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42238U - 一种整体式割桩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整体式割桩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42238U
CN214942238U CN202121258468.2U CN202121258468U CN214942238U CN 214942238 U CN214942238 U CN 214942238U CN 202121258468 U CN202121258468 U CN 202121258468U CN 214942238 U CN214942238 U CN 214942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frame
pile
integral
cutting
ch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5846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本洪
杜思玉
刘波波
邱政
李林华
陈一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ad and Bridge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oad and Bridge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ad and Bridge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Road and Bridge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5846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42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42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422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上风电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整体式割桩平台,包括主梁组件、副梁组件以及载物网片,主梁组件包括外框架以及内框架,外框架包括多根首尾连接的第一梁段,内框架包括交叉连接的第一内梁组和第二内梁组,内框架和外框架为割桩平台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副梁组件设置于第一内梁组和第二内梁组上,包括多根首尾连接的第二梁段,进一步提高整个主梁组件的支撑强度及稳定性,减少晃动。载物网片覆设于第一内梁组和第二内梁组上,且连接于外框架和副梁组件之间,为施工人员提供可站立的操作平台,还可用于放置各种切割工具。该整体式割桩平台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更平稳的作业环境,提高作业效率,保证切割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整体式割桩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风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体式割桩平台。
背景技术
海上风电机组的基础多采用高桩承台加斜桩基础结构形式,多根斜桩基础成圈分布,高桩承台设置于多根斜桩基础的顶面。斜桩基础的一端用于支承上方的高桩承台,另一端伸入海中并嵌岩处理。多根斜桩基础由打桩船舶沉桩作业完成后,还需要对斜桩基础进行水平切割,以使多根斜桩基础均达到设计标高,从而确保高桩承台的水平度,为后续风电机组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海上作业环境较为恶劣,易受到季风、突风、暴雨、台风、寒潮、涌浪等不利条件的限制,导致适宜施工的窗口期较短。传统切割方法中使用大型吊装设备,将位于吊篮中的施工人员运至斜桩基础的位置,进行切割作业,吊装设备需要将施工人员一次运输至各个单根的斜桩基础位置进行作业,切割效率极低,且适宜施工的窗口期较短,严重拖延了施工进程。另外,现有切割方法中施工人员的操作空间有限,无法存放切割用具,施工极为不便,且高空作业时易发生摇晃,难以保证切割精度,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体式割桩平台,能够扩大施工人员的可操作空间,提高切割作业时的稳定性和作业效率,保证切割精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整体式割桩平台,包括:
主梁组件,所述主梁组件包括外框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外框架内部的内框架,所述外框架包括多根第一梁段,多根所述第一梁段依次首尾连接形成所述外框架,所述内框架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内梁组和第二内梁组,所述第一内梁组和所述第二内梁组的两端均与对应的第一梁段连接;
副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内梁组和所述第二内梁组上,所述副梁组件包括多根第二梁段,多根所述第二梁段依次首尾连接形成所述副梁组件;
载物网片,所述载物网片覆设于所述第一内梁组和所述第二内梁组上,并连接于所述外框架和所述副梁组件之间;
所述外框架、所述内框架、所述副梁组件以及所述载物网片同心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式割桩平台的优选方案,多根所述第一梁段依次首尾连接形成正六边形的所述外框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式割桩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内梁组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三梁段,所述第二内梁组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四梁段,所述第三梁段垂直于所述第四梁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式割桩平台的优选方案,两个所述第三梁段之间、两个所述第四梁段之间、以及相邻的所述第三梁段和所述第四梁段之间均通过一个所述第二梁段连接,以形成八边形的所述副梁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式割桩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载物网片和所述外框架之间设置有多个避让孔,多个所述避让孔与多个斜桩基础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斜桩基础对应穿过一个所述避让孔,以将所述外框架固定于所述斜桩基础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式割桩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外框架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垫,所述外框架通过所述橡胶垫压紧于所述斜桩基础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式割桩平台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防护栏和第二防护栏,所述第一防护栏沿所述外框架的周向围设,所述第二防护栏沿所述副梁组件的周向围设。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式割桩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防护栏包括多个第一立柱,多个所述第一立柱沿所述外框架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立柱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锁链;
所述第二防护栏包括多个第二立柱,多个所述第二立柱沿所述副梁组件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均设置有第二锁链。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式割桩平台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立柱上设置有第一销孔,所述第一紧固件同时贯穿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一锁链的链环,以将所述第一锁链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上;
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立柱上设置有第二销孔,所述第二紧固件同时贯穿所述第二销孔和所述第二锁链的链环,以将所述第二锁链固定于所述第二立柱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式割桩平台的优选方案,所述外框架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吊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整体式割桩平台,包括主梁组件、副梁组件以及载物网片,主梁组件包括外框架以及设置于外框架内部的内框架,外框架包括多根首尾连接的第一梁段,内框架包括交叉连接的第一内梁组和第二内梁组,第一内梁组和第二内梁组的两端均与对应的第一梁段连接,以实现内框架和外框架的固定连接,为割桩平台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副梁组件设置于第一内梁组和第二内梁组上,包括多根首尾连接的第二梁段,通过将副梁组件与第一内梁组和第二内梁组连接,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个主梁组件的支撑强度以及支撑稳定性,减少晃动。载物网片覆设于第一内梁组和第二内梁组上,且连接于外框架和副梁组件之间,以便于为施工人员提供可站立的操作平台,同时,还能够用于放置各种切割工具,便于施工人员取放,操作便利,施工人员无需一直位于高空吊篮中,降低安全风险。该整体式割桩平台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更平稳的作业环境,提高作业效率,保证切割精度。另外,外框架、内框架、副梁组件以及载物网片同心设置,以使该操作平台的强度分布较为均匀,避免出现较为薄弱的部位,延长整个操作平台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整体式割桩平台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整体式割桩平台的第一侧视图(割桩前);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整体式割桩平台的第二侧视图(割桩后)。
图中:
100-斜桩基础;
1-主梁组件;2-副梁组件;3-载物网片;4-避让孔;5-第一防护栏;
11-外框架;12-内框架;
111-第一梁段;112-橡胶垫;113-吊耳;
121-第三梁段;122-第四梁段;
21-第二梁段;
51-第一立柱;52-第一锁链;511-第一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整体式割桩平台,用于为施工人员提供更平稳的作业环境,从而提高斜桩基础100的切割效率和切割质量。该整体式割桩平台包括主梁组件1、副梁组件2以及载物网片3。
主梁组件1包括外框架11以及设置于外框架11内部的内框架12。外框架11包括多根首尾连接的第一梁段111。内框架12包括交叉连接的第一内梁组和第二内梁组。第一内梁组和第二内梁组的两端均与对应的第一梁段111连接,以实现内框架12和外框架11的固定连接,为割桩平台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副梁组件2设置于第一内梁组和第二内梁组上,包括多根首尾连接的第二梁段21。通过将副梁组件2与第一内梁组和第二内梁组连接,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个主梁组件1的支撑强度以及支撑稳定性,减少晃动。载物网片3覆设于第一内梁组和第二内梁组上,且连接于外框架11和副梁组件2之间,以便于为施工人员提供可站立的操作平台。同时,还能够用于放置各种切割工具,便于施工人员取放,操作便利,施工人员无需一直位于高空吊篮中,降低安全风险。该整体式割桩平台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更平稳的作业环境,提高作业效率,保证切割精度。另外,外框架11、内框架12、副梁组件2以及载物网片3同心设置,以使该操作平台的强度分布较为均匀,避免出现较为薄弱的部位,延长整个操作平台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1,外框架11包括六根第一梁段111,六根第一梁段111依次首尾连接形成正六边形的外框架11。本实施例中,高桩承台下方有六根斜桩基础100支撑,六根斜桩基础100分布于正六边形外框架11的六个内角位置。也就是说,外框架11中第一梁段111的数量可根据斜桩基础100的数量具体选定,并不仅限于六根,外框架11的形状也不仅限于六边形,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多边形框架。将外框架11设置为正六边形,能够使得外框架11的各个部位的强度分布较为均匀。
本实施例中,第一梁段111包括两根并排焊接的槽钢,确保外框架11具有足够支撑强度的同时,有效降低其重量。相邻第一梁段111之间为焊接,焊接牢固可靠,不易断裂,保证外框架11的使用安全性。
可选地,第一内梁组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三梁段121,第二内梁组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四梁段122,第三梁段121垂直于第四梁段122。即,两个第三梁段121和两个第四梁段122形成井字形的内框架12。第三梁段121和第四梁段122的两端均连接于对应的第一梁段111,以实现内框架12和外框架11的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两个第三梁段121和两个第四梁段122均以正六边形外框架11的中心呈对称分布。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梁段121和第四梁段122的数量也不仅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三根平行的第三梁段121与三根平行的第四梁段122交叉连接,以提高主梁组件1的支撑强度。第三梁段121和第四梁段122的数量可根据施工时的强度设计要求而具体选定。
本实施例中,第三梁段121和第四梁段122均包括两根并排焊接的槽钢,确保内框架12具有足够支撑强度的同时,有效降低其重量。第三梁段121和第四梁段122均焊接于第一梁段111上,提高使用安全性。
继续参阅图1,两个第三梁段121之间、两个第四梁段122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三梁段121和第四梁段122之间均通过一个第二梁段21连接,以形成八边形的副梁组件2。八边形副梁组件2以正六边形外框架11的中心呈对称分布,以保证外框架11和副梁组件2之间的操作空间分布均匀,避免出现过窄的通道。
本实施例中,第二梁段21为角钢。多段角钢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副梁组件2,以使副梁组件2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又不至于过重。
优选地,第二梁段21与第三梁段121、以及第二梁段21与第四梁段122之间均为焊接。
参见图1,载物网片3和外框架11之间设置有多个避让孔4,多个避让孔4与多个斜桩基础100一一对应设置。当整个割桩平台组装完成后,使用专业起吊设备将其吊运至斜桩基础100的上方,以使割桩平台上的多个避让孔4一一对准多个斜桩基础100。随后,下放割桩平台,以使每个斜桩基础100对应穿过一个避让孔4。由于多个斜桩基础100均倾斜设置,且多个斜桩基础100组成的群桩总成自上而下截面逐渐增大,因此,随着割桩平台的下放,当外框架11的内圈尺寸与群桩总成的截面尺寸一致时,外框架11会卡固于群桩总成上,不再继续下移,从而使整个割桩平台固定于多个斜桩基础100组成的群桩总成上。通过设置多个与斜桩基础100对应的避让孔4,能够简化割桩平台的安装固定过程,无需通过其他锁紧结构连接,操作方便快捷,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优选地,外框架11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垫112。切割平台卡固于群桩总成上时,外框架11通过橡胶垫112压紧于斜桩基础100上。通过设置橡胶垫112,一方面,斜桩基础100与外框架11卡固后,橡胶垫112会适应性发生变形,以减少对外框架11的磨损,防止外框架11出现较大变形,延长其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大斜桩基础100与外框架11卡固后的摩擦力,防止外框架11卡固后又出现微小下移量。
优选地,外框架11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吊耳113。吊装设备通过多个吊耳113将整个割桩平台吊运至斜桩基础100的位置。进一步地,多个吊耳113均匀分布于外框架11上,保证吊运时的平衡稳定性。
优选地,参见图2至图4,该割桩平台还包括第一防护栏5和第二防护栏。第一防护栏5沿外框架11的周向围设,第二防护栏沿副梁组件2的周向围设。第一防护栏5和第二防护栏将外框架11和副梁组件2之间的操作平台围设起来,避免施工人员高工作业时掉落,安全性高。
可选地,第一防护栏5包括多个第一立柱51,多个第一立柱51沿外框架11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第一立柱51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锁链52。第二防护栏包括多个第二立柱,多个第二立柱沿副梁组件2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第二立柱之间均设置有第二锁链。也就是说,操作空间的外围由第一锁链52和第二锁链圈设起来,便于施工人员手扶。第一锁链52和第二锁链具有较高的自由度,能够适应性发生一定的变形,避免干涉施工人员切割作业。当然,第一锁链52和第二锁链也可以替换为横向栏杆。
优选地,第一锁链52和第二锁链均设置有两排,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足够的防护作用。当然第一锁链52和第二锁链不仅限于两排,也可以是三排或者四排,这里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锁链52与第一立柱51之间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具体地,第一立柱51上设置有第一销孔511,第一紧固件同时贯穿第一销孔511和第一锁链52的链环,以将第一锁链52固定于第一立柱51上。
类似的,第二锁链和第二立柱之间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连接。第二立柱上设置有第二销孔,第二紧固件同时贯穿第二销孔和第二锁链的链环,以将第二锁链固定于第二立柱上。
优选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均为插销。示例性地,将插销同时贯穿第一立柱51上的第一销孔511、以及第一立柱51左右两侧第一锁链52的链环,再通过锁紧件锁紧。通过插销连接第一立柱51和第一锁链52,操作方便快捷,而且,当第一立柱51或者第一锁链52损坏时,拆卸插销后可以方便地更换新的第一立柱51或者第一锁链52。
本实施例提供的整体式割桩平台,其具体的安装过程如下:
S1、组装主梁组件1:将槽钢进行双拼并焊接,按照井字形和正六边形框架进行组装,连接处进行满焊,以形成内框架12和外框架11;
S2、组装副梁组件2:将角钢依次焊接,形成八边形的副梁组件2,以增强主体稳定性;
S3、铺设载物网片3,并将载物网片3与外框架11和副梁组件2焊接;
S4、在外框架11的周向设置吊耳113;
S5、外框架11的六个内角位置设置橡胶垫112;
S6、在外框架11和副梁组件2的周向分别间隔设置直径为42mm的第一立柱51和第二立柱,并使用第一锁链52和第二锁链对应连接,第一锁链52和第二锁链均设置两层。
组拼好的割桩平台运输至施工现场后,使用钢丝绳加卸扣作为吊具,采用浮吊将其吊运至群桩总成的上方,随后将割桩平保持水平状态稳定下放,直至外框架11六个内角处分别卡扣于斜桩基础100上。调整割桩平台至水平状态,然后进行割桩施工作业,切割时要确保每根斜桩基础100均达到设定标高,从而保证上方高桩承台的水平度,切割后的斜桩基础100如图4所示。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整体式割桩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梁组件(1),所述主梁组件(1)包括外框架(11)以及设置于所述外框架(11)内部的内框架(12),所述外框架(11)包括多根第一梁段(111),多根所述第一梁段(111)依次首尾连接形成所述外框架(11),所述内框架(12)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内梁组和第二内梁组,所述第一内梁组和所述第二内梁组的两端均与对应的第一梁段(111)连接;
副梁组件(2),设置于所述第一内梁组和所述第二内梁组上,所述副梁组件(2)包括多根第二梁段(21),多根所述第二梁段(21)依次首尾连接形成所述副梁组件(2);
载物网片(3),所述载物网片(3)覆设于所述第一内梁组和所述第二内梁组上,并连接于所述外框架(11)和所述副梁组件(2)之间;
所述外框架(11)、所述内框架(12)、所述副梁组件(2)以及所述载物网片(3)同心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割桩平台,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第一梁段(111)依次首尾连接形成正六边形的所述外框架(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割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梁组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三梁段(121),所述第二内梁组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第四梁段(122),所述第三梁段(121)垂直于所述第四梁段(1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体式割桩平台,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三梁段(121)之间、两个所述第四梁段(122)之间、以及相邻的所述第三梁段(121)和所述第四梁段(122)之间均通过一个所述第二梁段(21)连接,以形成八边形的所述副梁组件(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割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网片(3)和所述外框架(11)之间设置有多个避让孔(4),多个所述避让孔(4)与多个斜桩基础(100)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斜桩基础(100)对应穿过一个所述避让孔(4),以将所述外框架(11)固定于所述斜桩基础(10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体式割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1)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垫(112),所述外框架(11)通过所述橡胶垫(112)压紧于所述斜桩基础(10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割桩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防护栏(5)和第二防护栏,所述第一防护栏(5)沿所述外框架(11)的周向围设,所述第二防护栏沿所述副梁组件(2)的周向围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体式割桩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护栏(5)包括多个第一立柱(51),多个所述第一立柱(51)沿所述外框架(11)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立柱(51)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锁链(52);
所述第二防护栏包括多个第二立柱,多个所述第二立柱沿所述副梁组件(2)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均设置有第二锁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整体式割桩平台,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立柱(51)上设置有第一销孔(511),所述第一紧固件同时贯穿所述第一销孔(511)和所述第一锁链(52)的链环,以将所述第一锁链(52)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51)上;
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立柱上设置有第二销孔,所述第二紧固件同时贯穿所述第二销孔和所述第二锁链的链环,以将所述第二锁链固定于所述第二立柱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整体式割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1)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吊耳(113)。
CN202121258468.2U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整体式割桩平台 Active CN214942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58468.2U CN214942238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整体式割桩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58468.2U CN214942238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整体式割桩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42238U true CN214942238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56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58468.2U Active CN214942238U (zh) 2021-06-07 2021-06-07 一种整体式割桩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422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01047B2 (ja) 風力発電タワーの構築方法
US8117799B2 (en) Method of erecting a tower
ES2968743T3 (es) Dispositivo para montaje de componentes de aerogenerador y procedimiento de montaje con dicho dispositivo
CN102674136A (zh) 一种大型塔类设备的吊装方法
US20110302879A1 (en) Method for erecting a facility for producing electrical energy from wind
WO2019137874A1 (en) A jacket structure for a wind turbine
CN104895335B (zh) 一种吊柱的安装方法
CN104481194A (zh) 一种直立式筒状设备的倒装方法
CN214942238U (zh) 一种整体式割桩平台
CN101693329A (zh) 用于储油罐的组对焊接装置及方法
CN212890083U (zh) 一种海上风机叶片运输装置
CN206753087U (zh) 一种采光顶操作平台结构
CN114086594B (zh) 一种海上风电导管架的支撑焊接工装
CN108221702B (zh) 一种内倾式钢箱拱桥拱肋的整体提升装置
CN211447860U (zh) 一种工具式外悬挑防护装置
CN100334311C (zh) 一种建筑物外爬架及应用
CN204277366U (zh) 用于直立式筒状设备倒装的液压提升装置
CN220035413U (zh) 一种割桩平台装置
JP2006077456A (ja) 塔状建造物の架設方法および架設装置
CN215827183U (zh) 一种起重工具安全保护装置
CN104912339A (zh) 长距离多跨段焊接h型钢屋面梁就位方法
CN214939866U (zh) 一种靠船构件安装平台
CN210064896U (zh) 一种用于大型片状结构的平衡吊装架
CN213572903U (zh)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安全施工支架
CN215252747U (zh) 一种大型水上施工平台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