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97828U - 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 - Google Patents

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97828U
CN215097828U CN202120646665.5U CN202120646665U CN215097828U CN 215097828 U CN215097828 U CN 215097828U CN 202120646665 U CN202120646665 U CN 202120646665U CN 215097828 U CN215097828 U CN 2150978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longitudinal beam
vehicle body
fixedly connecte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4666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岳志强
王丽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4666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978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978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978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其设在由纵梁外板和纵梁内板扣合形成的内腔中。该结构加强件具有向纵梁内板一侧凸出的主体部,以及分设于主体部两侧的翻边部,并且,主体部的凸出端与纵梁内板固连,各侧的翻边部分别与纵梁外板和纵梁内板的两扣合部位固连。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在纵梁的内腔中形成三点固连的支撑,适合设于车身纵梁的中段内腔中,从而有利于车身纵梁中段强度和刚度的提升。

Description

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
背景技术
在承载式车型车身的纵梁结构设计中,作为车身重量整体承载结构,纵梁骨架设计至关重要。随着汽车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车辆需求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出行代步,也已成为人们放松、休闲、娱乐时经常使用的重要空间;因此,车身纵梁骨架强度的设计非常重要,其强度和刚度要求对承载式车身的性能极为重要。车身纵梁强度提升,可有效衰减动力总成、行驶系激励起振动传递至车身,降低车内振动轰鸣问题;也可避免车型行驶在复杂路况时,不会发生扭转变形或开裂,提升车辆的耐久性。
现有的承载式车身纵梁骨架结构设计,仅在车身A\B\C\D柱底部布置连接部,并就该连接部增设加强结构;但是,随着车型轴距的不断加大,A\B\C\D柱以及机舱纵梁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加,其强度刚度不断降低,这对于两个连接部之间的纵梁的中段部分的强度形成严峻的考验。纵梁中段部分对振动和噪声衰减能力逐步降低,抗扭转变形和避免开裂的能力逐步减小。因此,有必要对该段的纵梁设置必要的加强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以提供一种适合设于车身纵梁中段的内腔中的结构加强件,从而利于对车身纵梁中段的强度和刚度的提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设于由纵梁外板和纵梁内板扣合形成的内腔中,所述结构加强件具有向纵梁内板一侧凸出的主体部,以及分设于所述主体部两侧的翻边部,且所述主体部的凸出端与所述纵梁内板固连,各侧的翻边部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纵梁外板和所述纵梁内板的扣合部位固连。
进一步的,沿所述车身纵梁的长度方向,于所述凸出端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固连凸起,所述凸出端经所述固连凸起与所述纵梁内板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纵梁内板具有底壁,固连于所述底壁两相对侧的侧壁,以及分别固连于各所述侧壁上的翻边;所述主体部包括底板,以及分别固连于所述底板两相对侧的侧板;所述凸出端由所述底板构成,并与所述底壁固连,且两所述侧板分别和与之同侧的所述侧壁间隔设置,并于其一所述侧板上成型有向着同侧的所述侧壁隆起的拱形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拱形凸起与所述底壁之间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拱形凸起成型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拱形凸起所处一侧的所述翻边部的相交部位。
进一步的,所述拱形凸起一侧的所述翻边部的内侧部分与所述纵梁外板之间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于所述车身纵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拱形凸起位于所述结构加强件的中部。
进一步的,两所述侧板之间设有支撑于两者之间的立柱。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为分设于所述结构加强件两端的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拱形凸起位于两所述立柱之间,并由一端的所述立柱延展至另一端的所述立柱。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设在车身纵梁的内腔内,结构加强件的主体部的凸出端抵接在纵梁内板上,结构加强件的两侧的翻边部分别与纵梁外板和纵梁内板的两处扣合部位固连;这种设计适合结构加强件在内腔中的设置,而且,结构加强件可在纵梁外板和纵梁内板之间形成强力的支撑加固,由其是将结构加强件设于车身纵梁中段强度较弱的部位时,有利于提升车身纵梁中段的强度和刚度。
此外,在凸出端间隔设置多个固连凸起,用于和纵梁内板的内壁固连,适合于结构加强件和纵梁内板之间的多个固定点位的点焊连接,有利于结构加强件和纵梁内板之间的固连加工操作。
同时,结构加强件和纵梁内板均采用类似于“几”字型的截面形状,内外套设地扣合固连于纵梁外板上,侧板和侧壁并行设置,从而使侧板起到对侧壁的加强效果,车身纵梁在其自身宽度方向上的强度得到提升;在一个侧板上加设隆起的拱形凸起,则有利于提高侧板自身的强度,进而使结构加强件的自身刚度更为可靠,配合结构加强件的整体形状,使结构加强件可在车身纵梁的高度方向上对车身纵梁起到强有力的加固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内设有结构加强件的车身纵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结构加强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D-D所示部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所示视角下的结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所示视角下的结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C所示视角下的结构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纵梁外板;100、外板侧边;101、连接部;2、纵梁内板;200、翻边;201、底壁;202、侧壁;
3、结构加强件;300、翻边部;301、侧板;302、底板;3020、固连凸起;、;304、拱形凸起;、;306、端部侧板;307、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亦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适合设置在车身纵梁中段的内腔内,从而有利于提升车身纵梁中段的强度和刚度。
该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设于由纵梁外板和纵梁内板扣合形成的内腔中,具有向纵梁内板一侧凸出的主体部,以及分设于主体部两侧的翻边部;并且,主体部的凸出端与纵梁内板固连,各侧的翻边部分别与相应侧的纵梁外板和纵梁内板的扣合部位固连。
基于上述的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车身纵梁及其结构加强件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
作为车辆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身纵梁对车辆的整体强度起到关键作用,有助于提升车辆的耐久度;而且,车身纵梁强度的提升还利于有效衰减动力总成振动到车身的传递,以改善车内的振动轰鸣问题。如图1所示,车身纵梁具有一定的长度,在车身纵梁上设置有连接部101,以与车辆的A\B\C\D柱等连接,在两个连接部101之间的中段部位,车身纵梁的自身强度较弱,本实施例的结构加强件3就是设置在该中段的内腔内,以使车身纵梁的中段强度和刚性得到加强。
如图2并结合图1和图3所示,结构加强件3沿车身纵梁的长度方向布置,并具有和车身纵梁一致的长度方向,在结构加强件3的主体部的凸出端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固连凸起3020,凸出端经固连凸起3020与纵梁内板2的底壁201固连。在凸出端间隔设置多个固连凸起3020,用于和纵梁内板2的内壁固连,适合于结构加强件3和纵梁内板2之间的多个固定点位的点焊连接,有利于结构加强件3和纵梁内板2之间的固连加工操作。
为了便于对车身纵梁以及结构加强件3整体结构构造的理解,下面对纵梁外板1、纵梁内板2和结构加强件3的具体配置结构加以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下述的具体结构的设置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其中,纵梁外板1为长条板装,具有位于两侧的外板侧边100,连接部101一体成型或者固装于纵梁外板1上。纵梁内板2具有底壁201,固连于底壁201两相对侧的侧壁202,以及分别固连于各侧壁202上的翻边200。翻边200和外板侧边100贴合固连,结构加强件3的两个翻边部300夹持于两组外板侧边100和翻边200之间,优选三者焊接固连。对于结构加强件3的主体部,包括底板302,以及分别固连于底板302两相对侧的侧板301;凸出端由底板302构成,并与底壁201固连。
优选地,两个侧板301分别和与之同侧的侧壁202间隔设置,同时,在一个侧板301上成型有向着同侧的侧壁202隆起的拱形凸起304。结构加强件3和纵梁内板2均采用类似于“几”字型的截面形状,内外套设地扣合固连于纵梁外板1上,侧板301和侧壁202并行设置,从而使侧板301起到对侧壁202的加强效果,车身纵梁在其自身宽度方向(即图2中B所示的方向)上的强度得到提升;在一个侧板301上加设隆起的拱形凸起304,则有利于提高侧板301自身的强度,进而使结构加强件3的自身刚度更为可靠,配合结构加强件3的整体形状,使结构加强件3可在车身纵梁的高度方向(即图2中A所示的方向)上对车身纵梁起到强有力的加固效果。
基于上述的结构设置,拱形凸起304的布置位置和数量可以调整,优选地,在车身纵梁的长度方向(即结构加强件3的自身长度方向)上,拱形凸起304设置在结构加强件3的中部,并仅设置一个拱形凸起304。将拱形凸起304设置在结构加强件3长度方向上的中部,可使结构加强件3的整体强度分布更为均衡。
此外,如图3所示,拱形凸起304与底壁201之间间隔设置。在拱形凸起304与底壁201之间预留间隔,可避免拱形凸起304干涉底板302和底壁201的相互抵接。
如图2并结合图4、图5所示,结构加强件3优选采用板材一体冲压成型,基于这种加工方式,优选将拱形凸起304设置成型于主体部和拱形凸起304所处一侧的翻边部300的相交部位。这样可有效加固侧板301和翻边部300之间的连接强度,也利于结构加强件3自身强度和刚性的提高。
考虑到结构加强件3在内腔中的装配就位要求,如图3并图5、图6所示,拱形凸起304一侧的翻边部300的内侧部分(图5中a所示部分)与纵梁外板1之间间隔设置。由于设置有拱形凸起304的翻边部300的宽度尺寸较大,翻边部300除了边缘部位被夹持固定在纵梁外板1的外板侧边100和纵梁内板2的翻边200之间外,翻边部300的内侧部分或具有加大的面积和纵梁外板1正对,在该内侧部分和纵梁外板1之间预留间隔,可有效防止该部分紧密贴合纵梁外板1,从而影响翻边部300边缘在外板侧边100和翻边200之间的装配就位。
如图2并图5和图6所示,为进一步提高结构加强件3在自身高度方向上的强度。在两侧板301之间设有支撑于两者之间的立柱307。这样立柱307可以对两个侧板301形成支撑,以有效防止侧板301的内凹变形。
优选地,立柱307为分设于结构加强件3两端的两个。在每个侧板301两端预留两个端部侧板306,立柱307穿设在正对的两个端部侧板306之间,采用铆接、焊接等方式实现立柱307和端部侧板306的固连。基于立柱307的布置情况,将拱形凸起304设置于两立柱307之间,并由一端的立柱307延展至另一端的立柱307,从而对其所在的侧板301的整体形成强有力的结构加固。在结构加强件3的两端分设两个立柱307,配合延展于两立柱307之间的拱形凸起304,形成类似于桥墩和桥拱的配合结构,可使结构加强件3的整体强度进一步加强。
本实施例所述的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设置在车身纵梁的内腔中内,结构加强件3的主体部的凸出端抵接于纵梁内板2上,结构加强件3的两侧的翻边部300分别与纵梁外板1和纵梁内板2的两处扣合部位固连,适合结构加强件3在内腔中的设置,且结构加强件3可在纵梁外板1和纵梁内板2之间形成强力的支撑加固,由其是将结构加强件3设于车身纵梁中段强度较弱的部位时,有利于提升车身纵梁中段的强度和刚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设于由纵梁外板(1)和纵梁内板(2)扣合形成的内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加强件(3)具有向纵梁内板(2)一侧凸出的主体部,以及分设于所述主体部两侧的翻边部(300),且所述主体部的凸出端与所述纵梁内板(2)固连,各侧的翻边部(300)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纵梁外板(1)和所述纵梁内板(2)的扣合部位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车身纵梁的长度方向,于所述凸出端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固连凸起(3020),所述凸出端经所述固连凸起(3020)与所述纵梁内板(2)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内板(2)具有底壁(201),固连于所述底壁(201)两相对侧的侧壁(202),以及分别固连于各所述侧壁(202)上的翻边(200);所述主体部包括底板(302),以及分别固连于所述底板(302)两相对侧的侧板(301);所述凸出端由所述底板(302)构成,并与所述底壁(201)固连,且两所述侧板(301)分别和与之同侧的所述侧壁(202)间隔设置,并于其一所述侧板(301)上成型有向着同侧的所述侧壁(202)隆起的拱形凸起(30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凸起(304)与所述底壁(201)之间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凸起(304)成型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拱形凸起(304)所处一侧的所述翻边部(300)的相交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凸起(304)一侧的所述翻边部(300)的内侧部分与所述纵梁外板(1)之间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车身纵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拱形凸起(304)位于所述结构加强件(3)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侧板(301)之间设有支撑于两者之间的立柱(30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07)为分设于所述结构加强件(3)两端的两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凸起(304)位于两所述立柱(307)之间,并由一端的所述立柱(307)延展至另一端的所述立柱(307)。
CN202120646665.5U 2021-03-30 2021-03-30 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 Active CN2150978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46665.5U CN215097828U (zh) 2021-03-30 2021-03-30 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46665.5U CN215097828U (zh) 2021-03-30 2021-03-30 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97828U true CN215097828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45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46665.5U Active CN215097828U (zh) 2021-03-30 2021-03-30 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978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097828U (zh) 车身纵梁的结构加强件
CN111806480B (zh) 轨道车辆侧墙及轨道车辆
CN211731598U (zh) 一种纵梁后段连接结构
CN209921435U (zh) D柱上接头结构
CN217415913U (zh) 下车身后部结构
CN212605448U (zh) B柱、加强组件及汽车
CN210707614U (zh) 一种前纵梁结构
CN211731603U (zh) 驾驶室地板钣金总成及重型卡车
CN218431410U (zh) 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18558962U (zh) 后悬架安装点结构及非承载式汽车
CN218662099U (zh) 中后地板的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8662098U (zh) 中后地板总成及汽车
CN218786032U (zh) 汽车的中地板、中后地板总成及汽车
CN218536873U (zh) 机舱边梁与纵梁连接总成及车辆
CN117622324A (zh) 副车架的加强板组件、副车架和车辆
CN218558648U (zh) 后排儿童座椅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7778766U (zh) 车身上纵梁、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9192359U (zh) 后地板纵梁与轮罩前连接板间的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18703499U (zh) 门槛梁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21393690U (zh) 车辆的后副车架以及车辆
CN218662040U (zh) 汽车后副车架及汽车
CN219382628U (zh) 后地板骨架结构、后地板总成及车辆
CN218287893U (zh) 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9192050U (zh) 汽车外后视镜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9601429U (zh) 连接组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