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07739U - 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07739U
CN215107739U CN202120933280.7U CN202120933280U CN215107739U CN 215107739 U CN215107739 U CN 215107739U CN 202120933280 U CN202120933280 U CN 202120933280U CN 215107739 U CN215107739 U CN 215107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king
stereo garage
bicycle
platform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3328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嘉豪
郝勇
盖东芳
胡宇
陈威
郭新宇
汪颍
刘洋
邵严
袁满
朱黎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tz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gtz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tz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gtz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093328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07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07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0773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包括外防护棚、升降驱动装置、至少两层停放平台以及控制台,外防护棚包括顶棚和两个防护墙,两个防护墙间隔、平行设置,以使顶棚和两个防护墙内部形成停放空间,停放空间包含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升降驱动装置的作用是驱动各层停放平台同步升降,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和升降组件,动力装置设置于自行车立体车库的底部,停放平台用于停放自行车,停放平台的边缘设置有防护栏、入口门禁和出口门禁,该自行车立体车库通过控制台控制,实现自动升降以及入口门禁/出口门禁自动开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车库可以停放多辆自行车,解决了共享单车乱停占用空间的问题,同时降低风吹雨打对自行车的损耗。

Description

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公共交通工具的“最后一公里”是城市居民出行采用公共交通出行的主要障碍,也是建设绿色城市、低碳城市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共享单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障碍,但同时,作为新兴事物的共享单车也带来城市管理的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共享单车的停放问题,在公交车站和地铁站口附近,随处可见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甚至在路边也能看到随处停放的共享单车,影响市容市貌,也使得共享单车经营企业在回收共享单车时比较困难。另外,由于共享单车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使得共享单车基本都是在室外,风吹雨打对车辆的损耗较大,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单车停车库,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解决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占用空间的问题,同时降低风吹雨打对自行车的损害。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包括外防护棚、升降驱动装置、至少两层停放平台以及控制台,其中:
所述外防护棚包括顶棚和两个防护墙,两个所述防护墙间隔、平行设置,以使所述顶棚和两个所述防护墙内部形成停放空间,所述停放空间包含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
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和升降组件,所述动力装置设置于所述自行车立体车库的底部,所述升降组件安装于所述停放空间中,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所述升降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至少两层停放平台均连接;
所述至少两层停放平台均位于所述停放空间中,且各层所述停放平台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各层所述停放平台的边缘均设置有防护栏、入口门禁和出口门禁;所述动力装置、所述入口门禁和所述出口门禁分别与所述控制台电性连接,以使所述至少两层停放平台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移动至其中一层所述停放平台与地面齐平。
可选的,所述防护墙包括挡墙和两根以上支撑柱,所述挡墙设置于所述地下空间的外围并且部分伸出地面。
可选的,所述升降驱动装置设置有4个,4个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对称分布于所述停放空间中。
可选的,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螺杆和空心柱,空心柱与各层所述停放平台均连接;所述空心柱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空心柱套装于所述螺杆上,并且所述空心柱与所述螺杆啮合。
可选的,所述空心柱上设置有带限位部的连接块,所述停放平台的边缘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块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限位槽和上下贯通的通槽,且所述安装槽的入口位于所述停放平台的侧面,所述连接块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以使所述空心柱与所述停放平台连接及限位。
可选的,所述连接块的侧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构成所述限位部,所述停放平台中位于安装槽外侧的区域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限位槽连通,所述螺纹孔中安装有螺纹紧固件。
可选的,所述空心柱上设置有承台,所述停放平台搁置于所述承台上。
可选的,所述升降驱动装置还包括传动齿轮组,所述传动齿轮组中的主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齿轮组中的从动齿轮与所述螺杆连接;所述自行车立体车库还包括底座,所述从动齿轮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底座中。
可选的,所述从动齿轮为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的轴端开设有方槽,所述螺杆的底端为方柱,所述方柱伸入所述方槽中。
可选的,各层所述停放平台上均设置有自行车卡桩。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车库,整体包括外防护棚、升降驱动装置、至少两层停放平台以及控制台,其中外防护棚是整个自行车立体车库的外部防护基础,解决车库的安全性问题以及保护自行车免受风吹雨打的侵蚀。外防护棚包括顶棚和两个防护墙,两个防护墙间隔、平行设置,以使顶棚和两个防护墙内部形成停放空间,停放空间包含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地上基础+地下空间的结合方式有效降低该自行车立体车库的占用空间,两个防护墙边缘之间的空间即构成停放空间的出入口。升降驱动装置的作用是驱动各层停放平台同步升降,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和升降组件,动力装置设置于自行车立体车库的底部,减少外部环境对动力装置的影响;停放平台用于停放自行车,多层结构提高空间利用率,停放平台的边缘设置有防护栏、入口门禁和出口门禁,避免高层的自行车掉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车库通过控制台控制,实现自动升降以及入口门禁/出口门禁自动开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立体车库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实施成本低的优点,多层结构可以停放多辆自行车,解决了共享单车乱停占用空间的问题,同时降低风吹雨打对自行车的损耗,解决了共享单车带来的城市管理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行车立体车库拆除地上外防护棚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行车立体车库地上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自行车立体车库地上部分拆除顶棚后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自行车立体车库中升降驱动装置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自行车立体车库中空心柱与停放平台的连接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自行车立体车库;10-外防护棚,11-顶棚,12-防护墙,121-挡墙,122-支撑柱;20-升降驱动装置,21-动力装置,22-升降组件,221-螺杆,222-空心柱,223-方柱,23-传动齿轮组,231-主动齿轮,232-从动齿轮,233-轴端,234-方槽,24-连接块,241-限位部,25-承台;30-停放平台,31-防护栏,32-入口门禁,33-出口门禁,34-自行车卡桩,35-安装槽,351-限位槽,352-通槽,36-螺纹孔;40-控制台;50-底座;60-停放空间,61-地下空间,62-地上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100,其结构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外防护棚10、升降驱动装置20、至少两层停放平台30以及控制台40,其中外防护棚10是整个自行车立体车库100的外部防护基础,解决车库的安全性问题以及保护自行车免受风吹雨打的侵蚀。外防护棚10包括顶棚11和两个防护墙12,两个防护墙12间隔、平行设置,以使顶棚11和两个防护墙12内部形成停放空间60,停放空间60包含地下空间61和地上空间62,地上基础+地下空间61的结合方式有效降低该自行车立体车库100的占用空间,两个防护墙12边缘之间的空间即构成停放空间60的出入口。升降驱动装置20的作用是驱动各层停放平台30同步升降,升降驱动装置20包括动力装置21和升降组件22,动力装置21设置于自行车立体车库100的底部,减少外部环境对动力装置21的影响;停放平台30用于停放自行车,多层结构提高空间利用率,停放平台30的边缘设置有防护栏31、入口门禁32和出口门禁33,避免高层的自行车掉落。该自行车立体车库100通过控制台40控制,实现自动升降以及入口门禁32/出口门禁33自动开闭。
为了提高外防护棚10的防护效果,本实施例中,防护墙12包括挡墙121和两根以上支撑柱122,挡墙121设置于地下空间61的外围并且部分伸出地面,挡墙121伸出地面的部分的作用是防止行人掉入车库的地坑中,因此挡墙121的地上部分的高度应当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支撑柱122的截面形状呈L型,升降组件22设置于L型支撑柱122内侧,以保护升降组件22。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防护墙12设置为立柱加透明防护板的结构,透明防护板可包围整个防护墙12。防护墙12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升降驱动装置20包括动力装置21和升降组件22,动力装置21设置于自行车立体车库100的底部,升降组件22安装于停放空间60中,动力装置21的输出端与升降组件22连接,升降组件22的输出端与至少两层停放平台30均连接。动力装置21和升降组件22具体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一相关结构,例如电梯的升降结构。
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装置20采用多点共同驱动的方式,即升降驱动装置20设置有4个,4个升降驱动装置20对称分布于停放空间60中。通过4个升降驱动装置20共同驱动多层停放平台30升降。
在具体实现结构上,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21采用电机(具体为减速电机),升降组件22包括螺杆221和空心柱222,空心柱222与各层停放平台30均连接。空心柱222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空心柱222套装于螺杆221上,并且空心柱222与螺杆221啮合。通过电机驱动螺杆221转动,在螺纹的啮合作用下,空心柱222能够实现升降,进而带动各层停放平台30升降。为了降低升降阻力,本实施例中空心柱222与螺杆221之间设置有滚珠,配合润滑油脂可以减小螺纹啮合的摩擦阻力。
由于电机无法承载,因此需要将电机侧置,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装置20还包括传动齿轮组23,传动齿轮组23中的主动齿轮231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传动齿轮组23中的从动齿轮232与螺杆221连接。
由于空心柱222的空心设计,可能会导致碎石、灰尘等进入空心柱222中,考虑后期维修,本实施例中,从动齿轮232为齿轮轴,齿轮轴的轴端233开设有方槽234,螺杆221的底端为方柱223,方柱223伸入方槽234中。采用方柱和方槽的结构一方面可以传递扭矩,另一方面便于拆卸,可拆解平台的主要部分,对零部件进行保养、维护。
除了起到升降的作用,升降组件22还需要承载停放平台30的载荷,因此要求停放平台30与空心柱222之间具有稳定的连接。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空心柱222上设置有带限位部241的连接块24,停放平台30的边缘设置有用于安装连接块24的安装槽35,连接块24安装于安装槽35中,以使空心柱222与停放平台30连接及限位,安装槽35包括限位槽351和上下贯通的通槽352,限位槽351用于容纳限位部241,通槽352用于容纳连接块24本体,安装槽35的入口位于停放平台30的侧面,通过平移的方式将连接块24装入安装槽35中,便于空心柱222与停放平台30的安装和拆卸。
具体参见图5,连接块24的侧面设置有凸块,凸块构成限位部241,停放平台30中位于安装槽35外侧的区域开设有螺纹孔26,螺纹孔26与限位槽351连通,螺纹孔中安装有螺纹紧固件,通过螺纹紧固件锁紧空心柱222与停放平台30,保证连接稳定。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空心柱222与停放平台30的稳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空心柱222上设置有承台25,停放平台30与空心柱222连接后搁置于承台25上,提高停放平台30与空心柱222的接触面积。
各层停放平台30均位于停放空间60中,参考现有立体车库的通常设置形式,各层停放平台30均平行于水平面、且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停放平台30的具体层数视实际需要而定,本实施例中,停放平台30设置有两层。各层停放平台30的边缘均设置有防护栏31、入口门禁32和出口门禁33,入口门禁32和出口门禁33均为电动门禁,具体结构可参照现有技术的相关公开,例如栏杆式门禁、伸缩架式门禁等,门禁的具体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为了保证停放平台30中自行车有序排放,各层停放平台30上均设置有自行车卡桩34,自行车卡桩34的具体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的相关公开,例如横置的螺旋管停放桩等。自行车卡桩34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为提高车库承载能力,本实施例中,该自行车立体车库100还包括底座50,底座50与地坑的地面直接接触,并且接触面积较大,升降组件22安装于底座50上,具体是从动齿轮232通过轴承安装于底座50中,轴承可选能够承受较大轴向力的推力轴承。停放平台30将载荷传递至升降组件22,由升降组件22将载荷进一步传递至底部的底座50,提高车库整体承载能力。
该自行车立体车库100通过控制台40控制,实现停放平台30自动升降以及入口门禁32/出口门禁33自动开闭。动力装置21、入口门禁32和出口门禁33分别与控制台40电性连接,以使至少两层停放平台30在升降驱动装置20的驱动下移动至其中一层停放平台30与地面齐平。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立体车库100工作原理如下:
当当前层停放平台30(与地面齐平的停放平台30)停满车后,按动控制台40的开关,电机开始工作,并带动螺杆221旋转,最终使得停放平台30逐渐上升/下降,直至空闲的停放平台30与地面齐平,行人可进入停放平台30内停车/取车。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防护棚、升降驱动装置、至少两层停放平台以及控制台,其中:
所述外防护棚包括顶棚和两个防护墙,两个所述防护墙间隔、平行设置,以使所述顶棚和两个所述防护墙内部形成停放空间,所述停放空间包含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
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和升降组件,所述动力装置设置于所述自行车立体车库的底部,所述升降组件安装于所述停放空间中,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所述升降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至少两层停放平台均连接;
所述至少两层停放平台均位于所述停放空间中,且各层所述停放平台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各层所述停放平台的边缘均设置有防护栏、入口门禁和出口门禁;所述动力装置、所述入口门禁和所述出口门禁分别与所述控制台电性连接,以使所述至少两层停放平台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移动至其中一层所述停放平台与地面齐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墙包括挡墙和两根以上支撑柱,所述挡墙设置于所述地下空间的外围并且部分伸出地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设置有4个,4个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对称分布于所述停放空间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螺杆和空心柱,空心柱与各层所述停放平台均连接;所述空心柱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空心柱套装于所述螺杆上,并且所述空心柱与所述螺杆啮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柱上设置有带限位部的连接块,所述停放平台的边缘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连接块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包括限位槽和上下贯通的通槽,且所述安装槽的入口位于所述停放平台的侧面,所述连接块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以使所述空心柱与所述停放平台连接及限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的侧面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构成所述限位部,所述停放平台中位于安装槽外侧的区域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限位槽连通,所述螺纹孔中安装有螺纹紧固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柱上设置有承台,所述停放平台搁置于所述承台上。
8.如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装置还包括传动齿轮组,所述传动齿轮组中的主动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齿轮组中的从动齿轮与所述螺杆连接;所述自行车立体车库还包括底座,所述从动齿轮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底座中;所述空心柱与所述螺杆之间设置有滚珠。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为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的轴端开设有方槽,所述螺杆的底端为方柱,所述方柱伸入所述方槽中。
10.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各层所述停放平台上均设置有自行车卡桩。
CN202120933280.7U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107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33280.7U CN215107739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33280.7U CN215107739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07739U true CN215107739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291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3328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107739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077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2109B (zh) 单柱双位立体停车位
CN204457004U (zh) 简易升降式停车设备
CN204457008U (zh) 一种道路上空立体停车系统
CN102926569A (zh) 一种立体车库及其工作方法与应用
CN205276960U (zh) 一种家用便捷背包式立体停车库
CN215107739U (zh) 一种自行车立体车库
CN101736930A (zh) 深井式立体车库
CN201972527U (zh) 一种全自动机械车库多层伸缩门
CN103291098A (zh) 一种行星齿轮控制的旋转式立体车库
CN106150160A (zh) 一种螺旋升降式立体车库
CN212957877U (zh) 停车模块及采用该停车模块组合构成的停车场
CN113463955A (zh) 垂直循环立体摩托车库
CN206769493U (zh) 地下旋转式立体车库
CN201381664Y (zh) 环保型多关节双层灵活停车设备
CN210652748U (zh) 一种充电桩遮挡支架
CN106245952A (zh) 无避让双层四柱式移动停车架
CN216974344U (zh) 一种新型智能充电停车库
CN216921570U (zh) 一种智慧停车用智能升降护栏
CN214737386U (zh) 一种太阳能具有发光功能的桥梁防撞护栏
CN211081184U (zh) 一种立体停车场
CN107503305A (zh) 一种安防用道闸
CN213509812U (zh) 新型loft结构地下车库
CN113034706B (zh) 一种社区智能安防监控道闸装置
CN217151450U (zh) 一种普通停车位与机械停车位合建的立体复合停车系统
CN218540510U (zh) 一种交通远程控制智能拦车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