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80362U - 湿法加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湿法加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80362U
CN214880362U CN202121663320.7U CN202121663320U CN214880362U CN 214880362 U CN214880362 U CN 214880362U CN 202121663320 U CN202121663320 U CN 202121663320U CN 214880362 U CN214880362 U CN 2148803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medicine
driving motor
dissolving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6332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天琪
李玉娣
侯大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Linq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Linq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Linq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Linq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6332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803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803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803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法加药装置,包括溶液配制箱,溶液配制箱包括相连通的溶药箱和成药箱;溶药箱的顶部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溶药箱内穿设有第一搅拌器;成药箱的顶部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成药箱内穿设有第二搅拌器;溶药箱的顶部设有进水口;溶药箱的顶部还固定有进料料斗,且进料料斗的内部与溶药箱连通;进料料斗的外壁固定有第三驱动电机;进料料斗内穿设有输送螺杆;输送螺杆的两端贯穿进料料斗的相对两侧壁后延伸至进料料斗的外部;其中一端通过传动带与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成药箱远离溶药箱的一侧壁的底部设有出药口,且出药口与离心泵的输入端连通;离心泵能够驱动成药箱内药液流出。

Description

湿法加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湿法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活性炭由木质、煤质和石油焦等含碳的原料经热解和活化加工制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因此,常用于水体的净化。
活性炭再向水体中投加时可选择泵前投加或泵后投加,粉状的活性炭可通过管道输送至投加点。为减少粉末活性炭对高速运转的离心泵的叶轮磨损,水源厂尽可能采用泵后投加方式。粉末活性炭投加后,取水口的源水进入净水厂浑水配水井,可以使粉末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常规的混凝、沉淀、过滤水处理工艺,在水源厂投加粉末活性炭能充分发挥其吸附作用。
然而,粉状的活性炭向水体中投加时,活性炭在水体中分散的不均匀,且投加过程中还易造成管道的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粉状的活性炭向水体中投加时,活性炭在水体中分散的不均匀,且投加过程中还易造成管道的堵塞。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湿法加药装置,包括溶液配制箱,溶液配制箱包括相连通的溶药箱和成药箱;
溶药箱的顶部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溶药箱内穿设有第一搅拌器;
第一搅拌器包括第一转轴、第一外螺带和第一内螺带;
第一转轴竖向设置,且顶部固定于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第一转轴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为多个,且沿第一转轴的轴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杆的轴向相互垂直;
第一外螺带绕第一转轴的轴线螺旋延伸,且与每个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第一内螺带也绕第一转轴的轴线螺旋延伸,且与每个第一支撑杆的中部固定连接;
成药箱的顶部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成药箱内穿设有第二搅拌器;
第二搅拌器包括第二转轴、第二外螺带和第二内螺带;
第二转轴竖向设置,且顶部固定于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第二转轴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为多个,且沿第二转轴的轴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杆的轴向相互垂直;
第二外螺带绕第二转轴的轴线螺旋延伸,且与每个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第二内螺带也绕第二转轴的轴线螺旋延伸,且与每个第二支撑杆的中部固定连接;
溶药箱的顶部设有进水口;溶药箱的顶部还固定有进料料斗,且进料料斗的内部与溶药箱连通;
进料料斗的外壁固定有第三驱动电机;进料料斗内穿设有输送螺杆;输送螺杆的两端贯穿进料料斗的相对两侧壁后延伸至进料料斗的外部;其中一端通过传动带与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其中另一端套接有轴承,轴承固定于进料料斗的外壁;
成药箱远离溶药箱的一侧壁的底部设有出药口,且出药口与离心泵的输入端连通;离心泵能够驱动成药箱内的药液流出。
优选地,溶液配制箱的中部设有隔板,隔板将溶液配制箱隔离成溶药箱和成药箱;
隔板为两个,分别为靠近溶药箱设置的第一隔板和靠近成药箱设置第二隔板;
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留有第一预设距离;
第一隔板的底部与溶药箱的底部之间留有第二预设距离;
第二隔板的顶部与成药箱的顶部之间留有第三预设距离。
优选地,第一外螺带和第一内螺带均为两个;
两个第一外螺带对称设置;两个第一内螺带对称设置;
第二外螺带和第二内螺带均为两个;
两个第二外螺带对称设置;两个第二内螺带对称设置。
优选地,溶药箱的底部设有第一排污口;
成药箱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污口,顶部设有溢流口。
优选地,成药箱的内壁固定有液位监测计。
优选地,还包括供水组件;
供水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稳压阀、流量计和电磁阀;
电磁阀的输出端与进水口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仓壁振动器;仓壁振动器固定于进料料斗的外壁。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液位监测计、电磁阀、离心泵、仓壁振动器电连接。
优选地,出药口和离心泵均为两个。
优选地,溶药箱、成药箱和离心泵均固定于混凝土底座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湿法加药装置通过设置溶液配制箱,在溶液配制箱内活性炭和水被混合制成一定浓度的炭浆后,再使用离心泵将炭浆定量投加到待净化水体中。如此,既保障了活性炭在待净化水体中的分散的均匀性,也有利于活性炭投加量的精确控制。尤其当炭浆的浓度为5%时,既可以使炭浆在待净化的水体中快速扩散成均匀分布的状态,又能够防止管道堵塞。溶液配制箱包括相连通的溶药箱和成药箱。溶药箱作为炭浆的预制药箱,活性炭和水可在其箱体内进行初步混合。成药箱作为暂时的储药箱,兼顾了可使活性炭和水的进一步混合的功能。如此,使得活性炭和水混合的均匀性较好,有利于炭浆的定量投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湿法加药装置一具体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湿法加药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湿法加药装置A-A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湿法加药装置中第一搅拌器或第二搅拌器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10、溶药箱;111、进水口;112、第一排污口;120、成药箱;121、出药口;122、第二排污口;123、溢流口;130、第一驱动电机;140、第二驱动电机;150、第一搅拌器;151、第一转轴;152、第一外螺带;153、第一内螺带;154、第一支撑杆;160、进料料斗;170、第三驱动电机;180、输送螺杆;190、仓壁振动器;210、离心泵;220、混凝土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部”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有”、“固定有”、“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湿法加药装置,包括溶液配制箱。在溶液配制箱内活性炭和水被混合制成一定浓度的炭浆后,再使用离心泵将炭浆定量投加到待净化水体中。如此,既保障了活性炭在待净化水体中的分散的均匀性,也有利于活性炭投加量的精确控制。尤其当炭浆的浓度为5%时,既可以使炭浆在待净化的水体中快速扩散成均匀分布的状态,又能够防止管道堵塞。其中,溶液配制箱包括相连通的溶药箱110和成药箱120。溶药箱110作为炭浆的预制药箱,活性炭和水可在其箱体内进行初步混合。成药箱120作为暂时的储药箱,兼顾了可使活性炭和水的进一步混合的功能。如此,使得活性炭和水混合的均匀性较好。
在溶药箱110的顶部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130,溶药箱110内穿设有第一搅拌器150,第一搅拌器150能够搅拌溶药箱110内的活性炭和水,使得溶药箱110内活性炭和水混合均匀。在成药箱120的顶部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140,成药箱120内穿设有第二搅拌器,第二搅拌器能够搅拌成药箱120内的炭浆,使得炭浆在成药箱120进一步地混合。
具体地,第一搅拌器150包括第一转轴151、第一外螺带152和第一内螺带153。第一转轴151竖向设置,且顶部固定于第一驱动电机130的输出轴。第一转轴151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杆154,第一支撑杆154为多个,且沿第一转轴151的轴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杆154的轴向相互垂直。第一外螺带152绕第一转轴151的轴线螺旋延伸,且与每个第一支撑杆15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内螺带153也绕第一转轴151的轴线螺旋延伸,且与每个第一支撑杆154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一驱动电机130驱动第一转轴151转动,带动第一支撑杆154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外螺带152和第一内螺带153转动。采用双螺带形式,使得溶药箱110内的炭浆不仅在第一转轴151的径向上剧烈运动,还在第一转轴151轴向上剧烈运动。如此,溶药箱110内的活性炭在短时间内就能够较为均匀地分散在溶剂(水)中形成炭浆。第二搅拌器包括第二转轴、第二外螺带和第二内螺带。第二转轴竖向设置,且顶部固定于第二驱动电机140的输出轴。第二转轴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为多个,且沿第二转轴的轴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杆的轴向相互垂直。第二外螺带绕第二转轴的轴线螺旋延伸,且与每个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内螺带也绕第二转轴的轴线螺旋延伸,且与每个第二支撑杆的中部固定连接。采用双螺带形式,使得成药箱120内的炭浆不仅在第二转轴的径向上剧烈运动,还在第二转轴的轴向上剧烈运动。如此,在短时间内,成药箱120内的活性炭和水得以进一步地混合。
在溶药箱110的顶部设有进水口111,溶药箱110的顶部还固定有进料料斗160,且进料料斗160的内部与溶药箱110连通。进水口111与外接水管的输出端连通。将进水口111设置在进料料斗160的附近,以便于外接水管对进料料斗160进行冲洗。在进料料斗160的外壁固定有第三驱动电机170,进料料斗160内穿设有输送螺杆180。输送螺杆180的两端贯穿进料料斗160的相对两侧壁后延伸至进料料斗160的外部。其中一端通过传动带与第三驱动电机170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其中另一端套接有轴承,轴承固定于进料料斗160的外壁。第三驱动电机170通过传动带驱动输送螺杆180转动,进而使得进料料斗160内粉状活性炭可以下落至溶药箱110内。控制输送螺杆180的转速即可控制进料料斗160内活性炭的向下流动的速度。在成药箱120远离溶药箱110的一侧壁的底部设有出药口121,且出药口121与离心泵210的输入端连通。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离心泵210为耐腐蚀离心泵,能够驱动成药箱120内的药液(炭浆)流出。进一步地,耐腐蚀离心泵可作为定量投加泵,能够定量输送炭浆。
整体上,结构较为紧凑,减少了空间占用率。同时,提高了活性炭和水混合的均匀性,有利于对活性炭投加量的精确控制,避免了因炭浆局部浓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投加量不准的问题。而且,炭浆在待净化的水体中可以快速扩散成均匀分布的状态,防止投加过程中管道发生堵塞。整个炭浆配置过程自动化程度较高,无需人员值守,可自动化控制。
在其中一具体实施例中,溶液配制箱的中部设有隔板,隔板将溶液配制箱隔离成溶药箱110和成药箱120。隔板有效地提高了活性炭和水在溶药箱110内滞留时间,即延长了活性炭和水混合反应的时间,保障了活性炭和水混合的均匀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隔板为两个,分别为靠近溶药箱110设置的第一隔板和靠近成药箱120设置第二隔板。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留有第一预设距离,使第一隔板配合第二隔板形成流经通道供炭浆流经使用。在第一隔板的底部与溶药箱110的底部之间留有第二预设距离,即在第一隔板的底部留有供溶药箱110内炭浆流出使用的浆液出口。在第二隔板的顶部与成药箱120的顶部之间留有第三预设距离,即在第二隔板的顶部供炭浆流入成药箱120内的浆液进口。溶药箱110内的炭浆依次流过浆液出口、流经通道和浆液进口后进入成药箱120内。其中,第一预设距离、第二预设具体和第三预设距离均为10-20cm。
在其中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外螺带152和第一内螺带153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外螺带152对称设置。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对称设置是指其中一个螺旋延伸的第一外螺带152与每个第一支撑杆154的一端固定连接,其中另一个螺旋延伸的第一外螺带152与每个第一支撑杆15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内螺带153也对称设置。第二外螺带和第二内螺带均为两个。两个第二外螺带对称设置,两个第二内螺带也对称设置。如此,大大提高了炭浆的配制效率。
在其中一具体实施例中,溶药箱110的底部设有第一排污口112,成药箱120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污口122,顶部设有溢流口123。这样,溶药箱110和成药箱120内残留的炭浆及杂质可分别由第一排污口112和第二排污口排出。当成药箱120内液位过高时,可由溢流口123排出。其中,第一排污口112、第二排污口122和溢流口123均与排污管连通,通过排污管将残留的炭浆和过剩的炭浆引流至下一个处理单元。
在其中一具体实施例中,成药箱120的内壁固定有液位监测计,用于监测成药箱120内液位的高度。湿法加药装置还包括供水组件、仓壁振动器190和控制器。供水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稳压阀、流量计和电磁阀。电磁阀的输出端与进水口111连通。当电磁阀开启时,开始向溶药箱110内供水。当电磁阀关闭时,停止向溶药箱110内供水。整体上,能够精确控制水的添加量。仓壁振动器190固定于进料料斗160的外壁。仓壁振动器190通过振动使进料料斗160内壁上的粉状活性炭被抖落掉,避免活性炭在进料料斗160内壁上结块,进而防止进料料斗160的出料口发生堵塞。控制器设置在智能控制箱内,智能控制箱固定安装在溶液配制箱的顶部。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驱动电机130、第二驱动电机140、第三驱动电机170、液位监测计、流量计、电磁阀、离心泵210、仓壁振动器190电连接。
湿法加药装置工作原理:
液位监测计将监测到的液位信号发送给控制器。当成药箱内液位达到“低位”时,相应的液位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能够控制电磁阀开启,此时,作为溶剂的水可进入溶药箱内,同时,流量计会将水的流量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三驱动电机的工作时间,以控制粉状活性炭的投加量。在这过程中,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开启仓壁振动器。当成药箱内液位达到“高位”时,第三驱动电机停止工作,电磁阀关闭。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还能够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工作。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分别带动第一搅拌器和第二搅拌器进行转动。在向溶药箱内添加水和活性炭时,第一搅拌器和第二搅拌器开始转动,当水和活性炭添加完毕时,第一搅拌器和第二搅拌器继续转动。炭浆配制完成后,控制器控制离心泵的工作时间以控制炭浆的投加量,使得炭浆的投加量得以精确控制。
在其中一具体实施例中,出药口121和离心泵210均为两个。具体地,其中一个出药口121与其中一个离心泵210连通,其中另一个出药口121与其中另一个离心泵210连通。其中一个出药口121和一个离心泵210可作为备用的出药系统,以防出药系统发生故障时,影响整体工作效率。另外,溶药箱110、成药箱120和离心泵210均固定于混凝土底座220上。混凝土的抗浮性较好,其作为底座能够使得溶药箱110、成药箱120和离心泵210位置的稳定性较好。并且,混凝土底座220能够将溶药箱110、成药箱120和离心泵210与地表隔离开,有效地降低了地表湿气对设备的侵蚀。需要说明的是,混凝土底座220为现筑混凝土底座,其长×宽为6000mm×2400mm,其厚度由具体的土建方决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湿法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溶液配制箱,所述溶液配制箱包括相连通的溶药箱和成药箱;
所述溶药箱的顶部固定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溶药箱内穿设有第一搅拌器;
所述第一搅拌器包括第一转轴、第一外螺带和第一内螺带;
所述第一转轴竖向设置,且顶部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轴向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外螺带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螺旋延伸,且与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内螺带也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螺旋延伸,且与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中部固定连接;
所述成药箱的顶部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成药箱内穿设有第二搅拌器;
所述第二搅拌器包括第二转轴、第二外螺带和第二内螺带;
所述第二转轴竖向设置,且顶部固定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轴向相互垂直;
所述第二外螺带绕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螺旋延伸,且与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内螺带也绕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螺旋延伸,且与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中部固定连接;
所述溶药箱的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溶药箱的顶部还固定有进料料斗,且所述进料料斗的内部与所述溶药箱连通;
所述进料料斗的外壁固定有第三驱动电机;所述进料料斗内穿设有输送螺杆;所述输送螺杆的两端贯穿所述进料料斗的相对两侧壁后延伸至所述进料料斗的外部;其中一端通过传动带与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其中另一端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固定于所述进料料斗的外壁;
所述成药箱远离所述溶药箱的一侧壁的底部设有出药口,且所述出药口与离心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离心泵能够驱动所述成药箱内的药液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配制箱的中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溶液配制箱隔离成溶药箱和成药箱;
所述隔板为两个,分别为靠近所述溶药箱设置的第一隔板和靠近所述成药箱设置第二隔板;
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留有第一预设距离;
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与所述溶药箱的底部之间留有第二预设距离;
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与所述成药箱的顶部之间留有第三预设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螺带和所述第一内螺带均为两个;
两个所述第一外螺带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内螺带对称设置;
所述第二外螺带和所述第二内螺带均为两个;
两个所述第二外螺带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内螺带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药箱的底部设有第一排污口;
所述成药箱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污口,顶部设有溢流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药箱的内壁固定有液位监测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湿法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水组件;
所述供水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稳压阀、流量计和电磁阀;
所述电磁阀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湿法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仓壁振动器;所述仓壁振动器固定于所述进料料斗的外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湿法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所述液位监测计、所述电磁阀、所述离心泵、所述仓壁振动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药口和所述离心泵均为两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药箱、所述成药箱和所述离心泵均固定于混凝土底座上。
CN202121663320.7U 2021-07-21 2021-07-21 湿法加药装置 Active CN2148803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63320.7U CN214880362U (zh) 2021-07-21 2021-07-21 湿法加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63320.7U CN214880362U (zh) 2021-07-21 2021-07-21 湿法加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80362U true CN214880362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927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63320.7U Active CN214880362U (zh) 2021-07-21 2021-07-21 湿法加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803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13211U (zh) Pam加药装置
CN102049206A (zh) 一种粉体连续制浆设备
CN214880362U (zh) 湿法加药装置
CN109569372A (zh) 一种复合香味料混合搅拌机及搅拌方法
CN205392308U (zh) 射流搅拌系统
CN208678980U (zh) 一种自搅拌罐装置
CN214862926U (zh) 活性炭溶液配制系统
CN105800907A (zh) 钻井泥浆不落地处理的装置和方法
CN216273858U (zh) 乳化炸药废药处理装置
CN210752195U (zh) 一种自动混料装置
CN213050127U (zh) 一种多腔室粉料自动溶解装置
CN211415830U (zh) 一种用于塑料颗粒生产搅拌机
CN212894065U (zh) 一种新型废水混凝装置
CN208320792U (zh) 一种反应釜结构
CN210150782U (zh) 一种用于浓缩机的加药设备
CN212396629U (zh) 一种用于生物制药的搅拌设备
CN203540442U (zh) 一种搅拌桶
CN113477160A (zh) 一种焦化废水深度处理药剂的制备设备及配料工艺
CN218834248U (zh) 一种除臭剂生产用混料装置
CN211865029U (zh) 一种混合反应器
CN208843789U (zh) 一种净水装置
CN220317533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14076240U (zh) 一种具有高效搅拌效果的搅拌机
CN216704220U (zh) 一种液体肥料配料箱
CN219615473U (zh) 一种净水剂生产用自动加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