置有通长的边梁结构,边梁为轧制型材结构,侧墙立柱与侧墙边梁、车顶弯梁与车顶边梁都需要焊接,车体组装时车顶的边梁放在侧墙的边梁上面。此种结构会带来如下问题,首先边梁结构的设置增加了重量及成本,其次侧墙立柱、车顶弯梁与边梁的焊接量巨大;在车体组装时,需要调整车顶的中心与两个侧墙的中心大致一致,针对传统车体,这个过程完全是通过测量和标尺完成的,需要不断调整才能达到需求,操作工艺较复杂;另外传统的板梁结构车体,车顶与侧墙连接处曲线不太流畅,美观性不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体车顶与侧墙的连接结构,实现了无边梁形式的车顶与侧墙的连接结构,降低了重量,减少了焊接量,降低了车顶与侧墙的组装难度,简化了制造工艺,同时实现了接口处圆滑美观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体车顶与侧墙的连接结构,包括车顶弯梁与侧墙立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波纹板、边顶板、侧墙板和支架,所述的车顶弯梁与侧墙立柱都为“乙”型结构,所述车顶弯梁与侧墙立柱之间搭接,二者在端部都开有圆孔,并且圆孔重合,所述边顶板设置于车顶弯梁上方,所述侧墙板紧紧贴于侧墙立柱外侧,所述边顶板与侧墙板之间留有开放区域,所述开放区域安装遮挡组件,所述遮挡组件一端与边顶板、波纹板连接,另一端与侧墙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遮挡组件包括封板和盖板,所述封板上部与边顶板连接,下部与侧墙板连接,将开放区域封闭。
优选的,所述盖板为弧形板结构,所述盖板一端与波纹板连接,另一端与侧墙板连接,所述盖板和侧墙板之间构成圆滑曲线。
优选的,所述支架包括弧形板和帽型板,所述帽型板的两端与弧形板连接,所述帽型板与封板紧贴,所述弧形板的两端与边顶板和侧墙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侧墙立柱和侧墙板在盖板的下部位置均设置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为盖板留出安装空间。
优选的,所述车顶弯梁设置若干个冲压成型的带翻边的减重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所述车体车顶与侧墙的连接结构,取消了常规车体的车顶与侧墙之间通过各自的通长边梁的连接方式,降低了车体重量,减少了焊接量。车顶与侧墙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圆孔重合来控制,极大的简化了制造工艺,降低了调整工作量。弧形盖板结构的设置,使得整个车体外轮廓更加圆滑美观。车顶弯梁带翻边的减重孔的设计既降低了重量又提高了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车体车顶与侧墙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所述结构的分解图;
图4是图3中B-B向结构图;
图5是所述支架结构图。
图中:1、车顶弯梁;2、波纹板;3、边顶板;4、侧墙立柱;5、侧墙板;6、封板;7、支架;701、弧形板;702、帽型板;8、盖板;9、凹陷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车体车顶与侧墙的连接结构,包括车顶弯梁1与侧墙立柱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波纹板2、边顶板3、侧墙板5和支架7,所述的车顶弯梁1与侧墙立柱4都为“乙”型结构,所述车顶弯梁1与侧墙立柱4之间搭接,所述边顶板3设置于车顶弯梁1上方,所述侧墙板5紧紧贴于侧墙立柱4外侧,所述边顶板3与侧墙板5之间留有开放区域,所述开放区域安装遮挡组件,所述遮挡组件一端与边顶板3、波纹板2连接,另一端与侧墙板5连接。
所述遮挡组件包括封板6和盖板8,所述封板6上部与边顶板3连接,下部与侧墙板5连接,将开放区域封闭。
所述盖板8为弧形板结构,所述盖板8一端与波纹板2连接,另一端与侧墙板5连接,所述盖板8和侧墙板5之间构成圆滑曲线。
具体地,车顶弯梁1、波纹板2、边顶板3构成车顶,三者之间通过电阻点焊连接。侧墙立柱4与侧墙板5之间通过电阻点焊连接,车顶弯梁1和侧墙立柱4都为“乙”型结构,二者之间搭接并且采用电阻点焊的方式连接。车顶弯梁1上设置若干个冲压成型带有翻边的减重孔。
具体地,在车顶与侧墙组装的初期,车顶与侧墙的接口处为开放区域,为焊接设备留出操作空间,焊接设备通过此区域将车顶弯梁1与侧墙立柱4焊接在一起。
具体地,所述车顶弯梁1、侧墙立柱4的端部都开有圆孔,在车顶与侧墙组装时,通过在圆孔中插入定位销来保证车顶弯梁1与侧墙立柱4的相对位置,拔出销子后,通过观察车顶弯梁1圆孔是否与侧墙立柱4圆孔重合,就可以判断组装是否到位。
所述支架7包括弧形板701和帽型板702,所述帽型板702的两端与弧形板701连接,所述帽型板702与封板6紧贴,所述弧形板701的两端与边顶板3和侧墙板5连接。
具体地,弧形板701和帽型板702通过电阻点焊的方式组成,在车辆长度方向上设置一定数量的支架7,支架7与边顶板3、侧墙板5、封板6焊接连接。
具体地,所述封板6为板材,上部与边顶板3焊接,下部与侧墙板5焊接,将车顶与侧墙之间的开放区域封闭。在车辆长度方向上有若个封板6,它们之间采用焊接连接。
所述侧墙立柱4和侧墙板5在盖板8的下部位置均设置凹陷结构9,所述凹陷结构9为盖板8留出安装空间。具体地,在盖板8安装后,盖板8和侧墙外轮廓融合为一体。
具体地,所述盖板8采用圆弧形板结构,材质为玻璃钢,在车辆长度方向上设置一定数量的盖板8,盖板8与波纹板3、侧墙板5之间采用粘接连接,相邻的盖板8之间留有一定间隙,在间隙中打胶处理,通过间隙可以吸收组装和生产误差。
所述车顶弯梁1设置若干个冲压成型的带翻边的减重孔。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车体车顶与侧墙的连接结构,包括车顶弯梁(1)与侧墙立柱(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波纹板(2)、边顶板(3)、侧墙板(5)和支架(7),所述的车顶弯梁(1)与侧墙立柱(4)都为“乙”型结构,所述车顶弯梁(1)与侧墙立柱(4)之间搭接,二者在端部都开有圆孔,并且圆孔重合,所述边顶板(3)设置于车顶弯梁(1)上方,所述侧墙板(5)紧紧贴于侧墙立柱(4)外侧,所述边顶板(3)与侧墙板(5)之间留有开放区域,所述开放区域安装遮挡组件,所述遮挡组件一端与边顶板(3)、波纹板(2)连接,另一端与侧墙板(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组件包括封板(6)和盖板(8),所述封板(6)上部与边顶板(3)连接,下部与侧墙板(5)连接,将开放区域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8)为弧形板结构,所述盖板(8)一端与波纹板(2)连接,另一端与侧墙板(5)连接,所述盖板(8)和侧墙板(5)之间构成圆滑曲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7)包括弧形板(701)和帽型板(702),所述帽型板(702)的两端与弧形板(701)连接,所述帽型板(702)与封板(6)紧贴,所述弧形板(701)的两端与边顶板(3)和侧墙板(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立柱(4)和侧墙板(5)在盖板(8)的下部位置均设置凹陷结构(9),所述凹陷结构(9)为盖板(8)留出安装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弯梁(1)设置若干个冲压成型的带翻边的减重孔。
CN202121079345.2U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车体车顶与侧墙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215204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79345.2U CN215204869U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车体车顶与侧墙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79345.2U CN215204869U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车体车顶与侧墙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204869U true CN215204869U (zh) 2021-12-17

Family

ID=79420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79345.2U Active CN215204869U (zh) 2021-05-20 2021-05-20 一种车体车顶与侧墙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2048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23701A (zh) 用于全景天幕汽车顶盖的前横梁
CN111923702A (zh) 全景天幕汽车顶盖后部总成
CN215204869U (zh) 一种车体车顶与侧墙的连接结构
CN113602366A (zh) 一种车顶与车身间的连接结构
CN112537375A (zh) 一种卡车及其驾驶室白车身结构
CN201051621Y (zh) 一种电器屏柜
CN110667709B (zh) 一种客车下沉顶结构
CN201856769U (zh) 不锈钢轨道车辆侧墙盲窗结构
CN215850678U (zh) 一种车辆顶盖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4001859U (zh) 一种卡车及其驾驶室白车身结构
CN211898657U (zh) 一种驾驶室骨架、驾驶室及挖掘机
CN110027578B (zh) 司机室车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列车
CN210027609U (zh) 连接单元及连接结构
CN213326266U (zh) 一种电梯用门板
CN209274597U (zh) 车体侧墙窗口结构
CN211336186U (zh) 一种新型公路车侧围蒙皮结构
CN110886339A (zh) 一种驾驶室骨架、驾驶室及挖掘机
CN207282568U (zh) 一种动力电池箱体结构
CN221023872U (zh) 一种顶盖前横梁及车辆
CN219909614U (zh) 一种箱型柱
CN205930951U (zh) 厢式车平板铁厢侧围结构
CN219948337U (zh) 一种侧围外板总成、车身结构以及汽车
CN112829836A (zh) 一种鸥翼车门的车顶结构及鸥翼式汽车
CN110682929B (zh) 车体侧墙结构及轨道车辆
CN208248310U (zh) 前轮罩上边梁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86, Jinhong East Road, Chengyang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Qingdao Sifang Alstom railway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86, Jinhong East Road, Chengyang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OMBARDIER SIFANG (QINGDAO) TRANSPORTATION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