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01113U - 绕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绕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01113U
CN215101113U CN202120657907.0U CN202120657907U CN215101113U CN 215101113 U CN215101113 U CN 215101113U CN 202120657907 U CN202120657907 U CN 202120657907U CN 215101113 U CN215101113 U CN 215101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clamping
thread
driving
wire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579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润明
谭坚强
邱超文
黄淑菲
肖凯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Guilin Esquel Texti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Guilin Esquel Texti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Guilin Esquel Texti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squel Texti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579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01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01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011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线装置。该绕线装置包括机座、绕线机构、导线机构以及剪切机构,工作时,将纱线经过导线机构引导至第一夹线部件与第二夹线部件之间,夹线驱动部件驱动第一夹线部件抵压在第二夹线部件上,以使第一夹线部件与第二夹线部件配合夹住纱线,绕线驱动部件驱动第一夹线部件与第二夹线部件同步转动设定的圈数,以使纱线缠绕形成线圈,剪切机构将线圈上方的纱线剪断,夹线驱动部件驱动第一夹线部件远离第二夹线部件,即可获得线圈。如此,上述绕线装置和绕线方法能够节省人力,并且提高绕线长度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绕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服装长时间使用后可能出现掉线或者掉纽扣的情况,因此在衣物生产时,往往会配备额外的纱线和纽扣等配件,包装在小袋中并缝制于服装上,以方便用户进行修补。目前,配备的纱线需要由工人在线筒中拉出,手动绕成线圈,以便包装。绕的线长和线圈的大小根据订单的需求确定,一般情况下是绕成直径为3.2~4cm的线圈,线总长一米左右。然而,这种人工绕线的方式耗费人力,且绕线长度难以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绕线装置,以解决人工绕线的方式耗费人力,且绕线长度难以控制的问题。
一种绕线装置,包括:
机座;
绕线机构,包括第一夹线部件、第二夹线部件、夹线驱动部件以及绕线驱动部件,所述第一夹线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线部件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机座上并且相对设置,所述夹线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夹线部件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夹线部件抵压在所述第二夹线部件上,以使所述第一夹线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线部件配合夹住纱线,所述绕线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夹线部件和/或所述第二夹线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线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线部件同步转动,以使所述纱线缠绕形成线圈;
导线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夹线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线部件的上方,用于引导纱线;以及
剪切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座上,用于剪断纱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线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夹线部件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线部件转动,所述第一夹线部件能够通过摩擦力带动所述第二夹线部件同步转动,所述夹线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绕线驱动部件,以用于驱动所述绕线驱动部件和所述第一夹线部件整体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线部件的尺寸随靠近所述第二夹线部件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夹线部件的尺寸随靠近所述第一夹线部件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线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线部件用于配合的端部(即所述第一夹线部件靠近所述第二夹线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线部件靠近所述第一夹线部件的一端)相互吻合对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线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线部件用于配合的端部均为圆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勾线机构,所述勾线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座上,所述勾线机构用于在所述剪切机构剪线之前勾住所述线圈上方的纱线并拉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勾线机构包括伸缩驱动部件以及勾线部件,所述伸缩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勾线部件,以用于驱动所述部件伸出或复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勾线部件在沿着机座的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导线机构和所述剪切机构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线机构具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沿着机座的竖直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线机构还具有吹风孔,所述吹风孔连通于所述穿线孔,用于向所述穿线孔的下端开口吹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吹风机构,所述吹风机构连通于所述吹风孔,以用于向所述吹风孔中吹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收料机构,所述收料机构在所述机座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夹线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线部件的下方,所述收料机构用于承接所述线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料机构包括收料滑槽,所述收料滑槽倾斜于水平面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纱筒座,所述纱筒座设置在所述机座上,所述纱筒座用于放置纱筒。
与现有方案相比,上述绕线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绕线装置包括机座、绕线机构、导线机构以及剪切机构,工作时,将纱线经过导线机构引导至第一夹线部件与第二夹线部件之间,夹线驱动部件驱动第一夹线部件抵压在第二夹线部件上,以使第一夹线部件与第二夹线部件配合夹住纱线,绕线驱动部件驱动第一夹线部件与第二夹线部件同步转动设定的圈数,以使纱线缠绕形成线圈,剪切机构将线圈上方的纱线剪断,夹线驱动部件驱动第一夹线部件远离第二夹线部件,即可获得线圈。如此,上述绕线装置能够节省人力,并且提高绕线长度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绕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绕线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绕线装置;110、机座;120、绕线机构;130、导线机构;140、剪切机构;150、勾线机构;160、收料机构;170、纱筒座;121、第一夹线部件; 122、第二夹线部件;123、夹线驱动部件;124、绕线驱动部件;131、穿线孔; 132、吹风孔;151、伸缩驱动部件;152、勾线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绕线装置100包括机座110、绕线机构120、导线机构130以及剪切机构140。
其中,绕线机构120包括第一夹线部件121、第二夹线部件122、夹线驱动部件123以及绕线驱动部件124。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可转动设置在机座110上并且相对设置。夹线驱动部件123连接于第一夹线部件121 以用于驱动第一夹线部件121抵压在第二夹线部件122上,以使第一夹线部件 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配合夹住纱线。绕线驱动部件124用于驱动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同步转动,以使纱线缠绕形成线圈。
导线机构130设置在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的上方,用于引导纱线至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之间。
剪切机构140设置在机座110上,用于在绕线机构120绕线形成线圈之后将线圈上方的纱线剪断。
上述绕线装置100包括机座110、绕线机构120、导线机构130以及剪切机构140,工作时,将纱线经过导线机构130引导至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之间,夹线驱动部件123驱动第一夹线部件121抵压在第二夹线部件 122上,以使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配合夹住纱线,绕线驱动部件124驱动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同步转动设定的圈数,以使纱线缠绕形成线圈,剪切机构140将线圈上方的纱线剪断,夹线驱动部件123 驱动第一夹线部件121远离第二夹线部件122,即可获得线圈。如此,上述绕线装置100能够节省人力,并且提高绕线长度的准确性。
在图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绕线驱动部件124连接于第一夹线部件121,以用于驱动第一夹线部件121转动,第一夹线部件121能够通过摩擦力带动第二夹线部件122同步转动。夹线驱动部件123连接于绕线驱动部件124,以用于驱动绕线驱动部件124和第一夹线部件121整体移动。可以理解,在其他示例中,绕线驱动部件124也可以分别连接并驱动第一夹线部件121和第二夹线部件 122,或者仅连接并驱动第二夹线部件122。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示例中,第一夹线部件121的尺寸随靠近第二夹线部件122逐渐减小,第二夹线部件122的尺寸随靠近第一夹线部件121逐渐减小。如此,纱线能够在第一夹线部件121和第二夹线部件122对接位置缠绕形成线圈。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示例中,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用于配合的端部(即第一夹线部件121靠近第二夹线部件122的一端与第二夹线部件122靠近第一夹线部件121的一端)吻合对接且尺寸和形状一致。
在图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用于配合的端部均为圆形。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剪切机构140包括剪切驱动部件、第一切刀以及第二切刀。在绕线完成后,剪切驱动部件驱动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靠拢,切断线圈上方的纱线。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示例中,绕线装置100还包括勾线机构150,勾线机构150设置在机座110上,勾线机构150用于在剪切机构140剪线之前勾住线圈上方的纱线并拉长。在本示例中,在剪切机构140剪线之前将纱线并拉长,则在剪线之后纱线足够长,使得线头位于第一夹线部件121和第二夹线部件122 之间。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示例中,勾线机构150包括伸缩驱动部件151以及勾线部件152,勾线部件152用于勾住纱线,伸缩驱动部件151连接于勾线部件 152,以用于驱动部件伸出或缩回。
在图示的具体示例中,勾线部件152在沿着机座110的竖直方向上位于导线机构130和剪切机构140之间。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示例中,导线机构130具有穿线孔131,穿线孔 131沿着机座110的竖直方向延伸。如此,纱线穿过穿线孔131,自然下垂至第一夹线部件121和第二夹线部件122之间。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示例中,导线机构130还具有吹风孔132,吹风孔 132连通于穿线孔131,用于向穿线孔131的下端开口吹风。
在图示的具体示例中,吹风孔132为一倾斜设置的通孔,例如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80°,吹风孔132的上端开口位于穿线孔131的上端开口的一侧,吹风孔132的下端开口连通于穿线孔131的两端之间的位置。
通过吹风,纱线在风力作用下下垂。在图示的具体示例中,被勾线机构150 拉至一旁的纱线在剪线之后,又被吹至第一夹线部件121和第二夹线部件122 之间,以便后续工作。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示例中,绕线装置100还包括吹风机构(图中未示出),吹风机构连通于吹风孔132,以用于向吹风孔132中吹风。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示例中,绕线装置100还包括收料机构160。收料机构160在机座110上并位于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的下方,收料机构160用于承接线圈。
在图示的具体示例中,收料机构160包括收料滑槽,收料滑槽倾斜于水平面设置。线圈落至收料滑槽后可自动滑动至下方进行集中收料。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示例中,绕线装置100还包括纱筒座170,纱筒座 170设置在机座110上,纱筒座170用于放置纱筒。
在其中一个示例中,绕线装置100还包括防护罩(图中未示出),防护罩设置在机座110上。防护罩具有容置绕线机构120、导线机构130及剪切机构140 的工作空间。防护罩防止操作人员在机器生产过程中受到伤害。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绕线方法,使用上述任一示例的绕线装置100,该绕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纱线经过导线机构130引导至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之间;
步骤S2,控制夹线驱动部件123驱动第一夹线部件121抵压在第二夹线部件122上,以使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配合夹住纱线;
步骤S3,控制绕线驱动部件124驱动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 同步转动设定的圈数;
步骤S4,控制剪切机构140剪断纱线以得到线圈;
步骤S5,控制夹线驱动部件123驱动第一夹线部件121远离第二夹线部件 122。
以下以一具体示例的绕线装置100及其工作流程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具体示例的绕线装置100包括机座110、纱筒座170、绕线机构120、导线机构130、勾线机构150、吹风机构、剪切机构140以及收料机构160。
纱筒座170设置在机座110上,纱筒座170用于放置纱筒。
绕线机构120包括第一夹线部件121、第二夹线部件122、夹线驱动部件123 以及绕线驱动部件124。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可转动设置在机座110上并且相对设置。夹线驱动部件123连接于绕线驱动部件124,以用于驱动绕线驱动部件124和第一夹线部件121整体移动。第一夹线部件121移动时可抵压在第二夹线部件122上,以使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配合夹住纱线。绕线驱动部件124连接于第一夹线部件121,以用于驱动第一夹线部件121转动,第一夹线部件121能够通过摩擦力带动第二夹线部件122同步转动,以使纱线缠绕形成线圈。
第一夹线部件121的尺寸随靠近第二夹线部件122逐渐减小,第二夹线部件122的尺寸随靠近第一夹线部件121逐渐减小。第一夹线部件121靠近第二夹线部件122的一端与第二夹线部件122靠近第一夹线部件121的一端吻合对接且为尺寸一致的圆形。
导线机构130设置在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的上方。导线机构130具有穿线孔131和吹风孔132,穿线孔131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吹风孔 132为倾斜设置的通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0°,吹风孔132连通于穿线孔131,用于向穿线孔131的下端开口吹风。吹风机构连通于吹风孔132,以用于向吹风孔132中吹风。
剪切机构140设置在机座110上,剪切机构140包括剪切驱动部件、第一切刀以及第二切刀。在绕线完成后,剪切驱动部件驱动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靠拢,切断线圈上方的纱线。
勾线机构150设置在机座110上,勾线机构150用于在剪切机构140剪线之前勾住线圈上方的纱线并拉长。
勾线机构150包括伸缩驱动部件151以及勾线部件152,勾线部件152用于勾住纱线,伸缩驱动部件151连接于勾线部件152,以用于驱动部件伸出或缩回。
收料机构160包括收料滑槽,收料滑槽设置在机座110上并位于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的下方,倾斜于水平面设置。
该具体示例的绕线装置100的工作流程如下:
人工先将纱线穿过穿线孔131,此时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 处于分离状态,纱线穿过线孔之后,线头处于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之间。
按下启动按钮,机器开始工作,第一夹线部件121移动至第二夹线部件122,两者配合夹住纱线,然后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同步转动,按照需要的线长由电机控制转动的圈数。
绕线完成之后,勾线机构150勾住纱线,并把纱线从穿线孔131拉长出来。
剪切机构140动作剪断纱线,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分离,松开线圈,线圈掉落到收料滑槽进行收料。
勾线机构150复位,穿线孔131旁边的吹风孔132开始吹风,将线头吹到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之间。
如此,设备自动往复运行进行绕圈,直到按下停止按钮。
上述绕线装置100包括机座110、绕线机构120、导线机构130以及剪切机构140,工作时,将纱线经过导线机构130引导至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之间,夹线驱动部件123驱动第一夹线部件121抵压在第二夹线部件 122上,以使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配合夹住纱线,绕线驱动部件124驱动第一夹线部件121与第二夹线部件122同步转动设定的圈数,以使纱线缠绕形成线圈,剪切机构140将线圈上方的纱线剪断,夹线驱动部件123 驱动第一夹线部件121远离第二夹线部件122,即可获得线圈。如此,上述绕线装置100能够节省人力,并且提高绕线长度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座;
绕线机构,包括第一夹线部件、第二夹线部件、夹线驱动部件以及绕线驱动部件,所述第一夹线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线部件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机座上并且相对设置,所述夹线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夹线部件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夹线部件抵压在所述第二夹线部件上,以使所述第一夹线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线部件配合夹住纱线,所述绕线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夹线部件和/或所述第二夹线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线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线部件同步转动,以使所述纱线缠绕形成线圈;
导线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夹线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线部件的上方,用于引导纱线;以及
剪切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座上,用于剪断纱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夹线部件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线部件转动,所述第一夹线部件能够通过摩擦力带动所述第二夹线部件同步转动,所述夹线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绕线驱动部件,以用于驱动所述绕线驱动部件和所述第一夹线部件整体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线部件的尺寸随靠近所述第二夹线部件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夹线部件的尺寸随靠近所述第一夹线部件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线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线部件用于配合的端部相互吻合对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线部件与所述第二夹线部件用于配合的端部均为圆形。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装置还包括勾线机构,所述勾线机构设置在所述机座上,所述勾线机构用于在所述剪切机构剪线之前勾住所述线圈上方的纱线并拉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线机构包括伸缩驱动部件以及勾线部件,所述伸缩驱动部件连接于所述勾线部件,以用于驱动所述部件伸出或复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勾线部件在沿着机座的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导线机构和所述剪切机构之间。
9.如权利要求1~5、7、8中任一项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机构具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沿着机座的竖直方向延伸。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机构还具有吹风孔,所述吹风孔连通于所述穿线孔,用于向所述穿线孔的下端开口吹风。
CN202120657907.0U 2021-03-31 2021-03-31 绕线装置 Active CN215101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7907.0U CN215101113U (zh) 2021-03-31 2021-03-31 绕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7907.0U CN215101113U (zh) 2021-03-31 2021-03-31 绕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01113U true CN215101113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46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57907.0U Active CN215101113U (zh) 2021-03-31 2021-03-31 绕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011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101113U (zh) 绕线装置
JPH08173676A (ja) ミシンの糸端処理装置
JPH07110745B2 (ja) 糸の自動結束装置
TWI753871B (zh) 用於產生線跡起始面線的方法和用於實施該方法的組件,和具有該組件的縫紉機
US7488011B2 (en) Button wrapping and kno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13233250A (zh) 绕线装置及绕线方法
JP4686322B2 (ja) 自動綴じ結び機
KR200482460Y1 (ko) 재봉틀 및 이 재봉틀로 솔기의 시작부를 재봉하는 방법
CN108442048B (zh) 一种安全带带销装配设备
CN109371584B (zh) 一种缝制送线装置
CN215666308U (zh) 打线设备
CN214612983U (zh) 一种服装生产用线绳套结定长剪断设备
JP4686323B2 (ja) 自動吊輪縫い機
WO202206600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ying a knot
CN220099374U (zh) 一种平缝式缝纫设备自动接底线装置
CN110670253A (zh) 自动松紧带拼缝缝纫机
CN106120189B (zh) 能自动剪线及修剪线头的电脑绗缝机机头及其控制方法
CN205973186U (zh) 一种自动卷带设备
CN214244805U (zh) 一种自动绕花式绳头装置
CN113232264B (zh) 一种塑料定型丝自动打结组件
CN216945599U (zh) 绕线机
CN113526239B (zh) 打线设备及打线方法
JP3663739B2 (ja) ミシンの縫糸処理装置
JP2813311B2 (ja) ミシンの生地さばき装置
CN216969113U (zh) 一种用于线装机的对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