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42915U - 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42915U
CN214942915U CN202120210711.7U CN202120210711U CN214942915U CN 214942915 U CN214942915 U CN 214942915U CN 202120210711 U CN202120210711 U CN 202120210711U CN 214942915 U CN214942915 U CN 214942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ylinder
oil
communicated
wheel clamp
reversing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107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Bod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Bod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Bod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Bod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1071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42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42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42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所述搬运器包括:搬运轮车、液压动力组件和轮夹,所述液压动力组件固定于搬运板上,所述液压动力组件与轮夹传动配合;所述轮夹包括第一左轮夹、第一右轮夹、第二左轮夹和第二右轮夹,所述第一左轮夹与第一右轮夹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左轮夹与第二右轮夹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左轮夹、第一右轮夹、第二左轮夹和第二右轮夹均与液压动力组件传动配合;所述第一左轮夹与第一右轮夹、第二左轮夹、第二右轮夹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左轮夹包括一体结构的轮夹体和轮夹臂,所述轮夹体与轮夹臂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本设计不仅动力强劲、运转灵活高效,而且采用超薄设计能够适用于绝大多数车型的搬运。

Description

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具体适用于类似轮胎圆柱件抱夹搬运装置,常应用于机械式停车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机械式停车设备技术领中平面移动搬运器包含有梳齿矩管托举轮胎搬运设备和钳夹臂夹轮胎搬运器。
梳齿矩管托举轮胎搬运器采用梳齿矩管的升降与车位上固定的梳齿矩管配合完成存取车动作。但是,此搬运设备存在如下不足:1、设备较笨重,且设备厚度大于180mm以上;2、停车位架要求有固定层高的矩管支架,这样会增加钢结构设备总高,增加车库总造价;3、前后梳齿间距离固定,对车辆适用性差;4、设备运行梳齿交换的动作多,总体搬运效率较为低。
钳夹臂夹轮胎搬运器一般采用“钳式夹”夹胎轮。存在如下不足:夹臂为钳式夹夹轮胎,夹臂仅完成转动动作,无法实现夹臂平行夹抬轮胎,夹臂夹轮胎过程中存在夹臂先夹轮胎胎尖(接触面小)、对轮胎胎尖存在一定程度的磨损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磨损轮胎胎尖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避免磨损轮胎胎尖的平面移动搬运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所述搬运器包括:搬运轮车、液压动力组件和轮夹,所述液压动力组件固定于搬运轮车上,所述液压动力组件与轮夹传动配合。
所述轮夹包括第一左轮夹、第一右轮夹、第二左轮夹和第二右轮夹,所述第一左轮夹与第一右轮夹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左轮夹与第二右轮夹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左轮夹、第一右轮夹、第二左轮夹和第二右轮夹均与液压动力组件传动配合;
所述第一左轮夹与第一右轮夹、第二左轮夹、第二右轮夹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左轮夹包括一体结构的轮夹体和轮夹臂,所述轮夹体与轮夹臂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轮夹体与轮夹臂的连接处设置有夹孔,所述轮夹臂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孔。
所述第一左轮夹、第一右轮夹、第二左轮夹和第二右轮夹上均设置有橡胶软垫。
所述液压动力组件包括第一左旋转油缸、第一左夹紧油缸、第一右旋转油缸、第一右夹紧油缸、第二左旋转油缸、第二左夹紧油缸、第二右旋转油缸和第二右夹紧油缸;
所述第一左旋转油缸与第一右旋转油缸沿搬运轮车的一侧边缘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左旋转油缸与第二右旋转油缸沿搬运轮车的另一侧边缘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左夹紧油缸和第一右夹紧油缸设置于第一左旋转油缸与第一右旋转油缸之间的第一边板上,所述第二左夹紧油缸和第二右夹紧油缸设置于第二左旋转油缸与第二右旋转油缸之间的第二边板上;
所述第一左轮夹、第一右轮夹设置于第一左旋转油缸、第一右旋转油缸之间,所述第一左夹紧油缸和第一右夹紧油缸设置于所述第一左轮夹、第一右轮夹之间,所述第一左旋转油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左轮夹的转孔相连接,所述第一左夹紧油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左轮夹的夹孔相连接,所述第一右旋转油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右轮夹的转孔相连接,所述第一右夹紧油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右轮夹的夹孔相连接;
所述第二左轮夹、第二右轮夹设置于第二左旋转油缸、第二右旋转油缸之间,所述第二左夹紧油缸和第二右夹紧油缸设置于所述第二左轮夹、第二右轮夹之间,所述第二左旋转油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左轮夹的转孔相连接,所述第二左夹紧油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左轮夹的夹孔相连接,所述第二右旋转油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右轮夹的转孔相连接,所述第二右夹紧油缸的活塞杆与第二右轮夹的夹孔相连接;
所述液压动力组件还包括左液压动力包和右液压动力包,所述第一左旋转油缸、第一左夹紧油缸、第二左旋转油缸和第二左夹紧油缸均通过油道管路、比例液压阀组与左液压动力包相连通;所述第一右旋转油缸、第一右夹紧油缸、第二右旋转油缸和第二右夹紧油缸均通过油道管路、比例液压阀组与右液压动力包相连通。
所述左液压动力包包括左油箱和左增压泵,所述左增压泵的进油口与左油箱41相连通,所述左增压泵的出油口同时与第一换向阀的进油口、第二换向阀的进油口、第三换向阀的进油口、第四换向阀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的出油口、第二换向阀的出油口、第三换向阀的出油口、第四换向阀的出油口同时与左油箱相连通;
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一左旋转油缸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一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一左旋转油缸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左旋转油缸的有杆腔通过第一通断电磁阀与第二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相连通,第二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一左夹紧油缸的有杆腔相连通,第二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一左夹紧油缸的无杆腔相连通;
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左旋转油缸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二左旋转油缸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左旋转油缸的有杆腔通过第二通断电磁阀与第四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相连通,第四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左夹紧油缸的有杆腔相连通,第四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二左夹紧油缸的无杆腔相连通;
所述右液压动力包包括右油箱和右增压泵,所述右增压泵的进油口与右油箱相连通,所述右增压泵的出油口同时与第五换向阀的进油口、第六换向阀的进油口、第七换向阀的进油口、第八换向阀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五换向阀的出油口、第六换向阀的出油口、第七换向阀的出油口、第八换向阀的出油口同时与右油箱相连通;
所述第五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一右旋转油缸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五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一右旋转油缸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右旋转油缸的有杆腔通过第三通断电磁阀与第六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相连通,第六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一右夹紧油缸的有杆腔相连通,第六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一右夹紧油缸的无杆腔相连通;
所述第七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右旋转油缸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七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二右旋转油缸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右旋转油缸的有杆腔通过第四通断电磁阀与第八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相连通,第八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右夹紧油缸的有杆腔相连通,第八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二右夹紧油缸的无杆腔相连通。
所述第一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左旋转油缸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一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左旋转油缸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左夹紧油缸的有杆腔相连通;第二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左夹紧油缸的无杆腔相连通;
所述第三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左旋转油缸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三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左旋转油缸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左夹紧油缸的有杆腔相连通;第四换向阀434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左夹紧油缸的无杆腔相连通;
所述第五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右旋转油缸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五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右旋转油缸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六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右夹紧油缸的有杆腔相连通;第六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右夹紧油缸的无杆腔相连通;
所述第七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右旋转油缸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七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右旋转油缸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八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右夹紧油缸的有杆腔相连通;第八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右夹紧油缸的无杆腔之间相连通。
所述左增压泵的出油口处设有左单向阀;所述右增压泵的出油口处设有右单向阀。
所述左单向阀的出油口与左溢流阀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左溢流阀的出油口与左油箱相连通;左单向阀的出油口处设有左压力表;
所述右单向阀的出油口与右溢流阀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右溢流阀的出油口与右油箱相连通;右单向阀的出油口处设有右压力表。
所述左油箱中设置有左液位计与左空气滤清器;所述右油箱中设置有右液位计与右空气滤清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中的采用液压动力与液压油缸配合实现轮夹的旋转后平行夹紧,其动力强劲、运转高效可靠。因此,本设计动力强劲、运转高效、可靠性高。
2、本实用新型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中的单个轮夹利用两个油缸进行控制,控制精度高,不仅能够实现轮夹的旋转动作,而且能够实现轮夹的平行抱夹动作,确保了轮夹与被夹轮胎保持较大的接触面,避免了抱夹动作对轮胎的损坏。因此,本设计能够实现平行抱夹动作,有效避免了搬运工程中对轮胎的损害。
3、本实用新型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中的轮夹采用液压驱动,而液压油缸平放于搬运轮车内,相对于传统的电机驱动设置减速器、齿轮或链轮组的传动模式,本设计明显的能够减小搬运器的厚度,其设计厚度为60-100mm,能够更好适用于底盘更低的车辆和轴距更短的车辆,从而能够更好的适用于不同车型的搬运;同时在搬运车辆时需要两个独立的搬运器协同作业,独立设置的搬运器匹配灵活,运转自由度高。因此,本设计的搬运器采用超薄设计能够适用于绝大多数车型的搬运,同时搬运器独立设置,协同作业运转自由度高。
4、本实用新型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通过换向阀和通断电磁阀控制旋转油缸和夹紧油缸的活塞伸缩,进而控制轮夹旋转和移动,相对传统的电机驱动模式换向运行更平稳;同时通过设置溢流阀,能有效避免系统过载,整体结构更简单可靠,且使控制电路更加简化。因此,本设计通过换向阀和通断电磁阀控制控制轮夹旋转和移动,通过设置溢流阀防止液压系统过载,整体结构简单可靠、换向运行平稳且使控制电路更加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轮夹旋转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轮夹平移合拢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图。
图5是图1中左液压动力包与第一左旋转油缸、第一左夹紧油缸的液压连接图。
图6是图1中左液压动力包与第二左旋转油缸、第二左夹紧油缸的液压连接图。
图7是图1中右液压动力包与第一右旋转油缸、第一右夹紧油缸的液压连接图。
图8是图1中右液压动力包与第二右旋转油缸和第二右夹紧油缸的液压连接图。
图中:搬运轮车1、第一边板11、第二边板12、液压动力组件2、左液压动力包 20、第一左旋转油缸21、第一左夹紧油缸22、第一右旋转油缸23、第一右夹紧油缸 24、第二左旋转油缸25、第二左夹紧油缸26、第二右旋转油缸27、第二右夹紧油缸 28、右液压动力包29、轮夹3、第一左轮夹31、第一右轮夹32、第二左轮夹33、第二右轮夹34、轮夹体35、轮夹臂36、夹孔37、转孔38、橡胶软垫39、左油箱41、左增压泵42、第一换向阀431、第二换向阀432、第三换向阀433、第四换向阀434、第一通断电磁阀441、第二通断电磁阀442、左单向阀45、左溢流阀46、左液位计47、左空气滤清器48、左压力表49、右油箱51、右增压泵52、第五换向阀531、第六换向阀532、第七换向阀533、第八换向阀534、第三通断电磁阀541、第四通断电磁阀 542、右单向阀55、右液位计57、右空气滤清器58、右压力表5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4,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所述搬运器包括:搬运轮车1、液压动力组件2和轮夹3,所述液压动力组件2固定于搬运轮车1上,所述液压动力组件2 与轮夹3传动配合。
所述轮夹3包括第一左轮夹31、第一右轮夹32、第二左轮夹33和第二右轮夹34,所述第一左轮夹31与第一右轮夹3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左轮夹33与第二右轮夹34 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左轮夹31、第一右轮夹32、第二左轮夹33和第二右轮夹34均与液压动力组件2传动配合;
所述第一左轮夹31与第一右轮夹32、第二左轮夹33、第二右轮夹34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左轮夹31包括一体结构的轮夹体35和轮夹臂36,所述轮夹体35与轮夹臂36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轮夹体35与轮夹臂36的连接处设置有夹孔37,所述轮夹臂36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孔38。
所述第一左轮夹31、第一右轮夹32、第二左轮夹33和第二右轮夹34上均设置有橡胶软垫39。
所述液压动力组件2包括第一左旋转油缸21、第一左夹紧油缸22、第一右旋转油缸23、第一右夹紧油缸24、第二左旋转油缸25、第二左夹紧油缸26、第二右旋转油缸27和第二右夹紧油缸28;
所述第一左旋转油缸21与第一右旋转油缸23沿搬运轮车1的一侧边缘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左旋转油缸25与第二右旋转油缸27沿搬运轮车1的另一侧边缘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左夹紧油缸22和第一右夹紧油缸24设置于第一左旋转油缸21与第一右旋转油缸23之间的第一边板11上,所述第二左夹紧油缸26和第二右夹紧油缸28设置于第二左旋转油缸25与第二右旋转油缸27之间的第二边板12上;
所述第一左轮夹31、第一右轮夹32设置于第一左旋转油缸21、第一右旋转油缸 23之间,所述第一左夹紧油缸22和第一右夹紧油缸24设置于所述第一左轮夹31、第一右轮夹32之间,所述第一左旋转油缸21的活塞杆与第一左轮夹31的转孔38相连接,所述第一左夹紧油缸22的活塞杆与第一左轮夹31的夹孔37相连接,所述第一右旋转油缸23的活塞杆与第一右轮夹32的转孔38相连接,所述第一右夹紧油缸 24的活塞杆与第一右轮夹32的夹孔37相连接;
所述第二左轮夹33、第二右轮夹34设置于第二左旋转油缸25、第二右旋转油缸 27之间,所述第二左夹紧油缸26和第二右夹紧油缸28设置于所述第二左轮夹33、第二右轮夹34之间,所述第二左旋转油缸25的活塞杆与第二左轮夹33的转孔38相连接,所述第二左夹紧油缸26的活塞杆与第二左轮夹33的夹孔37相连接,所述第二右旋转油缸27的活塞杆与第二右轮夹34的转孔38相连接,所述第二右夹紧油缸 28的活塞杆与第二右轮夹34的夹孔37相连接;
所述液压动力组件2还包括左液压动力包20和右液压动力包29,所述第一左旋转油缸21、第一左夹紧油缸22、第二左旋转油缸25和第二左夹紧油缸26均通过油道管路、比例液压阀组与左液压动力包20相连通;所述第一右旋转油缸23、第一右夹紧油缸24、第二右旋转油缸27和第二右夹紧油缸28均通过油道管路、比例液压阀组与右液压动力包29相连通。
所述左液压动力包20包括左油箱41和左增压泵42,所述左增压泵42的进油口与左油箱41相连通,所述左增压泵42的出油口同时与第一换向阀431的进油口、第二换向阀432的进油口、第三换向阀433的进油口、第四换向阀434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431的出油口、第二换向阀432的出油口、第三换向阀433的出油口、第四换向阀434的出油口同时与左油箱41相连通;
所述第一换向阀431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一左旋转油缸21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一换向阀431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一左旋转油缸21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左旋转油缸21的有杆腔通过第一通断电磁阀441与第二换向阀432的第一工作油口相连通,第二换向阀432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一左夹紧油缸22的有杆腔相连通,第二换向阀432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一左夹紧油缸22的无杆腔相连通;
所述第三换向阀433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左旋转油缸25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三换向阀433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二左旋转油缸25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左旋转油缸25的有杆腔通过第二通断电磁阀442与第四换向阀434的第一工作油口相连通,第四换向阀434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左夹紧油缸26的有杆腔相连通,第四换向阀434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二左夹紧油缸26的无杆腔相连通;
所述右液压动力包29包括右油箱51和右增压泵52,所述右增压泵52的进油口与右油箱51相连通,所述右增压泵52的出油口同时与第五换向阀531的进油口、第六换向阀532的进油口、第七换向阀533的进油口、第八换向阀534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五换向阀531的出油口、第六换向阀532的出油口、第七换向阀533的出油口、第八换向阀534的出油口同时与右油箱51相连通;
所述第五换向阀531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一右旋转油缸23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五换向阀531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一右旋转油缸23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右旋转油缸23的有杆腔通过第三通断电磁阀541与第六换向阀532的第一工作油口相连通,第六换向阀532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一右夹紧油缸24的有杆腔相连通,第六换向阀532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一右夹紧油缸24的无杆腔相连通;
所述第七换向阀533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右旋转油缸27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七换向阀533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二右旋转油缸27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右旋转油缸27的有杆腔通过第四通断电磁阀542与第八换向阀534的第一工作油口相连通,第八换向阀534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右夹紧油缸28的有杆腔相连通,第八换向阀534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二右夹紧油缸28的无杆腔相连通。
所述第一换向阀431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左旋转油缸21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一换向阀431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左旋转油缸21 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432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左夹紧油缸22的有杆腔相连通;第二换向阀432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左夹紧油缸22的无杆腔相连通;
所述第三换向阀433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左旋转油缸25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三换向阀433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左旋转油缸25 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434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左夹紧油缸26的有杆腔相连通;第四换向阀434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左夹紧油缸26的无杆腔相连通;
所述第五换向阀531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右旋转油缸23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五换向阀531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右旋转油缸23 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六换向阀532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右夹紧油缸24的有杆腔相连通;第六换向阀532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右夹紧油缸24的无杆腔相连通;
所述第七换向阀533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右旋转油缸27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七换向阀533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右旋转油缸27 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八换向阀534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右夹紧油缸28的有杆腔相连通;第八换向阀534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右夹紧油缸28的无杆腔之间相连通。
所述左增压泵42的出油口处设有左单向阀45;所述右增压泵52的出油口处设有右单向阀55。
所述左单向阀45的出油口与左溢流阀46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左溢流阀46的出油口与左油箱41相连通;左单向阀45的出油口处设有左压力表49;
所述右单向阀55的出油口与右溢流阀56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右溢流阀56的出油口与右油箱51相连通;右单向阀55的出油口处设有右压力表59。
所述左油箱41中设置有左液位计47与左空气滤清器48;所述右油箱51中设置有右液位计57与右空气滤清器58。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搬运器初始收回状态,启动搬运器,液压动力包做功,旋转油缸有杆腔得油,夹紧油缸无杆腔通过比例阀组得油,旋转油缸的活塞杆缩回,使夹臂转动。直到两轮夹体相互平行,搬运器处于夹臂展开状态。
液压动力包继续提供液压能,旋转油缸无杆腔得油,夹紧油缸有杆腔得油,使夹紧油缸活塞杆缩回,旋转油缸活塞杆推出,在比例阀组作用下,夹臂平行运动。左右夹臂相向平行运动,把汽车轮胎平行抱夹抬起。
所述搬运器中,第一左旋转油缸21、第一左夹紧油缸22、第一右旋转油缸23、第一右夹紧油缸24、第二左旋转油缸25、第二左夹紧油缸26、第二右旋转油缸27 和第二右夹紧油缸28均为预伸型液压缸,当油缸内部无压力时,油缸的伸缩杆均处于伸出状态,此时搬运器的轮夹3收回。
所述第一通断电磁阀441、第二通断电磁阀442、第三通断电磁阀541和第四通断电磁阀542均为常开的二位二通电磁阀。
所述单向节流阀414使油缸运行平稳,所述压力表49用于检测系统压力,所述单溢流阀46在液压系统压力过大时泄压,避免系统超载。
搬运器的工作原理为:左增压泵42的电机、右增压泵52的电机开启并向液压系统送入高压油,此时第一换向阀431右侧电磁铁得电,第一换向阀431右位工作,液压油自第一换向阀431的第二工作油口流出并进入第一左旋转油缸21的有杆腔,第一左旋转油缸21的活塞缩回并带动第一左轮夹31旋转,直到第一左轮夹31垂直于第一边板11;与此同时第五换向阀531控制第一右旋转油缸23的活塞缩回并带动第一右轮夹32旋转,使第一右轮夹32垂直于第一边板11,使第一左轮夹31与第一右轮夹32平行;
随后第一换向阀431左侧电磁铁得电且右侧电磁铁失电,第二换向阀432右侧的电磁铁得电,第一通断电磁阀441的电磁铁得电,第一通断电磁阀441导通,此时第一换向阀431左位工作,液压油自第一换向阀431的第一工作油口流出并进入第一左旋转油缸21的无杆腔,第一左旋转油缸21的活塞伸出;同时由于第一通断电磁阀441 导通,第一左旋转油缸21的有杆腔中的液压油被挤入第一左夹紧油缸22的有杆腔中,第一左夹紧油缸22的活塞缩回,此时第一左旋转油缸21、第一左夹紧油缸22共同带动第一左轮夹31向搬运器的中部移动;与此同时第五换向阀531、第六换向阀532 和第三通断电磁阀541控制第一右轮夹32向搬运器的中部移动,第一左轮夹31与第一右轮夹32合拢,将轮胎抱起。
第二左轮夹33、第二右轮夹34的工作原理与第一左轮夹31、第一右轮夹32的工作原理相同。
实施例1:
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所述搬运器包括:搬运轮车1、液压动力组件2和轮夹3,所述液压动力组件2固定于搬运轮车1上,所述液压动力组件2与轮夹3传动配合;所述轮夹3包括第一左轮夹31、第一右轮夹32、第二左轮夹33和第二右轮夹34,所述第一左轮夹31与第一右轮夹3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左轮夹33与第二右轮夹3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左轮夹31、第一右轮夹32、第二左轮夹33和第二右轮夹34均与液压动力组件2传动配合;所述第一左轮夹31与第一右轮夹32、第二左轮夹33、第二右轮夹34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左轮夹31包括一体结构的轮夹体35和轮夹臂36,所述轮夹体35与轮夹臂36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轮夹体35与轮夹臂36的连接处设置有夹孔37,所述轮夹臂36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孔38;所述液压动力组件2包括第一左旋转油缸21、第一左夹紧油缸22、第一右旋转油缸23、第一右夹紧油缸24、第二左旋转油缸25、第二左夹紧油缸26、第二右旋转油缸27和第二右夹紧油缸28;所述第一左旋转油缸21与第一右旋转油缸23沿搬运轮车1的一侧边缘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左旋转油缸25与第二右旋转油缸27沿搬运轮车1的另一侧边缘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左夹紧油缸22和第一右夹紧油缸24设置于第一左旋转油缸21与第一右旋转油缸23之间的第一边板11上,所述第二左夹紧油缸26和第二右夹紧油缸28设置于第二左旋转油缸25与第二右旋转油缸27之间的第二边板12上;所述第一左轮夹31、第一右轮夹32设置于第一左旋转油缸21、第一右旋转油缸23之间,所述第一左夹紧油缸22和第一右夹紧油缸24设置于所述第一左轮夹31、第一右轮夹32之间,所述第一左旋转油缸21的活塞杆与第一左轮夹31的转孔38相连接,所述第一左夹紧油缸22的活塞杆与第一左轮夹31的夹孔37相连接,所述第一右旋转油缸23的活塞杆与第一右轮夹32的转孔38相连接,所述第一右夹紧油缸24的活塞杆与第一右轮夹 32的夹孔37相连接;所述第二左轮夹33、第二右轮夹34设置于第二左旋转油缸25、第二右旋转油缸27之间,所述第二左夹紧油缸26和第二右夹紧油缸28设置于所述第二左轮夹33、第二右轮夹34之间,所述第二左旋转油缸25的活塞杆与第二左轮夹 33的转孔38相连接,所述第二左夹紧油缸26的活塞杆与第二左轮夹33的夹孔37 相连接,所述第二右旋转油缸27的活塞杆与第二右轮夹34的转孔38相连接,所述第二右夹紧油缸28的活塞杆与第二右轮夹34的夹孔37相连接;所述液压动力组件2 还包括左液压动力包20和右液压动力包29,所述第一左旋转油缸21、第一左夹紧油缸22、第二左旋转油缸25和第二左夹紧油缸26均通过油道管路、比例液压阀组与左液压动力包20相连通;所述第一右旋转油缸23、第一右夹紧油缸24、第二右旋转油缸27和第二右夹紧油缸28均通过油道管路、比例液压阀组与右液压动力包29相连通。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第一左轮夹31、第一右轮夹32、第二左轮夹33和第二右轮夹34上均设置有橡胶软垫39。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左液压动力包20包括左油箱41和左增压泵42,所述左增压泵42的进油口与左油箱41相连通,所述左增压泵42的出油口同时与第一换向阀431的进油口、第二换向阀432的进油口、第三换向阀433的进油口、第四换向阀434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431的出油口、第二换向阀432的出油口、第三换向阀433的出油口、第四换向阀434的出油口同时与左油箱41相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431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左旋转油缸21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一换向阀431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左旋转油缸21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左旋转油缸21的有杆腔通过第一通断电磁阀441与第二换向阀432的第一工作油口相连通,第二换向阀432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左夹紧油缸22的有杆腔相连通,第二换向阀432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左夹紧油缸22的无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三换向阀433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左旋转油缸25 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三换向阀433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左旋转油缸 25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左旋转油缸25的有杆腔通过第二通断电磁阀442与第四换向阀434的第一工作油口相连通,第四换向阀434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左夹紧油缸26的有杆腔相连通,第四换向阀434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左夹紧油缸26的无杆腔相连通;所述右液压动力包29包括右油箱51 和右增压泵52,所述右增压泵52的进油口与右油箱51相连通,所述右增压泵52的出油口同时与第五换向阀531的进油口、第六换向阀532的进油口、第七换向阀533 的进油口、第八换向阀534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五换向阀531的出油口、第六换向阀532的出油口、第七换向阀533的出油口、第八换向阀534的出油口同时与右油箱51相连通;所述第五换向阀531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右旋转油缸23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五换向阀531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右旋转油缸23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右旋转油缸23的有杆腔通过第三通断电磁阀541 与第六换向阀532的第一工作油口相连通,第六换向阀532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右夹紧油缸24的有杆腔相连通,第六换向阀532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右夹紧油缸24的无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七换向阀533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右旋转油缸27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七换向阀533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右旋转油缸27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右旋转油缸27的有杆腔通过第四通断电磁阀542与第八换向阀534的第一工作油口相连通,第八换向阀534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右夹紧油缸28的有杆腔相连通,第八换向阀534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右夹紧油缸28的无杆腔相连通;所述左增压泵42的出油口处设有左单向阀45;所述右增压泵52的出油口处设有右单向阀55;所述左单向阀45的出油口与左溢流阀46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左溢流阀46的出油口与左油箱41相连通;左单向阀45的出油口处设有左压力表49;所述右单向阀55的出油口与右溢流阀56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右溢流阀56的出油口与右油箱51相连通;右单向阀55的出油口处设有右压力表59;所述左油箱41中设置有左液位计47与左空气滤清器48;所述右油箱51中设置有右液位计57与右空气滤清器58。

Claims (9)

1.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搬运器包括:搬运轮车(1)、液压动力组件(2)和轮夹(3),所述液压动力组件(2)固定于搬运轮车(1)上,所述液压动力组件(2)与轮夹(3)传动配合;
所述轮夹(3)包括第一左轮夹(31)、第一右轮夹(32)、第二左轮夹(33)和第二右轮夹(34),所述第一左轮夹(31)与第一右轮夹(3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左轮夹(33)与第二右轮夹(3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左轮夹(31)、第一右轮夹(32)、第二左轮夹(33)和第二右轮夹(34)均与液压动力组件(2)传动配合;
所述第一左轮夹(31)与第一右轮夹(32)、第二左轮夹(33)、第二右轮夹(34)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左轮夹(31)包括一体结构的轮夹体(35)和轮夹臂(36),所述轮夹体(35)与轮夹臂(36)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轮夹体(35)与轮夹臂(36)的连接处设置有夹孔(37),所述轮夹臂(36)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孔(3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左轮夹(31)、第一右轮夹(32)、第二左轮夹(33)和第二右轮夹(34)上均设置有橡胶软垫(3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动力组件(2)包括第一左旋转油缸(21)、第一左夹紧油缸(22)、第一右旋转油缸(23)、第一右夹紧油缸(24)、第二左旋转油缸(25)、第二左夹紧油缸(26)、第二右旋转油缸(27)和第二右夹紧油缸(28);
所述第一左旋转油缸(21)与第一右旋转油缸(23)沿搬运轮车(1)的一侧边缘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左旋转油缸(25)与第二右旋转油缸(27)沿搬运轮车(1)的另一侧边缘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左夹紧油缸(22)和第一右夹紧油缸(24)设置于第一左旋转油缸(21)与第一右旋转油缸(23)之间的第一边板(11)上,所述第二左夹紧油缸(26)和第二右夹紧油缸(28)设置于第二左旋转油缸(25)与第二右旋转油缸(27)之间的第二边板(12)上;
所述第一左轮夹(31)、第一右轮夹(32)设置于第一左旋转油缸(21)、第一右旋转油缸(23)之间,所述第一左夹紧油缸(22)和第一右夹紧油缸(24)设置于所述第一左轮夹(31)、第一右轮夹(32)之间,所述第一左旋转油缸(21)的活塞杆与第一左轮夹(31)的转孔(38)相连接,所述第一左夹紧油缸(22)的活塞杆与第一左轮夹(31)的夹孔(37)相连接,所述第一右旋转油缸(23)的活塞杆与第一右轮夹(32)的转孔(38)相连接,所述第一右夹紧油缸(24)的活塞杆与第一右轮夹(32)的夹孔(37)相连接;
所述第二左轮夹(33)、第二右轮夹(34)设置于第二左旋转油缸(25)、第二右旋转油缸(27)之间,所述第二左夹紧油缸(26)和第二右夹紧油缸(28)设置于所述第二左轮夹(33)、第二右轮夹(34)之间,所述第二左旋转油缸(25)的活塞杆与第二左轮夹(33)的转孔(38)相连接,所述第二左夹紧油缸(26)的活塞杆与第二左轮夹(33)的夹孔(37)相连接,所述第二右旋转油缸(27)的活塞杆与第二右轮夹(34)的转孔(38)相连接,所述第二右夹紧油缸(28)的活塞杆与第二右轮夹(34)的夹孔(37)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动力组件(2)还包括左液压动力包(20)和右液压动力包(29),所述第一左旋转油缸(21)、第一左夹紧油缸(22)、第二左旋转油缸(25)和第二左夹紧油缸(26)均通过油道管路、液压阀组与左液压动力包(20)相连通;所述第一右旋转油缸(23)、第一右夹紧油缸(24)、第二右旋转油缸(27)和第二右夹紧油缸(28)均通过油道管路、液压阀组与右液压动力包(29)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液压动力包(20)包括左油箱(41)和左增压泵(42),所述左增压泵(42)的进油口与左油箱(41)相连通,所述左增压泵(42)的出油口同时与第一换向阀(431)的进油口、第二换向阀(432)的进油口、第三换向阀(433)的进油口、第四换向阀(434)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431)的出油口、第二换向阀(432)的出油口、第三换向阀(433)的出油口、第四换向阀(434)的出油口同时与左油箱(41)相连通;
所述第一换向阀(431)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一左旋转油缸(21)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一换向阀(431)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一左旋转油缸(21)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左旋转油缸(21)的有杆腔通过第一通断电磁阀(441)与第二换向阀(432)的第一工作油口相连通,第二换向阀(432)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一左夹紧油缸(22)的有杆腔相连通,第二换向阀(432)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一左夹紧油缸(22)的无杆腔相连通;
所述第三换向阀(433)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左旋转油缸(25)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三换向阀(433)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二左旋转油缸(25)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左旋转油缸(25)的有杆腔通过第二通断电磁阀(442)与第四换向阀(434)的第一工作油口相连通,第四换向阀(434)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左夹紧油缸(26)的有杆腔相连通,第四换向阀(434)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二左夹紧油缸(26)的无杆腔相连通;
所述右液压动力包(29)包括右油箱(51)和右增压泵(52),所述右增压泵(52)的进油口与右油箱(51)相连通,所述右增压泵(52)的出油口同时与第五换向阀(531)的进油口、第六换向阀(532)的进油口、第七换向阀(533)的进油口、第八换向阀(534)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五换向阀(531)的出油口、第六换向阀(532)的出油口、第七换向阀(533)的出油口、第八换向阀(534)的出油口同时与右油箱(51)相连通;
所述第五换向阀(531)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一右旋转油缸(23)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五换向阀(531)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一右旋转油缸(23)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右旋转油缸(23)的有杆腔通过第三通断电磁阀(541)与第六换向阀(532)的第一工作油口相连通,第六换向阀(532)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一右夹紧油缸(24)的有杆腔相连通,第六换向阀(532)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一右夹紧油缸(24)的无杆腔相连通;
所述第七换向阀(533)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右旋转油缸(27)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七换向阀(533)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二右旋转油缸(27)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右旋转油缸(27)的有杆腔通过第四通断电磁阀(542)与第八换向阀(534)的第一工作油口相连通,第八换向阀(534)的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右夹紧油缸(28)的有杆腔相连通,第八换向阀(534)的第二工作油口与第二右夹紧油缸(28)的无杆腔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向阀(431)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左旋转油缸(21)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一换向阀(431)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左旋转油缸(21)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432)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左夹紧油缸(22)的有杆腔相连通;第二换向阀(432)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左夹紧油缸(22)的无杆腔相连通;
所述第三换向阀(433)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左旋转油缸(25)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三换向阀(433)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左旋转油缸(25)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四换向阀(434)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左夹紧油缸(26)的有杆腔相连通;第四换向阀(434)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左夹紧油缸(26)的无杆腔相连通;
所述第五换向阀(531)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右旋转油缸(23)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五换向阀(531)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右旋转油缸(23)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六换向阀(532)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右夹紧油缸(24)的有杆腔相连通;第六换向阀(532)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右夹紧油缸(24)的无杆腔相连通;
所述第七换向阀(533)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右旋转油缸(27)的无杆腔相连通;第七换向阀(533)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右旋转油缸(27)的有杆腔相连通;所述第八换向阀(534)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右夹紧油缸(28)的有杆腔相连通;第八换向阀(534)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右夹紧油缸(28)的无杆腔之间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增压泵(42)的出油口处设有左单向阀(45);所述右增压泵(52)的出油口处设有右单向阀(5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单向阀(45)的出油口与左溢流阀(46)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左溢流阀(46)的出油口与左油箱(41)相连通;左单向阀(45)的出油口处设有左压力表(49);
所述右单向阀(55)的出油口与右溢流阀(56)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右溢流阀(56)的出油口与右油箱(51)相连通;右单向阀(55)的出油口处设有右压力表(59)。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油箱(41)中设置有左液位计(47)与左空气滤清器(48);所述右油箱(51)中设置有右液位计(57)与右空气滤清器(58)。
CN202120210711.7U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 Active CN214942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10711.7U CN214942915U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10711.7U CN214942915U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42915U true CN214942915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98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10711.7U Active CN214942915U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429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475367A (en) Clamp for lift trucks
CN201801359U (zh) 叉车轮胎夹抱属具
CN205135058U (zh) 一种移车系统
CN113618769A (zh) 一种用于周转箱上下料的工业机器人
CN203880067U (zh) 手动转向液压动力牵引车液压控制系统
CN214942915U (zh) 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
CN113148914A (zh) 叉车势能回收和释放一体化的装置及工作方法
CN201011299Y (zh) 一种水平定向钻机的辅助换杆装置
CN206545418U (zh) 一种汽车轮胎夹持装置及搬运装置
CN2746066Y (zh) 一种立体车库搬运器
CN109083472B (zh) 一种自动停车方法
CN112780089A (zh) 一种平面移动搬运器
CN204150101U (zh) 一种折腰转向系统及拖拉机
CN210264589U (zh) 一种水平钻机换杆辅助装置
CN201713269U (zh) 一种专用叉车
CN210824382U (zh) 一种脱硝催化剂半成品夹取机
CN102774372B (zh) 汽车用制动装置
CN109398329B (zh) 一种自动停车机器人
CN2801747Y (zh) 汽车起重机底盘专用固定翻转机
CN221093612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液压式升降平台机构
CN108372496B (zh) 一种基于回差电路的多级气缸式智能机械手
CN201817235U (zh) 叉车同步装卸装置
CN214110436U (zh) 一种灵活性能高的石料雕刻机用的取料机械臂
CN220481751U (zh) 一种汽车夹具机械手
CN219747040U (zh) 一种管料内夹抓取定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