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50528U - 一种液料粗精称结构、液料粗精称装置及混凝土搅拌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料粗精称结构、液料粗精称装置及混凝土搅拌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50528U
CN215150528U CN202120789363.3U CN202120789363U CN215150528U CN 215150528 U CN215150528 U CN 215150528U CN 202120789363 U CN202120789363 U CN 202120789363U CN 215150528 U CN215150528 U CN 215150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outlet pipe
liquid outlet
liquid material
me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893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893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50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50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505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料粗精称结构、液料粗精称装置及混凝土搅拌站,属于计量设备技术领域。所述液料粗精称结构,用于与计量结构相连通,包括输液机构、储液机构和出液机构,所述出液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出液管、第一控制阀和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液管与所述第二出液管的通断,所述第一出液管的顶端贯穿所述储液机构的底壁并深入所述储液机构内,且所述第一出液管分别与所述输液机构和所述储液机构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液管用于与所述计量结构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液料粗精称结构、液料粗精称装置以及混凝土搅拌站结构简单,不但称量精度高,而且能够将储液机构内的液体循环用尽,避免液体长期滞留失效。

Description

一种液料粗精称结构、液料粗精称装置及混凝土搅拌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料粗精称结构、液料粗精称装置及混凝土搅拌站。
背景技术
建筑行业中广泛使用混凝土搅拌站,通常混凝土在生产的时候需要对各种物料进行精确的配比。目前混凝土搅拌站的称量系统的作业方式包括:在粗称时采用液体泵通过粗出液管往计量斗内加液体,精称时采用储液罐及阀门通过精出液管往计量斗内加液体做精确补偿。但由于精称储液罐内液体不能循环用尽,在储液罐内有残余,可能长时间的滞留,导致外加剂变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精称储液罐内液体不能循环用尽,在储液罐内有残余,可能长时间的滞留,导致外加剂变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料粗精称结构,用于与计量结构相连通,包括输液机构、储液机构和出液机构,所述出液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出液管、第一控制阀和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液管与所述第二出液管的通断,所述第一出液管的顶端贯穿所述储液机构的底壁并伸入所述储液机构内,且所述第一出液管分别与所述输液机构和所述储液机构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液管用于与所述计量结构相连通。
由此,能够在第一盘计量粗称结束后,将第一出液管内的余液储存在储液机构内,用于精称,在第二盘计量开始时,将第一次计量完成后储液机构内的余液排空,用于第二盘计量,结构简单,不但称量精度高,而且能够将储液机构内的液体循环用尽,避免液体长期滞留失效。
较佳地,所述输液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输液泵和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与所述第一出液管相连通。
由此,通过输液泵泵送液料,且通过输液管向第一出液管送液,结构简单,泵送效率高。
较佳地,所述输液管伸入到所述第一出液管的内部设置,且所述第一出液管的顶端设置有适于所述输液管穿过的开口。
由此,能够使得第一出液管与输液管连通,结构简单,储液效率高。
较佳地,所述开口的内壁与所述输液管的外壁设有间隙。
由此,第一出液管内的液料可以通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储液机构的内部。
较佳地,所述第一出液管位于所述储液机构内部的侧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储液机构相连通的溢流口。
较佳地,所述溢流口适于将所述输液机构内的余液导入所述储液机构内储存,或所述溢流口适于在所述第一出液管内形成负压时,将所述储液机构内的余液排出。
由此,第一出液管内的液料可以通过所述溢流口进入所述储液机构的内部或从所述储液机构排出。
较佳地,所述第一出液管与所述储液机构一体成型。
由此,结构简单,加工容易。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料粗精称结构,能够在第一盘计量粗称结束后,将第一出液管内的余液储存在储液机构内,用于精称,在第二盘计量开始时,将第一次计量完成后储液机构内的余液排空,用于第二盘计量,结构简单,不但称量精度高,而且能够将储液机构内的液体循环用尽,避免液体长期滞留失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料粗精称装置,包括计量监测结构、计量结构和所述的液料粗精称结构,所述计量结构与所述液料粗精称结构的第二出液管相连通,所述计量监测结构与所述计量结构相连接,且所述计量监测结构用于监测所述计量结构内液料的重量变化。
由此,当计量监测结构检测到计量结构内的液料达到计量重量后,控制所述的液料粗精称结构将不再出液,因此,通过计量监测结构、计量结构和所述的液料粗精称结构完成整个称量过程,计量准确,且效率高。
较佳地,所述计量结构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计量结构通断的第二控制阀,且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或所述液料粗精称结构的第一控制阀通过手动或自动的方式控制通断。
由此,使得液料能够通过储液机构直接且快速地进入计量结构,提升计量效率,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料粗精称装置与所述液料粗精称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其他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包括所述的液料粗精称结构或所述的液料粗精称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与所述液料粗精称结构或所述液料粗精称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其他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料粗精称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半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料粗精称结构的局部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料粗精称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输液机构、11-输液泵、12-输液管、2-储液机构、3-出液机构、31-第一出液管、311-溢流口、32-第二出液管、33-第一控制阀、4-计量监测结构、5-计量结构、51-第二控制阀、6-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搅拌站的称量系统,在粗称时采用液体泵通过粗出液管往计量斗内加液体,精称时采用储液罐及阀门通过精出液管往计量斗内加液体做精确补偿,但精称储液罐内液体不能循环用尽,在储液罐内有残余,可能长时间的滞留,导致外加剂变质。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尽地描述。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中“X”的正向代表右方,“X”的反向代表左方,“Y”的正向代表上方,“Y”的反向代表下方,“Z”的正向代表前方,“Z”的反向代表后方,且术语“X”、“Y”和“Z”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一些具体的实施例”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料粗精称结构,用于与计量结构5相连通,包括依次连接的输液机构1、储液机构2和出液机构3,出液机构3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出液管31、第一控制阀33和第二出液管32,所述第一控制阀33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液管31与所述第二出液管32的通断,且所述第一出液管31分别与所述输液机构1和所述储液机构2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液管32用于与所述计量结构5相连通。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液管31的顶端贯穿所述储液机构2的底壁并深入所述储液机构2内,且所述第一出液管31的进液端设置于所述储液机构2的内部,所述第一出液管31的出液端设置于所述储液机构2的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出液管31和\或第二出液管32的顶端为进液端,相应地,第一出液管31和\或第二出液管32的底端为出液端。
由此,所述第一出液管31分别与所述输液机构1和所述储液机构2相连通,能够在第一盘计量粗称结束后,将第一出液管31内的余液储存在储液机构2内,用于精称,在第二盘计量开始时,将第一次计量完成后储液机构2内的余液排空,用于第二盘计量,结构简单,不但称量精度高,而且能够将储液机构2内的液体循环用尽,避免液体长期滞留而失效。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储液机构2的底部设置适于第一出液管31通过的第一连接孔,且第一连接孔与第一出液管31相接触的外壁密封连接,保证液料不会通过储液机构2的第一连接孔漏出,避免漏液。
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连接孔的形状不做限制,只要第一连接孔的形状适于第一出液管31通过即可,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出液管31为圆管,即第一出液管31的外壁的形状为圆柱形,相应地,第一连接孔的形状为圆孔。结构简单,方便加工。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液管31位于所述储液机构2内部的侧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储液机构2相连通的溢流口311。所述溢流口311适于将所述输液机构1内的余液导入所述储液机构2内储存,或所述溢流口311适于在所述第一出液管31内形成负压时,将所述储液机构2内的余液排出。由此,使得第一出液管31与储液机构2有效连通,结构简单。
本实施例中对于溢流口311的形状不做限制,可以以任意几何形状,只要能保证第一出液管31与储液机构2连通即可。
如图4所示,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输液机构1包括相互连接的输液泵11和输液管12,输液管12用于与第一出液管31相连通。由此,通过输液泵11泵送液料并流经输液管12进入第一出液管31中,结构简单,且出液效率高。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输液管12伸入到所述第一出液管31的内部设置,且所述第一出液管31的顶端设置适于所述输液管12穿过的开口,能够使得第一出液管31与输液管12连通,结构简单,储液效率高。
本实施例中对于开口的大小不做限制,只要能够适于输液管12穿过即可。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开口可以与输液管12外径相适配,使得输液管12能够刚好穿过开口,即输液管12的外壁与开口的内壁贴合;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开口的大小可以比输液管12的外径略大,即输液管12的外壁与开口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6,但要保证输液管12的出液端穿过开口进入到第一出液管31的内部。由此,不但可以使输液管12内的液体顺利流入第一出液管31内,同时还使得第一出液管31内的液料能够通过间隙流入储液机构2内部,用于下次计量。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出液管12的出液端为与第一出液管31的连通端。
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控制阀33的控制方式不做限制,可以为自动控制也可以为手动控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加工制作,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33采用自动控制的方式,更加智能化。
较佳地,第一出液管31和第二出液管32均垂直于储液机构2的底部设置。由此,使得液料能够在重力作用下直接且快速地通过第一出液管31或第二出液管32出液,提升了出液效率。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输液管12还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第一输液管与输液泵11相连通,第二输液管与储液机构2相连通,结构简单。
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相互垂直连接,且第一输液管和第二输液管的连接处圆角过渡,结构简单,且结构规整,美观。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储液机构2为储液罐。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储液罐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可以为任意几何形状,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储液罐的形状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便于输液管12与储液罐内部的第一出液管31相连通,结构简单,加工容易。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出液管31与所储液机构2一体成型,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出液管31与所储液机构2一体焊接成型,结构简单,连接牢固。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料粗精称装置,包括计量监测结构4、计量结构5和液料粗精称结构,计量监测结构4与计量结构5相连接,计量结构5与液料粗精称结构的第二出液管32相连通,且所述计量监测结构4用于监测所述计量结构5内液料的重量变化。
由此,当计量监测结构4检测到计量结构5内的液料达到计量重量后,控制所述的液料粗精称结构将不再出液,因此,通过计量监测结构4、计量结构5和液料粗精称结构完成整个称量过程,计量准确,且效率高。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计量结构5为计量斗,且第二出液管32贯穿计量斗的顶端后伸入到计量斗的内部设置。由此,使得液料能够通过储液机构2直接且快速地进入计量斗,提升计量效率。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计量斗的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存液端和出液端,存液端沿Y的方向设置于出液端的上方,且存液端的内径远大于出液端的内径,便于存液进行称量。
较佳地,计量斗的出液端的设置有控制计量斗通断的第二控制阀51。由此,通过第二控制阀51控制计量斗的通断,结构简单。
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二控制阀51的控制方式不做限制,可以为自动控制也可以为手动控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加工制作,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控制阀51采用自动控制的方式,更加智能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33和/或第二控制阀51可以为气动蝶阀、气动球阀、电磁阀、角座阀中的任意一种,便于实现称量的自动控制,更加智能化。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计量斗的顶部设置适于第二出液管32通过的第二连接孔,结构简单,且能够使得第二出液管32内的液料快速且准确地流入计量斗内。
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二连接孔的形状不做限制,只要第二连接孔的形状适于第二出液管32通过即可,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出液管32为圆管,即第二出液管32的外壁的形状为圆柱形,相应地,第二连接孔的形状为圆孔。结构简单,方便加工。
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二连接孔的大小不做限制,只要能够适于第二出液管32穿过即可。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孔可以与第二出液管32外径相适配,使得第二出液管32能够刚好穿过第二连接孔,即第二出液管32的外壁与第二连接孔的内壁贴合;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孔的大小可以与第二出液管32的外径略大,即第二出液管32的外壁与第二连接孔的内壁之间存在空隙,但要保证第二出液管32的出液端穿过第二连接孔进入到计量斗的内部。由此,不但可以使第二出液管32内的液体顺利流入计量斗内,同时还保证不漏液。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计量监测结构4包括称重传感器,灵敏度高,有利于提高称重精度。
本实施例中对于称重传感器的种类不做限制,包括S型、悬臂型、轮辐式、板环式、膜盒式、桥式、柱筒式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称重传感器为S型称重传感器,抗偏载能力强,精度高,测量范围好,安装方便,性能稳定,价格便宜,且适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的液料粗精称装置的工作过程包括:
打开第一控制阀33和输液泵11,同时关闭第二控制阀51,液料经输液管12、第一出液管31和第一控制阀33进入计量斗;
当称重传感器达到一次计量重量要求后,依次关闭第一控制阀33和输液泵11,由于第一控制阀33和输液泵11关闭的时间差,输液管12内会留有余液,此时,余液会经第一出液管31和输液管12的间隙和/或溢流口311进入储液机构2内进行储存;
当需要二次精称时,打开第一控制阀33,储液机构2内的液料经溢流口311依次进入第一出液管31、第二出液管32进入计量斗,当称重传感器达到二次计量重量后,关闭第一控制阀33,完成一盘料的计量;
打开第二控制阀51,释放计量斗内的液料后,再次关闭第二控制阀51;
当需要第二盘计量时,打开第一控制阀33和输液泵11,一方面由于第一出液管31内的负压,储液机构2内的余液会通过溢流口311依次进入第一出液管31、第二出液管32进入计量斗,另一方面,由输液泵11泵送的液料经输液管12、第一出液管31和第一控制阀33进入计量斗;
如此重复上述步骤,完成所有盘料的计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计量精度要求不特别高时,本实施例中的液料粗精称装置可通过双开双断,及时停止供液进液,实现一次精确计量,具体的工作过程包括:
打开第一控制阀33和输液泵11,同时关闭第二控制阀51,液料经输液管12、第一出液管31和第一控制阀33进入计量斗;
当称重传感器达到一次计量重量要求后,依次关闭第一控制阀33和输液泵11,由于第一控制阀33和输液泵11关闭的时间差,输液管12内会留有余液,此时,余液会经第一出液管31和输液管12的间隙和/或溢流口311进入储液机构2内进行储存;
打开第二控制阀51,释放计量斗内的液料后,再次关闭第二控制阀51,完成一盘料的计量;
当需要第二盘计量时,打开第一控制阀33和输液泵11,一方面由于第一出液管31内的负压,储液机构2内的余液会通过溢流口311依次进入第一出液管31、第二出液管32进入计量斗,另一方面,由输液泵11泵送的液料经输液管12、第一出液管31和第一控制阀33进入计量斗;
如此重复上述步骤,完成所有盘料的计量。
因此,本实施例的液料粗精称装置第一出液管31分别与所述输液机构1和所述储液机构2相连通,能够在第一盘计量粗称结束后,将第一出液管31内的余液储存在储液机构2内,用于精称,在第二盘计量开始时,将第一次盘料计量完成后储液机构2内的余液排空,用于第二盘计量,结构简单,不但称量精度高,而且能够将储液机构2内的液体循环用尽,避免液体长期滞留而失效。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包括上述任一液料粗精称结构或上述任一液料粗精称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与所述液料粗精称结构或所述液料粗精称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其他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液料粗精称结构,用于与计量结构(5)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液机构(1)、储液机构(2)和出液机构(3),所述出液机构(3)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第一出液管(31)、第一控制阀(33)和第二出液管(32),所述第一控制阀(33)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液管(31)与所述第二出液管(32)的通断,所述第一出液管(31)的顶端贯穿所述储液机构(2)的底壁并伸入所述储液机构(2)内,且所述第一出液管(31)分别与所述输液机构(1)和所述储液机构(2)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液管(32)用于与所述计量结构(5)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料粗精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机构(1)包括相互连接的输液泵(11)和输液管(12),所述输液管(12)用于与所述第一出液管(31)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料粗精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12)伸入到所述第一出液管(31)的内部设置,且所述第一出液管(31)的顶端设置有适于所述输液管(12)穿过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料粗精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内壁与所述输液管(12)的外壁设有间隙(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料粗精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管(31)位于所述储液机构(2)内部的侧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储液机构(2)相连通的溢流口(3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料粗精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311)适于将所述输液机构(1)内的余液导入所述储液机构(2)内储存,或所述溢流口(311)适于在所述第一出液管(31)内形成负压时,将所述储液机构(2)内的余液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料粗精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液管(31)与所述储液机构(2)一体成型。
8.一种液料粗精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计量监测结构(4)、计量结构(5)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液料粗精称结构,所述计量监测结构(4)与所述计量结构(5)相连接,且所述计量结构(5)与所述液料粗精称结构的第二出液管(32)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料粗精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结构(5)上设置有控制所述计量结构(5)通断的第二控制阀(51),且所述第二控制阀(51)和/或所述液料粗精称结构的第一控制阀(33)通过手动或自动的方式控制通断。
10.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液料粗精称结构,和/或,如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液料粗精称装置。
CN202120789363.3U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液料粗精称结构、液料粗精称装置及混凝土搅拌站 Active CN215150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89363.3U CN215150528U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液料粗精称结构、液料粗精称装置及混凝土搅拌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89363.3U CN215150528U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液料粗精称结构、液料粗精称装置及混凝土搅拌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50528U true CN215150528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60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89363.3U Active CN215150528U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液料粗精称结构、液料粗精称装置及混凝土搅拌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505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3550A (zh) * 2022-04-29 2022-08-19 常德市三一机械有限公司 物料计量装置、计量控制方法、计量控制装置及搅拌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3550A (zh) * 2022-04-29 2022-08-19 常德市三一机械有限公司 物料计量装置、计量控制方法、计量控制装置及搅拌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150528U (zh) 一种液料粗精称结构、液料粗精称装置及混凝土搅拌站
CN209107005U (zh) 量取装置及咖啡制作系统
CN207027878U (zh) 一种水泥浆下料装置
CN215150529U (zh) 一种液料粗精称结构、液料粗精称装置及混凝土搅拌站
CN216630744U (zh) 一种自标定小流量进料系统
CN110410675A (zh) 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以及稀释剂加注方法
CN211452570U (zh) 一种自动化称量装置
CN113617285A (zh) 液体自动配液装置
CN206140701U (zh) 自吸式配料称量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混凝土生产系统
CN217614633U (zh) 定量加料装置
CN211754906U (zh) 一种藜芦醛反应釜
CN217578731U (zh) 一种乳化炸药敏化剂、促进剂全自动给料系统
CN218326846U (zh) 管道排气装置
CN215586391U (zh) 一种蔬菜种植用肥料配比装置
CN215353236U (zh) 一种用于混合溶液的配比控制系统
CN219580471U (zh) 三抗整理剂配液系统
CN216382720U (zh) 一种压力自动平衡阀及压力容器
CN217605039U (zh) 一种原料用环保计量装置
CN218412164U (zh) 粘度检测设备及浆料制作系统
CN217377331U (zh) 一种用于药液投加的加药装置
CN219256028U (zh) 一种自动上水系统及混凝土搅拌设备
CN219161412U (zh) 一种水表校验装置
CN218632388U (zh) 一种电池注液装置
CN220238289U (zh) 一种全自动液体配制处理系统
CN220464317U (zh) 一种基于混凝土制备的加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