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93215U - 中板安装固定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中板安装固定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93215U
CN215093215U CN202120228038.XU CN202120228038U CN215093215U CN 215093215 U CN215093215 U CN 215093215U CN 202120228038 U CN202120228038 U CN 202120228038U CN 215093215 U CN215093215 U CN 2150932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ddle plate
clamping
sliding block
fac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2803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庆涛
郝桂侠
郭小飞
贾永胜
杨小亮
高龙
戴培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Zhongshan Energy Saving Tianr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Zhongshan Energy Saving Tianr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Zhongshan Energy Saving Tianr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Zhongshan Energy Saving Tianr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2803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932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932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932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pping Jigs, Holding Jigs, And Positioning Ji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中板安装固定支架,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夹紧主体,所述夹紧主体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夹紧主体的上端面设有中板凹槽,所述夹紧主体的内部设有工作腔,所述中板凹槽的下端面设有转动夹紧腔,所述工作腔与转动夹紧腔连通,所述工作腔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转动夹紧腔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柱,在使用时,通过手动把中板放置在中板凹槽内,通过手动对动力装置施加作用力,动力装置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转动的同时与螺纹孔配合,能够带动滑动块沿着工作腔滑动,滑动块移动时能够使L形夹块以固定柱为圆心转动,L形夹块在转动时能够对放置在中板凹槽内的中板进行夹紧固定。

Description

中板安装固定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中板安装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装配是一个汉语词语,指将零件按规定的技术要求组装起来,并经过调试、检验使之成为合格产品的过程,装配始于装配图纸的设计,产品都是由若干个零件和部件组成的。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个零件接合成部件或将若干个零件和部件接合成产品的劳动过程,称为装配。前者称为部件装配,后者称为总装配。它一般包括装配、调整、检验和试验、涂装、包装等工作,部件组装到中板时,需扶着中板不能倾倒;此时需2人配合,1人扶着中板另外1人进行部件固定,增加1人,增加人力成品,增加劳动强度,增加组装工时,为此我们提出中板安装固定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中板安装固定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中板安装固定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夹紧主体,所述夹紧主体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夹紧主体的上端面设有中板凹槽,所述夹紧主体的内部设有工作腔,所述中板凹槽的下端面设有转动夹紧腔,所述工作腔与转动夹紧腔连通,所述工作腔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转动夹紧腔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L形夹块,所述滑动块靠近L形夹块的端面为倾斜面,所述L形夹块靠近滑动块的一端与滑动块的倾斜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远离L形夹块的端面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转动贯穿夹紧主体的侧壁,所述螺纹杆位于夹紧主体外侧的端面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夹紧主体的上端面设有辅助固定装置。
优选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转动轮,所述转动轮与螺纹杆远离L形夹块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轮远离螺纹杆端面的边缘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辅助固定装置包括辅助杆,所述辅助杆固定连接在夹紧主体的上端面且位于中板凹槽的一侧,所述辅助杆靠近中板凹槽的端面设有中板辅助槽。
优选的,所述L形夹块远离滑动块的一端设有防滑纹,所述L形夹块靠近动力装置的端面与转动夹紧腔的侧壁等距连接有多个压缩弹簧。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端面中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远离底座的端面与夹紧主体的外部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夹紧主体的两侧边缘对称滑动贯穿有限位杆,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两侧对称设有与限位杆配合使用的限位孔。
优选的,所述滑动块为矩形滑动块,所述工作腔为矩形滑动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中板安装固定支架,在使用时,通过手动把中板放置在中板凹槽内,通过手动对动力装置施加作用力,动力装置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转动的同时与螺纹孔配合,能够带动滑动块沿着工作腔滑动,滑动块移动时能够使L形夹块以固定柱为圆心转动,L形夹块在转动时能够对放置在中板凹槽内的中板进行夹紧固定,防止在对中板进行安装配件时,发生位置移动,此时能一个人就能对中板进行装配,有效的节省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B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夹紧主体、3-中板凹槽、4-工作腔、5-转动夹紧腔、6-滑动块、7-固定柱、8-L 形夹块、9-螺纹孔、10-螺纹杆、11-转动轮、12-把手、13-辅助杆、14-中板辅助槽、15-压缩弹簧、16-转动柱、17-限位杆、18-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中板安装固定支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夹紧主体2,所述夹紧主体2与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夹紧主体2的上端面设有中板凹槽3,所述夹紧主体2的内部设有工作腔4,所述中板凹槽3的下端面设有转动夹紧腔5,所述工作腔4与转动夹紧腔5连通,所述工作腔4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6,所述转动夹紧腔5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柱7,所述固定柱7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L形夹块8,所述滑动块6靠近L形夹块8的端面为倾斜面,所述L形夹块8靠近滑动块6的一端与滑动块6的倾斜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6远离L形夹块8的端面设有螺纹孔9,所述螺纹孔9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转动贯穿夹紧主体2的侧壁,所述螺纹杆10位于夹紧主体2外侧的端面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夹紧主体2的上端面设有辅助固定装置,使用时,手动把中板放置在中板凹槽3内,手动对动力装置施加作用力,动力装置带动螺纹杆10转动,螺纹杆10转动的同时与螺纹孔9配合,能够带动滑动块6沿着工作腔4滑动,滑动块6移动时能够使L形夹块8以固定柱7为圆心转动,L形夹块8在转动时能够对放置在中板凹槽3内的中板进行夹紧固定,防止在对中板进行安装配件时,发生位置移动。
具体而言,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转动轮11,所述转动轮11与螺纹杆10远离L形夹块8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轮11远离螺纹杆10端面的边缘转动连接有把手12,所述把手12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手动对把手12施加作用力,把手12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转动轮11以螺纹杆10为圆心转动,当转动轮11转动时,同时带动螺纹杆10转动。
具体而言,所述辅助固定装置包括辅助杆13,所述辅助杆13固定连接在夹紧主体2的上端面且位于中板凹槽3的一侧,所述辅助杆13靠近中板凹槽3的端面设有中板辅助槽14,当使用时,手动把中板放置在中板辅助槽14内,防止在对中板进行装配时,发生位置移。
具体而言,所述L形夹块8远离滑动块6的一端设有防滑纹,所述L形夹块8靠近动力装置的端面与转动夹紧腔5的侧壁等距连接有多个压缩弹簧15,压缩弹簧15能够使L形夹块8在不受到滑动块6的作用时,使L形夹块8恢复到初始位置,不再对放置在中板凹槽3内的中板进行挤压夹紧。
具体而言,所述底座1的端面中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柱16,所述转动柱16远离底座1的端面与夹紧主体2的外部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夹紧主体2的两侧边缘对称滑动贯穿有限位杆17,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两侧对称设有与限位杆17配合使用的限位孔18,使用时,通过使限位杆17卡入限位孔18内,防止夹紧主体1与底座1发生相对转动,当需要转动夹紧主体2时,手动使限位杆17与限位孔18分离,此时能够使夹紧主体2与底座1发生相对转动,为方便操作,可在限位杆17的外侧壁上设置手柄,方便手持操作限位杆17的上下移动。
具体而言,所述滑动块6为矩形滑动块,所述工作腔4为矩形滑动腔。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手动把中板放置在中板凹槽3内,手动对把手12施加作用力,把手12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转动轮11以螺纹杆10为圆心转动,当转动轮11转动时,同时带动螺纹杆10转动,螺纹杆10转动的同时与螺纹孔9配合,能够带动滑动块6沿着工作腔4滑动,滑动块6移动时能够使L形夹块8以固定柱7为圆心转动,L形夹块8在转动时能够对放置在中板凹槽3内的中板进行夹紧固定,防止在对中板进行安装配件时,发生位置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中板安装固定支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夹紧主体(2),所述夹紧主体(2)与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夹紧主体(2)的上端面设有中板凹槽(3),所述夹紧主体(2)的内部设有工作腔(4),所述中板凹槽(3)的下端面设有转动夹紧腔(5),所述工作腔(4)与转动夹紧腔(5)连通,所述工作腔(4)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6),所述转动夹紧腔(5)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柱(7),所述固定柱(7)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L形夹块(8),所述滑动块(6)靠近L形夹块(8)的端面为倾斜面,所述L形夹块(8)靠近滑动块(6)的一端与滑动块(6)的倾斜面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6)远离L形夹块(8)的端面设有螺纹孔(9),所述螺纹孔(9)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转动贯穿夹紧主体(2)的侧壁,所述螺纹杆(10)位于夹紧主体(2)外侧的端面设有动力装置,所述夹紧主体(2)的上端面设有辅助固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板安装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转动轮(11),所述转动轮(11)与螺纹杆(10)远离L形夹块(8)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轮(11)远离螺纹杆(10)端面的边缘转动连接有把手(12),所述把手(12)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板安装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固定装置包括辅助杆(13),所述辅助杆(13)固定连接在夹紧主体(2)的上端面且位于中板凹槽(3)的一侧,所述辅助杆(13)靠近中板凹槽(3)的端面设有中板辅助槽(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板安装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夹块(8)远离滑动块(6)的一端设有防滑纹,所述L形夹块(8)靠近动力装置的端面与转动夹紧腔(5)的侧壁等距连接有多个压缩弹簧(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板安装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端面中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柱(16),所述转动柱(16)远离底座(1)的端面与夹紧主体(2)的外部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夹紧主体(2)的两侧边缘对称滑动贯穿有限位杆(17),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两侧对称设有与限位杆(17)配合使用的限位孔(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板安装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6)为矩形滑动块,所述工作腔(4)为矩形滑动腔。
CN202120228038.XU 2021-01-27 2021-01-27 中板安装固定支架 Active CN2150932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28038.XU CN215093215U (zh) 2021-01-27 2021-01-27 中板安装固定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28038.XU CN215093215U (zh) 2021-01-27 2021-01-27 中板安装固定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93215U true CN215093215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25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28038.XU Active CN215093215U (zh) 2021-01-27 2021-01-27 中板安装固定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932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70753B (zh) 一种车门前窗框弧焊用夹具
CN215093215U (zh) 中板安装固定支架
CN210388931U (zh) 一种用于变速箱壳体生产过程中的固定的夹具
CN217277564U (zh) 一种车用密封胶疲劳测试装置
CN216621556U (zh) 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皮带轮静摩擦扭矩检测装置
CN215509683U (zh) 一种汽车部件焊接用夹具
CN210512962U (zh) 一种检查零件外形轮廓度的检具
CN211602769U (zh) 一种透镜镀膜指标测试装置
CN209698422U (zh) 一种具有防漏检测功能的智能装配工装
CN220260170U (zh) 发动机飞轮壳加工用夹具
CN214186214U (zh) 一种机械制造用夹具
CN215825203U (zh) 一种上方车门铰链装配用夹持装置
CN212007124U (zh) 一种应用于公差测量的综合装置
CN220568316U (zh) 一种扭力开关检测装置
CN217687681U (zh) 一种压铸水冷机壳试漏夹具
CN219132008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工装夹具
CN211347709U (zh) 一种橡胶圈拉力测试用治具
CN213858223U (zh) 一种发动机外壳加工防跑偏高效工装夹具
CN212734817U (zh) 一种可调节的工装
CN216207513U (zh) 按键寿命试验机
CN217739036U (zh) 异形铜带表面缺陷检测装置
CN112924724B (zh) 电池绝缘测试装置
CN220993069U (zh) 一种线圈沾锡固定装置
CN211148017U (zh) 一种压力试验机
CN218787789U (zh) 一种螺丝中径测量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