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63692U - 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 Google Patents

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63692U
CN215663692U CN202120706997.8U CN202120706997U CN215663692U CN 215663692 U CN215663692 U CN 215663692U CN 202120706997 U CN202120706997 U CN 202120706997U CN 215663692 U CN215663692 U CN 2156636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bilizer bar
connecting frame
front suspension
suspension assembly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0699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桂千富
桂鹏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Yul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Yul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Yul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Yul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0699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636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636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6369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包括稳定杆,所述稳定杆的两端分别铰接有连接架和用于与车架固定的支架,所述连接架远离稳定杆的一侧铰接有下连接架,所述下连接架靠近稳定杆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上连接架;所述前悬置总成还包括有减震气囊,所述减震气囊布置在稳定杆的两侧,所述减震气囊顶部与下连接架铰接,底部与支架铰接;所述稳定杆上安装有与减震气囊相匹配的高度阀,所述高度阀的控制端与上连接架通过万向节及连杆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解决驾驶室翻转时的一系列干涉问题,同时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故障率也较低。

Description

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商用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背景技术
前悬置总成,又称驾驶室前悬置总成,是驾驶室悬置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布置在驾驶室前下部与车架之间,主要起到对驾驶室的支撑、翻转及抗侧倾作用,同时在车辆行驶中衰减路面不平激励传给驾驶室的震动和冲击,引导驾驶室相对地面的垂直运动,限制驾驶室侧倾和偏转运动,提高乘坐舒适性。
例如公开号为CN210284411U,专利名称为“一种商用车驾驶室前悬置总成结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前悬置总成。采用双侧螺旋弹簧结构的缓冲组件,采用了弧形的摆臂,并且增加了一系列的翻转限位机构,能够较好的实现缓冲,同时能够一定程度避免驾驶室翻转过度导致的干涉问题。
然而现有的前悬置总成大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驾驶室翻转时,容易导致驾驶室与稳定杆或者前保险杠之间发生干涉;其次,结构大都较为复杂,成本也较高。上述专利技术,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能够有效解决驾驶室翻转时的一系列干涉问题,同时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故障率也较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包括稳定杆,所述稳定杆的两端分别铰接有连接架和用于与车架固定的支架,所述连接架远离稳定杆的一侧铰接有下连接架,所述下连接架靠近稳定杆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上连接架;所述前悬置总成还包括有减震气囊,所述减震气囊布置在稳定杆的两侧,所述减震气囊顶部与下连接架铰接,底部与支架铰接;所述稳定杆上安装有与减震气囊相匹配的高度阀,所述高度阀的控制端与上连接架通过万向节及连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一体化的支架,同时大量采用传统的铰接结构,取消了所有机械式的限位及限翻转的零部件及组件的使用,整体结构十分紧凑,而且结构简单,不但装配便捷,而且成本极为低廉;采用气囊减震,配合高度阀,能够较佳的实现驾驶室的缓冲补偿效果,有效提高了乘坐舒适性;而采用万向节及连杆将高度阀与上连接架连接,能够巧妙的利用该机械结构,在驾驶室翻转时,会通过连杆给予高度阀以向内的压力,从而控制减震气囊充气,抬高上连接架和驾驶室,进而有效避免翻转干涉。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高度阀与稳定杆通过连接板连接。
进一步,所述支架上安装有减震器,所述减震气囊与减震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架通过转动轴承与减震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气囊的底端与减震器焊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下连接架靠近稳定杆处设置有滚轮,所述支架的顶端设置有与滚轮相配合的滚轮凸台。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一系列的进一步改进措施,能够进一步简化结构,降低装配难度;同时,设置减震组件以进一步提升缓冲补偿效果;最后,通过设置滚轮和滚轮凸台,解决翻转过程中稳定杆与下连接架之间可能存在的干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稳定杆,2、连接架,3、下连接架,31、滚轮,4、上连接架,5、高度阀,6、减震气囊,7、减震器,8、支架,81、滚轮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该类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包括稳定杆1,所述稳定杆1的两端分别铰接有连接架2和支架8。所述连接架2远离稳定杆1的一侧铰接有下连接架3,所述下连接架3靠近稳定杆1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上连接架4。所述上连接架4用以与驾驶室底部固定连接,而支架8用以与车架固定连接。这样就能够将驾驶室与车架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之一是采用了一体化结构的支架8。
本实用新型所述前悬置总成还包括有减震气囊6,所述减震气囊6布置在稳定杆1的两侧,所述减震气囊6顶部与下连接架3铰接,底部与支架8铰接。通过减震气囊6的缓冲作用,就能起到对驾驶室的支撑和减震作用。
如图1-图3所示,所述稳定杆1上安装有与减震气囊6相匹配的高度阀5,所述高度阀5的控制端与上连接架4通过万向节及连杆连接。通过设置高度阀5,能够更为精确的控制减震气囊6的充放气,以获得最佳的缓冲补偿效果。驾驶室在发生侧倾时,会通过万向节及连杆将侧倾的力传导至高度阀5的控制端,高度阀5则依据受力的大小控制减震气囊6的充放气多少,以此精确控制缓冲补偿,以确保驾驶员的乘坐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万向节及连杆连接结构后,还存在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在驾驶室翻转维修时,由于万向节及连杆连接结构存在细微的错位连接,驾驶室翻转会使得万向节因与连杆存在细微错位,而给予连杆以向高度阀5的控制端一向的压力,而这个压力正好能够控制减震气囊6充气,抬高驾驶室,从而可以避免一系列干涉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高度阀5与稳定杆1通过连接板连接。
采用这种连接方式,不但结构简单,而且便于拆卸维护。
在本实用新型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8上安装有减震器7,所述减震气囊6与减震器7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架8通过转动轴承与减震器7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减震气囊6的底端与减震器7焊接固定。
采用上述改进的方案,其核心是进一步提高减震缓冲的效果,同时有效降低故障率。减震器7的设置能够有效缓冲减震气囊6与支架8之间的连接震动,不但能对驾驶室侧倾起到减震作用,同时也能对底盘的颠簸起到减震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下连接架3靠近稳定杆1处设置有滚轮31;所述支架8的顶端设置有与滚轮31相配合的滚轮凸台81。
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是基于发明人在实际研究商用车驾驶室翻转干涉问题时,发现下连接架3会存在与稳定杆1产生干涉的可能。因此发明人设计了上述改进的结构,以规避这类干涉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未对具体结构做出描述的机构、组件和部件均为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的现有结构(例如高度阀5、减震气囊6等),均可以从市面上直接购买获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包括稳定杆(1),所述稳定杆(1)的两端分别铰接有连接架(2)和用于与车架固定的支架(8),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2)远离稳定杆(1)的一侧铰接有下连接架(3),所述下连接架(3)靠近稳定杆(1)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上连接架(4);所述前悬置总成还包括有减震气囊(6),所述减震气囊(6)布置在稳定杆(1)的两侧,所述减震气囊(6)顶部与下连接架(3)铰接,底部与支架(8)铰接;所述稳定杆(1)上安装有与减震气囊(6)相匹配的高度阀(5),所述高度阀(5)的控制端与上连接架(4)通过万向节及连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阀(5)与稳定杆(1)通过连接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8)上安装有减震器(7),所述减震气囊(6)与减震器(7)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8)通过转动轴承与减震器(7)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气囊(6)的底端与减震器(7)焊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架(3)靠近稳定杆(1)处设置有滚轮(31),所述支架(8)的顶端设置有与滚轮(31)相配合的滚轮凸台(81)。
CN202120706997.8U 2021-04-07 2021-04-07 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6636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06997.8U CN215663692U (zh) 2021-04-07 2021-04-07 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06997.8U CN215663692U (zh) 2021-04-07 2021-04-07 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63692U true CN215663692U (zh) 2022-01-28

Family

ID=79970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0699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663692U (zh) 2021-04-07 2021-04-07 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636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04206A (en) Vehicle seat mounting structure
CN205872217U (zh) 驾驶室四气囊全浮悬置装置
CN203047405U (zh) 一种空气减振汽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KR0139521B1 (ko) 자동차의 후륜 현가장치
KR20100016064A (ko) 롤-안정화 제 5 휠 장치
CN219564692U (zh) 一种立式导向臂客车空气悬架
CN215663692U (zh) 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CN210760131U (zh) 空气悬架系统和车辆
CN215663691U (zh) 一种前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CN203358724U (zh) 一种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CN112026467B (zh) 一种车辆减震装置
CN208559565U (zh) 一种重卡驾驶室前悬置装置及汽车
CN117508352B (zh) 一种可调式房车上装稳定平衡车架
CN102407743B (zh) 一种重型卡车车身前悬置结构
CN220639435U (zh) 一种无人驾驶货车用前独立悬架
KR19980040143A (ko) 자동차용 맥퍼어슨식 독립현가현가장치
CN204915183U (zh) 一种重型汽车空气悬架
CN213228891U (zh) 一种驾驶室前悬置总成
CN112455174A (zh) 空气悬架系统和车辆
CN2855797Y (zh) 驱动桥双曲囊式四气簧复合空气悬架
CN214823692U (zh) 一种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驾驶室后悬置总成工艺合件
CN221023159U (zh) 一种四轮独立悬挂机构
CN110053528A (zh) 乘用车减震座椅
CN215475417U (zh) 一种重卡驾驶室前悬置
CN211764783U (zh) 一种气囊悬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128