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85363U - 一种建筑施工操作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施工操作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85363U
CN214885363U CN202121552906.6U CN202121552906U CN214885363U CN 214885363 U CN214885363 U CN 214885363U CN 202121552906 U CN202121552906 U CN 202121552906U CN 214885363 U CN214885363 U CN 214885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beam
construction
horizontal
support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529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航
陈晟
王志伟
张明勇
黄建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529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85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85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853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vable Scaffol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操作平台,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建筑施工操作平台包括水平支架、竖直防护栏和多个支撑板。水平支架的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建筑采光井的第一砼梁上;所述竖直防护栏与所述水平支架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竖直防护栏与所述水平支架的连接位置能够抵接于所述建筑采光井的第二砼梁顶部;多个所述支撑板铺设于所述水平支架上。本申请提供的建筑施工操作平台,通过翻转水平支架将其另一端抵接于第二砼梁上,无需特种作业人员(脚手架工)操作,可节约人工成本,同时,安装拆卸简单容易,提高了施工效率,且无需靠近建筑采光井的临边一侧即可进行拆装,提高了施工作业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施工操作平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和施工技术的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筑高度也随之不断增加,高层及超高层日益成为重要的建筑形式。在建筑结构设计有采光井等透空处的情况下,特别是透空处需要安装管道时,其管道施工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尤其重要。然而,目前施工现场多通过搭设脚手架来进行类似部位管道施工。
采用脚手架方案需每层搭设脚手架,同时,每隔五到六层需设置一层工字钢,并且需特种作业人员搭设脚手架(脚手架工)。采用脚手架虽能解决透空处的管道施工问题,但搭设及拆卸困难,施工效率低,且同时需耗费较高的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操作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脚手架对采光井管道施工,导致搭设拆卸困难,且施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
一种建筑施工操作平台,包括:
水平支架,所述水平支架的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建筑采光井的第一砼梁上;
竖直防护栏,所述竖直防护栏与所述水平支架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竖直防护栏与所述水平支架的连接位置能够抵接于所述建筑采光的井第二砼梁顶部;
多个支撑板,多个所述支撑板铺设于所述水平支架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建筑施工操作平台还包括防护结构网,所述防护结构网设置于所述水平支架的底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建筑施工操作平台还包括两个侧边防护栏,两个所述侧边防护栏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水平支架的两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支架包括矩形框和多个横向支撑杆,多个所述横向支撑杆相间隔设置于所述矩形框上,且相邻两个所述横向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支撑板的宽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支架还包括多个纵向支撑杆,多个所述纵向支撑杆分别与多个所述横向支撑杆交叉设置于所述矩形框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插接于相邻两个所述横向支撑杆之间形成的间隙。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为沿所述支撑板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凸楞,所述凸楞上朝向所述间隙的方向形成有导向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支架与所述竖直防护栏的连接位置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膨胀螺栓与所述建筑采光井的第二砼梁顶部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建筑施工操作平台还包括多个合页,多个所述合页分别沿所述水平支架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以使所述水平支架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建筑采光井的第一砼梁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合页包括两个固定板,一个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水平支架连接,另一个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建筑采光井的第一砼梁通过膨胀螺栓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出一种建筑施工操作平台,所述水平支架的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建筑采光井的第一砼梁上,所述竖直防护栏与所述水平支架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竖直防护栏与所述水平支架的连接位置能够抵接于所述建筑采光井的第二砼梁顶部,多个所述支撑板铺设于所述水平支架上。
在使用时,通过将水平支架的一端转动地安装在建筑采光井的第一砼梁上,将竖直防护栏安装在水平支架的另一端。此时,水平支架与竖直防护栏可以均位于建筑采光井的第一砼梁上。安装完毕后,转动水平支架将水平支架的另一端和竖直防护栏翻转到建筑采光井该侧砼梁的相对侧的建筑采光井的第二砼梁的顶部,此时,水平支架相当于形成了第一砼梁和第二砼梁的桥梁,然后将支撑板铺设在水平支架上,操作人员在支撑板上移动,进行施工作业。拆卸时,操作人员只需在建筑采光井的第一砼梁上将支撑板拆下,然后,将水平支架翻转到该侧即可拆卸下竖直防护栏和水平支架,无需特种作业人员(脚手架工)操作,可节约人工成本。另外,水平支架和竖直防护栏的安装拆卸简单容易,提高了施工效率,且无需靠近建筑采光井的临边一侧即可进行拆装,对于建筑采光井的临边一侧作业的安全性有着显著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建筑施工操作平台安装在建筑采光井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建筑施工操作平台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建筑施工操作平台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建筑施工操作平台的合页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建筑施工操作平台中支撑板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中建筑施工操作平台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再一个实施例中建筑施工操作平台安装在建筑采光井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建筑施工操作平台中的合页安装在建筑采光井第一砼梁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建筑施工操作平台中水平支架和竖直防护栏的安装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建筑施工操作平台中支撑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建筑施工操作平台翻转至第一砼梁上待拆除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水平支架;11-矩形框;12-横向支撑杆;13-纵向支撑杆;20-竖直防护栏;30-支撑板;31-限位结构;40-防护结构网;50-侧边防护栏;60-连接板;70-合页;71-固定板;200-采光井;201-第一砼梁;202-第二砼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目前,对于建筑结构设计采光井等透空处结构,如在采光井上安装管道或其他配件时,需要在沿采光井的高度方向搭设脚手架,才能在采光井的临边侧砼梁和结构侧砼梁上施工作业。而搭设脚手架需要专业人员一层一层的搭设安装,搭设拆装比较困难,施工效率地,同时,搭设脚手架需要耗费较高的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针对此种情况,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建筑施工操作平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操作平台,主要应用于建筑施工作业上,具体的应用在建筑结构上设计采光井等透光处的施工作业中。其中,建筑采光井200的第一砼梁201指的是建筑采光井200上靠近建筑楼板一侧的砼梁,而建筑采光井200的第二砼梁202指的是建筑采光井200上靠近建筑楼体外面的砼梁,也就是靠近室外一侧的砼梁。另外,第一砼梁201与第二砼梁202为两个相对设置的砼梁。
一并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建筑施工操作平台包括水平支架10、竖直防护栏20和多个支撑板30。
具体的,所述水平支架10的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建筑采光井200的第一砼梁201上,水平支架10的一端可以通过合页70转动地安装在建筑采光井200的第一砼梁201上,合页70与该侧砼梁安装固定时,可以通过膨胀螺栓将合页70的一半固定在第一砼梁201上,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所述竖直防护栏20与所述水平支架10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竖直防护栏20与所述水平支架10的连接位置能够抵接于所述建筑采光井200的第二砼梁202顶部。竖直防护栏20与水平支架10的另一端固定链接,水平支架10通过在建筑采光井200的第一砼梁201上转动一定角度后,如90度。此时,水平支架10与竖直防护栏20的连接位置抵接于建筑采光井200的第二砼梁202的顶部,也就是该连接位置抵靠在该侧砼梁的顶部。
多个所述支撑板30铺设于所述水平支架10上。具体的,在水平支架10与竖直防护栏20的连接位置抵接于建筑采光井200的第二砼梁202的顶部后,将多个支撑板30铺设于所述水平支架10上,操作人员可以在铺设支撑板30的水平支架10上移动,对建筑采光井200的第一砼梁201上和第二砼梁202上施工作业。另外,竖直防护栏20对靠近第二砼梁202施工时起到了防护作用,避免施工人员发生掉落的危险,提高了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在使用时,通过将水平支架10的一端转动地安装在建筑采光井200的第一砼梁201上,将竖直防护栏20安装在水平支架10的另一端。此时,水平支架10与竖直防护栏20可以均位于建筑采光井200的第一砼梁201上。安装完毕后,转动水平支架10将水平支架10的另一端和竖直防护栏20翻转到建筑采光井200该侧砼梁的相对侧的建筑采光井200的第二砼梁202的顶部,此时,水平支架10相当于形成了第一砼梁201和第二砼梁202的桥梁,然后将支撑板30铺设在水平支架10上,操作人员在支撑板30上移动,进行施工作业。拆卸时,操作人员只需在建筑采光井200的第一砼梁201上将支撑板30拆下,然后,将水平支架10翻转到该侧即可拆卸下竖直防护栏20和水平支架10,无需特种作业人员(脚手架工)操作,可节约人工成本。另外,水平支架10和竖直防护栏20的安装拆卸简单容易,提高了施工效率,且无需靠近采光井临边即可进行拆装,对于建筑采光井(透空处)临边作业的安全性有着显著提升。
如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建筑施工操作平台还包括防护结构网40,所述防护结构网40设置于所述水平支架10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水平支架10的底部安装一层防护结构网40,这样的设计,施工操作人员的工具掉落或操作人员从支撑板30上滑落时,可以通过该防护结构网40接纳,避免掉落到地面,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具体的,防护结构网40可以采用密目式安全网。
如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建筑施工操作平台还包括两个侧边防护栏50,两个所述侧边防护栏5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水平支架10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水平支架10的两侧分别安装侧边防护栏50,增加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水平支架10包括矩形框11和多个横向支撑杆12,多个所述横向支撑杆12相间隔设置于所述矩形框11上,且相邻两个所述横向支撑杆12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支撑板30的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水平支架10由矩形框11和多个横向支撑杆12构成,每个横向支撑杆12的两端分别与矩形框11固定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方式或螺栓连接等。其中,多个横向支撑杆12可以沿矩形框11的长度方向等间距的安装于矩形款内。具体的,相邻的两个横向支撑杆12之间的距离小于支撑板30的宽度,这样在支撑板30铺设在多个横向支撑杆12上时,两个横向支撑杆12之间的距离小,对支撑板30的支撑结构得到了增强。支撑板30与横向支撑杆12垂直连接,这样在支撑板30铺设于多个横向支撑杆12上,操作人员踩踏在支撑板30上时,多个横向支撑杆12对支撑板30的支撑作用更好,避免了支撑板30容易被踩断的情况发生。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水平支架10包括矩形框11和多个横向支撑杆12的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水平支架10还包括多个纵向支撑杆13,多个所述纵向支撑杆13分别与多个所述横向支撑杆12交叉设置于所述矩形框11上。通过多个横向支撑杆12与多个纵向支撑杆13的交叉安装于矩形框11上,提高了横向支撑杆12和纵向支撑杆13对支撑板30的支撑作用点,增加其支撑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横向支撑杆12和纵向支撑杆13的材料为20×20×1.5mm方通构成,竖直防护栏20和矩形框11的材料为30×30×1.5mm方通构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钢结构组成。
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水平支架10包括矩形框11和多个横向支撑杆12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30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结构31,所述限位结构31插接于相邻两个所述横向支撑杆12之间形成的间隙。
具体的,所述限位结构31为沿所述支撑板30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凸楞,所述凸楞上朝向所述间隙的方向形成有导向面。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31插接于相邻两个横向支撑杆12之间,避免了支撑板30在水平支架10上移动,提高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具体的,限位结构31沿支撑板30的宽度方向形成的凸楞,凸楞与支撑板3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制成。同时,在凸楞上形成导向面,该导向面朝向相邻两个横向支撑杆12形成的间隙方向,便于凸楞插入到该间隙内,便于安装。
实施例二
如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水平支架10与所述竖直防护栏20的连接位置设置有连接板60,所述连接板60通过膨胀螺栓与所述建筑采光井200的第二砼梁202顶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上述连接位置设置连接板60,同时在该连接板60上开设通孔。这样在该连接位置抵接于建筑采光井200的第二砼梁202顶部时,可以再通过膨胀螺栓将连接板60与该侧的砼梁固定,避免操作人员施工作业时,该连接位置处在该侧的砼梁上晃动,提高其稳定性。另外,当进行拆装时,只需将膨胀螺栓拧下,即可在建筑采光井200的结构一侧对水平支架10翻转,进而将整个建筑施工操作平台拆卸。
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建筑施工操作平台还包括多个合页70,多个所述合页70分别沿所述水平支架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以使所述水平支架10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建筑采光井200的第一砼梁201上。
具体的,所述合页70包括两个固定板71,一个所述固定板71与所述水平支架10连接,另一个所述固定板71与所述建筑采光井200的第一砼梁201通过膨胀螺栓连接。通过合页70将水平支架10转动地安装于建筑采光井200的第一砼梁201上,便于安装,同时,合页70采购容易,降低成本。
如图9至图12所示,建筑施工操作平台的施工工序为:采用膨胀螺栓将活页固定于建筑采光井200的第一砼梁201上(如图9);然后安装固定水平支架10和竖直防护栏20(如图10);将安装好的水平支架10和竖直防护栏20翻转90度,使水平支架10与竖直防护栏20的连接位置抵接于建筑采光井200的第二砼梁202顶部上,铺设支撑板30,(如图11)操作人员对建筑采光井200处管道施工。施工完毕后,先将支撑板30拆下,然后使用工具勾在竖直防护栏20上,将水平支架10和竖直防护栏20按图12中的箭头指向翻转至建筑采光井200的第一砼梁201处,操作人员能够在第一砼梁201的处建筑楼板上进行对水平支架10和竖直防护栏20的拆除(如图12)。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建筑施工操作平台,所述水平支架的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建筑采光井的第一砼梁上,所述竖直防护栏与所述水平支架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竖直防护栏与所述水平支架的连接位置能够抵接于所述建筑采光井的第二砼梁顶部,多个所述支撑板铺设于所述水平支架上。在使用时,通过将水平支架的一端转动地安装在建筑采光井的第一砼梁上,将竖直防护栏安装在水平支架的另一端。此时,水平支架与竖直防护栏可以均位于建筑采光井的第一砼梁上。安装完毕后,转动水平支架将水平支架的另一端和竖直防护栏翻转到采光井该侧砼梁的相对侧的建筑采光井的第二砼梁的顶部,此时,水平支架相当于形成了第一砼梁和第二砼梁的桥梁,然后将支撑板铺设在水平支架上,操作人员在支撑板上移动,进行施工作业。拆卸时,操作人员只需在建筑采光井结构的一侧砼梁上将支撑板拆下,然后,将水平支架翻转到该侧即可拆卸下竖直防护栏和水平支架,无需特种作业人员(脚手架工)操作,可节约人工成本。另外,水平支架和竖直防护栏的安装拆卸简单容易,提高了施工效率,且无需靠近采光井临边即可进行拆装,对于建筑采光井的临边一侧作业的安全性有着显著提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建筑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平支架,所述水平支架的一端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建筑采光井的第一砼梁上;
竖直防护栏,所述竖直防护栏与所述水平支架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竖直防护栏与所述水平支架的连接位置能够抵接于所述建筑采光井的第二砼梁顶部;
多个支撑板,多个所述支撑板铺设于所述水平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施工操作平台还包括防护结构网,所述防护结构网设置于所述水平支架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施工操作平台还包括两个侧边防护栏,两个所述侧边防护栏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水平支架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架包括矩形框和多个横向支撑杆,多个所述横向支撑杆相间隔设置于所述矩形框上,且相邻两个所述横向支撑杆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支撑板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架还包括多个纵向支撑杆,多个所述纵向支撑杆分别与多个所述横向支撑杆交叉设置于所述矩形框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插接于相邻两个所述横向支撑杆之间形成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沿所述支撑板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凸楞,所述凸楞上朝向所述间隙的方向形成有导向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架与所述竖直防护栏的连接位置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膨胀螺栓与所述建筑采光井的第二砼梁顶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施工操作平台还包括多个合页,多个所述合页分别沿所述水平支架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以使所述水平支架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建筑采光井的第一砼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施工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页包括两个固定板,一个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水平支架连接,另一个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建筑采光井的第一砼梁通过膨胀螺栓连接。
CN202121552906.6U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建筑施工操作平台 Active CN214885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52906.6U CN214885363U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建筑施工操作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52906.6U CN214885363U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建筑施工操作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85363U true CN214885363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908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52906.6U Active CN214885363U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建筑施工操作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853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12719B (zh) 一种高层住宅大跨度间隔式连廊高空支模钢平台施工工法
CN212534174U (zh) 一种筏板基础钢筋支撑工具
CN104179362A (zh) 建筑工地用可快速拆装的防护栏杆
CN204080843U (zh) 活动板房基础结构
CN214885363U (zh) 一种建筑施工操作平台
CN211498507U (zh) 一种整体拆装式防护棚架
CN116181112A (zh) 大跨度屋面及网架钢结构的拆除和安装方法
JP5701490B2 (ja) 屋根改修工法及び構造物
CN208167484U (zh) 便于安装的钢结构天桥
CN215212255U (zh) 悬挂式框架组合型高空操作平台
CN215212279U (zh) 用于支撑高空操作平台的吊挂支架
CN211201112U (zh) 一种分节段钢塔安装的装配式施工平台
CN212743307U (zh) 一种装配式的钢结构施工作业平台
CN212002166U (zh) 高层建筑大挑檐脚手架支撑结构
CN113202281A (zh) 一种建筑模板操作平台
CN216516159U (zh) 一种快装外围护墙体支撑系统
KR102567830B1 (ko) 시공이 용이한 강재 빔 조립체
CN111519546B (zh) 一种钢锚梁立体涂装工程架
CN115162350B (zh) 超深基坑垂直支护条件下悬挑梁板的支撑系统及支撑方法
CN213173733U (zh) 一种用于地下室深基坑的装配式防护栏杆
CN217557584U (zh) 一种可移动、可组装的桁架操作平台
JP7363873B2 (ja) 建築物のリフォーム方法
CN214939173U (zh) 一种可周转的装配式临时施工过道
CN215631489U (zh) 一种建筑模板操作平台
CN214489358U (zh) 一种圆形钢柱高处焊接防护措施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