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23692U - 一种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23692U
CN214823692U CN202120543643.6U CN202120543643U CN214823692U CN 214823692 U CN214823692 U CN 214823692U CN 202120543643 U CN202120543643 U CN 202120543643U CN 214823692 U CN214823692 U CN 2148236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buffer
support
rear suspension
suspensio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4364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桂千富
桂鹏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Yul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Yul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Yul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Yul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4364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236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236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236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包括支座、固定支架和缓冲支架;支座成对设置在固定支架的两端;固定支架的端点部分与支座的顶部连接;缓冲支架包括承压部件、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承压部件与驾驶室底部结构连接;第一缓冲件竖向连接设置在承压部件与支座之间;第二缓冲件横向连接设置在承压部件与支座之间;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均为气囊弹簧;通过横竖搭配的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可以在车辆产生震动时,有效将纵向震动以及横向震动吸收,从而减少驾驶室所受的冲击,提升其平稳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背景技术
驾驶室后悬置总成是非常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对整车的平衡和减震平顺性具有极大的影响。但现有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减震效果有限,且结构复杂维修维护难度大,或者干脆使用橡胶垫之类的结构来充当隔振部件,其减震效果已无法满足设计需求。所以有必要发明一种结构精简、减震效果优异的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精简、减震效果优异的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包括支座、固定支架和缓冲支架;所述支座成对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的两端;所述固定支架的端点部分与所述支座的顶部连接;所述缓冲支架包括承压部件、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所述承压部件与驾驶室底部结构连接;所述第一缓冲件竖向连接设置在所述承压部件与所述支座之间;所述第二缓冲件横向连接设置在所述承压部件与所述支座之间;所述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均为气囊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在固定支架两端的支座可以在驾驶室的下方两侧构成对称的支撑;驾驶室的压力通过承压部件经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传导至支座;通过横竖搭配的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可以在车辆产生震动时,利用简洁的组合减震结构,有效将纵向震动以及横向震动吸收,从而减少驾驶室所受的冲击,提升其平稳舒适度;缓冲件结构具体采用气囊弹簧,可以利用气囊弹簧刚性可变的特性,更好适应震动的不同剧烈程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承压部件之间连接设置有力传导组件;所述力传导组件包括偏移板、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偏移板一端与所述承压部件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缓冲件的伸缩运动路径所在平面内;所述第二支杆与所述第二缓冲件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杆铰接连接在所述偏移板与所述第二支杆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横向设置的第二缓冲件安装在支座的侧面时可以节省横向空间,但会与竖向设置的第一缓冲件错开,所以需要偏移板来将承压部件的受力位置横向延伸,从而可以让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的运动路径处于统一水平面内,达到最佳的立体减震效果;第二支杆用于适应第二缓冲件和偏移板之间存在的高度差。
进一步,所述第二支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缓冲件的伸缩方向一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二支杆与第一支杆之间铰接相连,可以利用自身的杆长引导第一支杆和第二缓冲件之间的力传导方向,使第二缓冲件的受力方向更准确,减少偏向力对其造成的损伤,提升减震效果。
进一步,所述承压部件与所述支座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缓冲件对应设置在所述承压部件的下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承压部件在受到震动冲击后发生转动,并在此过程中通过第一缓冲件有效抑制高度方向的振幅。
进一步,所述支座的下端朝所述承压部件的所在侧凸出延伸设置有安装部;所述第一缓冲件的底部与所述安装部铰接相连。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突出的安装部可以通过延伸至承压部件的正下方附近来保证第一缓冲件的伸缩方向与高度方向接近,从而充分发挥其纵向减震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承压部件包括旋转件、限位挡件和连接件;所述旋转件回转设置在所述承压部件的内部;所述限位挡件对应干涉设置在所述旋转件的转动路径上;所述连接件连接设置在旋转件与驾驶室底部结构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旋转件和限位挡件的配合,可以对该后悬置总成所容许的转动角度进行约束,从而和整车设计搭配,避免在受震动的适应性变形中与其它配件干涉。
进一步,所述旋转件为二段弯折结构;所述限位挡件对应设置在所述旋转件的两端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旋转件在顺、逆时针转动时,相应的两端都会碰触到限位挡件从而限制其转角。
进一步,所述旋转件的转动角度空间为33°—40°。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角度范围可以适应市面上主流转动角度的要求。
进一步,所述旋转件的转动角度空间为35°。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作为驾驶室翻转的实际极限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局部结构细节图;
图3为承压部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支座,101、安装部,2、固定支架,3、缓冲支架,4、承压部件,401、旋转件,402、限位挡件,403、连接件,5、第一缓冲件,6、第二缓冲件,7、力传导组件,701、偏移板,702、第一支杆,703、第二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一种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如图1所示,包括支座1、固定支架2和缓冲支架3;所述支座1成对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2的两端;所述固定支架2的端点部分与所述支座1的顶部连接;所述缓冲支架3包括承压部件4、第一缓冲件5和第二缓冲件6;所述承压部件4与驾驶室底部结构连接;所述承压部件4对应铰接设置在所述支座1的上方;所述第一缓冲件5竖向连接设置在所述承压部件4与所述支座1之间;所述第二缓冲件6横向连接设置在所述承压部件4与所述支座1之间;所述第一缓冲件5和第二缓冲件6均为气囊弹簧;
设置在固定支架2两端的支座1可以在驾驶室的下方两侧构成对称的支撑;驾驶室的压力通过承压部件4经第一缓冲件5和第二缓冲件6传导至支座1;通过横竖搭配的第一缓冲件5和第二缓冲件6,可以在车辆产生震动时,有效将纵向震动以及横向震动吸收,从而减少驾驶室所受的冲击,提升其平稳舒适度;缓冲件结构具体采用气囊弹簧,可以利用气囊弹簧刚性可变的特性,更好适应震动的不同剧烈程度。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缓冲件6与所述承压部件4之间连接设置有力传导组件7;所述力传导组件7包括偏移板701、第一支杆702和第二支杆703;所述偏移板701一端与所述承压部件4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缓冲件6的伸缩运动路径所在平面内;所述第二支杆703与所述第二缓冲件6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杆702铰接连接在所述偏移板701与所述第二支杆703之间;
横向设置的第二缓冲件6安装在支座1的侧面时可以节省横向空间,但会与竖向设置的第一缓冲件5错开,所以需要偏移板701来将承压部件4的受力位置横向延伸,从而可以让第一缓冲件5和第二缓冲件6的运动路径处于统一水平面内,达到最佳的立体减震效果;第一支杆702用于适应第二缓冲件6和偏移板701之间存在的高度差。
所述第二支杆70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缓冲件6的伸缩方向一致;
第二支杆703与第一支杆702之间铰接相连,可以利用自身的杆长引导第二支杆703和第二缓冲件6之间的力传导方向,使第二缓冲件6的受力方向更准确,减少偏向力对其造成的损伤,提升减震效果。
所述承压部件4与所述支座1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缓冲件5对应设置在所述承压部件4的下方;
承压部件4在受到震动冲击后发生转动,并在此过程中通过第一缓冲件5有效抑制高度方向的振幅。
所述支座1的下端朝所述承压部件4的所在侧凸出延伸设置有安装部101;所述第一缓冲件5的底部与所述安装部101铰接相连;
突出的安装部101可以通过延伸至承压部件4的正下方附近来保证第一缓冲件5的伸缩方向与高度方向接近,从而充分发挥其纵向减震的效果。
如图3所示,所述承压部件4包括旋转件401、限位挡件402和连接件403;所述旋转件401回转设置在所述承压部件4的内部;所述限位挡件402对应干涉设置在所述旋转件401的转动路径上;所述连接件403连接设置在旋转件401与驾驶室底部结构之间;
通过旋转件401和限位挡件402的配合,可以对该后悬置总成所容许的转动角度进行约束,从而和整车设计搭配,避免在受震动的适应性变形中与其它配件干涉。
所述旋转件401为二段弯折结构;所述限位挡件402对应设置在所述旋转件401的两端之间;
旋转件401在顺、逆时针转动时,相应的两端都会碰触到限位挡件402从而限制其转角。
所述旋转件401的转动角度空间为33°—40°,该角度范围可以适应市面上主流转动角度的要求。
所述旋转件401的转动角度空间为35°,作为驾驶室翻转的实际极限角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1)、固定支架(2)和缓冲支架(3);所述支座(1)成对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2)的两端;所述固定支架(2)的端点部分与所述支座(1)的顶部连接;所述缓冲支架(3)包括承压部件(4)、第一缓冲件(5)和第二缓冲件(6);所述承压部件(4)与驾驶室底部结构连接;所述第一缓冲件(5)竖向连接设置在所述承压部件(4)与所述支座(1)之间;所述第二缓冲件(6)横向连接设置在所述承压部件(4)与所述支座(1)之间;所述第一缓冲件(5)和第二缓冲件(6)均为气囊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件(6)与所述承压部件(4)之间连接设置有力传导组件(7);所述力传导组件(7)包括偏移板(701)、第一支杆(702)和第二支杆(703);所述偏移板(701)一端与所述承压部件(4)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缓冲件(6)的伸缩运动路径所在平面内;所述第二支杆(703)与所述第二缓冲件(6)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杆(702)铰接连接在所述偏移板(701)与所述第二支杆(70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杆(70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缓冲件(6)的伸缩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部件(4)与所述支座(1)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缓冲件(5)对应设置在所述承压部件(4)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的下端朝所述承压部件(4)的所在侧凸出延伸设置有安装部(101);所述第一缓冲件(5)的底部与所述安装部(101)铰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部件(4)包括旋转件(401)、限位挡件(402)和连接件(403);所述旋转件(401)回转设置在所述承压部件(4)的内部;所述限位挡件(402)对应干涉设置在所述旋转件(401)的转动路径上;所述连接件(403)连接设置在旋转件(401)与驾驶室底部结构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401)为二段弯折结构;所述限位挡件(402)对应设置在所述旋转件(401)的两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401)的转动角度空间为33°—4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401)的转动角度空间为35°。
CN202120543643.6U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Active CN2148236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43643.6U CN214823692U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43643.6U CN214823692U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23692U true CN214823692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58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43643.6U Active CN214823692U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236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16759A (zh) 前翻式发动机罩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01961398U (zh) 可变刚度前悬置装置
RU2713263C2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ая подвеска оси для задней ос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2514634A (zh) 汽车驾驶室后悬置组件及装置
CN214823692U (zh) 一种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CN211308172U (zh) 一种汽车减震底盘悬架装置
CN110143107B (zh) 一种车辆混合式二级悬架系统
CN201220584Y (zh) 无贯通轴式平衡悬架系统
CN219564692U (zh) 一种立式导向臂客车空气悬架
CN210760131U (zh) 空气悬架系统和车辆
CN214823693U (zh) 一种高安全性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CN102381372B (zh) 一种双向减振型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112026467B (zh) 一种车辆减震装置
CN202656820U (zh) 板簧导向臂复合式空气悬架
RU2220863C2 (ru) Тележка рельсов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10113163U (zh) 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系统
CN110143241B (zh) 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系统
CN113830127B (zh) 导向装置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112572502B (zh) 轨道车辆的转向架总成以及轨道车辆
CN210364097U (zh) 中型卡车驾驶室后悬置
CN112455174A (zh) 空气悬架系统和车辆
CN219406071U (zh) 一种电动车避震机构
CN215663691U (zh) 一种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CN215663692U (zh) 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CN205059766U (zh) 全浮式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