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57877U - 停车模块及采用该停车模块组合构成的停车场 - Google Patents
停车模块及采用该停车模块组合构成的停车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957877U CN212957877U CN202021669752.4U CN202021669752U CN212957877U CN 212957877 U CN212957877 U CN 212957877U CN 202021669752 U CN202021669752 U CN 202021669752U CN 212957877 U CN212957877 U CN 2129578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king
- module
- lifting
- area
- com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5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44000126211 Hericium coralloide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3385 Intellectualis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57 fib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39 pla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76 top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停车模块,同时还涉及一种采用该停车模块组合构成的停车场,适用于地下或地上大型停车场的建设。本实用新型中的停车模块,包括升降区和停车区,停车区为布置在升降区的外周方向的多个,每个停车区与升降区之间的竖向空间相连通,每个停车区设置有多层,升降区的中心位置安装有升降设备,升降区设置为矩形,升降区的至少两条侧边布置有停车区,单条侧边对应的单层停车区设定为一个停车单元,每个停车单元并排设置有两个停车位,每个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其所在的升降区的侧边,每个停车位安装有停车设备。应用于建设停车场时,能够更有效率地利用车场建设用地,减少水平交通用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停车模块,同时还涉及一种采用该停车模块组合构成的停车场,适用于地下或地上大型停车场的建设,属于停车场的建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特别是对于已建商场、居民区、办公区、旅游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已面临无空地可用的境况。特别是“停车难”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日益严重的城市病。
立体停车场能够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前景广阔,据分析,目前国内国际多数城市均已寸土寸金,交通压力正逐步从动态向静态转化,“停车难”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公共性难题。据测算,2010年中国轿车保有量达到2000万辆。停车位估计需增加480万个,平均每年需求96万个。而目前,全国已建成的立体停车位才3万多个。因此,立体停车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对于立体车库的修建,现有技术中具有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一:圆筒形立体车库,中间布置为电梯井,周边沿环形间隔布置多个停车位。该方案的缺点为:平面形状单一,布置不够灵活,场地适用性差;圆筒形车库多个停车位共用一个电梯存取效率低;圆筒形停车库占地面积大,不适用小地块;由于采用圆形截面,建设用地利用率低;没有可靠的垂直交通通道,汽车电梯损坏后,运营期检修困难。
方案二:“一”字形排列车库,中间为汽车电梯,两边为停车区,每个停车区停放一辆汽车。该方案的缺点为:一部电梯每层仅仅存放两辆汽车,综合成本高,占地面积大;无法有效组合,组合方式单一,组合后形成水平贯通的梯井,结构受力不合理,建造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停车模块,应用于建设停车场时,能够更有效率地利用车场建设用地,减少水平交通用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停车模块,包括升降区和停车区, 停车区为布置在升降区的外周方向的多个,每个停车区与升降区之间的竖向空间相连通,每个停车区设置有多层,升降区的中心位置安装有升降设备,升降区设置为矩形,升降区的至少两条侧边布置有停车区,单条侧边对应的单层停车区设定为一个停车单元,每个停车单元并排设置有两个停车位,每个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其所在的升降区的侧边,每个停车位安装有停车设备;
停车设备包括水平布置的车位滑轨,车位滑轨固定安装于停车位的中部位置,且车位滑轨的长度方向与停车位的长度方向的一致,车位滑轨朝向升降区的一端具有悬伸部;车位滑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升降梳杆,升降梳杆的顶端为预停车辆的车轮支撑工位,每件升降梳杆包括水平设置的纵向杆以及用于驱动纵向杆升降的升降机构,纵向杆上设置有间隔分布的顶梳齿;
升降设备包括升降平台以及驱动升降平台工作的动力机构,升降平台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转动盘,转动盘与升降平台之间的转轴竖向设置于升降区的中心位置,转动盘配设有驱动其转动的动力机构,转动盘上固定安装有平移滑轨,平移滑轨上安装有平移架,平移架设置有驱动其沿平移滑轨作直线往复移动的行走机构;平移架上安装有入库滑轨,入库滑轨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平移架的行走方向,入库滑轨上安装有入库架,通过升降设备将入库架移动至与指定的停车位相适配的位置时,入库滑轨与该停车位中的车位滑轨相对接,入库架设置有驱动其沿入库滑轨及车位滑轨作直线往复移动的行走机构,入库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入库架梳杆,入库架梳杆的顶端为转运车辆的车轮支撑工位,入库架梳杆与升降梳杆一一相对应,入库架梳杆的梳齿能够与升降梳杆中的顶梳齿形成卡合结构,升降梳杆的升降机构能够使得顶梳齿与入库架梳杆的梳齿在卡合状态与脱离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的是:升降区设置为方形,升降区的三条侧边分别布置有停车区;升降平台的动力机构配设有配重块,配重块设置于升降区未布置有停车区的一侧。
进一步的是:升降区的四个拐角分布布置有立柱,升降区未设置有停车区的侧边设置有用于封闭该侧竖向空间的墙板;
停车区除去与升降区相连通的侧边,其它侧边均设置有用于封闭其竖向空间的墙板;
每个停车单元均设置有反主梁、反次梁和降板,反主梁垂直于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呈水平布置,反主梁的两端与立柱相连接,
反次梁沿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呈水平布置,反次梁的底表面与反主梁的底表面平齐,反次梁的一端与反主梁相连接,另一端与停车区的墙板相连接;
降板水平布置,并填充满停车区的墙板、反主梁和反次梁这三者围合成的水平空间;降板的底表面与反主梁的底表面平齐,降板的顶表面低于反主梁的顶表面,且同时低于反次梁的顶表面。
进一步的是:停车区的墙板设置有门洞;车位滑轨通过架立钢安装在反次梁的顶端;升降梳杆安装在降板的顶表面。
进一步的是:升降梳杆还包括液压缸B和防倾脚,防倾脚固定安装在每个停车单元的地板上,液压缸B的一端与防倾脚连接,另一端与纵向杆连接;
在顶梳齿和纵向杆这两者之中,纵向杆位于远离停车位中心线的一侧,顶梳齿垂直于纵向杆设置,并朝向靠近停车位中心线的方向悬伸设置;
入库架梳杆的梳齿朝向远离入库架中心线的方向悬伸设置。
进一步的是:升降平台包括支撑架及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的平台板,升降区的四个拐角位置设置有竖向导轨,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与竖向导轨一一相对应的吊柱,吊柱与竖向导轨形成滑动配合或者滚动配合,吊柱通过钢索与动力牵引机构相连;
转动盘包括转动板,转动板安装在的平台板上,并且通过转轴形成转动连接,平台板上安装有相对于转轴呈对称分布的多个转动齿轮,转动齿轮分别配设有转动电机;转动板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支撑轴承,支撑轴承的内圈与转轴同轴线,并且支撑轴承的内圈设置有与转动齿轮形成啮合的内齿;
平移架包括平移架底盘,平移架底盘上固定安装有液压缸A,液压缸A的轴线竖向设置,入库滑轨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液压缸A的活塞杆上;平移架底盘上通过竖向结构件固定安装有平移架梳杆,平移架梳杆在竖向结构件的顶端水平设置,平移架梳杆与入库架梳杆一一相对应,入库架梳杆的梳齿能够与平移架梳杆的梳齿形成卡合结构,通过平移架底盘上的液压缸 A控制入库滑轨升降,能够使得平移架梳杆的梳齿与入库架梳杆的梳齿在卡合状态与脱离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的是:在升降区的顶端位置设置有出入口,出入口为矩形,并设置在升降区的中部位置;当升降设备移动到设定位置时,出入口的大小能够允许升降设备在出入口沿竖向通行,
出入口的长边两端与升降区的侧边相接;
出入口的长边外侧与升降区的侧边之间的区域分别设置有预制顶板;
在升降区的墙梁顶端内侧预留搁板凹,在升降区的墙梁顶端面位置和预制顶板顶端面位置分别设置有预埋螺栓套筒,预制顶板放置在搁板凹上,通过构件合页将预制顶板和升降区的墙梁顶端连接,构件合页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通过螺栓与升降区的墙梁顶端的预埋螺栓套筒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与预制顶板顶端的预埋螺栓套筒固定连接;
出入口的两条长边分别配设有长边防护装置,长边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杆、卷帘布、卷帘杆、卷帘盒、控制电机、第一液压缸、引导灯和感应器;第一液压缸固定设置在出入口长边的两个端头位置,第一液压缸预埋在升降区的墙梁顶端;防护杆沿着出入口的长边通长布置,两端固定于第一液压缸的内筒顶端;防护杆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引导灯;防护杆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感应器;卷帘盒安装在预制顶板的底面靠近出入口一侧,卷帘杆和控制电机设置于卷帘盒内,控制电机用于驱动卷帘杆转动,卷帘杆的轴向与出入口的长度方向一致,卷帘布一端缠绕于卷帘杆上,卷帘布另一端固定于防护杆上;
出入口的两条短边分别配设有短边防护装置,长边防护装置包括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在出入口的短边间隔布置,第二液压缸预埋在升降区的墙梁顶端;第二液压缸的内筒顶端设置有第二感应器;
出入口的上方配设有上方防护装置;
出入口设置有控制盒、摄像头和引导屏,摄像头、引导屏均与控制盒电气连接,长边防护装置中的控制电机、第一液压缸、引导灯和感应器均与控制盒电气连接,短边防护装置中的第二液压缸、第二感应器均与控制盒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是:出入口的顶端设置有入库区和出库区,入库区位于出入口的第一短边侧,出库区位于出入口的第二短边侧,入库区和出库区均正对出入口设置,入库区的中部位置和出库区的中部位置分别设置有停车位,该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出入口的短边侧,停车位配设有停车设备,停车设备包括水平布置的车位滑轨,车位滑轨固定安装于停车位的中部位置,且车位滑轨的长度方向与停车位的长度方向的一致,车位滑轨朝向升降区的一端具有悬伸部;车位滑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升降梳杆,升降梳杆的顶端为预停车辆的车轮支撑工位,每件升降梳杆包括水平设置的纵向杆以及用于驱动纵向杆升降的升降机构,纵向杆上设置有间隔分布的顶梳齿。
在上述停车模块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停车场,由多个上述停车模块组合而成。“模块”即使指:大型系统中的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部分,一个可以用于组合更大构件的单元。根据建设用地的地形情况,可以采用任意数量的上述停车模块进行拼装组合。
优选地,升降区设置为方形,升降区的三条侧边分别布置有停车区,停车模块形成T形模块。基于T形模块实施时,停车场有如下几种优选结构方式。
停车场采用下列方式组合而成:以停车场的平面布置图作为参照,T形模块沿直线布置多个,将T形模块从头到尾依次排序,序号为奇数的T形模块呈正立的T形设置,序号为偶数的T形模块呈倒立的T形设置,相邻两个T形模块形成嵌合式结构,停车场构成两列停车位的分布方式,位于端头的T形模块的外端缺口位置用于布置管理用房和楼梯间。
停车场或者采用下列方式组合而成:以停车场的平面布置图作为参照,将呈倒立的T形设置的T形模块设为模块A,将呈正立的T形设置的T形模块设为模块B,将模块A沿其轴线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模块设为模块C,将模块A沿其轴线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模块设为模块D;模块A的右上角缺口和模块B的下端凸起形成嵌合式结构,将模块A和模块B形成的组合构件设定为模块E;该停车场的中部布置一个或者多个模块E,该停车场的前端布置模块C,尾端布置模块D,停车场构成三列停车位的分布方式;模块C与模块E嵌合拼接,在第一列停车位所在的位置形成空格A,模块D与模块E嵌合拼接,在第三列停车位所在的位置形成空格B,若模块E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模块E嵌合拼接,在第二列停车位所在的位置形成空格C,空格A、空格B和空格C用于布置管理用房和楼梯间;
停车场或者采用下列方式组合而成:以停车场的平面布置图作为参照,将呈倒立的T形设置的T形模块设为模块A,将呈正立的T形设置的T形模块设为模块B,将模块A沿其轴线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模块设为模块C,将模块A沿其轴线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模块设为模块D;模块B的左侧凸起和模块C的右上角缺口形成嵌合式结构,模块A的上端凸起与模块C的右下角缺口形成嵌合式结构,模块D的左侧凸起与模块A的右上角缺口形成嵌合式结构,停车场构成四列停车位的分布方式;一个模块A、一个模块B、一个模块C和一个模块D 按上述方式构成一个停车组合模块,停车场具有一个停车组合模块或者多个停车组合模块。
停车场或者采用下列方式组合而成:以停车场的平面布置图作为参照,将呈倒立的T形设置的T形模块设为模块A,将呈正立的T形设置的T形模块设为模块B,将模块A沿其轴线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模块设为模块C,将模块A沿其轴线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模块设为模块D;模块B的左侧凸起和模块C的右上角缺口形成嵌合式结构,模块A的上端凸起与模块C的右下角缺口形成嵌合式结构,模块D的左侧凸起与模块A的右上角缺口形成嵌合式结构;停车场构成四列停车位的分布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可以将地坪标高所在的停车区设计为停车入库和停车出库的专用停车位,并且与普通停车位配备相同的停车设备。停车入库和停车出库的专用停车位,可以简称为“入库车位”和“出库车位”,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存车:
一、首先车辆开到地坪标高位于梯井洞口一侧入库车位的升降梳杆上。随后升降设备到达地坪标高,其上的入库架沿着入库车位的车位滑轨进入地面入库车位。入库车位处的升降梳杆下降,车辆落到入库架上。入库架带着车辆回到升降设备上。
二、升降设备在梯井内下降至地下停车区空余车位所在标高。在下降过程中,升降设备上的转动盘开始转动,直至对准所要进入的停车位方向;同时,升降设备上的平移架开始相对升降设备进行平移直至对准所要进入的停车位的水平位置。
三、确认方向与水平位置对准车库中某一停车位时,升降设备的入库架驶入停车位的车位滑轨,沿着车位滑轨进入停车位,此时车位的升降梳杆处于最低位置。
四、入库架进入停车位后,停车位内的升降梳杆升高,直至抬起车辆。随后,入库架返回升降设备。
五、升降设备上的平移架回到升降机构的中间位置,升降设备上的转动盘回正方向。升降设备回到地坪标高进行下一辆车的存车流程,或者移动到设定标高,开始取车流程。
取车:
一、升降设备下降至预取车辆所在停车位的标高,在下降过程中,升降设备上的转动盘开始转动直至对准所要取车的停车位方向;同时,升降设备上的平移架开始相对升降设备进行平移,直至对准所要取车的停车位的水平位置。
二、此时预取车辆位于停车位内的升降梳杆上,升降梳杆处于最高位置。升降设备的入库架沿着停车位的车位滑轨进入车位。升降梳杆下降,直至车辆由入库架托起。入库架载着车辆返回升降设备。
三、升降设备的平移架回到升降设备的中间位置,升降设备的转动盘回正方向。升降设备回到地坪标高。
四、入库架沿着地坪处车位滑轨驶入出库车位,出库车位的升降梳杆提升直至托举起车辆,入库架返回升降设备。升降设备开始进行下一辆的存车流程或者取车流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上述停车场的布局方式及存取车工作过程可知,本实用新型在每个停车区可以停放两个车辆,比每层停放一辆的“一字形”立体车库增加存取效率,节约建设用地。
大规模的停车场往往建设用地不规则,本实用新型的停车模块可以根据使用场地的尺寸进行灵活组合,适用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停车模块采用一个升降设备对应4-8辆汽车的存取,兼顾存取效率与成本,存取更便捷,布局更紧凑。
本实用新型中的每个停车模块均可设计独立设置的入库车位和出库车位,多个停车模块的水平交通通道互不干扰,并行不悖,分布均匀,更适合停车场的规划设计要求。
本实用新型中的升降设备可以实现正反圆周循环转动,可以实现掉头、平移,自动出入库的功能,结构明确、维修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停车场设有楼梯间和管理用房,与停车区合理配比,便于日常运营的维护和检修、应急疏散。
多个独立结构模块通过一定几何规律组合到一起后,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受力的空间结构,具有更合理的力学承载能力,便于建造。
本实用新型的出入口设施,实现自动感应、自动识别、自动引导,具有更好的可靠性。使用时不占用出入口空间,不妨碍通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T形模块车位平面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T形模块的墙梁结构平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L形模块车位平面布置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字形模块车位平面布置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十字形模块车位平面布置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T形模块设备布置平面示意图;
图7是图6的A-A立面图;
图8是图6的B-B立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升降设备平面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C-C立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转动盘平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D-D立面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平移架平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E-E立面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入库架平面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F-F立面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的T形模块出入口平面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典型出入口平面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的预制顶板处于抬起状态时的G-G立面图;
图20是图18中的出入口处于关闭状态时的G-G立面图;
图21是图18中的出入口处于打开状态时的G-G立面图;
图22是图18中的出入口处于关闭状态时的H-H立面图;
图23是图18中的出入口处于打开状态时的H-H立面图;
图24是图18中的出入口处于关闭状态时的I-I立面图;
图25是图18中的出入口处于打开状态时的I-I立面图;
图26是图18中的出入口处于关闭状态时的J-J立面图;
图27是图18中的出入口处于打开状态时的J-J立面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停车场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的停车场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实施例的停车场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中第四实施例的停车场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四实施例的停车场车位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四实施例的停车场墙梁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四实施例的停车场设备装置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四实施例的停车场出入口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中标记:升降区1,升降设备10,升降平台11,平台板111,竖向导轨112,吊柱113,钢索114,转动齿轮115,转动电机116,预埋件117,钢主梁118,钢次梁119,转动盘12,平移滑轨121,转动板122,转轴123,支撑轴承124,转动板加劲肋125,转动板限位板126, 平移架13,入库滑轨131,平移架底盘132,液压缸A133,平移架梳杆134,平移架限位板 135,耳板136,入库架14,入库架梳杆141,入库架底盘142,入库架限位板143,配重块15, 滑轮16,驱动电机17,警示灯18,传动轴19,停车区2,车位滑轨21,升降梳杆22,架立钢23,顶梳齿221,纵向杆222,液压缸B223,防倾脚224,立柱31,墙板32,反主梁33,反次梁34,降板35,门洞36,出入口4,预制顶板41,搁板凹42,预埋螺栓套筒43,构件合页44,螺栓45,合页转轴46,墙梁47,防护杆51,卷帘布52,卷帘杆53,卷帘盒54,第一液压缸55,引导灯56,感应器57,控制电机58,第二液压缸61,第二感应器62,控制盒71,摄像头72,引导屏73,入库区81,出库区82,型钢柱83,型钢梁84,型钢屋面85,预埋板86,管理用房91,楼梯间92,室外地坪93,楼梯墙9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停车模块,包括升降区1和停车区2,停车区2为布置在升降区1的外周方向的多个,每个停车区2与升降区1之间的竖向空间相连通,每个停车区2设置有多层,升降区1的中心位置安装有升降设备10,升降区1设置为矩形,升降区1的至少两条侧边布置有停车区2,单条侧边对应的单层停车区2设定为一个停车单元,每个停车单元并排设置有两个停车位,每个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其所在的升降区1的侧边,每个停车位安装有停车设备;停车设备包括水平布置的车位滑轨21,车位滑轨21固定安装于停车位的中部位置,且车位滑轨21的长度方向与停车位的长度方向的一致,车位滑轨21 朝向升降区1的一端具有悬伸部;车位滑轨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升降梳杆22,升降梳杆22的顶端为预停车辆的车轮支撑工位,每件升降梳杆22包括水平设置的纵向杆222以及用于驱动纵向杆222升降的升降机构,纵向杆222上设置有间隔分布的顶梳齿221;升降设备10包括升降平台11以及驱动升降平台11工作的动力机构,升降平台11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转动盘12,转动盘12与升降平台11之间的转轴123竖向设置于升降区1的中心位置,转动盘12配设有驱动其转动的动力机构,转动盘12上固定安装有平移滑轨121,平移滑轨 121上安装有平移架13,平移架13设置有驱动其沿平移滑轨121作直线往复移动的行走机构;平移架13上安装有入库滑轨131,入库滑轨13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平移架13的行走方向,入库滑轨131上安装有入库架14,通过升降设备10将入库架14移动至与指定的停车位相适配的位置时,入库滑轨131与该停车位中的车位滑轨21相对接,入库架14设置有驱动其沿入库滑轨131及车位滑轨21作直线往复移动的行走机构,入库架1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入库架梳杆141,入库架梳杆141的顶端为转运车辆的车轮支撑工位,入库架梳杆141与升降梳杆22一一相对应,入库架梳杆141的梳齿能够与升降梳杆22中的顶梳齿221形成卡合结构,升降梳杆22的升降机构能够使得顶梳齿221与入库架梳杆141的梳齿在卡合状态与脱离状态之间切换。
由于升降设备10中设置有转动盘,因此为更有效地利用内部空间,升降区1优选设置为方形。在升降设备10的转动结构部分,下部结构为转动盘12,上部结构为平移架13和入库架14,平移架13和入库架14在水平面的投影,均可看做一个矩形结构,因此,要满足升降设备10在升降区1内能够顺畅转动,只需要注意升降设备10的上部结构和升降区1的墙体以及车位滑轨21的悬伸端不产生干涉即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预先使得平移架13移动至居中位置,并控制平移架13的转动在升降设备10的升降过程中进行,升降区1在相邻两层停车区2之间的竖向空间内,可为平移架13的转动提供充足的空间。由于平移架13和入库架14需要随着转动盘12转动,因此入库滑轨131的长度需要短于升降区1的边长,为实现入库滑轨131和车位滑轨21对接,车位滑轨21特意采用了外端悬伸布置的设计。
如图1至图6所示,对于停车区2的布置方式,有多种可选方式,例如:停车区2布置在升降区1的呈相邻布置的两条侧边,可形成L形模块;停车区2布置在升降区1的呈相对布置的两条侧边,可形成一字形模块;停车区2布置在升降区1的三条侧边,可形成T形模块;停车区2布置在升降区1的四条侧边,可形成十字形模块。在升降设备10中,通常需要配置用于起平衡作用的配重块15,对于十字形模块,配重块15可设置在升降区1内部的四个拐角位置;对于其他形式的停车模块,则可将配重块15设置于升降区1未布置有停车区2 的一侧,也可设置在升降区1内部的四个拐角位置。
考虑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方便将多个停车模块进行组合使用,同时兼顾考虑单个停车模块的存取车效率,优选布置方式为:采用T形模块,升降区1的三条侧边分别布置有停车区2;升降平台11的动力机构配设有配重块15,配重块15设置于升降区1未布置有停车区 2的一侧。除去入库车位和出库车位所在楼层,T形模块的每层停车区2可停放6辆汽车。
本实用新型对于地下停车场和地上停车场均可适用。对于地下停车场,一般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具体结构形式如下:升降区1的四个拐角分布布置有立柱31,升降区1未设置有停车区2的侧边设置有用于封闭该侧竖向空间的墙板32;停车区2除去与升降区1相连通的侧边,其它侧边均设置有用于封闭其竖向空间的墙板32;每个停车单元均设置有反主梁33、反次梁34和降板35,反主梁33垂直于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呈水平布置,反主梁33的两端与立柱31相连接,反次梁34沿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呈水平布置,反次梁34的底表面与反主梁 33的底表面平齐,反次梁34的一端与反主梁33相连接,另一端与停车区2的墙板32相连接。
降板35水平布置,并填充满停车区2的墙板32、反主梁33和反次梁34这三者围合成的水平空间;降板35的底表面与反主梁33的底表面平齐,降板35的顶表面低于反主梁33 的顶表面,且同时低于反次梁34的顶表面。T形模块作为地下空间结构时,承受水土水平围合压力和竖向重力,T形模块中的墙板32、立柱31、反主梁33、反次梁34和降板35既为水平承载力体系,也为竖向承载力体系,同时满足T形模块的使用功能。停车区2的墙板32还可选择合适位置设置门洞36,以便于在运行期进入停车位,对其进行检修维护。此外,在上述结构体系中,为方便安装停车位里的停车设备,并使得结构受力可靠,车位滑轨21可通过架立钢23安装在反次梁34的顶端;升降梳杆22则安装在降板35的顶表面。
为方便实施,并且使得简单可靠,停车设备优选采用如下结构形式:升降梳杆22还包括液压缸B223和防倾脚224,防倾脚224固定安装在每个停车单元的地板上,液压缸B223的一端与防倾脚224连接,另一端与纵向杆222连接;在顶梳齿221和纵向杆222这两者之中,纵向杆222位于远离停车位中心线的一侧,顶梳齿221垂直于纵向杆222设置,并朝向靠近停车位中心线的方向悬伸设置;入库架梳杆141的梳齿朝向远离入库架14中心线的方向悬伸设置。
为方便实施,并且使得简单可靠,升降设备10优选采用如下结构形式:升降平台11包括支撑架及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的平台板111,升降区1的四个拐角位置设置有竖向导轨112,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与竖向导轨112一一相对应的吊柱113,吊柱113与竖向导轨112形成滑动配合或者滚动配合,吊柱113通过钢索114与动力牵引机构相连。实施时,动力牵引机构可参照现有技术中的电梯井实施,由钢索114及配重块15平衡升降,竖向导轨112可通过预埋件117设置在升降区1的墙梁47上,竖向导轨用于引导平台板111及其支撑架竖向升降,平台板111的支撑架通常采用钢结构件,可由呈X形分布的钢主梁118和呈正方形分布的钢次梁119构成,钢主梁118和钢次梁119固定连接成整体,平台板111固定装配在支撑架上。此外,在钢索114上还可布置警示灯18,在升降设备10的运行过程中起警示作用。
为方便实施,并且使得简单可靠,转动盘12的结构如下:包括转动板122,转动板122 安装在的平台板111上,并且通过转轴123形成转动连接,平台板111上安装有相对于转轴 123呈对称分布的多个转动齿轮115,转动齿轮115分别配设有转动电机116;转动板122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支撑轴承124,支撑轴承124的内圈与转轴123同轴线,并且支撑轴承124的内圈设置有与转动齿轮115形成啮合的内齿;转动齿轮115一般设置为对称分布的两个,布置在钢主梁118和钢次梁119的夹角处。实施时,由转动电机116驱动转动齿轮115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板122实现正反圆周循环转动,转动齿轮115采用对称分布的方式,可以较好地平衡受力,提高结构可靠性。此外,为提高结构强度,平台板111还可在合适位置增设加劲肋。
为方便实施,并且使得简单可靠,平移架13的结构优选如下:包括平移架底盘132,平移架底盘132上固定安装有液压缸A133,液压缸A133的轴线竖向设置,入库滑轨131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液压缸A133的活塞杆上;平移架底盘132上通过竖向结构件固定安装有平移架梳杆134,平移架梳杆134在竖向结构件的顶端水平设置,平移架梳杆134与入库架梳杆141 一一相对应,入库架梳杆141的梳齿能够与平移架梳杆134的梳齿形成卡合结构,通过平移架底盘132上的液压缸A133控制入库滑轨131升降,能够使得平移架梳杆134的梳齿与入库架梳杆141的梳齿在卡合状态与脱离状态之间切换。在车辆转运过程中,平移架梳杆134和入库架梳杆141能够形成卡合结构,可以提高安全性,具体工作原理可参照升降梳杆22和入库架梳杆141的配合方式。为方便与库口侧壁衔接,平移架13的两侧可增设耳板136。为进一步提高结构可靠性,并且便于控制平移架13的移动行程,平移架13的底部配设有平移架限位板135,配合转动板122上设置的转动板限位板126实现行程限位,转动板限位板126 布置在平移滑轨121的端头位置。为使得简单可靠,平移架13的行走机构可采用滑轮16、传动轴19及驱动电机17实现;同样地,入库架14的行走机构可采用滑轮16、传动轴19及驱动电机17实现。两侧的滑轮16通过传动轴19连接,传动轴19在驱动电机17的驱动下转动。为进一步提高结构可靠性,并且便于控制入库架14的移动轨迹及移动行程,入库架底盘142可增设纵向限位板和横向限位板。纵向限位板用于控制入库架14沿直线移动,横向限位板用于控制入库架14的移动行程。同理,平移架限位板135也包括纵向限位板和横向限位板,一个用于控制平移架13沿直线移动,另一个用于控制平移架13的移动行程。
如图17至图27所示,为了更好地保证停车模块安全运行,停车模块可根据建筑物布置情况增设安全设置。对于地下停车场结构,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如下结构设计:在升降区1 的顶端位置设置有出入口4,出入口4为矩形,并设置在升降区1的中部位置;当升降设备 10移动到设定位置时,出入口4的大小能够允许升降设备10在出入口4沿竖向通行,出入口4 的长边两端与升降区1的侧边相接;出入口4的长边外侧与升降区1的侧边之间的区域分别设置有预制顶板41。
在升降区1的墙梁47顶端内侧预留搁板凹42,在升降区1的墙梁47顶端面位置和预制顶板41顶端面位置分别设置有预埋螺栓套筒43,预制顶板41放置在搁板凹42上,通过构件合页44将预制顶板41和升降区1的墙梁47顶端连接,构件合页44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通过螺栓45与升降区1的墙梁47顶端的预埋螺栓套筒43 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45与预制顶板41顶端的预埋螺栓套筒43固定连接。通过构件合页44实现预制顶板41与墙梁47间的转动连接,从而在检修梯井、打开顶板时避免顶板掉入梯井内。通过活动顶板装置实现了梯井顶部的初步封闭,避免了顶板在使用时和检修时掉入梯井内。
出入口4的两条长边分别配设有长边防护装置,长边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杆51、卷帘布52、卷帘杆53、卷帘盒54、控制电机58、第一液压缸55、引导灯56和感应器57;第一液压缸55固定设置在出入口4长边的两个端头位置,第一液压缸55预埋在升降区1的墙梁47顶端;防护杆51沿着出入口4的长边通长布置,两端固定于第一液压缸55的内筒顶端;防护杆51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引导灯56;防护杆51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感应器57;卷帘盒54安装在预制顶板41的底面靠近出入口4一侧,卷帘杆53和控制电机58设置于卷帘盒54内,控制电机58用于驱动卷帘杆53转动,卷帘杆53的轴向与出入口4的长度方向一致,卷帘布52一端缠绕于卷帘杆53上,卷帘布52另一端固定于防护杆51上。
当升降设备10停留在出入口4所在标高时,可将出入口4看作是关闭状态,当升降设备 10在地下空间运行时,可将出入口4看作是打开状态。出入口4处于关闭状态时,防护杆51 位于预制顶板41上地面位置,卷帘布52收于卷帘盒54内,第一液压缸55的内筒收回于液压缸外筒内。两件防护杆51将梯井顶部空间分割为中间出入口和两侧的人行通道。
出入口4预备打开时,防护杆51上的感应器57对其上方进行感应,防护杆51上的引导灯56闪动,第一液压缸55的内筒伸出,带动防护杆51升起,控制电机58带动卷帘杆53转动,卷帘布52被拉出,从而形成对出入口4长边的防护,随后出入口4打开。卷帘布52的材质选用内设钢丝网的纤维材料,可抵抗平面内平面外的冲击,控制电机58与第一液压缸 55联动使得卷帘布52保持有一定的张力强度。
出入口4关闭后,第一液压缸55的内筒缩回,带动防护杆51下降,控制电机58带动卷帘杆53逆转动,卷帘布52被卷回至卷帘盒54内。
出入口4的两条短边分别配设有短边防护装置,长边防护装置包括第二液压缸61,第二液压缸61在出入口4的短边间隔布置,第二液压缸61预埋在升降区1的墙梁47顶端;第二液压缸61的内筒顶端设置有第二感应器62。当出入口4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液压缸61的内筒收回至液压缸外筒内,顶面与地面齐平。长边防护装置中的防护杆51同时下降至预制顶板41标高,不影响人员走动。出入口4预备打开时,第二液压缸61内筒上的第二感应器62对其上方进行感应,一排液压缸内筒从液压缸外筒内伸出,从而形成对出入口短边的防护,随后出入口打开。由于液压缸的抗水平力能力较强,可以阻止汽车等设备强行通过,起到有效防护作用。当出入口关闭后,一排液压缸内筒缩回至液压缸外筒,与地面平齐。
出入口4的上方配设有上方防护装置。上方防护装置可采用各种具有屋面结构的建筑物实现,优选采用型钢结构,具体地,可包括型钢柱83、型钢梁84和型钢屋面85,型钢柱83 布置在出入口4的四个拐角,不影响升降设备10的正常工作。型钢柱83位于出入口侧边防护装置(由短边防护装置和长边防护装置)的外围,通过预埋板86与墙梁47连接,型钢柱83与型钢梁84刚性连接,型钢屋面85架设于型钢梁84上,型钢屋面85起到保护出入口4 正上方的作用,避免落雨或物体从出入口4正上方落入。型钢柱83与出入口侧边防护装置一同将梯井顶面分割为中间出入口和两侧人行通道,分区使用。
出入口4设置有控制盒71、摄像头72和引导屏73,摄像头72、引导屏73均与控制盒71电气连接,长边防护装置中的控制电机58、第一液压缸55、引导灯56和感应器57均与控制盒71电气连接,短边防护装置中的第二液压缸61、第二感应器62均与控制盒71电气连接。控制盒71可结合现有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实施,用于实现防护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增强防护系统的安全控制能力和使用便捷性。实施时,控制盒71安装于型钢柱83上,引导屏73吊挂于型钢屋面85中间,摄像头72安置于引导屏73下方。
出入口4关闭时,摄像头72监控出入口4周围状态,引导屏73显示摄像头72拍摄内容。控制盒71用于控制液压缸、卷帘电机、感应器57等设备之间的联动、开关和模式切换。
出入口4预备开启时,位于防护杆51上的感应器57和第二液压缸61内筒上的第二感应器62对障碍物进行感应,引导灯56闪烁做出警示,摄像头72对出入口4范围内物体进行智能识别,确保没有物体会位于出入口4边缘。引导屏73显示出入口顶视图。第一液压缸55的内筒升起,带动防护杆51升起,卷帘布52升起。位于短边侧的第二液压缸61的内筒同时升起。出入口4关闭后,所有液压缸内筒缩回,防护杆51落下,卷帘布52收回,引导灯56 关闭闪烁。
出入口4的顶端可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入库区81和出库区82,入库区81和出库区82可以分别独立设置,也可共用一个库区。为提高存取车效率,优选采用独立设置的方式,具体布置方式可按如下结构实现:出入口4的顶端设置有入库区81和出库区82,入库区81位于出入口4的第一短边侧,出库区82位于出入口4的第二短边侧,入库区81和出库区82均正对出入口4设置,入库区81的中部位置和出库区82的中部位置分别设置有停车位,该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出入口4的短边侧,停车位配设有停车设备,停车设备包括水平布置的车位滑轨21,车位滑轨21固定安装于停车位的中部位置,且车位滑轨21的长度方向与停车位的长度方向的一致,车位滑轨21朝向升降区1的一端具有悬伸部;车位滑轨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升降梳杆22,升降梳杆22的顶端为预停车辆的车轮支撑工位,每件升降梳杆 22包括水平设置的纵向杆222以及用于驱动纵向杆222升降的升降机构,纵向杆222上设置有间隔分布的顶梳齿221。
本实用新型的停车模块可以独立实施,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存车:
一、首先车辆开到地坪标高位于梯井洞口一侧入库车位的升降梳杆22上。随后升降设备 10到达地坪标高,其上的入库架14沿着入库车位的车位滑轨21进入地面入库车位。入库车位处的升降梳杆22下降,车辆落到入库架14上。入库架14带着车辆回到升降设备10上。
二、升降设备10在梯井内下降至地下停车区空余车位所在标高。在下降过程中,升降设备10上的转动盘12开始转动,直至对准所要进入的停车位方向;同时,升降设备10上的平移架13开始相对升降设备10进行平移直至对准所要进入的停车位的水平位置。
三、确认方向与水平位置对准车库中某一停车位时,升降设备10的入库架14驶入停车位的车位滑轨21,沿着车位滑轨21进入停车位,此时车位的升降梳杆22处于最低位置。
四、入库架14进入停车位后,停车位内的升降梳杆22升高,直至抬起车辆。随后,入库架14返回升降设备10。
五、升降设备10上的平移架13回到升降机构的中间位置,升降设备10上的转动盘12 回正方向。升降设备10回到地坪标高进行下一辆车的存车流程,或者移动到设定标高,开始取车流程。
取车:
一、升降设备10下降至预取车辆所在停车位的标高,在下降过程中,升降设备10上的转动盘12开始转动直至对准所要取车的停车位方向;同时,升降设备10上的平移架13开始相对升降设备10进行平移,直至对准所要取车的停车位的水平位置。
二、此时预取车辆位于停车位内的升降梳杆22上,升降梳杆22处于最高位置。升降设备10的入库架14沿着停车位的车位滑轨21进入车位。升降梳杆22下降,直至车辆由入库架14托起。入库架14载着车辆返回升降设备10。
三、升降设备10的平移架13回到升降设备10的中间位置,升降设备10的转动盘12回正方向。升降设备10回到地坪标高。
四、入库架14沿着地坪处车位滑轨21驶入出库车位,出库车位的升降梳杆22提升直至托举起车辆,入库架14返回升降设备10。升降设备10开始进行下一辆的存车流程或者取车流程。
根据建设用地的地形情况,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任意数量的上述停车模块进行拼装组合,以构成一个停车场。
优选地,升降区1设置为方形,升降区1的三条侧边分别布置有停车区2,停车模块形成T形模块9。基于T形模块实施时,停车场有如下几种优选结构方式。
如图28所示,停车场采用下列方式组合而成:以停车场的平面布置图作为参照,T形模块9沿直线布置多个,将T形模块9从头到尾依次排序,序号为奇数的T形模块9呈正立的T形设置,序号为偶数的T形模块9呈倒立的T形设置,相邻两个T形模块9形成嵌合式结构;停车场构成两列停车位的分布方式;位于端头的T形模块9的外端缺口位置用于布置管理用房91和楼梯间92。
如图29所示,停车场或者采用下列方式组合而成:以停车场的平面布置图作为参照,将呈倒立的T形设置的T形模块9设为模块A,将呈正立的T形设置的T形模块9设为模块B,将模块A沿其轴线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模块设为模块C,将模块A沿其轴线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模块设为模块D;模块A的右上角缺口和模块B的下端凸起形成嵌合式结构,将模块A和模块B形成的组合构件设定为模块E;该停车场的中部布置一个或者多个模块E,该停车场的前端布置模块C,尾端布置模块D,停车场构成三列停车位的分布方式,模块C与模块E嵌合拼接,在第一列停车位所在的位置形成空格A,模块D与模块E嵌合拼接,在第三列停车位所在的位置形成空格B,若模块E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模块E嵌合拼接,在第二列停车位所在的位置形成空格C,空格A、空格B和空格C用于布置管理用房91和楼梯间92。
如图30所示,停车场或者采用下列方式组合而成:以停车场的平面布置图作为参照,将呈倒立的T形设置的T形模块9设为模块A,将呈正立的T形设置的T形模块9设为模块B,将模块A沿其轴线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模块设为模块C,将模块A沿其轴线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模块设为模块D;模块B的左侧凸起和模块C的右上角缺口形成嵌合式结构,模块A 的上端凸起与模块C的右下角缺口形成嵌合式结构,模块D的左侧凸起与模块A的右上角缺口形成嵌合式结构,停车场构成四列停车位的分布方式;一个模块A、一个模块B、一个模块 C和一个模块D按上述方式构成一个停车组合模块,停车场具有一个停车组合模块或者多个停车组合模块。
停车模块组合后的停车场,每个停车模块均可设计独立设置的出入口通行车道;各车道之间无相互干扰,可并行不悖。布置的管理用房91和楼梯间92可实现运营期的检修、维护和应急疏散。
下面以3×6棋盘式车场为例,介绍多个T形模块组合构成的停车场的建造和使用方式。“棋盘式”是指,由多个方格按照一定规律排列成一个较大的矩形或正方形,如同棋盘的纹样。“3×6”是指,在该停车场的平面布置图中,具有三列、六排,合计18个方格。
如图31至图35所示,该停车场采用下列方式组合而成:以停车场的平面布置图作为参照,将呈倒立的T形设置的T形模块9设为模块A,将呈正立的T形设置的T形模块9设为模块B,将模块A沿其轴线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模块设为模块C,将模块A沿其轴线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模块设为模块D;模块A的右上角缺口和模块B的下端凸起形成嵌合式结构,将模块A和模块B形成的组合构件设定为模块E;该停车场的中部布置一个模块E,该停车场的前端布置模块C,尾端布置模块D,停车场构成三列停车位的分布方式,模块C与模块 E嵌合拼接,在第一列停车位所在的位置形成空格A,模块D与模块E嵌合拼接,在第三列停车位所在的位置形成空格B,空格A和空格B用于布置管理用房91和楼梯间92。
本实用新型在嵌合建造为一个大型整体车场时,通常还需要增加以下设置:在每个T形模块与相邻T形模块共用的墙板中设置墙洞,以在后期安装防护门,用于各个分区的联系与闭合,进而实现整体车场的水平交通。多个T形模块嵌合为整体车场时,形成的空缺方格设置管理用房91和楼梯间92,以实现运营期的可靠竖向交通和维护检修。楼梯间92的顶部设置通道出入口,不影响车辆交通通道。多个T形模块嵌合时形成共用墙体,多个模块嵌合为整体空间受力体系,采用逆作法或深基坑施工工艺整体施工。多个T形模块嵌合后,每个模块升降区1在出入口4两侧设有入库区81和出库区82,并分别设置停车位,停车位内的设备同前文陈述的停车设备。在功能上仍独立使用,独立出入,独立维护,形成防火分区。
Claims (12)
1.停车模块,包括升降区(1)和停车区(2),停车区(2)为布置在升降区(1)的外周方向的多个,每个停车区(2)与升降区(1)之间的竖向空间相连通,每个停车区(2)设置有多层,升降区(1)的中心位置安装有升降设备(10),其特征在于:升降区(1)设置为矩形,升降区(1)的至少两条侧边布置有停车区(2),单条侧边对应的单层停车区(2)设定为一个停车单元,每个停车单元并排设置有两个停车位,每个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均垂直于其所在的升降区(1)的侧边,每个停车位安装有停车设备;
停车设备包括水平布置的车位滑轨(21),车位滑轨(21)固定安装于停车位的中部位置,且车位滑轨(21)的长度方向与停车位的长度方向的一致,车位滑轨(21)朝向升降区(1)的一端具有悬伸部;车位滑轨(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升降梳杆(22),升降梳杆(22)的顶端为预停车辆的车轮支撑工位,每件升降梳杆(22)包括水平设置的纵向杆(222)以及用于驱动纵向杆(222)升降的升降机构,纵向杆(222)上设置有间隔分布的顶梳齿(221);
升降设备(10)包括升降平台(11)以及驱动升降平台(11)工作的动力机构,升降平台(11)上安装有水平设置的转动盘(12),转动盘(12)与升降平台(11)之间的转轴(123)竖向设置于升降区(1)的中心位置,转动盘(12)配设有驱动其转动的动力机构,转动盘(12)上固定安装有平移滑轨(121),平移滑轨(121)上安装有平移架(13),平移架(13)设置有驱动其沿平移滑轨(121)作直线往复移动的行走机构;平移架(13)上安装有入库滑轨(131),入库滑轨(13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平移架(13)的行走方向,入库滑轨(131)上安装有入库架(14),通过升降设备(10)将入库架(14)移动至与指定的停车位相适配的位置时,入库滑轨(131)与该停车位中的车位滑轨(21)相对接,入库架(14)设置有驱动其沿入库滑轨(131)及车位滑轨(21)作直线往复移动的行走机构,入库架(1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入库架梳杆(141),入库架梳杆(141)的顶端为转运车辆的车轮支撑工位,入库架梳杆(141)与升降梳杆(22)一一相对应,入库架梳杆(141)的梳齿能够与升降梳杆(22)中的顶梳齿(221)形成卡合结构,升降梳杆(22)的升降机构能够使得顶梳齿(221)与入库架梳杆(141)的梳齿在卡合状态与脱离状态之间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模块,其特征在于:升降区(1)设置为方形,升降区(1)的三条侧边分别布置有停车区(2);升降平台(11)的动力机构配设有配重块(15),配重块(15)设置于升降区(1)未布置有停车区(2)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模块,其特征在于:升降区(1)的四个拐角分布布置有立柱(31),升降区(1)未设置有停车区(2)的侧边设置有用于封闭该侧竖向空间的墙板(32);
停车区(2)除去与升降区(1)相连通的侧边,其它侧边均设置有用于封闭其竖向空间的墙板(32);
每个停车单元均设置有反主梁(33)、反次梁(34)和降板(35),反主梁(33)垂直于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呈水平布置,反主梁(33)的两端与立柱(31)相连接,
反次梁(34)沿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呈水平布置,反次梁(34)的底表面与反主梁(33)的底表面平齐,反次梁(34)的一端与反主梁(33)相连接,另一端与停车区(2)的墙板(32)相连接;
降板(35)水平布置,并填充满停车区(2)的墙板(32)、反主梁(33)和反次梁(34)这三者围合成的水平空间;降板(35)的底表面与反主梁(33)的底表面平齐,降板(35)的顶表面低于反主梁(33)的顶表面,且同时低于反次梁(34)的顶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停车模块,其特征在于:停车区(2)的墙板(32)设置有门洞(36);车位滑轨(21)通过架立钢(23)安装在反次梁(34)的顶端;升降梳杆(22)安装在降板(35)的顶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模块,其特征在于:升降梳杆(22)还包括液压缸B(223)和防倾脚(224),防倾脚(224)固定安装在每个停车单元的地板上,液压缸B(223)的一端与防倾脚(224)连接,另一端与纵向杆(222)连接;
在顶梳齿(221)和纵向杆(222)这两者之中,纵向杆(222)位于远离停车位中心线的一侧,顶梳齿(221)垂直于纵向杆(222)设置,并朝向靠近停车位中心线的方向悬伸设置;
入库架梳杆(141)的梳齿朝向远离入库架(14)中心线的方向悬伸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模块,其特征在于:升降平台(11)包括支撑架及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的平台板(111),升降区(1)的四个拐角位置设置有竖向导轨(112),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与竖向导轨(112)一一相对应的吊柱(113),吊柱(113)与竖向导轨(112)形成滑动配合或者滚动配合,吊柱(113)通过钢索(114)与动力牵引机构相连;
转动盘(12)包括转动板(122),转动板(122)安装在的平台板(111)上,并且通过转轴(123)形成转动连接,平台板(111)上安装有相对于转轴(123)呈对称分布的多个转动齿轮(115),转动齿轮(115)分别配设有转动电机(116);转动板(122)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支撑轴承(124),支撑轴承(124)的内圈与转轴(123)同轴线,并且支撑轴承(124)的内圈设置有与转动齿轮(115)形成啮合的内齿;
平移架(13)包括平移架底盘(132),平移架底盘(132)上固定安装有液压缸A(133),液压缸A(133)的轴线竖向设置,入库滑轨(131)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液压缸A(133)的活塞杆上;平移架底盘(132)上通过竖向结构件固定安装有平移架梳杆(134),平移架梳杆(134)在竖向结构件的顶端水平设置,平移架梳杆(134)与入库架梳杆(141)一一相对应,入库架梳杆(141)的梳齿能够与平移架梳杆(134)的梳齿形成卡合结构,通过平移架底盘(132) 上的液压缸A(133)控制入库滑轨(131)升降,能够使得平移架梳杆(134)的梳齿与入库架梳杆(141)的梳齿在卡合状态与脱离状态之间切换。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停车模块,其特征在于:在升降区(1)的顶端位置设置有出入口(4),出入口(4)为矩形,并设置在升降区(1)的中部位置;当升降设备(10)移动到设定位置时,出入口(4)的大小能够允许升降设备(10)在出入口(4)沿竖向通行,
出入口(4)的长边两端与升降区(1)的侧边相接;
出入口(4)的长边外侧与升降区(1)的侧边之间的区域分别设置有预制顶板(41);
在升降区(1)的墙梁(47)顶端内侧预留搁板凹(42),在升降区(1)的墙梁(47)顶端面位置和预制顶板(41)顶端面位置分别设置有预埋螺栓套筒(43),预制顶板(41)放置在搁板凹(42)上,通过构件合页(44)将预制顶板(41)和升降区(1)的墙梁(47)顶端连接,构件合页(44)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通过螺栓(45)与升降区(1)的墙梁(47)顶端的预埋螺栓套筒(43)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45)与预制顶板(41)顶端的预埋螺栓套筒(43)固定连接;
出入口(4)的两条长边分别配设有长边防护装置,长边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杆(51)、卷帘布(52)、卷帘杆(53)、卷帘盒(54)、控制电机(58)、第一液压缸(55)、引导灯(56)和感应器(57);第一液压缸(55)固定设置在出入口(4)长边的两个端头位置,第一液压缸(55)预埋在升降区(1)的墙梁(47)顶端;防护杆(51)沿着出入口(4)的长边通长布置,两端固定于第一液压缸(55)的内筒顶端;防护杆(51)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引导灯(56);防护杆(51)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感应器(57);卷帘盒(54)安装在预制顶板(41)的底面靠近出入口(4)一侧,卷帘杆(53)和控制电机(58)设置于卷帘盒(54)内,控制电机(58)用于驱动卷帘杆(53)转动,卷帘杆(53)的轴向与出入口(4)的长度方向一致,卷帘布(52)一端缠绕于卷帘杆(53)上,卷帘布(52)另一端固定于防护杆(51)上;
出入口(4)的两条短边分别配设有短边防护装置,长边防护装置包括第二液压缸(61),第二液压缸(61)在出入口(4)的短边间隔布置,第二液压缸(61)预埋在升降区(1)的墙梁(47)顶端;第二液压缸(61)的内筒顶端设置有第二感应器(62);
出入口(4)的上方配设有上方防护装置;
出入口(4)设置有控制盒(71)、摄像头(72)和引导屏(73),摄像头(72)、引导屏(73)均与控制盒(71)电气连接,长边防护装置中的控制电机(58)、第一液压缸(55)、引导灯(56)和感应器(57)均与控制盒(71)电气连接,短边防护装置中的第二液压缸(61)、第二感应器(62)均与控制盒(71)电气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停车模块,其特征在于:出入口(4)的顶端设置有入库区(81)和出库区(82),入库区(81)位于出入口(4)的第一短边侧,出库区(82)位于出入口(4)的第二短边侧,入库区(81)和出库区(82)均正对出入口(4)设置,入库区(81)的中部位置和出库区(82)的中部位置分别设置有停车位,该停车位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出入口(4)的短边侧,停车位配设有停车设备。
9.停车场,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停车模块,由多个上述停车模块组合而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升降区(1)设置为方形,升降区(1)的三条侧边分别布置有停车区(2),停车模块形成T形模块(9);
停车场由多个上述停车模块组合而成时,停车场采用下列方式组合而成:以停车场的平面布置图作为参照,T形模块(9)沿直线布置多个,将T形模块(9)从头到尾依次排序,序号为奇数的T形模块(9)呈正立的T形设置,序号为偶数的T形模块(9)呈倒立的T形设置,相邻两个T形模块(9)形成嵌合式结构,停车场构成两列停车位的分布方式,位于端头的T形模块(9)的外端缺口位置用于布置管理用房(91)和楼梯间(92)。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升降区(1)设置为方形,升降区(1)的三条侧边分别布置有停车区(2),停车模块形成T形模块(9);
停车场由多个上述停车模块组合而成时,停车场采用下列方式组合而成:以停车场的平面布置图作为参照,将呈倒立的T形设置的T形模块(9)设为模块A,将呈正立的T形设置的T形模块(9)设为模块B,将模块A沿其轴线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模块设为模块C,将模块A沿其轴线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模块设为模块D;模块A的右上角缺口和模块B的下端凸起形成嵌合式结构,将模块A和模块B形成的组合构件设定为模块E;该停车场的中部布置一个或者多个模块E,该停车场的前端布置模块C,尾端布置模块D,停车场构成三列停车位的分布方式,模块C与模块E嵌合拼接,在第一列停车位所在的位置形成空格A,模块D与模块E嵌合拼接,在第三列停车位所在的位置形成空格B,若模块E设置有多个,相邻两个模块E嵌合拼接,在第二列停车位所在的位置形成空格C,空格A、空格B和空格C用于布置管理用房(91)和楼梯间(92)。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升降区(1)设置为方形,升降区(1)的三条侧边分别布置有停车区(2),停车模块形成T形模块(9);
停车场由多个上述停车模块组合而成时,停车场采用下列方式组合而成:以停车场的平面布置图作为参照,将呈倒立的T形设置的T形模块(9)设为模块A,将呈正立的T形设置的T形模块(9)设为模块B,将模块A沿其轴线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模块设为模块C,将模块A沿其轴线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模块设为模块D;模块B的左侧凸起和模块C的右上角缺口形成嵌合式结构,模块A的上端凸起与模块C的右下角缺口形成嵌合式结构,模块D的左侧凸起与模块A的右上角缺口形成嵌合式结构,停车场构成四列停车位的分布方式;一个模块A、一个模块B、一个模块C和一个模块D按上述方式构成一个停车组合模块,停车场具有一个停车组合模块或者多个停车组合模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69752.4U CN212957877U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停车模块及采用该停车模块组合构成的停车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69752.4U CN212957877U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停车模块及采用该停车模块组合构成的停车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957877U true CN212957877U (zh) | 2021-04-13 |
Family
ID=75351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669752.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2957877U (zh) | 2020-08-12 | 2020-08-12 | 停车模块及采用该停车模块组合构成的停车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95787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64719A (zh) * | 2020-08-12 | 2020-10-13 | 陈静 | 停车模块及采用该停车模块组合构成的停车场 |
-
2020
- 2020-08-12 CN CN202021669752.4U patent/CN212957877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64719A (zh) * | 2020-08-12 | 2020-10-13 | 陈静 | 停车模块及采用该停车模块组合构成的停车场 |
CN111764719B (zh) * | 2020-08-12 | 2024-05-14 | 陈静 | 停车模块及采用该停车模块组合构成的停车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69058B (zh) | 一种车位加层装置及用于其的自动挡车装置 | |
US3744193A (en) | High-rise versatile mobile home structure | |
CN104141399B (zh) | 一种半自动立体式地下车库 | |
CN211058233U (zh)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无机房电梯井道 | |
CN108928783B (zh) | 一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用剪式攀爬吊装机 | |
EP0603884B1 (en) | Radial mechanized garage parking system | |
CN102979339B (zh) | 多层地坑式液压驱动的立体车库 | |
CN110424795B (zh) | 一种外挂式立体停车场 | |
CN108625483B (zh) | 一种用于装配式外加电梯井道结构顶升施工的设备 | |
CN212957877U (zh) | 停车模块及采用该停车模块组合构成的停车场 | |
CN106869552B (zh) | 地下旋转式立体车库 | |
CN113443535B (zh) | 用于井道施工的下延式升降设备及其安装方法 | |
CN210735910U (zh) | 适用于装配式外加电梯施工的自提升吊装设备 | |
CN208564098U (zh) | 一种升降穿梭式停车系统 | |
CN111764719B (zh) | 停车模块及采用该停车模块组合构成的停车场 | |
JP7488347B2 (ja) | 立体駐車システム | |
CN212453845U (zh) | 地上宽轿厢旋转升降机 | |
CN202731385U (zh) | 全位立体车库 | |
CN114541728A (zh) | 一种用于装配式结构的轻量化和模块化自爬升外架系统 | |
CN109537951B (zh) | 一种混合电力能源立体车库 | |
CN206769493U (zh) | 地下旋转式立体车库 | |
CN105041019B (zh) | 一种路边立体单列轿车库 | |
CN111877730A (zh) | 一种地下室外墙移动式作业平台 | |
CN111535633B (zh) | 机械停车与固定停车空间耦合系统 | |
CN220791089U (zh) | 一种兼具管理和防淹功能的地铁车站出入口卷帘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14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4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